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同寒烟)
美军生物武器介绍
一、概述:
生物武器(Biological Weapon)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
坏植物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旧称细菌武器。包括装有生物战剂
的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和航空布洒器、喷雾器等。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首先研制和使用细菌武器。日军在侵华战争中,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也曾研制和使用细菌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一些国家违反国际公约,漠视舆论谴责,仍继续研究和生产新的生物
武器。生物战剂区分为:①细菌类。②病毒类。③立克次体类。④衣
原体类。⑤毒素类。⑥真菌类。其施放方式过去主要利用飞机投弹,
施放带菌昆虫动物。今后将主要利用飞机、舰艇携带喷雾装置,在空
导弹中、海上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或将生物战剂装入炮弹、炸弹、
内施放,爆炸后形成生物战剂气溶胶。
生物战剂有极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能造成大批人、畜受染发病,
并且多数可以互相传染,受染面积广,大量使用时可达几百或几千平
方千米。危害作用持久,炭疽杆菌芽孢在适应条件下能存活数十年之
久。带菌昆虫、动物在存活期间,均能使人、畜受染发病,对人、畜
造成长期危害。但生物战剂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在使用上受到限制。
日光、风雨、气温均可影响其存活时间和效力,采取周密的防护措施,
也能大大减少它的作用。
美国的攻击性生物武器计划始于1941年,是由位于马里兰州的
Camp Detrick所领导进行的,之后在1956年重新命名为Fort Detrick,
生产基地在印地安纳州,试验基地在密西西比和犹它州,美国先后进
行过炭疽、布鲁氏杆菌的生物弹试验,但由于生产环节的安全措施不
佳,曾多次造成泄漏污染,难以大规模生产,使得美军未能在二战中
实施,尽管当时已装配了约5000枚装有炭疽杆菌芽孢的生物弹,在
二战结束后该工厂关闭转为民用药厂,但基础研究和开发仍旧在马里
兰州进行,而日本731部队的人员如石井四郎等因向美国提供有关生
物战的技术资料而免于以战犯身份被起诉,
可真是相当无奈。
对于那些受害的中国军民
在1950至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生物武器研究开发计划得
到不错的发展,在阿肯色州的Pine Bluff新建了具良好生物污染保护
1954年正式生措施的大规模生产、储存及武器装配生产基地,并于
产,同时相应的反生物战计划、包括保护军队免受生物武器攻击的疫
苗、抗毒素及抗生素的生产也一同进行。
美军生物武器已经公布装备的“标准”生物战剂有,黄热病、委
马脑炎、炭疽杆菌、Q热立克次体、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
结核菌、伤寒菌、技天花病毒、鼠疫杆菌等。贮存的生物战剂有10
多种,加结核菌、伤寒菌技天花病毒等。
二、发展演变
1955年美国利用自愿者的名义进行活人试验,陆军曾使用普遍
存在于环境的无害菌种在纽约、旧金山等城市进行气溶胶的散播试验,
以研究在大范围的条件下其效果及自然环境(如阳光中的紫外线、不
同的气象条件)对气溶胶内战剂的影响,在这些地区曾一度报告说有
可疑的常见菌种引起的感染率增高,并有死亡病例发生,被媒体揭露
后,民众的反应强烈,国会召集听证会,导致军方受到严厉的指责并
中止相关试验,从1943至1969年间,在Fort Detrick里共发生了456
例与研制攻击性生物武器相关的职业病例,3例死亡(2例为炭疽病,
分别在1951和1958年,1例病毒性脑炎,在1964年),另外有48
例其它生产基地发生的职业病例但无人员死亡。
直到1969至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了美国将中止攻击性生
物武器计划的总统令,之后的研究计划仅限于防御性质,如针对生物
攻击的诊断试剂、疫苗、以及治疗药物,所有的生物武器包括储备的
战剂及投射工具在联邦政府农业部、卫生署、以及阿肯色州、科罗拉
多州、和马里兰州政府有关部门的主持监督予以将它销毁。
三、装备使用
美军的生物弹药主要有中型导弹M201型弹头、适用于高速战
术飞机的A/B451型喷洒箱、A/B45Y-2型干粉喷洒精、
A/B454-4型干粉喷洒箱,HIDAD型直升飞机干粉喷洒箱
75O磅集束炸弹,E61Y4型炸弹等。以上生物武器的使用主要是
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它可以在短时间里使广大地区造成污染、据外
国资料记载中型导弹施放气溶胶覆盖国面积为100平方千米左右,
大型导弹为100-200平方千米,飞机布洒则可达数千平方干米、
生物战剂气溶胶可随风飘移,污染空气、地面、武器装备、食品和水
源等,并能渗入无防护设施的工事,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
膜、破损伤口等多种途径侵入人体致病、由于生物武器传染性强、潜
伏期长,没有立即杀伤作用,故外军认为,它主要是一种战略性武器、
主要突击目标通常是城币、工业中心、部队集结(待机休整)地区、
港口、码头、机场、后方某地、通信中心、交通枢纽、导弹基地等、
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使用潜伏期短,传染性小的战剂,袭击对方坚固
设防的孤立据点、预备队配置地域等。
