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巴音温都尔沙漠考察报告
2024年5月22日发(作者:布乐容)
巴音温都尔沙漠考察报告
闫德仁;姚洪林;李纯英
【摘 要】本文结合实地考察,探讨了雅玛雷克沙漠、本巴图沙漠的分布及其扩展的
风沙运移通道,分析了其扩展趋势对乌兰布和沙漠的影响,并提出了采取科学的总体
布局,治理沙源,阻断三大沙漠汇合,分而治之的建议.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7(043)002
【总页数】3页(P49-51)
【关键词】巴音温都尔沙漠;风沙运移通道;治理布局
【作 者】闫德仁;姚洪林;李纯英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内蒙古自治
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P941.73
巴音温都尔为蒙古语,意为富饶的高地。巴音温都尔沙漠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
旗和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境内。地理坐标为E103°04′08″~107° 38′7″,
N40°30′25″~42°20′32″之间。由雅玛雷克、本巴图、海里及白音查干等沙漠组
成,总面积约1 56万km2。
在乌兰夫基金会的支持下,2013年3月14~18日我们对巴音温都尔沙漠(即雅
玛雷克沙漠、本巴图沙漠)进行了实地考察。
1.1 本巴图沙漠
从乌拉特后旗新政府所在地东生庙出发,穿越狼山向北到达潮格温都尔苏木,向西
到达那人布拉格苏木,向南穿越本巴图沙漠飞播区到达呼和温都尔嘎查居民点(N
40°57′42 9″,E106°21′0 5″,海拔1 872 m)。本想午饭后前行从流沙口经青山
镇返回乌拉特后旗新政府所在地,但因去往流沙口道路结冰不能前行,只好沿原路
返回乌拉特后旗新政府所在地。
1.2 雅玛雷克沙漠
从乌拉特后旗新政府所在地东生庙出发,经青山镇沿狼山山前公路西行,经流沙口、
高阙塞、鸡鹿塞,穿越狼山西南角盘山公路,进入阿拉善盟,沿公路经过图克木
(雅玛雷克沙漠西北边缘)、银根苏木到达乌力吉苏木,沿公路南行13 km到达
雅玛雷克沙漠西部第一条东西向流沙通道,继续沿公路前行到巴彦喏日公苏木(雅
玛雷克沙漠西部第二条西北东南向流沙通道),前往吉兰泰镇,往北穿越哈拉乌山
(巴音乌拉山)到达雅玛雷克沙漠东南缘(是第二条西北东南向流沙通道的延续)。
因沙漠内部多个山体的阻挡,雅玛雷克沙漠总体呈现扇型分布特征。
本巴图沙漠位于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部,是狼山西北部沙漠的组成之一。沙漠呈
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方形,面积约3 400 km2,流动沙丘占40%。
本巴图沙漠扩展有两条通道:一条是沿着狼山西部边缘,向西南扩展;另一条通道
是在西北风作用下,穿越狼山沟谷(如流沙口)山体河谷(多处),并在风蚀水蚀
复合作用下,跨越狼山形成山前流沙堆积,并进一步向西南扩展延伸,直接影响乌
兰布和沙漠(见图1)。
雅玛雷克沙漠位于阿拉善高平原的东北部,沙漠北部有萨尔扎山(狼山西南部延伸
山地),东南为巴音乌拉山,西部较窄,并延伸至宗乃山北部与巴丹吉林沙漠相连,
面积为5 600 km2,其中流动沙丘约占沙漠总面积的80%,固定、半固定沙丘占
20%。该沙漠由沙质、砾质、石质等荒漠构成了特殊的自然景观。
雅玛雷克沙漠总体呈扇型分布特征,但是沙漠内部有东北萨尔扎山(狼山西南部延
伸山地)、东南两个高大山体的阻挡,雅玛雷克沙漠中的沙带分布则呈现“众”字
型特征,并整体向西南延伸,直接影响乌兰布和沙漠(见图2)。
如果以乌力吉苏木南13 km处东北西南向沙带为标志并向东南延伸,雅玛雷克沙
漠西部第一条东北西南向流沙通道和第二条西北东南向流沙通道呈现“人”字型分
布,并从乌力吉苏木向西北延伸到巴丹吉林沙漠。
西部第一条东北西南向流沙通道经图克木嘎查、图克木苏木南侧盐湖以南到查干浩
来西侧向南延伸到萨尔扎山,延伸走向形成“”型,同时因德日图嘎查东侧山体阻
