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4日发(作者:浮琇芳)
四字邯郸成语及解释300
(一)邯郸学步 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
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这是一个流传的很广的故事。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邯郸,同事们见到我都开玩笑说,看你又不会走路了,是不是又去邯郸了呀?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了。流传的广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故事在今天的启示意义。
如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向严重,忽视了自身的特点,结果学得不伦不类。在邯郸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
现存的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把学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刻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还有一个不规则雕塑上面刻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邯郸成语 (二)负荆请罪 在邯郸老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
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但是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故事。
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策,使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
一次两人乘坐马车相遇与窄巷之中,蔺相如顾全大局,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巷避让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这个故事也很快演变成成语,表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接受对方惩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勇于接受处罚,就能够获得他人的原谅,征得别人的尊敬。这是个应用得非常广泛的成语。
回车巷一带是邯郸的老城区,那里有很多老房子,有几处深宅大院,是民国时期邯郸市政府机构的院落,今天住在那里的都是普通百姓。房子虽然老旧了,民风依然侠义犹存。
那一日我背着相机在老街闲逛,一位工人模样的中年人自告奋勇地领着到处转,在他的带领下,我看到了邯郸古城墙遗迹,民国邯郸政府的税务局和机械局的大院,还有一座
简易的土地庙。老街上的人们闲适自在,放学的学生们嬉笑打闹,没有呼啸的汽车,偶尔响起一声小贩的叫卖声,深处其中恍如隔世。
不过拆迁改造的推土机的轰鸣声已经隐约地听到了,不知道这份宁静还能守护多久。一枕黄粱 (三)黄粱美梦 这个故事跟战国没什么关系,但是故事发生在邯郸。
说古时候有个姓卢的书生进京赶考,路过邯郸投宿店家,穷困潦倒,失意落魄,独自慨叹,恰遇吕洞宾也路过此地,见此情形打算开导开导他,就给了他一个瓷枕头,卢生枕着枕头入睡后开始做梦,梦到自己娶了一个出身富庶人家的美若天仙的女子为妻,又进京考中了进士,继而到处建功立业,当了宰相,后被妒贤嫉能的奸人陷害险受牢狱之灾,后来转危为安,子孙满堂,终老而死。梦到了死,卢生就惊醒了,一看店主做的黄米饭还没熟呢。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后来汤显祖和蒲松龄都对这个故事进行过演绎,故事中吕仙后来被演绎成吕洞宾。人们利用这个成语比喻不可能实现的虚幻梦想。
但依我看,作者原意是打算通过一个梦描述人的一生所可能经历的荣华富贵和坎坷曲折,表达人生如梦的消极厌世的观点,故事的结尾说卢生梦醒之后对人生大彻大悟,跟随吕洞宾云游布道去了。后人在卢生做梦的小店修建了吕仙祠,现存最早遗迹是门前照壁上的明代石刻,据说石刻“蓬莱仙境”这四个大字是吕洞宾手书,苍劲洒脱,有一股子仙风道骨之气。
其他殿堂如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都是重修的。在吕仙祠的东跨院,有一个以梦为题材的博物馆,把古籍、传说中比较著名的“梦”,如庄子梦蝶、红楼梦、南柯一梦等等,用绘画和说明形式展出,生动有趣,仿佛进入了梦的世界,尤其是用中国画技法绘制的绘画很有水准,如果用展出的内容出版一本连环画,一定受欢迎。
梅开二度 (四)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这个故事我认为它算不得成语,充其量只能是个典故。这个典故告诫人们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勇于改革。
对处在社会变革当中的我们,还是具有比较重要的警示作用的。赵武灵王是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在与周边胡人的军事摩擦中,他发现胡人的短衣长裤、骑马作战非常灵活,于是主张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
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学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得以击退胡人,消灭中山,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邯郸市西的插箭岭相传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场所,邯郸市区的丛台公园中的武灵丛台则是赵武灵王检阅。
【挨三顶四】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同“挨三顶五”。【捱三顶四】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奔播四出】播:迁徙,流亡。到处奔波转徒。
【半三不四】指心神不定,无精打采。【不三不四】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巴三览四】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巴三揽四】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八万四千】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臂有四肘】比喻不凡的相貌。
【楚歌四合】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楚歌四面】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楚歌四起】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差三错四】颠倒错乱。
形容差错很多或虚假不实。【重三叠四】形容多次重复。
【吃四方饭】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察三访四】指爱打听调查别人的事情。
【传三过四】传闲话,说是非。【丑声四溢】声:名声;溢:外流。
丑恶的名声到处传播。形容臭名远扬。
【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大化有四】化:变化。
人生的最大变化有四个,即人生的婴儿、少壮、老年和死亡。【颠三倒四】三、四:表示杂乱。
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倒三颠四】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倒四颠三】颠:颠倒。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
【丢三拉四】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同“丢三落四”。
【丢三落四】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丢三忘四】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同“丢三落四”。【低三下四】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富有四海】有:占有,享有;四海:指全国。充分享有全国的一切财富。
旧时形容帝王最富有。【放诸四裔】放:放逐;四裔:四方边远之地。
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放诸四夷】四夷: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蔑称,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泛指四方边远地区。
