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4日发(作者:步念珍)
我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5篇
我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精选5篇
成长这一路就是懂得闭嘴努力,要懂得低调,要懂得坚强,要懂得努力,要懂得努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我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方便大家学习。
我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精选篇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大为改善,伴随而来的是日益提高的消费水平。当今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消费呈现出独有的特征,总的来说比较科学合理。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的高消费情况令人担忧。高消费的背后是大学生们为了自身的舒适体验而大手大脚,更是因为面子工程想要在同学面前显示出优越感作祟。大学生普遍的过度消费问题已经亟待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大学生的过度消费主要分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超前性消费”
即为了提前享受或追赶潮流,不惜用举债的方式来提高生活档次。大学生们刚刚成年进入社会,银行为了尽早拉住这些潜在消费者,往往用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大学生办信用卡,打开皮夹有4,5张信用卡的同学绝对不在少数。新闻中也时不时会提到大学生卡奴,还不出信用卡债时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外出打零工来还钱,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不说,最后若不能完全还款还会影响将来进入社会以后的信用程度,除了满足一时的快感,百害而无一利。
第二种是“炫耀性消费”
目的是通过消费炫耀“我有钱”以满足虚荣心。现在的大学生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招收而来的,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有的父母可能只是辛苦劳作的农民,有的是工薪阶层,还有的却是大老板。在这样的环境下,部分有钱的同学便会经常买一些并不需要的奢侈品以显示自己的生活水平。在许多大学生都使用的社交网络人人网上,时常有同学会发一些奢侈品代购的信息,起初我
第 1 页 共 16 页
看到时觉得他们并不会有生意,因为那些香奈儿,LV的包包动辄上万的价格并不是普通大学生能承受的。可是看到他们接收到的大量的来访询问以及订单,我才发现自己低估了很多同学的消费水平。
第三种是“病态性消费”
通过消费活动来满足自己内心一些不成熟的心态。尽管大学时代是曾经家长口口声声说的悠闲轻松的一段时光,但是在重点院校中是绝对不可能这么悠闲的,学霸多以至于在学习方面一刻都不能掉以轻心。由此,有的同学便会想方设法寻求放松的压力,其中暴饮暴食、买各种新衣服就是其中的一种,,以此满足自己内心的压抑,空虚以及不满,渐渐的就养成了这样一个过度消费的坏习惯。还有一种“病态性消费”源于身边的同学买了新产品,为了不落于人后,无论多少钱都舍得去花,就像上文中那个要买“苹果三件套”的女生,其实可能她并不知道乔布斯的发展史,也可能并不知道苹果到底好在哪里,可是大家都有所以她也就要,否则会有被同学看不起的可能。这样的一种觉得别人的东西总是比自己的好的病态畸形的内心活动,对于即将踏足社会的大学生是绝对不可取的。
综上所述,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构成是很复杂的,鉴于他们的自我意识以及消费观的不成熟,辅导员们应该多加引导同学,加强大学生消费文化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理智的消费行为,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使消费为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服务,这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精选篇2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我们对身边生活情况的观察,经过我们小组讨论后,我们发现: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
第 2 页 共 16 页
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为此,我们做了此调查研究。
二、问卷情况
本问卷共发放96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发放以我们各地的同学为主,有广东省的,有北京,武汉等一些大城市的同学,大部分是在成都本地的同学当中所做的调查,且问卷基本做到了随机发放。
我们在下面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600~800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比较合理。600以下和1000以上的人数较少,其中600以下的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学生,1000以上的主要来自城市。调查中发现,消费额受最大影响的是家庭的经济条件,学生的消费额基本与家庭收入成正比。同时,消费额又与学校所在地有一定的联系,同等家庭条件的学生在城市的消费普遍要比在郊区的学生的消费要高出100~200元。
2、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400~50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平,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可以反映成都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调查中表明,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与国外的大学生相比,我们的独立程度远不如国外大学生,这值得我们去反思。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出去打工了,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4、课外兼职打工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都有打工挣钱的意向,但其中只有大约六成的
第 3 页 共 16 页
学生有真正去打工的经历。其打工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以挣钱为目的的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低收入家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打工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但是,由上边的问题中又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来源都基本靠父母供给甚至是完全由父母承担。
5、恋爱支出方面