挡在德日图嘎查西北向(萨尔扎山)又形成“人”字型分布(见图3)。
西部第二条西北东南向流沙通道延伸走向形成“”型,但因位于巴彦喏日公苏木东
北侧山体阻挡在巴彦喏日公苏木东北侧(巴音乌拉山低山区域西部延伸)也形成
“人”字型分布(见图4)。
从雅玛雷克沙漠分布特征以及沙漠整体向西南延伸的趋势看,雅玛雷克沙漠扩展后
将从4个风沙运移通道直接影响乌兰布和沙漠。具体可以划分西南侧为巴彦喏日
公苏木风沙运移通道,风沙向西南扩展,逼近吉兰泰西北部的乌兰布和沙漠;巴音
乌拉山中部风沙运移通道,风沙向西南扩展,并形成扇面型流动沙地,逼近乌兰布
和沙漠;德日图嘎查西北侧风沙运移通道和图克木苏木东南向(萨尔扎山)风沙运
移通道,风沙向西南扩展,逼近乌兰布和沙漠。同时,根据图克木苏木东南向风沙
运移通道南侧山前乌兰巴兴西北风蚀水蚀第四纪红色沉积物复合体分布特征看,可
能直接影响着乌兰布和沙漠红色沙粒成分的含量。
巴音温都尔沙漠从地理位置关系看(图5),如果以雅玛雷克沙漠为标志,乌兰布
和沙漠位于雅玛雷克沙漠东南侧,本巴图沙漠则位于雅玛雷克沙漠东北角北侧狼山
西北侧。因此,在主风向西北风作用下,雅玛雷克沙漠总体扩展趋势向东南方向延
伸,影响乌兰布和沙漠。而本巴图沙漠则在狼山山体的阻挡下,一路沿狼山西侧向
西南延伸,并在雅玛雷克沙漠东北角北侧和雅玛雷克沙漠交汇,向西南输送流沙,
影响乌兰布和沙漠;另一路则通过狼山沟谷,形成风蚀水蚀复合物穿越狼山沟谷向
山前河谷输送流沙,影响乌兰布和沙漠。
此外,通过本次实地考察,初步确认乌兰布和沙漠红色沙粒来自其西北部敖伦布拉
格峡谷等第四纪红色砂岩风蚀地貌的风蚀过程,为“红色公牛”增添了一些神秘色
彩。
5.1 本巴图沙漠
从2000年开始,乌拉特后旗提出了“乔灌草结合,造封飞并举”的综合治沙新思
路,累计治理面积10 4万hm2,其中飞播面积3 73万hm2,封育面积6 67万
hm2。飞播植物种有杨柴、花棒和沙蒿。通过对飞播作业区成苗调查,播区内平
均每公顷有灌木苗5 200株以上,且分布比较均匀,在沙丘中下部生长茂盛,呈
星状分布,林草有苗样方频度达69%以上,有灌木苗样方频度达56%,平均高度
0 48 m。飞播造林成效面积率稳定保持在55%以上,固定了流动沙丘,取得了较
为显著的生态效益,巴音温都尔沙漠东侵的势头初步得到了遏止,同时积累了很好
的防沙治沙经验。
此外,为了加快治理步伐,乌拉特后旗政府委托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了
《乌拉特后旗巴音温都尔沙漠及中蒙边境风蚀沙化区综合治理规划》,计划用7
年时间飞播4万hm2、封育1 67万hm2,力争使林草覆盖度达到20%。
5.2 雅玛雷克沙漠
近些年来,沙漠治理总面积5 42万hm2,其中,人工造林0 35万hm2,封沙育
林1 0万hm2,飞播造林4 08万hm2(吉兰泰镇3 6万hm2)。
此外,为确保临策铁路安全运行,阿左旗编制了《阿拉善左旗“临策铁路”沿线防
沙治沙技术方案》,在临策铁路沙害严重、有治理条件地段,通过人工造林、飞播
造林和封沙育林等措施,2011年在敖伦布拉格镇和平嘎查境内的临策铁路边,安
排人工造林21 13 hm2,在敖伦布拉格镇图克木嘎查铁路沿线试验性飞播造林
333 3 hm2。
(1)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明确了雅玛雷克沙漠范围以及沙漠扩展趋势和影响;同
时,也发现了本巴图沙漠通过狼山沟谷,形成风蚀水蚀复合物穿越狼山沟谷向山前
输送流沙的典型过程,并初步确定几个大的输送流沙的沟谷。
(2)在风沙运移通道,按照局部分割方式,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飞
播技术和封育技术相结合等途径,固定流沙,控制沙漠前移。
(3)从乌兰布和、本巴图、雅玛雷克沙漠的地理位置关系和风沙流运移特征看,
采取科学的总体布局,治理沙源,阻断三大沙漠汇合,分而治之。
(4)巴音温都尔沙漠治理具有成功的技术和经验,只有进行科学规划,采取综合
技术措施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5)初步确认乌兰布和沙漠红色沙粒来自其西北部敖伦布拉格峡谷等第四纪红色
砂岩风蚀地貌的风蚀过程,为“红色公牛”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
