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4日发(作者:濮阳怜南)
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NE、5-HT及DA的水平变化及意
义
刘平
【摘 要】目的 探讨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NE(去甲肾上腺素)、5-HT(5-羟色胺)
及DA(多巴胺)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接诊的精神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选取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48例正常体检的患者
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2组患者NE、5-HT及DA等指标水平变化,分析精神创伤后
应激障碍患者的临床反应,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结果 观察组NE为
(298.7±80.1)pg/ml、5-HT为(191.4±92.3)pg/ml、DA为(180.6±70.8)pg/ml,
观察组的NE、5-HT及DA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IL-2为(12.3±3.9)pg/ml、IL-6为(16.3±5.7)pg/ml、IL-8为
(49.2±21.6)pg/ml、TNF-α 为(25.1±10.8)pg/ml,观察组的IL-2、IL-6、IL-8和
TNF-α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MD评分总
分为(27.8±9.4)分,对照组的HAMD评分总分为(1.9±2.6)分,观察组和对照组相
比,HAMD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MA评分总分为
(32.6±8.2)分,对照组的HAMD评分总分为(4.5±2.5)分,观察组和对照组相
比,HAMA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
者,其NE、5-HT及D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有免疫异常情况,并且患者的焦
虑、抑郁症状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对诊断和治疗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19(041)004
【总页数】4页(P585-587,591)
【关键词】精神创伤;应激障碍;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
【作 者】刘平
【作者单位】618000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749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主要指的是由于灾难性、威胁性、突发性等事件,导致个
体长期持续或者延迟出现的一种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记
忆力减退、创伤情境再现、情绪麻木、注意力不集中、警觉性增高、有情绪的回避
等[1]。有研究报道称,我国的突发性灾害增多,创伤性事件逐渐增多,临床上的
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2]。有文献指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常伴随
其他的精神症状,如: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紧张、焦虑、悲观厌世等,容易导致
诊断混乱、漏诊,临床常被误诊为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3]。有文献报道称,创伤
后应激障碍的发病机制还尚未完全明确,但是有神经生物学研究显示,去甲肾上腺
素(NE)、5-羟色胺(5-HT)、神经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和免疫异常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的发生有密切关系[4,5]。本次研究通过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NE、5-HT及
多巴胺(DA)水平变化、免疫指标水平变化和抑郁、焦虑的程度,为临床早期诊断
和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提供依据,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接诊的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
中,选取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18~58岁,平
均年龄(29.3±5.0)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1.1±0.4)年,患者应激源:车
祸28例,高考落榜11例,亲人去世9例。另外选择48例正常体检的患者作为
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28.7±5.6)岁。2组一般
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第四版(DSM-Ⅳ)
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通过创伤后应激障碍问卷(PCL-C)调查,量表的
总分≥50分,并且经过医师临床评定;患者的年龄在18~60岁;患者的病程在3
个月~3年;患者无PTSD、重性抑郁症历史;患者无精神镇静类药物治疗历史;
患者意识清楚;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有神经系统、免疫
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患
者有急性或慢性感染;肥胖、营养不良患者;患者有长期饮酒或药物依赖历史;患
者有其他精神疾病或精神发育迟缓;哺乳、妊娠、月经期女性患者。
1.3 方法
1.3.1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给予心理上和其他方面的对症治疗,患者在入
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将采集的血液标本在自然状态下放置半小时后,
用2 500 r/min的离心速度,离心10 min后,将分离出的血清放置在-20℃的冰
箱中保存待检。观察组患者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问卷(PCL-C)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进
行评估,PCL-C是根据DSM-Ⅳ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标准制定,问卷共有
17个项目,主要是用于评定3个症候群,即再体验、麻木和回避、过度唤起,问
卷采用5级评分,没有发生,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4分;极重
度,5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183~0.188,一致性系数为0.188~0.194。问卷
与DSM-Ⅳ的诊断符合率在90%以上,与SCL-90的焦虑、抑郁的相关性>0.173。
1.3.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于体检当天次日清晨采集血液标本,其采集的方法和观
察组相同,2组均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方法检测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指标:
NE、5-HT及DA水平;采用同样的检测方法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免疫因子指标:白
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本次研究使用的试剂盒均来自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操作方法按照说
明书进行。观察并记录2组的NE、5-HT及DA水平和IL-2、IL-6、IL-8和TNF-
α水平变化,记录2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
情况。
1.4 观察指标 2组患者NE、5-HT及DA水平比较;2组患者IL-2、IL-6、IL-8和
TNF-α水平比较;2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2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
