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南门如冬)
2012,29(7):811-812
农技服务
,
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
农作物病虫草抗药性治理措施
张启生
(
安徽省霍邱县众兴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安徽霍邱
237441)
摘要分析了农作物病虫草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
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
。
关键词病虫草害
;
抗药性
;
原因
;
治理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421(2012)07-811-02
1
农作物病虫草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1.1
害虫自身选择性进化害虫在生理或行为上随着农药
使用发生一些变化
,
以适应不良环境
,
这是一切生物的本能
,
也是害虫产生抗药性的首要因素
。
一般认为害虫抗性产生
的机理有以下几方面
:
1.1.1
行为抗性
。
包括敏感害虫的迁飞习性以避免和杀虫
剂接触
,
以及对农药的拒食等行为
。
1.1.2
表皮穿透的减少
。
某些农药改变了昆虫表皮的生理
透性
,
使药剂越来越不容易透过表皮
,
降低了对农药的吸收
。
1.1.3
昆虫的免疫作用
。
属生理抗性
,
是体内产生某种蛋
白质将农药毒性成分包裹起来
,
使农药不能起到有效杀伤
作用
。
1.1.4
降解代谢
、
解毒能力的增加
。
和昆虫体内存在一种
强有力的多功能氧化酶系活性变化有关
。
当药剂到达害虫
的作用部位前
,
这种解毒酶能促进多种有毒化合物迅速降解
解毒
,
代谢为无毒化合物
。
1.1.5
基因的改变
。
抗药性病
、
虫的产生是病
、
虫的一种进
化现象
。
在自然界同一病
、
虫的种群中
,
个体之间由于遗传
和形态上的差异
,
对药剂的耐受能力也不完全一样
,
耐受能
力小
(
即敏感性大
)
的害虫和病菌
,
接触到一定剂量药剂后就
会被毒死或受到抑制
。
而对少数耐药力大
(
敏感性差
)
的
、
没
有被毒死的害虫或病菌存活下来
,
经过反复多次的选择
,
逐
渐产生了抵抗药剂的能力
,
并能遗传到后代
,
这样一代一代
经受药剂从低剂量到高剂量的选择
,
农药起了选择的作用
。
1.2
害虫的生理生育特性年发生代数多
,
繁殖快的害虫
,
如蚜虫
、
红蜘蛛
、
蝇类等
,
一年可繁殖几代甚至几十代
,
容易
产生抗药性
。
根肿蝇每年发生
3~4
代
,
经
5
年接触同一药
剂即可产生抗药性
。
甘蔗金针虫
2
年才完成一个世代
,
需要
20
年才能产生抗药性
。
此外有些害虫食性杂
,
寄主范围广
,
各种生态环境都容
易满足生长发育
,
特别是在施药时期
,
周边可找到作为食源
的作物或杂草的安全场所
,
有利于抗药性产生
。
1.3
农药施用的不合理
1.3.1
某一种农药连续
、
多次或高浓度施用
,
使用面积大
,
则害虫抗性形成快
。
1.3.2
药剂喷施不均匀
、
随意加大用药量
、
用药时间不当等
不合理施药技术
,
促使有些耐药力较明显的个体
,
容易逃脱
而存活下来
,
逐渐繁衍出抗药性高的昆虫
。
作者简介张启生
(1970-),
男
,
安徽霍邱人
,
农艺师
,
从事农业技术
推广工作
。
收稿日期
2012-06-13
1.4
作物栽培制度同一作物
(
或同为主要害虫食源的作
物
)
连茬
、
连年种植
,
由于食源单一
,
害虫优势品种明显
,
防治
压力大
,
有利于抗药性发展
。
如黑尾叶蝉在双季稻区比单季
稻区的抗性水平要高很多
。
1.5
