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6日发(作者:乌雅盼晴)
药理学剂量换算
药理学剂量换算
动物剂量折算方法(《药理实验方法学》)
(1)标准动物的等效剂量折算系数法:由表1查出设算系数K,按下
式计算:
DA=K?DB
DA为A种动物的剂量(mg/只),DB为B种动物的剂量(mg/只)
表2给出了主要参数,不仅可按此计算标准体重的计量,也能直接计
算任何种类动物任何实际体重的用药剂量.
对于标准体重的动物:
每只用量(mg/kg)DB = DA ?KB/KA
公斤体重剂量(mg/kg)dB = dA ?kB/kA
对于任何体重的动物:
每只用量(mg/kg)DB = DA ?RB/RA?(WB/WA)2/3
公斤体重剂量(mg/kg)dB = dA ?RB/RA?(WA/WB)1/3
KA、KB、RA、RB由表2查找。式中DB、dB是欲求算的B种动
物的每只剂量及公斤体重剂量,DA、dA是已知A种动物的每只剂量
及公斤体重剂量,WA、WB是已知动物体重,RA、RB是体型系数,
可由表2查找。
人和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不同种类动物之间药物剂量换算法
引自章元沛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药理学实验>第238页“附录
五:人和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不同种类动物之间药物剂量换算
法”。
以我之见,成人的标准体重还是以50 kg为好,平均70 kg 是有
点夸张了。
早在十九世纪末年,生理学家Voit 氏等发现虽然不同种类的动物
每kg体重单位时间内的散热量相差悬殊,但都如折算成每m2体表面
积的散热量,则基本一致。例如马、猪、狗、大鼠和人的每m2体表
面积每24小时的散热量都在1000 kCal 左右。药理学家研究药物在体
内的作用时则习惯于以mg/kg 或g/kg等方式来计算药物的剂量。这
种办法行之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时,问题似乎不大;但用于不同种
类动物时,常常会出现严重偏小或偏大,以致无法完成实验。1958年
Pinkle氏报告6-MP等抗肿瘤药物在小鼠、大鼠、狗和人身上的治疗
剂量,按mg/kg 计算时差距甚大,但如改为按mg/m2体表面积计算,
就都非常接近(见表2-5),此后,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的概念逐渐为
药理学家接受,被认为尤其适用于不同动物之间剂量的换算。
表2-5. 6-MP对不同种属动物和人有效剂量的变异
从体重推算体表面积,一般认为Meeh-Rubner公式较为合适:
A=k′(W2/3)/10,000
式中A为体表面积,以m2计算;W为体重,以g计算;K为常
数,随动物种类而不同,小鼠和大鼠9.1,豚鼠9.8, 兔10.1,猫9.9, 狗
11.2, 猴11.8,人10.6。应当指出,这样计算出来的体表面积仍是粗略
估计,不一定完全符合实测数据。例:试算一体重为1.5 kg的家兔的
体表面积:
解:A=10.1′(15002/3)/10,000
log A= log 10.1+2/3 log 1500-log 10000=-0.8783
A=0.1324 m2
人或动物之间药物剂量的换算:
为使用方便,可按“mg/kg折算 mg/m2的转换因子”进行换算:
表2-6 .不同种类动物间剂量换算时的常用数据
动物Meeh-Rubner公式的K
值mg/kg?mg/m2
转换因子与小鼠转换因子的比值
小
鼠 9.1 3
1 (20 g)
大
鼠 9.1 6
2 (200 g)
仓
鼠 9.0 4.1
1.37
豚
鼠 9.8 8
2.67 (400 g)
家
兔10.1 12 4 (2 kg)
猫 9.9 14
4.67 (2.5 kg)
狗11.2 19
8 (10 kg)
猴11.8 12
4 (3 kg)
人10.6 36
12 (50 kg)
例:如某利尿药给大鼠灌胃的有效剂量为250 mg/kg,试计算给
狗灌胃的试用剂量是多少?
