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国际音标表(官方中文版)
2024年6月4日发(作者:塞语蝶)
国际音标表(官方中文版)
国际音标的最权威中文版当属《方言》2007 年第 1 期第 1
页所刊载的版本,这一版本由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翻译,
之后被国际语音学会在《国际语音学会会刊》(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11 年(第 41
卷)第 2 期收录承认。表格如下:
清晰版原图下载:
国际音标表(官方中文版).png
语音学术语小组成员顾问小组:鲍怀翘、曹剑芬、黄
泰翼、林茂灿、吕士楠、郑秋豫、王洪君、王嘉龄、
王理嘉、徐云扬工作小组:胡方、孔江平、李爱军、
麦耘、陶建华、王蕴佳、熊子瑜、朱晓农
该图片为 unt 提取自国际语音学会官网 Translation of IPA
charts 里 The ch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in Chinese (2007) 的 PDF。这个收集各语言翻译
版国际音标表的项目“Translation of IPA charts”正是受
上面中译版的启发而设立的。
表中有一些术语值得注意,人们常常会误用,或者使用过时术
语:
•
p、b 一行叫爆发音(plosive),不叫塞音(stop)。
塞音可以包括爆发音(“简单塞音”)和塞擦音(“擦
除阻塞音”),而爆发音是更精确的术语
•
拍音(tap)或闪音(flap)是两个术语,略有不同:拍
音的主动调音器官的运动方向垂直于被动调音器官,闪
音是平行于。通常 ɾ 是拍音,ɽ 是闪音
•
ʋ、ɹ 一行叫近音(approximant),其旧称无擦通音
(frictionless continuant)已过时。原则上,无擦通
音包括近音和元音。通音(continuant)是在此基础上
再包括上擦音,是含义更宽的概念
•
s、z 一列叫龈音(alveolar),其旧称齿龈音已过时。
现在,“齿龈”可以指齿音或龈音。特别注意,t、d、
n、l 等辅音横跨三列,它们可以表示齿音、龈音和龈后
音
•
ʃ、ʒ 一列叫龈后音(postalveolar),其旧称舌叶音
已过时。现在,舌叶性(laminal)描述的是主动调音器
官(见附加符号部分),而不是调音部位
•
ʘ、ǀ 一列叫啧音(click),旧称搭嘴音(但仍然通
行),后来朱晓农又改作喌音(但尚未推广开)
•
pʼ、tʼ 一列叫喷音(ejective),其旧称挤喉音应当
过时
•
ʍ、w 作唇–软腭音(labial-velar),ɥ 作唇–硬腭
音(labial-palatal),ɕ、ʑ 作龈–腭音(alveolo-
palatal)。特别注意,ʍ 是擦音而不是近音
•
描述辅音的顺序是调音部位+(送气)+清浊+调音方法
+“音”。语言学爱好者常常说清浊+(送气)+调音部位+
调音方法+“音”,这是中文维基百科上机械照搬英文语
序的结果,不提倡使用
•
气声(breathy voice)和嘎裂声(creaky voice)两个
发声态的译名确定了(表中是“voiced”所以是“声
性”),嘎裂声的旧译紧喉音、喉化音等已过时
•
rhotic 译作 r 色彩(更直接对应的英文是 r-
colored),也有人作 r 音色,其旧称卷舌(性)、带
r 意味的、r 化、儿化等已过时
•
no audible release 译作无闻除阻,也有人作无听感除
阻,其旧译唯闭音已过时。语言学爱好者常常说“不除
阻”,是不正确的,因为爆发音不除阻的话人就憋死
了。有人译作无声除阻也不妥当,因为“无声”易被误
解为不带声(voiceless)。特别注意,汉语入声韵尾并
没有必要加无闻除阻符号,因为汉语的鼻音韵尾也是无
闻除阻的
另见《国际音标》原版与第三版中译本的比较。
附:官方英文版(2020)
原图下载:
IPA Chart - Doulos SIL (2020).png
该图片为 unt 转换成的 150 dpi PNG。原版 PDF 和 SVG 可
在官网选择下载:
另外强力推荐官网的交互式国际音标表,不仅可以用于输入,