自然环境因素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
生物多样性得不到有效保护
,
其中有施用大剂量的农药同时
杀伤了有益生物
,
使害虫的自然天敌种类或数量减少或跟不
上害虫的上升速度
,
失去了生物链的自然控制作用
。
当有利害虫繁殖的气象条件出现时
,
防治压力增大
,
使
抗性上升加快
。
1.6
病原生物产生抗药性与药剂的作用机制有关杀菌剂
的作用机制分为两大类
,
一是非特异作用的杀菌剂
,
有二硫
代氨基甲酸盐类
、
二甲酰亚胺类
、
醌类及含铜
、
汞等金属离子
和硫磺的杀菌剂
,
它们对病菌生命活动的抑制属于多位点作
用
,
例如波尔多液等保护性杀菌剂
,
至今未有病菌产生抗药
性
,
因为病菌不能在全部位点上引起突变
,
这是保护性杀菌
剂不易产生抗药性的原因
;
二是特异性作用的杀菌剂
,
它们
都是内吸性杀菌剂
,
对病菌作用点是单一的
,
只针对病菌的
单一代谢环节
,
如多菌灵只作用于细胞染色体上的微管蛋
白
,
三唑酮只作用细胞核甾醇的生物合成
。
如果这些部位发
生突变
,
药剂不能与其发生作用
,
导致抗药性产生
。
2
农作物抗药性综合治理
2.1
综合防治单一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农业有害生物
,
不
但会使其容易产生抗药性
,
而且也能把大量天敌毒死
,
使害
虫更猖獗起来
。
因此
,
应因地制宜选用农业防治
、
生物防治
和药剂防治等方法
,
使之彼此密切配合
,
有机地协调
,
更有效
地控制病
、
虫
、
草的为害
。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
防止外来有害危险性物种入侵
。
由于外来有害危险物种在本地缺乏天敌
,
防治上经验不
足
,
一旦爆发
,
会造成化学农药的盲目
、
大量的使用
。
许多的
检疫性害虫都容易产生抗药性的
,
如美洲斑潜蝇
。
2.2
物理性防治害虫
。
物理性防治的方法有利用昆虫的趋
光
、
趋热等特性
,
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
;
糖醋液引诱害虫
;
遮
阳网防虫
;
扎草诱杀早期成虫
;
利用昆虫的性信息特征
,
人工
合成昆虫的性激素并利用昆虫的微波传播信息诱杀异性和
同类等
。
2.3
农业措施
。
①结合农田水利建设
、
中低产田改造等工
程
,
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
②选择种植抗虫性高的作物品
种
,
以及不利于害虫爆发的农艺措施
,
如作物合理布局
,
调整
播种期
,
完善耕作制度
,
套种或间种能使害虫对药剂敏感性
增强的寄主植物等
。
812
农技服务
2012
年
2.1.4
生物防治
。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
加强天敌的
害虫
、
害螨和病原菌对化学结构相似
、
性质相近的药剂
,
大多都存在较严重的交互抗性
,
但在同类药剂中由于结构及
性质有较大差异
,
其交互抗性程度也不一样
。
如乐果和氧乐
果都是有机磷杀虫剂
,
且结构也相似
,
由于乐果和氧乐果交
抗乐果的害虫可以用氧乐果防治
。
互抗性程度很低
,
了解各类药剂间的交互抗性和负交互抗性的情况
,
对于
混剂的配伍和克服害虫
、
病原菌的抗药性具有重筛选新药
、
可以要的指导作用
。
利用负交互抗性杀虫剂的反选择压力
,
使害虫田间抗性的产生有效延迟
。
2.6
科学恰当的施药技术要严格控制用药数量
、
浓度和
掌握最佳用药适期
。
讲究施药技术
,
尽可能获得最好次数
,
的防治效果和最低的选择压力
。
合适的施药方法如拌种
、
滴
涂茎
、
毒土
、
诱杀等隐蔽施药方法以及低容量喷雾或超低心
、
量喷雾等
,
可提高防效
、
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
