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马香彤)
新形势下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现状与培养方式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的生产和消费2012
年已突破1900万辆,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面对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汽车,我国急需大量的高技能汽车修理技术
人才。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
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关键是实现我
国经济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
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本文就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现状、如何
紧贴时代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汽车 高技能人才 现状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3)03-0256-01
一、什么是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
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可以描述为:在生产、运输和
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
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
员。
二、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现状
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国家人事部原副部长徐颂陶曾提出,中国
汽车行业需要懂得生产和组装的高级技工、技师,他们在一定程度
上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统计显示,国外发达国家高技能人
才占技工队伍的40%以上,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3.5%。“求大学
生、硕士生易,寻高级技师难”已成为汽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人才
难题。在我国汽车维修企业中,从事一线作业的维修人员主要包括
维修电工、机修工、钣金工、保修员、汽车维修技术总监、配件经
理、车间主任等。通过调研发现,这些从业人员中,持有汽车维修
中级工证书的不足50%,而具有技师以上资格证的不足10%。据中
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的抽样调查,从事
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26.2%;在一线
工人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38.5%,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
11.7%,接受过管理经营培训的为9.3%,经过维修基础培训的为
38.7%。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工、中学毕业生、
转岗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带
有普遍性,即使是一些大型修理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目前,到汽
车维修企业求职的人员中,绝大多数是中专和技校毕业生,这类人
员在维修企业中已趋于饱和,而具有中、高级水平的汽车维修人员
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当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技术素质
不高,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企业持续发
展的“瓶颈”。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行业需求预测,到2020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用人需求
接近550万,在各行业中位居第二。
三、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目前,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大致分为三种,即为企业
培养、院校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
(一)企业培养
1.企业内培训机构培养。在中国,不少汽车生产厂家比如东风标
致、日产、丰田等都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定期为自己的员工培训,
要求自己的员工必须持有自己企业相应的资格证书。
2.开展技术比武与技能竞赛。通过企业员工的技能比武,为高技
能人才选拔和展示技能成果搭建舞台。通过对优秀技能人才的表彰
和奖励,调动职工学习技术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技能人才通
过自学不断成长壮大。
(二)职业院校培养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职责,职业院校必须承担这个社会
责任。所以,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必须科学定位,
找准自己的发展区间,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质量评价三方面加
强探索。
(三)校企合作培养
有人说:“学校里是不能直接培养出高技能人才的”。笔者认为是
有道理的。从国内、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表明, 依靠校企合
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最好的途径。校企合作培养,目前可分为三个
层面:一是简单合作,主要是订单式培养。学校根据一些大型汽车
制造厂需求量身定做,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学校以汽车制造厂为
实习基地,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按协议为汽车制造厂培养合格
的人才,这是目前大多汽车类学校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二是中层
次合作。学校、汽车制造厂或大型维修企业共同建立由知名专家参
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提供咨询服务,
共同研究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三是深层次合作。企业与学校
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科研攻关、课程开发和专
业设置,经企业认可后实施教学,或企业提供培训课题或课程计划,
委托学校具体实施。
(四)政府参与培养
政府部门应该完善对职业教育学校的评估机制,并非任何学院都
可以开设汽车专业;对职业技能的鉴定也要保证含金量。职业技能
本身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因此政府和企业对职工的继续教育应不
断加强。一些企业在实际行动上对高技能人才也重视不足。根据反
映,一些企业培养技术工人舍不得投入,评定职称怕增加工资。结
果出现了企业引不来、留不住人才,工人不愿学技术、不愿当技工
的局面。因此政府部门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职能。高技能人才
培养实际上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机制做保障。政府部门要营造
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
围。
四、结束语
汽车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紧缺也是
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学校、汽车制造厂、
维修企业乃至政府部分要共同努力,探索新路子,新方法,使高技
能人才在汽车业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成为我国汽车业发展不可忽视
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高振强、李晓文.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发展
[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7-12
[2]游红军、周应胜.职业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改
革,2009,(2):14-15
[3]邱燕.以“校企合作”为驱动,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j].陕西
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9-41
[4]祝林.跟踪行业发展动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
践[j].科技信息,2009,(4):776-777
[5]王志欣.汽车维修服务业人才需求分析[j].中国市场, 2010,
(32)
作者简介:
张艳春,女,出生于1980.4,籍贯: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镇,
所在处室:郑州交通技师学院汽车技术系,职务:发动机教研组组
长, 现有职称:讲师,拟评级别:高级讲师。
