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美国人的思维特点有哪些

IT圈 admin 58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29日发(作者:摩子舒)

美国人的思维特点有哪些

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那么美

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呢?有什么特点?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美国人思维的特点,一起

来看看吧!

美国人的思维特点

一、讲的是共同利益

有关这一点,我听到过一个名人故事:林语堂与赛珍珠有多年的合作关系,赛珍珠是

林语堂的出版商。林语堂因此觉得自己与赛珍珠有很深的友谊,所以当林语堂想发明中文

打字机但经费短缺时,就向赛珍珠借钱,没想到被拒绝,他很是想不通,于是与赛珍珠绝

交。这件事很说明中美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觉得相处时间长又没有龃龉就有友谊,但美国人缺少友谊这个概念,美国人讲

利益。赛珍珠帮林语堂出书,是互利的行为,林语堂赚了稿费,也赢得了名声,赛珍珠更

赚了大头。后来林语堂与赛珍珠闹翻后觉得自己吃亏了,自己拿的版税只是10%,而不

是50%。林语堂可能觉得自己与赛珍珠应是地位相同的伙伴关系,所以应拿一半。可是,

出版商有发行渠道,控制了市场,他们拿走大部分利润,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一直是美国

的现状,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人都想自己做老板的原因。至今美国的版税标准仍是8%到

12%。所以林语堂不必感到自己吃亏了。如果他感到吃亏了,按照美国人的想法,他应该

换个出版商。林语堂显然不习惯这样的思维。林语堂的想法可能是,我现在帮你赚钱,以

后你也帮我赚钱。

林语堂向赛珍珠借钱发明中文打字机,与借生活费是不一样的,生活费数量往往较少,

周期通常较短。借钱做发明,类似于借钱做生意,借的数量往往大一些,还钱周期通常长

一些。赛珍珠很可能从商业眼光来看这件事,觉得新发明风险大,不愿借,也挺正常。后

来林语堂发明的打字机也没产生利润。

林语堂不必生赛珍珠的气,也不必因此而后悔与赛珍珠的交往。当初不是赛珍珠帮他

出书,他也不会有后来的地位。中国人文章写得好的人很多,林语堂之所以至今还被人记

得,主要也是因为赛珍珠帮他出的几本英文书,因为中国作家能出英文书的屈指可数。

美国人不是不可以交往,只是与他们交往时要了解他们的思维习惯。中国在历史上是

超级大国,所以其价值观念在世界上也影响过其他国家。但现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了,别

国不会受中国价值观念的影响,而会受美国价值观念影响。所以,中国不能再输出友谊了。

在与别国、别国人交往,要以利益为重。共同的利益可以弥补文化上的差异。

二、价廉与物美的含义

众所周知,美国外包的软件项目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外包到印度,中国软件人才不

少,可却很难揽到美国生意。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中国人英文程度不好所致,这确实是主要

原因,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不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打个比方,如果你有一个亲人生病了,需要找一位医生开刀,一家印度医院说,"到

我们这里来吧,我们医院的医生有多年丰富的经验,至少开过十例这种相近的手术,都很

成功,而且费用比美国医院低30%。"

另有一家中国医院说, "到我们这来吧,在我们这里做手术是最便宜的,费用比美国

医院低70%,因为我们都是让医学院的学生来做得。"你会选择哪家医院呢?

对于一个美国人来说,毫无疑问他会选择印度医院,中国医院虽然更便宜,可是让医

学院学生开刀,他们有经验吗?我的亲人不成了他们的试验品吗?

选择软件公司与选择医院的道理是一样的。美国人不光考虑成本,也考虑对方有无经

验,能否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如果了解了美国人的思维,中国医院就可以说,"我们医院的医生有丰富的手术经验,

像你亲人这样的手术我们已做过十多例,每个手术都很成功,而且我可以给你这些病人的

电话,你自己可以去核实,而且我们的费用比印度医院还低。"这样的表述,不怕接不到

美国人的生意。

三、开一元钱店发大财

在美国期间,我到过一元店感受了他们的经营、商品情况。我和大学的教授也谈到美

国一元店的情况。教授说,美国的一元钱店很发财。我只是想他们的商品价格便宜,有的

同样商品在别的商店可以买到两元甚至更高。教授说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当时计算一元