现在大学生恋爱是个普遍的现象,不过由于我们在理工科学校,男女比例差距较大,所以恋爱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在其他综合性大学等男女比例较均衡的同学中的调查结果显示,恋爱的双方家庭条件都比较好,特别是男方在这一方面更加突出。同时,无论男女双方都表示恋爱后的消费明显增加,而且男方的消费增加额一般比女方多。
6、消费心理方面
我们觉得值得欣慰的是大学生的消费总体还是比较理性的,63%的人消费都首先看质量,其次是价格,只看重品牌和潮流的人数只有不到10%,且10%人当中大部分都是家庭富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并没有太大的偏颇,在消费中还是很理性的。
7、理财意识和能力方面
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消费情况不合理,但是大家又一直让这种不合理存在下去,可见现在大学生对理财能力尚有相当的欠缺。
四、更进一步的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像鸡尾酒一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
第 4 页 共 16 页
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6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娱乐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成都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五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45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36名女生中,66%饮食费用在4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60名男生中也只有84%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3、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
第 5 页 共 16 页
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4、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例如,调查中发现,有近四成的人根本没有作过兼职,而且那些作过兼职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或是为了挣零花钱,真正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或想在经济方面独立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五、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第 6 页 共 16 页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七、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有如下建议: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
第 7 页 共 16 页
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由于我们本身也属于大学生群体,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本次调查研究难免有疏漏之处和一定的局限性,望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我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精选篇3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1.理性消费,注重实际效益
目前虽然大部分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费用多靠父母供给,但大多数人已形成独立意识和社会意识,在生活费用方面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不再全凭个人喜好乱买东西,而会从客观实际方面考虑是否实用,是否急需等问题。大多数大学生虽未真正体会到社会的艰辛,但在心智上都已基本成熟,会为辛勤
第 8 页 共 16 页
劳作的父母着想,明白他们的付出,懂得珍惜父母的血汗钱。 2.热衷网购多于外出购物
信息急速发展的时代,电脑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近几年,网络快速发展,网上交易成了最普通也最便利的途径。随着网上银行、支付宝等网上付费工具的日臻完善,很多大学生更偏爱于网购。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交易便完成了,而且还会有人把我们要买的物品送货上门,不用出门,不用挤人群,如此轻松的购物方式,吸引了很多大学生消费者。然而我们在看到网购的便利时却忽略了它的弊端。网购使我们越来越宅,缺乏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也让我们挑选货物、讨价还价的能力日益减弱,不利于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发展。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一)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消费主要用于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就这几个方面而言,调查显示,60%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每月的学习花费主要集中在20到50元,而每月休闲娱乐消费集中在100到300元,有聚餐习惯大学生平均每月还要多用掉50到150元,至于每月伙食费,被调查者均在300元以上,主要集中在500到600元和600元以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点,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休闲娱乐消费和聚餐所花费用几乎要占去每月生活费的30%,且普遍高于花在学习上的费用。
第二点,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调查显示,有30%的大学生在所热衷的东西方面会控制不住大肆花钱,有40%的同学在平时花钱时欠考虑,没有想到这是父母的血汗钱。
(二)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大学生不是孤立的,他们始终和家庭与社会相关联。大学生的消费无疑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影响。
就家庭而言,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到,91%的大学生主要的消费来源是家里父母给。而大学的学费和基本的生活费用已经不是一笔小数目,加之大学生的其他
第 9 页 共 16 页
诸如娱乐类的需求,无疑会给家庭带来更大负担。而且现今的大学生普遍爱攀比,常购买一些高档通讯工具。手机,电脑都要买,衣服还要买名牌的,而家长因为很爱孩子不想让孩子在同学之中“丢脸”,也是尽量迁就满足孩子,家长自己却节衣缩食,这是一种值得反思的现象。
