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以人名命名的化学元素
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苟资)
以人名命名的化学元素
姜广智 关咏梅
(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西安
710062
)
化学元素的命名按其来源可分为
:
化学史前名
称、天体名称、由神话和迷信命名、由矿物命名、以颜
色命名、以除颜色以外的性质命名、以发现者的籍贯
或工作地命名、合成名、以人名命名以及以数目词头
命名。本文就以人名命名的元素、发现过程、命名过
程及被命名的科学家情况等作以介绍。
以人名命名的元素一览表
序号中文名拉丁名符号纪念的科学家
62
钐
SamariomSm
卡马尔斯基
(
Samarchu
)
64
钆
GadoliniumGd
加多林
(
n
)
96
锔
CuriumCm
居里夫妇
(
Curium
)
99
锿
EinsteiniumEs
爱因斯坦
(
AlbertEinstein
)
100
镄
FermiumFm
费米
(
EnricoFermi
)
101
钔
MedeleviumMd
门捷列夫
(
eev
)
102
锘
NobeliumNo
诺贝尔
(
AlfredNobel
)
103
铹
LawrenciumLr
劳伦斯
(
ce
)
104
KurtchatoviumKu
库尔查夫
(
tov
)
RutherfureliumRt
卢瑟福
(
ErnestRutherfordium
)
106SeaborgiumSg
西博格
(
G
・
Seaborg
)
107BohriumRh
玻尔
(
NielsBohr
)
109MeitneriumMt
丽丝・迈特纳
(
Lise
・
Meitner
)
62
号和
64
号元素
1878
年法国光谱学家化学家德拉丰坦从褐钇
铌矿中发现一种称为
Decipium
的新元素
,
元素符号
Dp
。
1879
年
,
法国科学家布瓦邦德朗利用光谱分
析
,
确定
decipium
是一些未知和已知稀土元素的混
合物
,
并从
Decipium
中分离出当时未知的一种新元
素。为纪念俄罗斯矿物学家萨马尔斯基命名为
Samarium,
元素符号
Sa,
我国译为“钐”。
1880
年
,
瑞士化学家马里尼亚克从萨马尔斯克
矿石中分离出两种新元素
,
分别用希腊字母表示为
α
和
γ
β
。
1886
年布瓦邦德朗制得纯净的
γ
α
,
并确定
为一新元素。为纪念对研究镧系元素做出贡献的芬
兰矿物学家加多林命名为
gadolinium,
元素符号
Gd
。
我国译为“钆”。
96
号元素
16
卷
1
期
(
总
91
期
)
1944
年由西博格、詹姆士、吉奥索等在美国芝
加哥冶金实验室用人工裂变方法
,
在裂变生成物中
所观察得到的该元素的第一个同位素是
Cm
242
,
其核
反应式为
:Pu
239
α
(
,n
)
Cm
242
1945
年
11
月
11
日
,
西博格在第一、二次世界大
战停战纪念日会议上
,
向全世界宣布发现一种新元
素。为纪念居里夫妇命名为
curium,
元素符号
Cm
。
我国初始译作“锯”
,
但锯读音为
j
ù
,
而不是居
(
j
ū
)
,
且是利用金属制成的一种工具
,
如果作为一种金属
元素的命名不妥
,
通过创造新字译为“锔”。
99
号和
100
号元素
1952
年
11
月
2
日
,
美国在太平洋中的爱尼威托
克的比基尼珊瑚岛热核爆炸。以西博格和吉奥索为
首的科学家从其放射性碎渣中非常意外地发现第
99
号和第
100
号元素的同位素。
1954
年
,
西博格领导的科学家用氮原子核照
射
238
U,
获得
246
99
。其核反应式为
:
238
U+
14
N
→
246
99+6
1
n
253
99+
1
n
→
254
99+
γ
254
99+
0
1
e
→
254
100
1954
年
,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原子核研究所的科
学家们用下列核反应制得
100
元素的另一同位
素
:
238
U+
16
O
→
250
100+4
1
n
1955
年
8
月
,
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和平利用原
子能国际科学技术会议中
,
根据人工合成新元素者
的建议
,
将
99
号元素命名为
einsteinium,
将
100
号元
素命名为
fermium,
以纪念
20
世纪在原子和原子核
科学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
费密。
100
