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0日发(作者:线雅容)
有关供应不稳定性问题的几则案例分析
罗军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丰田、爱立信、苹果代工厂等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的案例梳理,分析了供应不稳定性对企业及产业的破坏影响,进而探讨供应不稳定性产生的原因.通过本文的几则案例的梳理,可以看出供应的稳定性对企业运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期刊名称】《科技视界》
【年(卷),期】2017(000)025
【总页数】2页(P19,21)
【关键词】供应不稳定性;因素;案例分析
【作 者】罗军
【作者单位】上海海关学院,中国 上海 201204
【正文语种】中 文
随着供应链案例的日益积累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源自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端自身的不确定性同样对供应链的运作机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种由上而下的正向的不稳定性传导同样破坏了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供应链成员同样需要进行复杂而精准的博弈权衡,去抵御这种由于上游供应不稳定带来的不良影响。供应链系统中对采购商而言,毫无疑问最理想的采购情形是上游供应商供应稳定,这种稳定可以表现为价格稳定或者供应数量的稳定,只有采购商采购状态相对稳定,才能使得下游目标市场客户获得的终端产品的价格和供应量都能够稳定,客户成为了供应链
上游供应稳定的最终受益。例如,在农产品行业中,往往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因素,使得农产品的采购商(或者分销商)面临的是极为不稳定的上游供应,这一不稳定性会通过供应链系统传导到下游最终消费者,使得采购商无法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研究供应链由上而下的不稳定性传导,分析企业供应系统的不稳定性,对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引出供应不稳定性的研究逻辑脉络,进而可以看出,供应不稳定性应对策略的研究在今天何以变得迫在眉睫。
2011年 3月 11日,日本发生 9.0级地震,位于日本本部的丰田受到巨大冲击,丰田在其国内汽车产量同比减少约62.7%,大地震和海啸导致汽车零件供应不足、电力短缺。根据最初的估计,这些导致丰田汽车在当年11月、12月才能接近完全恢复生产。然而,不久之后丰田汽车宣布,日本国内所有停产工厂将于2011年4月18日恢复生产。在震后,丰田能做到如此快速恢复生产的原因是零部件供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丰田启动了全球供应商多源供应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紧急措施。
丰田恢复正常生产的速度比预期早了2个月,在地震中受到冲击的丰田中部汽车宫城工厂和关东汽车工业岩手工厂已恢复生产,丰田公司在日本共有22家工厂,恢复的速度不一。由于日本大地震对零部件供应的影响,丰田对中国国内的所有整车工厂及零部件工厂的生产也进行调整。在与合作伙伴协商的基础上,决定6月上旬之后,中国的各整车工厂将依次恢复到正常生产水平。
丰田的供应链经受了日本大地震的剧烈震荡,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应对机制避免了丰田在这场供应浩劫中重获新生?
本世纪初,美国墨西哥州飞利浦工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使得飞利浦供应手机芯片的生产能力化为灰烬,飞利浦手机芯片工厂的生产中断,严重影响了飞利浦的手
机品牌客户的生产供应。
当年爱立信和诺基亚同时都是飞利浦手机芯片的客户,但由于诺基亚在手机芯片采购模式中,引入了多源采购系统,除了飞利浦还有其他多个后备供应商向诺基亚供应手机芯片,在这种突发火灾情形下,诺基亚迅速采取紧急采购策略,启动后备供应商订货模式,同时启动应急供应库存,诸多紧急举措使得诺基亚逃脱了火灾带来的厄运,其供应链并没有因为飞利浦的供应中断而产生熔断,生产得以流畅,没有影响中断市场的手机供应,从而使得诺基亚持续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然而,爱立信并没有能够成功避免上游供应商突发火灾带来的影响,由于当时爱立信管理层在80年代错误的为了降低成本,割断了手机芯片的应急供应渠道,过分依赖飞利浦的手机芯片供应,因此,21世纪最初的这场火灾,最终彻底熔断了爱立信的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链,使得其手机生产的持续中断,进而最终丧失了对市场的占有率。曾经全球手机核心一线品牌的爱立信在这一中断事件后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从最初的百分之十五降到彻底退出手机市场,其当年的手机业务市场利润损失达到了惊人的17亿美元,而诺基亚市场占有率却持续升高,达到超过百分之三十,垄断了全球手机市场。
那么,爱立信应该从18年前的这场美国墨西哥州的火灾中汲取什么教训?如果市场能够重来,爱立信应该在供应链管理危机中重塑什么样的应对机制,以应对严重的供应不确定?
