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2日发(作者:俞幻梅)
传媒经济观察
●
丁汉青
图书出版商与电子书公司间的博弈
——由中华书局诉汉王公司谈起
据
《新京报》7月1日报道,2010年6月30日,中华书局
起诉汉王公司一案开庭审理。在此案件中,中华书局认
从表面上看,该案件只是中华书局与汉王公司间有关版权
的法律纠纷,实质上反映的则是数字化背景下图书出版商与电
子书生产商间的力量博弈。
③
由于图书出版商与电子书生产商
分处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因此,博弈双方角力的重点在于未来
各自势力范围的大小与主导权问题,而非“谁”替代“谁”的
问题。
为汉王公司未经许可,擅自在其制作发行的《汉王电纸书D20
国学版》中收录了中华书局享有著作权的点校本“二十四史”
和《清史稿》,这一行为侵犯了中华书局对作品享有的署名权、
复制权、发行权、获取报酬权等权利。
中华书局为此提出:1.判令汉王公司立即停止制作发行
含有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内容的《汉
王电纸书D20国学版》;2.判令汉王公司在《中国新闻出版
报》上刊登就涉案侵权行为向中华书局赔礼道歉的声明;3.判
令汉王公司赔偿中华书局经济损失912000元及诉讼合理支出
13780元。
面对中华书局的指控,汉王公司则辩称,该公司于2008
年与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
(即国学网的主办公司)
合作,
并得到了授权。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对中华书局的比对
方法没有异议,并表示,国学时代公司的点校本“二十四史”
和《清史稿》,参校了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
史稿》,但对法官提出的“参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未做回
答。《新京报》报道最后称,“因为案情复杂,本案还将继续开
汉王科技,代码:
庭审理。”
①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
(公司简称:
002362)
,卷入一宗前景不明的官司自然不是件好事:在法院
开庭审理的前后十几个交易日里,汉王股价一路走低,随后出
现的“50万库存”“、不建新车间只建宿舍楼”“、过渡性产品”“、遭
遇瓶颈”等话题更是令汉王公司疲于应付,其股票价格在两个
月间由175元跌到94元
(见图1)
。
←175.00
数字化背景下的博弈
20世纪90年代,不少中国公众借助《数字化生存》这本
畅销书领略到数字化的魅力。在随后的十多年里,人们越来越
真切地感受到信息以“0”与“1”形式存储、传输所带来的种
种变化。这些变化对普通公众而言,可能只意味着便利与新奇;
但对一些行业来讲,则意味着既有平衡的打破与新一轮的力量
博弈。出版业便是一例。当信息以“比特”形式存在时,纸张
不再是文字呈现的唯一方式。
早期,“竹木简时代”曾蜕变为“纸张时代”;现今,“纸
张时代”正蜕变为“电子书时代”。回望“竹木简时代”蜕变为“纸
张时代”,我们看不到更多的历史细节,只能感受到历史的潮
流与大趋势;站在当下,我们则能切身体会到“纸张时代”蜕
变为“电子书时代”的力量激荡,中华书局诉汉王公司一案便
是力量激荡中的一朵水花。这种碰撞正如喻国明教授所言:随
着跨界融合的逐步深入,未来,诸如此类的版权纠纷将会越来
越多,两股势力的碰撞不可避免。
④
实际上,这类版权纠纷并非新近才有,电子书发展更早的
美国早就有公司卷入类似官司中,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和中国
作家协会起诉谷歌侵权事件便是一例。此外,至少目前来看,
数字化背景下图书出版业所呈现的博弈也并非只有图书出版商
与电子书公司两股力量,还应包括公众、政府等等。
简单地讲,新阅读工具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出版业原有的均
衡状态,引发各种力量展开新一轮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掌
握版权的图书出版商与掌握阅读工具的电子书公司间的博弈为
矛盾的主要方面,他们之间博弈的目标指向为经济利益。公众
与政府是图书出版商与电子书公司博弈的调节力量,前者的目
标指向是“物美价廉”;后者的目标指向将包括公众利益
(譬
←77.00
图1:3月25日至7月22日汉王科技股票日K线
