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五,德国投资环境分析

IT圈 admin 43浏览 0评论

2024年9月3日发(作者:普又柔)

五、德國投資環境分析

(一) 當地投資條件

1. 總體投資環境

(1) 歐盟第一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2009年德國經濟成長率為-5.0%,大幅衰退原因主要為美國金融風暴引發全

球經濟衰退,當年德國國內生產毛額(GDP)達2兆4,072億歐元(3兆3,576億美

元),為歐盟第一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次於美國、日本及中國),每人

年平均所得為4萬1,021美元(2萬9,410歐元),當年度進口金額為9,400億4,359

萬美元(6,739億6,300萬歐元),出口金額為1兆1,272億1,459萬美元(8,081

億5,500萬歐元)。

(1) 短期停工津貼緩和德國失業率

依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2009年德國人口總數為8,174萬人,當年失業人

口為342萬人(2008年為326萬人),失業率由2008年的7.8%微幅升高到2009年

的8.2% (增加0.4%)。2009年國際經濟嚴峻,德國出口面臨大幅衰退之際,聯邦

政府推出臨時性短期停工津貼,避免雇主因無訂單,而大幅裁員,因此,失業率

仍微幅升高但仍低於2007年(9.0%)及2006年(10.8%)的失業水準。

(3) 企業及個人破產案件再度升高

依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德國企業破產件數由2003年3萬9,320件的高

峰,逐年下降到2008年2萬9,291件,2009年因國際經濟嚴峻,出口衰退,國內

生產毛額負成長,企業破產家數再度上升達3萬2,687件,較2008年增加11.6%;

