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常见镜头故障原因及维修

IT圈 admin 31浏览 0评论

2024年1月21日发(作者:林天心)

常见镜头故障原因及维修

这个网页中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镜头病症,并针对每种病症说明医治或预防的原则。但是实际上的病况可能比这里说明的更复杂,还是要看实际的状况来对症下药。此网页主要是给一些想自己修镜头的【勇者】参考,已经很有经验的朋友就不必看了。

发霉

发霉是最常见的镜头病症,发霉的原因是存放不当,很多人喜欢将相机镜头放在衣柜里面,其实衣柜里面是最不适当的相机存放场所,衣柜里面其实湿度是很高的。开始发霉的时候,玻璃上看来好像有细细的丝状,渐渐扩散,如左图 A、C;发霉严重时整个镜头都是霉丝,如左图 E。

如果没有镀膜的老镜不大会发霉,即使发了霉也容易清理。镜头的镀膜是一些金属氧化物或是卤化物,当然现代镜头镀膜的配方复杂,有些机密我们也无法清楚了解,不管是

什么成份,反正是一些化学物质,而霉菌附着之后就会吃掉这些化学物质,不严重的时候可以将霉菌清掉,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但是有经验的人还是看得出来。发霉严重的时候,有时会把镀膜吃光,也就是说清理掉霉菌之后,会发现发霉的地方镀膜都不见了,像左图 D

就是镀膜都不见了。有时即使镀膜还在但是已经变质,如左图 B,如果镀膜看来黄黄的那样,基本上那块地方的镀膜已经没救了。

不要以为发霉清掉就好,因为发霉处的菌丝会吸附空气中的水气等等物质,最严重的时候,霉菌与空气中各种化学物质以及灰尘混合作用之下,会在镜片表面形成一层硬硬的、雾雾的,类似沈淀矿物质的东西,如左图 F,这种情形镜片就报销了。这种雾化能否清理要看运气,如果很薄的话,用牙膏磨一下也许就磨掉了,但是镀膜大概都毁了,严重的时候,即使用牙膏磨掉了,但是镜面上可能也会留下一些磨痕,这样的镜头大概只能留着拆零件。

要预防发霉就是要保持干燥,现在的电子式干燥箱很便宜,最小的一千多元就可以买到,调整在相对湿度 45-55 之间就好。至于已经发病的怎么办,如果只有一两个小点,可以先不管,拍逆光时可能会产生一些耀光而已,但是要放到干燥箱中,不要让霉菌继续生长,如果已经有丝状,那就洗吧,自己练功自己洗,如果没胆子就花钱吧。如果是已经有沈淀物的那种雾化情形,就大胆的给他拆下去吧。

发了霉要早处理比较好,因为霉菌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会与镀膜作用,即使放在干燥箱里面,霉菌并没有死亡,那些分泌出来的化学物质也仍然在里面,还会继续腐蚀镀膜。一般说发霉不严重无须处理,那只是由荷包的角度出发的,由保养的观念看应该要马上处理。

脱胶

脱胶也是很常见的镜头毛病,几十年前因为镜片与空气的接触面会造成反光,所以会尽量将镜片黏合以便减少空气-玻璃的接触面,近年也会因光学设计的关系,继续使用一些黏合型镜片,但是这些黏合型的镜片常常会发生黏合胶变质,或是脱胶,脱胶轻微时,仔细看会有一些很细小的点状痕迹,不仔细用放大镜看,有时会以为是发霉,如左图 A,此时逆光会发生反差降低。蓝色框中放大看,仔细看会发现有许多小点,如左图 B,如果 B 的蓝色框中再用放大镜看就变成很多明显的小白点,如左图 C。更严重一点白点就会变大,变的明显,有时会看起来像汽水。有时黏合胶会变质,变成整片白白雾雾的。

不管怎样,脱胶或是黏合胶变质都很麻烦,因为医治的方法是将镜片分开,再重新黏合,但是笔者自己也没有这个功力。三十年前是说要将镜片泡在溶剂里面,再用阿拉伯胶(一种树脂)黏合。以前用旧的变质的小天文望远镜片试过,可以用丙酮溶开,但是黏合的时候很难,还是留了一堆气泡。即使可以黏合,但是镜片间距离可能无法与原来相同,对画质难免会造成不良影响。

脱胶的问题很难避免,有时与原来的材料质量有关,存放条件只要不受热应该还好,像笔者的镜头存放条件都一样,但是就是有一两只镜头变质了。

这是另一种典型的脱胶,黏合的镜片脱胶后会出现两个没有镀膜的面,因此脱胶的部份会产生强烈反光,透光率也因而降低,由左图中可以看到脱胶的部份比较暗,表示穿透的光线减少,而右图中则可以看到脱胶的部位与其他有镀膜的面相比,反光强烈许多。

