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微观经济现代观点 范里安 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IT圈 admin 49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赏远骞)

1、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均衡原理: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保留价格:把某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为他或她的保留价格。保留价格是人们愿意

接受的、购买有关商品的最高价格。换句话说,一个人的保留价格是他对于买或不买有关

商品并不在乎的价格。

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需要的、并能买得起的最佳物品。

均衡原理: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垄断:市场被某一产品的单一卖主所支配的情况就是人们所说的垄断。

帕累托改进:如果可以找到一种配制方法,在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变坏的情况下,的确

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这里就存在帕累托改进。

比较静态学: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

2、预算约束:消费者花在所有商品上的货币支出不能超过消费者的收入的关系式称为

预算约束。 预算约束的表示公式: p1 x1 +p2 x2 ≤ m ;p1 x1 + x2 ≤ m

预算线:消费者花费在商品1和商品2的货币支出总数p1 x1 +p2 x2正好等于消费

者收入m的一系列消费束称为预算线。

预算集:消费者花费在商品1和商品2的货币支出总数p1 x1 +p2 x2少于或等于消

费者收入m的一系列消费束称为预算集。 p1 x1 +p2 x2 ≤ m

数量税(从量税):对每单位商品所征收的税,即消费者每消费一单位商品要支付一定

的税。常见的例子是汽油征税。

从价税:对商品按价格所征收的税,即消费者每消费一元钱的商品要支付一定的税。

常见的例子是消费税(如汽车、住房、名烟、名酒等高档消费)。

严格偏好:

3、 严格偏好:在消费束(X1,X2)和(Y1,Y2)都可以得到的情况下,消费者肯

定选择消费(X1,X2)而不消费(Y1,Y2),我们就说(X1,X2)严格偏好于(Y1,Y2)。

(X1,X2) (Y1,Y2)

无差异:如果消费束(X1,X2),(Y1,Y2)对于消费者来说获得的满足程度是一样

的,我们就说这二个消费束对消费者是无差异的,(X1,X2)(Y1,Y2)。

弱偏好:如果消费者在两个消费束之间有偏好或无差异,也可以说是消费者认为(X1,

X2)至少与(Y1,Y2)一样好,我们说他对于(X1,X2)的偏好弱胜于(Y1,Y2)的偏

好,

(X1,X2) (Y1,Y2)

偏好的假设:

1、完备性公理:任何两个消费束都是可以比较的,下列三种关系之一必能成立:(X1,

X2) (Y1,Y2)或(Y1,Y2) (X1,X2)或(X1,X2)(Y1,Y2)

2、反身性公理:任何消费束至少与本身是同样好的,(X1,X2) (X1,X2)。

3、传递性公理:如果(X1,X2) (Y1,Y2),(Y1,Y2) (Z1,Z2),那么(X1,

X2) (Z1,Z2),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认为X至少与Y一样好,Y至少与Z一样好,

那么消费者就认为X至少与Z一样好。

弱偏好集:取某个消费束(X1,X2),把其他至少如(X1,X2)那么受偏好的一切消

费束绘成阴影,我们称之为若偏好集。

弱偏好集分界线上的消费束——他们和(X1,X2)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无差异的—