同時間,個人破產案件共13萬220件,亦較2008年成長3.4%。

(4) 對外投資以歐洲為主,但美國則為德商投資最多之國家

依據德國聯邦銀行2009年4月統計資料,自1989年至2007年止,德國對外

投資累計金額達8,232億8,500萬歐元,投資地區以歐洲5,828億900萬歐元為最

大宗,占德國對外投資總額比重70.79%,其次為美洲,金額1,802億8,700萬歐

元占21.90%;亞洲排名第三,金額487億3,400萬歐元占5.92%;大洋洲為第四,

- 1 -

金額58億5,500萬歐元占0.71%;非洲最少,金額56億100萬歐元占0.68%。

德商在歐洲投資又以歐盟會員國為主要地區,1989年至2007年止計有5,292

億500萬歐元(占德國對外投資累計金額64.28%),其中荷蘭吸金最多,達1,178

億4,700萬歐元,占德國對外投資總額14.31%,其次為英國(金額994億5,500萬

歐元,占12.08%),盧森堡排名第三(金額564億2,400萬歐元,占6.85%),第四

為法國(金額444億2,200萬歐元,占5.40%),奧地利名列第五(金額299億2,700

萬歐元,占3.64%)。

德國在美洲地區之投資以北美地區為主,1989年至2007年間之累計投資金

額共1,802億8,700萬歐元,占德國對外投資總額21.90%,其中美國為德商在海

外投資之最重要據點,對美國投資累計金額為1,423億8,000萬歐元,占德國對

外投資總額17.29%;對加拿大投資累計金額為80億6,900萬歐元占0.98%。

亞洲各國吸引德國資金最多者為中國,1989年至2007年止計有140億8,100

萬歐元流向中國,占德國對外投資比重1.71%,新加坡排名第二(金額67億6,000

萬歐元,占0.82%),日本第三(金額64億7,000萬歐元,占0.79%),南韓名列第

四(金額45億6,500萬歐元,占0.55%),香港第五(41億7,600萬歐元,占0.51%)、

印度居第六(金額38億9,800萬歐元,占0.47%)、馬來西亞名列第七(金額22億

8,500萬歐元,占0.28%)、泰國排名第八(金額13億7,000萬歐元,占0.17%)、台

灣排名第九(金額12億5,400萬歐元,占0.15%)。

(5) 荷蘭為最大外資國,歐盟是外資主要來源

依據德國聯邦銀行資料顯示,1989年至2007年止,德國吸引外資累計金額

計6,342億400萬歐元,絕大多數來自歐洲地區共5,234億6,800萬歐元,占德國

外資比重82.54%,其次為美洲(金額882億9,800萬歐元,占13.92%),亞洲名列

第三(金額206億8,900萬歐元,占3.26%),大洋洲排名第四(金額9億4,200萬歐

元占0.15%),非洲最少(金額8億900萬歐元。

1989年至2007年止,歐盟會員國在德國投資累計金額達4,640億3,600萬歐

元,占德國外資比重73.17%。其中來自荷蘭最多,金額1,572億9,000萬歐元,

占德國外資比重24.80%,其次為盧森堡(金額910億1,100萬歐元,占14.35%),

法國排名第三(金額618億2,500萬歐元,占9.75%),英國名列第四(金額500億

6,800萬歐元,占7.89%),義大利位居第五(金額332億3,900萬歐元占5.24%)。

- 2 -

1989年至2007年間,美洲以北美地區在德國投資最多,該地區累計金額共

741億7,300萬歐元,占德國外資比重11.70%,其中以美國累計金額719億4,300

萬歐元為最多,占德國外資比重11.34%,美國名列德國第三大外資來源國,次

於荷蘭及盧森堡。此外,加拿大對德國投資累計金額22億3,100萬歐元,占德國

外資比重0.35%。

日本為在德國投資最多之亞洲國家,累計金額達123億1,200萬歐元,占德

國外資比重1.94%,其次為南韓(金額44億4,900萬歐元,占0.70%),伊朗名列第

三(金額11億7,500萬歐元,占0.19%),以色列排名第四(金額8億800萬歐元,

占0.13%),中國名列第五 (金額3億7,000萬歐元,占0.06%),新加坡位居第六 (金

額3億3,900萬歐元,占0.05%),印度第七(金額2億3,400萬歐元,占0.04%),

科威特位居第八(金額2億2,000萬歐元,占0.03%)、香港排名第九(金額9700萬

歐元,占0.02%),台灣排名第十(金額6,300萬歐元,占0.01%)。

2. 外商在德國投資概況

1989年至2007年止,外資企業在德國累計投資金額為6,342億400萬歐元,投

資模式以控股公司及創投業為最大宗,累計投資金額4,202億7,200萬歐元,占外

資總額比重66.27%,生產製造排名第二,累計投資金額為722億5500萬歐元,占

11.39%),貿易業名列第三,累計投資金額為418億9,900萬歐元(占外資總額

6.61%),金融業居第四,累計投資金額為366億7,400萬歐元,占5.78%。

德國屬歐盟會員國,外資主要來自歐盟會員國,然歐盟境內為同一市場,

其內部資本、貨物及人員可自由流通。台灣非歐盟會員國,且未與歐盟簽署自

由貿易協定,也未與德國簽署免雙重課稅協定,台商入境、居留、投資及貿易

條件與歐盟各會員國差異大,因此,僅就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及印度等

亞洲主要競爭國進行分析。

(1) 日本

1989年至2007年止,日本在德國累計投資金額計123億1,200萬歐元,居

亞洲國家首位,日本與德國於1983年2月17日簽訂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依據

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目前有900家日商在德國投資,其

- 3 -

中從事銷售與貿易批發業占48.2%,從事製造業居次(20.3%),技術及科技等

服務業居第三(13.5%)。日商在德國之大型企業有任天堂(Nintendo)、東芝

(Toshiba)、豐田(Toyota)、夏普(Sharp)、Sony、EPCOS及Mitsui等公司,日商

在德國採取大量廣告行銷,加上其品質優異,普受德國消費者喜愛。

(2) 韓國

1989年至2007年止,韓國在德國累計投資金額為44億4,900萬歐元,居亞

洲國家第二名。韓國與德國於1976年12月14日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依據

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目前在德國約有140家韓商,其中

從事貿易批發業占59.7%,製造業者占13.2%,技術及科技等服務業居第三

(10.4%),韓商主要以大型企業為主,其中以三星及LG在德國非常活躍,三

星透過德國各式廣告(電視、商展及看板),推廣其商品;近來,韓商積極佈

局液晶示顯示器、手機及電視,另,現代及起亞(Kia)兩汽車公司則競爭德國

低價位汽車市場。2009年德國政府鼓勵民眾汰換車齡9年以上之舊車,購買

新車可獲2,500歐元補助金,韓國低價位汽車在不景氣的環境凡而吸引更多

消費者的眼光。

(3) 中國

1989年至2007年止,中國在德國累計投資金額為3億7,000萬歐元,位居

亞洲國家第五名,中國與德國於1985年6月10日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依

據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目前在德國約有650家中國廠

商,從事貿易批發業占67.5%,製造業居次(7.6%),技術及科技等服務業居

第三(7.4%)。近來,中國成功攻占德國玩具、紡織成衣及鞋類等市場,電腦

周邊產品亦打入德國3C量販店,亦出口蔬果農產品至德國。另一方面,中

國積極在德國併購企業,著眼於擁有該德國企業品牌,並將併購公司之技術

轉移至中國製造。2009年德國歐寶汽車(Opel)因母公司通用汽車(GM)宣告倒

閉,德國政府即時出手援救歐寶汽車,中國曾向德國政府提出併購歐寶汽車

計畫,最後雖未成功,但該併購計畫引起德國上下對中國的注意。另外,中

國在德國之著名企業有華為技術公司、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寶鋼公司、

上工等公司。中國在德國經營海、空運者有中遠集團、中國航空、中國東方

- 4 -

