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抄初蓝)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旧)三民主义
1、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
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屡屡碰壁。
(2)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①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
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
张。
②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
海外。
③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
社会政治,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过程: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
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了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不久,在《民报发刊词》上,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
义。
3、内容:
内容 意义 局限
民族
P79 矛头直指清王朝,没有明确的反帝要
主义
有力地动摇了封建求,反而对帝国主义
统治。 抱有幻想。
民权
P79 解决了夺取政权和把矛头指向皇帝和封
主义
建立政权的问题。建贵族,并没有把地
是三民主义中的核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
心。 统治阶级来反对,反
而对他们抱有不切实
际的幻想,这就为汉
族的旧官僚、地主、
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
可乘之机。
民生
P79 触动了封建土地所没能彻底废除封建土
主义
有制。 地所有制,没有彻底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
题。
思考:旧三民主义指出的革命对象和
革命性质
。
思考: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4、实践: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
建统治。
(2)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②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
意义。
③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孙中山为扞卫民主共和制,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5、实践结果:均以失败告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
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二、新三民主义
1、背景:(1)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民主革命的失败。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4)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
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
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
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内容 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有何进步
民族P80 有了明确的反帝要求;且主张国内
主义 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P80 四大阶级的联合专政取代资产阶级
主义 专政。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抄初蓝)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旧)三民主义
1、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
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屡屡碰壁。
(2)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①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
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
张。
②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
海外。
③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
社会政治,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过程: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
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了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不久,在《民报发刊词》上,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
义。
3、内容:
内容 意义 局限
民族
P79 矛头直指清王朝,没有明确的反帝要
主义
有力地动摇了封建求,反而对帝国主义
统治。 抱有幻想。
民权
P79 解决了夺取政权和把矛头指向皇帝和封
主义
建立政权的问题。建贵族,并没有把地
是三民主义中的核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
心。 统治阶级来反对,反
而对他们抱有不切实
际的幻想,这就为汉
族的旧官僚、地主、
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
可乘之机。
民生
P79 触动了封建土地所没能彻底废除封建土
主义
有制。 地所有制,没有彻底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
题。
思考:旧三民主义指出的革命对象和
革命性质
。
思考: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4、实践: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
建统治。
(2)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②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
意义。
③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孙中山为扞卫民主共和制,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5、实践结果:均以失败告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
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二、新三民主义
1、背景:(1)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民主革命的失败。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4)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
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
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
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内容 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有何进步
民族P80 有了明确的反帝要求;且主张国内
主义 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P80 四大阶级的联合专政取代资产阶级
主义 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