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2日发(作者:称福)
鹿死谁手
——观中国彩电业的竞争
1.硝烟弥漫的价格大战
1996年,长虹首次发动降价,彩电业价格大战开始。经过“价格战”,国产品牌一举动摇了
洋品牌在中国彩电市场的地位,占领了彩电市场超过2/3的份额。精彩的“价格战”还一举
确定了彩电在民族产业中的领跑地位。截至1999年底,彩电行业累计回笼资金达4 500.多
亿元,生产规模从1990年的1 000万台提高到2000年的4 000万台。
彩电业在竞争中扩张,但国内有效需求只有2 000多万台,所以2000年夏天频频出现彩电
价格“大跳水”。2000年九大彩电巨头建立彩电价格同盟,限价不成“集体跳水”。
2001年4月13日,长虹彩电又掀起降价的狂潮。这次降价机型品质之高前所未有,完全不
同于彩电业过去惯推的所谓“特价机”,降价品种全是29英寸超平,而且属国家领导人用于
赠送外国元首的“国礼精品”。继长虹彩电降价后,创维又宣布了彩电降价的决定。据记者了
解,这些过去售价均在4 000元左右的彩电,这次直接降到了2 000元左右,价格仅为进口
品牌同档次机器的40%~50%。
截至2001年,彩电业前前后后六次“价格战”,每次都会有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弱势企业缩减
规模,甚至使一些小企业伤痕累累,纷纷宣布破产。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彩
电企业的数量已由2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70多家,彩电产量的80%已经集中在不到20家
企业中。国内许多彩电企业还纷纷转行做起了空调。但到2002年全国的空调产量约2 000
万台,而实际销量将在1 500万台左右,所以一些企业不得不面对500万台过剩的黑洞。 价
格竞争中,大企业的利润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2001年1月3日,厦华电子总经理便在个人
网站上向全体股东表示道歉。原因是厦华电子在股东大会上向股东披露了2000年度将出现
经营亏损的信息。从该经理费尽心思的解释中不难看出,这都是降价惹的祸。2001年8月,
四川长虹发布中期报告,正式宣布该公司主营业务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这家昔日每股收
益达1元多的老牌绩优股,2001年度上半年实现每股收益仅为o.ol元,主营净利润由去年
同期的2亿元暴跌至负5 700多万元。极富戏剧性的是,就在此前不久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
2001年2月至6月份长虹彩电仍以18.5%的占有率继续保持销量第一的地位,TCL、康佳
紧随其后。同月,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发出警告,如果彩电业仍不积极进行产业调
整,不走出去开拓市场,整个行业可能有“崩盘”的危险。
尽管如此,2001年的“价格战”依旧打得如火如荼。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的“中国彩电业
可能会崩盘”的危言话音未落,北京、成都、沈阳、青岛等地的彩电价格战又告开打:青岛
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旗下的29英寸纯平彩电从6 900元人民币降到4 980元,成为
此,类型彩电首个跌破5 000元的品牌;在沈阳还出现了厂家为避免价格战,从商家手中回
收自己产品的怪事。
鉴于以上日益严峻的形势,2001年8月18日,国内最有影响的十四家彩电企业包括长虹、
康佳、TCL、创维、乐华、海信、海尔、索尼、松下、东芝、三星等的代表汇集广州,商讨
如何渡过难关,刺激日益低迷的彩电市场和迎接即将到来的旺季。
2.彩电业复苏,暖风频吹
国内家电厂商在饱受全行业价格战之苦后,纷纷走上技术创新和高端产品的路子。2002年5
月,长虹率先强力推出精显背投,打响了国内彩电业全面进军高端市场的第一枪;之后,
TCL、创维、海信等国内彩电品牌相继推出了等离子、液晶彩电等高端产品,7月,TCL、
创维先后以29 800元的超低价启动了等离子彩电市场。至此,国内彩电企业成功地完成了
