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数码产业结构分析

IT圈 admin 34浏览 0评论

2024年2月13日发(作者:凌听安)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数码产业结构分析摘 要:

数码相机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日益完善,也是我国电子产业大力发展的好时机。要利用好这个机会,使我国的数码相机行业的结构更加的合理,为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绩效。

关键词:市场集中度;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细分消费市场;

正 文:

数码相机是集微电子、光电子、传感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它最早产生于1980年,主要应用于军事侦察卫星。由于军事卫星需长期不断地向地面提供图像信息,传统照相技术已不再适用,由此推动了数码照相技术的产生。另外其具有对图像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处理、传输等多方面优越性而被广泛应用。相应的其市场也是在日趋于成熟和完善的。

一、 S-C-P 的行业分析

(一) 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指对市场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以及市场需求增长率等。

1、 绝对集中度的指标

绝对集中度指标属于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通常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职工总量的比重来表示。这一指标能较好的反映产业内生产集中的状况,显示市场的垄断和竞争的程度。最早对此进行研究的是贝恩教授,并且他将集中类型分成了六个等级(表一)。

类 型

极高寡占型

高度集中型

中(上)集中寡占型

中(下)集中寡占型

低集中寡占型

原子型

2、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别化又称产品分化,指的是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售后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产品间的替代的不完全性的状况。这是企业在经营上对抗竞争的一种主要的手段,也是一种非价格壁垒。起重要性在于对买者需求造成不同的影响,是消费者对企业或品牌产生偏好。在我国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差异化的偏好是很明显的,对于国外的品牌的偏好度是大大的高于自身的国产品牌。

3、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市场结构中与集中度和产品差异化并列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它通常是指在某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前四位企业市场占有率(CR4) 前八位企业市场占有率(CR8)

75%以上

65%——75%

50%——65%

35%——50%

30%——35%

30%以下

85%以上

75%——85%

45%——75%

40%——45%

40%以下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或企业。这些进入者既可以是新设立的企业也可以是原来其他产业的企业进入新的产业领域。

(二) 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主要是指企业的市场行为,即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起目标(如利润最大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等)而采取的适应市场环境要求不断调整战略和策略的行为。企业行为受到市场结构状态和特征的制约,同时对市场结构和特征也有影响。企业行为主要包括: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基本特征的和直接目的的定价行为;;以提高竞争力、拓展市场为目的的促销行为等。

1、定价行为

价格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手段,其他竞争手段如质量、技术、广告等都是价格竞争的延伸和变异,且不能单独存在。一般情况下,在市场集中度位于50%-95%间的企业用主导式定价;集中度中等的则多采用串谋定价;集中度不高的则采用晴雨式定价。

2,、促销行为

企业促销行为是一种非价格市场行为,主要有包括企业的产品差异化行为、广告行为和多样化经营行为。产品的差异化越大,竞争的可能性越小,垄断的可能性就越强。通常情况下非耐用产业的广告投入是最大的。多样化的经营可以适应多边的市场需求,降低市场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三) 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价格、产量、费用、利润、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的状态。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合理化的基本判别标准。其评价准则主要包括:1、看价格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导向作用;2、看产业内企业生产量是否达到经济规模的要求;3、看产业内企业生产耗费和利润率的高低;4、是产品的品种规格和质量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5、产业的技术进步是否在不断加快,这通常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有关。

二、 我国现阶段的数码相机市场

中国数码相机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1997年至今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率超过50%以上,高于全球数码相机市场22%的整体增长率。但在我国庞大的城市消费群体面前,我国城市家庭拥有数码相机的比例还很低,不到10%,而传统相机的拥有比例达40%以上。但不到10%的拥有率令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数码相机消费市场。

(一)我国数码相机的发展

早在本世纪初日本主要数码相机生产企业均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将数码相机的生产转入中国。这使得中国在短短的几年间一跃成为全球数码相机的生产基地。随后有多家外资投资中国。