—组成一组无差异曲线。

餍足:对于消费者来说有这么一个最佳的消费束。偏好:越接近这个消费束越好。假

如消费者最偏好的消费束为(X’1,X’2),(X’1,X’2)就是一个餍足点或极佳点。

离餍足点越近的消费束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以餍足点为中心的一

组同心圆或椭圆。

良好性状无差异曲线特点:凸向原点,向右上方移动表示更受偏好。

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去替代另一种商

品的比率(ΔX2/ΔX1),记为MRS。

4、效用函数是为每一个可能的消费束指派一个数字的方法。它指派给受较多偏好的消

费束的数字大于指派给较少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

边际效应:在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商品1和商品2消费量

的变化带来的效用的变化为:MU1 =U/  x1 ,MU2=U/  x2。MRS= x2 /  x1 =

-MU1 / MU2

5、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

6、收入提供曲线:当把预算线平行向外移动时,我们将一系列的需求束连接起来,从

而构成收入提供曲线。

相似偏好:如果消费者对(X1,X2)的偏好胜过(Y1,Y2),那么对于任意的正值t,

消费者都会偏好(tX1,tX2),而不偏好(ty1,tY2)。具有这种性质的偏好称作相似偏好。

7、显示偏好:假设——在观察消费者行为的时期里,他的偏好是稳定的、保持不变

的。消费者的偏好是严格凸性的。偏好是单调的。存在惟一的消费束。消费束(x1,x2)是

消费者在(P1,P2)和m下购买的消费束,消费束(y1,y2)也满足预算约束,且(x1,x2)

不同于(y1,y2),满足条件P1 x1 + P2 x2  P1 y1 + P2 y2;那么(x1,x2)被直接显

示偏好于(y1,y2)或(x1,x2)是(y1,y2)的直接显示偏好。

显示偏好原理:设(x1,x2)是按价格(p1,p2)选择的消费束,(y1,y2)是使得

P1 x1 + 。P2 x2  P1 y1 + P2 y2的另一个消费束,在这种情况下,假若消费者总是

在他能够购买的消费束中选择他最偏好的消费束,那么我们就一定有(x1,x2)>(y1,y2)。

显示偏好弱公理(WARP):如果消费束(x1,x2)被直接显示偏好于消费束(y1,y2),

且(x1,x2)和 (y1,y2)不同,那么(y1,y2)不可能被直接显示偏好于(x1,x2)。

换言之,如果在购买消费束X时,有能力购买消费束Y,那么在购买消费束y时,X

就一定是无力购买的消费束。

显示偏好强公理 (SARP):如果(x1,x2)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

与(y1,y2)不同,则(y1,y2) 不可能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x1,x2)。

8、需求法则:对正常商品来说,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会上升。

替代效应:两种商品之间的交换比率的变化引起的需求变化称为替代效应。替代效应

有时又叫做补偿的需求变动。

收入效应:由于具有了更高的购买力而引起的需求变化称为收入效应。

斯勒茨基方程:需求的总变动X1,是在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价格变动引起的需

求变动,X1= X1( P’1 , M )-X1( P1 , M),这个变动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

效应:X1=X1s+X1n;X1( P’1 , M )-X1( P1 , M )= X1( P’1 , M’)-X1

( P1 , M )+ X1( P’1 , M )-X1( P’1 , M’)。这个方程表明需求的总变动等于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和。

此方程称作斯勒茨基方程。

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在价格发生变化,而消费者的购买力保持不变从而最初的需求束

仍能支付得起的情况下需求所发生的变动,称为斯勒茨基替代效应。

9、消费者拥有的资源就是禀赋。

总需求是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实际最终消费的数量,即他最终拥有的商品量。

净需求是消费者最终拥有的商品量与商品的初始禀赋之间的差额。

禀赋收入效应:由于商品1或商品2的价格变化引起的禀赋收入的变化称为禀赋收入

效应。

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需求总变动=替代效应引起的变动+普通收入效应引起的需求

变动+禀赋收入效应引起的需求变动

14、消费者剩余:消费n单位商品X的净效用是:总效用-总支出=v(n) –pn把消费

者在交易中所得的净效用称为消费者剩余或净消费者剩余。测度的是要使消费者放弃对某

种商品的全部消费,而必须补偿给他的货币量。

31、帕累托有效配置:为如下所描述的那种配置:1、无法使所有各方境况更好;2、

不可能是一方境况更好而又不使另一方境况变坏;3、从交易中能得到的所有收益都已取尽;

