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3日发(作者:马星爵)
教育研究
课题
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淤
林春,查俊晶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25)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开展课
程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是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但
是,由于长期以来高职校在思政教学方面比较依赖于单一的思政课堂方式解决问题,已经
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工
作者,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已成为大势所趋。围绕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
构建与实践,深入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和内涵、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艺术课程
思政体系构建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3)26-0017-04
总书记关于学生思政工作和教育的思想是
新时代高职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也为实现学科思政
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程教育,而是要贯穿
于学生的专业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
当中。伴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人们审美
设计能力和道德素养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将思
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促进两者同向同行,既能提
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又能凸显其针对性,是培养高职
人才的主渠道,是新时期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教育教学核心
立体多元的结构、显隐交替的方法、科学创新的思想为
核心的教育方式。对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内
涵的理解,应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将高职人才培养
目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特点、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
践教学、学生个性特点等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
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文化传承、道德修养等思政教育
元素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相融合,充分发挥课堂
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旨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美育、优
二、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价值
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其核
心是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融入艺术设计课程中
领之目标,有效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
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实
施的价值具体表现如下。
(一)有利于落实高职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推进各门学科课程思
政建设是高职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立德树
的重要手段。课程思政体现了高职校迫切需要加强思
政教育工作,是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全面提升高职
校思政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二)有利于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师生的思政素养
根据高职校人才培养目标,课题紧紧围绕立德树
人理念,提升师生对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认识,促进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
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立德树人背景下的课程思政,秀传统文化教育。
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文化素养、去,让专业课程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能够实现价值引
的教育理念,是以立德树人的本质、协同育人的理念、人的根本要求以及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作者简介:林春(1975—),男,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教授,高级技师,硕士生导师,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
校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第九届省督学及专家组成员,江苏省职业技
术教育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淤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课题“高职校广告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登记号:ZYB
232)的研究成果。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7-
教育研究
课程思政实施能够全面提高广大教师思政建设的认识
和能力,强化学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促进学生综合素
养的提升。
(三)有利于完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辅相成,课程思政的
实施有助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明确,让专
业教师从“育人”角度重新探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展
的途径和方法,构建出一套覆盖全面、内容丰富、层次
分明、互融互通的课程教育体系,有利于提升艺术设计
专业课程的实效性。
(四)有利于健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思政评价
方式
相对于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考
核内容而言,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有
助于课程评价从原来的“知识”“技能”转向“德、能、勤、
绩”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并形成多元化复合型考核体
系,以满足新时代社会和企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德才并重”的需求。并且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考核,在
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
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三、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师生课程思政意识不足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依靠已有的思