国外数码相机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布局

1. 2001年,日本佳能公司在苏州设立佳能(苏州)有限公司,加大其数码相机产能,将苏州工厂建成其亚洲核心生产基地。

2. 2001年10月,日本富士公司在苏州建立了合资工厂生产数码相机等产品,并在2003年年初获得在中国的内销权。

3. 日本索尼公司在上海的合资工厂开始大规模生产高档数码相机,并宣布将逐步把数码相机等数字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中国。

4. 日本三洋公司与深圳华强合资的数码相机生产基地落户东莞。

5. 日本尼康公司2002年在中国江苏无锡建设数码相机工厂。

6. 日本奥林巴斯公司于2002年将原设在香港的亚太区总部迁至深圳,并将1/3的数码相机生产转移到中国,将中国作为其高级相机和数码相机的世界性基地。目标是以中国为基点面向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全世界提供产品。

7. 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在广东地区建立石龙工厂和布吉工厂,并于2003年成立投资公司,获得一年3500万美元(相当于资本金)的进口、销售权利。

8. 美国柯达公司把其全球数码相机生产基地移师上海。

在国外众多的企业在中国进行大量的投资的同时,我国的国产企业也是加紧了发展的步伐,代表性的生产企业主要有联想、方正、清华紫光、朝华科技和TCL等。联想集团于2003年建立起自己的生产线并投入生产,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数码相机,目前已具备300万像素CMOS定焦机型的整机生产能力,年产能15万台。方正也在2002年进入数码相机市场,并在年中推出了3款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同时斥资1.5亿元在东莞组建年产100万台的数码相机生产线。清华紫光在2001底就推出了80万像素入门级娱乐性数码相机,为国产厂商进军数码相机市场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其又陆续推出200万像素和1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系列产品。另外国产数码相机厂商还有海鸥、凤凰、麦科特等传统相机和光学仪器厂商,这些品牌大多集中在中低档市场。从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数码相机市场已经在由日系的寡头垄断时代向群雄逐鹿的时期发展。

(二)我国数码相机市场目前的销售状况

目前国内数码相机市场品牌数量接近40家,产品型号超过200个。不过主流数码相机市场仍然呈现以日系厂商为主的格局,索尼、佳能、柯达、奥林巴斯和富士等国外品牌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IDC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市场销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除柯达之外,都是日本企业,其中佳能、索尼、奥林巴斯、富士、尼康名列前5位。而我国国产品牌数码相机产量近40万台,市场占有率为25%。(参见图一)

图一:我国数码相机的销售状况

由2004新生代系列研究数据,我们可以测算出我国数码相机的市场集中度的大体情况。在大众市场上,索尼、佳能、尼康和奥林巴斯四家厂商就占据了近50%的中国消费者;在大学生市场上,四家家厂商比率达到55%,而在高端消费者市场上,这一比例更高达64%)。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数码相机市场是处于集中寡占的阶段。

(三)市场的价格走势

越来越多的厂商参与数码相机市场竞争,激烈竞争使得数码相机新品不断推出,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从2003年年底到现在,国内主流数码相机的价格平均降幅在15%,而一些高端的数码相机的降幅则接近30%。无论是单反还是普通数码相机价格都是一路走低。数码相机的市场平均价格已经接近2500元。但这同时也带动了数码相机市场高速发展。随着价格战的深入,佳能、尼康、柯达等均已瞄准了国内低端数码相机市。近来,主流厂商像奥林巴斯、佳能和美能达等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并渗透到三、四级市场。推出多款2000元甚至1500元以下的数码相机。而从今年1月起数码商品实施零关税,我国数码相机市场价格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趋势,并且这一趋势并未有所减缓。由下列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十月分数码相机市场的情况(参见图二)。而在主流的厂商中,如索尼、佳能、柯达、奥林巴斯等,其平均价格是略低于市场总体的平均价格(参见图三)。主导企业价格的走低必然回带来市场整体价格走低。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在将来降价仍然是趋势,厂商还是会借这个最有用的手段来抢占自己的市场分额,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四)企业销售模式