4、无法进一步再做互利的交易等。

契约曲线:埃奇沃思盒装图中所有帕累托有效率配置点的集合称为帕累托集,或契约

曲线。

瓦尔拉斯均衡:一种市场均衡或者竞争均衡,在均衡状态中,每个消费者都在选择其

预算集中的最偏好的消费束,这些选择正好用尽所有的供给。

瓦尔拉斯法则:p1z1(p1,p2)+ p2z2(p1,p2)=0总超额需求值恒等于零。

生产集:将技术上可行的所有投入和产出的和列示出来,构成技术上可行的生产方法的

所有投入和产出组合的集合称作生产集。生产集表示厂商可能面临的技术选择。

生产函数:画出生产函数的图形,如图所示

描述生产集边界的函数称作生产函数,它衡量的是由一

定量的投入可能得到的最大可能的产出。

等产量线:在两种投入的情况下,一种可以用来表示生产关系的简便工具称作等产量

线。等产量线表示的是恰好足够生产某一既定数量产出的投入1和投入2的所有可能的组

合。

边际产品:生产要素(投入要素) i 的边际产品是指:其它要素的投入量不变时,每

单位要素i 的变动引起的产出变动的比率,通常用Mpi来表示。边际产品指的是一种比率:

想对于每一额外投入的额外产量。

技术替代率:技术替代率指,在保持产出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要素1的投入

量并相应地调整的要素2的投入量。MRTS=X2/ X1。

给定要素投入的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线上过该投入束的切线的斜率。

边际产品递减:一般地,我们可以认为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

增加而递减,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边际产品递减规律。只要技术具有单调性,那么一开始

随着某种要素使用量的增加,总产量也会增加,但很自然的可以预期总产量将会按照某个

递减的比率增加。

规模报酬:规模报酬描述的是所有投入要素以相同的比例变化后总产出的变化,主要

分为规模报酬递增、递减、不变三种情形。

利润:该利润是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区别在于成本计算的不同。会计成

本是历史成本,即生产要素最初购买时的价格。经济成本是考虑了机会成本的成本。如所

有者与经营者的工资,土地、设备的机会成本等。

有条件的要素需求:厂商生产成本最小的要素选择取决于要素的价格和厂商计划的产

出量。我们把这种要素选择记为x1(w1,w2,y)和x2(w1,w2,y),这就是所谓的有条件的要

素需求函数。它度量的是,在厂商某个既定产量y的条件下,价格、产量以及厂商的最优

要素选择之间的关系。

经济地租: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超出为获得该要素而必须支付的最低报酬的部分。

画图,经济地租从图形上可以看出与生产者剩余是一个概念。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赏远骞)

1、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均衡原理: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保留价格:把某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为他或她的保留价格。保留价格是人们愿意

接受的、购买有关商品的最高价格。换句话说,一个人的保留价格是他对于买或不买有关

商品并不在乎的价格。

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需要的、并能买得起的最佳物品。

均衡原理: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垄断:市场被某一产品的单一卖主所支配的情况就是人们所说的垄断。

帕累托改进:如果可以找到一种配制方法,在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变坏的情况下,的确

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这里就存在帕累托改进。

比较静态学: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

2、预算约束:消费者花在所有商品上的货币支出不能超过消费者的收入的关系式称为

预算约束。 预算约束的表示公式: p1 x1 +p2 x2 ≤ m ;p1 x1 + x2 ≤ m

预算线:消费者花费在商品1和商品2的货币支出总数p1 x1 +p2 x2正好等于消费

者收入m的一系列消费束称为预算线。

预算集:消费者花费在商品1和商品2的货币支出总数p1 x1 +p2 x2少于或等于消

费者收入m的一系列消费束称为预算集。 p1 x1 +p2 x2 ≤ m

数量税(从量税):对每单位商品所征收的税,即消费者每消费一单位商品要支付一定

的税。常见的例子是汽油征税。

从价税:对商品按价格所征收的税,即消费者每消费一元钱的商品要支付一定的税。

常见的例子是消费税(如汽车、住房、名烟、名酒等高档消费)。

严格偏好:

3、 严格偏好:在消费束(X1,X2)和(Y1,Y2)都可以得到的情况下,消费者肯

定选择消费(X1,X2)而不消费(Y1,Y2),我们就说(X1,X2)严格偏好于(Y1,Y2)。

(X1,X2) (Y1,Y2)

无差异:如果消费束(X1,X2),(Y1,Y2)对于消费者来说获得的满足程度是一样

的,我们就说这二个消费束对消费者是无差异的,(X1,X2)(Y1,Y2)。

弱偏好:如果消费者在两个消费束之间有偏好或无差异,也可以说是消费者认为(X1,

X2)至少与(Y1,Y2)一样好,我们说他对于(X1,X2)的偏好弱胜于(Y1,Y2)的偏

好,

(X1,X2) (Y1,Y2)

