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发(作者:京蕴秀)
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
赵献涛
【摘 要】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不可缺失的一环.在华北沦陷区,
众多期刊报纸继续刊载译文,出现了众多的翻译家,翻译的国别多种多样,翻译理论的
建设继续进行.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呈现了自身的复杂性、多样性.中国翻译文学
的发展史,在华北沦陷区没有中断.
【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33)002
【总页数】4页(P13-15,24)
【关键词】华北沦陷区;翻译文学;翻译家;翻译史
【作 者】赵献涛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046
一、引言
沦陷区的文学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挖掘,已经被写入文学史,尽管还存在着研究不
够深入、范围不够开阔等问题。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沦陷区的翻译文学尚且没有被
写入翻译文学史之中,无论查明建、谢天振的《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
孟昭毅、李载道的《中国翻译文学史》,还是最近出版的杨义先生主编的《二十世
纪中国翻译文学史》,对沦陷区的翻译文学都没有列出专章专节来加以深入分析,
或者简直只字没提。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亟待挖掘与研究。一些学者在研究沦陷区文
学的专著中,可贵地将翻译文学纳入到他们的视野中去,如张泉先生的《抗战时期
的华北文学》,对沦陷区作家的译文译事译论做出了勾勒和论述;个别论文如陈言
《抗战时期翻译文学论述》对沦陷区的翻译文学做了初步的分析。没有沦陷区的翻
译文学,任何一种翻译文学史都是残缺不全的。
华北沦陷之后,尽管日伪统治者大力推行殖民统治,新文学的传统没有因此而中断,
翻译活动也没有中断,依然或潜隐、或彰显地进行着,从而构成中国翻译文学史上
一面独特而斑驳的风景。
二、译家众多
在华北沦陷区,老一代翻译家继续从事他们的翻译活动,周作人、钱稻孙以他们深
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对日本文化的深刻熟知,继续翻译日本古典文学名著,在日本
文学的翻译上堪称双雄。新文化运动时期已经成名的翻译家李霁野在沦陷时期常有
译文在《辅仁文苑》上发表。王统照继续文学的翻译,1942年自印译诗《题石
集》。与此同时,一批新进翻译家开始展头露面,从事创作的同时,致力于翻译活
动。柳龙光主要从事日本文学翻译,“在日本担任《华文大阪每日》编辑期间,柳
龙光翻译了一批概述当时日本及日本亚洲占领区文学的短文,如《北京的文学杂
志》、《台湾文学界的现状》、《朝鲜文学界》、《北海道文学界》、《九州文学
界现状》、《关西文学界现状》等,属于杂志所需要的文坛动态之类的文稿。比较
重要的译作是长舆善郎的《回想鲁迅》。”[1]229-2301939 年北京东方书店
出版金谷译日本野火苇平著《士与兵》,同年北平三联书店出版符基珣译盖尔生松
著《伤脑筋博士》。1940年1月天津德泰印书馆出版王敏译海伦玛丁著《如此人
生》。梅娘翻译了久米正雄的《白兰之歌》、丹羽文雄的中篇小说《母之青春》、
石川达三的长篇小说《母系家族》以及细川武子等日本作家的短篇作品。李木出版
了他的翻译丛书——《处世奇术》、《择偶术》、《讲演术》、《世界名人逸
事》、《相人术与相面术》、《结婚的教育》、《生活的艺术》、《健身术》。诗