政课程,忽略了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致
使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与企业、社会的需求有偏差,在实
际工作中就会使学生对政治文化理解有偏差、价值取
向有偏离。特别是部分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缺乏较高的
思政教育理论和思政教育能力,对课程思政认知不高,
导致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未能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未
能明确其对课堂教学及学生存在的意义。
(二)课程思政体系结构单一
目前,很多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还没有形成一套
比较完整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大多数思政课程与专
框架
课题
现象,忽视学生道德素养、职业精神的培育。尽管部分
学校和教师逐渐开始注重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是在
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存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融
合生硬、思政教育方式传统等问题,学生对于思政教
育内容的学习缺乏兴趣。
四、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实践
(一)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基
本思路
本文围绕如何提升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和学
生的思政素养、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内容、完善教
学方案、健全评价机制而展开实践研究,促进艺术设计
课程思政体系的创新实践,从而推动艺术设计课程与思
政课程协同前行,构建覆盖全面、内容丰富、层次分明、
互融互通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进一步提升高职校艺
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框
架结构(见文末图1)
五、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实践
路径
(一)校方组织管理
建立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和实施
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的机制。以校长、党委书记、系部
主任、教研室主任等统领整个课程思政改革工作,将课
程思政与其他各项学校重点工作相结合,融入专业人才
培养过程中。建立以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
为系(教研室)工作考核标准的制度;设立课程思政专
题研讨、教学竞赛、把课程思政教学纳入教学工作量计
算,并纳入教师绩效和职称晋升等制度的考核项。
(二)专业课程建设
1.课程思政理念与育人目标相吻合。高职校人才的
培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其核心在于
,因此思政教育理念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实
业课分离,思政内容没有与艺术设计专业有效结合,培
“育人”
养目标更多注重学生应用技能方面的培养,主要精力
施必须与其育人目标相吻合。首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
放在专业建设上,课程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客观上存在
不重视思政教育的现象。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也浮于
表面,与专业学科的内容融合度不高,缺乏针对性、时效
性和推广性。
(三)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学习缺乏兴趣
我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国内众多艺术设计
类院校相似,主要开设“动漫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环
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整体而言存在重“器”轻“道”的
-18-
的修订,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的调整。将思政教育与专
业课程教学目标统一设置,同计划、同部署、同实施、同
考核,如专业课程三大构成教学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传统节日元素进行“点、线、面”课程思政构成,让学
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
历史,通过课程思政理念与育人目标的融合,培养理论
基础扎实过硬、设计思维突出创新、治学态度求真务实
并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艺术设计人才。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研究
2.课程思政结构与专业课程体系相融合。课程思政
课题
六、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实践成效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健全、优化
1.优化教学内容,打造多元课程。合理修订人才培
一直贯彻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宗旨、教学目标、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之中,重新形成富有鲜明
思政特点的专业课程体系。比如,在素描、色彩等专业
基础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从美学精神、道
德素质等角度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感性与理性思维反复
对接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
另外,教师需要通过多手法、多方式、多途径让思
政教育元素与专业知识点相融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
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在艺术设计
专业课程标准总体要求下融入具有特色的思政元素。
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创意设计、构建模型、动画创作、环
境艺术等各环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课程思
政的内涵。
与艺术设计的专业技能相整合,是将提炼的思政元素
3.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技能相整合。课程思政元素
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完善课程设计,增加思政项目
比例;注重艺术+思政教学内容的转化,明确其在培养
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中的具体要求。如在专业拓
展类选修课模块中侧重开设传统文化艺术、国钧故事
动画短片制作等具有思政特色的专业课程。
2.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生成。结合艺术设计专
业学生不同阶段、专业、课程的特点,采取“分类推进、
梯度展开”教学模式:低年级学生注重树立正确的“三
观”,高年级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实现视频拍摄、主题海
报制作、红色展厅设计等包涵思政元素的项目实践;夯
实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开展各种红色基地参观、
典型人物采访、地方传统文化调研、短视频拍摄等专题
活动;探索“双线教学、显隐交替”课堂教学方式;对接
案例分析、知识点传授、项目实践,让学生在教学体验
完全融入课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对原有的课程框架、
中产生共鸣,为专业课程思政培根铸魂。
内容设置、教学计划的优化。因此,课程思政的实施需
3.完善教学方案,注重内容转化。制定课程思政建
要重新梳理课程的知识框架和能力要求,将思政教育元
在了解宋体、楷体、黑体等基本字体知识和历史,掌握
字体矢量图的基础设计与运用技法、创意设计思维的
同时,也能更深刻地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