国外企业在中国以来料加工的方式制造产品必须先出口,然后再进口,而且只能通过代理经销的方式在中国市场进行销售活动。但在中国建立投资公司之后,国外企业可以在中国国内进行销售,例如奥林巴斯和佳能等就是通过“在中国设立工厂”的方式取得了在中国市场的内销权。 在国内市场具体的销售渠道选择方面,数码相机厂家主要还是通过电脑商城渠道来进行销售。64%的比重占据绝对的核心地位。而家电连锁渠道在近两年发展迅速,销售比重已经上升到10.3%,超过了相机专卖店,成为中国数码相机市场第二大销售渠道。另外传统的相机专卖店以近10%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需要注意的是,数码相机产品也开始进入商场和超市渠道,并拥有5.5%的比例。(参见表2)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品牌在2004年开始积极参与渠道建设,在中国市场开始了全方位的渠道升级:奥林巴斯在全国4所城市实现直销;佳能为适应用户新需求,对渠道进行了改变。国外品牌积极调整了渠道策略,在各类渠道中都表现出强劲的优势。与国外的品牌比较而言,国内的厂商把重点放在销售渠道的整合上,纷纷向家电连锁超市等传统相机零售渠道渗透。对于电脑城,相机专卖店等形式通常都是不注意了。

与此同时,企业开始更加重视数码相机产品的售后服务。2004年佳能、索尼、富士等厂商都对有问题的产品进行了召回,采取了积极合理的补救措施。同时数码相机厂商频频发布升级软件,尼康、佳能、富士、奥林巴斯等都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了升级软件及办法,用户可以免费方便地对自己的数码相机进行升级。这些行为在消费者面前都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自己占有更多的消费者奠定了基础。

图二:我国十月的价格走势

图三:主流产品价格

表2:2004年中国数码相机产品渠道结构

品牌专卖店 4.9% 电脑商城 64% 商场 5.5%

相机专卖店 9.7% 其他 3.6%

网上商城 2.0%

家电连锁 10.3%

三、 结论

我国现阶段的数码相机市场是处于一个快速膨胀的阶段,这对于我国本土企业自身发展和壮大是极其有利的时机,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挑战的阶段,本土企业要如何才能壮大自身的实力,迅速稳固的占领市场分额,我个人认为有以下的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一)以技术带动规模经济

一月底、二月初,索尼、佳能、奥林巴斯等全球多家数码相机巨头厂商相继公布的2004年年度或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在恶性价格战的影响下,全球数码相机行业整体利润大幅跳水已是不争事实。部分二线数码相机品牌在出现“意料不及的严重亏损”后,已经在探讨,或转型或退出数码相机市场的可能性了。 而尽管数码相机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继续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但其量增价跌的趋势亦在加剧进行之中,部分型号甚至在正式上市不到一个月就开始了降价甩卖。从这些迹象表明价格战始终不是赢得市场的长久之计,要想稳固的占有市场必须在技术上始终保持优势,就必须要努力突破技术瓶颈,数码相机的核心技术一直由日本的企业所掌握着成为制约我国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数码相机的发展趋势是产品更注重功能、性能和个性化,微型硬盘及光盘存储是未来存储介质,通过无线移动方式进行图像传输,国内的企业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应抓住时间,开发研究,是自己在将来的市场中能够占有先机。在开发技术的同时还应注意自己在横向和纵向等规模的扩展,是自己成为真正的规模经济