苹果代工厂的有毒工艺流程实际上是通过非法手段降低了产出的不稳定性,进而提升向苹果公司零部件交货的数量和质量的准确性。事实上,可不可以通过有效的上下游供应链协调管理技术,订立能够分担代工厂和苹果公司之间风险和利益的权衡契约机制?一个好的供应链不确定性分担机制显然比非法的有毒工艺流程来的更加靠谱,从这数十名一线产业工人的遭遇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供应链管理伦理的价值?
上面的几个案例都是有关供应链系统中发生了上游供应中断的典型代表,涉及的行业包括汽车生产制造、手机制造、计算机零部件代工行业等方面,我们该深入思考这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供应链上游这种中断和不稳定的产生?这对供应链整体的绩效和供应链所有的参与方到底带了怎样深远的影响。我们是否可以研究一种有效的供应链控制机制,来应对供应链上游供应端所产生的这些不稳定呢?
显然,供应链系统产生这种供应不确定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生产的全球化毫无疑问导致了供应链系统被无限拉长,过长的供应链系统导致供应链中间环节增多,这影响了供应链参与方和决策者对供应链系统的可视性,使得不确定性被放大,如波音公司生产过程的全球化所造成的供应不稳定性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其次,供应链上游供货系统所依赖的外部物流系统的稳定性也是造成供应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物流系统的良好运转往往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涉及到价格、能源、天气、突发事件等无法预测的不可抗力的影响。由于物流突发因素所导致的供应中断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由于雪灾造成的铁路运输中断、美国港口工人罢工导致的海运货流中断、由于政府空中管制导致的航空货流的延误甚至中断等都是供应链系统中经常遇到的供应中断事件。
2024年1月30日发(作者:线雅容)
有关供应不稳定性问题的几则案例分析
罗军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丰田、爱立信、苹果代工厂等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的案例梳理,分析了供应不稳定性对企业及产业的破坏影响,进而探讨供应不稳定性产生的原因.通过本文的几则案例的梳理,可以看出供应的稳定性对企业运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期刊名称】《科技视界》
【年(卷),期】2017(000)025
【总页数】2页(P19,21)
【关键词】供应不稳定性;因素;案例分析
【作 者】罗军
【作者单位】上海海关学院,中国 上海 201204
【正文语种】中 文
随着供应链案例的日益积累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源自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端自身的不确定性同样对供应链的运作机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种由上而下的正向的不稳定性传导同样破坏了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供应链成员同样需要进行复杂而精准的博弈权衡,去抵御这种由于上游供应不稳定带来的不良影响。供应链系统中对采购商而言,毫无疑问最理想的采购情形是上游供应商供应稳定,这种稳定可以表现为价格稳定或者供应数量的稳定,只有采购商采购状态相对稳定,才能使得下游目标市场客户获得的终端产品的价格和供应量都能够稳定,客户成为了供应链
上游供应稳定的最终受益。例如,在农产品行业中,往往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因素,使得农产品的采购商(或者分销商)面临的是极为不稳定的上游供应,这一不稳定性会通过供应链系统传导到下游最终消费者,使得采购商无法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研究供应链由上而下的不稳定性传导,分析企业供应系统的不稳定性,对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引出供应不稳定性的研究逻辑脉络,进而可以看出,供应不稳定性应对策略的研究在今天何以变得迫在眉睫。
2011年 3月 11日,日本发生 9.0级地震,位于日本本部的丰田受到巨大冲击,丰田在其国内汽车产量同比减少约62.7%,大地震和海啸导致汽车零件供应不足、电力短缺。根据最初的估计,这些导致丰田汽车在当年11月、12月才能接近完全恢复生产。然而,不久之后丰田汽车宣布,日本国内所有停产工厂将于2011年4月18日恢复生产。在震后,丰田能做到如此快速恢复生产的原因是零部件供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丰田启动了全球供应商多源供应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紧急措施。
丰田恢复正常生产的速度比预期早了2个月,在地震中受到冲击的丰田中部汽车宫城工厂和关东汽车工业岩手工厂已恢复生产,丰田公司在日本共有22家工厂,恢复的速度不一。由于日本大地震对零部件供应的影响,丰田对中国国内的所有整车工厂及零部件工厂的生产也进行调整。在与合作伙伴协商的基础上,决定6月上旬之后,中国的各整车工厂将依次恢复到正常生产水平。
丰田的供应链经受了日本大地震的剧烈震荡,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应对机制避免了丰田在这场供应浩劫中重获新生?
