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夙香莲)
第二届外语大赛网址:/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7/22 16:32:21
各有关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外国语学院/系/部: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深入推进外语教学改革,进一步
提升外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外语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解决教育需求多样性、资源
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促进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外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搭建外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
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充分实现竞赛在学术交流和专业培养方面的有效作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高等教育出版社
决定主办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并联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
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开展大赛相关事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和阶段
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
二、参赛对象与分组
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专任外语教师或教学团队,以本科英语组、本科日俄德法组、高职高专英语组、中职英
语组四个组别参赛。
三、参赛报名与作品提交
登录网站。
四、奖项设置与奖励
本次大赛设个人奖和优秀组织奖两类并分别予以奖励。个人奖:设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优秀组
织奖:面向各参赛单位(院校)和省级赛事组织单位,根据赛事组织情况评选出优秀组织奖。
五、赛事联系:
大赛办公室:秦彬彬,hepweike@。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座22层(100029)。
各省级赛事组织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将在大赛网站()公布。
本次大赛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设立评审委员会和大赛监督组,评审将采取网络匿名方式进行,其他
流程及程序都将全程接受大赛监督组的监督。请各有关院系认真组织,广泛发动,积极为教师参赛创造条件,以充
分展示全国外语教师的风采及课程建设成果。
附件: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章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5年7月10日
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章程
第一条大赛宗旨
“中国外语微课大赛”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深入推进
外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外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数字化外语教学资源在教
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根据“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的通知”精神,比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教育
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
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合办,是面向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专任外语教师或教学团队的公益比赛。主办方将通过比赛,
结合微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相关教研培训,探索外语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搭建外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
学风采展示平台,充分实现竞赛在学术交流和专业培养方面的有效作用。
比赛赛程科学,赛制规范,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设立评审委员会和大赛监督委员会,并采取网络匿
名方式进行评审,比赛程序及各环节全程接受大赛监督委员会的监督。
第二条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合办单位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
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3.承办单位
各省承办机构、院校
第三条参赛要求
比赛面向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专任外语教师或教学团队(不超过5人),分本科英语组、本科日俄德法组、高
职高专英语组、中职英语组四个组别参赛。教师或教学团队登录大赛官网报名并上传作品,每个
选手或教学团队限报一件作品。
第四条作品要求
1.作品设计要求
“外语微课”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针对某一知识点、技
能点或问题点进行教学设计,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在几分钟内呈现出的结构化内容,可满足学习者在碎片化时间和
多元空间里的多样性、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2.作品构成与要求