比较有趣的是,似乎三、四十年前的老镜头脱胶时比较常看到这种情形,而近一二十年的镜头脱胶则是气泡状的脱胶。此种面状脱胶,其实还可以拍,只是透光率会有些不均匀,但是分辨率影响不大。有只 Leica 135/2.8,虽然脱胶,但是分辨率还是胜出,不像一些近代镜一脱胶就是一堆点状像气泡的东西,拍起来雾雾的。

镜片变质

有些老镜片玻璃使用了一些特殊化学元素,久了会变黄,这是变质的一种,此种问题似乎无法预防,但是在数字相机上,有时因为自动白平衡的关系,可能根本看不出来镜片变黄。

另外反射镜因为有些面是镀了薄薄一层金属,久了会氧化,左图是一只 Sigma 400/5.6 的反射镜氧化的状况,因为反射面很大,所以局部有些氧化,拍出来暂时还没有明显影响。反射面的金属氧化,理论上可

以拆出来清洗重新镀,但是那样很麻烦,也要不少钱,不如买新的算了。

另外一种变质是镀膜变质,镀膜有时即使没有发霉也会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作用而变质,这与材质有关,一般副厂镜变质的机会比原厂镜大,一分钱一分货,至少笔者自己的经验是这样。这种变质有时看起来与发霉造成的变质很难分别,不过如果从来没有发过霉,但是镜片雾掉了,多半是镀膜变质,不过不管什么原因,镀膜一变质,大概镜头就没什么价值了。

如果是轻微的镜片变质,不管是因为发霉造成还是什么原因造成,甚至是镜片敲到了,敲了一个点;反射镜氧化掉了,反正是点状的变质问题,都可以用一个绝招,就是把变质处用黑色签字笔点掉,天文望远镜也是一样,这样至少不会在逆光时造成耀光。不过如果坏掉的地方太大就不必了,总不能把镜片的 1/4-1/5 都涂黑吧。

镀膜磨损

镀膜磨损也是常见的问题,不过这是不爱惜镜头的人才会发生的事情。一般而言,爱惜镜头的人多半会在镜头前面加个 skylight 或是 UV 之类的保护镜,但是有些人又说那样会影响色彩;不过我是觉得除了拍正片,我实在不很相信那些影响用肉眼看得出来,即使用正片恐怕影响也有限。其实也很简单,自己拍拍看有没有影响,不满意就不要用。

加了保护镜是可以保护镜片,保护镜擦坏了就换一片,不会太贵。但是镜头前镜片擦出痕来(像左图)就很难医治。虽然大致看来没问题,可是用微距镜配合灯光的反光还是

可以看到许多细纹,这样的细纹其实对拍照的影响真的很有限,也许逆光的情形看得出来,但是那样的机会很小。磨出细纹其实对心里影响的层面可能比较大。

要预防镜片镀膜的刮伤当然是尽量使用保护镜,此外不管有没有保护镜,除非是记者上山下海,否则有些地方有些喷漆、灰尘很大的地方等等,尽量不要去拍吧。真的要擦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太用力,应该先用吹气球将灰尘吹掉,再用拭镜纸轻轻擦,确定没有灰尘才能比较用点力道。

光圈失效

这是一只 Zeiss 镜头,这是光圈机构,有许多零件,如果有螺丝或弹簧等其他零件松脱,光圈当然就不能正常运作,或者会有误差。

这是另一只 Zeiss 镜,光圈组件中有一根弹簧(红线旁),如果用久锈蚀了,可能会断裂,如果弹簧断裂,当然也无法正常运作。一般而言镜头中控制光圈的弹簧至少有两个,一个是要缩起来,另一个是要将光圈保持在最大光圈以便对焦,但是如果是那种很老的全手动光圈镜头就没有弹簧的烦恼。

这是一只广角镜,里面的光圈松了,脱离了原来的位置。后来拆开拨弄了一下使他归位就好了。这种情形常常是受到撞击导致。

当然如果光圈叶进了油也会导致收放迟滞,因为光圈叶很薄,油一进去就会将光圈叶黏住,不易开阖,甚至无法动作。此时只要拆开清洗即可。像左图就是油将光圈叶黏住,但是此镜为手动镜,在实际使用时并没有问题,只是有些反光会造成耀光。

镜头应该避免受热,受热会造成黄油渗漏,所以镜头不要放在车里面晒太阳。

对焦过紧

左图是对焦机构中的复螺纹结构,如果镜头遭到撞击,会导致零件变形,当然也就无法转动,此外复螺纹中有许多黄油,有些质量不佳或是长期受热等等,黄油有时会结成硬块,有时有灰尘沙粒进到这些复螺纹中也会卡死。有些镜头的对焦松紧度是可以调整的,如果过紧也可能是调松紧的机构偏移。