还可以听 4 位前辈的发音示范:
2024年6月4日发(作者:塞语蝶)
国际音标表(官方中文版)
国际音标的最权威中文版当属《方言》2007 年第 1 期第 1
页所刊载的版本,这一版本由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翻译,
之后被国际语音学会在《国际语音学会会刊》(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11 年(第 41
卷)第 2 期收录承认。表格如下:
清晰版原图下载:
国际音标表(官方中文版).png
语音学术语小组成员顾问小组:鲍怀翘、曹剑芬、黄
泰翼、林茂灿、吕士楠、郑秋豫、王洪君、王嘉龄、
王理嘉、徐云扬工作小组:胡方、孔江平、李爱军、
麦耘、陶建华、王蕴佳、熊子瑜、朱晓农
该图片为 unt 提取自国际语音学会官网 Translation of IPA
charts 里 The ch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in Chinese (2007) 的 PDF。这个收集各语言翻译
版国际音标表的项目“Translation of IPA charts”正是受
上面中译版的启发而设立的。
表中有一些术语值得注意,人们常常会误用,或者使用过时术
语:
•
p、b 一行叫爆发音(plosive),不叫塞音(stop)。
塞音可以包括爆发音(“简单塞音”)和塞擦音(“擦
除阻塞音”),而爆发音是更精确的术语
•
拍音(tap)或闪音(flap)是两个术语,略有不同:拍
音的主动调音器官的运动方向垂直于被动调音器官,闪
音是平行于。通常 ɾ 是拍音,ɽ 是闪音
•
ʋ、ɹ 一行叫近音(approximant),其旧称无擦通音
(frictionless continuant)已过时。原则上,无擦通
音包括近音和元音。通音(continuant)是在此基础上
再包括上擦音,是含义更宽的概念
•
s、z 一列叫龈音(alveolar),其旧称齿龈音已过时。
现在,“齿龈”可以指齿音或龈音。特别注意,t、d、
n、l 等辅音横跨三列,它们可以表示齿音、龈音和龈后
音
•
ʃ、ʒ 一列叫龈后音(postalveolar),其旧称舌叶音
已过时。现在,舌叶性(laminal)描述的是主动调音器
官(见附加符号部分),而不是调音部位
•
ʘ、ǀ 一列叫啧音(click),旧称搭嘴音(但仍然通
行),后来朱晓农又改作喌音(但尚未推广开)
•
pʼ、tʼ 一列叫喷音(ejective),其旧称挤喉音应当
过时
•
ʍ、w 作唇–软腭音(labial-velar),ɥ 作唇–硬腭
音(labial-palatal),ɕ、ʑ 作龈–腭音(alveolo-
palatal)。特别注意,ʍ 是擦音而不是近音
•
描述辅音的顺序是调音部位+(送气)+清浊+调音方法
+“音”。语言学爱好者常常说清浊+(送气)+调音部位+
调音方法+“音”,这是中文维基百科上机械照搬英文语
序的结果,不提倡使用
•
气声(breathy voice)和嘎裂声(creaky voice)两个
发声态的译名确定了(表中是“voiced”所以是“声
性”),嘎裂声的旧译紧喉音、喉化音等已过时
•
rhotic 译作 r 色彩(更直接对应的英文是 r-
colored),也有人作 r 音色,其旧称卷舌(性)、带
r 意味的、r 化、儿化等已过时
•
no audible release 译作无闻除阻,也有人作无听感除
阻,其旧译唯闭音已过时。语言学爱好者常常说“不除
阻”,是不正确的,因为爆发音不除阻的话人就憋死
了。有人译作无声除阻也不妥当,因为“无声”易被误
解为不带声(voiceless)。特别注意,汉语入声韵尾并
没有必要加无闻除阻符号,因为汉语的鼻音韵尾也是无
闻除阻的
另见《国际音标》原版与第三版中译本的比较。
附:官方英文版(2020)
原图下载:
IPA Chart - Doulos SIL (2020).png
该图片为 unt 转换成的 150 dpi PNG。原版 PDF 和 SVG 可
在官网选择下载:
另外强力推荐官网的交互式国际音标表,不仅可以用于输入,
还可以听 4 位前辈的发音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