查表得:大鼠转换因子为6,狗的转换因子为19,按下式计算:
由小动物剂量(如大鼠)换算大动物(如狗)剂量:
狗的试用剂量(mg/kg)=大鼠剂量(mg/kg)′(大鼠的转换因子/狗
的转换因子)
=250′(6/19)= 85 (mg/kg) 由大动物剂量(如狗)换算小动物
(如大鼠)剂量:
大鼠的试用剂量(mg/kg)=狗剂量(mg/kg)′(狗的转换因子/大鼠
的转换因子)
=85′(19/6)= 250 (mg/kg)
由上表可见,按mg/kg剂量折算成等效剂量,人为小鼠的1/12,
大鼠的1/6,家兔、猴的1/3,狗的1/2。
动物给药量的确定
观察和研究一种药物的作用时,动物给予多大计量药物是一个重
要问题,一般可按下述方法确定剂量。
1、先用小鼠粗略确定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然后用小于中毒量的
剂量,或取致死量的若干分之一为应用剂量,一般可取1/10~1/15。
2、中药粗制剂的剂量多按生药折算,其中一个剂量可相当于临床
剂量的2~5
倍(小鼠可为10~15倍),药效剂量应低于毒性试验剂量。
3、化学药品可参考化学结构的已知药物,化学结构和作用均相似
的药物剂量一般都相近。
4、确定剂量后,如第一次实验药物的作用不明显,动物也无中毒
表现(如体重下降,精神不振,活动减少或其他症状),可以加大剂
量再次实验,一般按开始试用量(ds)的2ds、3.3ds、5ds递增【或
按2倍或3.16(√10)倍递增】,2~4次可达到预期剂量,以后每次
增加30%~40%。如出现明显中毒现象,应降低剂量再次实验,剂量
降低可采用剂量递增规律的反向。一般情况下,在适宜的剂量
范围内,药物的作用常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强,所以实验时最好多
设几个剂量,一般设2~5个剂量组。如实验结果无明显量效关系,应
慎重分析原因。
5、大动物的实验开始剂量可采用鼠剂量的1/15~1/2,以后根据
动物的反应调整剂量。
6、动物给药量的确定,须考虑给药途径,动物年龄、体质状态及
药物作用强弱的差异,一般而言,以口服量为100时,灌肠量应为
100~200,皮下注射量为30~50,肌肉注射量25~30,静脉注射量
为25。幼龄动物是成龄动物的1/3~1/2,老龄动物是成龄动物的
2/3~3/4。一般对一种动物作用强的药物,对另一种动物作用也强,
剂量应小。
7、药物剂量确定后,应根据实验动物的给药体积换算出给药的浓
度,给药体积应小于最大给药体积。
2024年11月6日发(作者:乌雅盼晴)
药理学剂量换算
药理学剂量换算
动物剂量折算方法(《药理实验方法学》)
(1)标准动物的等效剂量折算系数法:由表1查出设算系数K,按下
式计算:
DA=K?DB
DA为A种动物的剂量(mg/只),DB为B种动物的剂量(mg/只)
表2给出了主要参数,不仅可按此计算标准体重的计量,也能直接计
算任何种类动物任何实际体重的用药剂量.
对于标准体重的动物:
每只用量(mg/kg)DB = DA ?KB/KA
公斤体重剂量(mg/kg)dB = dA ?kB/kA
对于任何体重的动物:
每只用量(mg/kg)DB = DA ?RB/RA?(WB/WA)2/3
公斤体重剂量(mg/kg)dB = dA ?RB/RA?(WA/WB)1/3
KA、KB、RA、RB由表2查找。式中DB、dB是欲求算的B种动
物的每只剂量及公斤体重剂量,DA、dA是已知A种动物的每只剂量
及公斤体重剂量,WA、WB是已知动物体重,RA、RB是体型系数,
可由表2查找。
人和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不同种类动物之间药物剂量换算法
引自章元沛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药理学实验>第238页“附录
五:人和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不同种类动物之间药物剂量换算
法”。
以我之见,成人的标准体重还是以50 kg为好,平均70 kg 是有
点夸张了。
早在十九世纪末年,生理学家Voit 氏等发现虽然不同种类的动物
每kg体重单位时间内的散热量相差悬殊,但都如折算成每m2体表面
积的散热量,则基本一致。例如马、猪、狗、大鼠和人的每m2体表
面积每24小时的散热量都在1000 kCal 左右。药理学家研究药物在体
内的作用时则习惯于以mg/kg 或g/kg等方式来计算药物的剂量。这
种办法行之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时,问题似乎不大;但用于不同种