对焦过紧一般都需要拆开清理、校正或调整,如果撞击变形,有时很难校正回来。对焦过紧时就不要再去用暴力扭转,有时越转越紧就毁了也不一定,如果有沙子的话千万不

要去转它,转过度会将螺纹磨损,磨松了就无法修理了。对焦环太紧也不宜上油,因为对焦环机构藏在里面,上黄油根本碰不到,液体的油固然可以上进去,但是容易造成渗油,当油渗到光圈叶的话,那就麻烦了,因为镜头的光圈叶一般都在最核心的地方,要拆光圈叶来清理的话,一般都几乎要全部拆开。而有些镜头的光圈叶控制机构是调好后就固定住了,要拆可能还要整个泡在溶剂里面,非常的麻烦。

漏油

像左途中右边的框中,黄油渗漏出来,有时一点点渗漏并没有关系,但是如果漏到其他不该有油的零件中就很麻烦,漏油只能拆开擦洗。

一般漏油都是油的质量不良或是受热使油融化,手上有许多原厂镜,用了快 35 年,可是没有一只漏油,而副厂镜则有好几只都有渗油现象。

有人说黄油受热会融化,而太干燥则会使黄油干掉,笔者不认为这是对的,黄油沸点很高,一般空气再干燥也不应该会挥发,一般黄油会变干多半是受热使其中较低沸点的物质挥发掉,即使单纯的低沸点物质挥发也不会失去润滑作用,蜡的沸点比黄油高,但是仍然很润滑,失去润滑作用的黄油多半变质的比较多,而不单纯是挥发的问题,相机中小零件用的较低沸点的润滑油比较可能挥发干燥。

无限远无法对焦

对焦机构一般都会有固定螺丝,一点点松脱时会造成转动对焦环却无法调焦,轻微时

会时好时坏,左图是 Pentax 的标准镜,有三只调焦螺丝,如果很松的时候会无法调焦。一般这种地方很少松脱,因为原厂在出厂时几乎都会用胶把螺丝固定一下。有些朋友是镜头送修之后发病,那表示可能是师傅没锁紧,甚至是忘了锁紧。

并不是每只镜头都有无限远的调整机构,有些老镜根本是调好之后就用螺丝或其他的方式固定死了,此种镜头不会用一用就发生无限远无法调焦,但是也可能固定的机构松脱,此类镜头在维修时只要移动了无限远位置,就很不好装回,要花很多时间。另外有些变焦镜的无限远位置则只是靠调整最前方的镜片组来调整,所以有时变焦镜万一无法调到无限远,可以看看是否最前方的镜片固定环松脱。

镜头脏污与镀膜伤害

镜头另一种常见问题是脏污,脏污的来源可能为环境,但是最常见的是自己的手,手指上都会分泌油脂,碰到镜头就是一个痕迹,像左图A是指纹,如果是保护镜,可以用干净的卫生纸加一点【呼吸的湿气】,也就是对着镜片哈一口气,会有些凝结水气比较容易擦掉,但这当然是非正规的擦法,不是很严重最好还是等回家再处理。

有朋友问镜片刮伤与脏痕如何分办,有时不好分辨,但是大部分的情形是脏污大致是整片的,但是镀膜的刮伤常常是看起来有细丝状,但是细丝以外的地方反光是光亮的。

在条件许可时还是应该使用擦镜头的专用药水,用长纤维的拭净纸来擦拭,比较正规的擦法是由中央环状向外擦,拭净纸擦过就不要重复使用,理论上最好不要用溶剂,这是

比较正规的说法。不过笔者自己用什么擦呢?报告各位,本人从来是用去渍油、酒精、镜头水等等手边有什么用什么,有时懒惰就用卫生纸沾着这些溶剂来擦,有油脂就用去渍油效果最好,水溶性的污物我就用镜头水或是酒精,发霉则用酒精擦完再用去渍油,不过从来也没有哪只镜头这样擦坏的,从三十年前玩的天文望远镜头、旧货摊买的旧镜头等等到现在都一样。不过您如果学我这样擦,擦坏了不负责。

现在的镜片有一点要注意,目前有些非球面镜是用塑料镜片,有人说是用

polycarbonate,也就是 PC 材质,塑料镜片再怎样还是没有玻璃硬,比较怕刮伤,所以一般最外面的镜片大概不会是塑料镜片,但是自己擦镜头,最好到网站上查查资料,看哪一片是非球面镜,那片通常是塑料的,擦得时候绝对要小心,不要刮伤。不要以为只有抛弃式相机用塑料镜片,小数字机、单眼机等等都可能使用塑料镜头,现在的铸模技术已经很好,可以制造出至少用肉眼很难分辨的镜片,也可以在塑料镜片上镀膜。