钱店的收益,只是计算了每年的利润,却忽略了店铺本身的价值。

按照美国人的思维,如果这个店能够持续赚钱,那这个店本身就很值钱。如果现在的

十年期债券的利息是百分之五,那你如果要得到五万元的利息,你需要多少本金呢?答案

是一百万。如果你的店也能每年产生五万元的利润,那你的店也值一百万。

如果你只有一家店,别人可能不愿化一百万来买它,因为经营风险很大,今年能赚五

万,明年不一定赚到。但如果你能够多开几家,开成连锁店,美国人就会认为你的经营风

险大大减少了。这时你的店就一定值钱了。连锁店产生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每个

店的价值都高于单独经营时的价值。

美国有一家上市公司,叫"美元将军"(Dollar General),它开了6817个连锁店,

每个店平均一年约赚5万美元,它的总市价是68亿美元,相当于每个店价值一百万

美元。 当初开这家连锁店的人发了大财。

其实,我国开一元钱店有优势,因为一元钱店里的东西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但为什么

没有见中国人开一元钱店发大财的呢?美国人认为,有的中国人不愿合作,觉得与人合作

容易受气、受骗,只信任家庭成员,通常做法是开一个一元钱店,几年后赚了一些钱后就

把店关掉了,想不到去开新店来复制成功的商业模式,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可见,按我们的思维赚不了大钱的事,到了美国人手中,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照样

可以赚到大钱。

四、以"粗心"对待粗心

我听了一位在湾区上班的华人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刚进公司工作时,公司要求员

工穿西装打领带。有一次他开车上班到了半路,才发现领带忘了打,回去拿意味着迟到,

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准时到班上要紧。当时心中是惴惴不安,生怕被老板骂。

到了班上,那一整天,与老板打了几个招呼,老板都没提我领带的事,当时觉得老板

也是个粗心的人。等到第二天,打好领带到了班上后,老板笑着说,你今天可没忘带领带。

原来,老板前一日的"粗心"是故意的。他不当时指出,是不想影响我的情绪。事情过

去了,再提起来,气氛轻松,当事人也不会再有精神负担,我不由佩服美国人的考虑细致。

他还给我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女性朋友在银行工作,有一次她因穿超短裙上

班,第二天就收到老板的电子邮件,内容是一段人事部门所制定的服饰要求,其中有服装

要端庄的话,她顿时明白昨天穿超短裙上班有些不合适。事请已过,她也不感到什么不自

在,下不为例就行了。

五、赔本的买卖也做

在美生活六个月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到中国店、越南店等一些亚洲店买东西,如

果用信用卡付帐,他们会要求你最低消费十五元左右,看起来他们很有道理,信用卡公司

会收取商家的手续费用,如果你消费少了,商家会觉得他们在付完信用卡公司的费用后,

赚不到钱了。可到美国店去买东西,即使是几毛钱的食盐,你一样可以用信用卡买。这是

为什么呢?

因为美国商家愿意在少数交易上亏损,只要大部分交易赚钱就行了。有人说,杀头的

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美国人赔本的生意也做,他们赚的是信誉,是回头客,

赔一次可能赚多次。

美国店都允许客户退货,这是一桩赔本的买卖,可是失之东隅,受之桑榆,此举赢得

了人心,客户在这些店消费更多了。可是很多中国店的门口都写着"商品卖出,概不退伙",

形成鲜明的对照。所以中国店不如美国店规模大,因为中国商家不能做一点赔本生意。

六、用过程而不是道德说教解决问题

中国人碰到社会问题,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靠道德说教。比如说一稿两投问题,十几