航空及海南航空公司等等。

(4) 新加坡

1989年至2007年止,新加坡在德國投資金額達3億3,900萬歐元,位居亞

洲國家第六名,新加坡與德國與1972年2月19日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依

據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目前新加坡在德國廠商約90家,

從事貿易批發業占30.9%,製造業居次(19.2%),技術及科技等服務業居第三

(15.9%)。新加坡在德國較大企業有Flextronics International公司、Dornier

MedTech公司、Stribel Production公司、TVMania及APL等公司。

(5) 印度

1989年至2007年止,印度在德國累計投資金額為2億3,400萬歐元,位居

亞洲國家第七名,印度與德國於1986年5月30日簽訂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依

據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目前在德國約有235家印度廠

商,從事貿易批發業占34.4%,製造業居次(18.2%),技術及科技等服務業居

第三(17.4%)。印度在德國投資著名企業有Novelis、Repower System AG、Land

Rover、Blume Stahlservice及Corus Stahl等公司。德國汽車零組件業者與印度

Tata Motors集團合作,成功推出迷你低價位汽車,引起德國對印度之重視。

3. 台商在當地經營產業類別及其情況

(1) 台商聚集德西地區

根據德國聯邦銀行資料顯示,1989年至2007年止,台灣在德國累計投資

金額為6,300萬歐元,另,依據德國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

目前台灣在德國投資廠商計約250家,從事貿易批發業占61.2%,技術及科技

等服務業居次(12.6%),製造業居第三(8.6%)。

台商分布以杜塞道夫及漢堡兩地最多,其他分散於慕尼黑、法蘭克福、斯圖

佳地區,德國各地共設有德北、德中、德南、德東及德西台灣廠商聯誼會,

並聯合成立全德國台灣商會,除此外,另有其他華僑社團組織,如德國華僑

協會、漢堡中華會館、德國越棉寮華裔相濟會、德國各地區華僑聯誼會等,

不定期舉辦各種研討會及聯誼活動,以加強彼此間聯繫並互相交換資訊。

- 5 -

(2) 台灣資訊業在德國等歐洲國家開花結果

台商資訊業者逐漸在德國建立品牌,因品質優異,在德國等歐洲國家市

場持續擴大。宏碁(Acer)、天翰(Aiptek)、華碩(Asus)、明基(BenQ)、友訊

(D-Link)、昆盈(Genius)、宇達電通(Mio)、創見(Transcend)等公司產品常見於

德國Media Markt、Saturn、Conrad等大型3C連鎖量販店,並與國際知名大廠

產品陳列販售。另外,依據IDC公佈公佈2009年資訊業銷售資料,歐洲、近

東及非洲地區筆記型電腦及電腦銷售量前五名分別為HP、宏碁、DELL、華

碩及Toshiba公司。宏碁公司銷售額成長16%,2009年銷售1,950萬台電腦(市

占率20.2%),僅次於HP公司2,000萬台(市占率20.7%),DELL電腦公司名列第

三,銷售量為920萬台(市占率9.6%),華碩銷售量達620萬台(市占率6.4%),名

列第四,台灣資訊業在德國等歐洲國家開花結果,並已深受當地消費者青睞。

(3) 台德產業合作更緊密

台德產業間合作緊密,德商在台從事化學、機械、金融、通訊、物流、生

物技術醫藥、半導體、綠能及面板等產業,除Allianz集團、應薄、默克、創浦、

英華威、飛斯妥、羅德史瓦茲、德固薩、拜耳、皕德、Thyssenkrupp集團、漢高

(Henkel KGaA)、曼茲自動化公司及DHL等已在台投資外,台灣拜耳公司育成本

土豬鼻疫苗,工研院與德國ExtraEnergy合作,建立電動車電池共通介面與安全

標準,德國默克化學製藥與生技中心共同宣佈在台灣建立亞洲技術訓練中心,西

門子投資設立研發中心,協助業界開發高階工具機,阿托科技科技公司

(ATOTECH)進駐高雄縣環保科技園區,並成立研發中心。

2009年德國在台投資或增資者有科德寶遠東公司、德意志銀行、凱美德、

德意志銀行、英華威、Evonik公司、奧迪公司、傑銳光能公司(Jonas Redmann)、

思諾公司(SNOM)等49件投資案。

台灣在德國投資有光紅建聖公司併購英飛凌公司光通訊單纖雙向事業部、

KHS功學社公司併購Hohner樂器製造廠、上銀科技公司併購Holzer公司,2008

至2009年台商在德國投資或增資廠商有寶德科技、達新工業、天瀚科技、台灣

半導體公司、亞毅科技、恩德科技公司、昇貿科技公司、特力公司、欣技資訊公

司、南美特科技公司及其他公司等案件。

- 6 -

(4) 台灣顯示器業者拓銷德國液晶產品市場

德國及歐洲消費者逐漸淘汰傳統映像管電腦顯器及電視機,轉為液晶類產

品,為掌握此龐大商機,台灣面板業者如友達及瀚宇彩晶公司等分別透過其關係

企業明基、瀚斯寶麗(Hannspree)及奇美電於德國設立據點,在德國拓銷液晶電腦

顯示器及液晶電視機,另有部分業者在德國設立據點,進口LCD零組件在德國

組裝,以因應市場趨勢。

(5) 台灣海運業者群聚漢堡

在海運運輸上,長榮海運、陽明海運及萬海等公司群聚於德國漢堡港,對

該港貨運量有舉足輕重之貢獻。中華航空公司及長榮航空公司在德國經營已

久,華航公司除貨機外,提供台灣與德國直航班機服務,方便旅客往返台德

兩國,長榮航空則以航空貨運為主要經營業務。

(二) 給我國業者之投資建議

1.

(1)

德國投資環境優勢

歐盟第一大經濟體

2009年,德國人口為8,174萬人,國內生產毛額達2兆4,072億歐元(3兆3,576

億美元),為歐盟第一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每人年平均所得4萬1,021

美元,商機龐大,世界各國廠商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競相在德國推出最新商品,

藉以立足德國,掌握全歐消費者趨勢,進而佔有歐洲市場。

(2) 德國位居歐洲樞紐

德國位居歐洲運輸樞紐地位,北接波羅的海、北海、丹麥及北歐諸國,東與

波蘭為鄰,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及法國,南界瑞士、奧地利及捷克,在歐

盟擴大至27個會員國後,更突顯德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 交通網便捷,公路及鐵路運輸量居歐洲第一

德國境內高速公路達4萬327公里、鐵路1萬1,978公里、水路7,450公里,

境內法蘭克福是歐洲第一大貨運暨第二大客運航空運輸站,漢堡港係歐洲第二大

也是全球第十一大貨櫃港,德國在水、陸、空四通八達的運輸網設施下,得以迅

速連結歐洲及世界。依據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德國公路及

- 7 -

鐵路每公里年運輸量分別為3,100億公噸及954億公噸,名列歐洲第一名。德國

因地處歐洲樞紐,加上境內基礎建設良好,交通網便捷,成為東歐、西歐、南歐

及北歐貨運運輸必經之地。

(4) 德國全球競爭力排名第七

依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9-2010」

全球國家競爭力排名評比資料,在133個受評國家中,德國排名第七位(台灣排

名第12位),於歐洲國家排名第五位,僅次於瑞士(第一名)、瑞典(第四名)、

丹麥(第五名)及芬蘭(第六名),優於荷蘭(第十名)、英國(第13名)、挪威

(第14名)、法國(第16名)、奧地利(第17名)、比利時(第18名)、盧森堡

(第21名)、西班牙(第33名)及義大利(第48名)等,德國國家競爭力強,

政治及投資風險均低,是投資歐洲最佳選擇之一。

(5) 吸引外資全球排名第十五

依據聯合國United Nation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公佈的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8資料,德國名列全球吸引外