。
2.7
农药中添加增效剂抗药性的产生不外乎抗性个体解
靶标敏感性降低或表皮穿透性能降低所致
。
在毒代谢增强
,
利用解毒代谢酶的抑制剂
、
靶标没有可供换用的新药剂时
,
增效剂和渗透剂
(
统称为增效剂
)
与已产生抗性药剂按一定
能抑制病
、
虫体内解毒酶的活性
,
从而增加药效大比例混用
,
同时防止或延缓病
、
虫抗药性的产生
。
大提高杀虫作用
,
2.8
加强抗药性监测力度
,
制定药剂使用计划加强抗性
释放与利用
。
加强昆虫农药
、
动物农药和植物农药的驯养
、
应用
。
植物农药如除虫菊
、
烟草
、
鱼藤根等均能用于杀虫
。
2.2
轮换用药化学农药交替轮换使用
,
就是选择最佳的
包括药剂的种类
、
使用时间
、
次数等
,
要药剂配套使用方案
,
以切断生物种群中抗性避免长期连续单一使用同一个药剂
,
种群的形成过程
。
2.3
混合用药经试验找出作用机制不同
,
混用后不降效
,
甚至还能增效的药剂混合使用
,
可防止或延缓抗药性的产
生
。
如把内吸性和非内吸性
、
有负交互抗性或有增效作用的
可阻止或延缓抗药性的发生
。
因为混合药剂药剂进行混合
,
对害虫的作用是多位点的
,
由于各成分的相互增效
,
也相对
此外混合药剂对害虫的抗药性选择降低了田间的选择压力
,
也是多方向的
。
但混合药剂也不能长期单一使用
,
必须轮换
用药
,
否则也有可能引起抗药性
。
2.4
农药的间断使用或停用由于某些害虫的抗性成因与
用药重叠
、
过频有关
,
限制用药次数即可达到延害虫世代短
、
缓抗性的目的
。
当病
、
虫对某种农药产生抗药性后
,
如在一
停止使用该种农药
,
此抗药性有可能逐渐减退
,
甚段时间内
,
至消失
。
2.5
负交互抗性杀虫剂的应用交互抗性是指害虫或病原
菌对某一杀虫剂或杀菌剂产生抗药性之后
,
对另一种未用过
对氯氰的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
如抗溴氰菊酯的棉蚜
,
菊酯
、
百树菊酯及功夫等几乎所有拟除虫菊酯杀虫剂都产生
了交互抗性
。
病原菌对内吸杀菌剂也存在交互抗药性等
。
负交互抗性是指害虫或病原菌对某种杀虫剂或杀菌剂
反而对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产生抗性后
,
甲基氨基甲酸酯产生抗性的黑尾叶蝉
,
对
N-
象
。
例如对
N-
丙基氨基甲酸酯变得更敏感
。
(
上接第
799
页
)
每公顷施
1.8
万
~2.25
万
kg
的腐熟有机肥
,
或
750kg
油菜
或其他高效复合肥料和
7.5~15kg
硼砂及氮专用复合肥
,
肥将总量的
40%
混匀做基肥
,
基肥施用时在垄上拉一条约
10cm×10cm
的施肥沟
,
将肥料均匀施入沟内盖土复垄再
25%
作苗肥
、35%
作薹肥
,
播种
;
氮肥将总量
40%
作基肥
、
薹
肥于薹高
10~20cm
时适时施用
,
以提高已分化花芽的成
效率
,
达到壮薹
、
增枝
,
增加有效角果数的目的
;
后期根据苗
情在油菜的初花期用
0.3%
磷酸二氢钾混合水溶液补施
花肥
。
2.7
抗旱防渍若遇秋冬干旱
,
可直接放水灌溉
1~2
次
,
确保出苗整齐和苗期健壮生长
,
但每次灌水不要漫过垄面
。
春后雨水多时要注意雨后及时清沟排渍
,
降低田间湿度
。
2.8
病虫防治德江县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虫有地老
虎
、
蚜虫和菜青虫
,
菌核病及霜霉病等
,
防治地老虎应在地
或
90%
晶体老虎低龄幼虫期用
48%
乐斯本乳油
800
倍液
,
敌百虫
1000
倍液
,
或
50%
辛硫磷
500
倍液等农药
,
在傍晚
地老虎幼虫出土活动时喷药效果最好
;
蚜虫和菜青虫可在
监测
,
有利于合理选用药剂
,
更有效地实施抗性治理
。
对害
要采取不同对策
。
①未产生抗性地虫抗性水平不同地区
,
区
