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关于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探讨

IT圈 admin 31浏览 0评论

2024年7月21日发(作者:夹谷浩歌)

关于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探讨

唐征宇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系,上海2侧X拓2)

摘要: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代国际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

付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目前较为有影响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理论假说以及

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一些心理问题,指出了这个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将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体育活动;心理健康;假说;问题

中图分类号:B8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一O627(2X()5)01~(烈〕6一04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科技的进步,人

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体力活动下

降、竞争激烈带来的人际关系的紧张使人们越

来越多地意识到体育活动、健康的重要性。虽

然关于健康应包含哪些元素,学术界尚缺乏统

一的看法,但大家均有一个共识:身体健康与心

理健康对人的成长与发展尤其重要、而体育活

动与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体育活

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国

际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

文对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体育活

动对心理健康积极影响的理论假说和该领域研

究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体育活动的积极心理健康效应

1、体育活动与认知活动

认知活动是人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良好

的认知功能是人顺利从事一切活动的基本保

证国外不少学者研究了体育活动与认知活动

之间的关系。Anth二y的研究指出,是否积极

参与体育活动与智力、记忆能力间存在着高度

的正相关。Elsayde等人的研究进一步指出,无

论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人,健康的被试流体智

力的分数比不健康的被试高(通常人们都认为

体育活动有助于身体健康)。Weingartel、的研

究指出,锻炼对复杂的认知任务有积极的影响。

Powell认为,短期的中等强度的训练可以在短

时期内改善认知活动,长期的锻炼可以使人由

于随着年龄增大而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得到缓

解。Foklnis认为,对老年人与有精神疾病的患

者而言,锻炼对其认知功能的改善有益。闰内

学者做的有关研究也同样证实,体育活动有助

于改善人的认知功能,特别是有助于提高中老

年人的认知功能;即使年龄很大参加体育活动

与锻炼,同样可以提高信息加工的速度。当然,

由于研究的方法与具体领域的不同,不同学者

所得结论可能会有一些差别。

2、体育活动与自信心的建立

在心理学上,与自信心关系密切的两个概

念是自我概念和自我有效感。

()l体育活动与自我概念。近年来,关于

自我概念与体育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

人们的重视所谓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

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的总的看法。包括学业的

自我概念和非学业的自我概念,非学业的自我

概念又包括社会方面的自我概念、身体方面的

自我概念和情绪方面的自我概念等。在体育与

锻炼领域,自我概念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结

果。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个体增强体

质、使自己的体型更健美,从而有助于个体形成

良好的身体自我概念。身体的自我概念是形成

一般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旦积极

的(一般)自我概念形成,将有利于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最终将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