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定为
Fm,
我国译为
“镄”。而
99
号元素符号初定为
E,
在
1957
年国际纯
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的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巴黎
集会时改为
Es
。开始认为用“ ”表示
99
号元素
,
用来纪念爱因斯坦比较合适
,
但是“ ”早已被用作
ionium
的译名。这是钍的一个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也有人主张用“ ”
,
但是与
85
号元素“砹”同音
;
也
有人提出用“ ”
,
但是又与有机化合物中的“蒽”同
音
,
因而决定用“锿”。
・
67
・
γ
101
号元素
由加里福尼亚的西博格、吉奥索、肖邦、汤普森
等在
1955
年
4
月
30
日在美国物理学会举行的一次
会议上宣布首先发现元素
101
号元素
,
并完成该元
素的合成及其化学鉴定的工作。他们采用非常强密
的氦核去轰击一个很小的
99
An
靶
,
所产生少数能自
动崩裂的原子
,
在阳离子交换树脂柱里把它们和锿
和镄分离开来。其核反应式为
:
253
Es+
4
He
→
256
Md+
1
n
。
美国物理学会为纪念创建化学元素周期律的俄
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将
101
号元素命名为
mendele
2
vium,
元素符号初定为
Mv
。
1957
年国际纯粹和应用
化学联合会所属无机物质命名委员会根据许多国家
拼音字母没有
v,
因而改为
Md,
我国译为“钔”。
102
号元素
1957
年
7
月
9
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物理
研究所首先报道发现元素
102
号元素。该元素由瑞
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物理研究所
,
英国哈威尔原
子能研究所的化学组和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管理下的
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化学组共同研究成功的。
瑞典科学家们最初利用
13
C
轰击
244
Cm
获得
,
并
命名为
nobelium
以纪念瑞典科学家、发明家诺贝尔
,
元素符号定为
No,
我国译为“锘”。核反应式为
:
244
Cm+
13
C
→
253
No+4
1
n
或
244
Cm+
13
C
→
251
No+6
1
n
。
1957
年秋末
,
苏联在莫斯科附近杜布纳联合核
子研究所的核反应实验室工作的物理学家费列罗夫
等人利用加速
16
O
离子轰击
241
Pu
得到
102
号元素。
核反应式为
:
241
Pu+
16
O
→
253
102+4
1
n
241
Pu+
16
O
→
254
102+3
1
n
1958
年美国科学家西博格和沃尔顿领导的小
组重复了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研究所的实验
,
证明不
能获得他们的结果
,
因此否认
102
号元素的存在。
1958
年
4
月
,
吉奥索等科学家用
12
C
轰击
246
Cm,
从产物中鉴定出
102
号元素。核反应式为
:
246
m+
12
C
→
254
No+4
1
n
。
费列罗夫等人命名它为
Joliotium
以纪念法国核
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瑞典、前苏联和美国对
102
号元素的命名发生争议。由于诺贝尔的崇高威
望及设立诺贝尔奖的伟大贡献
,102
号元素定名为
锘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103
号元素
・
68
・
1961
年
4
月
,
美国出版的《物理评论》最早报
道
,
吉奥索、拉希、拉蒂默等人于
1961
年
2
月在美国
加里福利尼亚伯克利市劳伦斯辐射实验室合成并鉴
定出
103
号元素。
他们是用约
70
百万电子伏特的
10
B
和
11
B
的原
子核轰击
3
微克的
249
Cf
和
250
Cf
获得的。核反应式
是
:
250
Cf+
10
B
→
257
103+3
1
n
249
Cf+
11
B
→
256
103+4
1
n
发现者们命名它为
lawrencium,
以纪念回旋加速