。
重时轮换用药等预防措施
,
使害虫始终处于敏感状态
,
保持药剂高效
;
②已经发生抗性但抗性水平不高的地区
。
监
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延长药剂的使用寿测抗性的发生发展
,
命
;
③已经发生高抗药性的地区
。
检测各类农药的抗性或敏
停用一些高抗药剂
,
保护尚属敏感的药剂
,
开发新感性水平
,
的高效敏感药剂
。
危害高峰期
11
月份和
3
月中旬
,
用吡虫啉或锐劲特等农药
进行防治
;
油菜霜霉病及菌核病的防治除及时搞好田间清
适时摘除下部老黄叶
(
脚叶
)
增强田沟防渍降低田间湿度
,
间通风透光能力等农业防治外
,
药剂防治掌握在油菜蕾薹
初花至盛花期几个关键时期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或期
、
使百克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
3
小结
通过油菜免耕直播技术在烟田中的应用效果表明
,
油
省时
、
增加产量等效果
。
为探讨
菜免耕直播技术具有省工
、
烟田油菜免耕直播最佳密度
,
加速烟田免耕直播油菜推广
2011~2012
年度笔者开展了每穴留苗
2
株
、3
株
、4
步伐
,
5
株
,9
万株
、12
万株
、15
万株的
4
株
、
每公顷定植
6
万株
、
种不同密度的大区对比试验
,
结果表明
:
烟田油菜免耕直播
的最佳密度
,
在现有施肥水平和管理条件下
,
以每窝
(
穴
)
距
2
33.33cm,
每穴定植
3
株
,
密度
9
万株
/hm
最为适宜
;
若在
2
每穴定植
4
株
,
密度
12
万株
/hm,
较高肥水及管理条件下
,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可获较高的油菜产量
。
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南门如冬)
2012,29(7):811-812
农技服务
,
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
农作物病虫草抗药性治理措施
张启生
(
安徽省霍邱县众兴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安徽霍邱
237441)
摘要分析了农作物病虫草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
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
。
关键词病虫草害
;
抗药性
;
原因
;
治理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421(2012)07-811-02
1
农作物病虫草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1.1
害虫自身选择性进化害虫在生理或行为上随着农药
使用发生一些变化
,
以适应不良环境
,
这是一切生物的本能
,
也是害虫产生抗药性的首要因素
。
一般认为害虫抗性产生
的机理有以下几方面
:
1.1.1
行为抗性
。
包括敏感害虫的迁飞习性以避免和杀虫
剂接触
,
以及对农药的拒食等行为
。
1.1.2
表皮穿透的减少
。
某些农药改变了昆虫表皮的生理
透性
,
使药剂越来越不容易透过表皮
,
降低了对农药的吸收
。
1.1.3
昆虫的免疫作用
。
属生理抗性
,
是体内产生某种蛋
白质将农药毒性成分包裹起来
,
使农药不能起到有效杀伤
作用
。
1.1.4
降解代谢
、
解毒能力的增加
。
和昆虫体内存在一种
强有力的多功能氧化酶系活性变化有关
。
当药剂到达害虫
的作用部位前
,
这种解毒酶能促进多种有毒化合物迅速降解
解毒
,
代谢为无毒化合物