年前就见到报刊上不时有人呼吁作者不要一稿两投,现在仍有同样的呼吁,而且,确实存

在一稿两投的现象。这说明这么多年的道德说教并没有收到成效。

这是为什么呢?有些刊物或网站要求作者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没有任何回音,

稿件再自行处理。可是,作品也有青春期,很多文章时效性很强,让作品等一个月,就象

让一个姑娘等十年再找婆家一样,很多作者自然不愿意了。

到了美国后,发现从没有人呼吁过不要一稿两投,但是,却没有发现有什么稿件同时

出现在两家刊物上。美国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美国人通常把社会问题归因于过程,

而不是人的道德。要解决问题,就要重新检讨事情操作的过程,通过改变操作过程来防止

问题的发生。用美国人的思路解决一稿两投问题,我们可以先看另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找工作时,你也经不起等待,你可能会把履历表送给一百家公司,但你不会去两家或两

家以上的公司去上班,为什么呢?你寄履历表给公司,只表示你对去这家公司工作有兴趣,

并不表示你已做了承诺,如果这家公司要你,你就一定得去。当其中一家公司真的想聘用

你时,他们需跟你再联系一次,你这时只能答应一家。这样就不会出现一女两嫁的情况了。

同样,当一个作家投稿给一家出版物时,他也应只是表露他想在这家出版物发表的兴

趣,如果出版物真得决定要用这稿件了,寄一个合同给作家,甚至可以用电子邮件通知作

家。得到作家签名的合同,或者回复的电子邮件时,这才算得到了作家的授权。如果作家

授权给两家出版物,出版商可以根据合同来起诉作家,没有哪个作家会惹这种麻烦。过程

变化一下,问题就迎刃而解。中国人应该学习这种思维方式,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美国人爱打官司

说到美国人爱打官司,觉得这是一件消极的事。古代的贤人以无诉讼为最大的成就。

可是,在美国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多诉讼不是坏事。中国人爱讲理,路上两个人相撞,公

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面红耳赤地说上一天,引来很多头伸得象鸭子一样的看客,白白

在浪费时间。在美国出了车祸,不用吵架,让保险公司去判断,再不服就上法庭,到了法

庭,管你服不服,你都得服从法庭的判决。这就是让法庭来解决争端的好处,省得自己白

费口舌。在中国报纸上,经常看到民工到雇主前静坐要工资,单位派出专员到其它单位去

讨债。这些本来都是应该通过法律来解决的事,可大众却在花费无谓的时间。

美国人爱打管司,反应了美国人对法治的信任。中国人不爱打管司,而是采取另一种

方式—上访,有些人对法律系统不信任,"法治"不如"人治"。从这一点讲,我国要过渡到

法治社会,需要不断提高执法者的素质,公平执法,爱打官司人多了,未必不是件好事。

美国人思维的积极面

《独立宣言》开头写道:“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

是美国最基本的人权观,待人如待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一个意思。要使人人

都享有自由,就要制定规则并严格实施。两年前我在美国探亲,无论是在旅游景点,还是

在高速路上,秩序井然。没有看到争先恐后、乱丢垃圾等现象,这就是契约社会的特质。

这种平等观甚至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切生灵都是上天赐予的平等的生命(电影《阿凡

达》里有表现)。上述平等观是美国式思维的基础。

其次,美利坚是个务实的民族。在高速公路上,各种车都有,没有看到国内常见的那

种摆酷的豪车招摇过市,公共场所人们的穿着也是随心所欲,各有所好,并不用品牌显摆。

儿子在学术届,发现美国人写文章,并不讲究词句优美(与欧洲范有别),有人总结为“傻、

大、黑、粗”,复杂的事儿简单说,说清楚为好。儿子在美国,没有任何背景、靠山,通

过自己的努力,年年有文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曾有人建议我考太极拳级或段位,到美国

好教老美。其实老美精得很,他才不看你的什么证,只要觉得你精气神好,会英语,又讲

得有道理,准保跟你学。

再次,美国式思维最突出的是积极进取的创新品质。我们在国内,都知道来自美国的

苹果手机和谷歌眼镜,不一定都清楚硅谷火热的创新浪潮。儿子赴美整整七个年头,给我

们描述了美国乃至国际学术届的科学研究氛围,美国斯坦福大学上至教授下至本科生的创

业梦……前不久,儿子申请到美国两所公立大学的教授职位,这可是他奋斗七年的成果啊!