資第15大國家,2008年全球共吸引外資金額達249億美元,位居全球第15名,

次於美國(3,161億美元)、法國(1,175億美元)、中國(1,083億美元)、英國(969

億美元)、俄羅斯(703億美元)、西班牙(655億美元)、香港(630億美元)、比

利時(597億美元)、澳洲(468億美元)、巴西(451億美元)、加拿大(444億

美元)、瑞典(437億美元)、印度(416億美元)、沙烏地阿拉伯(382億美元),

顯示德國雖然工資成本高、賦稅高,但整體投資環境仍較大部分國家優越。

(6) 投資獎勵措施

德西各邦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促進投資及獎勵開發高科技,提供輔導協助

或優惠辦法(如減免一定期限內之某項稅捐或提供貸款協助等)。偏遠地區及經濟

較未開發地區如薩蘭邦部分地區、北海岸地區、魯爾區、巴伐利亞邦北部地區,

設有特別地區投資優惠獎勵辦法。

德國政府為加速德東地區經濟開發,以及吸引廠商前往投資,對於投資者給

予投資獎勵措施,藉以創造新就業機會,降低該地區失業率,進而促進德東之繁

榮。德國投資獎勵措施分為A、B、C及D區域等級,於A區域投資之大企業者

(大企業定義:員工250人以上;營業額在5,000萬歐元以上者)最高可獲得投資

- 8 -

金額30%投資補助,於C區域則可獲15%之投資補助;中型企業於A區域投資

者(定義:員工介於250人至50人;營業額介於5,000萬至1,000萬歐元)可獲投

資金額40%之投資補助;小型企業於A區域投資者(定義:員工少於50人;營業

額低於1,000萬歐元者)可獲投資金額50%之投資補助。除此之外,德國政府另對

於僱用失業勞工及從事研發,另訂有獎勵措施。

(7) 德國企業研發能力強

德國仍屬世界科技領先國家之一,也是全球發明的重要來源,其發明產品影

響人類較深遠的有Karl von Drais發明腳踏車,Carl von Linde發明冰箱,Gottlieb

Daimler及Carl Benz發明汽車,Felix Hoffmann發明阿斯匹靈,Manfred von Ardenne

發明電視,Konrad Zuse發明電腦,Jürgen Dethloff發明晶片卡,Merck公司發明液

晶,Petri AG公司及Mecedes Benz公司聯合發明汽車安全氣囊,Fraunhofer研究機

構發明MP3技術,尚有其他重要發明,顯示德國企業研發能力強,對現代化社

會影響甚大。

(8) 勞工及技術人員素質高

德國雙軌制職業教育世界聞名,擁有完善研發機構及工業設施,學校與產業

交流頻繁,學生在校學習,並在企業實際操作,勞工及技術人員亦可在各地職業

訓練中心進修,進而造就高素質的勞工及技術人員。

2. 德國投資應注意事項

(1) 勞動成本高

德國藍、白領階級薪資均較台灣高出甚多,另外,雇主需負擔員工退休準備

金、失業、健康及看護等保險費用之半數,其人力成本相當高,人力成本昂貴是

台灣廠商來德國投資前必須謹慎評估之考慮因素之一。

(2) 工會影響力

德國工會組織健全,影響力大,甚至可能會影響企業經營策略。另德國僱用

法規缺乏彈性且繁複,從解約條款到工資協定等規範有諸多限制。限制解約條款

可保障勞方不被資方任意解僱,但現行解約條款過於嚴苛,企業在經濟不景氣

時,無法即時淘汰工作不力之員工,也影響僱用新員工。

(3) 稅賦中等

德國企業稅賦於2008年降至29.8%,與西班牙的30%相當,高於波蘭的19%、

- 9 -

匈牙利(20.5%)、捷克(24%)及英國(28%),惟低於法國的33.3%、義大利(37.3%)。

另德國環保意識較高,增加企業營運成本。

3、可投資產業型態或產品項目

(1) 共同進行技術研發

勞力密集產業不適合到德國投資,鑒於台商專於成本控制、商品行銷及快速

市場反應,德國善於技術研發,然卻無法將先前發明的電腦、晶片卡及MP3等

重要發明成果商品化,而坐失良機。當前電腦(含筆記型電腦)、光碟片及其他電

子產品如此普及化,歸功於台灣廠商參與,將上述產品價格大眾化。因此我商可

與德商進行研發合作,將研發成果轉至勞工較低廉國家生產,快速擴展市占率。

(2) 產業合作

台灣太陽能光電產業成長快速,其中茂迪排名全球第6大,然台灣太陽供電

業者所需要製程設備大部分仰賴進口,德商係該項產品主要供應商之一,若能與

德國業者合作,吸引其在台設廠生產,直接在台供應我商設備,將可降低業者生

產成本,並增加國際競爭力,藉以擴大全球市場占有率。

德國精密機械及模組等業者屬中小企業者,拓展海外市場不易,加上境內勞

工成本偏高,僅能進行研發工作,若要繼續保持產品競爭力,勢須將部分生產線

轉移勞工低廉的亞洲國家製造。台灣業者技術已具相當基礎,可降低德商製造成

本,並協助開拓亞洲市場。

4. 可供引進技術合作項目或可在當地技術合作項目

(1) 再生能源技術

台灣原油及天然氣能源均依賴進口,必須加強開發再生能源(包含氫能技

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金屬中心、工研院及台灣經濟研究院均已來德國考察

再生能源發展現況,瞭解德國風力及太陽能產業發展,標準檢驗局則與德國風機

產品驗證業者合作,期建立風機標準驗證制度,協助我商出口風機。德商英華威

公司在台灣開發風力發電市場,其風機設備仍自德國進口,德國風力發電設備技

術非常成熟,其中Enercon及Nordex為國際知名大廠,建議我商與其合作。太陽

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另一方面,全球能源日漸缺乏,發展太陽能是趨勢,未

來薄膜太陽能電池為該產業發展趨勢,其中CIGS更是各界所看好,以台灣在平

- 10 -

面顯示器產業的成就,相信更有實力發展CIGS產業,德國Sulfurcell公司為該產

業代表之一,值得我業者與其合作。

(2) 電動車

德國政府於2009年8月公布「聯邦政府電動車國家發展計畫,聯邦經濟暨

科技部及聯邦交通部於2010年2月1日共同成立「電動車發展聯合辦公室」負

責推動電動車產業發展,在德國布萊梅、漢堡、柏林、斯圖佳特、慕尼黑、魯爾

區、緬茵區及薩克森成立8個電動車示範區。另外,在布萊梅、柏林及慕尼黑等

3個城市成立試驗道路區,期於2020年德國電動車數量達100萬輛,到2030年

到達500萬輛。德國宣布投入電動車或汽電混合車業者為Audi、BMW、Daimler

(Mercedes-Benz)、歐寶、保時捷及福斯汽車公司等業者,另,德國電力業者配合

電動車興建充電站,德國電動車市場佈局逐漸完成,值得我國學習,建議我商與

之合作開發電動車。

(3) 生技醫藥技術

德國拜耳(Bayer)、默克公司(Merck)、Schwabe(專於中草藥提煉)、百靈佳殷格

翰(Boehringer-Ingelheim)等係德國重要製藥廠商,亦為德國生技醫藥技術主要提供

者,其中拜耳公司更是國際大廠代表之一。生技醫藥產業已列為台灣目前重點發

展產業之一,若能與德國業者合作,將有助於台灣生技醫藥產業之建立及產業鏈

之形成。

(4) 無線射頻(RFID)系統整合技術

RFID產品可縮短物流行程,較傳統條碼更能掌握庫存,節省倉庫盤點人力

及時間,並將擴大運用到日常生活。近來,歐、美地區防恐積極,RFID導入商

品或日常生活將是遲早之事。RFID產業包含晶片、軟體、設備、系統整合等,

德國在系統整合占有一席之地,重要業者有SAP及西門子公司,我商若能與德

國業者合作,提前進入該產業,以利掌握商機。

(5) 其他技術

台德兩國目前進行中之項目有:與德國Fraunhofer Gesellschaft Institut

Zuverlässigkeit und Microintegration (FhG-IZM)進行超薄軟性型電子系統封裝技術

開發,與柏林科技大學進行線上型水回收套裝模組合作開發,台德中草藥產品研

發合作,台商新型醫用量測產品(智慧型攜帶式心電量測器)於德尋找合作伙伴,

- 11 -

台灣風力發電設備產業與德國風力能源協會交流,參與歐盟「伽利略衛星創新大

賽」計畫等,另德國環保技術、化工技術、奈米技術及精密機械技術均享譽全球,

亦是值得我國引進之重要技術。

- 12 -

2024年9月3日发(作者:普又柔)