器的发明人、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
,
元素符号最初定
为
Lw,
后来改为
Lr
。我国译为“铹”。
104
号元素
1964
年
,
以前苏联科学家弗列洛夫为首的杜布
纳联合核子研究所研究小组
,
用氖离子
22
Ne
照射
钚
242
Pu,
获得质量数为
260
的
104
号元素。核反应
式为
:
242
Pu+
22
Ne
→
260
104+4
1
n
。
前苏联人把这一元素命名为
Kurchatovium,
以纪
念在前苏联对核技术和核能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库尔
查托夫。我国译为“ ”。
1969
年
4
月
,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以吉奥索为首的几位科学家先后用加速的碳离子照
射锎
,
氧离子照射锔
,
氮离子照射锫
,
获得
104
号元
素的另一些同位素。核反应式是
:
249
Cf+
12
C
→
258
104+3
1
n
249
Cf+
12
C
→
258
104+3
1
n
249
Cf+
13
C
→
259
104+3
1
n
248
Cm+
18
O
→
261
104+5
1
n
249
Bk+
15
N
→
261
104+3
1
n
这些美国科学家将新元素命名为
rutherfordium,
以纪念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元素初定为
Ru,
后改为
Rf,
我国译为“ ”。
1997
年国际纯粹和
应用化学联合会决定命名为
rutherfordium
。
106
号元素
1974
年
6
月
,
前苏联科学家干涅夏用铬离子照
射铅
,
获得
106
号元素。核反应式为
:
207
Pb+
54
Cr
→
259
106+2
1
n
。
1974
年
9
月
,
以吉奥索为首的美国科学家用氧
离子照射
249
Cf
获得
106
号元素。核反应方程式
为
:
249
Cf+
18
O
→
263
106+4
1
n
。
美国化学会命名委员会提议以美国化学家西博
格的姓氏命名为
seaborgium,
元素符号定为
Sg
。我国
现代物理知识
寻找宇宙原初物质
许 梅
叶云秀在《最大和最小的和谐统———夸克
-
胶
(
现代物理知识》子等离子体》一文《
1994
年第
4
期
26
页
)
中写道“
:
如果能产生出大爆炸后约
10
-6
秒之
内的物质态
,
并研究它的性质、它的状态方程、它的
演化过程……
,
那就可能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
佐证
,
也可以说我们回到了差不多
1.5
×
10
10
年以
前。”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
,
在全世界一些粒子加速器
上工作的小组你追我赶地试图重建宇宙的原初物
质
:
夸克
-
胶子等离子体
(
自由漂浮的夸克和电子
)
的汤。在日内瓦欧洲粒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们曾
主张用铅离子互相轰击发现这种等离子体的痕迹
,
但不少科学家对此提出质疑
,
实验也未进行下去。
在纽约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
机
(
RHIC
)
上工作的小组坚信
,RHIC
中金离子的碰撞
可以制造出夸克
-
胶子等离子体物质
,
因为这个世界
上最强大的核物理研究设备可提供十倍于造成这种
物质所需的能量。在
2001
年的一次实验中
,
该设备
的四台探测器———
STAR,PHENIX,BRAHMS
及
PHOBOS
———发现了喷注猝灭
(
jetquenching
)
这一奇异
现象。正常情况下
,
当两离子束相撞时应散射出相反
译为“ ”。西博格领导的研究小组先后发现从
94
号元素到
102
号元素并获得
1951
年诺贝尔化学奖。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曾表示反对且表示化学
元素的命名只能用已故的科学家的姓氏
,
而当时西
博格仍健在。然而最后
106
号元素仍定名为
seaborgium
。
107
号元素
1976
年
,
前苏联科学家干涅夏领导杜布纳核研
究小组用
54
Cr
轰击铋靶
,
发现
107
号元素。核反应
261
式为
:
209
Bi+
54
Cr
→
107+2
1
n
1981
年
,
德国科学家穆塞贝格采用类似方法也
262
获得
107
号元素。核反应式为
:
209
Bi+
54