平。

(2)体育活动与自我有效感。自我有效感

是指人们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

判断。个体过去成功与失败的体验是影响自我

有效感形成的一种主要因素,它能够对个体将

来的行为、情绪状态或其他认知结构产生重要

的影响。成功地参与一些有规律的体育活动,

将能够提高个体体育活动能力的有效感,增强

积极的心境,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例如,Ed-

wart在一项研究中指出,经过10周的重体(如

铁饼、铅球)训练和有氧锻炼,被试的手臂和腿

部的自我有效感显著增加,与此同时,被试积极

的心境(如充满活力)得到增强,消极的心境

(如紧张、心绪紊乱)减弱。简而言之,体育活动

前的能力知觉能预测体育活动中的主观状态,

而体育活动中的主观状态又能预测体育活动后

的自我有效感,体育活动与自我有效感之间存

在着交互作用。

3、体育活动对情绪的改善

()l抗抑郁作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

对人心理品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不少人,由

于不适应这种竞争而染上了心理疾患,抑郁症

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抑郁不仅困扰着严重

精神疾病的人群,也困扰着普通人群。对抑郁

症的传统治疗采用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方

法。这些方法费时、费用高、并且常常不见效。

许多药物干预还会产生令人不快的副作用。这

就促使人们寻求一种高效、无副作用、低花费的

治疗方法。目前的研究指出,锻炼是传统治疗

抑郁症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许多学者的研

究指出,有氧运动或不强烈的运动有助于轻、中

度抑郁症状的降低;也有学者指出,无氧运动同

样有降低抑郁的作用。

(2)体育活动与乐观主义。长期的体育活

动或其他干预策略(包括使其心境发生重要变

化的策略)会以多种方式对人的乐观主义倾向

的形成产生影响。乐观与焦虑、抑郁有高度的

负相关。长期的体育活动与锻炼能够对人的特

质焦虑、A型行为的改变做出贡献。建立在多

维激活模式基础上的研究认为,体育活动与锻

炼引发乐观感。这种模式认为两种(或更多

种)激活维度—能量唤醒和紧张唤醒构成行为的基础。能量唤醒是体育活动和时间的功

能,紧张唤醒是由危险决定的。Thyaer考察了

这些唤醒因素与乐观、幸福和身体良好状况之

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被试在自然的日常生活

中,能量唤醒水平在早上10点左右的时候、或

经过or分钟的轻松散步后达到最高水平,而在

下午三四点的时候达到最低水平;紧张唤醒水

平则在后面的条件F达到最高水平,而在散步

or分钟后达到最低水平。乐观、幸福、身体舒

适感在早上or点左右或在轻松散步后高于下

午三四点钟的时候。

(3)运动愉快感是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

关于运动愉快感,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

义。在众多学者的观点中,Kimecki等人的论述

较有影响。他们认为运动愉快感是指个体从事

体育活动是基于个人的目的,并与积极的感觉

有联系的最优化的心理状态(流畅状态)。作

为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它是使体育活动的心

理健康效应达到最大值的一个重要的中间变

量。运动愉快感是个体能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

一个重要因素。它使个体从活动中获得乐趣,

增进了社会交往,改善了人际关系,接受更多的

挑战,提高了自我有效感。

二、体育活动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理论假说

关于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传统研究

从哲学、生物化学和心理学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美国学者Cox提出的生物化学和心理学假说,