就社会而言,市场看准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需求,大学生市场应运而生。比如大学刚开学时学校统一发放的手机卡,各种各样的吸引大学生的手机套餐。市场上的名牌服装,皮包,还有各种多功能的看起来很酷的手机和电脑,都抓住了大学生的眼球和胃口。一些娱乐性的场所例如KTV等,满足了大学生的娱乐需求。
三.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摘要: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映。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感情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至发展到意志过程,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有合理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在对我校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后得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既有其合理性和特殊性,同时又明显存在着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的误区。
(一)消费心理
1.炫耀心理:即对自尊的需要,过分地注重自身的形象,过度地表现自己,其实质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主要表现为通过购买名牌、贵重商品来达到宣传自己、夸耀自己的目的。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逐流行。最突出的现象是部分大学生以拥有各类名牌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据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来源是家里父母给的,在娱乐方面的花费远远超出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交际应酬花费可观。
2.从众心理:个体受群体其他多数人的影响,而在知觉判断信仰行为等方面服从大多数人的标准的心理状态。出于归属的需要,大学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融入到集体中,其消费心理受到参考消费群体的影响,而与群体的
第 10 页 共 16 页
消费习惯一致。据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定期出去聚餐的习惯或请朋友吃饭的行为,大学校园中自然而然形成了“生日热”、“旅游热”、“老乡会”等各种形式的聚餐。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购成为了为一种潮流,大部分大学生相较于外出购物更热衷于网购。
3.攀比心理:在群体活动中,总是想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受社会物质消费的不良影响,在群体模仿消费中出现的压倒对方以求独领风骚的 畸形心理,是大学生强烈好胜心的副产物。不仅仅是名牌服装、名牌首饰、名牌包包之间的攀比,现今最突出的要数名牌手机、名牌电脑的大比拼,不少同学甚至常不顾自己家庭条件,为满足虚荣心,购买高档的电子产品,追求个性化,超前消费,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求异心理:即表观自我和体现个性。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益加强,强烈地追求独立自主,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力图表现出自我个性。这一心理特征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喜欢购买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对那些一般化、不能表现自我个性的商品,他们一般都不屑一顾。比如有的女大学生为了追求个性,穿超短裙、吊带衫;有的男大学生顶着个爆炸头、鸡窝头更胜者是五颜六色的彩虹头在校园四处游荡。
5.求实心理:在生活消费中,从自身的需求出发,符合实际,讲究实惠。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是事实求是的消费,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利,是值得大大提倡的。调查报告显示,还是有许多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比较注重的是质量和价格;对于自己热衷度低的东西方面,几乎所有大学生都不会因控制不住自己而大肆花钱;而且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主要用于基本生活消费,对于自己想要买的某样东西在钱不够时会想到自己存钱而不是像父母要钱。
(二)行为偏颇的原因
1.当今时代,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与社会保持着密切乃至全方位的接触,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得就会受到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2.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中的原则和立场就是子女最初始的仿效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那么很自然的,他们孩子的消费观念中也存在一些恶劣
第 11 页 共 16 页
的地方。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认真,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也不够充足。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1.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克服攀比情绪。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2.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3.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大学生的过度消费是因为市场上缺乏自己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商品造成的。因此,只有打造一个适合大学生群体的市场,才能改善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并带动高校周边经济的发展。
总而言之,只有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改变当前大学
第 12 页 共 16 页
生的消费模式。
总结
综合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不吝于学习消费,也肯投入大把的娱乐花销;他们会向父母要钱,也有自己的收入来源;他们有时会疯狂购物,却鲜少大肆花钱。因此我们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想思考的消费观。对于流行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故而作为大学生,我们需要克服攀比心理,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科学的消费观,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其次,我们需要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正确认识和使用金钱规律。要只,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更是至关重要。于公于私,我们都要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