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马香彤)
新形势下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现状与培养方式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的生产和消费2012
年已突破1900万辆,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面对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汽车,我国急需大量的高技能汽车修理技术
人才。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
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关键是实现我
国经济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
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本文就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现状、如何
紧贴时代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汽车 高技能人才 现状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3)03-0256-01
一、什么是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
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可以描述为:在生产、运输和
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
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
员。
二、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现状
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国家人事部原副部长徐颂陶曾提出,中国
汽车行业需要懂得生产和组装的高级技工、技师,他们在一定程度
上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统计显示,国外发达国家高技能人
才占技工队伍的40%以上,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3.5%。“求大学
生、硕士生易,寻高级技师难”已成为汽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人才
难题。在我国汽车维修企业中,从事一线作业的维修人员主要包括
维修电工、机修工、钣金工、保修员、汽车维修技术总监、配件经
理、车间主任等。通过调研发现,这些从业人员中,持有汽车维修
中级工证书的不足50%,而具有技师以上资格证的不足10%。据中
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的抽样调查,从事
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26.2%;在一线
工人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38.5%,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
11.7%,接受过管理经营培训的为9.3%,经过维修基础培训的为
38.7%。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工、中学毕业生、
转岗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带
有普遍性,即使是一些大型修理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目前,到汽
车维修企业求职的人员中,绝大多数是中专和技校毕业生,这类人
员在维修企业中已趋于饱和,而具有中、高级水平的汽车维修人员
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当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技术素质
不高,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企业持续发
展的“瓶颈”。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行业需求预测,到2020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用人需求
接近550万,在各行业中位居第二。
三、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目前,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大致分为三种,即为企业
培养、院校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
(一)企业培养
1.企业内培训机构培养。在中国,不少汽车生产厂家比如东风标
致、日产、丰田等都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定期为自己的员工培训,
要求自己的员工必须持有自己企业相应的资格证书。
2.开展技术比武与技能竞赛。通过企业员工的技能比武,为高技
能人才选拔和展示技能成果搭建舞台。通过对优秀技能人才的表彰
和奖励,调动职工学习技术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技能人才通
过自学不断成长壮大。
(二)职业院校培养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职责,职业院校必须承担这个社会
责任。所以,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必须科学定位,
找准自己的发展区间,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质量评价三方面加
强探索。
(三)校企合作培养
有人说:“学校里是不能直接培养出高技能人才的”。笔者认为是
有道理的。从国内、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表明, 依靠校企合
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最好的途径。校企合作培养,目前可分为三个
层面:一是简单合作,主要是订单式培养。学校根据一些大型汽车
制造厂需求量身定做,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学校以汽车制造厂为
实习基地,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按协议为汽车制造厂培养合格
的人才,这是目前大多汽车类学校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二是中层
次合作。学校、汽车制造厂或大型维修企业共同建立由知名专家参
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提供咨询服务,
共同研究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三是深层次合作。企业与学校
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科研攻关、课程开发和专
业设置,经企业认可后实施教学,或企业提供培训课题或课程计划,
委托学校具体实施。
(四)政府参与培养
政府部门应该完善对职业教育学校的评估机制,并非任何学院都
可以开设汽车专业;对职业技能的鉴定也要保证含金量。职业技能
本身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因此政府和企业对职工的继续教育应不
断加强。一些企业在实际行动上对高技能人才也重视不足。根据反
映,一些企业培养技术工人舍不得投入,评定职称怕增加工资。结
果出现了企业引不来、留不住人才,工人不愿学技术、不愿当技工
的局面。因此政府部门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职能。高技能人才
培养实际上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机制做保障。政府部门要营造
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
围。
四、结束语
汽车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紧缺也是
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学校、汽车制造厂、
维修企业乃至政府部分要共同努力,探索新路子,新方法,使高技
能人才在汽车业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成为我国汽车业发展不可忽视
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高振强、李晓文.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发展
[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7-12
[2]游红军、周应胜.职业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改
革,2009,(2):14-15
[3]邱燕.以“校企合作”为驱动,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j].陕西
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9-41
[4]祝林.跟踪行业发展动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
践[j].科技信息,2009,(4):776-777
[5]王志欣.汽车维修服务业人才需求分析[j].中国市场, 2010,
(32)
作者简介:
张艳春,女,出生于1980.4,籍贯: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镇,
所在处室:郑州交通技师学院汽车技术系,职务:发动机教研组组
长, 现有职称:讲师,拟评级别: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