目前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影响。

1、生物化学假说

()l心血管功能假说。该假说的基本前提

是心境状态的改善同心血管功能的改善有关。

体育活动通过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强血

管的收缩性和渗透性。健康的血液循环可使体

温恒定,有助于保持神经纤维的正常传导性,从

而有利于心理健康。

(2)胺假说。该假说的基本前提是神经递

质类化学物质分泌量的增加同心理健康状况的

改善有关。神经递质在神经之间以及神经与肌

肉之间起传递信号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体育

活动可以使人释放儿茶酚胺,而高水平的儿茶

酚胺是与愉快和积极的心境状态相联系的,低水平的儿茶酚胺则可能使人产生抑郁感。人体

儿茶酚胺尤其是其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分泌

随着体育活动的增加而增加。

3)内啡肤假说。该假说的基本前提是体

育活动可导致内啡肤的释放。该化学物质具有

像麻醉剂一样的效应,可使人愉快和减少疼痛,

从而使人的抑郁、焦虑、困惑等消极情绪水平显

著降低。

2、心理学假说

()l认知行为假说。该假说的基本前提是

体育活动能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

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心境

具有抵抗作用。这一理论与Bandura的自我有

效感理论是一致的。

(2)社会交互作用假说。该假说的基本前

提是体育活动中与朋友、同事等进行的社会交

往是令人愉快的,具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

(3)注意力转移假说。该假说的基本前提

是体育活动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

和行为。由于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

常会产生烦恼和忧愁,体育活动具有使人忘掉

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从痛苦的体验中摆脱出来

的作用。例如,慢跑、游泳等封闭式有氧活动能

使参与锻炼者进入自由联想状态,在单调重复

性的技术动作中,通过冥想、思考等思维活动,

可以促进思维的反省和脑力的恢复。这种对注

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的

目的。

上述假说虽然都有合理之处,但是它们也

都有遭人质疑之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

假说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能够说明体育活动与心

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尽管有着上述的不足,但

这并不能降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相反,它更多

地促使人们将来从更广泛、更综合的视角来探

讨这个问题。

三、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一些问题

1、社会性体格焦虑

社会性体格焦虑是指当个体面临他人对自

己的体格进行消极评价时所体验到的焦虑。它

与个体关于自己的身体表象、身体自我概念有

关。社会性体格焦虑高者,其身体表象和身体

的自我概念都是消极的,例如,认为自己太瘦或

太胖等。这导致他们运动感觉差、不愿参加有

他人在场的体育活动,严重的还会导致他们对

社交活动采取一种回避态度。Hart等人的研究

指出,社会性体格焦虑高的女性,在有他人在场

的情况下,在刚开始运动时,常常表现得沉默寡

言。他们的研究还指出,社会性体格焦虑得分

高的女性应该有更多的理由去接受体育活动与

锻炼,因为他们有强烈的身体健美的欲望,想通

过体育活动,使自己的身体变得更有魅力。

2、锻炼迷瘾

锻炼迷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

一种心理生理依赖。它有积极和消极极之分。

从归因的角度进行分析,前者能控制锻炼行为,

而后者反受锻炼行为的控制。总的来说,错过

一次身体练习时机就会体验到消极情绪的人、

或在身体疼痛和受伤的情况下也坚持锻炼的人

可以被定义为锻炼迷瘾。消极迷瘾发展的高峰

是锻炼依赖性—锻炼者对体育活动产生了类似于对酒精、药物和赌博的精神依赖并难于摆

脱。不过,目前学术界并不将此种现象视为变

态现象。

3、心理耗竭

心理耗竭是指在运动中因长期无法克服运

动应激而产生的一种耗竭性心理生理反应。其

主要表现有心境状态紊乱,身体、精神和情绪的

精疲力竭感,自尊心下降,人际关系的消极变

化,对日常应激的反应延长并消极堆积。心理

耗竭不仅损害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且还直接导

致人们退出体育与锻炼活动。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目前,虽然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

究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这个领域的

研究还存在着下列一些问题:

1、术语界定及理论说明的分歧过大。体育

活动、心理健康的含义在学术界还有较大的争

议,关于体育活动的积极心理效应,目前还缺乏

科学的理论加以说明。

2、研究方法的问题。现有的研究中,心理

健康的评定主要是采用一些心理量表,由于量

表编制与使用上的一些问题,可能使研究结果

的客观、真实性遭到质疑;另外,不少研究采用

的方法是,在前测测验的基础上将被试随机地分成实验组与控制组,对实验组的被试采用某

些实验干预手段(如进行某些类型的体育锻

炼),然后在后测测验中比较两组被试在若干

心理测验指标上的差异,这种研究方法的不足

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难于使被试达到完

全的随机化处理;二是对控制组被试活动量的

控制很难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3、研究所涉及到的体育活动项目不够广

泛。现有的研究大部分主要集中于跑步、游泳、

举重和少部分球类活动上,而现实生活中人们

选择的项目千差万别,因此仅仅揭示几个项目

的心理效应是不够的。

4、研究的群体不够广泛。现有的研究选取

的被试主要是各类普通学生与成年人,而对学

前儿童、特殊儿童、残疾人体育活动以及妇女和

少数民族人士参加体育活动需解决的一些问

题,则涉足很少。

上述提到的研究不足,恰恰就是这个领域

将来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京诚.体育活动行为的理论模式石J」.体育科学,1999,(2):44一47.

〔2」唐征宇.锻炼是减低抑郁的一种有效方法仁J」.体育科研,2《众〕,(3):46一47,5仓

仁3]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X刃.1997.108一11.0

仁4」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xX〕.126一127.

汇5〕唐征宇.试论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J〕.心理科学2仪幻,(3):369一370.

[6〕syeholo留:ConeeptsandApplications[M〕.Boston:TheMeGarw一HillCompnaies,Ine.1998.3科一

346,357一358.

汇7」E,川ueneeof外y幻e司凡tnessandExe,iseu砂nC卿iriveFuncrsonsng:AMera一Analysis

〔J〕,JoumalOfS卯rt&Exercise

Psyeholo群,1997,(19):249一277.

厂8」senadoprjmjsm:A,HighlyAe*iveIndividualsMoeroptimistie?〔of即ort&Exeorisep

叮ehol螂.

1995,(17):246一258.

〔9〕】火以二iesasanIntevrentionofrEnhaneingsubjeetivewell一BeinginHIV一IPopulation〔J].Joumalof印

ort&ExecrisePsy-

eholo群,1995,(17):345一360.

〔onshipBetweensel仁Effieaey,Execriselntensity,andFeelingstatesinasedent卿

PopulationDuringnadFollow-

ingnaAeuteBoutofExecries{J].JounralofSport&Execrisepsyehology,1998,(20):l一11.

