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薄煤层工作面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制

IT圈 admin 57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恭翠梅)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矿业科技 

科技视界 2012年8月第24期 

薄煤层工作面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制 

苗丽华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综机管理中心 山东邹城273500)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实现薄煤层工作面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制。总结说来一是薄煤层工作面支架电液控制系统部 

件选型.主要是选用小尺寸的部件,以适应薄煤层的狭小空间。另外就是薄煤层工作面液压支架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包括程序 

的开发和系统可靠性保证。 

【关键词】薄煤层;液压支架;电液控制;自动控制;电液阀 

1 薄煤层工作面支架电液控制系统部件选型 

架操作基础上添加隔架操作功能,此配置方式首次在薄煤层 

工作面上使用。这种配置方式的实现减小工作面电液控制系 

1.1薄煤层工作面狭小空间内的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一体化 

统设备投入的同时,也扩大单架的操作范围,减少工人的移 

设计 

相比原来的未使用电液控制系统的薄煤层工作面,电液 

动次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控制系统的布置需要在支架上添加电控设备,通过现场工业 

其次,针对不同支架配置间隔排列不同功能的主阀,比 

如隔l0个支架左右安装运调千斤顶,每隔10个支架安装喷 

总线互联为网络,实现通讯与控制功能,如何既保证设备使 

用的方便性又保证防护性能,狭小空间内的设备布置就需要 

雾阀,交错方式使用8功能、10功能主阀,使系统配置更合 

理、减小系统配置上的浪费。 

重新设计。除此之外工作面需要提供通过支架对运输机的俯 

仰控制.在采煤机下风向提供喷雾降尘操作。 

2薄煤层工作面液压支架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 

完成了对电液控制系统的元部件的选型。全工作面电液 

2.1单架、成组基本自动控制程序开发 

控制系统均是采用专为薄煤层设计研发的一体化电液控制 

SAC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支架的所有动作,控制是在 

系统,该系统具有结构紧凑、方便维护等优点。具体体现在以 

应用程序基础上进行,控制的条件是操作者通过键操作发出 

下几方面: 

的命令(或是根据采煤机位置由主控制器发出的命令)、传感 

1.1.1新研制KDW127/12(A)型单路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 

稳压电源。改变了以往双路供电的模式,该电源最大的特点 

器检测的实时值和用户设置的各种参数。SAC系统发挥计算 

机网络控制技术的优势,赋予系统丰富的功能,使支架控制 

是体积小巧,大大节省了支架上的空间,为电液控制系统其 

方便、灵活、协调、安全,尤其是应用程序修改的易行性和控 

他部件的布置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制参数的多样及可调性,能做到控制功能与工作面条件和生 

1.I.2一体化电液控换向阀的使用。一体化电液控换向阀具 

产工艺要求尽可能好地配合适应。以下简要说明系统的主要 

有紧凑的结构,其在纵向所占用的空间有114ram,仅为同类 

型产品大小的1/2,保证了支架处于最低位置时各种元部件 

功能: 