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同寒烟)
美军生物武器介绍
一、概述:
生物武器(Biological Weapon)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
坏植物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旧称细菌武器。包括装有生物战剂
的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和航空布洒器、喷雾器等。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首先研制和使用细菌武器。日军在侵华战争中,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也曾研制和使用细菌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一些国家违反国际公约,漠视舆论谴责,仍继续研究和生产新的生物
武器。生物战剂区分为:①细菌类。②病毒类。③立克次体类。④衣
原体类。⑤毒素类。⑥真菌类。其施放方式过去主要利用飞机投弹,
施放带菌昆虫动物。今后将主要利用飞机、舰艇携带喷雾装置,在空
导弹中、海上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或将生物战剂装入炮弹、炸弹、
内施放,爆炸后形成生物战剂气溶胶。
生物战剂有极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能造成大批人、畜受染发病,
并且多数可以互相传染,受染面积广,大量使用时可达几百或几千平
方千米。危害作用持久,炭疽杆菌芽孢在适应条件下能存活数十年之
久。带菌昆虫、动物在存活期间,均能使人、畜受染发病,对人、畜
造成长期危害。但生物战剂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在使用上受到限制。
日光、风雨、气温均可影响其存活时间和效力,采取周密的防护措施,
也能大大减少它的作用。
美国的攻击性生物武器计划始于1941年,是由位于马里兰州的
Camp Detrick所领导进行的,之后在1956年重新命名为Fort Detrick,
生产基地在印地安纳州,试验基地在密西西比和犹它州,美国先后进
行过炭疽、布鲁氏杆菌的生物弹试验,但由于生产环节的安全措施不
佳,曾多次造成泄漏污染,难以大规模生产,使得美军未能在二战中
实施,尽管当时已装配了约5000枚装有炭疽杆菌芽孢的生物弹,在
二战结束后该工厂关闭转为民用药厂,但基础研究和开发仍旧在马里
兰州进行,而日本731部队的人员如石井四郎等因向美国提供有关生
物战的技术资料而免于以战犯身份被起诉,
可真是相当无奈。
对于那些受害的中国军民
在1950至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生物武器研究开发计划得
到不错的发展,在阿肯色州的Pine Bluff新建了具良好生物污染保护
1954年正式生措施的大规模生产、储存及武器装配生产基地,并于
产,同时相应的反生物战计划、包括保护军队免受生物武器攻击的疫
苗、抗毒素及抗生素的生产也一同进行。
美军生物武器已经公布装备的“标准”生物战剂有,黄热病、委
马脑炎、炭疽杆菌、Q热立克次体、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
结核菌、伤寒菌、技天花病毒、鼠疫杆菌等。贮存的生物战剂有10
多种,加结核菌、伤寒菌技天花病毒等。
二、发展演变
1955年美国利用自愿者的名义进行活人试验,陆军曾使用普遍
存在于环境的无害菌种在纽约、旧金山等城市进行气溶胶的散播试验,
以研究在大范围的条件下其效果及自然环境(如阳光中的紫外线、不
同的气象条件)对气溶胶内战剂的影响,在这些地区曾一度报告说有
可疑的常见菌种引起的感染率增高,并有死亡病例发生,被媒体揭露
后,民众的反应强烈,国会召集听证会,导致军方受到严厉的指责并
中止相关试验,从1943至1969年间,在Fort Detrick里共发生了456
例与研制攻击性生物武器相关的职业病例,3例死亡(2例为炭疽病,
分别在1951和1958年,1例病毒性脑炎,在1964年),另外有48
例其它生产基地发生的职业病例但无人员死亡。
直到1969至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了美国将中止攻击性生
物武器计划的总统令,之后的研究计划仅限于防御性质,如针对生物
攻击的诊断试剂、疫苗、以及治疗药物,所有的生物武器包括储备的
战剂及投射工具在联邦政府农业部、卫生署、以及阿肯色州、科罗拉
多州、和马里兰州政府有关部门的主持监督予以将它销毁。
三、装备使用
美军的生物弹药主要有中型导弹M201型弹头、适用于高速战
术飞机的A/B451型喷洒箱、A/B45Y-2型干粉喷洒精、
A/B454-4型干粉喷洒箱,HIDAD型直升飞机干粉喷洒箱
75O磅集束炸弹,E61Y4型炸弹等。以上生物武器的使用主要是
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它可以在短时间里使广大地区造成污染、据外
国资料记载中型导弹施放气溶胶覆盖国面积为100平方千米左右,
大型导弹为100-200平方千米,飞机布洒则可达数千平方干米、
生物战剂气溶胶可随风飘移,污染空气、地面、武器装备、食品和水
源等,并能渗入无防护设施的工事,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
膜、破损伤口等多种途径侵入人体致病、由于生物武器传染性强、潜
伏期长,没有立即杀伤作用,故外军认为,它主要是一种战略性武器、
主要突击目标通常是城币、工业中心、部队集结(待机休整)地区、
港口、码头、机场、后方某地、通信中心、交通枢纽、导弹基地等、
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使用潜伏期短,传染性小的战剂,袭击对方坚固
设防的孤立据点、预备队配置地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