落水

相机落水要看掉到哪种水中,【先关电源】,如果是干净水,可以先将水甩干,再用不超过 50℃ 的温度烘干,如果是电子机,有时很难医,除非马上拆开医治。因为电子机里面有许多软性的电路板,而且往往有好几层迭在一起,迭在一起的地方很难用烘干的方法来解决,因为吸附在两层之间的水分很难去除,当然隔很久也是会干,但是附近的电路板会腐蚀。如果无法在落水后立刻医治,有人是说要先放在水里泡起来,等能处理在拿出来处理。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可以做个实验,泡一根钉子在杯子里,隔一阵子看是水面容易锈还是水中的容易锈?当然是水面容易锈,所以有人说无法马上处理最好还是泡起来。笔者是认为可以泡起来,但是最好泡开水,因为开水中的溶氧比较少。无论如何落水机就要有死马当活马医的心里准备,要医最好整个解剖来烘干比较好,相机中密密麻麻的零件

有许多缝隙以及转轴,还有交迭光圈、快门叶片,不拆开很难烘干,万一没烘干就开电源,可能一短路就真的毁了。

至于镜头如果水进到镜片间隙,就必须整个拆开擦洗了,如果没有电路,一般镜片大概都可以医治,手上有一只落海水机,被人不当处理放在烤箱里烤,机身全毁,镜头铝合金部份有些腐蚀,但是清理后镜头塑料部份坏了,但是功能还是完好的,镜片也完美。

如果是掉到脏水、海水,马上找干净水泡起来,而且最好换水好几次把里面的海水或脏水洗出来,其他就与干净水类似了。

反正落水的话,机械机医好的希望比较大,电子机的话就很难说了。所以还是小心点吧,落水对相机来说是非常大的伤害。至于有些人说如果刚掉到水里,赶快拿起来甩一下水,烘一烘就好;当然运气好进的水不多也许没问题,但是【赶快拿起来】要多赶快?恐怕很难定义,恐怕看运气比较贴切。

镜片清洗的问题

常有影友讨论镜片清洗的问题,认为洗过的镜片会光轴不准,或者是镀膜被洗掉。这两个问题有时确实是问题,但是大部分的情形下并不会发生。

先谈光轴的问题,一般而言绝大部份的镜片拆过重装时光轴并不会不正,如果您拆装过镜片就知道,镜片装回去要不正也很难,能装到镜片不正的话实在技术太差,除非是不小心没有装到定位。但是有些情形真的会光轴不正,例如某个牌子的老东德镜头,最后一片镜子竟然靠三只螺丝去固定并调整中心点,这种镜没有仪器真的会光轴不准,但是我用目测装回去其实也看不出画面有何差异。但是如果拆的时候没有注意正反面,装回时装错

面就真的会有问题,可是这样往往也会导致焦点偏移,甚至无法对焦,如果装反了镜片还无法看出问题的机会实在不大。

有一种情形会影响画质,就是镜片研磨时不够平均,不同的角度位置弧面曲度有差异,因此某个镜片转了角度就不在是最佳组合角度,不过现代的镜头应该不至于有这样的问题,而且没有仪器量测可能也很难看出问题。但早期的天文折光镜确实是有这样的要求,在两片镜片的边缘会有记号,装配时要将记号对正才有最佳效果。

至于清洗时将镀膜洗掉的问题要从几个方向来谈,一个是镀膜质量,一个是发霉问题。基本上镀膜质量够好的话,并不会因为清洗而脱落,但现在许多廉价的保护镜确实会因擦洗就将镀膜给擦掉。不过即使镀膜不会被擦掉,但是清洗时不注意的话却会在镀膜上产生一些细小的刮痕,所以没有发霉就尽量不要去擦洗。

镀膜的损毁除了被沙子刮坏以外,发霉是主要的凶手。许多人说发霉清洗会将镀膜洗掉,我还是要强调,镀膜掉了不是因为【清洗】而是因为被霉菌吃掉了。发霉清洗后有没有痕迹其实与技术的关系不大,是要看霉菌长了多久,有没有把镀膜吃掉,如果吃掉了,技术再好也补不回来,除非重新镀膜。如果发霉时间很短,还没有侵蚀镀膜,那技术再不好,也不至于把镀膜洗掉,只要用的药剂对,不要去用强酸强碱,其实很难把镀膜洗掉;但是廉价烂镜则不一定,一般的原厂镜要把镀膜洗掉还不容易。我有一只镜镀膜变质,用粗蜡打了很久,变质也没磨掉,没变质的地方镀膜也还在,想想看粗蜡都打不掉,用拭镜纸沾溶剂清洗会掉吗?