但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放弃,继续自我挑战留在硅谷打拼。为此我没少打越洋电

话与他争论,因为这已经大大超出了我的心理预期。我知道,天高皇帝远,儿子已经美国

化了,不得不反思自己的中国式思维。

美国老年人也是平等的、务实的、积极进取的。我们在拉斯维加斯看到不少老年妇女

在酒店做服务工作,不亢不卑,坦坦然然。在优山美地国家公园的电车上,人们依次排队

上车就座,没有让座之争,美国老人是不愿意别人让座的。老人们也会穿得漂漂亮亮的,

不像个家庭主仆。八、九十岁的老年人仍然开车,还有个别开直升机、跳伞等。

中国与西方的思维文化差异

中国人的思维特性、中国人创新的障碍和成功的经验,都不能凭着我们自己的经验直

觉来进行讲解和分析,一定要进行科学的分析。而在科学的分析中,心理学可以扮演一个

很重要的角色。心理学为什么能够跟文化有关系?其实我们在谈文化的时候,谈得比较多

的是客观的文化,比如说经典,比如说艺术,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是文化的载体。

真正的文化我们认为是主观的文化、是一个心理的文化、是一个精神的气质、是一个思维

的方式和思维的理念,它比客观文化更重要。

主观文化必然会带来很多文化的差异、语言的差异影响到我们的文化思维。有美国心

理学家做了一些经典的研究,发现我们中国人缺乏反事实思维。假设彭老师是一个美国总

统,那么咱们中美关系会怎么样?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思维是:“你这小子还想当美国总统?

没门。”首先拒绝这种假设,而创新是要做假设,是要反现实的,是要突破现状的。

另外,语言对于我们的误导也是非常大的,有的时候因为我们太了解自己的文化、以

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无中生有地做出一些判断。有一个很有趣的研究,就是让美国人读这个

英文句子,叫做“FINISHED FILES ARE THE RESULT OF YEARS OF SCIENTIFIC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YEARS”,这个里头有多少个字母F?我们中国

人一看就对,6个。美国人说,3个,因为他进行意义加工,OF这种介词,他不数。我们

中国人反而答得对,英语越不好越答得对,因为文化和语言,有的时候会有先入为主的诱

导作用,使我们容易上当。

2024年5月29日发(作者:摩子舒)

美国人的思维特点有哪些

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那么美

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呢?有什么特点?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美国人思维的特点,一起

来看看吧!

美国人的思维特点

一、讲的是共同利益

有关这一点,我听到过一个名人故事:林语堂与赛珍珠有多年的合作关系,赛珍珠是

林语堂的出版商。林语堂因此觉得自己与赛珍珠有很深的友谊,所以当林语堂想发明中文

打字机但经费短缺时,就向赛珍珠借钱,没想到被拒绝,他很是想不通,于是与赛珍珠绝

交。这件事很说明中美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觉得相处时间长又没有龃龉就有友谊,但美国人缺少友谊这个概念,美国人讲

利益。赛珍珠帮林语堂出书,是互利的行为,林语堂赚了稿费,也赢得了名声,赛珍珠更

赚了大头。后来林语堂与赛珍珠闹翻后觉得自己吃亏了,自己拿的版税只是10%,而不

是50%。林语堂可能觉得自己与赛珍珠应是地位相同的伙伴关系,所以应拿一半。可是,

出版商有发行渠道,控制了市场,他们拿走大部分利润,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一直是美国

的现状,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人都想自己做老板的原因。至今美国的版税标准仍是8%到

12%。所以林语堂不必感到自己吃亏了。如果他感到吃亏了,按照美国人的想法,他应该

换个出版商。林语堂显然不习惯这样的思维。林语堂的想法可能是,我现在帮你赚钱,以

后你也帮我赚钱。

林语堂向赛珍珠借钱发明中文打字机,与借生活费是不一样的,生活费数量往往较少,

周期通常较短。借钱做发明,类似于借钱做生意,借的数量往往大一些,还钱周期通常长

一些。赛珍珠很可能从商业眼光来看这件事,觉得新发明风险大,不愿借,也挺正常。后

来林语堂发明的打字机也没产生利润。

林语堂不必生赛珍珠的气,也不必因此而后悔与赛珍珠的交往。当初不是赛珍珠帮他

出书,他也不会有后来的地位。中国人文章写得好的人很多,林语堂之所以至今还被人记

得,主要也是因为赛珍珠帮他出的几本英文书,因为中国作家能出英文书的屈指可数。

美国人不是不可以交往,只是与他们交往时要了解他们的思维习惯。中国在历史上是

超级大国,所以其价值观念在世界上也影响过其他国家。但现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了,别