2024年5月22日发(作者:布乐容)
巴音温都尔沙漠考察报告
闫德仁;姚洪林;李纯英
【摘 要】本文结合实地考察,探讨了雅玛雷克沙漠、本巴图沙漠的分布及其扩展的
风沙运移通道,分析了其扩展趋势对乌兰布和沙漠的影响,并提出了采取科学的总体
布局,治理沙源,阻断三大沙漠汇合,分而治之的建议.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7(043)002
【总页数】3页(P49-51)
【关键词】巴音温都尔沙漠;风沙运移通道;治理布局
【作 者】闫德仁;姚洪林;李纯英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内蒙古自治
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P941.73
巴音温都尔为蒙古语,意为富饶的高地。巴音温都尔沙漠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
旗和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境内。地理坐标为E103°04′08″~107° 38′7″,
N40°30′25″~42°20′32″之间。由雅玛雷克、本巴图、海里及白音查干等沙漠组
成,总面积约1 56万km2。
在乌兰夫基金会的支持下,2013年3月14~18日我们对巴音温都尔沙漠(即雅
玛雷克沙漠、本巴图沙漠)进行了实地考察。
1.1 本巴图沙漠
从乌拉特后旗新政府所在地东生庙出发,穿越狼山向北到达潮格温都尔苏木,向西
到达那人布拉格苏木,向南穿越本巴图沙漠飞播区到达呼和温都尔嘎查居民点(N
40°57′42 9″,E106°21′0 5″,海拔1 872 m)。本想午饭后前行从流沙口经青山
镇返回乌拉特后旗新政府所在地,但因去往流沙口道路结冰不能前行,只好沿原路
返回乌拉特后旗新政府所在地。
1.2 雅玛雷克沙漠
从乌拉特后旗新政府所在地东生庙出发,经青山镇沿狼山山前公路西行,经流沙口、
高阙塞、鸡鹿塞,穿越狼山西南角盘山公路,进入阿拉善盟,沿公路经过图克木
(雅玛雷克沙漠西北边缘)、银根苏木到达乌力吉苏木,沿公路南行13 km到达
雅玛雷克沙漠西部第一条东西向流沙通道,继续沿公路前行到巴彦喏日公苏木(雅
玛雷克沙漠西部第二条西北东南向流沙通道),前往吉兰泰镇,往北穿越哈拉乌山
(巴音乌拉山)到达雅玛雷克沙漠东南缘(是第二条西北东南向流沙通道的延续)。
因沙漠内部多个山体的阻挡,雅玛雷克沙漠总体呈现扇型分布特征。
本巴图沙漠位于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部,是狼山西北部沙漠的组成之一。沙漠呈
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方形,面积约3 400 km2,流动沙丘占40%。
本巴图沙漠扩展有两条通道:一条是沿着狼山西部边缘,向西南扩展;另一条通道
是在西北风作用下,穿越狼山沟谷(如流沙口)山体河谷(多处),并在风蚀水蚀
复合作用下,跨越狼山形成山前流沙堆积,并进一步向西南扩展延伸,直接影响乌
兰布和沙漠(见图1)。
雅玛雷克沙漠位于阿拉善高平原的东北部,沙漠北部有萨尔扎山(狼山西南部延伸
山地),东南为巴音乌拉山,西部较窄,并延伸至宗乃山北部与巴丹吉林沙漠相连,
面积为5 600 km2,其中流动沙丘约占沙漠总面积的80%,固定、半固定沙丘占
20%。该沙漠由沙质、砾质、石质等荒漠构成了特殊的自然景观。
雅玛雷克沙漠总体呈扇型分布特征,但是沙漠内部有东北萨尔扎山(狼山西南部延
伸山地)、东南两个高大山体的阻挡,雅玛雷克沙漠中的沙带分布则呈现“众”字
型特征,并整体向西南延伸,直接影响乌兰布和沙漠(见图2)。
如果以乌力吉苏木南13 km处东北西南向沙带为标志并向东南延伸,雅玛雷克沙
漠西部第一条东北西南向流沙通道和第二条西北东南向流沙通道呈现“人”字型分
布,并从乌力吉苏木向西北延伸到巴丹吉林沙漠。
西部第一条东北西南向流沙通道经图克木嘎查、图克木苏木南侧盐湖以南到查干浩
来西侧向南延伸到萨尔扎山,延伸走向形成“”型,同时因德日图嘎查东侧山体阻
挡在德日图嘎查西北向(萨尔扎山)又形成“人”字型分布(见图3)。