人吴兴华在沦陷时期的主要译著是《黎尔克诗选》。沦陷时期从事翻译活动的毕树
棠,1944年12月新民印书馆出版了他翻译小说集《贼及其他》(W.Kclifford等
著)。白金译诗有《野口米次郎诗二章》,诗人南星有中篇翻译小说《苹果树》
《童心》。居京的台湾作家张深切1942年编译有《现代日本短篇名作集》,其中
收他本人翻译的横光利一的《秋》,以及洪炎秋、张我军等人译作五篇。关于张我
军的翻译活动,张泉先生已经在《抗战时期的华北文学》中做了详细论述。老一代
翻译家和新进翻译家,以极其认真的态度从事翻译事业,共同谱写了沦陷区的翻译
文学史。
三、翻译文学刊载出版浩繁
华北沦陷时期,无论是校园出版物,还是官办刊物、民办刊物,无论是官办印书馆,
还是民营出版机构,翻译文学的刊载、翻译书籍的出版从来没有中断,而且是非常
浩繁的。相对超脱的校园出版物中,燕京大学新闻系主办的实习报纸《燕京新闻》
刊载译文,辅仁文艺社的《辅仁文苑》发表有徐荷卿、英孟昭的翻译,《辅仁文苑》
有李霁野、杨丙辰、萧人等译文,北京大学文学院创办的《文艺杂志》有方纪生、
南星的译文,《北大文学》有钱稻孙、朱芳济译文。报纸及其文艺副刊中,由伪华
北临时政府接管的《晨报》,其副刊刊载大量翻译作品,这些作品译自俄、法、日、
美、印度、波兰;《晨报·儿童周刊》刊有冰心的散文译作;《晨报》的《七日文艺》
副刊刊有李木等人译作。民办刊物中,以私人资本独立经营《沙漠画报》,长篇译
文有林乔志所译海明威长篇《战地春梦》,此外,发表卞之琳的译诗;1939年3月
由长城周期画刊社出版发行的《长城》半月刊,刊登孟昭虞所译朝鲜张郝宇的剧本
《春香传》、天马译林语堂的长篇小说《瞬息京华》;《三六九画报》有长篇译文
连载,渐广译Frank Harris的《我的生活与恋爱》;方纪生主编《朔风》刊有译文;
总编辑为袁笑星的《艺术与生活》,“海外小说特辑”收莫泊桑等人译文六篇,并
有译诗特辑;学术文史期刊如1944年10月10日读书青年社创办的《读书青年》,
于1945年4月10日创刊的由谢兴尧编辑的《逸文》,也发表译文。官办刊物中,
新民印书馆出版的、以周作人领衔的艺文社创办的《艺文杂志》刊有译文。武德报
社发行的综合性月刊《北华月刊》发表翻译小说是其小说栏目的主要内容之一。文
艺书籍的出版发行中,翻译类书籍所占比重也是相当可观的。新民印书馆“艺文丛
书”,由周作人任社长的艺文社编辑,所列丛书十三种,译文集为四种,实际出书
时,只出版了毕树棠的翻译小说集《贼及其他》,所列书目的另几种不见出版,它
们是魏敷训的翻译小说集《平凡》、周丰一的翻译小说集《银茶匙》和尤炳圻的翻
译小说集《我是猫》。尽管三种译著没有出版,译文集所占比例还是不小。新民印
书馆的少年文库是供给少年儿童阅读的文艺丛书,曾出镜宇编译的《日本历史故事
篇》。新北京报社出版的“新北京报丛书”1940、1941年出版有赵今吾翻译的美
国通俗短篇小说《女人们的故事》、李木翻译的《择偶术》《吾家》。1941年8
月北京曲园出版社出版沙文编译的童话《猴子和螃蟹》,同年9月北京益智书店
初版海藻编小说集《新世纪小说选》、天津大东图书局初版姜贤弼译法国Henry
Grall著《沙杜南》。《新世纪小说选》其目次为芥川龙之介《秋》、中河与一
《结冰的跳舞场》、苏德曼《挽歌》、霍普特曼《管栅门的第尔》、塞梨奥《露露
的胜利》、布罗基《幻》、阿耶拉《黎蒙家的没落》。[2]
四、翻译文学国别多样
华北沦陷区翻译文学的国别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华北占领区,日本殖民者极力推行
他们的殖民教育,翻译文学中以日语文学作品居多。武德报社出版的《万人文库》
刊有钱稻孙的《关于日本文学的翻译》、以及《日本小说译》《日本女性作家小说
特辑》专集。“‘文园’也经常发表日本文学作品的译本,曾连载森鸥外的长篇小
说《雁》(真夫译)。”[1]108创刊于 1944 年 1 月 1日的华北善邻会的刊物
《敦邻》,刊物上的译文与大东亚共存共荣、中日亲善的宗旨相一致,曾发表武者
小路实笃的《中日敦睦之道》、实藤惠秀《排日以前的故事》《亲日时代的故事》、
三原敏男《神圣的善邻工作》、田中正一《亲善之道》等译文,这些译文的发表只