1.5 评定标准 HAMD量表共24个项目,均采用 0~4五级评分方法,即无抑郁、
轻度抑郁、中等抑郁、重度抑郁、极重度抑郁,其总分<8分,没有抑郁,总
分>20分,轻度或中度抑郁,总分>35分,严重抑郁。HAMA量表共14个项目,
均采用0~4五级评分方法,即无焦虑、轻度焦虑、中等焦虑、重度焦虑、极重度
焦虑,其总分<6分,没有焦虑,总分>7分,可能有焦虑,总分>14分,肯定有
焦虑,总分>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总分>29分,可能是严重焦虑。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NE、5-HT及DA水平比较 观察组NE为(298.7±80.1)pg/ml、5-
HT为(191.4±92.3)pg/ml、DA为(180.6±70.8)pg/ml,观察组的NE、5-HT及
DA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NE、5-HT及DA水平比较
组别NE5-HTDA观察组(n=46)298.7±80.1191.4±92.3180.6±70.8对照组
(n=48)234.8±90.6145.5±72.4136.2±52.7t值3.61692.68883.4588P值
0.00050.00850.0008
2.2 2组患者IL-2、IL-6、IL-8和TNF-α水平比较 观察组IL-2为
(12.3±3.9)pg/ml、IL-6为(16.3±5.7)pg/ml、IL-8为(49.2±21.6)pg/ml、TNF-α
为(25.1±10.8)pg/ml,观察组的IL-2、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HAMD评分总分为(27.8±9.4)分,对照
组的HAMD评分总分为(1.9±2.6)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HAMD评分明显更
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HAMA评分总分为(32.6±8.2)分,对照组
的HAMD评分总分为(4.5±2.5)分,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HAMA评分明显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2组患者IL-2、IL-6、IL-8和TNF-α水平比较
组别IL-2IL-6IL-8TNF-α观察组(n=46)12.3±3.916.3±5.749.2±21.625.1±10.8
对照组(n=48)4.5±2.42.3±1.29.5±3.25.4±1.3t值
11.732316.639912.593312.5460P值0.00000.00000.00000.0000
表3 2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 分,组别绝望感睡眠障碍全身症状阻滞认识障碍焦
虑/躯体化总分观察组
(n=46)4.1±1.24.0±1.11.1±0.37.1±2.45.9±1.85.7±2.627.8±9.4对照组
(n=48)0.1±0.10.2±0.40.5±0.30.3±0.60.2±0.80.6±0.41.9±2.6t值
23.016222.44009.693219.023519.980013.428218.3739P值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表4 2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 分,组别精神性躯体化总分观察组
(n=46)17.6±3.615.3±5.132.6±8.2对照组(n=48)4.3±2.40.2±0.14.5±2.5t值
21.157920.513622.6723P值0.00000.00000.0000
3 讨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在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生理、心理都会承受巨大的痛苦,症
状可能出现在事发后数日,也可能数月不等,并且病程可能长达数年[6]。有文章
指出,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临床症状看,患者在不断的“闪回”中,会出现持
续性的恐惧、焦虑等,有的患者因此精神残疾,有的甚至无法承受而自杀[7,8]。
因此临床尽早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有文献报道,长期的应激源刺激,可能会引起患者神经内分泌和神经解剖结构功能
发生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5-HT、交感神经系统等在应激反应、情绪调
节和觉醒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9,10]。有学者认为,当以上系统发生异常时,
会影响机体的整个应激过程,其中NE水平异常上升就是系统异常的表现之一,并
且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十分普遍,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11,12]。有研究称,
蓝斑是生理警觉机制的重要结构之一,它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也是
NE的主要源泉,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中,NE、应激激素是非常
重要的[13]。有文献报道,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NE、5-HT及DA水平要明显
高于其他精神科患者或正常健康人群[14]。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精神创伤后应激
障碍患者和正常健康的患者相比,其NE、5-HT及DA水平明显更高,证明了上
述文献报道的观点。
应激反应情况发生,会增加细胞因子,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应性反应,会导致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轴兴奋或紊乱,有学者认为,应激障碍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异常[15-
17]。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是调节、抑制过度应激反应最重要的神经调质之一,
有文献称,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
[18,19]。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会增加IL-2、IL-6等水平,IL-2、IL-6等水
平也会刺激下丘脑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一旦发生异常,则会导致免疫功
能紊乱[20,21]。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IL-2、IL-6、
IL-8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健康人群,表示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系统失
常,导致了免疫功能异常,印证了上述文献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在经历了创伤事件后,个体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创伤后应激障
碍患者,在精神应激状态下,其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结构、功能变化,海马、杏
仁核和前额叶发生萎缩,主要表现为情绪改变和记忆力减退[22-24]。有文献报道
称,部分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焦虑、抑郁会逐渐缓解,但焦虑、抑郁严重程度均
高于正常的健康人群,其通过药物的治疗症状能有缓解[25]。本次研究结果中,精
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HAMD评分总分和HAMA评分总分都高于正常的健康
人群,此结果印证了上述文献的观点。
综上所述,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其NE、5-HT及D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
康人群,有免疫异常情况,并且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对
诊断和治疗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钟浩,郑龙,马文涛.创伤后应激障碍门诊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活动情况.职业与健康,2017,33:861-
864.