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的转型,并形成了高端市场的两大阵营。在经过对各类高端彩电产品
技术和市场双重开发期后,厂商终在上半年一扫往日低落之势。以背投为代表的高端产品成
为国内彩电市场增长的支撑,如长虹的精显背投已占据背投市场20%的份额,打破洋品牌
独占高端市场的格局。厂商高端产品经营策略引发了国内市场差异化竞争,而这在一定程度
上转移了人们对于价格战的注意力。12月5日的“2002中国彩电高峰论坛”上,18家彩电企
业心平气和地谈着技术和新产品。亲历了价格大战的声嘶力竭,中国彩电企业在调整中变得
平和起来。
同时,受国际彩电市场需求增长趋势看好消息的影响,我国彩电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收到
了回报。例如,创维电视机及视听器材的出口量分别有大幅度增加,出口销售对集团的总销
售贡献率由15%增至19%,对利润的贡献率高达40%。
2002年,可以说彩电业复苏暖风频吹。仅从2002年公布的中报和年报的上市公司情况看,
以彩电生产为主和上游资源行业(如彩色显像管、彩色显像管玻壳、彩色显像管用电子枪)的
公司业绩多有神来之笔。创维集团宣布了2001年至2002年度总销售额约70亿人民币(含税),
较上一年增加26%;净盈利6 600万元,同比增长202%。;长虹中报称,公司2002年上半
年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400%。彩虹股份中报称净利润增长147.37%。另外,根据信
息产业部一份资料显示,2002年上半年我国彩电产量为2 384万部,销量则达到2 462万部,
分别比去年增长三成,产销率达到103%。其中长虹、TCL、创维、康佳四大彩电巨头产量
均增长50%以上。
与其他家电产品增长截然不同的是,彩电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增长保持了良性比例。1月至
5月彩电销售量同比增长27.5%,销售收入也增长了30骗;而微波炉销售收入只增长了
18%,仅为销售量增长幅度的一半;空调销售收入增幅不到10个百分点,而其销售量增幅
达到50%。这表明彩电公司在产品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显示出较强的增长后劲。
3.2004年,再掀降价狂澜
4月,等离子价格大战刚刚拉开序幕;5月,数字背投又刮起降价风暴。
“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中国彩电企业在未来的数字电视时代的竞争对手除了传统意义上
的彩电巨头之外,还将包括摩托罗拉、惠普等这类IT业的跨国公司,这些IT行业的跨国公
司凭借他们在各自领域内拥有的优势技术,已开始把触角伸向数字电视领域,他们将是我们
未来市场竞争的又一强大对手。”康佳集团总裁侯松容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未来
的数字电视之战。
尽管数字电视标准出台的一拖再拖已经让众多彩电厂商感到了疲惫,不过数字化带来的巨大
机遇仍然让他们欲罢不能。就在市场上刚刚爆发等离子价格大战拉开数字电视普及行动序幕
后不久,新一轮数字背投大战也紧随其后登场亮相。
4月中旬,康佳宣布全面停产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逐行背投产品,此举立即引起了业内的普
遍关注。因为逐行背投产品一直是国内·众多彩电企业的重要支柱产品,甚至直到目前仍是
一些彩电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与此同时,康佳更是高调宣布全面启动数字背投等高端电视
产品的“普及风暴”’并将一款43英寸数字背投的价格大幅下调30%,跌破7 000元,创下了
同类产品的价格新低。康佳称,这是他们继3月初率先发布1080P产品以来,全面出击高
端彩电的一次大行动。
康佳的这次行动立即引发了连锁反应,短短几天时间,长虹、TCL、创维等彩电巨头纷纷赶
在“五一”前夕全面跟进,长虹更将一款38英寸的背投降到5 999元,甚至连外资的松下、
三星、东芝等品牌高端产品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调。 然而,正当各大品牌忙于在全国
销售市场不断更换逐行背投、数字背投产品的价格牌时,康佳又突然走出了在数字背投领域