偏好的假设:

1、完备性公理:任何两个消费束都是可以比较的,下列三种关系之一必能成立:(X1,

X2) (Y1,Y2)或(Y1,Y2) (X1,X2)或(X1,X2)(Y1,Y2)

2、反身性公理:任何消费束至少与本身是同样好的,(X1,X2) (X1,X2)。

3、传递性公理:如果(X1,X2) (Y1,Y2),(Y1,Y2) (Z1,Z2),那么(X1,

X2) (Z1,Z2),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认为X至少与Y一样好,Y至少与Z一样好,

那么消费者就认为X至少与Z一样好。

弱偏好集:取某个消费束(X1,X2),把其他至少如(X1,X2)那么受偏好的一切消

费束绘成阴影,我们称之为若偏好集。

弱偏好集分界线上的消费束——他们和(X1,X2)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无差异的—

—组成一组无差异曲线。

餍足:对于消费者来说有这么一个最佳的消费束。偏好:越接近这个消费束越好。假

如消费者最偏好的消费束为(X’1,X’2),(X’1,X’2)就是一个餍足点或极佳点。

离餍足点越近的消费束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以餍足点为中心的一

组同心圆或椭圆。

良好性状无差异曲线特点:凸向原点,向右上方移动表示更受偏好。

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去替代另一种商

品的比率(ΔX2/ΔX1),记为MRS。

4、效用函数是为每一个可能的消费束指派一个数字的方法。它指派给受较多偏好的消

费束的数字大于指派给较少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

边际效应:在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商品1和商品2消费量

的变化带来的效用的变化为:MU1 =U/  x1 ,MU2=U/  x2。MRS= x2 /  x1 =

-MU1 / MU2

5、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

6、收入提供曲线:当把预算线平行向外移动时,我们将一系列的需求束连接起来,从

而构成收入提供曲线。

相似偏好:如果消费者对(X1,X2)的偏好胜过(Y1,Y2),那么对于任意的正值t,

消费者都会偏好(tX1,tX2),而不偏好(ty1,tY2)。具有这种性质的偏好称作相似偏好。

7、显示偏好:假设——在观察消费者行为的时期里,他的偏好是稳定的、保持不变

的。消费者的偏好是严格凸性的。偏好是单调的。存在惟一的消费束。消费束(x1,x2)是

消费者在(P1,P2)和m下购买的消费束,消费束(y1,y2)也满足预算约束,且(x1,x2)

不同于(y1,y2),满足条件P1 x1 + P2 x2  P1 y1 + P2 y2;那么(x1,x2)被直接显

示偏好于(y1,y2)或(x1,x2)是(y1,y2)的直接显示偏好。

显示偏好原理:设(x1,x2)是按价格(p1,p2)选择的消费束,(y1,y2)是使得

P1 x1 + 。P2 x2  P1 y1 + P2 y2的另一个消费束,在这种情况下,假若消费者总是

在他能够购买的消费束中选择他最偏好的消费束,那么我们就一定有(x1,x2)>(y1,y2)。

显示偏好弱公理(WARP):如果消费束(x1,x2)被直接显示偏好于消费束(y1,y2),

且(x1,x2)和 (y1,y2)不同,那么(y1,y2)不可能被直接显示偏好于(x1,x2)。

换言之,如果在购买消费束X时,有能力购买消费束Y,那么在购买消费束y时,X

就一定是无力购买的消费束。

显示偏好强公理 (SARP):如果(x1,x2)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

与(y1,y2)不同,则(y1,y2) 不可能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x1,x2)。

8、需求法则:对正常商品来说,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会上升。

替代效应:两种商品之间的交换比率的变化引起的需求变化称为替代效应。替代效应

有时又叫做补偿的需求变动。

收入效应:由于具有了更高的购买力而引起的需求变化称为收入效应。

斯勒茨基方程:需求的总变动X1,是在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价格变动引起的需

求变动,X1= X1( P’1 , M )-X1( P1 , M),这个变动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