参赛教师根据课程目录设计作品,录制微课视频,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方案及微课辅助扩展材料。作品包含:
1) 时长为5-8分钟的微课视频。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视频片头不超过5秒,应显示参赛
组别、课程名称及编码、作品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环节有字幕提示。
2) 课程介绍。围绕本微课的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体介绍,要求语言简洁明了,概况性强。
3) 教学设计方案。要求围绕提交的微视频进行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微课作品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设计思路、
教学步骤、实现手段、教学总结和作品相关材料的引用转载出处等。
4) 辅助扩展资料。要求根据教学设计,与微课视频合理搭配,包括但不限于PPT课件、多媒体素材(音视频、
动画、图片、文本、表单等)、微练习及答案、微反馈等。辅助扩展材料中,微练习及答案设计为必备材料。
其他:
本科英语组教学语言为英文,仅翻译课程相关的作品可以使用中文。
本科日俄德法语组教学语言以外语为主,可适当使用中文。
高职高专英语组、中职英语组对教学语言不做要求。
微课为独立的教学设计,非课堂实录,对教师是否出镜不做要求。
第五条作品评审标准
项目
内容标准
55分
要素
内容选题
15分
具体评审内容
为学生需要、或者学生喜爱的话题和内容。
为教学中常见的、典型的、或有代表性的内容或问题。
作品主题与作品课程范围归属关系合理。
无科学性、政治性错误或歧义。
无侵犯他人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问题。
教学目标清晰明了、教学对象定位准确。
切实达成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传播知识点、培养技能或解决疑难问题。
过程设计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
内容的组织与教学步骤符合外语学习规律。
方案设计
40分
体现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者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精彩有趣,启发引导性强。
设计构思新颖,富有创意,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能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问题。能有效激活思考和活动参与、促
进主动学习。
微课标题简洁明了、契合主题。
视频音画与字幕同步,提示、标注简明实用,图像清晰稳定、多媒体元素应用得当、界面安排
材料规范
20分
技术规范
30分 相关文件提交齐全,且符合“作品构成与要求”中的相关规定。
录制方法与录制软件或工具应用或组合自由灵活、实用得当。
技术应用
10分
拍摄与制作方法新颖、有创意,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录像模式。
后期制作和格式符合大赛网站“比赛指南”中“视频要求”的规定。
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了相关教学问题。
效果评价
15分
教学新颖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获。
发布作品点击率、投票、收藏或分享数量等指数较高。
视频声音清晰、发音标准、语速适当、有节奏感,语言富有感染力 。
科学合理,无学习干扰因素。
第六条 课程目录(各比赛组话题体系和相关细则详见大赛网站注册系统)
比赛组别
本科
英语组
课程大类
大学英语
课程名称与编码(六位代码)
综合/读写010101*、听说/视听说010102* *以上两类课程的话题参考范围及素材详见比赛网
站 翻译010103、文学文化010104、学术英语010105、专门用途英语010106、其他010107
英语专业 综合/读写010201、听说/视听说010202、翻译010203、语音010204、文学010205、社会
与文化010206、商务英语010207、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010208、应用英语(法律、医学
英语等)010209、其他010210
本科
日俄德法语组
公共类
专业类
公共英语
大学日语020101、大学俄语020102、大学德语020103、大学法语 020104
日语专业 020201、俄语专业020202、德语专业020203、法语专业020204
综合/读写030101、听说/视听说030102、翻译030103、语法030104、其他030105
英语教育030201、商务英语030202、旅游英语030203、应用英语030204、其他030305
IT英语030301、机电英语030302、文秘英语030303、旅游英语030304、医学英语030305、
土建英语030306、管理英语030307、农林英语030308、汽车英语030309、其他030310
高职高专
英语组
英语专业
行业英语
基础英语
中职
英语组
职业英语
听说/视听说040101、阅读040102、写作040103、综合应用040104
商务英语040201、旅游英语040202、文秘英语040203、宾馆英语040204、机电英语040205、
幼师英语040206、其他040207
第七条作品权益归属
参赛作品及材料须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权益,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
何不良信息内容,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参赛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参赛者将作品上传至大赛网站即视为其同意将
该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专有许可给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使用,参赛者不得另行许可他人或
者自己行使前述权利。
第八条赛制
1.初赛
比赛时间:2015年7月15日至2015年12月31日。组织方式:各参赛学校作为初赛赛点,由本校外语院/
系/部等组织实施。
作品提交:
教师或教学团队在大赛官网注册报名并提交作品:请参赛教师登录大赛网站首页,点击导航栏右侧“注册报名”,
如实填写相关资料,完成注册。参赛教师注册的个人信息须准确、真实。如经组委会查证与真实情况不符,将取消
其参赛资格。登录后按照系统提示上传提交参赛作品。参赛教师向省赛管理员、大赛办公室咨询报名和参加初赛。