深,品味其中蕴含的传统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涵。
的课程思政质量与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评价相融合,有
助于推进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
的全面考核,确保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思政教育质量
的提升。另外,将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与企业实践岗位
的考核标准相融合,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制定不同层次
的考核评价节点,让思政教育渗透到企业的工匠精神、
职业道德之中。
(三)师生素养提升
课程思政本质与教师素养相契合。教师在艺术设
计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其
言行举止、人文素养、精神面貌、职业精神、道德素养对
教学活动开展以及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
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必须提高专业
教师的道德素养和思政教育水平,才能以身为范,保障
思政教育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有效实施,提升艺
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水平。
4.课程思政质量与实践评价相贴合。艺术设计专业
设方案,探索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内容、途径、方法
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等思政元素,形成典型案例,
如色彩课程中渗透“红色”与“绿色”的文化教育:“红
色革命主题”“红色传统文化”“绿色生态文明”“绿色军
人形象”等,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与时俱进的“思
政专业课”。并结合实际项目开展了校园石球彩绘、国
钧动漫短片创作、博物馆文物表情包设计、反电信诈骗
一步解放、思政素养进一步提高。
LOGO设计等活动,促进学生视野进一步开阔、思路进
4.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围绕课堂教学所
素与专业技能相融合,如在《字体设计》教学中,让学生
及有效载体。在课堂整体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社会主
需资源类型建立课件库、视频库、图片库、模板库、案例
库;借助学习强国平台,及时了解国家时事、方针政策,
获得丰富的艺术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以大数据、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全景技术展示景区历史、精神
文化,实现线上思政教育的“游学之旅”。
(二)师生思政素养同步提升
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有效提高
了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思政素养。
1.以教研室为单位,围绕课程思政教研教改开展学
VR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精选经典
术研讨,深挖专业课程、专业教育中的思政元素,通过
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方式,强化教师的思
政意识,构建有效融入思政的优质教学体系。
-19-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研究
2.专业教师在准备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持
课题
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开展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过程评价
时,以学生的“德、能、勤、绩”等为基础指标,邀请企
业专家引入市场化理念,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专家
点评、教师复评等方式进行考核,同时通过学生思政觉
悟、志愿服务意识、优秀学生比例、个人奖项、创新创业
续挖掘、提炼和融入思政元素,探索思政元素与专业课
程内容相融合,进一步加深了专业教师对于思政元素
的理解,提高了其思政素养。
3.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听取各方意见,发
促进知识、技能与德育素养
表论文、讲公开课、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参加教学大赛,
能力等诸多隐性评价方式,
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获得国
教育目标的落实。
际奖一项,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多项;参加课堂教学大
赛获得省一等奖、二等奖;2021年市级课程思政优秀教
学案例一等奖;教师被评为“市骨干教师”“市教坛新
秀”等。
业学校技能大赛、省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各
类比赛中成绩斐然。平日里积极投身公益志愿活动,学
生在掌握专业技能、丰富艺术知识理论的同时,也大大
增强了文化自信,培养了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
渗透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积极参加教育部职业宣传周活
动海报和标志设计,制作动画短片《中小学惩戒规则》,
“百年筑梦艺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艺术作品展
在市博物馆展出。市大型公益活动“一袋牛奶的暴走”
5.社会辐射,扩大影响力。通过全阶段贯穿、全方位
4.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有效实施,学生在全国职
综上所述,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
构建与实践,只有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明确思政教
育理念、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
的思政教育能力,并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全过程贯穿
思政教育内容,才能确保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
行,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全方位育人的
教育格局。
参考文献:
[1]张静.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思政改革实践:以《字体设计》课程为例[J].广西教育
(高等教育),2021(9):86-88.
[2]肖硕武.立美育德:新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专
业课程思政实践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40(7):117-118.
[3]胡榕.高职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研究
视觉传达设计,市“警校共建”宣传设计、墙面艺术展示
[J].魅力中国,2021(42):195-196.
设计,市教育局“七彩德育”标志体系设计,市法治动漫
[4]肖润花,李珊珊,陈文娟.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
微视频作品等项目受到一致好评。
(三)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构建完善
针对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中课程内容、实施方式、教
学资源的更新,从教学、教师、学生三个评价方面进行
研究,构建完善量化考核与隐性评价相结合的360度
育人目标
课程设置
专业技能
质量评价
课程思政体系
构建实践路径
1.校方组织管理
(学校层面)
2.专业课程建设
(系部层面)
3.师生素养提升
(个人层面)
政”的内涵与实施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22):82-85.
[5]孙运玲.艺术职业院校思政课高效课堂构建[J].
时代教育,2017(7):208-209.
[6]郭艺.文化自信语境下高职艺术设计“思政风
格”教学体系研究[J].长江丛刊,2021(13):7-9.
