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IT圈 admin 48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5日发(作者:寸君)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在物理学中,为纪念科学家牛顿的重要贡献,用牛顿作为单位命名的物理量是

(  )

A.力B.密度C.质量D.速度

2.(2分)现在很多智能设备都有声纹密码解锁功能,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

A.响度B.声速C.音调D.音色

3.(2分)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如图所

示,是诗人骑马赏花的情景,若说诗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面

C.身后的房屋

B.路边的百花

D.诗人的马

4.(2分)西宁是全国文明城市,人们应自觉控制噪声,下列不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做

法是(  )

A.不高声喧哗

B.跳舞时调低音响设备音量

C.在公路上不鸣笛

D.在学校周围植树

5.(2分)如图所描绘的情景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筷子在水中弯折B.山在水中的倒影

C.手的影子D.天空中的彩虹

6.(2分)如图是可用蒲公英顶起的最轻金属结构——微晶格材料,它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

构组合,并且可以从超过50%的压缩量中恢复,由此可知微晶格材料具有的特点是(  )

A.密度小、弹性差

C.密度大、弹性好

B.密度大、弹性差

D.密度小、弹性好

7.(2分)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研究过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

示,若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让光线透过小孔投射在墙壁上,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B.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小孔成像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8.(2分)如图所示的“圭表”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发明的天文观测仪器,它由相互垂直的

“圭”和“表”两部分组成。为了让“表”处于竖直位置,古代天文学家用铅垂线进行

校正,这种做法主要利用了(  )

A.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重力的作用点在其几何中心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9.(2分)我国殷墟出土的一支骨尺,约合中等身高人的拇指至中指之间一拃的长度(约

17cm),下列物体的尺度约为1支该骨尺长度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

C.课桌的高度

B.乒乓球的直径

D.粉笔的长度

10.(2分)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明复习摩擦力知识时构建的思

维导图,适合放在图中②处的例子是(  )

A.做引体向上时,要把手汗擦干

B.运动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使用橡皮擦擦除字迹要用力

D.给机器设备滴加润滑油

11.(2分)图像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如图所示的图像中,如果在横、纵坐标

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不能描述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B.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关系

C.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D.物体的密度与其质量的关系

12.(2分)物理学中常常会用到一些物理方法,下列关于物理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光的传播路径时引入光线——等效替代法

B.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微小放大法

C.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理想实验法

D.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变量法

13.(2分)如图是手机内置有超声波识别系统,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凸凹不平的指

纹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27ms、0.41ms、0.27ms、

0.41ms、0.19ms,可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是(  )

A.B.

C.D.

14.(2分)两个相同的带刻度的烧杯分别装有水和未知液体,用天平测出装有水的烧杯总

质量为m

1

、装有未知液体的烧杯总质量为m

2

,并分别读出水和未知液体的体积为V

1

、V

2

现在m﹣V图像中标出A点(m

1

,V

1

)和B点(m

2

,V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液体仍为水

B.该液体密度为0.9g/cm

3

C.烧杯质量为40g

D.60cm

3

该液体质量为42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5.(2分)近视的小胡购买了一款华为智能眼镜,如图所示,它除了可以当作眼镜外,还

可以当作蓝牙耳机,当小胡长时间低头时,它还会做出提醒。小胡佩戴的是    透

镜,通过滑动左右腿可实现音量调节,这改变的是声音的  

度”或“音色”)。

 (选填“音调”、“响

16.(2分)滑板车是学生喜爱的玩具。用脚向后蹬地,滑板车会沿地面向前运动,说明力

的作用是    的;如果不蹬地,滑板车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表明力

可以改变物体的    。

17.(2分)如图所示,是小凯制作的“鸟哨”的结构图,在A处吹气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

吹“鸟哨”时上下推动活塞,可以发出“do(1)”“re(2)”“mi(3)”“fa(4)”“sol

(5)”“la(6)”“si(7)”不同的音调,小凯用“鸟哨”吹奏歌曲《上学歌》中的“太”