我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精选篇4
本次调查于10月21日起11月7日结束,地点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永辉,家乐福站西路华宇西城丽景住宅区内超市,以及融智学院校内超市。
一、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重庆市的超市市场情况特开展此次调查。
二、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开始步入了人高速度快节奏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一种更为方便人们进行快速生活购物的场所——超市因运而生。现重庆市内广为人知的大型超市有重庆新世纪,永辉超市,家乐福超市,重客隆,沃尔玛,甚至到最新的卜蜂莲花,这些大型超市都是重庆市超市行业竞争中风头健劲的虎狼之辈。而今重庆市大中型超市的市场占有率要远远高于小型超市,许多人宁可驱车赶去大型超市进行采购也不远就近在附近的小型超市购买所需物品。
三、调查方法:
有组员分别对其进行实地抽样调查
四、调查步骤:
第 13 页 共 16 页
1、设计调查问卷
2、在实地派发问卷
3、回收问卷
4、整理问卷
5、分析结果
五、调查内容:
1、价格差异
同一件商品在小型超市在货架上所标示的价格会比在大型超市中所标示的价格高上1~7毛钱,虽然以现代人的眼光来说看似不多,但是这样的行为让消费者产生了一种受到价格欺诈的不适感,所以即使在单件购买商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侵害,消费者还是会受“到大型超市购买会比较划算一些”这样的心理驱使,宁愿花掉更多的车费去大型超市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满足自身贪图便宜的消费心理。
2、商品的多样化
小型的超市由于资金和店铺面积等等因素,所以在商品的种类上不会太多,而相比之下,如家乐福或是永辉这样的大型超市内,不仅仅有人们生活所必需的日化用品,更是斥重资开辟了熟食区,并且在超市内兼卖家电,床上用品,数码产品,这样一来在商品种类的上的竞争,大型超市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并且即使是同系产品,在大型超市中也有三种以上的品牌共消费者选择。但是这样的模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例如:在数码产品方面,消费者更愿意去专门的商铺购买,所以对于超市内的数码产品区,长期存在着“看的人多,买的人少”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
3、人流的高峰期问题处理不当
在大型超市中,购物高峰期往往会出现“排长龙”的现象,而在久等无果之后。很多消费者会失去耐心甩下原本想要购买的商品愤然离去,放弃在大型超市里购买商品转向规模偏小但是不太拥挤的小型
超市进行购买活动,因为小型超市具有较好的灵活性,所以对于赶时间的消费群体来说是其进行商品采购时的首选对象,并且小型超市的开设成本和所需
第 14 页 共 16 页
要的员工少,便于组织和管理,在这一点上小型超市以其独有的灵活性打败了大型超市。
4、营业时间
大型的超市往往都与商厦进行结盟,如永辉和嘉茂,开在商厦内部的超市购物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安全舒适,但与此同时,由于开设地点在商厦内部营业时间较为稳定,保证了消费者在固定时间内可以畅通无阻地进行购买活动,而一般商场的营业时间是从10:00~22:00在此时间之外,当消费者需要购物时便流向了小型超市。特别是现在24小时便利店越来越普及,于是小型超市在夜间便占有了绝大多数的客流量,这一点是大型超市没有半月小型超市进行抗衡的。
六、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我小组成员认为:若要在充实开间超市,建立有特点的小型24小时便利店会具有较好的发展与盈利空间。因为,大型超市虽然具有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可是由于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有时间在大超市中逛个二十来分钟再排上半天的队只为买一瓶矿泉水的。 而很多时候在车站附近或小区附近的人会产生一种临时性的购物需求,即使消费者本身并不需要购买任何商品,就算出于打发时间的角度,他也会走进超市进行购买活动。只要做好了针对这一消费群体的一系列准备,那这样的小型超市便可有巨大的盈利空间。
我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精选篇5
一、大学生对旅游消费的看法和目的
这次调查的学生中有38%认为旅游可有可无,也有11%并不支持旅游,其余51%很支持旅游。而这些大学生中有大部分人旅游的目的是欣赏风景、增长见识,其次是为了要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很好有人是纯粹性质的玩,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找熟人和朋友玩。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和时间
据调查显示,有48%的人比较喜欢水乡古镇,其次是名胜古迹,占总人数的41%,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并不受看好,基本没人愿意去。在出游的时间上,大学生们偏好暑假和节假日。双休日和寒假并没多少人愿意在那时出游。一方面是因为双休日时间比较紧,另一方面是因为寒假比较冷,而且有新年。
第 15 页 共 16 页
三、大学生旅游的方式和旅游信息的来源
在调查中,大学生的出游方式有56%选择自助游,占了很大部分。其次是和朋友结伴出游,占34%。选择跟旅游团的有20%,相对来讲,年轻人选择自助游的还是挺多的。而合朋友一起出游
既有个伴又可以增进感情。大学生旅游信息的来源有58是来源于网络,40%来源于亲友介绍,而咨询旅行社并不受大学生欢迎。
四、大学生一般旅游时间长度和旅游花费
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选择的旅游时间长度为2-4天,占总人数的69%,6天以上基本没人,1-2天的占25%。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倾向于中短途旅游。
五、大学生旅游的平均花费和其月平均生活费
有43%的学生旅游花费在500元以下,有45%的学生花费在500-1000元,有10%的话费在1000到元,还有2%花费在元以上。而他们的生活费有52%的人是在500-1000元,500元以下的有25%,1000到20元的占21%,还有2%人月生活费在元以上。
六、大学生旅游费用的来源以及对大学生旅游影响最大的因素
据调查,大学生旅游费用大多源于家庭支持,所占比例为53%,用的是生活费和平时节俭的占16%,靠打工赚取旅游经费的占5%,靠奖学金的就更少了,只占2%。在大学生们看来资金是影响他们旅游的最大因素,其次是时间,而其他两样因素所占比例差不多。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出游一般都选择在暑假和节假日,他们倾向于中短途旅游,其经费大多源于家庭的支持,他们出游的目的更偏向于精神上的享受。由于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消费水平偏低。应该根据优惠的价格来吸引学生。也可以根据学生这一身份来定一些学生价。
第 16 页 共 16 页