1.优化课程内容
2.创新教学方法
3.完善教学方案
4.丰富教学资源
知识传授
价值引领
思政育人
专业育人
课程思政体系
构建实践成效
教学模式
健全优化
高职校
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思政体系
构建与实践研究
专业课程思政
体系构建价值
师生素养
同步提升
1.研讨学习助成长
2.挖掘提炼促融合
3.师生技能展优势
4.社会辐射扩影响
1.显性基础评价
2.隐性多元评价
过程性评价,终结性
评价,多元化、多维
度课程评价
1.落实根本任务
2.提升师生素养
3.完善思政体系
4.健全评价方式
评价机制
不断完善
图1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框架结构
-20-
因编辑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马燕萍
2024年7月23日发(作者:马星爵)
教育研究
课题
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淤
林春,查俊晶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25)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开展课
程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是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但
是,由于长期以来高职校在思政教学方面比较依赖于单一的思政课堂方式解决问题,已经
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工
作者,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已成为大势所趋。围绕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
构建与实践,深入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和内涵、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艺术课程
思政体系构建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3)26-0017-04
总书记关于学生思政工作和教育的思想是
新时代高职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也为实现学科思政
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程教育,而是要贯穿
于学生的专业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
当中。伴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人们审美
设计能力和道德素养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将思
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促进两者同向同行,既能提
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又能凸显其针对性,是培养高职
人才的主渠道,是新时期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教育教学核心
立体多元的结构、显隐交替的方法、科学创新的思想为
核心的教育方式。对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内
涵的理解,应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将高职人才培养
目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特点、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
践教学、学生个性特点等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
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文化传承、道德修养等思政教育
元素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相融合,充分发挥课堂
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旨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美育、优
二、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价值
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其核
心是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融入艺术设计课程中
领之目标,有效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
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实
施的价值具体表现如下。
(一)有利于落实高职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推进各门学科课程思
政建设是高职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立德树
的重要手段。课程思政体现了高职校迫切需要加强思
政教育工作,是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全面提升高职
校思政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二)有利于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师生的思政素养
根据高职校人才培养目标,课题紧紧围绕立德树
人理念,提升师生对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认识,促进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
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立德树人背景下的课程思政,秀传统文化教育。
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文化素养、去,让专业课程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能够实现价值引
的教育理念,是以立德树人的本质、协同育人的理念、人的根本要求以及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作者简介:林春(1975—),男,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教授,高级技师,硕士生导师,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
校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第九届省督学及专家组成员,江苏省职业技
术教育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淤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课题“高职校广告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登记号:ZYB
232)的研究成果。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7-
教育研究
课程思政实施能够全面提高广大教师思政建设的认识
和能力,强化学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促进学生综合素
养的提升。
(三)有利于完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辅相成,课程思政的
实施有助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明确,让专
业教师从“育人”角度重新探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展
的途径和方法,构建出一套覆盖全面、内容丰富、层次
分明、互融互通的课程教育体系,有利于提升艺术设计
专业课程的实效性。
(四)有利于健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思政评价
方式
相对于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考
核内容而言,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有
助于课程评价从原来的“知识”“技能”转向“德、能、勤、
绩”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并形成多元化复合型考核体
系,以满足新时代社会和企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德才并重”的需求。并且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考核,在
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