②
如社会知识的共享等)(譬如政治稳定等)
和政党利益。接下来,
我们只将目光集中在一对主要矛盾上。
78
青年记者·2010年8月上
传媒经济观察
目前来看,在与电子书公司的博弈中,出版商拥有的王牌
图书出版商与电子书公司博弈形势分析
对于消费者来讲,电子书产品只是个阅读终端,它和电视
机一样,如果没有内容,就会毫无价值;如果只有“公版”内
容,价值也不够大。因此,电子书自诞生之日起,就不得不与
出版商发生联系。
最初,电子书公司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力量小且发
展前景不明朗,出版商对其既无过多戒备亦无多大涉足其中的
兴趣,所以,当电子书公司向出版商伸出“橄榄枝”意欲建立
内容合作关系时,图书出版商也乐意有选择地将一些内容的版
权让渡给电子书公司,乐得新辟一个收入来源。图书出版商的
这种选择使电子书公司在内容建设上取得一定进展。
以在中国电子书市场中占据约80%以上份额的汉王公司
为例,该公司明确宣称自己并不满足于做阅读终端,而是要立
志成为类似于“iBookstore+iPad”、“Kindle Store+Kindle”
模式的“终端+内容”阅读平台。汉王所采用的“二八分成”
方案
(即著作方可以拿到8成收入,汉王拿2成)
使汉王书城
品种渐多。有消息称,“现今汉王书城的图书品种已经超过了
6万种,并且还在以每月5000种的速度递增,到今年9月份,
将有望达到10万种。此外,汉王科技还与50多家报社、200
多家期刊社签订了内容合作协议”。
⑤
随着电子书公司力量的迅猛发展,中国图书出版商越来越
强烈地意识到:第一,上世纪90年代末一批电子书“试水者”
所面临的技术、阅读习惯等方面的难题有所突破,技术成熟和
市场应用的推进已使电子书市场步入“重生”阶段。第二,假
使电子书生产商对内容领域的介入越来越深,并最终掌握主导
权,图书出版商有可能在“赢者通吃”局面中陷入被动。
来自国外的实践和声音更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图书出版商的
担忧:譬如英国《金融时报》新近的一篇文章称:电子书的出
现让在线零售商如亚马逊尝到了甜头,但是出版商们却获利甚
少,并且一度失去了对电子书的定价权。文章还提到,英国作
家协会主席汤姆·霍兰德最近对面临数字出版和电子书巨大冲
击的传统出版业做出悲观预测:“我们无法假定图书文化还将
继续。”
⑥
以上两点,一方面促使一些有实力的图书出版商涉足电子
书领域,期望为自己所掌握的内容优势增加终端支点,最终发
展成为阅读平台;另一方面也促使一些暂时无意或无力涉足电
子书领域的图书出版商收紧版权口袋,生怕自己因贪图眼前“小
利”而“养虎成患”。
接下来,我们近距离地看一下图书出版商与电子书公司目
前的处境。
(包
先看图书出版商。据统计,2008年中国大陆共有579家
括副牌社34家)
出版社,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20家,地方
性出版社359家,销售额达1456.39亿元。
⑦
筹码便是版权。并且,2002年2月1日起施行的《出版管理条例》
第九条明确规定“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
等应当由出版单位出版。本条例所称出版单位,包括报社、期
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物出版社等。”这
条规定筑起一座壁垒,将目前未被涵盖到“出版单位”范围内
的组织
(包括电纸书公司)
统统挡在初级版权持有者门外,进
一步巩固了图书出版商在版权方面的优势。
再有,目前出版社改制的方向貌似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
仍有可能是改制后出版集团的主控方,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
政府不会轻易放弃对内容的掌控,所以,短期来看,政府亦难
做出扩大出版单位范围的决策。
除此之外,图书出版商还拥有成熟的产业模式、销售渠道、
与大批作者建立的持久关系等优势。
版权方面的优势使出版商在与电子书公司的谈判中暂居优
势;现有资产方面的优势则使出版商有实力进入电子书领域。
不过,也应看到,出版商目前面临的劣势也客观存在:作
为事业单位运行多年的出版商,无论是组织结构还是管理方式,
都需要在改制中进行调整,调整需要时间,转变会产生“磨擦”,
“内力”短期内将有所损耗。
总体来看,图书出版商面临的机遇仍大于挑战,出版商应
利用技术所带来的“创造性破坏”力量,实现产业更新——就
像当年默多克买下《泰晤士报》后顶着工会压力,采用了先进
的激光照排技术使《泰晤士报》获得重生那样。