五、德國投資環境分析

(一) 當地投資條件

1. 總體投資環境

(1) 歐盟第一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2009年德國經濟成長率為-5.0%,大幅衰退原因主要為美國金融風暴引發全

球經濟衰退,當年德國國內生產毛額(GDP)達2兆4,072億歐元(3兆3,576億美

元),為歐盟第一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次於美國、日本及中國),每人

年平均所得為4萬1,021美元(2萬9,410歐元),當年度進口金額為9,400億4,359

萬美元(6,739億6,300萬歐元),出口金額為1兆1,272億1,459萬美元(8,081

億5,500萬歐元)。

(1) 短期停工津貼緩和德國失業率

依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2009年德國人口總數為8,174萬人,當年失業人

口為342萬人(2008年為326萬人),失業率由2008年的7.8%微幅升高到2009年

的8.2% (增加0.4%)。2009年國際經濟嚴峻,德國出口面臨大幅衰退之際,聯邦

政府推出臨時性短期停工津貼,避免雇主因無訂單,而大幅裁員,因此,失業率

仍微幅升高但仍低於2007年(9.0%)及2006年(10.8%)的失業水準。

(3) 企業及個人破產案件再度升高

依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德國企業破產件數由2003年3萬9,320件的高

峰,逐年下降到2008年2萬9,291件,2009年因國際經濟嚴峻,出口衰退,國內

生產毛額負成長,企業破產家數再度上升達3萬2,687件,較2008年增加11.6%;