Cr
→
107
+
1
n
。
人们为纪念首先提出原子结构的量子化轨道理
论的丹麦科学家玻尔将
107
号元素开始命名为
16
卷
1
期
(
总
91
期
)
方向的两束粒子喷注
,
但在此金
-
金碰撞实验中探测
器有时只探测到一个喷注。这一情况与所希望获得
的自由夸克的汤一致
,
因为若碰撞发生在靠近等离子
体的边缘
,
则一个粒子会被反冲出局而另一个粒子被
等离子体吞噬。
理论工作者们猜想一个喷注的失踪可能与金原
子核的高能量有关而不是由于任何新类型的物质
,
为
此
,
小组再次启动这一实验
,
将金离子与较小的氘离
子碰撞
,
虽然金离子的能量与前次实验一样
,
但总能
量不足以高到制造夸克
-
胶子等离子体。
虽然实验数据仍在分析之中
,
但答案是清楚的。
来自
PHENIX
的
BarbaraJacek
说“在氘中确未见到
,
喷注被抑制现象。”该结果也被在其他探测器的工作
者所认可
,
暗示喷注猝灭一定是由于夸克
-
胶子等
离子体而不是金离子本身。因此
,
小组的科学家们
坚信他们的金
-
金碰撞实验在地球上第一次制造出
了宇宙的原初物质———夸克
-
胶子等离子体。
小组的实验工作者拟进行更多的实验进一步肯
定所得结论
,
还计划实施较低能量下的碰撞以便发
现普通物质向夸克
-
胶子等离子体的转变过程。
(
许梅据
NewScientist
(
14June2003
)
,14
编写
)
nielsbohrium,
但遭受到玻尔家族的反对。因为硬把
玻尔的名加到姓的前面组成
nielsbohr,
是违背欧洲
人姓名传统的。后来将其改为
bohrium,
元素符号
Bh,
我国译为“ ”。
109
号元素
1982
年
,
德国科学家阿姆布鲁斯特在德国重粒
子研究所利用速度为
1/10
光速的
58
Fe
轰击铋靶
,
发
266
现
109
号元素核反应式为
:
209
Bi+
58
Fe
→
109+
1
n
。
1994
年
5
月国际纯粹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
通过决议
,
建议将
109
号元素命名为
Meiterium,
元素
符号
Mt,
我国译为“ ”。人们利用这种方式来纪念
奥地利出生的女科学家迈特纳
,
正是对她的科学成
就的充分肯定。迈特纳参与哈恩领导的核裂变反应
并对核裂变在理论上做出解释
,
而没有和哈恩共享
诺贝尔化学奖是不公正的。
・
69
・
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苟资)
以人名命名的化学元素
姜广智 关咏梅
(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西安
710062
)
化学元素的命名按其来源可分为
:
化学史前名
称、天体名称、由神话和迷信命名、由矿物命名、以颜
色命名、以除颜色以外的性质命名、以发现者的籍贯
或工作地命名、合成名、以人名命名以及以数目词头
命名。本文就以人名命名的元素、发现过程、命名过
程及被命名的科学家情况等作以介绍。
以人名命名的元素一览表
序号中文名拉丁名符号纪念的科学家
62
钐
SamariomSm
卡马尔斯基
(
Samarchu
)
64
钆
GadoliniumGd
加多林
(
n
)
96
锔
CuriumCm
居里夫妇
(
Curium
)
99
锿
EinsteiniumEs
爱因斯坦
(
AlbertEinstein
)
100
镄
FermiumFm
费米
(
EnricoFermi
)
101
钔
MedeleviumMd
门捷列夫
(
eev
)
102
锘
NobeliumNo
诺贝尔
(
AlfredNobel
)
103
铹
LawrenciumLr
劳伦斯
(
ce
)
104
KurtchatoviumKu
库尔查夫
(
tov
)
RutherfureliumRt
卢瑟福
(
ErnestRutherfordium
)
106SeaborgiumSg
西博格
(
G
・
Seaborg
)
107BohriumRh
玻尔
(
NielsBohr
)
109MeitneriumMt
丽丝・迈特纳
(
Lise
・
Meitner
)
62
号和
64
号元素
1878
年法国光谱学家化学家德拉丰坦从褐钇
铌矿中发现一种称为
Decipium
的新元素
,
元素符号
Dp
。
1879
年
,
法国科学家布瓦邦德朗利用光谱分
析
,
确定
decipium
是一些未知和已知稀土元素的混
合物
,
并从
Decipium
中分离出当时未知的一种新元
素。为纪念俄罗斯矿物学家萨马尔斯基命名为
Samarium,
元素符号
Sa,
我国译为“钐”。
1880
年
,
瑞士化学家马里尼亚克从萨马尔斯克
矿石中分离出两种新元素
,
分别用希腊字母表示为
α
和
γ
β
。
1886