时,活塞应该靠近    (选填“C”或“B”)处;“鸟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18.(2分)地球的自转让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日出”和“日落”现象,我们看到的“日出”

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太阳的像,如图所示,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    (选

填“甲”或“乙”)位置。假如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则“日出”的时间相比现在是  

(选填“提前”或“推迟”)了。

 

19.(2分)如图所示为商场中经常看到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

为f),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地上的广告图标,这是发生了    反射,其中广告片与镜

头的距离u与f的关系是    (选填“u>2f”、“f<u<2f”或“u<f”)。

20.(2分)如图所示,一个薄壁的瓶子内装满某种液体,已知液体的质量为360g,小明同

学想测出液体的密度,他用刻度尺测得瓶子高度为20cm,瓶底的面积为20cm

2

,倒出部

分液体后,瓶子正立,剩余液体液面低于弯处,测出液面高度L

1

=10cm,则剩余液体的

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然后堵住瓶口,将瓶倒置,测出

液面高度L

2

=15cm,则液体的密度为    kg/m

3

三、简答题(本大题1小题,共4分)

21.(4分)喝水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1)有同学喝水时,发现透过玻璃杯手指变粗了,请说明理由。

(2)为了保温,有些同学会拧紧杯盖,发现杯盖很难拧开,如图所示,遇到这种情况,

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轻松地将杯盖拧开,并说明理由。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2.(2分)在图中画出2N重的苹果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3.(2分)如图所示,一只蜻蜓(用A点表示)停在水池上方。请在图中标出蜻蜓所成的

像A′.(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24.(4分)小玲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

如图所示。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的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倾斜程度

变    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3)分析图中数据,可知BC段距离s

BC

= 

m/s。

25.(5分)小彤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1)为了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d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

AC

=   

(2)实验中为了避免出现重影,应选用    (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

代替平面镜。玻璃板不仅可以成像,还便于确定像的    。

 。(3)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 A、B的外形应该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26.(6分)小航知道奶奶喜欢集邮,所以送给奶奶一个放大镜,让奶奶便于借助放大镜细

致欣赏邮票上的图案。

(1)如图甲所示,此时奶奶看到的是一个    、放大的虚像。

(2)为了知道这个放大镜的焦距,小航将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调节白纸到放大

镜的距离,直至白纸上形成一个    的光斑时,测得放大镜到光斑的距离为

10cm。

(3)接着,小航利用这个放大镜、蜡烛和光具座等器材模拟奶奶借助放大镜欣赏邮票的

情景。他先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如图乙所示,接下来他应将凸透镜放置

在光具座上的 A、B、C三点中的    点处,然后再从透镜的    (选填“左”

或“右”)侧用眼睛观察蜡烛烛焰的像。

(4)家里有一副近视镜,一副远视镜,小航想通过实验帮奶奶找出远视镜,他将实验器

材按如图丙所示摆好,此时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所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

接着把其中一副眼镜放到蜡烛和放大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当把光屏向左

移动后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说明这副眼镜    (选填“是”或“不是”)奶奶需要的。

27.(7分)如图所示是小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铜块和木块的大

小和形状完全相同。在实验前,小磊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1)实验时,如图甲所示,要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即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有关。

 运动,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3)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4)要验证猜想三,小磊将木块和铜块做为一个整体竖着放置在长木板上,如丁图,测

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与乙比较。你认为他的探究方案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是    。那为了能够验证猜想三,接下来小磊的操作是    。

28.(8分)小红利用托盘天平(最大测量值200g,分度值0.2g)、量筒、水、食盐、烧杯、

白纸、滴管、勺子等器材配置盐水,步骤如下:

(1)调节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若

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指针对准分

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2)为称出盐的质量,小红先将一张白纸放在天平左盘上,仅移动游码,天平再次平衡

时,游码示数如图1所示,则白纸的质量为    g;接下来,再用勺子向左盘的

白纸上逐渐加盐,调节天平再次平衡,称得白纸和盐的总质量为2.4g,则盐的质量为    

g。

(3)用量筒量取50mL的水,并全部倒入烧杯中,再将所称的盐全部倒入烧杯中(假设

加盐后烧杯中水的体积不变),则小红所配置的盐水密度为    g/cm

3

(4)小红发现可以将圆柱透明玻璃杯改装成“液体密度计”(本实验忽略残留的影响):