〔川fetofExecrise。nCliniealDep,ssionandDep,ssionResultingofrmMentalIllness:AMeta一

Analysis[J」.Joumal

2024年7月21日发(作者:夹谷浩歌)

关于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探讨

唐征宇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系,上海2侧X拓2)

摘要: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代国际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

付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目前较为有影响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理论假说以及

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一些心理问题,指出了这个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将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体育活动;心理健康;假说;问题

中图分类号:B8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一O627(2X()5)01~(烈〕6一04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科技的进步,人

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体力活动下

降、竞争激烈带来的人际关系的紧张使人们越

来越多地意识到体育活动、健康的重要性。虽

然关于健康应包含哪些元素,学术界尚缺乏统

一的看法,但大家均有一个共识:身体健康与心

理健康对人的成长与发展尤其重要、而体育活

动与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体育活

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国

际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

文对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体育活

动对心理健康积极影响的理论假说和该领域研

究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体育活动的积极心理健康效应

1、体育活动与认知活动

认知活动是人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良好

的认知功能是人顺利从事一切活动的基本保

证国外不少学者研究了体育活动与认知活动

之间的关系。Anth二y的研究指出,是否积极

参与体育活动与智力、记忆能力间存在着高度

的正相关。Elsayde等人的研究进一步指出,无

论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人,健康的被试流体智

力的分数比不健康的被试高(通常人们都认为

体育活动有助于身体健康)。Weingartel、的研

究指出,锻炼对复杂的认知任务有积极的影响。

Powell认为,短期的中等强度的训练可以在短

时期内改善认知活动,长期的锻炼可以使人由

于随着年龄增大而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得到缓

解。Foklnis认为,对老年人与有精神疾病的患

者而言,锻炼对其认知功能的改善有益。闰内

学者做的有关研究也同样证实,体育活动有助

于改善人的认知功能,特别是有助于提高中老

年人的认知功能;即使年龄很大参加体育活动

与锻炼,同样可以提高信息加工的速度。当然,

由于研究的方法与具体领域的不同,不同学者

所得结论可能会有一些差别。

2、体育活动与自信心的建立

在心理学上,与自信心关系密切的两个概

念是自我概念和自我有效感。

()l体育活动与自我概念。近年来,关于

自我概念与体育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

人们的重视所谓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

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的总的看法。包括学业的

自我概念和非学业的自我概念,非学业的自我

概念又包括社会方面的自我概念、身体方面的

自我概念和情绪方面的自我概念等。在体育与

锻炼领域,自我概念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结

果。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个体增强体

质、使自己的体型更健美,从而有助于个体形成

良好的身体自我概念。身体的自我概念是形成

一般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旦积极

的(一般)自我概念形成,将有利于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最终将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