事实上我没有碰过发霉而将镀膜洗掉的,只有被霉菌吃掉的。洗的不好只会有一些细细的擦痕,并不会将镀膜磨掉。

2024年1月21日发(作者:林天心)

常见镜头故障原因及维修

这个网页中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镜头病症,并针对每种病症说明医治或预防的原则。但是实际上的病况可能比这里说明的更复杂,还是要看实际的状况来对症下药。此网页主要是给一些想自己修镜头的【勇者】参考,已经很有经验的朋友就不必看了。

发霉

发霉是最常见的镜头病症,发霉的原因是存放不当,很多人喜欢将相机镜头放在衣柜里面,其实衣柜里面是最不适当的相机存放场所,衣柜里面其实湿度是很高的。开始发霉的时候,玻璃上看来好像有细细的丝状,渐渐扩散,如左图 A、C;发霉严重时整个镜头都是霉丝,如左图 E。

如果没有镀膜的老镜不大会发霉,即使发了霉也容易清理。镜头的镀膜是一些金属氧化物或是卤化物,当然现代镜头镀膜的配方复杂,有些机密我们也无法清楚了解,不管是

什么成份,反正是一些化学物质,而霉菌附着之后就会吃掉这些化学物质,不严重的时候可以将霉菌清掉,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但是有经验的人还是看得出来。发霉严重的时候,有时会把镀膜吃光,也就是说清理掉霉菌之后,会发现发霉的地方镀膜都不见了,像左图 D

就是镀膜都不见了。有时即使镀膜还在但是已经变质,如左图 B,如果镀膜看来黄黄的那样,基本上那块地方的镀膜已经没救了。

不要以为发霉清掉就好,因为发霉处的菌丝会吸附空气中的水气等等物质,最严重的时候,霉菌与空气中各种化学物质以及灰尘混合作用之下,会在镜片表面形成一层硬硬的、雾雾的,类似沈淀矿物质的东西,如左图 F,这种情形镜片就报销了。这种雾化能否清理要看运气,如果很薄的话,用牙膏磨一下也许就磨掉了,但是镀膜大概都毁了,严重的时候,即使用牙膏磨掉了,但是镜面上可能也会留下一些磨痕,这样的镜头大概只能留着拆零件。

要预防发霉就是要保持干燥,现在的电子式干燥箱很便宜,最小的一千多元就可以买到,调整在相对湿度 45-55 之间就好。至于已经发病的怎么办,如果只有一两个小点,可以先不管,拍逆光时可能会产生一些耀光而已,但是要放到干燥箱中,不要让霉菌继续生长,如果已经有丝状,那就洗吧,自己练功自己洗,如果没胆子就花钱吧。如果是已经有沈淀物的那种雾化情形,就大胆的给他拆下去吧。

发了霉要早处理比较好,因为霉菌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会与镀膜作用,即使放在干燥箱里面,霉菌并没有死亡,那些分泌出来的化学物质也仍然在里面,还会继续腐蚀镀膜。一般说发霉不严重无须处理,那只是由荷包的角度出发的,由保养的观念看应该要马上处理。

脱胶

脱胶也是很常见的镜头毛病,几十年前因为镜片与空气的接触面会造成反光,所以会尽量将镜片黏合以便减少空气-玻璃的接触面,近年也会因光学设计的关系,继续使用一些黏合型镜片,但是这些黏合型的镜片常常会发生黏合胶变质,或是脱胶,脱胶轻微时,仔细看会有一些很细小的点状痕迹,不仔细用放大镜看,有时会以为是发霉,如左图 A,此时逆光会发生反差降低。蓝色框中放大看,仔细看会发现有许多小点,如左图 B,如果 B 的蓝色框中再用放大镜看就变成很多明显的小白点,如左图 C。更严重一点白点就会变大,变的明显,有时会看起来像汽水。有时黏合胶会变质,变成整片白白雾雾的。

不管怎样,脱胶或是黏合胶变质都很麻烦,因为医治的方法是将镜片分开,再重新黏合,但是笔者自己也没有这个功力。三十年前是说要将镜片泡在溶剂里面,再用阿拉伯胶(一种树脂)黏合。以前用旧的变质的小天文望远镜片试过,可以用丙酮溶开,但是黏合的时候很难,还是留了一堆气泡。即使可以黏合,但是镜片间距离可能无法与原来相同,对画质难免会造成不良影响。

脱胶的问题很难避免,有时与原来的材料质量有关,存放条件只要不受热应该还好,像笔者的镜头存放条件都一样,但是就是有一两只镜头变质了。

这是另一种典型的脱胶,黏合的镜片脱胶后会出现两个没有镀膜的面,因此脱胶的部份会产生强烈反光,透光率也因而降低,由左图中可以看到脱胶的部份比较暗,表示穿透的光线减少,而右图中则可以看到脱胶的部位与其他有镀膜的面相比,反光强烈许多。