同時間,個人破產案件共13萬220件,亦較2008年成長3.4%。

(4) 對外投資以歐洲為主,但美國則為德商投資最多之國家

依據德國聯邦銀行2009年4月統計資料,自1989年至2007年止,德國對外

投資累計金額達8,232億8,500萬歐元,投資地區以歐洲5,828億900萬歐元為最

大宗,占德國對外投資總額比重70.79%,其次為美洲,金額1,802億8,700萬歐

元占21.90%;亞洲排名第三,金額487億3,400萬歐元占5.92%;大洋洲為第四,

- 1 -

金額58億5,500萬歐元占0.71%;非洲最少,金額56億100萬歐元占0.68%。

德商在歐洲投資又以歐盟會員國為主要地區,1989年至2007年止計有5,292

億500萬歐元(占德國對外投資累計金額64.28%),其中荷蘭吸金最多,達1,178

億4,700萬歐元,占德國對外投資總額14.31%,其次為英國(金額994億5,500萬

歐元,占12.08%),盧森堡排名第三(金額564億2,400萬歐元,占6.85%),第四

為法國(金額444億2,200萬歐元,占5.40%),奧地利名列第五(金額299億2,700

萬歐元,占3.64%)。

德國在美洲地區之投資以北美地區為主,1989年至2007年間之累計投資金

額共1,802億8,700萬歐元,占德國對外投資總額21.90%,其中美國為德商在海

外投資之最重要據點,對美國投資累計金額為1,423億8,000萬歐元,占德國對

外投資總額17.29%;對加拿大投資累計金額為80億6,900萬歐元占0.98%。

亞洲各國吸引德國資金最多者為中國,1989年至2007年止計有140億8,100

萬歐元流向中國,占德國對外投資比重1.71%,新加坡排名第二(金額67億6,000

萬歐元,占0.82%),日本第三(金額64億7,000萬歐元,占0.79%),南韓名列第

四(金額45億6,500萬歐元,占0.55%),香港第五(41億7,600萬歐元,占0.51%)、

印度居第六(金額38億9,800萬歐元,占0.47%)、馬來西亞名列第七(金額22億

8,500萬歐元,占0.28%)、泰國排名第八(金額13億7,000萬歐元,占0.17%)、台

灣排名第九(金額12億5,400萬歐元,占0.15%)。

(5) 荷蘭為最大外資國,歐盟是外資主要來源

依據德國聯邦銀行資料顯示,1989年至2007年止,德國吸引外資累計金額

計6,342億400萬歐元,絕大多數來自歐洲地區共5,234億6,800萬歐元,占德國

外資比重82.54%,其次為美洲(金額882億9,800萬歐元,占13.92%),亞洲名列

第三(金額206億8,900萬歐元,占3.26%),大洋洲排名第四(金額9億4,200萬歐

元占0.15%),非洲最少(金額8億900萬歐元。

1989年至2007年止,歐盟會員國在德國投資累計金額達4,640億3,600萬歐

元,占德國外資比重73.17%。其中來自荷蘭最多,金額1,572億9,000萬歐元,

占德國外資比重24.80%,其次為盧森堡(金額910億1,100萬歐元,占14.35%),

法國排名第三(金額618億2,500萬歐元,占9.75%),英國名列第四(金額500億

6,800萬歐元,占7.89%),義大利位居第五(金額332億3,900萬歐元占5.24%)。

- 2 -

1989年至2007年間,美洲以北美地區在德國投資最多,該地區累計金額共

741億7,300萬歐元,占德國外資比重11.70%,其中以美國累計金額719億4,300

萬歐元為最多,占德國外資比重11.34%,美國名列德國第三大外資來源國,次

於荷蘭及盧森堡。此外,加拿大對德國投資累計金額22億3,100萬歐元,占德國

外資比重0.35%。

日本為在德國投資最多之亞洲國家,累計金額達123億1,200萬歐元,占德

國外資比重1.94%,其次為南韓(金額44億4,900萬歐元,占0.70%),伊朗名列第

三(金額11億7,500萬歐元,占0.19%),以色列排名第四(金額8億800萬歐元,

占0.13%),中國名列第五 (金額3億7,000萬歐元,占0.06%),新加坡位居第六 (金

額3億3,900萬歐元,占0.05%),印度第七(金額2億3,400萬歐元,占0.04%),

科威特位居第八(金額2億2,000萬歐元,占0.03%)、香港排名第九(金額9700萬

歐元,占0.02%),台灣排名第十(金額6,300萬歐元,占0.01%)。

2. 外商在德國投資概況

1989年至2007年止,外資企業在德國累計投資金額為6,342億400萬歐元,投

資模式以控股公司及創投業為最大宗,累計投資金額4,202億7,200萬歐元,占外

資總額比重66.27%,生產製造排名第二,累計投資金額為722億5500萬歐元,占

11.39%),貿易業名列第三,累計投資金額為418億9,900萬歐元(占外資總額

6.61%),金融業居第四,累計投資金額為366億7,400萬歐元,占5.78%。

德國屬歐盟會員國,外資主要來自歐盟會員國,然歐盟境內為同一市場,

其內部資本、貨物及人員可自由流通。台灣非歐盟會員國,且未與歐盟簽署自

由貿易協定,也未與德國簽署免雙重課稅協定,台商入境、居留、投資及貿易

條件與歐盟各會員國差異大,因此,僅就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及印度等

亞洲主要競爭國進行分析。

(1) 日本

1989年至2007年止,日本在德國累計投資金額計123億1,200萬歐元,居

亞洲國家首位,日本與德國於1983年2月17日簽訂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依據

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目前有900家日商在德國投資,其

- 3 -

中從事銷售與貿易批發業占48.2%,從事製造業居次(20.3%),技術及科技等

服務業居第三(13.5%)。日商在德國之大型企業有任天堂(Nintendo)、東芝

(Toshiba)、豐田(Toyota)、夏普(Sharp)、Sony、EPCOS及Mitsui等公司,日商

在德國採取大量廣告行銷,加上其品質優異,普受德國消費者喜愛。

(2) 韓國

1989年至2007年止,韓國在德國累計投資金額為44億4,900萬歐元,居亞

洲國家第二名。韓國與德國於1976年12月14日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依據

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目前在德國約有140家韓商,其中

從事貿易批發業占59.7%,製造業者占13.2%,技術及科技等服務業居第三

(10.4%),韓商主要以大型企業為主,其中以三星及LG在德國非常活躍,三

星透過德國各式廣告(電視、商展及看板),推廣其商品;近來,韓商積極佈

局液晶示顯示器、手機及電視,另,現代及起亞(Kia)兩汽車公司則競爭德國

低價位汽車市場。2009年德國政府鼓勵民眾汰換車齡9年以上之舊車,購買

新車可獲2,500歐元補助金,韓國低價位汽車在不景氣的環境凡而吸引更多

消費者的眼光。

(3) 中國

1989年至2007年止,中國在德國累計投資金額為3億7,000萬歐元,位居

亞洲國家第五名,中國與德國於1985年6月10日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依

據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目前在德國約有650家中國廠

商,從事貿易批發業占67.5%,製造業居次(7.6%),技術及科技等服務業居

第三(7.4%)。近來,中國成功攻占德國玩具、紡織成衣及鞋類等市場,電腦

周邊產品亦打入德國3C量販店,亦出口蔬果農產品至德國。另一方面,中

國積極在德國併購企業,著眼於擁有該德國企業品牌,並將併購公司之技術

轉移至中國製造。2009年德國歐寶汽車(Opel)因母公司通用汽車(GM)宣告倒

閉,德國政府即時出手援救歐寶汽車,中國曾向德國政府提出併購歐寶汽車

計畫,最後雖未成功,但該併購計畫引起德國上下對中國的注意。另外,中

國在德國之著名企業有華為技術公司、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寶鋼公司、

上工等公司。中國在德國經營海、空運者有中遠集團、中國航空、中國東方

- 4 -