2024年1月24日发(作者:步念珍)
我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5篇
我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精选5篇
成长这一路就是懂得闭嘴努力,要懂得低调,要懂得坚强,要懂得努力,要懂得努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我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方便大家学习。
我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精选篇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大为改善,伴随而来的是日益提高的消费水平。当今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消费呈现出独有的特征,总的来说比较科学合理。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的高消费情况令人担忧。高消费的背后是大学生们为了自身的舒适体验而大手大脚,更是因为面子工程想要在同学面前显示出优越感作祟。大学生普遍的过度消费问题已经亟待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大学生的过度消费主要分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超前性消费”
即为了提前享受或追赶潮流,不惜用举债的方式来提高生活档次。大学生们刚刚成年进入社会,银行为了尽早拉住这些潜在消费者,往往用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大学生办信用卡,打开皮夹有4,5张信用卡的同学绝对不在少数。新闻中也时不时会提到大学生卡奴,还不出信用卡债时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外出打零工来还钱,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不说,最后若不能完全还款还会影响将来进入社会以后的信用程度,除了满足一时的快感,百害而无一利。
第二种是“炫耀性消费”
目的是通过消费炫耀“我有钱”以满足虚荣心。现在的大学生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招收而来的,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有的父母可能只是辛苦劳作的农民,有的是工薪阶层,还有的却是大老板。在这样的环境下,部分有钱的同学便会经常买一些并不需要的奢侈品以显示自己的生活水平。在许多大学生都使用的社交网络人人网上,时常有同学会发一些奢侈品代购的信息,起初我
第 1 页 共 16 页
看到时觉得他们并不会有生意,因为那些香奈儿,LV的包包动辄上万的价格并不是普通大学生能承受的。可是看到他们接收到的大量的来访询问以及订单,我才发现自己低估了很多同学的消费水平。
第三种是“病态性消费”
通过消费活动来满足自己内心一些不成熟的心态。尽管大学时代是曾经家长口口声声说的悠闲轻松的一段时光,但是在重点院校中是绝对不可能这么悠闲的,学霸多以至于在学习方面一刻都不能掉以轻心。由此,有的同学便会想方设法寻求放松的压力,其中暴饮暴食、买各种新衣服就是其中的一种,,以此满足自己内心的压抑,空虚以及不满,渐渐的就养成了这样一个过度消费的坏习惯。还有一种“病态性消费”源于身边的同学买了新产品,为了不落于人后,无论多少钱都舍得去花,就像上文中那个要买“苹果三件套”的女生,其实可能她并不知道乔布斯的发展史,也可能并不知道苹果到底好在哪里,可是大家都有所以她也就要,否则会有被同学看不起的可能。这样的一种觉得别人的东西总是比自己的好的病态畸形的内心活动,对于即将踏足社会的大学生是绝对不可取的。
综上所述,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构成是很复杂的,鉴于他们的自我意识以及消费观的不成熟,辅导员们应该多加引导同学,加强大学生消费文化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理智的消费行为,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使消费为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服务,这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精选篇2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我们对身边生活情况的观察,经过我们小组讨论后,我们发现: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
第 2 页 共 16 页
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为此,我们做了此调查研究。
二、问卷情况
本问卷共发放96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发放以我们各地的同学为主,有广东省的,有北京,武汉等一些大城市的同学,大部分是在成都本地的同学当中所做的调查,且问卷基本做到了随机发放。
我们在下面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600~800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比较合理。600以下和1000以上的人数较少,其中600以下的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学生,1000以上的主要来自城市。调查中发现,消费额受最大影响的是家庭的经济条件,学生的消费额基本与家庭收入成正比。同时,消费额又与学校所在地有一定的联系,同等家庭条件的学生在城市的消费普遍要比在郊区的学生的消费要高出100~200元。
2、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400~50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平,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可以反映成都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调查中表明,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与国外的大学生相比,我们的独立程度远不如国外大学生,这值得我们去反思。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出去打工了,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4、课外兼职打工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都有打工挣钱的意向,但其中只有大约六成的
第 3 页 共 16 页
学生有真正去打工的经历。其打工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以挣钱为目的的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低收入家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打工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但是,由上边的问题中又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来源都基本靠父母供给甚至是完全由父母承担。
5、恋爱支出方面