比较有趣的是,似乎三、四十年前的老镜头脱胶时比较常看到这种情形,而近一二十年的镜头脱胶则是气泡状的脱胶。此种面状脱胶,其实还可以拍,只是透光率会有些不均匀,但是分辨率影响不大。有只 Leica 135/2.8,虽然脱胶,但是分辨率还是胜出,不像一些近代镜一脱胶就是一堆点状像气泡的东西,拍起来雾雾的。

镜片变质

有些老镜片玻璃使用了一些特殊化学元素,久了会变黄,这是变质的一种,此种问题似乎无法预防,但是在数字相机上,有时因为自动白平衡的关系,可能根本看不出来镜片变黄。

另外反射镜因为有些面是镀了薄薄一层金属,久了会氧化,左图是一只 Sigma 400/5.6 的反射镜氧化的状况,因为反射面很大,所以局部有些氧化,拍出来暂时还没有明显影响。反射面的金属氧化,理论上可

以拆出来清洗重新镀,但是那样很麻烦,也要不少钱,不如买新的算了。

另外一种变质是镀膜变质,镀膜有时即使没有发霉也会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作用而变质,这与材质有关,一般副厂镜变质的机会比原厂镜大,一分钱一分货,至少笔者自己的经验是这样。这种变质有时看起来与发霉造成的变质很难分别,不过如果从来没有发过霉,但是镜片雾掉了,多半是镀膜变质,不过不管什么原因,镀膜一变质,大概镜头就没什么价值了。

如果是轻微的镜片变质,不管是因为发霉造成还是什么原因造成,甚至是镜片敲到了,敲了一个点;反射镜氧化掉了,反正是点状的变质问题,都可以用一个绝招,就是把变质处用黑色签字笔点掉,天文望远镜也是一样,这样至少不会在逆光时造成耀光。不过如果坏掉的地方太大就不必了,总不能把镜片的 1/4-1/5 都涂黑吧。

镀膜磨损

镀膜磨损也是常见的问题,不过这是不爱惜镜头的人才会发生的事情。一般而言,爱惜镜头的人多半会在镜头前面加个 skylight 或是 UV 之类的保护镜,但是有些人又说那样会影响色彩;不过我是觉得除了拍正片,我实在不很相信那些影响用肉眼看得出来,即使用正片恐怕影响也有限。其实也很简单,自己拍拍看有没有影响,不满意就不要用。

加了保护镜是可以保护镜片,保护镜擦坏了就换一片,不会太贵。但是镜头前镜片擦出痕来(像左图)就很难医治。虽然大致看来没问题,可是用微距镜配合灯光的反光还是

可以看到许多细纹,这样的细纹其实对拍照的影响真的很有限,也许逆光的情形看得出来,但是那样的机会很小。磨出细纹其实对心里影响的层面可能比较大。

要预防镜片镀膜的刮伤当然是尽量使用保护镜,此外不管有没有保护镜,除非是记者上山下海,否则有些地方有些喷漆、灰尘很大的地方等等,尽量不要去拍吧。真的要擦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太用力,应该先用吹气球将灰尘吹掉,再用拭镜纸轻轻擦,确定没有灰尘才能比较用点力道。

光圈失效

这是一只 Zeiss 镜头,这是光圈机构,有许多零件,如果有螺丝或弹簧等其他零件松脱,光圈当然就不能正常运作,或者会有误差。

这是另一只 Zeiss 镜,光圈组件中有一根弹簧(红线旁),如果用久锈蚀了,可能会断裂,如果弹簧断裂,当然也无法正常运作。一般而言镜头中控制光圈的弹簧至少有两个,一个是要缩起来,另一个是要将光圈保持在最大光圈以便对焦,但是如果是那种很老的全手动光圈镜头就没有弹簧的烦恼。

这是一只广角镜,里面的光圈松了,脱离了原来的位置。后来拆开拨弄了一下使他归位就好了。这种情形常常是受到撞击导致。

当然如果光圈叶进了油也会导致收放迟滞,因为光圈叶很薄,油一进去就会将光圈叶黏住,不易开阖,甚至无法动作。此时只要拆开清洗即可。像左图就是油将光圈叶黏住,但是此镜为手动镜,在实际使用时并没有问题,只是有些反光会造成耀光。

镜头应该避免受热,受热会造成黄油渗漏,所以镜头不要放在车里面晒太阳。

对焦过紧

左图是对焦机构中的复螺纹结构,如果镜头遭到撞击,会导致零件变形,当然也就无法转动,此外复螺纹中有许多黄油,有些质量不佳或是长期受热等等,黄油有时会结成硬块,有时有灰尘沙粒进到这些复螺纹中也会卡死。有些镜头的对焦松紧度是可以调整的,如果过紧也可能是调松紧的机构偏移。