再看电子书。在Kindle等的引领下,汉王于2008年9月
推出首款电子阅读器。至今,已在国内电子阅读器市场占据8
成份额。
以汉王为首的电子书公司的一大优势在于顺应数字化潮
流,容易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今年3月份,汉王科技在中小板
上市后,市值由之前的6亿多元一下飙升至50多亿元。
其次,电子书认知与阅读率较高。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
查数据显示,“我国读书人群中,电子书认知度接近50%,电
子书阅读率为19.3%。”
⑧
电子书认知度与阅读率的增长态势,
无疑有利于电子书市场的扩大。
此外,明确的新生公司身份,使其拥有更强的市场应变能
力与较小的历史包袱,品牌等亦为其优势。
国内电子书公司的劣势亦较明显。首先,虽然中华书局诉
汉王公司一案终审判决结果还是个悬念,但是不得不承认,内
容提供、版权等难题仍是困扰电子书公司发展的最大障碍。其
次,电子书生产者众多,内容格式标准不统一,力量分散。如
果说汉王是受Kindle等刺激而诞生的第一代追随者,那么,
国内市场上随后冒出的几十家大大小小的电子阅读器生厂商则
为第二批追随者。在这第二批追随者中,不仅有硬件制造商,
还有内容提供商和移动运营商。汉王创始人、董事长刘迎建曾
青年记者·2010年8月上
79
传媒经济观察
预计,2010年会有50到100家厂商参与竞争。这种诸雄纷争
的局面不利于力量的整合。再次,目前电子书公司相对于出版
商而言最具竞争优势的电子阅读器仍未达到普及程度。虽然
2009年汉王电纸书销量达到了26.63万台,但百分之七八十
是作为礼品或集团采购销售出去的,主要用户群为企业老板、
政府官员。可是,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阅
读电子书人群表现为高学历、低年龄、学生化特点”。
⑨
虽然
阅读电子版的图书并不都会用到电子书,但仍可推断:第一,
电子书普及率仍偏低。相对于中国大陆庞大的人口基数,2009
年二三十万的电子书总销量并不算大。目前接触电子书的只是
新产品的早期使用者。电子书的普及度要达到当今电视机的水
平,尚需时日。第二,电子书实际用户与目标使用者间错位。
以上两个因素降低了图书出版者与电子书公司合作的意愿与价
值。
电子书公司目前面临的难题虽然不少,但机遇仍在:一方
面,可以利用灵活的市场主体身份及资本对符合数字化潮流的
新生事物的信心,针对各出版商不同的心理,建立尽可能多的
内容合作关系,在充实电子书库内容的前提下,提升电子书对
用户的价值,吸引更多真正怀有阅读目的的用户购买。另一方
面,游说政策制订部门,放宽对“出版单位”的限制,争取政
府对电子书公司的支持。当然这种游说必须有科学研究结论做
支持,至少要让政府主管部门相信放宽出版单位的限制有利于
社会知识的共享、可以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并且,电子书公司
亦可担当起让政府放心的“把关人”角色。
(如中华书局起诉汉王)
补己所“短”,并且不时“敲打”一下对手,
为自己争取时间。
阶段二:优劣态势,渐趋明朗
假定经过一段时间的角力,出版商的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电子书公司在退守阅读终端生产商之前,会为自己手中已掌握
的内容资源报出高价,争取均衡状态下的最大利益。
阶段三:均衡达成,各安其位
无论最终是谁胜出,当均衡状态达成时,各自都会重新定
位,重新调整目标。
经历以上阶段之后,出版商与电子书公司间的博弈结局可
能有以下几种典型情况:
第一,出版商纵向整合成功
出版商完成改制,成立若干家大集团。大集团凭借雄厚实
力与一致的行动将电子书公司挤出内容领域,掌控电子书阅读
平台,并控股电子书生产商,成为类似于那些既控制制片厂、
又控制院线的好莱坞巨头那样的力量。
第二,出版商主导内容、电子书公司定位阅读终端生产商
改制后的大出版集团只掌控电子书阅读平台,向读者提供
内容,电子书公司只定位于阅读终端生产商。图书出版商与电
子书公司之间形成类似电视台与电视机生产商间的关系。
第三,电子书纵向整合成功
依托政策上的松动与支持,在数字化潮流的助推下,电子
书成为最主流的阅读终端时,图书出版商逐渐失去定价权,电
子书公司逐渐确立对内容的掌控,并控股出版商。
注释:
①张弘:《中华书局起诉汉王电纸书 索赔92万元》,2010-07-01
10:22,来源:《新京报》,/xwzx/05/201007/
t20100701_
②/cominfo/default_,7月22
日查
③电子书(E-Reader)是电子阅读器的简称,可以用来阅读PDF,
CHM,TX等格式的电子书
④肖昕 刘