2.1.1单个支架的单动作控制 

不干涉。通过在电液控换向阀内部集成支架过滤器,减少了 

操作者在任意一个支架上.选定本架或左/右邻架为被控 

辅助阀的数量。 

1.1.3支架控制器的使用。支架控制器安装于电液控换向阀 

支架,要使该架进行某一动作,就按面板上相应的某一操作 

键。这是系统提供的最基础的初级功能。 

的左侧,改变了以往支架控制器安装于主阀上侧或下侧的排 

布方式,在竖直方向上减小了元件布置空间。 

2.1.2单个支架的降移升控制 

1.2系统配置 

SAC控制器的程序将这三个主动作和包括与之关联的 

薄煤层工作面的投入产出比是体现系统经济性的重要 

其他动作(如平衡千斤顶、抬底座等)协调连贯起来合成为一 

指标,通过设计,控制薄煤层工作面电液控制系统的投入保 

个大动作,自动按程序执行。每个单动作的进程及单动作之 

证工作面良好的经济性。在系统配置方面主要通过保证运行 

间的衔接与协调均以设置的参数及传感器实时检测的数据 

为依据 

经济性的基础上灵活安排,在人机界面,主控先导阀配置上 

减少工作面的一次性投入 

2.1.3支架成组动作控制 

成组自动控制:从工作面的任何一个支架开始,向左或 

首先,减少工作面控制系统中的人机界面数量,使用每 

两个支架安装一个人机界面的形式,在控制方式上,在原邻 

向右连续相邻的设定数量的支架被设定为一组,支架的某一 

scIENcE&TEcHN。L。GY VIsI。N科技视界l 325 

2012年8月第24期 S科cience&Te技ch视nology 界 Vision 

矿业科技 

动作(单动作或自动顺序联动的复合动作)在给出命令后从 

才能恢复正常的动作控制功能。对于被闭锁的三个支架以外 

起始架开始运行,按一定的顺序在组内自动地逐架传递。每 

的其他支架控制器不受影响,仍可正常工作。 

架的动作自动开始,自动停止,直至本组末架完成该动作为 

当工作面发生可能危及安全生产的紧急情况.需要立即 

止。 

停止或禁止支架成组动作时,可按压任意一个支架控制器上 

2.1.4支架跟随采煤机自动控制 

的紧急停止按钮,全工作面支架动作立即停止,自动控制功 

这是支架控制的高级功能。要实现这项功能系统必须有 

能在急停解除前被禁止。在急停模式下,禁止使用成组操作 

采煤机位置检测装置和一台网络变换器。控制器必须把检测 

控制方式实施对支架的动作控制。 

到的采煤机位置信息传给网络变换器。由网络变换器进行采 

2.1.7信息功能 

煤机位置识别,并将采煤机位置传送给井下主控计算机。根 

SAC系统的信息功能丰富。支架控制器、网络变换器、主 

据工作面的作业规程,确定采煤机运行到某一位置时哪些支 控计算机及其他装置上有多种形式的信息媒体。包括汉字、 

架应该执行什么动作,这些操作要求被编成程序存入网络变 图形显示,蜂鸣器声响信号及很多状态显示LED。系统可向 

换器和主控计算机中,网络变换器或主控计算机根据采煤机 

用户提供的信息归纳为以下几类:支架动作的警示声响信 

位置的信息指挥相应的支架控制器完成这些操作。 号,控制过程和状态信息,支架工况信息(传感器检测值),设 

根据采煤工艺的要求编制程序,通过参数调整,在工作 置的控制参数信息,故障和错误信息及一些系统本身的状态 

面不同位置不同区段支架控制器控制支架完成不同的工艺 信息。 

动作如自动移架、自动推溜等。 SAC系统还具有向系统外(如地面调度室、监控中心)传 

2.1.5支架立柱自动补压功能 

输信息的功能。 

SAC控制器提供了一项称为PSA(Positive Set Aummm— 2.2系统可靠性保证措施 

ic)的自动功能。电液控制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会定时检测支 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保证了电液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架立柱压力。立柱在支撑过程中如因某种原因发生压力降 硬件方面:具有较高的防护等级(等级标准IP68),全部 

落。当压力降至某一设定范围时,系统会自动执行升柱,补压 采用不锈钢材质和可靠的密封结构,保证了电液控制系统在 

到规定压力,并可执行多次,保证支护质量,对工作面顶板实 

井下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正常工作。人机操作界面与液压支 

施有效的管理。 

架电液控制装置控制器配备防护板,提高了电气元件防砸防 

2.1.6安全操作功能(急停、闭锁、停止) 