①她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

1

②然后在烧杯中加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

2

③将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玻璃杯中,用刻度尺测出水面的高度h

0

(如图2所示),并在

水面处做标记,标记为水的密度ρ

0

④接着,将待测液体(质量足够)倒入擦干净的烧杯中,用天平和滴管称出质量为  

的待测液体,然后将待测液体倒入擦干净的玻璃杯中,用刻度尺测出液面的高度h

1

(图

未画出),并在液面处做标记,标记为该待测液体的密度ρ

1

=   。

(用题中物理量符号来表示)

⑤评估:该玻璃杯“液体密度计”的刻度是    (选填“上小下大”或“上大

 

下小”);为了提高该玻璃杯“液体密度计”的测量精度,应该选择底面积较    (选

填“大”或“小”)的玻璃杯。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29.(6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了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

载人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为月球科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引力为地球上受到重力的,未来你们当中的有些同学将有可能成

为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如果其中一位宇航员的质量为60kg,求:

(1)宇航员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2)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质量;

(3)宇航员在月球上受到的引力。

30.(7分)如图甲所示的无人快递派送车已应用于很多城市,某次该车从快递驿站出发,

到第一个派送点停靠并等待取件。完成任务后,接着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第15min到

达第二个派送点。前10min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从快递驿站出发到达第一个派送点花了多少时间?

(2)8~10min派送车的速度为多少m/s?

(3)第二个派送点到快递驿站的距离。

31.(9分)学完密度知识后,某同学想通过测密度的方法判断家里某工件是由什么材料制

作的,于是他利用家里的现有器材进行测量。如图甲所示,将底面积为20cm

2

的圆柱形

薄壁空容器(质量忽略不计)放在水平电子秤上,把一个工件竖放其中,缓慢向容器中

加水,如图乙是水刚好没过工件时的情景。已知整个加水过程中无水溢出,工件始终沉

在容器底,电子秤的示数m和所加的水高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求:

(1)工件的质量;

(2)工件的体积;

(3)工件的密度。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在物理学中,为纪念科学家牛顿的重要贡献,用牛顿作为单位命名的物理量是

(  )

A.力B.密度C.质量D.速度

【解答】解:在物理学中,

A、力的单位是牛顿,故A正确;

B、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

3

,故B错误;

C、质量的单位是千克,故C错误;

D、速度的单位是米/秒,故D错误。

故选:A。

2.(2分)现在很多智能设备都有声纹密码解锁功能,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

A.响度B.声速C.音调D.音色

【解答】解: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色指声音的特色,

不同的人音调和响度可能会相同,但每个人的音色都不相同,所以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

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2分)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如图所

示,是诗人骑马赏花的情景,若说诗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面

C.身后的房屋

B.路边的百花

D.诗人的马

【解答】解:ABC、若以路面、路边的百花、身后的房屋为参照物,诗人的位置发生改

变,所以诗人是运动的,故ABC错误;

D、若以诗人的马为参照物,诗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诗人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4.(2分)西宁是全国文明城市,人们应自觉控制噪声,下列不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做

法是(  )

A.不高声喧哗

B.跳舞时调低音响设备音量

C.在公路上不鸣笛

D.在学校周围植树

【解答】解:A、不高声喧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调低跳舞音响设备的音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在公路上不鸣笛,属于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在学校周围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5.(2分)如图所描绘的情景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筷子在水中弯折B.山在水中的倒影

C.