(二) 明确划分消费市场

中国的数码产业厂商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发达的大城市,而且数码相机在城市的普及率和保有率也是相对较高的。因此谁想打赢数码相机的中国战争,就必须在大城市取得优势地位。此外,分众化消费成为典型特征,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2004新生代CMMS数据表明,近年来,中国市场上的一大变化就是大众消费向分众消费,趋同消费向个性消费逐渐转变,消费者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而数码相机从一开始进入中数码相机在中国各城市的普及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沿海发达城市的保有率和预购率比内陆城市国,就面临着日益分化的中国消费者,打赢数码相机的中国战争的关键,就在于谁能更准确地细分中国数码相机的消费者。2004新生代CMMS数据表明,数码相机的消费者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技术敏感型、价格敏感型、注重品牌型、外观敏感型。四种类型的消费者在品牌的选择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注重品牌型和技术敏感型的消费者更多地选择索尼、佳能、奥林巴斯、三星、松下等品牌的数码相机;而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更多地选择联想、方正、紫光等国产品牌以及如尼康、理光、柯达等品牌。因而厂商要想更好的占有市场就必须要将自己的消费者市场进行清楚的确认,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合理的利用好我国的产业政策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政府按照加入WTO的承诺,逐步降低对数码相机的关税,并在2005年对该产品实行零关税,完全开放国内的数码相机市场。从2002年开始,我国将进口数码相机的关税从45%降低到15%;从2003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了进口相机每年1400万美元的配额限制,这一措施直接导致了数码相机进口的激增;2004年,我国又调整了数码相机整机的进口关税税率,由15%下调至10%,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数码相机的进口;2004年6月,我国海关对数码照相机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数码照相机用电荷耦合器件(CCD)、其他数码照相机零件等进口关税实行年度暂定税率,税率暂定为从12%下调为6%。这些政策条款的逐步实行,无疑是把我国的市场竞争推倒了一个更为激烈的阶段。关税的下调使得外国企业会更多的进入我国的市场,进一步的刺激数码相机行业;中国数码相机国家标准的出台,将强烈冲击中国数码相机市场的格局。数码相机配件的进口税率的下降也为我国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创造了机会,有利于国内企业的竞争力的增强。

我国现在正处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时期。可以利用这个时候,针对中西部市场的特点,生产出适合其情况的产品,也可利用此时的机会在中西部地区建立新的产业基地,真正培养自己的数码相机产业,摆脱日系寡占的局面。

参考资料:

《产业经济学》 徐向艺,杨惠馨 经济科学出版社

《产业经济学教程》杨公仆等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上述资料均来源于嘉肯咨询研究中心和ZDC调研中心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2024年2月13日发(作者:凌听安)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数码产业结构分析摘 要:

数码相机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日益完善,也是我国电子产业大力发展的好时机。要利用好这个机会,使我国的数码相机行业的结构更加的合理,为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绩效。

关键词:市场集中度;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细分消费市场;

正 文:

数码相机是集微电子、光电子、传感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它最早产生于1980年,主要应用于军事侦察卫星。由于军事卫星需长期不断地向地面提供图像信息,传统照相技术已不再适用,由此推动了数码照相技术的产生。另外其具有对图像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处理、传输等多方面优越性而被广泛应用。相应的其市场也是在日趋于成熟和完善的。

一、 S-C-P 的行业分析

(一) 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指对市场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以及市场需求增长率等。

1、 绝对集中度的指标

绝对集中度指标属于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通常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职工总量的比重来表示。这一指标能较好的反映产业内生产集中的状况,显示市场的垄断和竞争的程度。最早对此进行研究的是贝恩教授,并且他将集中类型分成了六个等级(表一)。

类 型

极高寡占型

高度集中型

中(上)集中寡占型

中(下)集中寡占型

低集中寡占型

原子型

2、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别化又称产品分化,指的是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售后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产品间的替代的不完全性的状况。这是企业在经营上对抗竞争的一种主要的手段,也是一种非价格壁垒。起重要性在于对买者需求造成不同的影响,是消费者对企业或品牌产生偏好。在我国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差异化的偏好是很明显的,对于国外的品牌的偏好度是大大的高于自身的国产品牌。

3、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市场结构中与集中度和产品差异化并列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它通常是指在某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前四位企业市场占有率(CR4) 前八位企业市场占有率(CR8)

75%以上

65%——75%

50%——65%

35%——50%

30%——35%

30%以下

85%以上

75%——85%

45%——75%

40%——45%

40%以下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或企业。这些进入者既可以是新设立的企业也可以是原来其他产业的企业进入新的产业领域。