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三、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师生课程思政意识不足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依靠已有的思
政课程,忽略了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致
使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与企业、社会的需求有偏差,在实
际工作中就会使学生对政治文化理解有偏差、价值取
向有偏离。特别是部分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缺乏较高的
思政教育理论和思政教育能力,对课程思政认知不高,
导致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未能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未
能明确其对课堂教学及学生存在的意义。
(二)课程思政体系结构单一
目前,很多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还没有形成一套
比较完整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大多数思政课程与专
框架
课题
现象,忽视学生道德素养、职业精神的培育。尽管部分
学校和教师逐渐开始注重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是在
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存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融
合生硬、思政教育方式传统等问题,学生对于思政教
育内容的学习缺乏兴趣。
四、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实践
(一)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基
本思路
本文围绕如何提升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和学
生的思政素养、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内容、完善教
学方案、健全评价机制而展开实践研究,促进艺术设计
课程思政体系的创新实践,从而推动艺术设计课程与思
政课程协同前行,构建覆盖全面、内容丰富、层次分明、
互融互通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进一步提升高职校艺
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框
架结构(见文末图1)
五、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实践
路径
(一)校方组织管理
建立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和实施
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的机制。以校长、党委书记、系部
主任、教研室主任等统领整个课程思政改革工作,将课
程思政与其他各项学校重点工作相结合,融入专业人才
培养过程中。建立以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
为系(教研室)工作考核标准的制度;设立课程思政专
题研讨、教学竞赛、把课程思政教学纳入教学工作量计
算,并纳入教师绩效和职称晋升等制度的考核项。
(二)专业课程建设
1.课程思政理念与育人目标相吻合。高职校人才的
培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其核心在于
,因此思政教育理念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实
业课分离,思政内容没有与艺术设计专业有效结合,培
“育人”
养目标更多注重学生应用技能方面的培养,主要精力
施必须与其育人目标相吻合。首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
放在专业建设上,课程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客观上存在
不重视思政教育的现象。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也浮于
表面,与专业学科的内容融合度不高,缺乏针对性、时效
性和推广性。
(三)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学习缺乏兴趣
我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国内众多艺术设计
类院校相似,主要开设“动漫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环
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整体而言存在重“器”轻“道”的
-18-
的修订,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的调整。将思政教育与专
业课程教学目标统一设置,同计划、同部署、同实施、同
考核,如专业课程三大构成教学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传统节日元素进行“点、线、面”课程思政构成,让学
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
历史,通过课程思政理念与育人目标的融合,培养理论
基础扎实过硬、设计思维突出创新、治学态度求真务实
并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艺术设计人才。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研究
2.课程思政结构与专业课程体系相融合。课程思政
课题
六、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实践成效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健全、优化
1.优化教学内容,打造多元课程。合理修订人才培
一直贯彻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宗旨、教学目标、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之中,重新形成富有鲜明
思政特点的专业课程体系。比如,在素描、色彩等专业
基础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从美学精神、道
德素质等角度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感性与理性思维反复
对接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
另外,教师需要通过多手法、多方式、多途径让思
政教育元素与专业知识点相融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
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在艺术设计
专业课程标准总体要求下融入具有特色的思政元素。
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创意设计、构建模型、动画创作、环
境艺术等各环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课程思
政的内涵。
与艺术设计的专业技能相整合,是将提炼的思政元素
3.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技能相整合。课程思政元素
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完善课程设计,增加思政项目
比例;注重艺术+思政教学内容的转化,明确其在培养
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中的具体要求。如在专业拓
展类选修课模块中侧重开设传统文化艺术、国钧故事
动画短片制作等具有思政特色的专业课程。
2.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生成。结合艺术设计专
业学生不同阶段、专业、课程的特点,采取“分类推进、
梯度展开”教学模式:低年级学生注重树立正确的“三
观”,高年级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实现视频拍摄、主题海
报制作、红色展厅设计等包涵思政元素的项目实践;夯
实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开展各种红色基地参观、
典型人物采访、地方传统文化调研、短视频拍摄等专题
活动;探索“双线教学、显隐交替”课堂教学方式;对接
案例分析、知识点传授、项目实践,让学生在教学体验
完全融入课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对原有的课程框架、
中产生共鸣,为专业课程思政培根铸魂。
内容设置、教学计划的优化。因此,课程思政的实施需
3.完善教学方案,注重内容转化。制定课程思政建
要重新梳理课程的知识框架和能力要求,将思政教育元
在了解宋体、楷体、黑体等基本字体知识和历史,掌握
字体矢量图的基础设计与运用技法、创意设计思维的
同时,也能更深刻地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
深,品味其中蕴含的传统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涵。
的课程思政质量与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评价相融合,有