大赛网站注册报名和作品提交时间为2015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作品需在2015年12月31日
大赛网站上传平台关闭前由参赛教师或教学团队完成上传。请参赛选手尽早上传作品,临近截止日期因网络拥堵造
成的作品上传失败或不完整作品将不予评审。
初赛选拔:
初赛作品由学校组织选拔和推荐,并在大赛网站上传学校推荐意见,作为作品复赛评委意见的参考。学校未组
织选拔和推荐的个人提交作品,学校推荐意见可空缺。
初赛宣传:参赛学校和教师可将比赛相关资料(照片、报道、感言等)发送至各省赛管理员邮箱,经遴选,将
在大赛官网宣传。
2.复赛
比赛时间: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
组织方式: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成立复赛组委会组织复赛。
参赛资格:复赛组委会将审核初赛作品,确定复赛入围作品。
复赛评审:由外语学科专家、教育技术学科专家、学校管理人员等组成专家委员会进行匿名评审。评审严格贯
彻评审标准,保证比赛的规范性、公平性与公正性。复赛获奖名单将在网络公示、主办方审定后于2016年4月30
日前公布。
奖项设置:各省(市、自治区)复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奖项获奖人数按各组实际参加复
赛总人数的一定比例确定,特等奖每组1人,一等奖人数为本组复赛总人数的10%、二等奖为20%、三等奖为30%。
获奖作品数量根据大赛评委会评审意见最终确定并在大赛网站公示。获奖的教师或教学团队由大赛主办方和省赛组
委会联合颁发获奖证书。
比赛监督:复赛应遵守大赛章程,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与公开。
3.决赛
比赛时间:2016年5月1日-2016年7月31日。
组织方式:由主办单位与合办单位共同组织。
参赛资格:各省(市、自治区)复赛特等奖和一等奖作品教师或教学团队参加全国决赛。
决赛评审:大赛组织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指定相关领域专家组成决赛评审委员会,讨论并贯彻评审标准,保证
比赛的规范性、公平与公正。
奖项设置:特等奖为本比赛组决赛总人数的1%,获奖教师将获得大赛证书和国际语言研究与发展中心教师研
修班课程(国外)。一等奖为本比赛组决赛总人数的5%,获奖教师将获得大赛证书和教师研修班课程(国内)。
二等奖为10%,获奖教师将获得大赛证书和iPadmini一台。三等奖为20%。获奖教师将获得大赛证书和Kindle一
台。优秀奖:获奖教师将获得大赛证书和奖品图书。获奖作品数量根据大赛评委会评审意见最终确定并在大赛网站
公示。
大赛组委会还将根据赛事组织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
比赛监督:决赛应遵守大赛章程,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与公开。
决赛活动:主办方将在决赛阶段组织“中国外语微课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具体活动信息请关注大赛官
网通知。
大赛章程如有变化,以主办方在大赛官方网站公布的最终信息为准。本章程最终解释权归大赛主办方。
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办公室
2015年7月
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夙香莲)
第二届外语大赛网址:/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7/22 16:32:21
各有关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外国语学院/系/部: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深入推进外语教学改革,进一步
提升外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外语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解决教育需求多样性、资源
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促进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外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搭建外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
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充分实现竞赛在学术交流和专业培养方面的有效作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高等教育出版社
决定主办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并联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
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开展大赛相关事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和阶段
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
二、参赛对象与分组
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专任外语教师或教学团队,以本科英语组、本科日俄德法组、高职高专英语组、中职英
语组四个组别参赛。
三、参赛报名与作品提交
登录网站。
四、奖项设置与奖励
本次大赛设个人奖和优秀组织奖两类并分别予以奖励。个人奖:设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优秀组
织奖:面向各参赛单位(院校)和省级赛事组织单位,根据赛事组织情况评选出优秀组织奖。
五、赛事联系:
大赛办公室:秦彬彬,hepweike@。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座22层(100029)。
各省级赛事组织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将在大赛网站()公布。
本次大赛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设立评审委员会和大赛监督组,评审将采取网络匿名方式进行,其他
流程及程序都将全程接受大赛监督组的监督。请各有关院系认真组织,广泛发动,积极为教师参赛创造条件,以充
分展示全国外语教师的风采及课程建设成果。