本世纪初,美国墨西哥州飞利浦工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使得飞利浦供应手机芯片的生产能力化为灰烬,飞利浦手机芯片工厂的生产中断,严重影响了飞利浦的手
机品牌客户的生产供应。
当年爱立信和诺基亚同时都是飞利浦手机芯片的客户,但由于诺基亚在手机芯片采购模式中,引入了多源采购系统,除了飞利浦还有其他多个后备供应商向诺基亚供应手机芯片,在这种突发火灾情形下,诺基亚迅速采取紧急采购策略,启动后备供应商订货模式,同时启动应急供应库存,诸多紧急举措使得诺基亚逃脱了火灾带来的厄运,其供应链并没有因为飞利浦的供应中断而产生熔断,生产得以流畅,没有影响中断市场的手机供应,从而使得诺基亚持续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然而,爱立信并没有能够成功避免上游供应商突发火灾带来的影响,由于当时爱立信管理层在80年代错误的为了降低成本,割断了手机芯片的应急供应渠道,过分依赖飞利浦的手机芯片供应,因此,21世纪最初的这场火灾,最终彻底熔断了爱立信的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链,使得其手机生产的持续中断,进而最终丧失了对市场的占有率。曾经全球手机核心一线品牌的爱立信在这一中断事件后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从最初的百分之十五降到彻底退出手机市场,其当年的手机业务市场利润损失达到了惊人的17亿美元,而诺基亚市场占有率却持续升高,达到超过百分之三十,垄断了全球手机市场。
那么,爱立信应该从18年前的这场美国墨西哥州的火灾中汲取什么教训?如果市场能够重来,爱立信应该在供应链管理危机中重塑什么样的应对机制,以应对严重的供应不确定?
苹果代工厂的有毒工艺流程实际上是通过非法手段降低了产出的不稳定性,进而提升向苹果公司零部件交货的数量和质量的准确性。事实上,可不可以通过有效的上下游供应链协调管理技术,订立能够分担代工厂和苹果公司之间风险和利益的权衡契约机制?一个好的供应链不确定性分担机制显然比非法的有毒工艺流程来的更加靠谱,从这数十名一线产业工人的遭遇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供应链管理伦理的价值?
上面的几个案例都是有关供应链系统中发生了上游供应中断的典型代表,涉及的行业包括汽车生产制造、手机制造、计算机零部件代工行业等方面,我们该深入思考这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供应链上游这种中断和不稳定的产生?这对供应链整体的绩效和供应链所有的参与方到底带了怎样深远的影响。我们是否可以研究一种有效的供应链控制机制,来应对供应链上游供应端所产生的这些不稳定呢?
显然,供应链系统产生这种供应不确定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生产的全球化毫无疑问导致了供应链系统被无限拉长,过长的供应链系统导致供应链中间环节增多,这影响了供应链参与方和决策者对供应链系统的可视性,使得不确定性被放大,如波音公司生产过程的全球化所造成的供应不稳定性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其次,供应链上游供货系统所依赖的外部物流系统的稳定性也是造成供应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物流系统的良好运转往往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涉及到价格、能源、天气、突发事件等无法预测的不可抗力的影响。由于物流突发因素所导致的供应中断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由于雪灾造成的铁路运输中断、美国港口工人罢工导致的海运货流中断、由于政府空中管制导致的航空货流的延误甚至中断等都是供应链系统中经常遇到的供应中断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