国不会受中国价值观念的影响,而会受美国价值观念影响。所以,中国不能再输出友谊了。

在与别国、别国人交往,要以利益为重。共同的利益可以弥补文化上的差异。

二、价廉与物美的含义

众所周知,美国外包的软件项目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外包到印度,中国软件人才不

少,可却很难揽到美国生意。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中国人英文程度不好所致,这确实是主要

原因,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不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打个比方,如果你有一个亲人生病了,需要找一位医生开刀,一家印度医院说,"到

我们这里来吧,我们医院的医生有多年丰富的经验,至少开过十例这种相近的手术,都很

成功,而且费用比美国医院低30%。"

另有一家中国医院说, "到我们这来吧,在我们这里做手术是最便宜的,费用比美国

医院低70%,因为我们都是让医学院的学生来做得。"你会选择哪家医院呢?

对于一个美国人来说,毫无疑问他会选择印度医院,中国医院虽然更便宜,可是让医

学院学生开刀,他们有经验吗?我的亲人不成了他们的试验品吗?

选择软件公司与选择医院的道理是一样的。美国人不光考虑成本,也考虑对方有无经

验,能否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如果了解了美国人的思维,中国医院就可以说,"我们医院的医生有丰富的手术经验,

像你亲人这样的手术我们已做过十多例,每个手术都很成功,而且我可以给你这些病人的

电话,你自己可以去核实,而且我们的费用比印度医院还低。"这样的表述,不怕接不到

美国人的生意。

三、开一元钱店发大财

在美国期间,我到过一元店感受了他们的经营、商品情况。我和大学的教授也谈到美

国一元店的情况。教授说,美国的一元钱店很发财。我只是想他们的商品价格便宜,有的

同样商品在别的商店可以买到两元甚至更高。教授说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当时计算一元

钱店的收益,只是计算了每年的利润,却忽略了店铺本身的价值。

按照美国人的思维,如果这个店能够持续赚钱,那这个店本身就很值钱。如果现在的

十年期债券的利息是百分之五,那你如果要得到五万元的利息,你需要多少本金呢?答案

是一百万。如果你的店也能每年产生五万元的利润,那你的店也值一百万。

如果你只有一家店,别人可能不愿化一百万来买它,因为经营风险很大,今年能赚五

万,明年不一定赚到。但如果你能够多开几家,开成连锁店,美国人就会认为你的经营风

险大大减少了。这时你的店就一定值钱了。连锁店产生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每个

店的价值都高于单独经营时的价值。

美国有一家上市公司,叫"美元将军"(Dollar General),它开了6817个连锁店,

每个店平均一年约赚5万美元,它的总市价是68亿美元,相当于每个店价值一百万

美元。 当初开这家连锁店的人发了大财。

其实,我国开一元钱店有优势,因为一元钱店里的东西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但为什么

没有见中国人开一元钱店发大财的呢?美国人认为,有的中国人不愿合作,觉得与人合作

容易受气、受骗,只信任家庭成员,通常做法是开一个一元钱店,几年后赚了一些钱后就

把店关掉了,想不到去开新店来复制成功的商业模式,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可见,按我们的思维赚不了大钱的事,到了美国人手中,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照样