护能力。电液换向阀组采用成熟的结构,保证了使用寿命。控 

在井下工作面进行液压支架维修调试时,不允许对维修 

制器通信能力的测试通过了2000V电压等级的浪涌试验和 

人员正在检修的支架实施动作控制,为此系统设置了闭锁功 

脉冲群试验.进行了50万次通讯检测,无故障。且通过了国 

能。当维修人员进行支架维修或调试时,应对本架实施闭锁 

家级检测中心的煤矿例行型式试验。 

操作,只要按下操作架人机操作界面上的闭锁按钮即可,操 

软件方面:使用实时操作系统UCOS11,引入多任务概念, 

作架将进入闭锁模式。闭锁操作使该架控制器硬件驱动电路 

对系统软件进行多轮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以确保系统运 

的电源被切断,从而保证维修人员所在支架不会动作,左右 

行稳定。e 

邻架进入软件闭锁模式,通过软件将左右邻架的驱动电路电 

源关断.禁止对左右邻架进行动作控制,只有解除闭锁操作, 

[责任编辑:王洪泽] 

(上接第79页)索切割靶板的效果。要想发挥切割索对靶板 

『3]时党勇,李裕春,张胜民.基于ANSYS/LS—DYNA8.1进行显示动力 

的最好的切割效果,必须选择放置合理的炸高。 

分析【M] E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药型罩锥角的大小对切割索侵彻靶板深度的有影响。随 

[4]李裕春,吴腾芳,等.线型聚能装药射流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J].解 

着药型罩锥角逐渐增大,射流侵彻靶板的深度逐渐变浅。因 

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此,对靶板的侵彻性能也就越差。e 

[5]张宝平,黄风雷.爆轰物理[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0:152— 

153. 

『6]qz凯民,温玉全.军用火工品设计技术[MI.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参考文献】 

2006:201—203. 

[1]苟瑞君,赵国志,杜忠华,等.线性成型装药的威力研究[J】.爆破器 

材,2005,10. 

[责任编辑:王静] 

[2]白金泽.LS—DYNA3D理论基础与实例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oo5. 

326 I科技视界sc ENcE&TEcHN。L。GY V s 。N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恭翠梅)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矿业科技 

科技视界 2012年8月第24期 

薄煤层工作面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制 

苗丽华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综机管理中心 山东邹城273500)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实现薄煤层工作面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制。总结说来一是薄煤层工作面支架电液控制系统部 

件选型.主要是选用小尺寸的部件,以适应薄煤层的狭小空间。另外就是薄煤层工作面液压支架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包括程序 

的开发和系统可靠性保证。 

【关键词】薄煤层;液压支架;电液控制;自动控制;电液阀 

1 薄煤层工作面支架电液控制系统部件选型 

架操作基础上添加隔架操作功能,此配置方式首次在薄煤层 

工作面上使用。这种配置方式的实现减小工作面电液控制系 

1.1薄煤层工作面狭小空间内的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一体化 

统设备投入的同时,也扩大单架的操作范围,减少工人的移 

设计 

相比原来的未使用电液控制系统的薄煤层工作面,电液 

动次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控制系统的布置需要在支架上添加电控设备,通过现场工业 

其次,针对不同支架配置间隔排列不同功能的主阀,比 

如隔l0个支架左右安装运调千斤顶,每隔10个支架安装喷 

总线互联为网络,实现通讯与控制功能,如何既保证设备使 

用的方便性又保证防护性能,狭小空间内的设备布置就需要 

雾阀,交错方式使用8功能、10功能主阀,使系统配置更合 

理、减小系统配置上的浪费。 

重新设计。除此之外工作面需要提供通过支架对运输机的俯 

仰控制.在采煤机下风向提供喷雾降尘操作。 

2薄煤层工作面液压支架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 

完成了对电液控制系统的元部件的选型。全工作面电液 

2.1单架、成组基本自动控制程序开发 

控制系统均是采用专为薄煤层设计研发的一体化电液控制 

SAC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支架的所有动作,控制是在 

系统,该系统具有结构紧凑、方便维护等优点。具体体现在以 

应用程序基础上进行,控制的条件是操作者通过键操作发出 

下几方面: 