另一重要步骤,集团两条新的数字背投生产线已经落成即将投产。而且除了加大背投产能外,
这两条生产线还将用于生产DLP光显、LCD液晶背投等一系列高端数字背投产品。此举的
确让国内一些巨头厂家在“五一”’彩电销售旺季到来之际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业内人士指出:
从康佳扩产数字背投信息来看,康佳前期的停产逐行背投、数字背投降价只是“数字背投普
及”的一次预演,此次产能扩张无疑让康佳的整个数字背投战略浮出水面。
据康佳集团高层透露,这只是康佳在今年的数字电视战略中的一小步,未来还将不断作出大
动作。
康佳集团总裁侯松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家数字电视标准迟迟没有出台,这使得现在
的彩电企业在数字电视方面的投入从某个角度讲,都是一种冒险,其中的关键就是要看谁的
眼光正确了。但他表示,是数字化为彩电业带来的强大机遇使得各企业都敢于冒这个风险,
也必须要冒这个风险。他指出,彩电的数字化毕竟是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也是全球彩电业
界对于产业升级方向的共识。而彩电产业的全面数字化必将为我国高度发达的彩电行业提供
充分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更多的彩电企业积极投人这一进程。
目前,所有中国企业未来将面临的数字电视竞争一定不会像目前这样简单,与各领域的跨国
巨头的激烈比拼将成为现实。 侯松容指出,数字电视产业的演进是一个整体进程,并不是
以一台数字电视替换客厅里那台模拟电视这么简单。这首先就涉及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然
后要在电视信号的采制和传递等产业领域里实现一系列的更替和升级,最后还将牵涉电视节
目的内容提供等更为大众化的领域。即使仅仅是针对电视终端设备的制造商而言,全新技术
和全新产品的引入都可能引发一场影响深远的“洗牌”。摩托罗拉、惠普等一些知名IT企业
近段时间都纷纷宣布要涉足数字电视产业特别是数字电视终端制造业,可以说是很敏锐地意
识到了这一产业所存在的巨大商机。
2024年9月22日发(作者:称福)
鹿死谁手
——观中国彩电业的竞争
1.硝烟弥漫的价格大战
1996年,长虹首次发动降价,彩电业价格大战开始。经过“价格战”,国产品牌一举动摇了
洋品牌在中国彩电市场的地位,占领了彩电市场超过2/3的份额。精彩的“价格战”还一举
确定了彩电在民族产业中的领跑地位。截至1999年底,彩电行业累计回笼资金达4 500.多
亿元,生产规模从1990年的1 000万台提高到2000年的4 000万台。
彩电业在竞争中扩张,但国内有效需求只有2 000多万台,所以2000年夏天频频出现彩电
价格“大跳水”。2000年九大彩电巨头建立彩电价格同盟,限价不成“集体跳水”。
2001年4月13日,长虹彩电又掀起降价的狂潮。这次降价机型品质之高前所未有,完全不
同于彩电业过去惯推的所谓“特价机”,降价品种全是29英寸超平,而且属国家领导人用于
赠送外国元首的“国礼精品”。继长虹彩电降价后,创维又宣布了彩电降价的决定。据记者了
解,这些过去售价均在4 000元左右的彩电,这次直接降到了2 000元左右,价格仅为进口
品牌同档次机器的40%~50%。
截至2001年,彩电业前前后后六次“价格战”,每次都会有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弱势企业缩减
规模,甚至使一些小企业伤痕累累,纷纷宣布破产。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彩
电企业的数量已由2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70多家,彩电产量的80%已经集中在不到20家
企业中。国内许多彩电企业还纷纷转行做起了空调。但到2002年全国的空调产量约2 000
万台,而实际销量将在1 500万台左右,所以一些企业不得不面对500万台过剩的黑洞。 价
格竞争中,大企业的利润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2001年1月3日,厦华电子总经理便在个人
网站上向全体股东表示道歉。原因是厦华电子在股东大会上向股东披露了2000年度将出现
经营亏损的信息。从该经理费尽心思的解释中不难看出,这都是降价惹的祸。2001年8月,