【解答】解:

手的影子D.天空中的彩虹

A、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手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

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6.(2分)如图是可用蒲公英顶起的最轻金属结构——微晶格材料,它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

构组合,并且可以从超过50%的压缩量中恢复,由此可知微晶格材料具有的特点是(  )

A.密度小、弹性差

C.密度大、弹性好

B.密度大、弹性差

D.密度小、弹性好

【解答】解:微晶格材料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组合,说明微晶格材料的密度非常小;

微晶格材料可以从超过50%的压缩量中恢复,说明具有良好的弹性,因此A、B、C错误,

D正确。

故选:D。

7.(2分)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研究过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

示,若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让光线透过小孔投射在墙壁上,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B.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小孔成像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解答】解:A、小孔成像的小孔形状没有要求,什么形状都可以,故A错误。

BC、小孔成像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C错误。

D、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所以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的,故D错误。

故选:B。

8.(2分)如图所示的“圭表”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发明的天文观测仪器,它由相互垂直的

“圭”和“表”两部分组成。为了让“表”处于竖直位置,古代天文学家用铅垂线进行

校正,这种做法主要利用了(  )

A.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重力的作用点在其几何中心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答】解:为了让“表”处于竖直位置,古代天文学家用铅垂线进行校正,这种做法

主要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分)我国殷墟出土的一支骨尺,约合中等身高人的拇指至中指之间一拃的长度(约

17cm),下列物体的尺度约为1支该骨尺长度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

C.课桌的高度

B.乒乓球的直径

D.粉笔的长度

【解答】解:A、物理课本的宽度在17cm左右。故A符合题意;

B、乒乓球的直径为4cm。故B不符合题意;

C、课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支粉笔的长度在6c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分)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明复习摩擦力知识时构建的思

维导图,适合放在图中②处的例子是(  )

A.做引体向上时,要把手汗擦干

B.运动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使用橡皮擦擦除字迹要用力

D.给机器设备滴加润滑油

【解答】解:由图知道,②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A.做引体向上时,要把手汗擦干,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故A不正确;

B.穿鞋底有花纹的运动鞋,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故B不符合合题意;

C.使用橡皮擦擦除字迹要用力,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故C正确;

D.给机器设备滴加润滑油,可使接触面脱离,从而减小摩擦力,故D不正确。

故选:C。

11.(2分)图像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如图所示的图像中,如果在横、纵坐标

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不能描述的是(  )

2024年4月5日发(作者:寸君)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在物理学中,为纪念科学家牛顿的重要贡献,用牛顿作为单位命名的物理量是

(  )

A.力B.密度C.质量D.速度

2.(2分)现在很多智能设备都有声纹密码解锁功能,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

A.响度B.声速C.音调D.音色

3.(2分)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如图所

示,是诗人骑马赏花的情景,若说诗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面

C.身后的房屋

B.路边的百花

D.诗人的马

4.(2分)西宁是全国文明城市,人们应自觉控制噪声,下列不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做

法是(  )

A.不高声喧哗

B.跳舞时调低音响设备音量

C.在公路上不鸣笛

D.在学校周围植树

5.(2分)如图所描绘的情景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筷子在水中弯折B.山在水中的倒影

C.手的影子D.天空中的彩虹

6.(2分)如图是可用蒲公英顶起的最轻金属结构——微晶格材料,它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

构组合,并且可以从超过50%的压缩量中恢复,由此可知微晶格材料具有的特点是(  )

A.密度小、弹性差

C.密度大、弹性好

B.密度大、弹性差

D.密度小、弹性好

7.(2分)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研究过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

示,若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让光线透过小孔投射在墙壁上,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B.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小孔成像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8.(2分)如图所示的“圭表”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发明的天文观测仪器,它由相互垂直的

“圭”和“表”两部分组成。为了让“表”处于竖直位置,古代天文学家用铅垂线进行

校正,这种做法主要利用了(  )

A.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重力的作用点在其几何中心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9.(2分)我国殷墟出土的一支骨尺,约合中等身高人的拇指至中指之间一拃的长度(约

17cm),下列物体的尺度约为1支该骨尺长度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

C.课桌的高度

B.乒乓球的直径

D.粉笔的长度

10.(2分)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明复习摩擦力知识时构建的思

维导图,适合放在图中②处的例子是(  )

A.做引体向上时,要把手汗擦干

B.运动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使用橡皮擦擦除字迹要用力

D.给机器设备滴加润滑油

11.(2分)图像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如图所示的图像中,如果在横、纵坐标

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不能描述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B.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关系

C.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D.物体的密度与其质量的关系

12.(2分)物理学中常常会用到一些物理方法,下列关于物理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光的传播路径时引入光线——等效替代法

B.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微小放大法

C.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理想实验法

D.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变量法

13.(2分)如图是手机内置有超声波识别系统,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凸凹不平的指

纹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27ms、0.41ms、0.27ms、

0.41ms、0.19ms,可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是(  )

A.B.