的命令(或是根据采煤机位置由主控制器发出的命令)、传感 

1.1.1新研制KDW127/12(A)型单路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 

稳压电源。改变了以往双路供电的模式,该电源最大的特点 

器检测的实时值和用户设置的各种参数。SAC系统发挥计算 

机网络控制技术的优势,赋予系统丰富的功能,使支架控制 

是体积小巧,大大节省了支架上的空间,为电液控制系统其 

方便、灵活、协调、安全,尤其是应用程序修改的易行性和控 

他部件的布置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制参数的多样及可调性,能做到控制功能与工作面条件和生 

1.I.2一体化电液控换向阀的使用。一体化电液控换向阀具 

产工艺要求尽可能好地配合适应。以下简要说明系统的主要 

有紧凑的结构,其在纵向所占用的空间有114ram,仅为同类 

型产品大小的1/2,保证了支架处于最低位置时各种元部件 

功能: 

2.1.1单个支架的单动作控制 

不干涉。通过在电液控换向阀内部集成支架过滤器,减少了 

操作者在任意一个支架上.选定本架或左/右邻架为被控 

辅助阀的数量。 

1.1.3支架控制器的使用。支架控制器安装于电液控换向阀 

支架,要使该架进行某一动作,就按面板上相应的某一操作 

键。这是系统提供的最基础的初级功能。 

的左侧,改变了以往支架控制器安装于主阀上侧或下侧的排 

布方式,在竖直方向上减小了元件布置空间。 

2.1.2单个支架的降移升控制 

1.2系统配置 

SAC控制器的程序将这三个主动作和包括与之关联的 

薄煤层工作面的投入产出比是体现系统经济性的重要 

其他动作(如平衡千斤顶、抬底座等)协调连贯起来合成为一 

指标,通过设计,控制薄煤层工作面电液控制系统的投入保 

个大动作,自动按程序执行。每个单动作的进程及单动作之 

证工作面良好的经济性。在系统配置方面主要通过保证运行 

间的衔接与协调均以设置的参数及传感器实时检测的数据 

为依据 

经济性的基础上灵活安排,在人机界面,主控先导阀配置上 

减少工作面的一次性投入 

2.1.3支架成组动作控制 

成组自动控制:从工作面的任何一个支架开始,向左或 

首先,减少工作面控制系统中的人机界面数量,使用每 

两个支架安装一个人机界面的形式,在控制方式上,在原邻 

向右连续相邻的设定数量的支架被设定为一组,支架的某一 

scIENcE&TEcHN。L。GY VIsI。N科技视界l 325 

2012年8月第24期 S科cience&Te技ch视nology 界 Vision 

矿业科技 

动作(单动作或自动顺序联动的复合动作)在给出命令后从 

才能恢复正常的动作控制功能。对于被闭锁的三个支架以外 

起始架开始运行,按一定的顺序在组内自动地逐架传递。每 

的其他支架控制器不受影响,仍可正常工作。 

架的动作自动开始,自动停止,直至本组末架完成该动作为 

当工作面发生可能危及安全生产的紧急情况.需要立即 

止。 

停止或禁止支架成组动作时,可按压任意一个支架控制器上 

2.1.4支架跟随采煤机自动控制 

的紧急停止按钮,全工作面支架动作立即停止,自动控制功 

这是支架控制的高级功能。要实现这项功能系统必须有 

能在急停解除前被禁止。在急停模式下,禁止使用成组操作 

采煤机位置检测装置和一台网络变换器。控制器必须把检测 

控制方式实施对支架的动作控制。 

到的采煤机位置信息传给网络变换器。由网络变换器进行采 

2.1.7信息功能 

煤机位置识别,并将采煤机位置传送给井下主控计算机。根 

SAC系统的信息功能丰富。支架控制器、网络变换器、主 

据工作面的作业规程,确定采煤机运行到某一位置时哪些支 控计算机及其他装置上有多种形式的信息媒体。包括汉字、 

架应该执行什么动作,这些操作要求被编成程序存入网络变 图形显示,蜂鸣器声响信号及很多状态显示LED。系统可向 

换器和主控计算机中,网络变换器或主控计算机根据采煤机 

用户提供的信息归纳为以下几类:支架动作的警示声响信 

位置的信息指挥相应的支架控制器完成这些操作。 号,控制过程和状态信息,支架工况信息(传感器检测值),设 

根据采煤工艺的要求编制程序,通过参数调整,在工作 置的控制参数信息,故障和错误信息及一些系统本身的状态 

