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浅析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涵
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卯年)
龙源期刊网
浅析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涵
作者:赵梅花
来源:《戏剧之家》2015年第19期
【摘 要】本文对我国近现代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进行研究,通
过分析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内涵,希望能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
和实践过程提供一定的助益。
【关键词】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形成过程;基本内涵
中图分类号:G610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
0192-01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历经磨难和艰辛。在
他逝世后,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仍然受到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是我国教育史永远的精
神财富。他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对于今天我国开展幼儿教育仍然具有
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内
涵,希望能够给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
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龙源期刊网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是中西教育思想结合并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而逐渐形成的。
(一)乡土文化背景。陶行知博大的儒学底蕴、徽州独有的厚重文化是在他特有
的家庭熏陶和故乡侵染下孕育的。陶行知父亲曾是一位道德文章俱佳的晚清秀才,母亲勤
俭持家、好学求真,因为生活条件所限,陶行知的启蒙教育由他父亲在家中完成,但正是
这种良好的家庭熏陶,才培养出了陶行知毕生教育为民、勇于奉献的精神,成为工农大众
所喜爱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的故乡徽州不仅仅是著名的徽商的故里,更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
蕴传承千年,陶行知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传统文化的熏陶。徽州人学风极佳,这造就了陶
行知治学的良好习惯;徽州人重视教育,注重从小抓起,这也深深影响了陶行知的教育理
念;徽州人乡土观念很重,成功的商人往往回乡资助教育,而良好的教育成果也会反过来
促进徽州的社会经济发展,这对陶行知将教育作为毕生事业的思想起了关键的作用。
(二)政治经济背景。陶行知所处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许多有识之士
均将改变落后状况的希望放在了教育事业之上,陶行知正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代表。这个
时期中国采用旧式教育的方式方法,陶行知自身的求学经历使他充分认识到这种教育是无
法“救国”的。唯有让教育走向大多数的平民,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民众的精神面貌,才能
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
(三)我国近代落后的幼儿教育现实。我国近代的幼儿教育是在二十世纪初才刚
刚开始,但是学习的内容、方式,不是照搬日本的幼儿教育,就是带有西方宗教色彩的文
龙源期刊网
化渗透。民国以后,虽然政府提出要加强幼儿教育,但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国内幼儿教
育的发展主要靠一些私人的资助和提倡,或是教会办学。五四运动后,新式教育开始在国
内兴起,但是农村幼儿教育仍几乎为零。于是,陶行知提出并亲自实践建设中国的、平民
的、乡土的、省钱的幼儿教育。
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芽期。陶行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期间,对于德国幼儿教育之父福
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的幼儿教育法,都十分感
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他也关注着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状况,并期待针对国
内落后的教育状况,以“教育”实现救国。
(二)发展期。1926年开始,陶行知发表了多篇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这一时期
的陶行知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并且开始针对当时幼儿教
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将女子幼儿教育和农村幼儿教育看做未来发展
幼儿教育的重点,认为幼儿教育应该切实保护好幼儿的身心健康,加大对平民幼儿教育的
投入力度。
(三)实践期。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成立幼儿师范学院,并且在
他的奔走努力下,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成立。陶行知强调要将生活材料用于教学之中,
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幼儿教育的方法。后来在他以及一些幼儿教育先驱者的努力下,以陶行
知具体鲜明幼儿教育思想为目标的幼儿园纷纷建立,给当时的中国幼儿教育,尤其是农村
幼儿教育带来了曙光和希望。
龙源期刊网
三、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有:1.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强调对人
的教育要从小做起,重视人格的培养;强调儿童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尊重儿童的人
权,培养和鼓励儿童创造性的思维。2.在中国普及幼儿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
的根本,要改变过去忽视幼儿教育的思想和态度;要改变办园的方式方法,普及农村幼儿
教育,普及女子幼儿教育;要改变教师的培养制度,形成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3.要创办
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这主要是针对当时幼儿教育存在的三大弊病:外国病、
花钱病和富贵病。4.强调教育内容要注重身心的协调发展。在当时国民体质整体水平较低
的国情下,强调健康第一,保护儿童的卫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鼓励儿童进行室外活动,
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另外他还强调要重视科学教育和劳动教
育,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
作者简介:
赵梅花(1963-),女,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高级教师。
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卯年)
龙源期刊网
浅析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涵
作者:赵梅花
来源:《戏剧之家》2015年第19期
【摘 要】本文对我国近现代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进行研究,通
过分析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内涵,希望能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
和实践过程提供一定的助益。
【关键词】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形成过程;基本内涵
中图分类号:G610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
0192-01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历经磨难和艰辛。在
他逝世后,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仍然受到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是我国教育史永远的精
神财富。他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对于今天我国开展幼儿教育仍然具有
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内
涵,希望能够给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
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龙源期刊网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是中西教育思想结合并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而逐渐形成的。
(一)乡土文化背景。陶行知博大的儒学底蕴、徽州独有的厚重文化是在他特有
的家庭熏陶和故乡侵染下孕育的。陶行知父亲曾是一位道德文章俱佳的晚清秀才,母亲勤
俭持家、好学求真,因为生活条件所限,陶行知的启蒙教育由他父亲在家中完成,但正是
这种良好的家庭熏陶,才培养出了陶行知毕生教育为民、勇于奉献的精神,成为工农大众
所喜爱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的故乡徽州不仅仅是著名的徽商的故里,更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
蕴传承千年,陶行知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传统文化的熏陶。徽州人学风极佳,这造就了陶
行知治学的良好习惯;徽州人重视教育,注重从小抓起,这也深深影响了陶行知的教育理
念;徽州人乡土观念很重,成功的商人往往回乡资助教育,而良好的教育成果也会反过来
促进徽州的社会经济发展,这对陶行知将教育作为毕生事业的思想起了关键的作用。
(二)政治经济背景。陶行知所处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许多有识之士
均将改变落后状况的希望放在了教育事业之上,陶行知正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代表。这个
时期中国采用旧式教育的方式方法,陶行知自身的求学经历使他充分认识到这种教育是无
法“救国”的。唯有让教育走向大多数的平民,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民众的精神面貌,才能
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
(三)我国近代落后的幼儿教育现实。我国近代的幼儿教育是在二十世纪初才刚
刚开始,但是学习的内容、方式,不是照搬日本的幼儿教育,就是带有西方宗教色彩的文
龙源期刊网
化渗透。民国以后,虽然政府提出要加强幼儿教育,但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国内幼儿教
育的发展主要靠一些私人的资助和提倡,或是教会办学。五四运动后,新式教育开始在国
内兴起,但是农村幼儿教育仍几乎为零。于是,陶行知提出并亲自实践建设中国的、平民
的、乡土的、省钱的幼儿教育。
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芽期。陶行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期间,对于德国幼儿教育之父福
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的幼儿教育法,都十分感
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他也关注着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状况,并期待针对国
内落后的教育状况,以“教育”实现救国。
(二)发展期。1926年开始,陶行知发表了多篇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这一时期
的陶行知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并且开始针对当时幼儿教
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将女子幼儿教育和农村幼儿教育看做未来发展
幼儿教育的重点,认为幼儿教育应该切实保护好幼儿的身心健康,加大对平民幼儿教育的
投入力度。
(三)实践期。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成立幼儿师范学院,并且在
他的奔走努力下,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成立。陶行知强调要将生活材料用于教学之中,
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幼儿教育的方法。后来在他以及一些幼儿教育先驱者的努力下,以陶行
知具体鲜明幼儿教育思想为目标的幼儿园纷纷建立,给当时的中国幼儿教育,尤其是农村
幼儿教育带来了曙光和希望。
龙源期刊网
三、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有:1.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强调对人
的教育要从小做起,重视人格的培养;强调儿童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尊重儿童的人
权,培养和鼓励儿童创造性的思维。2.在中国普及幼儿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
的根本,要改变过去忽视幼儿教育的思想和态度;要改变办园的方式方法,普及农村幼儿
教育,普及女子幼儿教育;要改变教师的培养制度,形成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3.要创办
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这主要是针对当时幼儿教育存在的三大弊病:外国病、
花钱病和富贵病。4.强调教育内容要注重身心的协调发展。在当时国民体质整体水平较低
的国情下,强调健康第一,保护儿童的卫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鼓励儿童进行室外活动,
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另外他还强调要重视科学教育和劳动教
育,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
作者简介:
赵梅花(1963-),女,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