(二) 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主要是指企业的市场行为,即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起目标(如利润最大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等)而采取的适应市场环境要求不断调整战略和策略的行为。企业行为受到市场结构状态和特征的制约,同时对市场结构和特征也有影响。企业行为主要包括: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基本特征的和直接目的的定价行为;;以提高竞争力、拓展市场为目的的促销行为等。

1、定价行为

价格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手段,其他竞争手段如质量、技术、广告等都是价格竞争的延伸和变异,且不能单独存在。一般情况下,在市场集中度位于50%-95%间的企业用主导式定价;集中度中等的则多采用串谋定价;集中度不高的则采用晴雨式定价。

2,、促销行为

企业促销行为是一种非价格市场行为,主要有包括企业的产品差异化行为、广告行为和多样化经营行为。产品的差异化越大,竞争的可能性越小,垄断的可能性就越强。通常情况下非耐用产业的广告投入是最大的。多样化的经营可以适应多边的市场需求,降低市场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三) 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价格、产量、费用、利润、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的状态。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合理化的基本判别标准。其评价准则主要包括:1、看价格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导向作用;2、看产业内企业生产量是否达到经济规模的要求;3、看产业内企业生产耗费和利润率的高低;4、是产品的品种规格和质量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5、产业的技术进步是否在不断加快,这通常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有关。

二、 我国现阶段的数码相机市场

中国数码相机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1997年至今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率超过50%以上,高于全球数码相机市场22%的整体增长率。但在我国庞大的城市消费群体面前,我国城市家庭拥有数码相机的比例还很低,不到10%,而传统相机的拥有比例达40%以上。但不到10%的拥有率令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数码相机消费市场。

(一)我国数码相机的发展

早在本世纪初日本主要数码相机生产企业均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将数码相机的生产转入中国。这使得中国在短短的几年间一跃成为全球数码相机的生产基地。随后有多家外资投资中国。

国外数码相机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布局

1. 2001年,日本佳能公司在苏州设立佳能(苏州)有限公司,加大其数码相机产能,将苏州工厂建成其亚洲核心生产基地。

2. 2001年10月,日本富士公司在苏州建立了合资工厂生产数码相机等产品,并在2003年年初获得在中国的内销权。

3. 日本索尼公司在上海的合资工厂开始大规模生产高档数码相机,并宣布将逐步把数码相机等数字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中国。

4. 日本三洋公司与深圳华强合资的数码相机生产基地落户东莞。

5. 日本尼康公司2002年在中国江苏无锡建设数码相机工厂。

6. 日本奥林巴斯公司于2002年将原设在香港的亚太区总部迁至深圳,并将1/3的数码相机生产转移到中国,将中国作为其高级相机和数码相机的世界性基地。目标是以中国为基点面向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全世界提供产品。

7. 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在广东地区建立石龙工厂和布吉工厂,并于2003年成立投资公司,获得一年3500万美元(相当于资本金)的进口、销售权利。

8. 美国柯达公司把其全球数码相机生产基地移师上海。

在国外众多的企业在中国进行大量的投资的同时,我国的国产企业也是加紧了发展的步伐,代表性的生产企业主要有联想、方正、清华紫光、朝华科技和TCL等。联想集团于2003年建立起自己的生产线并投入生产,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数码相机,目前已具备300万像素CMOS定焦机型的整机生产能力,年产能15万台。方正也在2002年进入数码相机市场,并在年中推出了3款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同时斥资1.5亿元在东莞组建年产100万台的数码相机生产线。清华紫光在2001底就推出了80万像素入门级娱乐性数码相机,为国产厂商进军数码相机市场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其又陆续推出200万像素和1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系列产品。另外国产数码相机厂商还有海鸥、凤凰、麦科特等传统相机和光学仪器厂商,这些品牌大多集中在中低档市场。从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数码相机市场已经在由日系的寡头垄断时代向群雄逐鹿的时期发展。