2 张丽,刘帮杉,周建松,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执行功能研究的Meta分析.中华精神科杂
志,2015,48:208-214.
3 王振,肖泽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治疗.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124-128.
4 张加强,刘飞虎,张燕,等.抑郁症36例患者5-HT、NE、DA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陕西医学杂
志,2014,43:467-468.
5 张静娜,邱明国,谢兵,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结构完整性的变化:扩散张量成像研究.中国医学影
像学杂志,2013,21:1-4.
6 葛华,孔田甜,关素珍,等.创伤后应激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研究.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29:20-27.
7 张雪梅,杨斌,张艳,等.认知心理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自我心理弹性的影响.国际精神病学杂
志,2016,43:259-262.
8 宋玉慧,盛玉霜,徐晚月,等.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影响.国际精神病学杂
志,2015,42:114-117.
9 李莹,王烈.患者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关系的分析性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926-
930.
10 Mc Lean CP,Foa 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longed exposure therapy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 Anxiety Disord,2013,27:788-792.
11 罗芳,胡锐,李厚成.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探讨.海军医学杂志,2014,35:133-134.
12 张若成,李春艳,杨兵,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记忆损害与脑结构MRI特点探讨.磁共振成
像,2013,4:416-419.
13 余方芳,吕美华,蔡惠娟,等.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临床改善作用.河北医
药,2016,38:2385-2387.
14 吴振国,王岚,王学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远期认知功能损害的随访研究.神经疾病与精神卫
生,2014,14:555-558.
15 Steenkamp MM,Litz BT,Hoge CW,et therapy for military related PTSD:a review
of randomized clinical ,2015,314:489-500.
16 刘屏.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防治研究进展.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7,14:1-5.
17 董燕,冯小霞,王慧,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69-70.
18 吴振国,高媛媛,王学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远期认知功能损害机制的研究进展.神经疾病与精神
卫生,2015,15:413-415.
19 Steckler T,Risbrough cological treatment of PTSD established and new
harmacology,2012,62:617-627.
20 陈纲,席一斌,刘康,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急性期脑白质结构变化的DTI研究.实用放射学杂
志,2015,31:533-536.
21 董强利,叶兰仙,张玉堂,等.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及伴发焦虑抑郁的研究.重庆医
学,2012,41:3415-3417.
22 陈冠婕,吴迪,彭正午,等.创伤后应激障碍及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其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神经疾病与精
神卫生,2014,14:463-465.
23 胡婷,刘伟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知异常及神经机制.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826-832.
24 袁秀玉,董原君,梁霞,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血液中BDNF mRNA的表达水平.实用医学杂
志,2016,32:712-714.
25 王谨敏,王诗忠,陈立典,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期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临床意义.中华精神科杂
志,2011,44:257-257.
