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X性”类词语中的“性”是什么构词语素精品文档4页
2024年3月7日发(作者:雪玉轩)
“X性”类词语中的“性”是什么构词语素
引言
“X性”词指在现代汉语中,由语素、词或短语“X”加上“性”所构成的一类词。如:“酸性、可能性、可预测性”等。
“X性”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造词现象,由“性”缀构成的合成词能产性大,近年来使用率呈上升趋势。对于“X性”类词语,许多学者都有论述。朱德熙先生认为“-性”是不定位语素,可后置,如“酸性、弹性”,也可前置,如“性质、性状”,因此“-性”应该是词根①;黄伯荣先生把“-性”列为词缀;邢福义先生认为“性”是虚语素,有附加意义②。赵元任先生认为“性”是新兴后缀③。胡裕树先生认为,“性”是后缀④。任学良先生认为“性”是名词词尾⑤。那么,“-性”是词根、词缀还是类词缀呢?笔者认为应从语法化角度去认识。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个过程或现象,中国的传统语言学称之为“实词虚化”。例如,汉语“把”“被”“从”等原来都是实义的动词,现已虚化为介词。⑥虚化有程度的差别。一般来说,判断词根和词缀有两个最重要的标准,一是意义的虚化与否,二是位置固定与否。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是词根;意义虚化、在合成词内位置在前或在后的不成词语素是词缀⑦。类词缀是指位置基本固定,意义正在虚化读音保持不变的词缀,它是由词根向真词缀转化的中间过渡形式,如“式、化”。
笔者认为“性”属于类词缀。
第 1 页
一、词义虚实
类词缀在意义上尚未完全虚化,一般来说,他们在类缀字组中仍部分保留了原有的词汇意义,我们总是能在词典中发现跟类词缀关系密切的义项,但是类词缀的意义并不能从该义项中得到完全的解释。
“性”的本意是“人的天性、本性”,如“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从心生声”⑧,这时的“性”是实词。后来“性”的词义扩大,由原来的人的“本性、天性”发展为“人的性格、脾气、生命”,如“淳于智,字叔平,济北庐人也。性深沈,有思义。(晋《搜神记》)魏晋以后,“性”前面的对象由人转为动物或事物,指动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征。但不是任何事物后面都可以加“性”字,例如,有“马性、坐性”等(见下例),但不能有“桌性、灯性”。因为“性”最初与“命”的意义有关,其前面出现的对象大部分要求是有生命或者表动态的。这时“X”和“性”之间是领属关系,如:“王武子善解马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明·吴承恩《西游记》)。明清以后,“性”除了表示生命或动态成分的性格或特征外,开始了更加虚化的用法。具体表现就是,“性”加在其他词语后面不再有实词意义,“X”和“性”之间不再是领属关系而是同指关系。比如,“禅性”不是指“禅”的什么特征或性格,而是指“禅”本身,“性”加在后面已经不再有实词意义,“禅”和“性”之间是同指关系。“性”字由生命状态或动态过程虚化为静态的状态或性质。从明清到现代,这种意义虚化的“X性”的使用频率大大提高,如:“行者道:‘近行至金平府地方,因我师第 2 页
宽放禅性,元夜观灯,遇妖魔摄去。老孙不能收降,特来奏闻玉帝求救。’”(明·吴承恩《西游记》)“那位夫人醋性如此之利害,一个姨太太死了,怎肯容他大铺排(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克服困难,使我们的事业无往而不胜。”(《人民日报》1995年1月2日)直到现在,现代汉语中的“性”还不是词缀,一方面它还保留了少量的词汇义为“本性、天性”的词汇,如“天性、本性、人性”,这些词都收录在词典中作为现代汉语常用词;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性”字意义已经开始虚化,并不能用词典中的义项完全解释,如“药性、硬性、弹性、禅性、可能性、积极性”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性”属于类词缀。
二、定位黏着
位置是否固定是确定词缀的重要标准。典型的词缀都是定位语素。例如“-子、-儿、-头、阿-、第-”等,它们与词根之间没有意义上的关系,只有位置上的关系。但定位的语素不一定都是词缀,如“菠菜、巩固”的前一音节,“商榷、瘫痪、包袱”的后一音节,虽然都是定位的,但不能归为词缀。一个词根语素,在长期发展中,已不能独立成词,变成了“黏着语素”,如“民、眼、语、言”,只有当该词根语素不仅不能成词,且构词时位置也固定,这时它才变成了词缀。定位黏着可作为“类词缀”判定的一个重要条件。“性”在现代汉语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词汇是“性-”结构,如“性质、性状、性能”等,而绝大多数词汇是“-性”构词,如“弹性、良性、恶性、可能性、科学性、可预测性”等等,据此我们可以知道“性”正进行着一个词根词缀化的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第 3 页