。
1.1.5
基因的改变
。
抗药性病
、
虫的产生是病
、
虫的一种进
化现象
。
在自然界同一病
、
虫的种群中
,
个体之间由于遗传
和形态上的差异
,
对药剂的耐受能力也不完全一样
,
耐受能
力小
(
即敏感性大
)
的害虫和病菌
,
接触到一定剂量药剂后就
会被毒死或受到抑制
。
而对少数耐药力大
(
敏感性差
)
的
、
没
有被毒死的害虫或病菌存活下来
,
经过反复多次的选择
,
逐
渐产生了抵抗药剂的能力
,
并能遗传到后代
,
这样一代一代
经受药剂从低剂量到高剂量的选择
,
农药起了选择的作用
。
1.2
害虫的生理生育特性年发生代数多
,
繁殖快的害虫
,
如蚜虫
、
红蜘蛛
、
蝇类等
,
一年可繁殖几代甚至几十代
,
容易
产生抗药性
。
根肿蝇每年发生
3~4
代
,
经
5
年接触同一药
剂即可产生抗药性
。
甘蔗金针虫
2
年才完成一个世代
,
需要
20
年才能产生抗药性
。
此外有些害虫食性杂
,
寄主范围广
,
各种生态环境都容
易满足生长发育
,
特别是在施药时期
,
周边可找到作为食源
的作物或杂草的安全场所
,
有利于抗药性产生
。
1.3
农药施用的不合理
1.3.1
某一种农药连续
、
多次或高浓度施用
,
使用面积大
,
则害虫抗性形成快
。
1.3.2
药剂喷施不均匀
、
随意加大用药量
、
用药时间不当等
不合理施药技术
,
促使有些耐药力较明显的个体
,
容易逃脱
而存活下来
,
逐渐繁衍出抗药性高的昆虫
。
作者简介张启生
(1970-),
男
,
安徽霍邱人
,
农艺师
,
从事农业技术
推广工作
。
收稿日期
2012-06-13
1.4
作物栽培制度同一作物
(
或同为主要害虫食源的作
物
)
连茬
、
连年种植
,
由于食源单一
,
害虫优势品种明显
,
防治
压力大
,
有利于抗药性发展
。
如黑尾叶蝉在双季稻区比单季
稻区的抗性水平要高很多
。
1.5
自然环境因素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
生物多样性得不到有效保护
,
其中有施用大剂量的农药同时
杀伤了有益生物
,
使害虫的自然天敌种类或数量减少或跟不
上害虫的上升速度
,
失去了生物链的自然控制作用
。
当有利害虫繁殖的气象条件出现时
,
防治压力增大
,
使
抗性上升加快
。
1.6
病原生物产生抗药性与药剂的作用机制有关杀菌剂
的作用机制分为两大类
,
一是非特异作用的杀菌剂
,
有二硫
代氨基甲酸盐类
、
二甲酰亚胺类
、
醌类及含铜
、
汞等金属离子
和硫磺的杀菌剂
,
它们对病菌生命活动的抑制属于多位点作
用
,
例如波尔多液等保护性杀菌剂
,
至今未有病菌产生抗药
性
,
因为病菌不能在全部位点上引起突变
,
这是保护性杀菌
剂不易产生抗药性的原因
;
二是特异性作用的杀菌剂
,
它们
都是内吸性杀菌剂
,
对病菌作用点是单一的
,
只针对病菌的
单一代谢环节
,
如多菌灵只作用于细胞染色体上的微管蛋
白
,
三唑酮只作用细胞核甾醇的生物合成
。
如果这些部位发
生突变
,
药剂不能与其发生作用
,
导致抗药性产生
。
2
农作物抗药性综合治理
2.1
综合防治单一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农业有害生物
,
不
但会使其容易产生抗药性
,
而且也能把大量天敌毒死
,
使害
虫更猖獗起来
。
因此
,
应因地制宜选用农业防治
、
生物防治
和药剂防治等方法
,
使之彼此密切配合
,
有机地协调
,
更有效
地控制病
、
虫
、
草的为害
。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
防止外来有害危险性物种入侵
。
由于外来有害危险物种在本地缺乏天敌
,
防治上经验不
足
,
一旦爆发
,
会造成化学农药的盲目
、
大量的使用
。
许多的
检疫性害虫都容易产生抗药性的
,
如美洲斑潜蝇
。
2.2
物理性防治害虫
。
物理性防治的方法有利用昆虫的趋