2024年5月22日发(作者:俞幻梅)
传媒经济观察
●
丁汉青
图书出版商与电子书公司间的博弈
——由中华书局诉汉王公司谈起
据
《新京报》7月1日报道,2010年6月30日,中华书局
起诉汉王公司一案开庭审理。在此案件中,中华书局认
从表面上看,该案件只是中华书局与汉王公司间有关版权
的法律纠纷,实质上反映的则是数字化背景下图书出版商与电
子书生产商间的力量博弈。
③
由于图书出版商与电子书生产商
分处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因此,博弈双方角力的重点在于未来
各自势力范围的大小与主导权问题,而非“谁”替代“谁”的
问题。
为汉王公司未经许可,擅自在其制作发行的《汉王电纸书D20
国学版》中收录了中华书局享有著作权的点校本“二十四史”
和《清史稿》,这一行为侵犯了中华书局对作品享有的署名权、
复制权、发行权、获取报酬权等权利。
中华书局为此提出:1.判令汉王公司立即停止制作发行
含有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内容的《汉
王电纸书D20国学版》;2.判令汉王公司在《中国新闻出版
报》上刊登就涉案侵权行为向中华书局赔礼道歉的声明;3.判
令汉王公司赔偿中华书局经济损失912000元及诉讼合理支出
13780元。
面对中华书局的指控,汉王公司则辩称,该公司于2008
年与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
(即国学网的主办公司)
合作,
并得到了授权。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对中华书局的比对
方法没有异议,并表示,国学时代公司的点校本“二十四史”
和《清史稿》,参校了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
史稿》,但对法官提出的“参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未做回
答。《新京报》报道最后称,“因为案情复杂,本案还将继续开
汉王科技,代码:
庭审理。”
①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
(公司简称:
002362)
,卷入一宗前景不明的官司自然不是件好事:在法院
开庭审理的前后十几个交易日里,汉王股价一路走低,随后出
现的“50万库存”“、不建新车间只建宿舍楼”“、过渡性产品”“、遭
遇瓶颈”等话题更是令汉王公司疲于应付,其股票价格在两个
月间由175元跌到94元
(见图1)
。
←175.00
数字化背景下的博弈
20世纪90年代,不少中国公众借助《数字化生存》这本
畅销书领略到数字化的魅力。在随后的十多年里,人们越来越
真切地感受到信息以“0”与“1”形式存储、传输所带来的种
种变化。这些变化对普通公众而言,可能只意味着便利与新奇;
但对一些行业来讲,则意味着既有平衡的打破与新一轮的力量
博弈。出版业便是一例。当信息以“比特”形式存在时,纸张
不再是文字呈现的唯一方式。
早期,“竹木简时代”曾蜕变为“纸张时代”;现今,“纸
张时代”正蜕变为“电子书时代”。回望“竹木简时代”蜕变为“纸
张时代”,我们看不到更多的历史细节,只能感受到历史的潮
流与大趋势;站在当下,我们则能切身体会到“纸张时代”蜕
变为“电子书时代”的力量激荡,中华书局诉汉王公司一案便
是力量激荡中的一朵水花。这种碰撞正如喻国明教授所言:随
着跨界融合的逐步深入,未来,诸如此类的版权纠纷将会越来
越多,两股势力的碰撞不可避免。
④
实际上,这类版权纠纷并非新近才有,电子书发展更早的
美国早就有公司卷入类似官司中,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和中国
作家协会起诉谷歌侵权事件便是一例。此外,至少目前来看,
数字化背景下图书出版业所呈现的博弈也并非只有图书出版商
与电子书公司两股力量,还应包括公众、政府等等。
简单地讲,新阅读工具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出版业原有的均
衡状态,引发各种力量展开新一轮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掌
握版权的图书出版商与掌握阅读工具的电子书公司间的博弈为
矛盾的主要方面,他们之间博弈的目标指向为经济利益。公众
与政府是图书出版商与电子书公司博弈的调节力量,前者的目
标指向是“物美价廉”;后者的目标指向将包括公众利益
(譬
←77.00
图1:3月25日至7月22日汉王科技股票日K线
②
如社会知识的共享等)(譬如政治稳定等)
和政党利益。接下来,
我们只将目光集中在一对主要矛盾上。