是日薄西山的日本侵略者的欺骗而已。日语文学的翻译,固然有出于时局之需要者,
但也不乏与时局无关者。武德报社接收的《中国文艺》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多为日
本古典作品和现代名作,与时局无大关系。《留日同学会季刊》是王揖唐任会长的
中国留日同学会会刊,其文学部分多为日本文学的翻译和评论。由华北作家协会编
辑发行的《作家生活》介绍了小泉八云和芥川龙之介的文章。在日本文学的翻译中,
日侨作家作品的翻译是一种别致的翻译风景线。日侨作品译文有辛嘉所译木田春夫
的《商埠地之春》、梅娘所译饭塚朗的《院内雨》小滨千代子的《忍从与矜持》等。
尽管日语文学比重较大,但其他欧美国家语种的文学作品翻译依然没有中断。翻译
家选择欧美语种的文学作品加以翻译,说明在大东亚共荣、中日亲善的殖民政策下,
他们以一种曲折而隐含的方式在从事着对日伪统治者的反抗,表现出一种可贵的品
德。杨丙辰“1944年9月被推举为华北作家协会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兼外国文学
部门主任。主要致力于德国文学译述,以及德国文化研究。据报道,七七事变后,
他每夜译写两千字,截止到1944年底,已译成歌德等人的著作十四册,陆续出版。
商务印书馆在1941年同时出版了他翻译的《赫贝尔短篇小说集》、《亲和力》
(歌德)。”[5]253武德报社的《国民杂志》1卷9 期刊有萧伯纳的独幕剧《她
怎样欺骗她的丈夫》。在1942年刊物革新之后,推出“译文特辑”、“罗曼·罗
兰逝世纪念特辑”。由中国东亚联盟协会编辑的《东亚联盟》月刊尽管是一政论刊
物,也介绍了东亚各民族的文学作品,达到东亚联盟的文化沟通的目的。“由于
《东亚联盟》的性质,它所刊发的日本人的或有关日本的文稿多一些。即使这类文
章,也不全是说教宣传。5卷6期刊出‘在华日侨作家作品特辑’。该辑由袁犀和
长谷川宏斡旋,共介绍九名日本作者的短文,都是燕京文学社的同人。4卷4-5
期合刊刊出‘林芙美子特辑’,收她的作品创作谈共三篇。还有诸如《中日文学关
系论——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青木正儿著,梁盛志译注,1卷1期开始
连载)、《日本文学评介——东京通讯》(丁卉,6卷1期)、《汉译日本文学名著
及其作者》(谭仲玉,6卷3期)等。这些都不在紧密配合形势的文章之列。同时该
刊的一些译文,在客观上起到了正面介绍一些敏感的情况和问题的作用。2卷4期
刊有关于台湾文学的译文。在4卷4期上,刊登了《延安文化运动现势》、《最
近之抗战文学》两篇译文。”[1]122中国公论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公论》“5
卷4至5期上发表的署名张三的编译稿《中共的教育机构》,详细介绍了抗日军
政大学的成立和组织机构、教学安排、学生状况,就连招生条件、招生地点的细节
都一一加以罗列。如果把‘反共’之类的词语略去,有志青年完全可以据此了解并
走向抗日民主根据地。”[1]116书评家常风在《利威斯的三本书》《现代英国
诗人》《康拉德的黑水手》中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文论作品进行了评价。因为公孙
嬿的小说而引起色情文学的论战是沦陷区文学论战中一次规模比较大的论战,论战
中,1942年5、6月的《国民杂志》特地开辟关于色情文学的聚谈,提出十个问
题向文艺家征答,其中几个问题涉及国外文学:
1.您对于谷畸润一郎的小说(如《痴人之爱》、《杀艳恶魔》等)觉得如何?
2.您对于《当代英雄》、《维里尼亚》、《大学生的私生活》有如何的见解?
3.您对于劳伦斯的《查泰莱的夫人》在文学上的理解怎么样?
4.您对于沙陀布里昂的亚达娜(即《性的故事》)中的亚达娜以为如何?
5.您对于莫泊桑的作品(像《圣诞前夜》、《可可特小姐》、《哼哼小姐集》等)
觉得怎样?
……
8.您对于萨克莱的作品以为如何?
9.您对于王尔德的作品和他后来生活中的转变觉得怎么样?