平。

(2)体育活动与自我有效感。自我有效感

是指人们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

判断。个体过去成功与失败的体验是影响自我

有效感形成的一种主要因素,它能够对个体将

来的行为、情绪状态或其他认知结构产生重要

的影响。成功地参与一些有规律的体育活动,

将能够提高个体体育活动能力的有效感,增强

积极的心境,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例如,Ed-

wart在一项研究中指出,经过10周的重体(如

铁饼、铅球)训练和有氧锻炼,被试的手臂和腿

部的自我有效感显著增加,与此同时,被试积极

的心境(如充满活力)得到增强,消极的心境

(如紧张、心绪紊乱)减弱。简而言之,体育活动

前的能力知觉能预测体育活动中的主观状态,

而体育活动中的主观状态又能预测体育活动后

的自我有效感,体育活动与自我有效感之间存

在着交互作用。

3、体育活动对情绪的改善

()l抗抑郁作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

对人心理品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不少人,由

于不适应这种竞争而染上了心理疾患,抑郁症

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抑郁不仅困扰着严重

精神疾病的人群,也困扰着普通人群。对抑郁

症的传统治疗采用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方

法。这些方法费时、费用高、并且常常不见效。

许多药物干预还会产生令人不快的副作用。这

就促使人们寻求一种高效、无副作用、低花费的

治疗方法。目前的研究指出,锻炼是传统治疗

抑郁症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许多学者的研

究指出,有氧运动或不强烈的运动有助于轻、中

度抑郁症状的降低;也有学者指出,无氧运动同

样有降低抑郁的作用。

(2)体育活动与乐观主义。长期的体育活

动或其他干预策略(包括使其心境发生重要变

化的策略)会以多种方式对人的乐观主义倾向

的形成产生影响。乐观与焦虑、抑郁有高度的

负相关。长期的体育活动与锻炼能够对人的特

质焦虑、A型行为的改变做出贡献。建立在多

维激活模式基础上的研究认为,体育活动与锻

炼引发乐观感。这种模式认为两种(或更多

种)激活维度—能量唤醒和紧张唤醒构成行为的基础。能量唤醒是体育活动和时间的功

能,紧张唤醒是由危险决定的。Thyaer考察了

这些唤醒因素与乐观、幸福和身体良好状况之

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被试在自然的日常生活

中,能量唤醒水平在早上10点左右的时候、或

经过or分钟的轻松散步后达到最高水平,而在

下午三四点的时候达到最低水平;紧张唤醒水

平则在后面的条件F达到最高水平,而在散步

or分钟后达到最低水平。乐观、幸福、身体舒

适感在早上or点左右或在轻松散步后高于下

午三四点钟的时候。

(3)运动愉快感是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

关于运动愉快感,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

义。在众多学者的观点中,Kimecki等人的论述

较有影响。他们认为运动愉快感是指个体从事

体育活动是基于个人的目的,并与积极的感觉

有联系的最优化的心理状态(流畅状态)。作

为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它是使体育活动的心

理健康效应达到最大值的一个重要的中间变

量。运动愉快感是个体能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

一个重要因素。它使个体从活动中获得乐趣,

增进了社会交往,改善了人际关系,接受更多的

挑战,提高了自我有效感。

二、体育活动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理论假说

关于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传统研究

从哲学、生物化学和心理学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美国学者Cox提出的生物化学和心理学假说,