“性”是一个类词缀。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第 4 页
2024年3月7日发(作者:雪玉轩)
“X性”类词语中的“性”是什么构词语素
引言
“X性”词指在现代汉语中,由语素、词或短语“X”加上“性”所构成的一类词。如:“酸性、可能性、可预测性”等。
“X性”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造词现象,由“性”缀构成的合成词能产性大,近年来使用率呈上升趋势。对于“X性”类词语,许多学者都有论述。朱德熙先生认为“-性”是不定位语素,可后置,如“酸性、弹性”,也可前置,如“性质、性状”,因此“-性”应该是词根①;黄伯荣先生把“-性”列为词缀;邢福义先生认为“性”是虚语素,有附加意义②。赵元任先生认为“性”是新兴后缀③。胡裕树先生认为,“性”是后缀④。任学良先生认为“性”是名词词尾⑤。那么,“-性”是词根、词缀还是类词缀呢?笔者认为应从语法化角度去认识。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个过程或现象,中国的传统语言学称之为“实词虚化”。例如,汉语“把”“被”“从”等原来都是实义的动词,现已虚化为介词。⑥虚化有程度的差别。一般来说,判断词根和词缀有两个最重要的标准,一是意义的虚化与否,二是位置固定与否。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是词根;意义虚化、在合成词内位置在前或在后的不成词语素是词缀⑦。类词缀是指位置基本固定,意义正在虚化读音保持不变的词缀,它是由词根向真词缀转化的中间过渡形式,如“式、化”。
笔者认为“性”属于类词缀。
第 1 页
一、词义虚实
类词缀在意义上尚未完全虚化,一般来说,他们在类缀字组中仍部分保留了原有的词汇意义,我们总是能在词典中发现跟类词缀关系密切的义项,但是类词缀的意义并不能从该义项中得到完全的解释。
“性”的本意是“人的天性、本性”,如“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从心生声”⑧,这时的“性”是实词。后来“性”的词义扩大,由原来的人的“本性、天性”发展为“人的性格、脾气、生命”,如“淳于智,字叔平,济北庐人也。性深沈,有思义。(晋《搜神记》)魏晋以后,“性”前面的对象由人转为动物或事物,指动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征。但不是任何事物后面都可以加“性”字,例如,有“马性、坐性”等(见下例),但不能有“桌性、灯性”。因为“性”最初与“命”的意义有关,其前面出现的对象大部分要求是有生命或者表动态的。这时“X”和“性”之间是领属关系,如:“王武子善解马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明·吴承恩《西游记》)。明清以后,“性”除了表示生命或动态成分的性格或特征外,开始了更加虚化的用法。具体表现就是,“性”加在其他词语后面不再有实词意义,“X”和“性”之间不再是领属关系而是同指关系。比如,“禅性”不是指“禅”的什么特征或性格,而是指“禅”本身,“性”加在后面已经不再有实词意义,“禅”和“性”之间是同指关系。“性”字由生命状态或动态过程虚化为静态的状态或性质。从明清到现代,这种意义虚化的“X性”的使用频率大大提高,如:“行者道:‘近行至金平府地方,因我师第 2 页
宽放禅性,元夜观灯,遇妖魔摄去。老孙不能收降,特来奏闻玉帝求救。’”(明·吴承恩《西游记》)“那位夫人醋性如此之利害,一个姨太太死了,怎肯容他大铺排(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克服困难,使我们的事业无往而不胜。”(《人民日报》1995年1月2日)直到现在,现代汉语中的“性”还不是词缀,一方面它还保留了少量的词汇义为“本性、天性”的词汇,如“天性、本性、人性”,这些词都收录在词典中作为现代汉语常用词;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性”字意义已经开始虚化,并不能用词典中的义项完全解释,如“药性、硬性、弹性、禅性、可能性、积极性”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性”属于类词缀。
二、定位黏着
位置是否固定是确定词缀的重要标准。典型的词缀都是定位语素。例如“-子、-儿、-头、阿-、第-”等,它们与词根之间没有意义上的关系,只有位置上的关系。但定位的语素不一定都是词缀,如“菠菜、巩固”的前一音节,“商榷、瘫痪、包袱”的后一音节,虽然都是定位的,但不能归为词缀。一个词根语素,在长期发展中,已不能独立成词,变成了“黏着语素”,如“民、眼、语、言”,只有当该词根语素不仅不能成词,且构词时位置也固定,这时它才变成了词缀。定位黏着可作为“类词缀”判定的一个重要条件。“性”在现代汉语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词汇是“性-”结构,如“性质、性状、性能”等,而绝大多数词汇是“-性”构词,如“弹性、良性、恶性、可能性、科学性、可预测性”等等,据此我们可以知道“性”正进行着一个词根词缀化的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第 3 页
“性”是一个类词缀。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