光
、
趋热等特性
,
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
;
糖醋液引诱害虫
;
遮
阳网防虫
;
扎草诱杀早期成虫
;
利用昆虫的性信息特征
,
人工
合成昆虫的性激素并利用昆虫的微波传播信息诱杀异性和
同类等
。
2.3
农业措施
。
①结合农田水利建设
、
中低产田改造等工
程
,
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
②选择种植抗虫性高的作物品
种
,
以及不利于害虫爆发的农艺措施
,
如作物合理布局
,
调整
播种期
,
完善耕作制度
,
套种或间种能使害虫对药剂敏感性
增强的寄主植物等
。
812
农技服务
2012
年
2.1.4
生物防治
。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
加强天敌的
害虫
、
害螨和病原菌对化学结构相似
、
性质相近的药剂
,
大多都存在较严重的交互抗性
,
但在同类药剂中由于结构及
性质有较大差异
,
其交互抗性程度也不一样
。
如乐果和氧乐
果都是有机磷杀虫剂
,
且结构也相似
,
由于乐果和氧乐果交
抗乐果的害虫可以用氧乐果防治
。
互抗性程度很低
,
了解各类药剂间的交互抗性和负交互抗性的情况
,
对于
混剂的配伍和克服害虫
、
病原菌的抗药性具有重筛选新药
、
可以要的指导作用
。
利用负交互抗性杀虫剂的反选择压力
,
使害虫田间抗性的产生有效延迟
。
2.6
科学恰当的施药技术要严格控制用药数量
、
浓度和
掌握最佳用药适期
。
讲究施药技术
,
尽可能获得最好次数
,
的防治效果和最低的选择压力
。
合适的施药方法如拌种
、
滴
涂茎
、
毒土
、
诱杀等隐蔽施药方法以及低容量喷雾或超低心
、
量喷雾等
,
可提高防效
、
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
。
2.7
农药中添加增效剂抗药性的产生不外乎抗性个体解
靶标敏感性降低或表皮穿透性能降低所致
。
在毒代谢增强
,
利用解毒代谢酶的抑制剂
、
靶标没有可供换用的新药剂时
,
增效剂和渗透剂
(
统称为增效剂
)
与已产生抗性药剂按一定
能抑制病
、
虫体内解毒酶的活性
,
从而增加药效大比例混用
,
同时防止或延缓病
、
虫抗药性的产生
。
大提高杀虫作用
,
2.8
加强抗药性监测力度
,
制定药剂使用计划加强抗性
释放与利用
。
加强昆虫农药
、
动物农药和植物农药的驯养
、
应用
。
植物农药如除虫菊
、
烟草
、
鱼藤根等均能用于杀虫
。
2.2
轮换用药化学农药交替轮换使用
,
就是选择最佳的
包括药剂的种类
、
使用时间
、
次数等
,
要药剂配套使用方案
,
以切断生物种群中抗性避免长期连续单一使用同一个药剂
,
种群的形成过程
。
2.3
混合用药经试验找出作用机制不同
,
混用后不降效
,
甚至还能增效的药剂混合使用
,
可防止或延缓抗药性的产
生
。
如把内吸性和非内吸性
、
有负交互抗性或有增效作用的
可阻止或延缓抗药性的发生
。
因为混合药剂药剂进行混合
,
对害虫的作用是多位点的
,
由于各成分的相互增效
,
也相对
此外混合药剂对害虫的抗药性选择降低了田间的选择压力
,
也是多方向的
。
但混合药剂也不能长期单一使用
,
必须轮换
用药
,
否则也有可能引起抗药性
。
2.4
农药的间断使用或停用由于某些害虫的抗性成因与
用药重叠
、
过频有关
,
限制用药次数即可达到延害虫世代短
、
缓抗性的目的
。
当病
、
虫对某种农药产生抗药性后
,
如在一
停止使用该种农药
,
此抗药性有可能逐渐减退
,
甚段时间内
,
至消失
。
2.5
负交互抗性杀虫剂的应用交互抗性是指害虫或病原
菌对某一杀虫剂或杀菌剂产生抗药性之后
,
对另一种未用过
对氯氰的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
如抗溴氰菊酯的棉蚜
,
菊酯
、