航空及海南航空公司等等。

(4) 新加坡

1989年至2007年止,新加坡在德國投資金額達3億3,900萬歐元,位居亞

洲國家第六名,新加坡與德國與1972年2月19日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依

據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目前新加坡在德國廠商約90家,

從事貿易批發業占30.9%,製造業居次(19.2%),技術及科技等服務業居第三

(15.9%)。新加坡在德國較大企業有Flextronics International公司、Dornier

MedTech公司、Stribel Production公司、TVMania及APL等公司。

(5) 印度

1989年至2007年止,印度在德國累計投資金額為2億3,400萬歐元,位居

亞洲國家第七名,印度與德國於1986年5月30日簽訂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依

據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目前在德國約有235家印度廠

商,從事貿易批發業占34.4%,製造業居次(18.2%),技術及科技等服務業居

第三(17.4%)。印度在德國投資著名企業有Novelis、Repower System AG、Land

Rover、Blume Stahlservice及Corus Stahl等公司。德國汽車零組件業者與印度

Tata Motors集團合作,成功推出迷你低價位汽車,引起德國對印度之重視。

3. 台商在當地經營產業類別及其情況

(1) 台商聚集德西地區

根據德國聯邦銀行資料顯示,1989年至2007年止,台灣在德國累計投資

金額為6,300萬歐元,另,依據德國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

目前台灣在德國投資廠商計約250家,從事貿易批發業占61.2%,技術及科技

等服務業居次(12.6%),製造業居第三(8.6%)。

台商分布以杜塞道夫及漢堡兩地最多,其他分散於慕尼黑、法蘭克福、斯圖

佳地區,德國各地共設有德北、德中、德南、德東及德西台灣廠商聯誼會,

並聯合成立全德國台灣商會,除此外,另有其他華僑社團組織,如德國華僑

協會、漢堡中華會館、德國越棉寮華裔相濟會、德國各地區華僑聯誼會等,

不定期舉辦各種研討會及聯誼活動,以加強彼此間聯繫並互相交換資訊。

- 5 -

(2) 台灣資訊業在德國等歐洲國家開花結果

台商資訊業者逐漸在德國建立品牌,因品質優異,在德國等歐洲國家市

場持續擴大。宏碁(Acer)、天翰(Aiptek)、華碩(Asus)、明基(BenQ)、友訊

(D-Link)、昆盈(Genius)、宇達電通(Mio)、創見(Transcend)等公司產品常見於

德國Media Markt、Saturn、Conrad等大型3C連鎖量販店,並與國際知名大廠

產品陳列販售。另外,依據IDC公佈公佈2009年資訊業銷售資料,歐洲、近

東及非洲地區筆記型電腦及電腦銷售量前五名分別為HP、宏碁、DELL、華

碩及Toshiba公司。宏碁公司銷售額成長16%,2009年銷售1,950萬台電腦(市

占率20.2%),僅次於HP公司2,000萬台(市占率20.7%),DELL電腦公司名列第

三,銷售量為920萬台(市占率9.6%),華碩銷售量達620萬台(市占率6.4%),名

列第四,台灣資訊業在德國等歐洲國家開花結果,並已深受當地消費者青睞。

(3) 台德產業合作更緊密

台德產業間合作緊密,德商在台從事化學、機械、金融、通訊、物流、生

物技術醫藥、半導體、綠能及面板等產業,除Allianz集團、應薄、默克、創浦、

英華威、飛斯妥、羅德史瓦茲、德固薩、拜耳、皕德、Thyssenkrupp集團、漢高

(Henkel KGaA)、曼茲自動化公司及DHL等已在台投資外,台灣拜耳公司育成本

土豬鼻疫苗,工研院與德國ExtraEnergy合作,建立電動車電池共通介面與安全

標準,德國默克化學製藥與生技中心共同宣佈在台灣建立亞洲技術訓練中心,西

門子投資設立研發中心,協助業界開發高階工具機,阿托科技科技公司

(ATOTECH)進駐高雄縣環保科技園區,並成立研發中心。

2009年德國在台投資或增資者有科德寶遠東公司、德意志銀行、凱美德、

德意志銀行、英華威、Evonik公司、奧迪公司、傑銳光能公司(Jonas Redmann)、

思諾公司(SNOM)等49件投資案。

台灣在德國投資有光紅建聖公司併購英飛凌公司光通訊單纖雙向事業部、

KHS功學社公司併購Hohner樂器製造廠、上銀科技公司併購Holzer公司,2008

至2009年台商在德國投資或增資廠商有寶德科技、達新工業、天瀚科技、台灣

半導體公司、亞毅科技、恩德科技公司、昇貿科技公司、特力公司、欣技資訊公

司、南美特科技公司及其他公司等案件。

- 6 -

(4) 台灣顯示器業者拓銷德國液晶產品市場

德國及歐洲消費者逐漸淘汰傳統映像管電腦顯器及電視機,轉為液晶類產

品,為掌握此龐大商機,台灣面板業者如友達及瀚宇彩晶公司等分別透過其關係

企業明基、瀚斯寶麗(Hannspree)及奇美電於德國設立據點,在德國拓銷液晶電腦

顯示器及液晶電視機,另有部分業者在德國設立據點,進口LCD零組件在德國

組裝,以因應市場趨勢。

(5) 台灣海運業者群聚漢堡

在海運運輸上,長榮海運、陽明海運及萬海等公司群聚於德國漢堡港,對

該港貨運量有舉足輕重之貢獻。中華航空公司及長榮航空公司在德國經營已

久,華航公司除貨機外,提供台灣與德國直航班機服務,方便旅客往返台德

兩國,長榮航空則以航空貨運為主要經營業務。

(二) 給我國業者之投資建議

1.

(1)

德國投資環境優勢

歐盟第一大經濟體

2009年,德國人口為8,174萬人,國內生產毛額達2兆4,072億歐元(3兆3,576

億美元),為歐盟第一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每人年平均所得4萬1,021

美元,商機龐大,世界各國廠商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競相在德國推出最新商品,

藉以立足德國,掌握全歐消費者趨勢,進而佔有歐洲市場。

(2) 德國位居歐洲樞紐

德國位居歐洲運輸樞紐地位,北接波羅的海、北海、丹麥及北歐諸國,東與

波蘭為鄰,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及法國,南界瑞士、奧地利及捷克,在歐

盟擴大至27個會員國後,更突顯德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 交通網便捷,公路及鐵路運輸量居歐洲第一

德國境內高速公路達4萬327公里、鐵路1萬1,978公里、水路7,450公里,

境內法蘭克福是歐洲第一大貨運暨第二大客運航空運輸站,漢堡港係歐洲第二大

也是全球第十一大貨櫃港,德國在水、陸、空四通八達的運輸網設施下,得以迅

速連結歐洲及世界。依據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機構資料,德國公路及

- 7 -

鐵路每公里年運輸量分別為3,100億公噸及954億公噸,名列歐洲第一名。德國

因地處歐洲樞紐,加上境內基礎建設良好,交通網便捷,成為東歐、西歐、南歐

及北歐貨運運輸必經之地。

(4) 德國全球競爭力排名第七

依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9-2010」

全球國家競爭力排名評比資料,在133個受評國家中,德國排名第七位(台灣排

名第12位),於歐洲國家排名第五位,僅次於瑞士(第一名)、瑞典(第四名)、

丹麥(第五名)及芬蘭(第六名),優於荷蘭(第十名)、英國(第13名)、挪威

(第14名)、法國(第16名)、奧地利(第17名)、比利時(第18名)、盧森堡

(第21名)、西班牙(第33名)及義大利(第48名)等,德國國家競爭力強,

政治及投資風險均低,是投資歐洲最佳選擇之一。

(5) 吸引外資全球排名第十五

依據聯合國United Nation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公佈的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8資料,德國名列全球吸引外