四川长虹发布中期报告,正式宣布该公司主营业务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这家昔日每股收
益达1元多的老牌绩优股,2001年度上半年实现每股收益仅为o.ol元,主营净利润由去年
同期的2亿元暴跌至负5 700多万元。极富戏剧性的是,就在此前不久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
2001年2月至6月份长虹彩电仍以18.5%的占有率继续保持销量第一的地位,TCL、康佳
紧随其后。同月,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发出警告,如果彩电业仍不积极进行产业调
整,不走出去开拓市场,整个行业可能有“崩盘”的危险。
尽管如此,2001年的“价格战”依旧打得如火如荼。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的“中国彩电业
可能会崩盘”的危言话音未落,北京、成都、沈阳、青岛等地的彩电价格战又告开打:青岛
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旗下的29英寸纯平彩电从6 900元人民币降到4 980元,成为
此,类型彩电首个跌破5 000元的品牌;在沈阳还出现了厂家为避免价格战,从商家手中回
收自己产品的怪事。
鉴于以上日益严峻的形势,2001年8月18日,国内最有影响的十四家彩电企业包括长虹、
康佳、TCL、创维、乐华、海信、海尔、索尼、松下、东芝、三星等的代表汇集广州,商讨
如何渡过难关,刺激日益低迷的彩电市场和迎接即将到来的旺季。
2.彩电业复苏,暖风频吹
国内家电厂商在饱受全行业价格战之苦后,纷纷走上技术创新和高端产品的路子。2002年5
月,长虹率先强力推出精显背投,打响了国内彩电业全面进军高端市场的第一枪;之后,
TCL、创维、海信等国内彩电品牌相继推出了等离子、液晶彩电等高端产品,7月,TCL、
创维先后以29 800元的超低价启动了等离子彩电市场。至此,国内彩电企业成功地完成了
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的转型,并形成了高端市场的两大阵营。在经过对各类高端彩电产品
技术和市场双重开发期后,厂商终在上半年一扫往日低落之势。以背投为代表的高端产品成
为国内彩电市场增长的支撑,如长虹的精显背投已占据背投市场20%的份额,打破洋品牌
独占高端市场的格局。厂商高端产品经营策略引发了国内市场差异化竞争,而这在一定程度
上转移了人们对于价格战的注意力。12月5日的“2002中国彩电高峰论坛”上,18家彩电企
业心平气和地谈着技术和新产品。亲历了价格大战的声嘶力竭,中国彩电企业在调整中变得
平和起来。
同时,受国际彩电市场需求增长趋势看好消息的影响,我国彩电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收到
了回报。例如,创维电视机及视听器材的出口量分别有大幅度增加,出口销售对集团的总销
售贡献率由15%增至19%,对利润的贡献率高达40%。
2002年,可以说彩电业复苏暖风频吹。仅从2002年公布的中报和年报的上市公司情况看,
以彩电生产为主和上游资源行业(如彩色显像管、彩色显像管玻壳、彩色显像管用电子枪)的
公司业绩多有神来之笔。创维集团宣布了2001年至2002年度总销售额约70亿人民币(含税),
较上一年增加26%;净盈利6 600万元,同比增长202%。;长虹中报称,公司2002年上半
年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400%。彩虹股份中报称净利润增长147.37%。另外,根据信
息产业部一份资料显示,2002年上半年我国彩电产量为2 384万部,销量则达到2 462万部,
分别比去年增长三成,产销率达到103%。其中长虹、TCL、创维、康佳四大彩电巨头产量
均增长50%以上。
与其他家电产品增长截然不同的是,彩电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增长保持了良性比例。1月至
5月彩电销售量同比增长27.5%,销售收入也增长了30骗;而微波炉销售收入只增长了
18%,仅为销售量增长幅度的一半;空调销售收入增幅不到10个百分点,而其销售量增幅
达到50%。这表明彩电公司在产品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显示出较强的增长后劲。