对焦过紧一般都需要拆开清理、校正或调整,如果撞击变形,有时很难校正回来。对焦过紧时就不要再去用暴力扭转,有时越转越紧就毁了也不一定,如果有沙子的话千万不

要去转它,转过度会将螺纹磨损,磨松了就无法修理了。对焦环太紧也不宜上油,因为对焦环机构藏在里面,上黄油根本碰不到,液体的油固然可以上进去,但是容易造成渗油,当油渗到光圈叶的话,那就麻烦了,因为镜头的光圈叶一般都在最核心的地方,要拆光圈叶来清理的话,一般都几乎要全部拆开。而有些镜头的光圈叶控制机构是调好后就固定住了,要拆可能还要整个泡在溶剂里面,非常的麻烦。

漏油

像左途中右边的框中,黄油渗漏出来,有时一点点渗漏并没有关系,但是如果漏到其他不该有油的零件中就很麻烦,漏油只能拆开擦洗。

一般漏油都是油的质量不良或是受热使油融化,手上有许多原厂镜,用了快 35 年,可是没有一只漏油,而副厂镜则有好几只都有渗油现象。

有人说黄油受热会融化,而太干燥则会使黄油干掉,笔者不认为这是对的,黄油沸点很高,一般空气再干燥也不应该会挥发,一般黄油会变干多半是受热使其中较低沸点的物质挥发掉,即使单纯的低沸点物质挥发也不会失去润滑作用,蜡的沸点比黄油高,但是仍然很润滑,失去润滑作用的黄油多半变质的比较多,而不单纯是挥发的问题,相机中小零件用的较低沸点的润滑油比较可能挥发干燥。

无限远无法对焦

对焦机构一般都会有固定螺丝,一点点松脱时会造成转动对焦环却无法调焦,轻微时

会时好时坏,左图是 Pentax 的标准镜,有三只调焦螺丝,如果很松的时候会无法调焦。一般这种地方很少松脱,因为原厂在出厂时几乎都会用胶把螺丝固定一下。有些朋友是镜头送修之后发病,那表示可能是师傅没锁紧,甚至是忘了锁紧。

并不是每只镜头都有无限远的调整机构,有些老镜根本是调好之后就用螺丝或其他的方式固定死了,此种镜头不会用一用就发生无限远无法调焦,但是也可能固定的机构松脱,此类镜头在维修时只要移动了无限远位置,就很不好装回,要花很多时间。另外有些变焦镜的无限远位置则只是靠调整最前方的镜片组来调整,所以有时变焦镜万一无法调到无限远,可以看看是否最前方的镜片固定环松脱。

镜头脏污与镀膜伤害

镜头另一种常见问题是脏污,脏污的来源可能为环境,但是最常见的是自己的手,手指上都会分泌油脂,碰到镜头就是一个痕迹,像左图A是指纹,如果是保护镜,可以用干净的卫生纸加一点【呼吸的湿气】,也就是对着镜片哈一口气,会有些凝结水气比较容易擦掉,但这当然是非正规的擦法,不是很严重最好还是等回家再处理。

有朋友问镜片刮伤与脏痕如何分办,有时不好分辨,但是大部分的情形是脏污大致是整片的,但是镀膜的刮伤常常是看起来有细丝状,但是细丝以外的地方反光是光亮的。

在条件许可时还是应该使用擦镜头的专用药水,用长纤维的拭净纸来擦拭,比较正规的擦法是由中央环状向外擦,拭净纸擦过就不要重复使用,理论上最好不要用溶剂,这是

比较正规的说法。不过笔者自己用什么擦呢?报告各位,本人从来是用去渍油、酒精、镜头水等等手边有什么用什么,有时懒惰就用卫生纸沾着这些溶剂来擦,有油脂就用去渍油效果最好,水溶性的污物我就用镜头水或是酒精,发霉则用酒精擦完再用去渍油,不过从来也没有哪只镜头这样擦坏的,从三十年前玩的天文望远镜头、旧货摊买的旧镜头等等到现在都一样。不过您如果学我这样擦,擦坏了不负责。

现在的镜片有一点要注意,目前有些非球面镜是用塑料镜片,有人说是用

polycarbonate,也就是 PC 材质,塑料镜片再怎样还是没有玻璃硬,比较怕刮伤,所以一般最外面的镜片大概不会是塑料镜片,但是自己擦镜头,最好到网站上查查资料,看哪一片是非球面镜,那片通常是塑料的,擦得时候绝对要小心,不要刮伤。不要以为只有抛弃式相机用塑料镜片,小数字机、单眼机等等都可能使用塑料镜头,现在的铸模技术已经很好,可以制造出至少用肉眼很难分辨的镜片,也可以在塑料镜片上镀膜。