现在大学生恋爱是个普遍的现象,不过由于我们在理工科学校,男女比例差距较大,所以恋爱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在其他综合性大学等男女比例较均衡的同学中的调查结果显示,恋爱的双方家庭条件都比较好,特别是男方在这一方面更加突出。同时,无论男女双方都表示恋爱后的消费明显增加,而且男方的消费增加额一般比女方多。
6、消费心理方面
我们觉得值得欣慰的是大学生的消费总体还是比较理性的,63%的人消费都首先看质量,其次是价格,只看重品牌和潮流的人数只有不到10%,且10%人当中大部分都是家庭富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并没有太大的偏颇,在消费中还是很理性的。
7、理财意识和能力方面
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消费情况不合理,但是大家又一直让这种不合理存在下去,可见现在大学生对理财能力尚有相当的欠缺。
四、更进一步的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像鸡尾酒一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
第 4 页 共 16 页
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6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娱乐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成都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五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45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36名女生中,66%饮食费用在4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60名男生中也只有84%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3、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
第 5 页 共 16 页
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4、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例如,调查中发现,有近四成的人根本没有作过兼职,而且那些作过兼职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或是为了挣零花钱,真正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或想在经济方面独立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五、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第 6 页 共 16 页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七、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有如下建议: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
第 7 页 共 16 页
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由于我们本身也属于大学生群体,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本次调查研究难免有疏漏之处和一定的局限性,望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我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精选篇3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1.理性消费,注重实际效益
目前虽然大部分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费用多靠父母供给,但大多数人已形成独立意识和社会意识,在生活费用方面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不再全凭个人喜好乱买东西,而会从客观实际方面考虑是否实用,是否急需等问题。大多数大学生虽未真正体会到社会的艰辛,但在心智上都已基本成熟,会为辛勤
第 8 页 共 16 页
劳作的父母着想,明白他们的付出,懂得珍惜父母的血汗钱。 2.热衷网购多于外出购物
信息急速发展的时代,电脑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近几年,网络快速发展,网上交易成了最普通也最便利的途径。随着网上银行、支付宝等网上付费工具的日臻完善,很多大学生更偏爱于网购。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交易便完成了,而且还会有人把我们要买的物品送货上门,不用出门,不用挤人群,如此轻松的购物方式,吸引了很多大学生消费者。然而我们在看到网购的便利时却忽略了它的弊端。网购使我们越来越宅,缺乏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也让我们挑选货物、讨价还价的能力日益减弱,不利于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发展。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一)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消费主要用于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就这几个方面而言,调查显示,60%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每月的学习花费主要集中在20到50元,而每月休闲娱乐消费集中在100到300元,有聚餐习惯大学生平均每月还要多用掉50到150元,至于每月伙食费,被调查者均在300元以上,主要集中在500到600元和600元以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点,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休闲娱乐消费和聚餐所花费用几乎要占去每月生活费的30%,且普遍高于花在学习上的费用。
第二点,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调查显示,有30%的大学生在所热衷的东西方面会控制不住大肆花钱,有40%的同学在平时花钱时欠考虑,没有想到这是父母的血汗钱。
(二)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大学生不是孤立的,他们始终和家庭与社会相关联。大学生的消费无疑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影响。
就家庭而言,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到,91%的大学生主要的消费来源是家里父母给。而大学的学费和基本的生活费用已经不是一笔小数目,加之大学生的其他
第 9 页 共 16 页
诸如娱乐类的需求,无疑会给家庭带来更大负担。而且现今的大学生普遍爱攀比,常购买一些高档通讯工具。手机,电脑都要买,衣服还要买名牌的,而家长因为很爱孩子不想让孩子在同学之中“丢脸”,也是尽量迁就满足孩子,家长自己却节衣缩食,这是一种值得反思的现象。
就社会而言,市场看准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需求,大学生市场应运而生。比如大学刚开学时学校统一发放的手机卡,各种各样的吸引大学生的手机套餐。市场上的名牌服装,皮包,还有各种多功能的看起来很酷的手机和电脑,都抓住了大学生的眼球和胃口。一些娱乐性的场所例如KTV等,满足了大学生的娱乐需求。