C.D.

14.(2分)两个相同的带刻度的烧杯分别装有水和未知液体,用天平测出装有水的烧杯总

质量为m

1

、装有未知液体的烧杯总质量为m

2

,并分别读出水和未知液体的体积为V

1

、V

2

现在m﹣V图像中标出A点(m

1

,V

1

)和B点(m

2

,V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液体仍为水

B.该液体密度为0.9g/cm

3

C.烧杯质量为40g

D.60cm

3

该液体质量为42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5.(2分)近视的小胡购买了一款华为智能眼镜,如图所示,它除了可以当作眼镜外,还

可以当作蓝牙耳机,当小胡长时间低头时,它还会做出提醒。小胡佩戴的是    透

镜,通过滑动左右腿可实现音量调节,这改变的是声音的  

度”或“音色”)。

 (选填“音调”、“响

16.(2分)滑板车是学生喜爱的玩具。用脚向后蹬地,滑板车会沿地面向前运动,说明力

的作用是    的;如果不蹬地,滑板车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表明力

可以改变物体的    。

17.(2分)如图所示,是小凯制作的“鸟哨”的结构图,在A处吹气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

吹“鸟哨”时上下推动活塞,可以发出“do(1)”“re(2)”“mi(3)”“fa(4)”“sol

(5)”“la(6)”“si(7)”不同的音调,小凯用“鸟哨”吹奏歌曲《上学歌》中的“太”

时,活塞应该靠近    (选填“C”或“B”)处;“鸟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18.(2分)地球的自转让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日出”和“日落”现象,我们看到的“日出”

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太阳的像,如图所示,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    (选

填“甲”或“乙”)位置。假如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则“日出”的时间相比现在是  

(选填“提前”或“推迟”)了。

 

19.(2分)如图所示为商场中经常看到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

为f),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地上的广告图标,这是发生了    反射,其中广告片与镜

头的距离u与f的关系是    (选填“u>2f”、“f<u<2f”或“u<f”)。

20.(2分)如图所示,一个薄壁的瓶子内装满某种液体,已知液体的质量为360g,小明同

学想测出液体的密度,他用刻度尺测得瓶子高度为20cm,瓶底的面积为20cm

2

,倒出部

分液体后,瓶子正立,剩余液体液面低于弯处,测出液面高度L

1

=10cm,则剩余液体的

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然后堵住瓶口,将瓶倒置,测出

液面高度L

2

=15cm,则液体的密度为    kg/m

3

三、简答题(本大题1小题,共4分)

21.(4分)喝水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1)有同学喝水时,发现透过玻璃杯手指变粗了,请说明理由。

(2)为了保温,有些同学会拧紧杯盖,发现杯盖很难拧开,如图所示,遇到这种情况,

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轻松地将杯盖拧开,并说明理由。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2.(2分)在图中画出2N重的苹果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3.(2分)如图所示,一只蜻蜓(用A点表示)停在水池上方。请在图中标出蜻蜓所成的

像A′.(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24.(4分)小玲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

如图所示。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的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倾斜程度

变    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3)分析图中数据,可知BC段距离s

BC

= 

m/s。

25.(5分)小彤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1)为了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d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

AC

=   

(2)实验中为了避免出现重影,应选用    (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

代替平面镜。玻璃板不仅可以成像,还便于确定像的    。

 。(3)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 A、B的外形应该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26.(6分)小航知道奶奶喜欢集邮,所以送给奶奶一个放大镜,让奶奶便于借助放大镜细