可以赚到大钱。

四、以"粗心"对待粗心

我听了一位在湾区上班的华人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刚进公司工作时,公司要求员

工穿西装打领带。有一次他开车上班到了半路,才发现领带忘了打,回去拿意味着迟到,

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准时到班上要紧。当时心中是惴惴不安,生怕被老板骂。

到了班上,那一整天,与老板打了几个招呼,老板都没提我领带的事,当时觉得老板

也是个粗心的人。等到第二天,打好领带到了班上后,老板笑着说,你今天可没忘带领带。

原来,老板前一日的"粗心"是故意的。他不当时指出,是不想影响我的情绪。事情过

去了,再提起来,气氛轻松,当事人也不会再有精神负担,我不由佩服美国人的考虑细致。

他还给我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女性朋友在银行工作,有一次她因穿超短裙上

班,第二天就收到老板的电子邮件,内容是一段人事部门所制定的服饰要求,其中有服装

要端庄的话,她顿时明白昨天穿超短裙上班有些不合适。事请已过,她也不感到什么不自

在,下不为例就行了。

五、赔本的买卖也做

在美生活六个月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到中国店、越南店等一些亚洲店买东西,如

果用信用卡付帐,他们会要求你最低消费十五元左右,看起来他们很有道理,信用卡公司

会收取商家的手续费用,如果你消费少了,商家会觉得他们在付完信用卡公司的费用后,

赚不到钱了。可到美国店去买东西,即使是几毛钱的食盐,你一样可以用信用卡买。这是

为什么呢?

因为美国商家愿意在少数交易上亏损,只要大部分交易赚钱就行了。有人说,杀头的

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美国人赔本的生意也做,他们赚的是信誉,是回头客,

赔一次可能赚多次。

美国店都允许客户退货,这是一桩赔本的买卖,可是失之东隅,受之桑榆,此举赢得

了人心,客户在这些店消费更多了。可是很多中国店的门口都写着"商品卖出,概不退伙",

形成鲜明的对照。所以中国店不如美国店规模大,因为中国商家不能做一点赔本生意。

六、用过程而不是道德说教解决问题

中国人碰到社会问题,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靠道德说教。比如说一稿两投问题,十几

年前就见到报刊上不时有人呼吁作者不要一稿两投,现在仍有同样的呼吁,而且,确实存

在一稿两投的现象。这说明这么多年的道德说教并没有收到成效。

这是为什么呢?有些刊物或网站要求作者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没有任何回音,

稿件再自行处理。可是,作品也有青春期,很多文章时效性很强,让作品等一个月,就象

让一个姑娘等十年再找婆家一样,很多作者自然不愿意了。

到了美国后,发现从没有人呼吁过不要一稿两投,但是,却没有发现有什么稿件同时

出现在两家刊物上。美国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美国人通常把社会问题归因于过程,

而不是人的道德。要解决问题,就要重新检讨事情操作的过程,通过改变操作过程来防止

问题的发生。用美国人的思路解决一稿两投问题,我们可以先看另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找工作时,你也经不起等待,你可能会把履历表送给一百家公司,但你不会去两家或两

家以上的公司去上班,为什么呢?你寄履历表给公司,只表示你对去这家公司工作有兴趣,

并不表示你已做了承诺,如果这家公司要你,你就一定得去。当其中一家公司真的想聘用

你时,他们需跟你再联系一次,你这时只能答应一家。这样就不会出现一女两嫁的情况了。

同样,当一个作家投稿给一家出版物时,他也应只是表露他想在这家出版物发表的兴

趣,如果出版物真得决定要用这稿件了,寄一个合同给作家,甚至可以用电子邮件通知作

家。得到作家签名的合同,或者回复的电子邮件时,这才算得到了作家的授权。如果作家

授权给两家出版物,出版商可以根据合同来起诉作家,没有哪个作家会惹这种麻烦。过程

变化一下,问题就迎刃而解。中国人应该学习这种思维方式,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美国人爱打官司

说到美国人爱打官司,觉得这是一件消极的事。古代的贤人以无诉讼为最大的成就。

可是,在美国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多诉讼不是坏事。中国人爱讲理,路上两个人相撞,公

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面红耳赤地说上一天,引来很多头伸得象鸭子一样的看客,白白