效应:X1=X1s+X1n;X1( P’1 , M )-X1( P1 , M )= X1( P’1 , M’)-X1

( P1 , M )+ X1( P’1 , M )-X1( P’1 , M’)。这个方程表明需求的总变动等于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和。

此方程称作斯勒茨基方程。

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在价格发生变化,而消费者的购买力保持不变从而最初的需求束

仍能支付得起的情况下需求所发生的变动,称为斯勒茨基替代效应。

9、消费者拥有的资源就是禀赋。

总需求是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实际最终消费的数量,即他最终拥有的商品量。

净需求是消费者最终拥有的商品量与商品的初始禀赋之间的差额。

禀赋收入效应:由于商品1或商品2的价格变化引起的禀赋收入的变化称为禀赋收入

效应。

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需求总变动=替代效应引起的变动+普通收入效应引起的需求

变动+禀赋收入效应引起的需求变动

14、消费者剩余:消费n单位商品X的净效用是:总效用-总支出=v(n) –pn把消费

者在交易中所得的净效用称为消费者剩余或净消费者剩余。测度的是要使消费者放弃对某

种商品的全部消费,而必须补偿给他的货币量。

31、帕累托有效配置:为如下所描述的那种配置:1、无法使所有各方境况更好;2、

不可能是一方境况更好而又不使另一方境况变坏;3、从交易中能得到的所有收益都已取尽;

4、无法进一步再做互利的交易等。

契约曲线:埃奇沃思盒装图中所有帕累托有效率配置点的集合称为帕累托集,或契约

曲线。

瓦尔拉斯均衡:一种市场均衡或者竞争均衡,在均衡状态中,每个消费者都在选择其

预算集中的最偏好的消费束,这些选择正好用尽所有的供给。

瓦尔拉斯法则:p1z1(p1,p2)+ p2z2(p1,p2)=0总超额需求值恒等于零。

生产集:将技术上可行的所有投入和产出的和列示出来,构成技术上可行的生产方法的

所有投入和产出组合的集合称作生产集。生产集表示厂商可能面临的技术选择。

生产函数:画出生产函数的图形,如图所示

描述生产集边界的函数称作生产函数,它衡量的是由一

定量的投入可能得到的最大可能的产出。

等产量线:在两种投入的情况下,一种可以用来表示生产关系的简便工具称作等产量

线。等产量线表示的是恰好足够生产某一既定数量产出的投入1和投入2的所有可能的组

合。

边际产品:生产要素(投入要素) i 的边际产品是指:其它要素的投入量不变时,每

单位要素i 的变动引起的产出变动的比率,通常用Mpi来表示。边际产品指的是一种比率:

想对于每一额外投入的额外产量。

技术替代率:技术替代率指,在保持产出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要素1的投入

量并相应地调整的要素2的投入量。MRTS=X2/ X1。

给定要素投入的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线上过该投入束的切线的斜率。

边际产品递减:一般地,我们可以认为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

增加而递减,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边际产品递减规律。只要技术具有单调性,那么一开始

随着某种要素使用量的增加,总产量也会增加,但很自然的可以预期总产量将会按照某个

递减的比率增加。

规模报酬:规模报酬描述的是所有投入要素以相同的比例变化后总产出的变化,主要

分为规模报酬递增、递减、不变三种情形。

利润:该利润是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区别在于成本计算的不同。会计成

本是历史成本,即生产要素最初购买时的价格。经济成本是考虑了机会成本的成本。如所

有者与经营者的工资,土地、设备的机会成本等。

有条件的要素需求:厂商生产成本最小的要素选择取决于要素的价格和厂商计划的产

出量。我们把这种要素选择记为x1(w1,w2,y)和x2(w1,w2,y),这就是所谓的有条件的要

素需求函数。它度量的是,在厂商某个既定产量y的条件下,价格、产量以及厂商的最优

要素选择之间的关系。

经济地租: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超出为获得该要素而必须支付的最低报酬的部分。

画图,经济地租从图形上可以看出与生产者剩余是一个概念。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