78
青年记者·2010年8月上
传媒经济观察
目前来看,在与电子书公司的博弈中,出版商拥有的王牌
图书出版商与电子书公司博弈形势分析
对于消费者来讲,电子书产品只是个阅读终端,它和电视
机一样,如果没有内容,就会毫无价值;如果只有“公版”内
容,价值也不够大。因此,电子书自诞生之日起,就不得不与
出版商发生联系。
最初,电子书公司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力量小且发
展前景不明朗,出版商对其既无过多戒备亦无多大涉足其中的
兴趣,所以,当电子书公司向出版商伸出“橄榄枝”意欲建立
内容合作关系时,图书出版商也乐意有选择地将一些内容的版
权让渡给电子书公司,乐得新辟一个收入来源。图书出版商的
这种选择使电子书公司在内容建设上取得一定进展。
以在中国电子书市场中占据约80%以上份额的汉王公司
为例,该公司明确宣称自己并不满足于做阅读终端,而是要立
志成为类似于“iBookstore+iPad”、“Kindle Store+Kindle”
模式的“终端+内容”阅读平台。汉王所采用的“二八分成”
方案
(即著作方可以拿到8成收入,汉王拿2成)
使汉王书城
品种渐多。有消息称,“现今汉王书城的图书品种已经超过了
6万种,并且还在以每月5000种的速度递增,到今年9月份,
将有望达到10万种。此外,汉王科技还与50多家报社、200
多家期刊社签订了内容合作协议”。
⑤
随着电子书公司力量的迅猛发展,中国图书出版商越来越
强烈地意识到:第一,上世纪90年代末一批电子书“试水者”
所面临的技术、阅读习惯等方面的难题有所突破,技术成熟和
市场应用的推进已使电子书市场步入“重生”阶段。第二,假
使电子书生产商对内容领域的介入越来越深,并最终掌握主导
权,图书出版商有可能在“赢者通吃”局面中陷入被动。
来自国外的实践和声音更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图书出版商的
担忧:譬如英国《金融时报》新近的一篇文章称:电子书的出
现让在线零售商如亚马逊尝到了甜头,但是出版商们却获利甚
少,并且一度失去了对电子书的定价权。文章还提到,英国作
家协会主席汤姆·霍兰德最近对面临数字出版和电子书巨大冲
击的传统出版业做出悲观预测:“我们无法假定图书文化还将
继续。”
⑥
以上两点,一方面促使一些有实力的图书出版商涉足电子
书领域,期望为自己所掌握的内容优势增加终端支点,最终发
展成为阅读平台;另一方面也促使一些暂时无意或无力涉足电
子书领域的图书出版商收紧版权口袋,生怕自己因贪图眼前“小
利”而“养虎成患”。
接下来,我们近距离地看一下图书出版商与电子书公司目
前的处境。
(包
先看图书出版商。据统计,2008年中国大陆共有579家
括副牌社34家)
出版社,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20家,地方
性出版社359家,销售额达1456.39亿元。
⑦
筹码便是版权。并且,2002年2月1日起施行的《出版管理条例》
第九条明确规定“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
等应当由出版单位出版。本条例所称出版单位,包括报社、期
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物出版社等。”这
条规定筑起一座壁垒,将目前未被涵盖到“出版单位”范围内
的组织
(包括电纸书公司)
统统挡在初级版权持有者门外,进
一步巩固了图书出版商在版权方面的优势。
再有,目前出版社改制的方向貌似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
仍有可能是改制后出版集团的主控方,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
政府不会轻易放弃对内容的掌控,所以,短期来看,政府亦难
做出扩大出版单位范围的决策。
除此之外,图书出版商还拥有成熟的产业模式、销售渠道、
与大批作者建立的持久关系等优势。
版权方面的优势使出版商在与电子书公司的谈判中暂居优
势;现有资产方面的优势则使出版商有实力进入电子书领域。
不过,也应看到,出版商目前面临的劣势也客观存在:作
为事业单位运行多年的出版商,无论是组织结构还是管理方式,
都需要在改制中进行调整,调整需要时间,转变会产生“磨擦”,
“内力”短期内将有所损耗。
总体来看,图书出版商面临的机遇仍大于挑战,出版商应
利用技术所带来的“创造性破坏”力量,实现产业更新——就
像当年默多克买下《泰晤士报》后顶着工会压力,采用了先进
的激光照排技术使《泰晤士报》获得重生那样。
再看电子书。在Kindle等的引领下,汉王于2008年9月
推出首款电子阅读器。至今,已在国内电子阅读器市场占据8