附件: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章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5年7月10日
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章程
第一条大赛宗旨
“中国外语微课大赛”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深入推进
外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外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数字化外语教学资源在教
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根据“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的通知”精神,比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教育
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
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合办,是面向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专任外语教师或教学团队的公益比赛。主办方将通过比赛,
结合微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相关教研培训,探索外语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搭建外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
学风采展示平台,充分实现竞赛在学术交流和专业培养方面的有效作用。
比赛赛程科学,赛制规范,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设立评审委员会和大赛监督委员会,并采取网络匿
名方式进行评审,比赛程序及各环节全程接受大赛监督委员会的监督。
第二条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合办单位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
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3.承办单位
各省承办机构、院校
第三条参赛要求
比赛面向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专任外语教师或教学团队(不超过5人),分本科英语组、本科日俄德法组、高
职高专英语组、中职英语组四个组别参赛。教师或教学团队登录大赛官网报名并上传作品,每个
选手或教学团队限报一件作品。
第四条作品要求
1.作品设计要求
“外语微课”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针对某一知识点、技
能点或问题点进行教学设计,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在几分钟内呈现出的结构化内容,可满足学习者在碎片化时间和
多元空间里的多样性、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2.作品构成与要求
参赛教师根据课程目录设计作品,录制微课视频,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方案及微课辅助扩展材料。作品包含:
1) 时长为5-8分钟的微课视频。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视频片头不超过5秒,应显示参赛
组别、课程名称及编码、作品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环节有字幕提示。
2) 课程介绍。围绕本微课的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体介绍,要求语言简洁明了,概况性强。
3) 教学设计方案。要求围绕提交的微视频进行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微课作品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设计思路、
教学步骤、实现手段、教学总结和作品相关材料的引用转载出处等。
4) 辅助扩展资料。要求根据教学设计,与微课视频合理搭配,包括但不限于PPT课件、多媒体素材(音视频、
动画、图片、文本、表单等)、微练习及答案、微反馈等。辅助扩展材料中,微练习及答案设计为必备材料。
其他:
本科英语组教学语言为英文,仅翻译课程相关的作品可以使用中文。
本科日俄德法语组教学语言以外语为主,可适当使用中文。
高职高专英语组、中职英语组对教学语言不做要求。
微课为独立的教学设计,非课堂实录,对教师是否出镜不做要求。
第五条作品评审标准
项目
内容标准
55分
要素
内容选题
15分
具体评审内容
为学生需要、或者学生喜爱的话题和内容。
为教学中常见的、典型的、或有代表性的内容或问题。
作品主题与作品课程范围归属关系合理。
无科学性、政治性错误或歧义。
无侵犯他人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问题。
教学目标清晰明了、教学对象定位准确。
切实达成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传播知识点、培养技能或解决疑难问题。
过程设计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
内容的组织与教学步骤符合外语学习规律。
方案设计
40分
体现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者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精彩有趣,启发引导性强。
设计构思新颖,富有创意,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能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问题。能有效激活思考和活动参与、促
进主动学习。
微课标题简洁明了、契合主题。
视频音画与字幕同步,提示、标注简明实用,图像清晰稳定、多媒体元素应用得当、界面安排
材料规范
20分
技术规范
30分 相关文件提交齐全,且符合“作品构成与要求”中的相关规定。
录制方法与录制软件或工具应用或组合自由灵活、实用得当。
技术应用
10分
拍摄与制作方法新颖、有创意,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录像模式。
后期制作和格式符合大赛网站“比赛指南”中“视频要求”的规定。
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了相关教学问题。