3.2004年,再掀降价狂澜
4月,等离子价格大战刚刚拉开序幕;5月,数字背投又刮起降价风暴。
“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中国彩电企业在未来的数字电视时代的竞争对手除了传统意义上
的彩电巨头之外,还将包括摩托罗拉、惠普等这类IT业的跨国公司,这些IT行业的跨国公
司凭借他们在各自领域内拥有的优势技术,已开始把触角伸向数字电视领域,他们将是我们
未来市场竞争的又一强大对手。”康佳集团总裁侯松容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未来
的数字电视之战。
尽管数字电视标准出台的一拖再拖已经让众多彩电厂商感到了疲惫,不过数字化带来的巨大
机遇仍然让他们欲罢不能。就在市场上刚刚爆发等离子价格大战拉开数字电视普及行动序幕
后不久,新一轮数字背投大战也紧随其后登场亮相。
4月中旬,康佳宣布全面停产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逐行背投产品,此举立即引起了业内的普
遍关注。因为逐行背投产品一直是国内·众多彩电企业的重要支柱产品,甚至直到目前仍是
一些彩电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与此同时,康佳更是高调宣布全面启动数字背投等高端电视
产品的“普及风暴”’并将一款43英寸数字背投的价格大幅下调30%,跌破7 000元,创下了
同类产品的价格新低。康佳称,这是他们继3月初率先发布1080P产品以来,全面出击高
端彩电的一次大行动。
康佳的这次行动立即引发了连锁反应,短短几天时间,长虹、TCL、创维等彩电巨头纷纷赶
在“五一”前夕全面跟进,长虹更将一款38英寸的背投降到5 999元,甚至连外资的松下、
三星、东芝等品牌高端产品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调。 然而,正当各大品牌忙于在全国
销售市场不断更换逐行背投、数字背投产品的价格牌时,康佳又突然走出了在数字背投领域
另一重要步骤,集团两条新的数字背投生产线已经落成即将投产。而且除了加大背投产能外,
这两条生产线还将用于生产DLP光显、LCD液晶背投等一系列高端数字背投产品。此举的
确让国内一些巨头厂家在“五一”’彩电销售旺季到来之际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业内人士指出:
从康佳扩产数字背投信息来看,康佳前期的停产逐行背投、数字背投降价只是“数字背投普
及”的一次预演,此次产能扩张无疑让康佳的整个数字背投战略浮出水面。
据康佳集团高层透露,这只是康佳在今年的数字电视战略中的一小步,未来还将不断作出大
动作。
康佳集团总裁侯松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家数字电视标准迟迟没有出台,这使得现在
的彩电企业在数字电视方面的投入从某个角度讲,都是一种冒险,其中的关键就是要看谁的
眼光正确了。但他表示,是数字化为彩电业带来的强大机遇使得各企业都敢于冒这个风险,
也必须要冒这个风险。他指出,彩电的数字化毕竟是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也是全球彩电业
界对于产业升级方向的共识。而彩电产业的全面数字化必将为我国高度发达的彩电行业提供
充分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更多的彩电企业积极投人这一进程。
目前,所有中国企业未来将面临的数字电视竞争一定不会像目前这样简单,与各领域的跨国
巨头的激烈比拼将成为现实。 侯松容指出,数字电视产业的演进是一个整体进程,并不是
以一台数字电视替换客厅里那台模拟电视这么简单。这首先就涉及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然
后要在电视信号的采制和传递等产业领域里实现一系列的更替和升级,最后还将牵涉电视节
目的内容提供等更为大众化的领域。即使仅仅是针对电视终端设备的制造商而言,全新技术
和全新产品的引入都可能引发一场影响深远的“洗牌”。摩托罗拉、惠普等一些知名IT企业
近段时间都纷纷宣布要涉足数字电视产业特别是数字电视终端制造业,可以说是很敏锐地意
识到了这一产业所存在的巨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