西部第二条西北东南向流沙通道延伸走向形成“”型,但因位于巴彦喏日公苏木东
北侧山体阻挡在巴彦喏日公苏木东北侧(巴音乌拉山低山区域西部延伸)也形成
“人”字型分布(见图4)。
从雅玛雷克沙漠分布特征以及沙漠整体向西南延伸的趋势看,雅玛雷克沙漠扩展后
将从4个风沙运移通道直接影响乌兰布和沙漠。具体可以划分西南侧为巴彦喏日
公苏木风沙运移通道,风沙向西南扩展,逼近吉兰泰西北部的乌兰布和沙漠;巴音
乌拉山中部风沙运移通道,风沙向西南扩展,并形成扇面型流动沙地,逼近乌兰布
和沙漠;德日图嘎查西北侧风沙运移通道和图克木苏木东南向(萨尔扎山)风沙运
移通道,风沙向西南扩展,逼近乌兰布和沙漠。同时,根据图克木苏木东南向风沙
运移通道南侧山前乌兰巴兴西北风蚀水蚀第四纪红色沉积物复合体分布特征看,可
能直接影响着乌兰布和沙漠红色沙粒成分的含量。
巴音温都尔沙漠从地理位置关系看(图5),如果以雅玛雷克沙漠为标志,乌兰布
和沙漠位于雅玛雷克沙漠东南侧,本巴图沙漠则位于雅玛雷克沙漠东北角北侧狼山
西北侧。因此,在主风向西北风作用下,雅玛雷克沙漠总体扩展趋势向东南方向延
伸,影响乌兰布和沙漠。而本巴图沙漠则在狼山山体的阻挡下,一路沿狼山西侧向
西南延伸,并在雅玛雷克沙漠东北角北侧和雅玛雷克沙漠交汇,向西南输送流沙,
影响乌兰布和沙漠;另一路则通过狼山沟谷,形成风蚀水蚀复合物穿越狼山沟谷向
山前河谷输送流沙,影响乌兰布和沙漠。
此外,通过本次实地考察,初步确认乌兰布和沙漠红色沙粒来自其西北部敖伦布拉
格峡谷等第四纪红色砂岩风蚀地貌的风蚀过程,为“红色公牛”增添了一些神秘色
彩。
5.1 本巴图沙漠
从2000年开始,乌拉特后旗提出了“乔灌草结合,造封飞并举”的综合治沙新思
路,累计治理面积10 4万hm2,其中飞播面积3 73万hm2,封育面积6 67万
hm2。飞播植物种有杨柴、花棒和沙蒿。通过对飞播作业区成苗调查,播区内平
均每公顷有灌木苗5 200株以上,且分布比较均匀,在沙丘中下部生长茂盛,呈
星状分布,林草有苗样方频度达69%以上,有灌木苗样方频度达56%,平均高度
0 48 m。飞播造林成效面积率稳定保持在55%以上,固定了流动沙丘,取得了较
为显著的生态效益,巴音温都尔沙漠东侵的势头初步得到了遏止,同时积累了很好
的防沙治沙经验。
此外,为了加快治理步伐,乌拉特后旗政府委托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了
《乌拉特后旗巴音温都尔沙漠及中蒙边境风蚀沙化区综合治理规划》,计划用7
年时间飞播4万hm2、封育1 67万hm2,力争使林草覆盖度达到20%。
5.2 雅玛雷克沙漠
近些年来,沙漠治理总面积5 42万hm2,其中,人工造林0 35万hm2,封沙育
林1 0万hm2,飞播造林4 08万hm2(吉兰泰镇3 6万hm2)。
此外,为确保临策铁路安全运行,阿左旗编制了《阿拉善左旗“临策铁路”沿线防
沙治沙技术方案》,在临策铁路沙害严重、有治理条件地段,通过人工造林、飞播
造林和封沙育林等措施,2011年在敖伦布拉格镇和平嘎查境内的临策铁路边,安
排人工造林21 13 hm2,在敖伦布拉格镇图克木嘎查铁路沿线试验性飞播造林
333 3 hm2。
(1)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明确了雅玛雷克沙漠范围以及沙漠扩展趋势和影响;同
时,也发现了本巴图沙漠通过狼山沟谷,形成风蚀水蚀复合物穿越狼山沟谷向山前
输送流沙的典型过程,并初步确定几个大的输送流沙的沟谷。
(2)在风沙运移通道,按照局部分割方式,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飞
播技术和封育技术相结合等途径,固定流沙,控制沙漠前移。
(3)从乌兰布和、本巴图、雅玛雷克沙漠的地理位置关系和风沙流运移特征看,
采取科学的总体布局,治理沙源,阻断三大沙漠汇合,分而治之。
(4)巴音温都尔沙漠治理具有成功的技术和经验,只有进行科学规划,采取综合
技术措施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5)初步确认乌兰布和沙漠红色沙粒来自其西北部敖伦布拉格峡谷等第四纪红色
砂岩风蚀地貌的风蚀过程,为“红色公牛”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