(二)我国数码相机市场目前的销售状况

目前国内数码相机市场品牌数量接近40家,产品型号超过200个。不过主流数码相机市场仍然呈现以日系厂商为主的格局,索尼、佳能、柯达、奥林巴斯和富士等国外品牌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IDC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市场销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除柯达之外,都是日本企业,其中佳能、索尼、奥林巴斯、富士、尼康名列前5位。而我国国产品牌数码相机产量近40万台,市场占有率为25%。(参见图一)

图一:我国数码相机的销售状况

由2004新生代系列研究数据,我们可以测算出我国数码相机的市场集中度的大体情况。在大众市场上,索尼、佳能、尼康和奥林巴斯四家厂商就占据了近50%的中国消费者;在大学生市场上,四家家厂商比率达到55%,而在高端消费者市场上,这一比例更高达64%)。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数码相机市场是处于集中寡占的阶段。

(三)市场的价格走势

越来越多的厂商参与数码相机市场竞争,激烈竞争使得数码相机新品不断推出,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从2003年年底到现在,国内主流数码相机的价格平均降幅在15%,而一些高端的数码相机的降幅则接近30%。无论是单反还是普通数码相机价格都是一路走低。数码相机的市场平均价格已经接近2500元。但这同时也带动了数码相机市场高速发展。随着价格战的深入,佳能、尼康、柯达等均已瞄准了国内低端数码相机市。近来,主流厂商像奥林巴斯、佳能和美能达等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并渗透到三、四级市场。推出多款2000元甚至1500元以下的数码相机。而从今年1月起数码商品实施零关税,我国数码相机市场价格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趋势,并且这一趋势并未有所减缓。由下列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十月分数码相机市场的情况(参见图二)。而在主流的厂商中,如索尼、佳能、柯达、奥林巴斯等,其平均价格是略低于市场总体的平均价格(参见图三)。主导企业价格的走低必然回带来市场整体价格走低。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在将来降价仍然是趋势,厂商还是会借这个最有用的手段来抢占自己的市场分额,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四)企业销售模式

国外企业在中国以来料加工的方式制造产品必须先出口,然后再进口,而且只能通过代理经销的方式在中国市场进行销售活动。但在中国建立投资公司之后,国外企业可以在中国国内进行销售,例如奥林巴斯和佳能等就是通过“在中国设立工厂”的方式取得了在中国市场的内销权。 在国内市场具体的销售渠道选择方面,数码相机厂家主要还是通过电脑商城渠道来进行销售。64%的比重占据绝对的核心地位。而家电连锁渠道在近两年发展迅速,销售比重已经上升到10.3%,超过了相机专卖店,成为中国数码相机市场第二大销售渠道。另外传统的相机专卖店以近10%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需要注意的是,数码相机产品也开始进入商场和超市渠道,并拥有5.5%的比例。(参见表2)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品牌在2004年开始积极参与渠道建设,在中国市场开始了全方位的渠道升级:奥林巴斯在全国4所城市实现直销;佳能为适应用户新需求,对渠道进行了改变。国外品牌积极调整了渠道策略,在各类渠道中都表现出强劲的优势。与国外的品牌比较而言,国内的厂商把重点放在销售渠道的整合上,纷纷向家电连锁超市等传统相机零售渠道渗透。对于电脑城,相机专卖店等形式通常都是不注意了。

与此同时,企业开始更加重视数码相机产品的售后服务。2004年佳能、索尼、富士等厂商都对有问题的产品进行了召回,采取了积极合理的补救措施。同时数码相机厂商频频发布升级软件,尼康、佳能、富士、奥林巴斯等都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了升级软件及办法,用户可以免费方便地对自己的数码相机进行升级。这些行为在消费者面前都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自己占有更多的消费者奠定了基础。

图二:我国十月的价格走势

图三:主流产品价格

表2:2004年中国数码相机产品渠道结构

品牌专卖店 4.9% 电脑商城 64% 商场 5.5%

相机专卖店 9.7% 其他 3.6%

网上商城 2.0%

家电连锁 10.3%

三、 结论

我国现阶段的数码相机市场是处于一个快速膨胀的阶段,这对于我国本土企业自身发展和壮大是极其有利的时机,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挑战的阶段,本土企业要如何才能壮大自身的实力,迅速稳固的占领市场分额,我个人认为有以下的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一)以技术带动规模经济

