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新形势下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现状与培养方式探究

IT圈 admin 63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马香彤)

新形势下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现状与培养方式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的生产和消费2012

年已突破1900万辆,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面对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汽车,我国急需大量的高技能汽车修理技术

人才。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

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关键是实现我

国经济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

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本文就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现状、如何

紧贴时代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汽车 高技能人才 现状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3)03-0256-01

一、什么是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

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可以描述为:在生产、运输和

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

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

员。

二、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现状

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国家人事部原副部长徐颂陶曾提出,中国

汽车行业需要懂得生产和组装的高级技工、技师,他们在一定程度

上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统计显示,国外发达国家高技能人

才占技工队伍的40%以上,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3.5%。“求大学

生、硕士生易,寻高级技师难”已成为汽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人才

难题。在我国汽车维修企业中,从事一线作业的维修人员主要包括

维修电工、机修工、钣金工、保修员、汽车维修技术总监、配件经

理、车间主任等。通过调研发现,这些从业人员中,持有汽车维修

中级工证书的不足50%,而具有技师以上资格证的不足10%。据中

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的抽样调查,从事

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26.2%;在一线

工人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38.5%,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

11.7%,接受过管理经营培训的为9.3%,经过维修基础培训的为

38.7%。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工、中学毕业生、

转岗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带

有普遍性,即使是一些大型修理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目前,到汽

车维修企业求职的人员中,绝大多数是中专和技校毕业生,这类人

员在维修企业中已趋于饱和,而具有中、高级水平的汽车维修人员

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当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技术素质

不高,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企业持续发

展的“瓶颈”。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行业需求预测,到2020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用人需求

接近550万,在各行业中位居第二。

三、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目前,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大致分为三种,即为企业

培养、院校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

(一)企业培养

1.企业内培训机构培养。在中国,不少汽车生产厂家比如东风标

致、日产、丰田等都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定期为自己的员工培训,

要求自己的员工必须持有自己企业相应的资格证书。

2.开展技术比武与技能竞赛。通过企业员工的技能比武,为高技

能人才选拔和展示技能成果搭建舞台。通过对优秀技能人才的表彰

和奖励,调动职工学习技术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技能人才通

过自学不断成长壮大。

(二)职业院校培养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职责,职业院校必须承担这个社会

责任。所以,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必须科学定位,

找准自己的发展区间,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质量评价三方面加

强探索。

(三)校企合作培养

有人说:“学校里是不能直接培养出高技能人才的”。笔者认为是

有道理的。从国内、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表明, 依靠校企合

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最好的途径。校企合作培养,目前可分为三个

层面:一是简单合作,主要是订单式培养。学校根据一些大型汽车

制造厂需求量身定做,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学校以汽车制造厂为

实习基地,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按协议为汽车制造厂培养合格

的人才,这是目前大多汽车类学校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二是中层

次合作。学校、汽车制造厂或大型维修企业共同建立由知名专家参

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提供咨询服务,

共同研究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三是深层次合作。企业与学校

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科研攻关、课程开发和专

业设置,经企业认可后实施教学,或企业提供培训课题或课程计划,

委托学校具体实施。

(四)政府参与培养

政府部门应该完善对职业教育学校的评估机制,并非任何学院都

可以开设汽车专业;对职业技能的鉴定也要保证含金量。职业技能

本身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因此政府和企业对职工的继续教育应不

断加强。一些企业在实际行动上对高技能人才也重视不足。根据反

映,一些企业培养技术工人舍不得投入,评定职称怕增加工资。结

果出现了企业引不来、留不住人才,工人不愿学技术、不愿当技工

的局面。因此政府部门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职能。高技能人才

培养实际上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机制做保障。政府部门要营造

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

围。

四、结束语

汽车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紧缺也是

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学校、汽车制造厂、

维修企业乃至政府部分要共同努力,探索新路子,新方法,使高技

能人才在汽车业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成为我国汽车业发展不可忽视

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高振强、李晓文.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发展

[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7-12

[2]游红军、周应胜.职业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改

革,2009,(2):14-15

[3]邱燕.以“校企合作”为驱动,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j].陕西

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9-41

[4]祝林.跟踪行业发展动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

践[j].科技信息,2009,(4):776-777

[5]王志欣.汽车维修服务业人才需求分析[j].中国市场, 2010,

(32)

作者简介:

张艳春,女,出生于1980.4,籍贯: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镇,

所在处室:郑州交通技师学院汽车技术系,职务:发动机教研组组

长, 现有职称:讲师,拟评级别:高级讲师。

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马香彤)