目前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影响。

1、生物化学假说

()l心血管功能假说。该假说的基本前提

是心境状态的改善同心血管功能的改善有关。

体育活动通过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强血

管的收缩性和渗透性。健康的血液循环可使体

温恒定,有助于保持神经纤维的正常传导性,从

而有利于心理健康。

(2)胺假说。该假说的基本前提是神经递

质类化学物质分泌量的增加同心理健康状况的

改善有关。神经递质在神经之间以及神经与肌

肉之间起传递信号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体育

活动可以使人释放儿茶酚胺,而高水平的儿茶

酚胺是与愉快和积极的心境状态相联系的,低水平的儿茶酚胺则可能使人产生抑郁感。人体

儿茶酚胺尤其是其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分泌

随着体育活动的增加而增加。

3)内啡肤假说。该假说的基本前提是体

育活动可导致内啡肤的释放。该化学物质具有

像麻醉剂一样的效应,可使人愉快和减少疼痛,

从而使人的抑郁、焦虑、困惑等消极情绪水平显

著降低。

2、心理学假说

()l认知行为假说。该假说的基本前提是

体育活动能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

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心境

具有抵抗作用。这一理论与Bandura的自我有

效感理论是一致的。

(2)社会交互作用假说。该假说的基本前

提是体育活动中与朋友、同事等进行的社会交

往是令人愉快的,具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

(3)注意力转移假说。该假说的基本前提

是体育活动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

和行为。由于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

常会产生烦恼和忧愁,体育活动具有使人忘掉

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从痛苦的体验中摆脱出来

的作用。例如,慢跑、游泳等封闭式有氧活动能

使参与锻炼者进入自由联想状态,在单调重复

性的技术动作中,通过冥想、思考等思维活动,

可以促进思维的反省和脑力的恢复。这种对注

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的

目的。

上述假说虽然都有合理之处,但是它们也

都有遭人质疑之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

假说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能够说明体育活动与心

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尽管有着上述的不足,但

这并不能降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相反,它更多

地促使人们将来从更广泛、更综合的视角来探

讨这个问题。

三、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一些问题

1、社会性体格焦虑

社会性体格焦虑是指当个体面临他人对自

己的体格进行消极评价时所体验到的焦虑。它

与个体关于自己的身体表象、身体自我概念有

关。社会性体格焦虑高者,其身体表象和身体

的自我概念都是消极的,例如,认为自己太瘦或

太胖等。这导致他们运动感觉差、不愿参加有

他人在场的体育活动,严重的还会导致他们对

社交活动采取一种回避态度。Hart等人的研究

指出,社会性体格焦虑高的女性,在有他人在场

的情况下,在刚开始运动时,常常表现得沉默寡

言。他们的研究还指出,社会性体格焦虑得分

高的女性应该有更多的理由去接受体育活动与

锻炼,因为他们有强烈的身体健美的欲望,想通

过体育活动,使自己的身体变得更有魅力。

2、锻炼迷瘾

锻炼迷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

一种心理生理依赖。它有积极和消极极之分。

从归因的角度进行分析,前者能控制锻炼行为,

而后者反受锻炼行为的控制。总的来说,错过

一次身体练习时机就会体验到消极情绪的人、

或在身体疼痛和受伤的情况下也坚持锻炼的人

可以被定义为锻炼迷瘾。消极迷瘾发展的高峰

是锻炼依赖性—锻炼者对体育活动产生了类似于对酒精、药物和赌博的精神依赖并难于摆

脱。不过,目前学术界并不将此种现象视为变

态现象。

3、心理耗竭

心理耗竭是指在运动中因长期无法克服运

动应激而产生的一种耗竭性心理生理反应。其

主要表现有心境状态紊乱,身体、精神和情绪的

精疲力竭感,自尊心下降,人际关系的消极变

化,对日常应激的反应延长并消极堆积。心理

耗竭不仅损害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且还直接导

致人们退出体育与锻炼活动。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目前,虽然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

究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这个领域的

研究还存在着下列一些问题:

1、术语界定及理论说明的分歧过大。体育

活动、心理健康的含义在学术界还有较大的争

议,关于体育活动的积极心理效应,目前还缺乏

科学的理论加以说明。

2、研究方法的问题。现有的研究中,心理

健康的评定主要是采用一些心理量表,由于量

表编制与使用上的一些问题,可能使研究结果

的客观、真实性遭到质疑;另外,不少研究采用

的方法是,在前测测验的基础上将被试随机地分成实验组与控制组,对实验组的被试采用某

些实验干预手段(如进行某些类型的体育锻

炼),然后在后测测验中比较两组被试在若干

心理测验指标上的差异,这种研究方法的不足

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难于使被试达到完

全的随机化处理;二是对控制组被试活动量的

控制很难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3、研究所涉及到的体育活动项目不够广

泛。现有的研究大部分主要集中于跑步、游泳、

举重和少部分球类活动上,而现实生活中人们

选择的项目千差万别,因此仅仅揭示几个项目

的心理效应是不够的。

4、研究的群体不够广泛。现有的研究选取

的被试主要是各类普通学生与成年人,而对学

前儿童、特殊儿童、残疾人体育活动以及妇女和

少数民族人士参加体育活动需解决的一些问

题,则涉足很少。

上述提到的研究不足,恰恰就是这个领域

将来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京诚.体育活动行为的理论模式石J」.体育科学,1999,(2):44一47.

〔2」唐征宇.锻炼是减低抑郁的一种有效方法仁J」.体育科研,2《众〕,(3):46一47,5仓

仁3]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X刃.1997.108一11.0

仁4」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xX〕.126一127.

汇5〕唐征宇.试论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J〕.心理科学2仪幻,(3):369一370.

[6〕syeholo留:ConeeptsandApplications[M〕.Boston:TheMeGarw一HillCompnaies,Ine.1998.3科一

346,357一358.

汇7」E,川ueneeof外y幻e司凡tnessandExe,iseu砂nC卿iriveFuncrsonsng:AMera一Analysis

〔J〕,JoumalOfS卯rt&Exercise

Psyeholo群,1997,(19):249一277.

厂8」senadoprjmjsm:A,HighlyAe*iveIndividualsMoeroptimistie?〔of即ort&Exeorisep

叮ehol螂.

1995,(17):246一258.

〔9〕】火以二iesasanIntevrentionofrEnhaneingsubjeetivewell一BeinginHIV一IPopulation〔J].Joumalof印

ort&ExecrisePsy-

eholo群,1995,(17):345一360.

〔onshipBetweensel仁Effieaey,Execriselntensity,andFeelingstatesinasedent卿

PopulationDuringnadFollow-

ingnaAeuteBoutofExecries{J].JounralofSport&Execrisepsyehology,1998,(20):l一11.

〔川fetofExecrise。nCliniealDep,ssionandDep,ssionResultingofrmMentalIllness:AMeta一

Analysis[J」.Joumal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