年布瓦邦德朗制得纯净的
γ
α
,
并确定
为一新元素。为纪念对研究镧系元素做出贡献的芬
兰矿物学家加多林命名为
gadolinium,
元素符号
Gd
。
我国译为“钆”。
96
号元素
16
卷
1
期
(
总
91
期
)
1944
年由西博格、詹姆士、吉奥索等在美国芝
加哥冶金实验室用人工裂变方法
,
在裂变生成物中
所观察得到的该元素的第一个同位素是
Cm
242
,
其核
反应式为
:Pu
239
α
(
,n
)
Cm
242
1945
年
11
月
11
日
,
西博格在第一、二次世界大
战停战纪念日会议上
,
向全世界宣布发现一种新元
素。为纪念居里夫妇命名为
curium,
元素符号
Cm
。
我国初始译作“锯”
,
但锯读音为
j
ù
,
而不是居
(
j
ū
)
,
且是利用金属制成的一种工具
,
如果作为一种金属
元素的命名不妥
,
通过创造新字译为“锔”。
99
号和
100
号元素
1952
年
11
月
2
日
,
美国在太平洋中的爱尼威托
克的比基尼珊瑚岛热核爆炸。以西博格和吉奥索为
首的科学家从其放射性碎渣中非常意外地发现第
99
号和第
100
号元素的同位素。
1954
年
,
西博格领导的科学家用氮原子核照
射
238
U,
获得
246
99
。其核反应式为
:
238
U+
14
N
→
246
99+6
1
n
253
99+
1
n
→
254
99+
γ
254
99+
0
1
e
→
254
100
1954
年
,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原子核研究所的科
学家们用下列核反应制得
100
元素的另一同位
素
:
238
U+
16
O
→
250
100+4
1
n
1955
年
8
月
,
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和平利用原
子能国际科学技术会议中
,
根据人工合成新元素者
的建议
,
将
99
号元素命名为
einsteinium,
将
100
号元
素命名为
fermium,
以纪念
20
世纪在原子和原子核
科学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
费密。
100
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定为
Fm,
我国译为
“镄”。而
99
号元素符号初定为
E,
在
1957
年国际纯
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的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巴黎
集会时改为
Es
。开始认为用“ ”表示
99
号元素
,
用来纪念爱因斯坦比较合适
,
但是“ ”早已被用作
ionium
的译名。这是钍的一个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也有人主张用“ ”
,
但是与
85
号元素“砹”同音
;
也
有人提出用“ ”
,
但是又与有机化合物中的“蒽”同
音
,
因而决定用“锿”。
・
67
・
γ
101
号元素
由加里福尼亚的西博格、吉奥索、肖邦、汤普森
等在
1955
年
4
月
30
日在美国物理学会举行的一次
会议上宣布首先发现元素
101
号元素
,
并完成该元
素的合成及其化学鉴定的工作。他们采用非常强密
的氦核去轰击一个很小的
99
An
靶
,
所产生少数能自
动崩裂的原子
,
在阳离子交换树脂柱里把它们和锿
和镄分离开来。其核反应式为
:
253
Es+
4
He
→
256
Md+
1
n
。
美国物理学会为纪念创建化学元素周期律的俄
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将
101
号元素命名为
mendele
2
vium,
元素符号初定为
Mv
。
1957
年国际纯粹和应用
化学联合会所属无机物质命名委员会根据许多国家
拼音字母没有
v,
因而改为
Md,
我国译为“钔”。
102
号元素
1957
年
7
月
9
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物理
研究所首先报道发现元素
102
号元素。该元素由瑞
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物理研究所
,
英国哈威尔原
子能研究所的化学组和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管理下的
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化学组共同研究成功的。