2024年2月14日发(作者:浮琇芳)
四字邯郸成语及解释300
(一)邯郸学步 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
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这是一个流传的很广的故事。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邯郸,同事们见到我都开玩笑说,看你又不会走路了,是不是又去邯郸了呀?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了。流传的广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故事在今天的启示意义。
如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向严重,忽视了自身的特点,结果学得不伦不类。在邯郸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
现存的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把学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刻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还有一个不规则雕塑上面刻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邯郸成语 (二)负荆请罪 在邯郸老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
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但是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故事。
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策,使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
一次两人乘坐马车相遇与窄巷之中,蔺相如顾全大局,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巷避让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这个故事也很快演变成成语,表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接受对方惩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勇于接受处罚,就能够获得他人的原谅,征得别人的尊敬。这是个应用得非常广泛的成语。
回车巷一带是邯郸的老城区,那里有很多老房子,有几处深宅大院,是民国时期邯郸市政府机构的院落,今天住在那里的都是普通百姓。房子虽然老旧了,民风依然侠义犹存。
那一日我背着相机在老街闲逛,一位工人模样的中年人自告奋勇地领着到处转,在他的带领下,我看到了邯郸古城墙遗迹,民国邯郸政府的税务局和机械局的大院,还有一座
简易的土地庙。老街上的人们闲适自在,放学的学生们嬉笑打闹,没有呼啸的汽车,偶尔响起一声小贩的叫卖声,深处其中恍如隔世。
不过拆迁改造的推土机的轰鸣声已经隐约地听到了,不知道这份宁静还能守护多久。一枕黄粱 (三)黄粱美梦 这个故事跟战国没什么关系,但是故事发生在邯郸。
说古时候有个姓卢的书生进京赶考,路过邯郸投宿店家,穷困潦倒,失意落魄,独自慨叹,恰遇吕洞宾也路过此地,见此情形打算开导开导他,就给了他一个瓷枕头,卢生枕着枕头入睡后开始做梦,梦到自己娶了一个出身富庶人家的美若天仙的女子为妻,又进京考中了进士,继而到处建功立业,当了宰相,后被妒贤嫉能的奸人陷害险受牢狱之灾,后来转危为安,子孙满堂,终老而死。梦到了死,卢生就惊醒了,一看店主做的黄米饭还没熟呢。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后来汤显祖和蒲松龄都对这个故事进行过演绎,故事中吕仙后来被演绎成吕洞宾。人们利用这个成语比喻不可能实现的虚幻梦想。
但依我看,作者原意是打算通过一个梦描述人的一生所可能经历的荣华富贵和坎坷曲折,表达人生如梦的消极厌世的观点,故事的结尾说卢生梦醒之后对人生大彻大悟,跟随吕洞宾云游布道去了。后人在卢生做梦的小店修建了吕仙祠,现存最早遗迹是门前照壁上的明代石刻,据说石刻“蓬莱仙境”这四个大字是吕洞宾手书,苍劲洒脱,有一股子仙风道骨之气。
其他殿堂如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都是重修的。在吕仙祠的东跨院,有一个以梦为题材的博物馆,把古籍、传说中比较著名的“梦”,如庄子梦蝶、红楼梦、南柯一梦等等,用绘画和说明形式展出,生动有趣,仿佛进入了梦的世界,尤其是用中国画技法绘制的绘画很有水准,如果用展出的内容出版一本连环画,一定受欢迎。
梅开二度 (四)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这个故事我认为它算不得成语,充其量只能是个典故。这个典故告诫人们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勇于改革。
对处在社会变革当中的我们,还是具有比较重要的警示作用的。赵武灵王是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在与周边胡人的军事摩擦中,他发现胡人的短衣长裤、骑马作战非常灵活,于是主张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
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学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得以击退胡人,消灭中山,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邯郸市西的插箭岭相传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场所,邯郸市区的丛台公园中的武灵丛台则是赵武灵王检阅。
【挨三顶四】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同“挨三顶五”。【捱三顶四】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奔播四出】播:迁徙,流亡。到处奔波转徒。
【半三不四】指心神不定,无精打采。【不三不四】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巴三览四】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巴三揽四】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八万四千】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臂有四肘】比喻不凡的相貌。
【楚歌四合】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楚歌四面】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楚歌四起】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差三错四】颠倒错乱。
形容差错很多或虚假不实。【重三叠四】形容多次重复。
【吃四方饭】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察三访四】指爱打听调查别人的事情。
【传三过四】传闲话,说是非。【丑声四溢】声:名声;溢:外流。
丑恶的名声到处传播。形容臭名远扬。
【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大化有四】化:变化。
人生的最大变化有四个,即人生的婴儿、少壮、老年和死亡。【颠三倒四】三、四:表示杂乱。
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倒三颠四】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倒四颠三】颠:颠倒。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
【丢三拉四】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同“丢三落四”。
【丢三落四】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丢三忘四】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同“丢三落四”。【低三下四】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富有四海】有:占有,享有;四海:指全国。充分享有全国的一切财富。
旧时形容帝王最富有。【放诸四裔】放:放逐;四裔:四方边远之地。
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放诸四夷】四夷: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蔑称,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泛指四方边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