新形势下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现状与培养方式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的生产和消费2012

年已突破1900万辆,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面对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汽车,我国急需大量的高技能汽车修理技术

人才。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

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关键是实现我

国经济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

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本文就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现状、如何

紧贴时代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汽车 高技能人才 现状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3)03-0256-01

一、什么是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

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可以描述为:在生产、运输和

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

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

员。

二、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现状

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国家人事部原副部长徐颂陶曾提出,中国

汽车行业需要懂得生产和组装的高级技工、技师,他们在一定程度

上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统计显示,国外发达国家高技能人

才占技工队伍的40%以上,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3.5%。“求大学

生、硕士生易,寻高级技师难”已成为汽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人才

难题。在我国汽车维修企业中,从事一线作业的维修人员主要包括

维修电工、机修工、钣金工、保修员、汽车维修技术总监、配件经

理、车间主任等。通过调研发现,这些从业人员中,持有汽车维修

中级工证书的不足50%,而具有技师以上资格证的不足10%。据中

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的抽样调查,从事

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26.2%;在一线

工人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38.5%,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

11.7%,接受过管理经营培训的为9.3%,经过维修基础培训的为

38.7%。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工、中学毕业生、

转岗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带

有普遍性,即使是一些大型修理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目前,到汽

车维修企业求职的人员中,绝大多数是中专和技校毕业生,这类人

员在维修企业中已趋于饱和,而具有中、高级水平的汽车维修人员

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当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技术素质

不高,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企业持续发

展的“瓶颈”。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行业需求预测,到2020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用人需求

接近550万,在各行业中位居第二。

三、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目前,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大致分为三种,即为企业

培养、院校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

(一)企业培养

1.企业内培训机构培养。在中国,不少汽车生产厂家比如东风标

致、日产、丰田等都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定期为自己的员工培训,

要求自己的员工必须持有自己企业相应的资格证书。

2.开展技术比武与技能竞赛。通过企业员工的技能比武,为高技

能人才选拔和展示技能成果搭建舞台。通过对优秀技能人才的表彰

和奖励,调动职工学习技术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技能人才通

过自学不断成长壮大。

(二)职业院校培养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职责,职业院校必须承担这个社会

责任。所以,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必须科学定位,

找准自己的发展区间,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质量评价三方面加

强探索。

(三)校企合作培养

有人说:“学校里是不能直接培养出高技能人才的”。笔者认为是

有道理的。从国内、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表明, 依靠校企合

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最好的途径。校企合作培养,目前可分为三个

层面:一是简单合作,主要是订单式培养。学校根据一些大型汽车

制造厂需求量身定做,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学校以汽车制造厂为

实习基地,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按协议为汽车制造厂培养合格

的人才,这是目前大多汽车类学校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二是中层

次合作。学校、汽车制造厂或大型维修企业共同建立由知名专家参

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提供咨询服务,

共同研究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三是深层次合作。企业与学校

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科研攻关、课程开发和专

业设置,经企业认可后实施教学,或企业提供培训课题或课程计划,

委托学校具体实施。

(四)政府参与培养

政府部门应该完善对职业教育学校的评估机制,并非任何学院都

可以开设汽车专业;对职业技能的鉴定也要保证含金量。职业技能

本身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因此政府和企业对职工的继续教育应不

断加强。一些企业在实际行动上对高技能人才也重视不足。根据反

映,一些企业培养技术工人舍不得投入,评定职称怕增加工资。结

果出现了企业引不来、留不住人才,工人不愿学技术、不愿当技工

的局面。因此政府部门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职能。高技能人才

培养实际上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机制做保障。政府部门要营造

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

围。

四、结束语

汽车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紧缺也是

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学校、汽车制造厂、

维修企业乃至政府部分要共同努力,探索新路子,新方法,使高技

能人才在汽车业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成为我国汽车业发展不可忽视

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高振强、李晓文.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发展

[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7-12

[2]游红军、周应胜.职业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改

革,2009,(2):14-15

[3]邱燕.以“校企合作”为驱动,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j].陕西

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9-41

[4]祝林.跟踪行业发展动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

践[j].科技信息,2009,(4):776-777

[5]王志欣.汽车维修服务业人才需求分析[j].中国市场, 2010,

(32)

作者简介:

张艳春,女,出生于1980.4,籍贯: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镇,

所在处室:郑州交通技师学院汽车技术系,职务:发动机教研组组

长, 现有职称:讲师,拟评级别:高级讲师。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