三.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摘要: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映。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感情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至发展到意志过程,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有合理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在对我校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后得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既有其合理性和特殊性,同时又明显存在着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的误区。
(一)消费心理
1.炫耀心理:即对自尊的需要,过分地注重自身的形象,过度地表现自己,其实质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主要表现为通过购买名牌、贵重商品来达到宣传自己、夸耀自己的目的。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逐流行。最突出的现象是部分大学生以拥有各类名牌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据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来源是家里父母给的,在娱乐方面的花费远远超出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交际应酬花费可观。
2.从众心理:个体受群体其他多数人的影响,而在知觉判断信仰行为等方面服从大多数人的标准的心理状态。出于归属的需要,大学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融入到集体中,其消费心理受到参考消费群体的影响,而与群体的
第 10 页 共 16 页
消费习惯一致。据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定期出去聚餐的习惯或请朋友吃饭的行为,大学校园中自然而然形成了“生日热”、“旅游热”、“老乡会”等各种形式的聚餐。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购成为了为一种潮流,大部分大学生相较于外出购物更热衷于网购。
3.攀比心理:在群体活动中,总是想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受社会物质消费的不良影响,在群体模仿消费中出现的压倒对方以求独领风骚的 畸形心理,是大学生强烈好胜心的副产物。不仅仅是名牌服装、名牌首饰、名牌包包之间的攀比,现今最突出的要数名牌手机、名牌电脑的大比拼,不少同学甚至常不顾自己家庭条件,为满足虚荣心,购买高档的电子产品,追求个性化,超前消费,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求异心理:即表观自我和体现个性。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益加强,强烈地追求独立自主,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力图表现出自我个性。这一心理特征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喜欢购买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对那些一般化、不能表现自我个性的商品,他们一般都不屑一顾。比如有的女大学生为了追求个性,穿超短裙、吊带衫;有的男大学生顶着个爆炸头、鸡窝头更胜者是五颜六色的彩虹头在校园四处游荡。
5.求实心理:在生活消费中,从自身的需求出发,符合实际,讲究实惠。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是事实求是的消费,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利,是值得大大提倡的。调查报告显示,还是有许多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比较注重的是质量和价格;对于自己热衷度低的东西方面,几乎所有大学生都不会因控制不住自己而大肆花钱;而且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主要用于基本生活消费,对于自己想要买的某样东西在钱不够时会想到自己存钱而不是像父母要钱。
(二)行为偏颇的原因
1.当今时代,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与社会保持着密切乃至全方位的接触,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得就会受到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2.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中的原则和立场就是子女最初始的仿效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那么很自然的,他们孩子的消费观念中也存在一些恶劣
第 11 页 共 16 页
的地方。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认真,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也不够充足。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1.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克服攀比情绪。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2.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3.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大学生的过度消费是因为市场上缺乏自己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商品造成的。因此,只有打造一个适合大学生群体的市场,才能改善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并带动高校周边经济的发展。
总而言之,只有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改变当前大学
第 12 页 共 16 页
生的消费模式。
总结
综合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不吝于学习消费,也肯投入大把的娱乐花销;他们会向父母要钱,也有自己的收入来源;他们有时会疯狂购物,却鲜少大肆花钱。因此我们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想思考的消费观。对于流行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故而作为大学生,我们需要克服攀比心理,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科学的消费观,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其次,我们需要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正确认识和使用金钱规律。要只,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更是至关重要。于公于私,我们都要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