10.您对于《荡妇自传》里的女主角的性行为,以为是罪恶吗?[1]178-179
这些问题,虽然因为色情文学论战而起,主要是关于性爱与文学的,但从中不难看
出欧美日本译著在沦陷区的流传,是国外作品在沦陷区接受的一种反映。
不仅国外文学被译介过来,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作品也被翻译成日语,日文杂志
《燕京文学》,是华北日侨的民间创作发表的中心,译载有沈启无的《中国文学的
特质》、楚天阔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上官筝的《民国三十一年之华北文艺
界》。饭塚朗抗战期间翻译了中国文学作品通俗小说《断鸿零雁记》、《啼笑姻
缘》。日文报纸《东亚新报》1944年辟有“现在中国文学介绍”一栏,第一篇译
文是樱井胜所译闻国新的《睡眠》。[1]160-163
五、翻译理论的研究继续进行
在翻译理论的建设上,关于翻译理论的研究没有中断,继续进行着。1940年辅仁
大学西语系毕业的谢人堡发表过《中国翻译文学史料》《论林译小说》等文章。
1944年第7期《中国留日同学会季刊》,周作人《谈翻译》是一篇重要的翻译理
论。尽管此时周作人已经附逆落水,但不应因人废言。《谈翻译》首先谈论了“翻
译的文字”这一问题:“翻译当然应该用白话文,但是用文言却更容易讨
好。”“我想在原则上最好是直接译,即是根据原书原文译出,除特别的例外在外,
不从第二国语重译为是。”[3]接着谈论了翻译的性质问题,将翻译的态度分为
职务的、事业的、趣味的三类,并对三类翻译的特色进行了论述分析。在白话文成
为正宗文体的二十多年后,周作人认为翻译不妨使用文言文体,这是他个人译业的
经验之谈,同时具有指导翻译实践的普遍意义,这一观点表现了周作人的卓识。这
些关于翻译理论的文章,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上珍贵的历史资料。
六、结语
总之,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与其他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一样,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不
可缺失的一环:没有这一环,整个翻译文学史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没有这一环,
中国翻译文学史将难以呈现其自身的复杂性、多样性。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与东
北沦陷区、华东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一样,蕴含着丰富内容,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
必将丰富、完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的版图,也必将推动抗战文化史研究的深入。
参考文献:
[1]张泉.抗战时期的华北文学[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5.
[2]贾植芳.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翻译文学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231.
[3]罗新璋,陈应年.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540-541.
2024年5月31日发(作者:京蕴秀)
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
赵献涛
【摘 要】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不可缺失的一环.在华北沦陷区,
众多期刊报纸继续刊载译文,出现了众多的翻译家,翻译的国别多种多样,翻译理论的
建设继续进行.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呈现了自身的复杂性、多样性.中国翻译文学
的发展史,在华北沦陷区没有中断.
【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33)002
【总页数】4页(P13-15,24)
【关键词】华北沦陷区;翻译文学;翻译家;翻译史
【作 者】赵献涛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046
一、引言