成份额。
以汉王为首的电子书公司的一大优势在于顺应数字化潮
流,容易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今年3月份,汉王科技在中小板
上市后,市值由之前的6亿多元一下飙升至50多亿元。
其次,电子书认知与阅读率较高。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
查数据显示,“我国读书人群中,电子书认知度接近50%,电
子书阅读率为19.3%。”
⑧
电子书认知度与阅读率的增长态势,
无疑有利于电子书市场的扩大。
此外,明确的新生公司身份,使其拥有更强的市场应变能
力与较小的历史包袱,品牌等亦为其优势。
国内电子书公司的劣势亦较明显。首先,虽然中华书局诉
汉王公司一案终审判决结果还是个悬念,但是不得不承认,内
容提供、版权等难题仍是困扰电子书公司发展的最大障碍。其
次,电子书生产者众多,内容格式标准不统一,力量分散。如
果说汉王是受Kindle等刺激而诞生的第一代追随者,那么,
国内市场上随后冒出的几十家大大小小的电子阅读器生厂商则
为第二批追随者。在这第二批追随者中,不仅有硬件制造商,
还有内容提供商和移动运营商。汉王创始人、董事长刘迎建曾
青年记者·2010年8月上
79
传媒经济观察
预计,2010年会有50到100家厂商参与竞争。这种诸雄纷争
的局面不利于力量的整合。再次,目前电子书公司相对于出版
商而言最具竞争优势的电子阅读器仍未达到普及程度。虽然
2009年汉王电纸书销量达到了26.63万台,但百分之七八十
是作为礼品或集团采购销售出去的,主要用户群为企业老板、
政府官员。可是,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阅
读电子书人群表现为高学历、低年龄、学生化特点”。
⑨
虽然
阅读电子版的图书并不都会用到电子书,但仍可推断:第一,
电子书普及率仍偏低。相对于中国大陆庞大的人口基数,2009
年二三十万的电子书总销量并不算大。目前接触电子书的只是
新产品的早期使用者。电子书的普及度要达到当今电视机的水
平,尚需时日。第二,电子书实际用户与目标使用者间错位。
以上两个因素降低了图书出版者与电子书公司合作的意愿与价
值。
电子书公司目前面临的难题虽然不少,但机遇仍在:一方
面,可以利用灵活的市场主体身份及资本对符合数字化潮流的
新生事物的信心,针对各出版商不同的心理,建立尽可能多的
内容合作关系,在充实电子书库内容的前提下,提升电子书对
用户的价值,吸引更多真正怀有阅读目的的用户购买。另一方
面,游说政策制订部门,放宽对“出版单位”的限制,争取政
府对电子书公司的支持。当然这种游说必须有科学研究结论做
支持,至少要让政府主管部门相信放宽出版单位的限制有利于
社会知识的共享、可以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并且,电子书公司
亦可担当起让政府放心的“把关人”角色。
(如中华书局起诉汉王)
补己所“短”,并且不时“敲打”一下对手,
为自己争取时间。
阶段二:优劣态势,渐趋明朗
假定经过一段时间的角力,出版商的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电子书公司在退守阅读终端生产商之前,会为自己手中已掌握
的内容资源报出高价,争取均衡状态下的最大利益。
阶段三:均衡达成,各安其位
无论最终是谁胜出,当均衡状态达成时,各自都会重新定
位,重新调整目标。
经历以上阶段之后,出版商与电子书公司间的博弈结局可
能有以下几种典型情况:
第一,出版商纵向整合成功
出版商完成改制,成立若干家大集团。大集团凭借雄厚实
力与一致的行动将电子书公司挤出内容领域,掌控电子书阅读
平台,并控股电子书生产商,成为类似于那些既控制制片厂、
又控制院线的好莱坞巨头那样的力量。
第二,出版商主导内容、电子书公司定位阅读终端生产商
改制后的大出版集团只掌控电子书阅读平台,向读者提供
内容,电子书公司只定位于阅读终端生产商。图书出版商与电
子书公司之间形成类似电视台与电视机生产商间的关系。
第三,电子书纵向整合成功
依托政策上的松动与支持,在数字化潮流的助推下,电子
书成为最主流的阅读终端时,图书出版商逐渐失去定价权,电
子书公司逐渐确立对内容的掌控,并控股出版商。
注释:
①张弘:《中华书局起诉汉王电纸书 索赔92万元》,2010-07-01
10:22,来源:《新京报》,/xwzx/05/201007/
t20100701_
②/cominfo/default_,7月22
日查
③电子书(E-Reader)是电子阅读器的简称,可以用来阅读PDF,
CHM,TX等格式的电子书
④肖昕 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