致欣赏邮票上的图案。

(1)如图甲所示,此时奶奶看到的是一个    、放大的虚像。

(2)为了知道这个放大镜的焦距,小航将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调节白纸到放大

镜的距离,直至白纸上形成一个    的光斑时,测得放大镜到光斑的距离为

10cm。

(3)接着,小航利用这个放大镜、蜡烛和光具座等器材模拟奶奶借助放大镜欣赏邮票的

情景。他先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如图乙所示,接下来他应将凸透镜放置

在光具座上的 A、B、C三点中的    点处,然后再从透镜的    (选填“左”

或“右”)侧用眼睛观察蜡烛烛焰的像。

(4)家里有一副近视镜,一副远视镜,小航想通过实验帮奶奶找出远视镜,他将实验器

材按如图丙所示摆好,此时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所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

接着把其中一副眼镜放到蜡烛和放大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当把光屏向左

移动后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说明这副眼镜    (选填“是”或“不是”)奶奶需要的。

27.(7分)如图所示是小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铜块和木块的大

小和形状完全相同。在实验前,小磊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1)实验时,如图甲所示,要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即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有关。

 运动,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3)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4)要验证猜想三,小磊将木块和铜块做为一个整体竖着放置在长木板上,如丁图,测

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与乙比较。你认为他的探究方案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是    。那为了能够验证猜想三,接下来小磊的操作是    。

28.(8分)小红利用托盘天平(最大测量值200g,分度值0.2g)、量筒、水、食盐、烧杯、

白纸、滴管、勺子等器材配置盐水,步骤如下:

(1)调节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若

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指针对准分

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2)为称出盐的质量,小红先将一张白纸放在天平左盘上,仅移动游码,天平再次平衡

时,游码示数如图1所示,则白纸的质量为    g;接下来,再用勺子向左盘的

白纸上逐渐加盐,调节天平再次平衡,称得白纸和盐的总质量为2.4g,则盐的质量为    

g。

(3)用量筒量取50mL的水,并全部倒入烧杯中,再将所称的盐全部倒入烧杯中(假设

加盐后烧杯中水的体积不变),则小红所配置的盐水密度为    g/cm

3

(4)小红发现可以将圆柱透明玻璃杯改装成“液体密度计”(本实验忽略残留的影响):

①她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

1

②然后在烧杯中加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

2

③将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玻璃杯中,用刻度尺测出水面的高度h

0

(如图2所示),并在

水面处做标记,标记为水的密度ρ

0

④接着,将待测液体(质量足够)倒入擦干净的烧杯中,用天平和滴管称出质量为  

的待测液体,然后将待测液体倒入擦干净的玻璃杯中,用刻度尺测出液面的高度h

1

(图

未画出),并在液面处做标记,标记为该待测液体的密度ρ

1

=   。

(用题中物理量符号来表示)

⑤评估:该玻璃杯“液体密度计”的刻度是    (选填“上小下大”或“上大

 

下小”);为了提高该玻璃杯“液体密度计”的测量精度,应该选择底面积较    (选

填“大”或“小”)的玻璃杯。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29.(6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了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

载人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为月球科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引力为地球上受到重力的,未来你们当中的有些同学将有可能成

为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如果其中一位宇航员的质量为60kg,求:

(1)宇航员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2)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质量;

(3)宇航员在月球上受到的引力。

30.(7分)如图甲所示的无人快递派送车已应用于很多城市,某次该车从快递驿站出发,

到第一个派送点停靠并等待取件。完成任务后,接着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第15min到

达第二个派送点。前10min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从快递驿站出发到达第一个派送点花了多少时间?

(2)8~10min派送车的速度为多少m/s?