沦陷区的文学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挖掘,已经被写入文学史,尽管还存在着研究不
够深入、范围不够开阔等问题。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沦陷区的翻译文学尚且没有被
写入翻译文学史之中,无论查明建、谢天振的《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
孟昭毅、李载道的《中国翻译文学史》,还是最近出版的杨义先生主编的《二十世
纪中国翻译文学史》,对沦陷区的翻译文学都没有列出专章专节来加以深入分析,
或者简直只字没提。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亟待挖掘与研究。一些学者在研究沦陷区文
学的专著中,可贵地将翻译文学纳入到他们的视野中去,如张泉先生的《抗战时期
的华北文学》,对沦陷区作家的译文译事译论做出了勾勒和论述;个别论文如陈言
《抗战时期翻译文学论述》对沦陷区的翻译文学做了初步的分析。没有沦陷区的翻
译文学,任何一种翻译文学史都是残缺不全的。
华北沦陷之后,尽管日伪统治者大力推行殖民统治,新文学的传统没有因此而中断,
翻译活动也没有中断,依然或潜隐、或彰显地进行着,从而构成中国翻译文学史上
一面独特而斑驳的风景。
二、译家众多
在华北沦陷区,老一代翻译家继续从事他们的翻译活动,周作人、钱稻孙以他们深
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对日本文化的深刻熟知,继续翻译日本古典文学名著,在日本
文学的翻译上堪称双雄。新文化运动时期已经成名的翻译家李霁野在沦陷时期常有
译文在《辅仁文苑》上发表。王统照继续文学的翻译,1942年自印译诗《题石
集》。与此同时,一批新进翻译家开始展头露面,从事创作的同时,致力于翻译活
动。柳龙光主要从事日本文学翻译,“在日本担任《华文大阪每日》编辑期间,柳
龙光翻译了一批概述当时日本及日本亚洲占领区文学的短文,如《北京的文学杂
志》、《台湾文学界的现状》、《朝鲜文学界》、《北海道文学界》、《九州文学
界现状》、《关西文学界现状》等,属于杂志所需要的文坛动态之类的文稿。比较
重要的译作是长舆善郎的《回想鲁迅》。”[1]229-2301939 年北京东方书店
出版金谷译日本野火苇平著《士与兵》,同年北平三联书店出版符基珣译盖尔生松
著《伤脑筋博士》。1940年1月天津德泰印书馆出版王敏译海伦玛丁著《如此人
生》。梅娘翻译了久米正雄的《白兰之歌》、丹羽文雄的中篇小说《母之青春》、
石川达三的长篇小说《母系家族》以及细川武子等日本作家的短篇作品。李木出版
了他的翻译丛书——《处世奇术》、《择偶术》、《讲演术》、《世界名人逸
事》、《相人术与相面术》、《结婚的教育》、《生活的艺术》、《健身术》。诗
人吴兴华在沦陷时期的主要译著是《黎尔克诗选》。沦陷时期从事翻译活动的毕树
棠,1944年12月新民印书馆出版了他翻译小说集《贼及其他》(W.Kclifford等
著)。白金译诗有《野口米次郎诗二章》,诗人南星有中篇翻译小说《苹果树》
《童心》。居京的台湾作家张深切1942年编译有《现代日本短篇名作集》,其中
收他本人翻译的横光利一的《秋》,以及洪炎秋、张我军等人译作五篇。关于张我
军的翻译活动,张泉先生已经在《抗战时期的华北文学》中做了详细论述。老一代
翻译家和新进翻译家,以极其认真的态度从事翻译事业,共同谱写了沦陷区的翻译
文学史。
三、翻译文学刊载出版浩繁
华北沦陷时期,无论是校园出版物,还是官办刊物、民办刊物,无论是官办印书馆,
还是民营出版机构,翻译文学的刊载、翻译书籍的出版从来没有中断,而且是非常
浩繁的。相对超脱的校园出版物中,燕京大学新闻系主办的实习报纸《燕京新闻》
刊载译文,辅仁文艺社的《辅仁文苑》发表有徐荷卿、英孟昭的翻译,《辅仁文苑》
有李霁野、杨丙辰、萧人等译文,北京大学文学院创办的《文艺杂志》有方纪生、
南星的译文,《北大文学》有钱稻孙、朱芳济译文。报纸及其文艺副刊中,由伪华
北临时政府接管的《晨报》,其副刊刊载大量翻译作品,这些作品译自俄、法、日、
美、印度、波兰;《晨报·儿童周刊》刊有冰心的散文译作;《晨报》的《七日文艺》
副刊刊有李木等人译作。民办刊物中,以私人资本独立经营《沙漠画报》,长篇译
文有林乔志所译海明威长篇《战地春梦》,此外,发表卞之琳的译诗;1939年3月
由长城周期画刊社出版发行的《长城》半月刊,刊登孟昭虞所译朝鲜张郝宇的剧本
《春香传》、天马译林语堂的长篇小说《瞬息京华》;《三六九画报》有长篇译文
连载,渐广译Frank Harris的《我的生活与恋爱》;方纪生主编《朔风》刊有译文;
总编辑为袁笑星的《艺术与生活》,“海外小说特辑”收莫泊桑等人译文六篇,并
有译诗特辑;学术文史期刊如1944年10月10日读书青年社创办的《读书青年》,
于1945年4月10日创刊的由谢兴尧编辑的《逸文》,也发表译文。官办刊物中,
新民印书馆出版的、以周作人领衔的艺文社创办的《艺文杂志》刊有译文。武德报