百树菊酯及功夫等几乎所有拟除虫菊酯杀虫剂都产生
了交互抗性
。
病原菌对内吸杀菌剂也存在交互抗药性等
。
负交互抗性是指害虫或病原菌对某种杀虫剂或杀菌剂
反而对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产生抗性后
,
甲基氨基甲酸酯产生抗性的黑尾叶蝉
,
对
N-
象
。
例如对
N-
丙基氨基甲酸酯变得更敏感
。
(
上接第
799
页
)
每公顷施
1.8
万
~2.25
万
kg
的腐熟有机肥
,
或
750kg
油菜
或其他高效复合肥料和
7.5~15kg
硼砂及氮专用复合肥
,
肥将总量的
40%
混匀做基肥
,
基肥施用时在垄上拉一条约
10cm×10cm
的施肥沟
,
将肥料均匀施入沟内盖土复垄再
25%
作苗肥
、35%
作薹肥
,
播种
;
氮肥将总量
40%
作基肥
、
薹
肥于薹高
10~20cm
时适时施用
,
以提高已分化花芽的成
效率
,
达到壮薹
、
增枝
,
增加有效角果数的目的
;
后期根据苗
情在油菜的初花期用
0.3%
磷酸二氢钾混合水溶液补施
花肥
。
2.7
抗旱防渍若遇秋冬干旱
,
可直接放水灌溉
1~2
次
,
确保出苗整齐和苗期健壮生长
,
但每次灌水不要漫过垄面
。
春后雨水多时要注意雨后及时清沟排渍
,
降低田间湿度
。
2.8
病虫防治德江县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虫有地老
虎
、
蚜虫和菜青虫
,
菌核病及霜霉病等
,
防治地老虎应在地
或
90%
晶体老虎低龄幼虫期用
48%
乐斯本乳油
800
倍液
,
敌百虫
1000
倍液
,
或
50%
辛硫磷
500
倍液等农药
,
在傍晚
地老虎幼虫出土活动时喷药效果最好
;
蚜虫和菜青虫可在
监测
,
有利于合理选用药剂
,
更有效地实施抗性治理
。
对害
要采取不同对策
。
①未产生抗性地虫抗性水平不同地区
,
区
。
重时轮换用药等预防措施
,
使害虫始终处于敏感状态
,
保持药剂高效
;
②已经发生抗性但抗性水平不高的地区
。
监
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延长药剂的使用寿测抗性的发生发展
,
命
;
③已经发生高抗药性的地区
。
检测各类农药的抗性或敏
停用一些高抗药剂
,
保护尚属敏感的药剂
,
开发新感性水平
,
的高效敏感药剂
。
危害高峰期
11
月份和
3
月中旬
,
用吡虫啉或锐劲特等农药
进行防治
;
油菜霜霉病及菌核病的防治除及时搞好田间清
适时摘除下部老黄叶
(
脚叶
)
增强田沟防渍降低田间湿度
,
间通风透光能力等农业防治外
,
药剂防治掌握在油菜蕾薹
初花至盛花期几个关键时期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或期
、
使百克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
3
小结
通过油菜免耕直播技术在烟田中的应用效果表明
,
油
省时
、
增加产量等效果
。
为探讨
菜免耕直播技术具有省工
、
烟田油菜免耕直播最佳密度
,
加速烟田免耕直播油菜推广
2011~2012
年度笔者开展了每穴留苗
2
株
、3
株
、4
步伐
,
5
株
,9
万株
、12
万株
、15
万株的
4
株
、
每公顷定植
6
万株
、
种不同密度的大区对比试验
,
结果表明
:
烟田油菜免耕直播
的最佳密度
,
在现有施肥水平和管理条件下
,
以每窝
(
穴
)
距
2
33.33cm,
每穴定植
3
株
,
密度
9
万株
/hm
最为适宜
;
若在
2
每穴定植
4
株
,
密度
12
万株
/hm,
较高肥水及管理条件下
,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可获较高的油菜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