落水

相机落水要看掉到哪种水中,【先关电源】,如果是干净水,可以先将水甩干,再用不超过 50℃ 的温度烘干,如果是电子机,有时很难医,除非马上拆开医治。因为电子机里面有许多软性的电路板,而且往往有好几层迭在一起,迭在一起的地方很难用烘干的方法来解决,因为吸附在两层之间的水分很难去除,当然隔很久也是会干,但是附近的电路板会腐蚀。如果无法在落水后立刻医治,有人是说要先放在水里泡起来,等能处理在拿出来处理。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可以做个实验,泡一根钉子在杯子里,隔一阵子看是水面容易锈还是水中的容易锈?当然是水面容易锈,所以有人说无法马上处理最好还是泡起来。笔者是认为可以泡起来,但是最好泡开水,因为开水中的溶氧比较少。无论如何落水机就要有死马当活马医的心里准备,要医最好整个解剖来烘干比较好,相机中密密麻麻的零件

有许多缝隙以及转轴,还有交迭光圈、快门叶片,不拆开很难烘干,万一没烘干就开电源,可能一短路就真的毁了。

至于镜头如果水进到镜片间隙,就必须整个拆开擦洗了,如果没有电路,一般镜片大概都可以医治,手上有一只落海水机,被人不当处理放在烤箱里烤,机身全毁,镜头铝合金部份有些腐蚀,但是清理后镜头塑料部份坏了,但是功能还是完好的,镜片也完美。

如果是掉到脏水、海水,马上找干净水泡起来,而且最好换水好几次把里面的海水或脏水洗出来,其他就与干净水类似了。

反正落水的话,机械机医好的希望比较大,电子机的话就很难说了。所以还是小心点吧,落水对相机来说是非常大的伤害。至于有些人说如果刚掉到水里,赶快拿起来甩一下水,烘一烘就好;当然运气好进的水不多也许没问题,但是【赶快拿起来】要多赶快?恐怕很难定义,恐怕看运气比较贴切。

镜片清洗的问题

常有影友讨论镜片清洗的问题,认为洗过的镜片会光轴不准,或者是镀膜被洗掉。这两个问题有时确实是问题,但是大部分的情形下并不会发生。

先谈光轴的问题,一般而言绝大部份的镜片拆过重装时光轴并不会不正,如果您拆装过镜片就知道,镜片装回去要不正也很难,能装到镜片不正的话实在技术太差,除非是不小心没有装到定位。但是有些情形真的会光轴不正,例如某个牌子的老东德镜头,最后一片镜子竟然靠三只螺丝去固定并调整中心点,这种镜没有仪器真的会光轴不准,但是我用目测装回去其实也看不出画面有何差异。但是如果拆的时候没有注意正反面,装回时装错

面就真的会有问题,可是这样往往也会导致焦点偏移,甚至无法对焦,如果装反了镜片还无法看出问题的机会实在不大。

有一种情形会影响画质,就是镜片研磨时不够平均,不同的角度位置弧面曲度有差异,因此某个镜片转了角度就不在是最佳组合角度,不过现代的镜头应该不至于有这样的问题,而且没有仪器量测可能也很难看出问题。但早期的天文折光镜确实是有这样的要求,在两片镜片的边缘会有记号,装配时要将记号对正才有最佳效果。

至于清洗时将镀膜洗掉的问题要从几个方向来谈,一个是镀膜质量,一个是发霉问题。基本上镀膜质量够好的话,并不会因为清洗而脱落,但现在许多廉价的保护镜确实会因擦洗就将镀膜给擦掉。不过即使镀膜不会被擦掉,但是清洗时不注意的话却会在镀膜上产生一些细小的刮痕,所以没有发霉就尽量不要去擦洗。

镀膜的损毁除了被沙子刮坏以外,发霉是主要的凶手。许多人说发霉清洗会将镀膜洗掉,我还是要强调,镀膜掉了不是因为【清洗】而是因为被霉菌吃掉了。发霉清洗后有没有痕迹其实与技术的关系不大,是要看霉菌长了多久,有没有把镀膜吃掉,如果吃掉了,技术再好也补不回来,除非重新镀膜。如果发霉时间很短,还没有侵蚀镀膜,那技术再不好,也不至于把镀膜洗掉,只要用的药剂对,不要去用强酸强碱,其实很难把镀膜洗掉;但是廉价烂镜则不一定,一般的原厂镜要把镀膜洗掉还不容易。我有一只镜镀膜变质,用粗蜡打了很久,变质也没磨掉,没变质的地方镀膜也还在,想想看粗蜡都打不掉,用拭镜纸沾溶剂清洗会掉吗?

事实上我没有碰过发霉而将镀膜洗掉的,只有被霉菌吃掉的。洗的不好只会有一些细细的擦痕,并不会将镀膜磨掉。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