社发行的综合性月刊《北华月刊》发表翻译小说是其小说栏目的主要内容之一。文
艺书籍的出版发行中,翻译类书籍所占比重也是相当可观的。新民印书馆“艺文丛
书”,由周作人任社长的艺文社编辑,所列丛书十三种,译文集为四种,实际出书
时,只出版了毕树棠的翻译小说集《贼及其他》,所列书目的另几种不见出版,它
们是魏敷训的翻译小说集《平凡》、周丰一的翻译小说集《银茶匙》和尤炳圻的翻
译小说集《我是猫》。尽管三种译著没有出版,译文集所占比例还是不小。新民印
书馆的少年文库是供给少年儿童阅读的文艺丛书,曾出镜宇编译的《日本历史故事
篇》。新北京报社出版的“新北京报丛书”1940、1941年出版有赵今吾翻译的美
国通俗短篇小说《女人们的故事》、李木翻译的《择偶术》《吾家》。1941年8
月北京曲园出版社出版沙文编译的童话《猴子和螃蟹》,同年9月北京益智书店
初版海藻编小说集《新世纪小说选》、天津大东图书局初版姜贤弼译法国Henry
Grall著《沙杜南》。《新世纪小说选》其目次为芥川龙之介《秋》、中河与一
《结冰的跳舞场》、苏德曼《挽歌》、霍普特曼《管栅门的第尔》、塞梨奥《露露
的胜利》、布罗基《幻》、阿耶拉《黎蒙家的没落》。[2]
四、翻译文学国别多样
华北沦陷区翻译文学的国别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华北占领区,日本殖民者极力推行
他们的殖民教育,翻译文学中以日语文学作品居多。武德报社出版的《万人文库》
刊有钱稻孙的《关于日本文学的翻译》、以及《日本小说译》《日本女性作家小说
特辑》专集。“‘文园’也经常发表日本文学作品的译本,曾连载森鸥外的长篇小
说《雁》(真夫译)。”[1]108创刊于 1944 年 1 月 1日的华北善邻会的刊物
《敦邻》,刊物上的译文与大东亚共存共荣、中日亲善的宗旨相一致,曾发表武者
小路实笃的《中日敦睦之道》、实藤惠秀《排日以前的故事》《亲日时代的故事》、
三原敏男《神圣的善邻工作》、田中正一《亲善之道》等译文,这些译文的发表只
是日薄西山的日本侵略者的欺骗而已。日语文学的翻译,固然有出于时局之需要者,
但也不乏与时局无关者。武德报社接收的《中国文艺》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多为日
本古典作品和现代名作,与时局无大关系。《留日同学会季刊》是王揖唐任会长的
中国留日同学会会刊,其文学部分多为日本文学的翻译和评论。由华北作家协会编
辑发行的《作家生活》介绍了小泉八云和芥川龙之介的文章。在日本文学的翻译中,
日侨作家作品的翻译是一种别致的翻译风景线。日侨作品译文有辛嘉所译木田春夫
的《商埠地之春》、梅娘所译饭塚朗的《院内雨》小滨千代子的《忍从与矜持》等。
尽管日语文学比重较大,但其他欧美国家语种的文学作品翻译依然没有中断。翻译
家选择欧美语种的文学作品加以翻译,说明在大东亚共荣、中日亲善的殖民政策下,
他们以一种曲折而隐含的方式在从事着对日伪统治者的反抗,表现出一种可贵的品
德。杨丙辰“1944年9月被推举为华北作家协会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兼外国文学
部门主任。主要致力于德国文学译述,以及德国文化研究。据报道,七七事变后,
他每夜译写两千字,截止到1944年底,已译成歌德等人的著作十四册,陆续出版。
商务印书馆在1941年同时出版了他翻译的《赫贝尔短篇小说集》、《亲和力》
(歌德)。”[5]253武德报社的《国民杂志》1卷9 期刊有萧伯纳的独幕剧《她
怎样欺骗她的丈夫》。在1942年刊物革新之后,推出“译文特辑”、“罗曼·罗
兰逝世纪念特辑”。由中国东亚联盟协会编辑的《东亚联盟》月刊尽管是一政论刊
物,也介绍了东亚各民族的文学作品,达到东亚联盟的文化沟通的目的。“由于
《东亚联盟》的性质,它所刊发的日本人的或有关日本的文稿多一些。即使这类文
章,也不全是说教宣传。5卷6期刊出‘在华日侨作家作品特辑’。该辑由袁犀和
长谷川宏斡旋,共介绍九名日本作者的短文,都是燕京文学社的同人。4卷4-5
期合刊刊出‘林芙美子特辑’,收她的作品创作谈共三篇。还有诸如《中日文学关
系论——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青木正儿著,梁盛志译注,1卷1期开始
连载)、《日本文学评介——东京通讯》(丁卉,6卷1期)、《汉译日本文学名著
及其作者》(谭仲玉,6卷3期)等。这些都不在紧密配合形势的文章之列。同时该
刊的一些译文,在客观上起到了正面介绍一些敏感的情况和问题的作用。2卷4期
刊有关于台湾文学的译文。在4卷4期上,刊登了《延安文化运动现势》、《最
近之抗战文学》两篇译文。”[1]122中国公论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公论》“5
卷4至5期上发表的署名张三的编译稿《中共的教育机构》,详细介绍了抗日军
政大学的成立和组织机构、教学安排、学生状况,就连招生条件、招生地点的细节
都一一加以罗列。如果把‘反共’之类的词语略去,有志青年完全可以据此了解并