在浪费时间。在美国出了车祸,不用吵架,让保险公司去判断,再不服就上法庭,到了法

庭,管你服不服,你都得服从法庭的判决。这就是让法庭来解决争端的好处,省得自己白

费口舌。在中国报纸上,经常看到民工到雇主前静坐要工资,单位派出专员到其它单位去

讨债。这些本来都是应该通过法律来解决的事,可大众却在花费无谓的时间。

美国人爱打管司,反应了美国人对法治的信任。中国人不爱打管司,而是采取另一种

方式—上访,有些人对法律系统不信任,"法治"不如"人治"。从这一点讲,我国要过渡到

法治社会,需要不断提高执法者的素质,公平执法,爱打官司人多了,未必不是件好事。

美国人思维的积极面

《独立宣言》开头写道:“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

是美国最基本的人权观,待人如待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一个意思。要使人人

都享有自由,就要制定规则并严格实施。两年前我在美国探亲,无论是在旅游景点,还是

在高速路上,秩序井然。没有看到争先恐后、乱丢垃圾等现象,这就是契约社会的特质。

这种平等观甚至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切生灵都是上天赐予的平等的生命(电影《阿凡

达》里有表现)。上述平等观是美国式思维的基础。

其次,美利坚是个务实的民族。在高速公路上,各种车都有,没有看到国内常见的那

种摆酷的豪车招摇过市,公共场所人们的穿着也是随心所欲,各有所好,并不用品牌显摆。

儿子在学术届,发现美国人写文章,并不讲究词句优美(与欧洲范有别),有人总结为“傻、

大、黑、粗”,复杂的事儿简单说,说清楚为好。儿子在美国,没有任何背景、靠山,通

过自己的努力,年年有文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曾有人建议我考太极拳级或段位,到美国

好教老美。其实老美精得很,他才不看你的什么证,只要觉得你精气神好,会英语,又讲

得有道理,准保跟你学。

再次,美国式思维最突出的是积极进取的创新品质。我们在国内,都知道来自美国的

苹果手机和谷歌眼镜,不一定都清楚硅谷火热的创新浪潮。儿子赴美整整七个年头,给我

们描述了美国乃至国际学术届的科学研究氛围,美国斯坦福大学上至教授下至本科生的创

业梦……前不久,儿子申请到美国两所公立大学的教授职位,这可是他奋斗七年的成果啊!

但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放弃,继续自我挑战留在硅谷打拼。为此我没少打越洋电

话与他争论,因为这已经大大超出了我的心理预期。我知道,天高皇帝远,儿子已经美国

化了,不得不反思自己的中国式思维。

美国老年人也是平等的、务实的、积极进取的。我们在拉斯维加斯看到不少老年妇女

在酒店做服务工作,不亢不卑,坦坦然然。在优山美地国家公园的电车上,人们依次排队

上车就座,没有让座之争,美国老人是不愿意别人让座的。老人们也会穿得漂漂亮亮的,

不像个家庭主仆。八、九十岁的老年人仍然开车,还有个别开直升机、跳伞等。

中国与西方的思维文化差异

中国人的思维特性、中国人创新的障碍和成功的经验,都不能凭着我们自己的经验直

觉来进行讲解和分析,一定要进行科学的分析。而在科学的分析中,心理学可以扮演一个

很重要的角色。心理学为什么能够跟文化有关系?其实我们在谈文化的时候,谈得比较多

的是客观的文化,比如说经典,比如说艺术,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是文化的载体。

真正的文化我们认为是主观的文化、是一个心理的文化、是一个精神的气质、是一个思维

的方式和思维的理念,它比客观文化更重要。

主观文化必然会带来很多文化的差异、语言的差异影响到我们的文化思维。有美国心

理学家做了一些经典的研究,发现我们中国人缺乏反事实思维。假设彭老师是一个美国总

统,那么咱们中美关系会怎么样?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思维是:“你这小子还想当美国总统?

没门。”首先拒绝这种假设,而创新是要做假设,是要反现实的,是要突破现状的。

另外,语言对于我们的误导也是非常大的,有的时候因为我们太了解自己的文化、以

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无中生有地做出一些判断。有一个很有趣的研究,就是让美国人读这个

英文句子,叫做“FINISHED FILES ARE THE RESULT OF YEARS OF SCIENTIFIC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YEARS”,这个里头有多少个字母F?我们中国

人一看就对,6个。美国人说,3个,因为他进行意义加工,OF这种介词,他不数。我们

中国人反而答得对,英语越不好越答得对,因为文化和语言,有的时候会有先入为主的诱

导作用,使我们容易上当。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