(3)第二个派送点到快递驿站的距离。

31.(9分)学完密度知识后,某同学想通过测密度的方法判断家里某工件是由什么材料制

作的,于是他利用家里的现有器材进行测量。如图甲所示,将底面积为20cm

2

的圆柱形

薄壁空容器(质量忽略不计)放在水平电子秤上,把一个工件竖放其中,缓慢向容器中

加水,如图乙是水刚好没过工件时的情景。已知整个加水过程中无水溢出,工件始终沉

在容器底,电子秤的示数m和所加的水高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求:

(1)工件的质量;

(2)工件的体积;

(3)工件的密度。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在物理学中,为纪念科学家牛顿的重要贡献,用牛顿作为单位命名的物理量是

(  )

A.力B.密度C.质量D.速度

【解答】解:在物理学中,

A、力的单位是牛顿,故A正确;

B、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

3

,故B错误;

C、质量的单位是千克,故C错误;

D、速度的单位是米/秒,故D错误。

故选:A。

2.(2分)现在很多智能设备都有声纹密码解锁功能,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

A.响度B.声速C.音调D.音色

【解答】解: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色指声音的特色,

不同的人音调和响度可能会相同,但每个人的音色都不相同,所以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

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2分)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如图所

示,是诗人骑马赏花的情景,若说诗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面

C.身后的房屋

B.路边的百花

D.诗人的马

【解答】解:ABC、若以路面、路边的百花、身后的房屋为参照物,诗人的位置发生改

变,所以诗人是运动的,故ABC错误;

D、若以诗人的马为参照物,诗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诗人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4.(2分)西宁是全国文明城市,人们应自觉控制噪声,下列不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做

法是(  )

A.不高声喧哗

B.跳舞时调低音响设备音量

C.在公路上不鸣笛

D.在学校周围植树

【解答】解:A、不高声喧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调低跳舞音响设备的音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在公路上不鸣笛,属于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在学校周围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5.(2分)如图所描绘的情景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筷子在水中弯折B.山在水中的倒影

C.

【解答】解:

手的影子D.天空中的彩虹

A、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手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

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6.(2分)如图是可用蒲公英顶起的最轻金属结构——微晶格材料,它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

构组合,并且可以从超过50%的压缩量中恢复,由此可知微晶格材料具有的特点是(  )

A.密度小、弹性差

C.密度大、弹性好

B.密度大、弹性差

D.密度小、弹性好

【解答】解:微晶格材料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组合,说明微晶格材料的密度非常小;

微晶格材料可以从超过50%的压缩量中恢复,说明具有良好的弹性,因此A、B、C错误,

D正确。

故选:D。

7.(2分)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研究过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

示,若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让光线透过小孔投射在墙壁上,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B.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小孔成像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解答】解:A、小孔成像的小孔形状没有要求,什么形状都可以,故A错误。

BC、小孔成像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C错误。

D、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所以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的,故D错误。

故选:B。

8.(2分)如图所示的“圭表”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发明的天文观测仪器,它由相互垂直的

“圭”和“表”两部分组成。为了让“表”处于竖直位置,古代天文学家用铅垂线进行

校正,这种做法主要利用了(  )

A.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重力的作用点在其几何中心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答】解:为了让“表”处于竖直位置,古代天文学家用铅垂线进行校正,这种做法

主要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分)我国殷墟出土的一支骨尺,约合中等身高人的拇指至中指之间一拃的长度(约

17cm),下列物体的尺度约为1支该骨尺长度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

C.课桌的高度

B.乒乓球的直径

D.粉笔的长度

【解答】解:A、物理课本的宽度在17cm左右。故A符合题意;

B、乒乓球的直径为4cm。故B不符合题意;

C、课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支粉笔的长度在6c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分)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明复习摩擦力知识时构建的思

维导图,适合放在图中②处的例子是(  )

A.做引体向上时,要把手汗擦干

B.运动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使用橡皮擦擦除字迹要用力

D.给机器设备滴加润滑油

【解答】解:由图知道,②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A.做引体向上时,要把手汗擦干,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故A不正确;

B.穿鞋底有花纹的运动鞋,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故B不符合合题意;

C.使用橡皮擦擦除字迹要用力,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故C正确;

D.给机器设备滴加润滑油,可使接触面脱离,从而减小摩擦力,故D不正确。

故选:C。

11.(2分)图像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如图所示的图像中,如果在横、纵坐标

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不能描述的是(  )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