类动物时,常常会出现严重偏小或偏大,以致无法完成实验。1958年
Pinkle氏报告6-MP等抗肿瘤药物在小鼠、大鼠、狗和人身上的治疗
剂量,按mg/kg 计算时差距甚大,但如改为按mg/m2体表面积计算,
就都非常接近(见表2-5),此后,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的概念逐渐为
药理学家接受,被认为尤其适用于不同动物之间剂量的换算。
表2-5. 6-MP对不同种属动物和人有效剂量的变异
从体重推算体表面积,一般认为Meeh-Rubner公式较为合适:
A=k′(W2/3)/10,000
式中A为体表面积,以m2计算;W为体重,以g计算;K为常
数,随动物种类而不同,小鼠和大鼠9.1,豚鼠9.8, 兔10.1,猫9.9, 狗
11.2, 猴11.8,人10.6。应当指出,这样计算出来的体表面积仍是粗略
估计,不一定完全符合实测数据。例:试算一体重为1.5 kg的家兔的
体表面积:
解:A=10.1′(15002/3)/10,000
log A= log 10.1+2/3 log 1500-log 10000=-0.8783
A=0.1324 m2
人或动物之间药物剂量的换算:
为使用方便,可按“mg/kg折算 mg/m2的转换因子”进行换算:
表2-6 .不同种类动物间剂量换算时的常用数据
动物Meeh-Rubner公式的K
值mg/kg?mg/m2
转换因子与小鼠转换因子的比值
小
鼠 9.1 3
1 (20 g)
大
鼠 9.1 6
2 (200 g)
仓
鼠 9.0 4.1
1.37
豚
鼠 9.8 8
2.67 (400 g)
家
兔10.1 12 4 (2 kg)
猫 9.9 14
4.67 (2.5 kg)
狗11.2 19
8 (10 kg)
猴11.8 12
4 (3 kg)
人10.6 36
12 (50 kg)
例:如某利尿药给大鼠灌胃的有效剂量为250 mg/kg,试计算给
狗灌胃的试用剂量是多少?
查表得:大鼠转换因子为6,狗的转换因子为19,按下式计算:
由小动物剂量(如大鼠)换算大动物(如狗)剂量:
狗的试用剂量(mg/kg)=大鼠剂量(mg/kg)′(大鼠的转换因子/狗
的转换因子)
=250′(6/19)= 85 (mg/kg) 由大动物剂量(如狗)换算小动物
(如大鼠)剂量:
大鼠的试用剂量(mg/kg)=狗剂量(mg/kg)′(狗的转换因子/大鼠
的转换因子)
=85′(19/6)= 250 (mg/kg)
由上表可见,按mg/kg剂量折算成等效剂量,人为小鼠的1/12,
大鼠的1/6,家兔、猴的1/3,狗的1/2。
动物给药量的确定
观察和研究一种药物的作用时,动物给予多大计量药物是一个重
要问题,一般可按下述方法确定剂量。
1、先用小鼠粗略确定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然后用小于中毒量的
剂量,或取致死量的若干分之一为应用剂量,一般可取1/10~1/15。
2、中药粗制剂的剂量多按生药折算,其中一个剂量可相当于临床
剂量的2~5
倍(小鼠可为10~15倍),药效剂量应低于毒性试验剂量。
3、化学药品可参考化学结构的已知药物,化学结构和作用均相似
的药物剂量一般都相近。
4、确定剂量后,如第一次实验药物的作用不明显,动物也无中毒
表现(如体重下降,精神不振,活动减少或其他症状),可以加大剂
量再次实验,一般按开始试用量(ds)的2ds、3.3ds、5ds递增【或
按2倍或3.16(√10)倍递增】,2~4次可达到预期剂量,以后每次
增加30%~40%。如出现明显中毒现象,应降低剂量再次实验,剂量
降低可采用剂量递增规律的反向。一般情况下,在适宜的剂量
范围内,药物的作用常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强,所以实验时最好多
设几个剂量,一般设2~5个剂量组。如实验结果无明显量效关系,应
慎重分析原因。
5、大动物的实验开始剂量可采用鼠剂量的1/15~1/2,以后根据
动物的反应调整剂量。
6、动物给药量的确定,须考虑给药途径,动物年龄、体质状态及
药物作用强弱的差异,一般而言,以口服量为100时,灌肠量应为
100~200,皮下注射量为30~50,肌肉注射量25~30,静脉注射量
为25。幼龄动物是成龄动物的1/3~1/2,老龄动物是成龄动物的
2/3~3/4。一般对一种动物作用强的药物,对另一种动物作用也强,
剂量应小。
7、药物剂量确定后,应根据实验动物的给药体积换算出给药的浓
度,给药体积应小于最大给药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