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洛妙双)
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题目复习
1、公共服务行业的公文、公章、名称牌、票据、报表、标牌、指示牌、说明书、
电子屏幕、广告、宣传材料、公共场所设施的标志牌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名称等必
须使用规范汉字。需要加注汉语拼音的,应当书写在规范汉字的( )。
A.上方 B.下方 C.左侧 D.右侧(答案:B)
2、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 ( )。
A、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
B、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德文
C、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日文
D、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马来文
( 答案:A)
3、中国文坛第一知多少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
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
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
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4、万物由来
“记者”以前叫什么
1905年以前,中国的新闻记者有过许多别的称呼,但就是不叫“记者”。中
国近现代历史最长的报纸上海《申报》从1872年创刊到1905年30余年
间,报上登了不少“新闻”,却从无“新闻记者”的称谓出现。在应该称“记者”
的地方,却称之为“友人”、“访事”、“采访”、“访员”等名称。
1875年7月7日,《申报》首次刊登招聘访事的告白,应聘担任访事的
条件是:“必须学识兼长,通达事务,并人品端方,实事求是者。”这里,“访
事”就是当时对记者的称呼。
以统一的“记者”一词代替其他杂七杂八的称呼,是报刊大改革的成果。1
905年《申报》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向国外报纸学习,把日本报纸上习用的“记
者”、“新闻记者”的汉字语汇移植到中国来,从此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才有了一
个统一的专称。这是《申报》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报史上的大事。
第一次出现“记者”一词的日期是1905年3月10日,当天《申报》所
刊一篇题为《论今日各国对中国之大势》的论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记者又何
必再烦笔墨以渎吾同胞之听哉!”
“文学”原为官职名
西汉时期,学校的负责人不是叫校长或教官,而是称“文学”,即负责人称为张
文学、李文学等。
汉武帝为选拔人才,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国每年举荐人才上京赶考
试,被举考官便叫“贤良文学”。“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之人;“文
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
魏晋后期,“文学”一词成为语言艺术的专用名词。史书上记载的曹丕“好
文学,以著述为务”,即是现今所指的文学含义。
“语文”一词的来历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
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
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
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
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谢冰心
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语
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中止。
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
“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
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
5、2007年春晚公布的四副春联及获奖的20幅春联
公布的四副春联:
和睦
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
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
横批:天人合一
和美
上联: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
下联: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
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洛妙双)
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题目复习
1、公共服务行业的公文、公章、名称牌、票据、报表、标牌、指示牌、说明书、
电子屏幕、广告、宣传材料、公共场所设施的标志牌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名称等必
须使用规范汉字。需要加注汉语拼音的,应当书写在规范汉字的( )。
A.上方 B.下方 C.左侧 D.右侧(答案:B)
2、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 ( )。
A、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
B、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德文
C、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日文
D、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马来文
( 答案:A)
3、中国文坛第一知多少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
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
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
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4、万物由来
“记者”以前叫什么
1905年以前,中国的新闻记者有过许多别的称呼,但就是不叫“记者”。中
国近现代历史最长的报纸上海《申报》从1872年创刊到1905年30余年
间,报上登了不少“新闻”,却从无“新闻记者”的称谓出现。在应该称“记者”
的地方,却称之为“友人”、“访事”、“采访”、“访员”等名称。
1875年7月7日,《申报》首次刊登招聘访事的告白,应聘担任访事的
条件是:“必须学识兼长,通达事务,并人品端方,实事求是者。”这里,“访
事”就是当时对记者的称呼。
以统一的“记者”一词代替其他杂七杂八的称呼,是报刊大改革的成果。1
905年《申报》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向国外报纸学习,把日本报纸上习用的“记
者”、“新闻记者”的汉字语汇移植到中国来,从此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才有了一
个统一的专称。这是《申报》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报史上的大事。
第一次出现“记者”一词的日期是1905年3月10日,当天《申报》所
刊一篇题为《论今日各国对中国之大势》的论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记者又何
必再烦笔墨以渎吾同胞之听哉!”
“文学”原为官职名
西汉时期,学校的负责人不是叫校长或教官,而是称“文学”,即负责人称为张
文学、李文学等。
汉武帝为选拔人才,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国每年举荐人才上京赶考
试,被举考官便叫“贤良文学”。“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之人;“文
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
魏晋后期,“文学”一词成为语言艺术的专用名词。史书上记载的曹丕“好
文学,以著述为务”,即是现今所指的文学含义。
“语文”一词的来历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
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
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
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
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谢冰心
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语
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中止。
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
“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
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
5、2007年春晚公布的四副春联及获奖的20幅春联
公布的四副春联:
和睦
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
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
横批:天人合一
和美
上联: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
下联: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