走向抗日民主根据地。”[1]116书评家常风在《利威斯的三本书》《现代英国
诗人》《康拉德的黑水手》中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文论作品进行了评价。因为公孙
嬿的小说而引起色情文学的论战是沦陷区文学论战中一次规模比较大的论战,论战
中,1942年5、6月的《国民杂志》特地开辟关于色情文学的聚谈,提出十个问
题向文艺家征答,其中几个问题涉及国外文学:
1.您对于谷畸润一郎的小说(如《痴人之爱》、《杀艳恶魔》等)觉得如何?
2.您对于《当代英雄》、《维里尼亚》、《大学生的私生活》有如何的见解?
3.您对于劳伦斯的《查泰莱的夫人》在文学上的理解怎么样?
4.您对于沙陀布里昂的亚达娜(即《性的故事》)中的亚达娜以为如何?
5.您对于莫泊桑的作品(像《圣诞前夜》、《可可特小姐》、《哼哼小姐集》等)
觉得怎样?
……
8.您对于萨克莱的作品以为如何?
9.您对于王尔德的作品和他后来生活中的转变觉得怎么样?
10.您对于《荡妇自传》里的女主角的性行为,以为是罪恶吗?[1]178-179
这些问题,虽然因为色情文学论战而起,主要是关于性爱与文学的,但从中不难看
出欧美日本译著在沦陷区的流传,是国外作品在沦陷区接受的一种反映。
不仅国外文学被译介过来,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作品也被翻译成日语,日文杂志
《燕京文学》,是华北日侨的民间创作发表的中心,译载有沈启无的《中国文学的
特质》、楚天阔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上官筝的《民国三十一年之华北文艺
界》。饭塚朗抗战期间翻译了中国文学作品通俗小说《断鸿零雁记》、《啼笑姻
缘》。日文报纸《东亚新报》1944年辟有“现在中国文学介绍”一栏,第一篇译
文是樱井胜所译闻国新的《睡眠》。[1]160-163
五、翻译理论的研究继续进行
在翻译理论的建设上,关于翻译理论的研究没有中断,继续进行着。1940年辅仁
大学西语系毕业的谢人堡发表过《中国翻译文学史料》《论林译小说》等文章。
1944年第7期《中国留日同学会季刊》,周作人《谈翻译》是一篇重要的翻译理
论。尽管此时周作人已经附逆落水,但不应因人废言。《谈翻译》首先谈论了“翻
译的文字”这一问题:“翻译当然应该用白话文,但是用文言却更容易讨
好。”“我想在原则上最好是直接译,即是根据原书原文译出,除特别的例外在外,
不从第二国语重译为是。”[3]接着谈论了翻译的性质问题,将翻译的态度分为
职务的、事业的、趣味的三类,并对三类翻译的特色进行了论述分析。在白话文成
为正宗文体的二十多年后,周作人认为翻译不妨使用文言文体,这是他个人译业的
经验之谈,同时具有指导翻译实践的普遍意义,这一观点表现了周作人的卓识。这
些关于翻译理论的文章,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上珍贵的历史资料。
六、结语
总之,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与其他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一样,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不
可缺失的一环:没有这一环,整个翻译文学史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没有这一环,
中国翻译文学史将难以呈现其自身的复杂性、多样性。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与东
北沦陷区、华东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一样,蕴含着丰富内容,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
必将丰富、完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的版图,也必将推动抗战文化史研究的深入。
参考文献:
[1]张泉.抗战时期的华北文学[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5.
[2]贾植芳.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翻译文学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231.
[3]罗新璋,陈应年.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54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