面不同位置不同区段支架控制器控制支架完成不同的工艺 信息。 

动作如自动移架、自动推溜等。 SAC系统还具有向系统外(如地面调度室、监控中心)传 

2.1.5支架立柱自动补压功能 

输信息的功能。 

SAC控制器提供了一项称为PSA(Positive Set Aummm— 2.2系统可靠性保证措施 

ic)的自动功能。电液控制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会定时检测支 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保证了电液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架立柱压力。立柱在支撑过程中如因某种原因发生压力降 硬件方面:具有较高的防护等级(等级标准IP68),全部 

落。当压力降至某一设定范围时,系统会自动执行升柱,补压 采用不锈钢材质和可靠的密封结构,保证了电液控制系统在 

到规定压力,并可执行多次,保证支护质量,对工作面顶板实 

井下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正常工作。人机操作界面与液压支 

施有效的管理。 

架电液控制装置控制器配备防护板,提高了电气元件防砸防 

2.1.6安全操作功能(急停、闭锁、停止) 

护能力。电液换向阀组采用成熟的结构,保证了使用寿命。控 

在井下工作面进行液压支架维修调试时,不允许对维修 

制器通信能力的测试通过了2000V电压等级的浪涌试验和 

人员正在检修的支架实施动作控制,为此系统设置了闭锁功 

脉冲群试验.进行了50万次通讯检测,无故障。且通过了国 

能。当维修人员进行支架维修或调试时,应对本架实施闭锁 

家级检测中心的煤矿例行型式试验。 

操作,只要按下操作架人机操作界面上的闭锁按钮即可,操 

软件方面:使用实时操作系统UCOS11,引入多任务概念, 

作架将进入闭锁模式。闭锁操作使该架控制器硬件驱动电路 

对系统软件进行多轮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以确保系统运 

的电源被切断,从而保证维修人员所在支架不会动作,左右 

行稳定。e 

邻架进入软件闭锁模式,通过软件将左右邻架的驱动电路电 

源关断.禁止对左右邻架进行动作控制,只有解除闭锁操作, 

[责任编辑:王洪泽] 

(上接第79页)索切割靶板的效果。要想发挥切割索对靶板 

『3]时党勇,李裕春,张胜民.基于ANSYS/LS—DYNA8.1进行显示动力 

的最好的切割效果,必须选择放置合理的炸高。 

分析【M] E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药型罩锥角的大小对切割索侵彻靶板深度的有影响。随 

[4]李裕春,吴腾芳,等.线型聚能装药射流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J].解 

着药型罩锥角逐渐增大,射流侵彻靶板的深度逐渐变浅。因 

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此,对靶板的侵彻性能也就越差。e 

[5]张宝平,黄风雷.爆轰物理[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0:152— 

153. 

『6]qz凯民,温玉全.军用火工品设计技术[MI.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参考文献】 

2006:201—203. 

[1]苟瑞君,赵国志,杜忠华,等.线性成型装药的威力研究[J】.爆破器 

材,2005,10. 

[责任编辑:王静] 

[2]白金泽.LS—DYNA3D理论基础与实例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oo5. 

326 I科技视界sc ENcE&TEcHN。L。GY V s 。N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