資第15大國家,2008年全球共吸引外資金額達249億美元,位居全球第15名,

次於美國(3,161億美元)、法國(1,175億美元)、中國(1,083億美元)、英國(969

億美元)、俄羅斯(703億美元)、西班牙(655億美元)、香港(630億美元)、比

利時(597億美元)、澳洲(468億美元)、巴西(451億美元)、加拿大(444億

美元)、瑞典(437億美元)、印度(416億美元)、沙烏地阿拉伯(382億美元),

顯示德國雖然工資成本高、賦稅高,但整體投資環境仍較大部分國家優越。

(6) 投資獎勵措施

德西各邦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促進投資及獎勵開發高科技,提供輔導協助

或優惠辦法(如減免一定期限內之某項稅捐或提供貸款協助等)。偏遠地區及經濟

較未開發地區如薩蘭邦部分地區、北海岸地區、魯爾區、巴伐利亞邦北部地區,

設有特別地區投資優惠獎勵辦法。

德國政府為加速德東地區經濟開發,以及吸引廠商前往投資,對於投資者給

予投資獎勵措施,藉以創造新就業機會,降低該地區失業率,進而促進德東之繁

榮。德國投資獎勵措施分為A、B、C及D區域等級,於A區域投資之大企業者

(大企業定義:員工250人以上;營業額在5,000萬歐元以上者)最高可獲得投資

- 8 -

金額30%投資補助,於C區域則可獲15%之投資補助;中型企業於A區域投資

者(定義:員工介於250人至50人;營業額介於5,000萬至1,000萬歐元)可獲投

資金額40%之投資補助;小型企業於A區域投資者(定義:員工少於50人;營業

額低於1,000萬歐元者)可獲投資金額50%之投資補助。除此之外,德國政府另對

於僱用失業勞工及從事研發,另訂有獎勵措施。

(7) 德國企業研發能力強

德國仍屬世界科技領先國家之一,也是全球發明的重要來源,其發明產品影

響人類較深遠的有Karl von Drais發明腳踏車,Carl von Linde發明冰箱,Gottlieb

Daimler及Carl Benz發明汽車,Felix Hoffmann發明阿斯匹靈,Manfred von Ardenne

發明電視,Konrad Zuse發明電腦,Jürgen Dethloff發明晶片卡,Merck公司發明液

晶,Petri AG公司及Mecedes Benz公司聯合發明汽車安全氣囊,Fraunhofer研究機

構發明MP3技術,尚有其他重要發明,顯示德國企業研發能力強,對現代化社

會影響甚大。

(8) 勞工及技術人員素質高

德國雙軌制職業教育世界聞名,擁有完善研發機構及工業設施,學校與產業

交流頻繁,學生在校學習,並在企業實際操作,勞工及技術人員亦可在各地職業

訓練中心進修,進而造就高素質的勞工及技術人員。

2. 德國投資應注意事項

(1) 勞動成本高

德國藍、白領階級薪資均較台灣高出甚多,另外,雇主需負擔員工退休準備

金、失業、健康及看護等保險費用之半數,其人力成本相當高,人力成本昂貴是

台灣廠商來德國投資前必須謹慎評估之考慮因素之一。

(2) 工會影響力

德國工會組織健全,影響力大,甚至可能會影響企業經營策略。另德國僱用

法規缺乏彈性且繁複,從解約條款到工資協定等規範有諸多限制。限制解約條款

可保障勞方不被資方任意解僱,但現行解約條款過於嚴苛,企業在經濟不景氣

時,無法即時淘汰工作不力之員工,也影響僱用新員工。

(3) 稅賦中等

德國企業稅賦於2008年降至29.8%,與西班牙的30%相當,高於波蘭的19%、

- 9 -

匈牙利(20.5%)、捷克(24%)及英國(28%),惟低於法國的33.3%、義大利(37.3%)。

另德國環保意識較高,增加企業營運成本。

3、可投資產業型態或產品項目

(1) 共同進行技術研發

勞力密集產業不適合到德國投資,鑒於台商專於成本控制、商品行銷及快速

市場反應,德國善於技術研發,然卻無法將先前發明的電腦、晶片卡及MP3等

重要發明成果商品化,而坐失良機。當前電腦(含筆記型電腦)、光碟片及其他電

子產品如此普及化,歸功於台灣廠商參與,將上述產品價格大眾化。因此我商可

與德商進行研發合作,將研發成果轉至勞工較低廉國家生產,快速擴展市占率。

(2) 產業合作

台灣太陽能光電產業成長快速,其中茂迪排名全球第6大,然台灣太陽供電

業者所需要製程設備大部分仰賴進口,德商係該項產品主要供應商之一,若能與

德國業者合作,吸引其在台設廠生產,直接在台供應我商設備,將可降低業者生

產成本,並增加國際競爭力,藉以擴大全球市場占有率。

德國精密機械及模組等業者屬中小企業者,拓展海外市場不易,加上境內勞

工成本偏高,僅能進行研發工作,若要繼續保持產品競爭力,勢須將部分生產線

轉移勞工低廉的亞洲國家製造。台灣業者技術已具相當基礎,可降低德商製造成

本,並協助開拓亞洲市場。

4. 可供引進技術合作項目或可在當地技術合作項目

(1) 再生能源技術

台灣原油及天然氣能源均依賴進口,必須加強開發再生能源(包含氫能技

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金屬中心、工研院及台灣經濟研究院均已來德國考察

再生能源發展現況,瞭解德國風力及太陽能產業發展,標準檢驗局則與德國風機

產品驗證業者合作,期建立風機標準驗證制度,協助我商出口風機。德商英華威

公司在台灣開發風力發電市場,其風機設備仍自德國進口,德國風力發電設備技

術非常成熟,其中Enercon及Nordex為國際知名大廠,建議我商與其合作。太陽

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另一方面,全球能源日漸缺乏,發展太陽能是趨勢,未

來薄膜太陽能電池為該產業發展趨勢,其中CIGS更是各界所看好,以台灣在平

- 10 -

面顯示器產業的成就,相信更有實力發展CIGS產業,德國Sulfurcell公司為該產

業代表之一,值得我業者與其合作。

(2) 電動車

德國政府於2009年8月公布「聯邦政府電動車國家發展計畫,聯邦經濟暨

科技部及聯邦交通部於2010年2月1日共同成立「電動車發展聯合辦公室」負

責推動電動車產業發展,在德國布萊梅、漢堡、柏林、斯圖佳特、慕尼黑、魯爾

區、緬茵區及薩克森成立8個電動車示範區。另外,在布萊梅、柏林及慕尼黑等

3個城市成立試驗道路區,期於2020年德國電動車數量達100萬輛,到2030年

到達500萬輛。德國宣布投入電動車或汽電混合車業者為Audi、BMW、Daimler

(Mercedes-Benz)、歐寶、保時捷及福斯汽車公司等業者,另,德國電力業者配合

電動車興建充電站,德國電動車市場佈局逐漸完成,值得我國學習,建議我商與

之合作開發電動車。

(3) 生技醫藥技術

德國拜耳(Bayer)、默克公司(Merck)、Schwabe(專於中草藥提煉)、百靈佳殷格

翰(Boehringer-Ingelheim)等係德國重要製藥廠商,亦為德國生技醫藥技術主要提供

者,其中拜耳公司更是國際大廠代表之一。生技醫藥產業已列為台灣目前重點發

展產業之一,若能與德國業者合作,將有助於台灣生技醫藥產業之建立及產業鏈

之形成。

(4) 無線射頻(RFID)系統整合技術

RFID產品可縮短物流行程,較傳統條碼更能掌握庫存,節省倉庫盤點人力

及時間,並將擴大運用到日常生活。近來,歐、美地區防恐積極,RFID導入商

品或日常生活將是遲早之事。RFID產業包含晶片、軟體、設備、系統整合等,

德國在系統整合占有一席之地,重要業者有SAP及西門子公司,我商若能與德

國業者合作,提前進入該產業,以利掌握商機。

(5) 其他技術

台德兩國目前進行中之項目有:與德國Fraunhofer Gesellschaft Institut

Zuverlässigkeit und Microintegration (FhG-IZM)進行超薄軟性型電子系統封裝技術

開發,與柏林科技大學進行線上型水回收套裝模組合作開發,台德中草藥產品研

發合作,台商新型醫用量測產品(智慧型攜帶式心電量測器)於德尋找合作伙伴,

- 11 -

台灣風力發電設備產業與德國風力能源協會交流,參與歐盟「伽利略衛星創新大

賽」計畫等,另德國環保技術、化工技術、奈米技術及精密機械技術均享譽全球,

亦是值得我國引進之重要技術。

- 12 -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