瑞典科学家们最初利用
13
C
轰击
244
Cm
获得
,
并
命名为
nobelium
以纪念瑞典科学家、发明家诺贝尔
,
元素符号定为
No,
我国译为“锘”。核反应式为
:
244
Cm+
13
C
→
253
No+4
1
n
或
244
Cm+
13
C
→
251
No+6
1
n
。
1957
年秋末
,
苏联在莫斯科附近杜布纳联合核
子研究所的核反应实验室工作的物理学家费列罗夫
等人利用加速
16
O
离子轰击
241
Pu
得到
102
号元素。
核反应式为
:
241
Pu+
16
O
→
253
102+4
1
n
241
Pu+
16
O
→
254
102+3
1
n
1958
年美国科学家西博格和沃尔顿领导的小
组重复了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研究所的实验
,
证明不
能获得他们的结果
,
因此否认
102
号元素的存在。
1958
年
4
月
,
吉奥索等科学家用
12
C
轰击
246
Cm,
从产物中鉴定出
102
号元素。核反应式为
:
246
m+
12
C
→
254
No+4
1
n
。
费列罗夫等人命名它为
Joliotium
以纪念法国核
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瑞典、前苏联和美国对
102
号元素的命名发生争议。由于诺贝尔的崇高威
望及设立诺贝尔奖的伟大贡献
,102
号元素定名为
锘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103
号元素
・
68
・
1961
年
4
月
,
美国出版的《物理评论》最早报
道
,
吉奥索、拉希、拉蒂默等人于
1961
年
2
月在美国
加里福利尼亚伯克利市劳伦斯辐射实验室合成并鉴
定出
103
号元素。
他们是用约
70
百万电子伏特的
10
B
和
11
B
的原
子核轰击
3
微克的
249
Cf
和
250
Cf
获得的。核反应式
是
:
250
Cf+
10
B
→
257
103+3
1
n
249
Cf+
11
B
→
256
103+4
1
n
发现者们命名它为
lawrencium,
以纪念回旋加速
器的发明人、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
,
元素符号最初定
为
Lw,
后来改为
Lr
。我国译为“铹”。
104
号元素
1964
年
,
以前苏联科学家弗列洛夫为首的杜布
纳联合核子研究所研究小组
,
用氖离子
22
Ne
照射
钚
242
Pu,
获得质量数为
260
的
104
号元素。核反应
式为
:
242
Pu+
22
Ne
→
260
104+4
1
n
。
前苏联人把这一元素命名为
Kurchatovium,
以纪
念在前苏联对核技术和核能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库尔
查托夫。我国译为“ ”。
1969
年
4
月
,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以吉奥索为首的几位科学家先后用加速的碳离子照
射锎
,
氧离子照射锔
,
氮离子照射锫
,
获得
104
号元
素的另一些同位素。核反应式是
:
249
Cf+
12
C
→
258
104+3
1
n
249
Cf+
12
C
→
258
104+3
1
n
249
Cf+
13
C
→
259
104+3
1
n
248
Cm+
18
O
→
261
104+5
1
n
249
Bk+
15
N
→
261
104+3
1
n
这些美国科学家将新元素命名为
rutherfordium,
以纪念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元素初定为
Ru,
后改为
Rf,
我国译为“ ”。
1997
年国际纯粹和
应用化学联合会决定命名为
rutherfordium
。
106
号元素
1974
年
6
月
,
前苏联科学家干涅夏用铬离子照
射铅
,
获得
106
号元素。核反应式为
:
207
Pb+
54
Cr
→
259
106+2
1
n
。
1974
年
9
月
,
以吉奥索为首的美国科学家用氧
离子照射
249
Cf
获得
106
号元素。核反应方程式
为
:
249
Cf+
18
O
→
263
106+4
1
n
。
美国化学会命名委员会提议以美国化学家西博
格的姓氏命名为
seaborgium,
元素符号定为
Sg
。我国
现代物理知识
寻找宇宙原初物质
许 梅
叶云秀在《最大和最小的和谐统———夸克
-
胶
(
现代物理知识》子等离子体》一文《
1994
年第
4
期
26
页
)
中写道“
:
如果能产生出大爆炸后约
10
-6
秒之
内的物质态
,
并研究它的性质、它的状态方程、它的
演化过程……
,
那就可能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
佐证
,
也可以说我们回到了差不多
1.5
×
10
10
年以
前。”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
,
在全世界一些粒子加速器
上工作的小组你追我赶地试图重建宇宙的原初物
质
:
夸克
-
胶子等离子体
(
自由漂浮的夸克和电子
)
的汤。在日内瓦欧洲粒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们曾
主张用铅离子互相轰击发现这种等离子体的痕迹
,
但不少科学家对此提出质疑
,
实验也未进行下去。
在纽约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
机
(
RHIC
)
上工作的小组坚信
,RHIC
中金离子的碰撞
可以制造出夸克
-
胶子等离子体物质
,
因为这个世界
上最强大的核物理研究设备可提供十倍于造成这种
物质所需的能量。在
2001
年的一次实验中
,
该设备
的四台探测器———
STAR,PHENIX,BRAHMS
及
PHOBOS
———发现了喷注猝灭
(
jetquenching
)
这一奇异
现象。正常情况下
,
当两离子束相撞时应散射出相反
译为“ ”。西博格领导的研究小组先后发现从
94
号元素到
102
号元素并获得
1951
年诺贝尔化学奖。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曾表示反对且表示化学
元素的命名只能用已故的科学家的姓氏
,
而当时西
博格仍健在。然而最后
106
号元素仍定名为
seaborgium
。
107
号元素
1976
年
,
前苏联科学家干涅夏领导杜布纳核研
究小组用
54
Cr
轰击铋靶
,
发现
107
号元素。核反应
261
式为
:
209
Bi+
54
Cr
→
107+2
1
n
1981
年
,
德国科学家穆塞贝格采用类似方法也
262
获得
107
号元素。核反应式为
:
209
Bi+
54
Cr
→
107
+
1
n
。
人们为纪念首先提出原子结构的量子化轨道理
论的丹麦科学家玻尔将
107
号元素开始命名为
16
卷
1
期
(
总
91
期
)
方向的两束粒子喷注
,
但在此金
-
金碰撞实验中探测
器有时只探测到一个喷注。这一情况与所希望获得
的自由夸克的汤一致
,
因为若碰撞发生在靠近等离子
体的边缘
,
则一个粒子会被反冲出局而另一个粒子被
等离子体吞噬。
理论工作者们猜想一个喷注的失踪可能与金原
子核的高能量有关而不是由于任何新类型的物质
,
为
此
,
小组再次启动这一实验
,
将金离子与较小的氘离
子碰撞
,
虽然金离子的能量与前次实验一样
,
但总能
量不足以高到制造夸克
-
胶子等离子体。
虽然实验数据仍在分析之中
,
但答案是清楚的。
来自
PHENIX
的
BarbaraJacek
说“在氘中确未见到
,
喷注被抑制现象。”该结果也被在其他探测器的工作
者所认可
,
暗示喷注猝灭一定是由于夸克
-
胶子等
离子体而不是金离子本身。因此
,
小组的科学家们
坚信他们的金
-
金碰撞实验在地球上第一次制造出
了宇宙的原初物质———夸克
-
胶子等离子体。
小组的实验工作者拟进行更多的实验进一步肯
定所得结论
,
还计划实施较低能量下的碰撞以便发
现普通物质向夸克
-
胶子等离子体的转变过程。
(
许梅据
NewScientist
(
14June2003
)
,14
编写
)
nielsbohrium,
但遭受到玻尔家族的反对。因为硬把
玻尔的名加到姓的前面组成
nielsbohr,
是违背欧洲
人姓名传统的。后来将其改为
bohrium,
元素符号
Bh,
我国译为“ ”。
109
号元素
1982
年
,
德国科学家阿姆布鲁斯特在德国重粒
子研究所利用速度为
1/10
光速的
58
Fe
轰击铋靶
,
发
266
现
109
号元素核反应式为
:
209
Bi+
58
Fe
→
109+
1
n
。
1994
年
5
月国际纯粹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
通过决议
,
建议将
109
号元素命名为
Meiterium,
元素
符号
Mt,
我国译为“ ”。人们利用这种方式来纪念
奥地利出生的女科学家迈特纳
,
正是对她的科学成
就的充分肯定。迈特纳参与哈恩领导的核裂变反应
并对核裂变在理论上做出解释
,
而没有和哈恩共享
诺贝尔化学奖是不公正的。
・
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