助于推进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
的全面考核,确保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思政教育质量
的提升。另外,将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与企业实践岗位
的考核标准相融合,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制定不同层次
的考核评价节点,让思政教育渗透到企业的工匠精神、
职业道德之中。
(三)师生素养提升
课程思政本质与教师素养相契合。教师在艺术设
计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其
言行举止、人文素养、精神面貌、职业精神、道德素养对
教学活动开展以及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
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必须提高专业
教师的道德素养和思政教育水平,才能以身为范,保障
思政教育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有效实施,提升艺
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水平。
4.课程思政质量与实践评价相贴合。艺术设计专业
设方案,探索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内容、途径、方法
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等思政元素,形成典型案例,
如色彩课程中渗透“红色”与“绿色”的文化教育:“红
色革命主题”“红色传统文化”“绿色生态文明”“绿色军
人形象”等,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与时俱进的“思
政专业课”。并结合实际项目开展了校园石球彩绘、国
钧动漫短片创作、博物馆文物表情包设计、反电信诈骗
一步解放、思政素养进一步提高。
LOGO设计等活动,促进学生视野进一步开阔、思路进
4.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围绕课堂教学所
素与专业技能相融合,如在《字体设计》教学中,让学生
及有效载体。在课堂整体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社会主
需资源类型建立课件库、视频库、图片库、模板库、案例
库;借助学习强国平台,及时了解国家时事、方针政策,
获得丰富的艺术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以大数据、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全景技术展示景区历史、精神
文化,实现线上思政教育的“游学之旅”。
(二)师生思政素养同步提升
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有效提高
了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思政素养。
1.以教研室为单位,围绕课程思政教研教改开展学
VR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精选经典
术研讨,深挖专业课程、专业教育中的思政元素,通过
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方式,强化教师的思
政意识,构建有效融入思政的优质教学体系。
-19-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研究
2.专业教师在准备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持
课题
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开展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过程评价
时,以学生的“德、能、勤、绩”等为基础指标,邀请企
业专家引入市场化理念,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专家
点评、教师复评等方式进行考核,同时通过学生思政觉
悟、志愿服务意识、优秀学生比例、个人奖项、创新创业
续挖掘、提炼和融入思政元素,探索思政元素与专业课
程内容相融合,进一步加深了专业教师对于思政元素
的理解,提高了其思政素养。
3.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听取各方意见,发
促进知识、技能与德育素养
表论文、讲公开课、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参加教学大赛,
能力等诸多隐性评价方式,
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获得国
教育目标的落实。
际奖一项,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多项;参加课堂教学大
赛获得省一等奖、二等奖;2021年市级课程思政优秀教
学案例一等奖;教师被评为“市骨干教师”“市教坛新
秀”等。
业学校技能大赛、省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各
类比赛中成绩斐然。平日里积极投身公益志愿活动,学
生在掌握专业技能、丰富艺术知识理论的同时,也大大
增强了文化自信,培养了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
渗透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积极参加教育部职业宣传周活
动海报和标志设计,制作动画短片《中小学惩戒规则》,
“百年筑梦艺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艺术作品展
在市博物馆展出。市大型公益活动“一袋牛奶的暴走”
5.社会辐射,扩大影响力。通过全阶段贯穿、全方位
4.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有效实施,学生在全国职
综上所述,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
构建与实践,只有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明确思政教
育理念、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
的思政教育能力,并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全过程贯穿
思政教育内容,才能确保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
行,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全方位育人的
教育格局。
参考文献:
[1]张静.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思政改革实践:以《字体设计》课程为例[J].广西教育
(高等教育),2021(9):86-88.
[2]肖硕武.立美育德:新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专
业课程思政实践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40(7):117-118.
[3]胡榕.高职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研究
视觉传达设计,市“警校共建”宣传设计、墙面艺术展示
[J].魅力中国,2021(42):195-196.
设计,市教育局“七彩德育”标志体系设计,市法治动漫
[4]肖润花,李珊珊,陈文娟.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
微视频作品等项目受到一致好评。
(三)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构建完善
针对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中课程内容、实施方式、教
学资源的更新,从教学、教师、学生三个评价方面进行
研究,构建完善量化考核与隐性评价相结合的360度
育人目标
课程设置
专业技能
质量评价
课程思政体系
构建实践路径
1.校方组织管理
(学校层面)
2.专业课程建设
(系部层面)
3.师生素养提升
(个人层面)
政”的内涵与实施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22):82-85.
[5]孙运玲.艺术职业院校思政课高效课堂构建[J].
时代教育,2017(7):208-209.
[6]郭艺.文化自信语境下高职艺术设计“思政风
格”教学体系研究[J].长江丛刊,2021(13):7-9.
1.优化课程内容
2.创新教学方法
3.完善教学方案
4.丰富教学资源
知识传授
价值引领
思政育人
专业育人
课程思政体系
构建实践成效
教学模式
健全优化
高职校
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思政体系
构建与实践研究
专业课程思政
体系构建价值
师生素养
同步提升
1.研讨学习助成长
2.挖掘提炼促融合
3.师生技能展优势
4.社会辐射扩影响
1.显性基础评价
2.隐性多元评价
过程性评价,终结性
评价,多元化、多维
度课程评价
1.落实根本任务
2.提升师生素养
3.完善思政体系
4.健全评价方式
评价机制
不断完善
图1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框架结构
-20-
因编辑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