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里底水电站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纪实
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壬温)
里底水电站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纪实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1概述
1.1工程概况
里底水电站工程位于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巴迪乡境内的澜
沧江上游河段上,电站工程规模属二等大(2)型工程。电站以
发电为主,正常蓄水位1818.0m,死水位1814.0m,校核洪水位
1818.9m,总库容0.75亿m3,具有日调节能力。水电站装机容
量为420MW(3台×140MW),保证出力110MW,多年平均发电量
19.52亿kW•h。最大坝高76.6m,坝顶高程1820.50m,坝顶长度
351.9m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左副坝、溢洪道(前期与导流明渠结合,
后期改建为溢洪道)、河床式电站厂房、泄洪底孔、右副坝和开
关站等建筑物组成。施工导流分三期进行:一期为束窄原河床过
流,在左岸岸边进行导流明渠工程施工;二期主河床截流,施工
厂房坝段和泄洪底孔坝段等,左岸导流明渠过流;三期泄洪底孔
过水,左岸导流明渠改建为溢洪道。
图1枢纽主要建筑物布置图
1.2工程特点
(1)工程地处滇西北峡谷区,工程枢纽区域左岸陡峭,右岸
较缓,河谷为不对称“V”字型。溢洪道布在左岸,需利用导流
明渠二次改建形成;泄洪底孔、厂房坝段布置在主河床,右岸为
右副坝坝段。底孔流道上部布置安装间,进水口下部还设有排沙
孔,坝体布置有24个流道、61道闸门井(库)和纵、横廊道,
混凝土孔洞率近60%;右副坝、泄洪底孔段段基础为碾压混凝土,
其它坝段及部位为常态。在“V”型狭窄河谷布置大型河床式电站,
多个建筑物交错、叠加布置在主河床,是国内首次。
(2)工程区属三江地槽褶皱系,典型的纵向河谷,大坝基础
及防渗涉及强倾变形结构、弱风化岩体、挤压揉皱强列和软硬差
别大的绢云母石英纤枚岩和变质砂岩、古河床砂卵石地层,地质
条件复杂,在国内罕见。
(3)典型的河床式电站,坝段结构复杂,一期、三期需在一
个枯水期完成,施工工期与洪水赛跑。
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壬温)
里底水电站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纪实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1概述
1.1工程概况
里底水电站工程位于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巴迪乡境内的澜
沧江上游河段上,电站工程规模属二等大(2)型工程。电站以
发电为主,正常蓄水位1818.0m,死水位1814.0m,校核洪水位
1818.9m,总库容0.75亿m3,具有日调节能力。水电站装机容
量为420MW(3台×140MW),保证出力110MW,多年平均发电量
19.52亿kW•h。最大坝高76.6m,坝顶高程1820.50m,坝顶长度
351.9m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左副坝、溢洪道(前期与导流明渠结合,
后期改建为溢洪道)、河床式电站厂房、泄洪底孔、右副坝和开
关站等建筑物组成。施工导流分三期进行:一期为束窄原河床过
流,在左岸岸边进行导流明渠工程施工;二期主河床截流,施工
厂房坝段和泄洪底孔坝段等,左岸导流明渠过流;三期泄洪底孔
过水,左岸导流明渠改建为溢洪道。
图1枢纽主要建筑物布置图
1.2工程特点
(1)工程地处滇西北峡谷区,工程枢纽区域左岸陡峭,右岸
较缓,河谷为不对称“V”字型。溢洪道布在左岸,需利用导流
明渠二次改建形成;泄洪底孔、厂房坝段布置在主河床,右岸为
右副坝坝段。底孔流道上部布置安装间,进水口下部还设有排沙
孔,坝体布置有24个流道、61道闸门井(库)和纵、横廊道,
混凝土孔洞率近60%;右副坝、泄洪底孔段段基础为碾压混凝土,
其它坝段及部位为常态。在“V”型狭窄河谷布置大型河床式电站,
多个建筑物交错、叠加布置在主河床,是国内首次。
(2)工程区属三江地槽褶皱系,典型的纵向河谷,大坝基础
及防渗涉及强倾变形结构、弱风化岩体、挤压揉皱强列和软硬差
别大的绢云母石英纤枚岩和变质砂岩、古河床砂卵石地层,地质
条件复杂,在国内罕见。
(3)典型的河床式电站,坝段结构复杂,一期、三期需在一
个枯水期完成,施工工期与洪水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