效果评价
15分
教学新颖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获。
发布作品点击率、投票、收藏或分享数量等指数较高。
视频声音清晰、发音标准、语速适当、有节奏感,语言富有感染力 。
科学合理,无学习干扰因素。
第六条 课程目录(各比赛组话题体系和相关细则详见大赛网站注册系统)
比赛组别
本科
英语组
课程大类
大学英语
课程名称与编码(六位代码)
综合/读写010101*、听说/视听说010102* *以上两类课程的话题参考范围及素材详见比赛网
站 翻译010103、文学文化010104、学术英语010105、专门用途英语010106、其他010107
英语专业 综合/读写010201、听说/视听说010202、翻译010203、语音010204、文学010205、社会
与文化010206、商务英语010207、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010208、应用英语(法律、医学
英语等)010209、其他010210
本科
日俄德法语组
公共类
专业类
公共英语
大学日语020101、大学俄语020102、大学德语020103、大学法语 020104
日语专业 020201、俄语专业020202、德语专业020203、法语专业020204
综合/读写030101、听说/视听说030102、翻译030103、语法030104、其他030105
英语教育030201、商务英语030202、旅游英语030203、应用英语030204、其他030305
IT英语030301、机电英语030302、文秘英语030303、旅游英语030304、医学英语030305、
土建英语030306、管理英语030307、农林英语030308、汽车英语030309、其他030310
高职高专
英语组
英语专业
行业英语
基础英语
中职
英语组
职业英语
听说/视听说040101、阅读040102、写作040103、综合应用040104
商务英语040201、旅游英语040202、文秘英语040203、宾馆英语040204、机电英语040205、
幼师英语040206、其他040207
第七条作品权益归属
参赛作品及材料须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权益,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
何不良信息内容,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参赛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参赛者将作品上传至大赛网站即视为其同意将
该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专有许可给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使用,参赛者不得另行许可他人或
者自己行使前述权利。
第八条赛制
1.初赛
比赛时间:2015年7月15日至2015年12月31日。组织方式:各参赛学校作为初赛赛点,由本校外语院/
系/部等组织实施。
作品提交:
教师或教学团队在大赛官网注册报名并提交作品:请参赛教师登录大赛网站首页,点击导航栏右侧“注册报名”,
如实填写相关资料,完成注册。参赛教师注册的个人信息须准确、真实。如经组委会查证与真实情况不符,将取消
其参赛资格。登录后按照系统提示上传提交参赛作品。参赛教师向省赛管理员、大赛办公室咨询报名和参加初赛。
大赛网站注册报名和作品提交时间为2015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作品需在2015年12月31日
大赛网站上传平台关闭前由参赛教师或教学团队完成上传。请参赛选手尽早上传作品,临近截止日期因网络拥堵造
成的作品上传失败或不完整作品将不予评审。
初赛选拔:
初赛作品由学校组织选拔和推荐,并在大赛网站上传学校推荐意见,作为作品复赛评委意见的参考。学校未组
织选拔和推荐的个人提交作品,学校推荐意见可空缺。
初赛宣传:参赛学校和教师可将比赛相关资料(照片、报道、感言等)发送至各省赛管理员邮箱,经遴选,将
在大赛官网宣传。
2.复赛
比赛时间: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
组织方式: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成立复赛组委会组织复赛。
参赛资格:复赛组委会将审核初赛作品,确定复赛入围作品。
复赛评审:由外语学科专家、教育技术学科专家、学校管理人员等组成专家委员会进行匿名评审。评审严格贯
彻评审标准,保证比赛的规范性、公平性与公正性。复赛获奖名单将在网络公示、主办方审定后于2016年4月30
日前公布。
奖项设置:各省(市、自治区)复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奖项获奖人数按各组实际参加复
赛总人数的一定比例确定,特等奖每组1人,一等奖人数为本组复赛总人数的10%、二等奖为20%、三等奖为30%。
获奖作品数量根据大赛评委会评审意见最终确定并在大赛网站公示。获奖的教师或教学团队由大赛主办方和省赛组
委会联合颁发获奖证书。
比赛监督:复赛应遵守大赛章程,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与公开。
3.决赛
比赛时间:2016年5月1日-2016年7月31日。
组织方式:由主办单位与合办单位共同组织。
参赛资格:各省(市、自治区)复赛特等奖和一等奖作品教师或教学团队参加全国决赛。
决赛评审:大赛组织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指定相关领域专家组成决赛评审委员会,讨论并贯彻评审标准,保证
比赛的规范性、公平与公正。
奖项设置:特等奖为本比赛组决赛总人数的1%,获奖教师将获得大赛证书和国际语言研究与发展中心教师研
修班课程(国外)。一等奖为本比赛组决赛总人数的5%,获奖教师将获得大赛证书和教师研修班课程(国内)。
二等奖为10%,获奖教师将获得大赛证书和iPadmini一台。三等奖为20%。获奖教师将获得大赛证书和Kindle一
台。优秀奖:获奖教师将获得大赛证书和奖品图书。获奖作品数量根据大赛评委会评审意见最终确定并在大赛网站
公示。
大赛组委会还将根据赛事组织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
比赛监督:决赛应遵守大赛章程,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与公开。
决赛活动:主办方将在决赛阶段组织“中国外语微课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具体活动信息请关注大赛官
网通知。
大赛章程如有变化,以主办方在大赛官方网站公布的最终信息为准。本章程最终解释权归大赛主办方。
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办公室
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