我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精选篇4
本次调查于10月21日起11月7日结束,地点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永辉,家乐福站西路华宇西城丽景住宅区内超市,以及融智学院校内超市。
一、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重庆市的超市市场情况特开展此次调查。
二、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开始步入了人高速度快节奏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一种更为方便人们进行快速生活购物的场所——超市因运而生。现重庆市内广为人知的大型超市有重庆新世纪,永辉超市,家乐福超市,重客隆,沃尔玛,甚至到最新的卜蜂莲花,这些大型超市都是重庆市超市行业竞争中风头健劲的虎狼之辈。而今重庆市大中型超市的市场占有率要远远高于小型超市,许多人宁可驱车赶去大型超市进行采购也不远就近在附近的小型超市购买所需物品。
三、调查方法:
有组员分别对其进行实地抽样调查
四、调查步骤:
第 13 页 共 16 页
1、设计调查问卷
2、在实地派发问卷
3、回收问卷
4、整理问卷
5、分析结果
五、调查内容:
1、价格差异
同一件商品在小型超市在货架上所标示的价格会比在大型超市中所标示的价格高上1~7毛钱,虽然以现代人的眼光来说看似不多,但是这样的行为让消费者产生了一种受到价格欺诈的不适感,所以即使在单件购买商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侵害,消费者还是会受“到大型超市购买会比较划算一些”这样的心理驱使,宁愿花掉更多的车费去大型超市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满足自身贪图便宜的消费心理。
2、商品的多样化
小型的超市由于资金和店铺面积等等因素,所以在商品的种类上不会太多,而相比之下,如家乐福或是永辉这样的大型超市内,不仅仅有人们生活所必需的日化用品,更是斥重资开辟了熟食区,并且在超市内兼卖家电,床上用品,数码产品,这样一来在商品种类的上的竞争,大型超市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并且即使是同系产品,在大型超市中也有三种以上的品牌共消费者选择。但是这样的模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例如:在数码产品方面,消费者更愿意去专门的商铺购买,所以对于超市内的数码产品区,长期存在着“看的人多,买的人少”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
3、人流的高峰期问题处理不当
在大型超市中,购物高峰期往往会出现“排长龙”的现象,而在久等无果之后。很多消费者会失去耐心甩下原本想要购买的商品愤然离去,放弃在大型超市里购买商品转向规模偏小但是不太拥挤的小型
超市进行购买活动,因为小型超市具有较好的灵活性,所以对于赶时间的消费群体来说是其进行商品采购时的首选对象,并且小型超市的开设成本和所需
第 14 页 共 16 页
要的员工少,便于组织和管理,在这一点上小型超市以其独有的灵活性打败了大型超市。
4、营业时间
大型的超市往往都与商厦进行结盟,如永辉和嘉茂,开在商厦内部的超市购物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安全舒适,但与此同时,由于开设地点在商厦内部营业时间较为稳定,保证了消费者在固定时间内可以畅通无阻地进行购买活动,而一般商场的营业时间是从10:00~22:00在此时间之外,当消费者需要购物时便流向了小型超市。特别是现在24小时便利店越来越普及,于是小型超市在夜间便占有了绝大多数的客流量,这一点是大型超市没有半月小型超市进行抗衡的。
六、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我小组成员认为:若要在充实开间超市,建立有特点的小型24小时便利店会具有较好的发展与盈利空间。因为,大型超市虽然具有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可是由于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有时间在大超市中逛个二十来分钟再排上半天的队只为买一瓶矿泉水的。 而很多时候在车站附近或小区附近的人会产生一种临时性的购物需求,即使消费者本身并不需要购买任何商品,就算出于打发时间的角度,他也会走进超市进行购买活动。只要做好了针对这一消费群体的一系列准备,那这样的小型超市便可有巨大的盈利空间。
我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报告精选篇5
一、大学生对旅游消费的看法和目的
这次调查的学生中有38%认为旅游可有可无,也有11%并不支持旅游,其余51%很支持旅游。而这些大学生中有大部分人旅游的目的是欣赏风景、增长见识,其次是为了要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很好有人是纯粹性质的玩,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找熟人和朋友玩。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和时间
据调查显示,有48%的人比较喜欢水乡古镇,其次是名胜古迹,占总人数的41%,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并不受看好,基本没人愿意去。在出游的时间上,大学生们偏好暑假和节假日。双休日和寒假并没多少人愿意在那时出游。一方面是因为双休日时间比较紧,另一方面是因为寒假比较冷,而且有新年。
第 15 页 共 16 页
三、大学生旅游的方式和旅游信息的来源
在调查中,大学生的出游方式有56%选择自助游,占了很大部分。其次是和朋友结伴出游,占34%。选择跟旅游团的有20%,相对来讲,年轻人选择自助游的还是挺多的。而合朋友一起出游
既有个伴又可以增进感情。大学生旅游信息的来源有58是来源于网络,40%来源于亲友介绍,而咨询旅行社并不受大学生欢迎。
四、大学生一般旅游时间长度和旅游花费
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选择的旅游时间长度为2-4天,占总人数的69%,6天以上基本没人,1-2天的占25%。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倾向于中短途旅游。
五、大学生旅游的平均花费和其月平均生活费
有43%的学生旅游花费在500元以下,有45%的学生花费在500-1000元,有10%的话费在1000到元,还有2%花费在元以上。而他们的生活费有52%的人是在500-1000元,500元以下的有25%,1000到20元的占21%,还有2%人月生活费在元以上。
六、大学生旅游费用的来源以及对大学生旅游影响最大的因素
据调查,大学生旅游费用大多源于家庭支持,所占比例为53%,用的是生活费和平时节俭的占16%,靠打工赚取旅游经费的占5%,靠奖学金的就更少了,只占2%。在大学生们看来资金是影响他们旅游的最大因素,其次是时间,而其他两样因素所占比例差不多。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出游一般都选择在暑假和节假日,他们倾向于中短途旅游,其经费大多源于家庭的支持,他们出游的目的更偏向于精神上的享受。由于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消费水平偏低。应该根据优惠的价格来吸引学生。也可以根据学生这一身份来定一些学生价。
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