一月底、二月初,索尼、佳能、奥林巴斯等全球多家数码相机巨头厂商相继公布的2004年年度或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在恶性价格战的影响下,全球数码相机行业整体利润大幅跳水已是不争事实。部分二线数码相机品牌在出现“意料不及的严重亏损”后,已经在探讨,或转型或退出数码相机市场的可能性了。 而尽管数码相机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继续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但其量增价跌的趋势亦在加剧进行之中,部分型号甚至在正式上市不到一个月就开始了降价甩卖。从这些迹象表明价格战始终不是赢得市场的长久之计,要想稳固的占有市场必须在技术上始终保持优势,就必须要努力突破技术瓶颈,数码相机的核心技术一直由日本的企业所掌握着成为制约我国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数码相机的发展趋势是产品更注重功能、性能和个性化,微型硬盘及光盘存储是未来存储介质,通过无线移动方式进行图像传输,国内的企业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应抓住时间,开发研究,是自己在将来的市场中能够占有先机。在开发技术的同时还应注意自己在横向和纵向等规模的扩展,是自己成为真正的规模经济

(二) 明确划分消费市场

中国的数码产业厂商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发达的大城市,而且数码相机在城市的普及率和保有率也是相对较高的。因此谁想打赢数码相机的中国战争,就必须在大城市取得优势地位。此外,分众化消费成为典型特征,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2004新生代CMMS数据表明,近年来,中国市场上的一大变化就是大众消费向分众消费,趋同消费向个性消费逐渐转变,消费者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而数码相机从一开始进入中数码相机在中国各城市的普及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沿海发达城市的保有率和预购率比内陆城市国,就面临着日益分化的中国消费者,打赢数码相机的中国战争的关键,就在于谁能更准确地细分中国数码相机的消费者。2004新生代CMMS数据表明,数码相机的消费者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技术敏感型、价格敏感型、注重品牌型、外观敏感型。四种类型的消费者在品牌的选择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注重品牌型和技术敏感型的消费者更多地选择索尼、佳能、奥林巴斯、三星、松下等品牌的数码相机;而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更多地选择联想、方正、紫光等国产品牌以及如尼康、理光、柯达等品牌。因而厂商要想更好的占有市场就必须要将自己的消费者市场进行清楚的确认,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合理的利用好我国的产业政策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政府按照加入WTO的承诺,逐步降低对数码相机的关税,并在2005年对该产品实行零关税,完全开放国内的数码相机市场。从2002年开始,我国将进口数码相机的关税从45%降低到15%;从2003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了进口相机每年1400万美元的配额限制,这一措施直接导致了数码相机进口的激增;2004年,我国又调整了数码相机整机的进口关税税率,由15%下调至10%,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数码相机的进口;2004年6月,我国海关对数码照相机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数码照相机用电荷耦合器件(CCD)、其他数码照相机零件等进口关税实行年度暂定税率,税率暂定为从12%下调为6%。这些政策条款的逐步实行,无疑是把我国的市场竞争推倒了一个更为激烈的阶段。关税的下调使得外国企业会更多的进入我国的市场,进一步的刺激数码相机行业;中国数码相机国家标准的出台,将强烈冲击中国数码相机市场的格局。数码相机配件的进口税率的下降也为我国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创造了机会,有利于国内企业的竞争力的增强。

我国现在正处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时期。可以利用这个时候,针对中西部市场的特点,生产出适合其情况的产品,也可利用此时的机会在中西部地区建立新的产业基地,真正培养自己的数码相机产业,摆脱日系寡占的局面。

参考资料:

《产业经济学》 徐向艺,杨惠馨 经济科学出版社

《产业经济学教程》杨公仆等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上述资料均来源于嘉肯咨询研究中心和ZDC调研中心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