2024年4月14日发(作者:濮阳怜南)
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NE、5-HT及DA的水平变化及意
义
刘平
【摘 要】目的 探讨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NE(去甲肾上腺素)、5-HT(5-羟色胺)
及DA(多巴胺)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接诊的精神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选取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48例正常体检的患者
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2组患者NE、5-HT及DA等指标水平变化,分析精神创伤后
应激障碍患者的临床反应,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结果 观察组NE为
(298.7±80.1)pg/ml、5-HT为(191.4±92.3)pg/ml、DA为(180.6±70.8)pg/ml,
观察组的NE、5-HT及DA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IL-2为(12.3±3.9)pg/ml、IL-6为(16.3±5.7)pg/ml、IL-8为
(49.2±21.6)pg/ml、TNF-α 为(25.1±10.8)pg/ml,观察组的IL-2、IL-6、IL-8和
TNF-α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MD评分总
分为(27.8±9.4)分,对照组的HAMD评分总分为(1.9±2.6)分,观察组和对照组相
比,HAMD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MA评分总分为
(32.6±8.2)分,对照组的HAMD评分总分为(4.5±2.5)分,观察组和对照组相
比,HAMA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
者,其NE、5-HT及D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有免疫异常情况,并且患者的焦
虑、抑郁症状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对诊断和治疗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19(041)004
【总页数】4页(P585-587,591)
【关键词】精神创伤;应激障碍;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
【作 者】刘平
【作者单位】618000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749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主要指的是由于灾难性、威胁性、突发性等事件,导致个
体长期持续或者延迟出现的一种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记
忆力减退、创伤情境再现、情绪麻木、注意力不集中、警觉性增高、有情绪的回避
等[1]。有研究报道称,我国的突发性灾害增多,创伤性事件逐渐增多,临床上的
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2]。有文献指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常伴随
其他的精神症状,如: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紧张、焦虑、悲观厌世等,容易导致
诊断混乱、漏诊,临床常被误诊为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3]。有文献报道称,创伤
后应激障碍的发病机制还尚未完全明确,但是有神经生物学研究显示,去甲肾上腺
素(NE)、5-羟色胺(5-HT)、神经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和免疫异常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的发生有密切关系[4,5]。本次研究通过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NE、5-HT及
多巴胺(DA)水平变化、免疫指标水平变化和抑郁、焦虑的程度,为临床早期诊断
和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提供依据,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接诊的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
中,选取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18~58岁,平
均年龄(29.3±5.0)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1.1±0.4)年,患者应激源:车
祸28例,高考落榜11例,亲人去世9例。另外选择48例正常体检的患者作为
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28.7±5.6)岁。2组一般
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第四版(DSM-Ⅳ)
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通过创伤后应激障碍问卷(PCL-C)调查,量表的
总分≥50分,并且经过医师临床评定;患者的年龄在18~60岁;患者的病程在3
个月~3年;患者无PTSD、重性抑郁症历史;患者无精神镇静类药物治疗历史;
患者意识清楚;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有神经系统、免疫
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患
者有急性或慢性感染;肥胖、营养不良患者;患者有长期饮酒或药物依赖历史;患
者有其他精神疾病或精神发育迟缓;哺乳、妊娠、月经期女性患者。
1.3 方法
1.3.1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给予心理上和其他方面的对症治疗,患者在入
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将采集的血液标本在自然状态下放置半小时后,
用2 500 r/min的离心速度,离心10 min后,将分离出的血清放置在-20℃的冰
箱中保存待检。观察组患者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问卷(PCL-C)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进
行评估,PCL-C是根据DSM-Ⅳ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标准制定,问卷共有
17个项目,主要是用于评定3个症候群,即再体验、麻木和回避、过度唤起,问
卷采用5级评分,没有发生,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4分;极重
度,5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183~0.188,一致性系数为0.188~0.194。问卷
与DSM-Ⅳ的诊断符合率在90%以上,与SCL-90的焦虑、抑郁的相关性>0.173。
1.3.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于体检当天次日清晨采集血液标本,其采集的方法和观
察组相同,2组均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方法检测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指标:
NE、5-HT及DA水平;采用同样的检测方法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免疫因子指标:白
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本次研究使用的试剂盒均来自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操作方法按照说
明书进行。观察并记录2组的NE、5-HT及DA水平和IL-2、IL-6、IL-8和TNF-
α水平变化,记录2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
情况。
1.4 观察指标 2组患者NE、5-HT及DA水平比较;2组患者IL-2、IL-6、IL-8和
TNF-α水平比较;2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2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
1.5 评定标准 HAMD量表共24个项目,均采用 0~4五级评分方法,即无抑郁、
轻度抑郁、中等抑郁、重度抑郁、极重度抑郁,其总分<8分,没有抑郁,总
分>20分,轻度或中度抑郁,总分>35分,严重抑郁。HAMA量表共14个项目,
均采用0~4五级评分方法,即无焦虑、轻度焦虑、中等焦虑、重度焦虑、极重度
焦虑,其总分<6分,没有焦虑,总分>7分,可能有焦虑,总分>14分,肯定有
焦虑,总分>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总分>29分,可能是严重焦虑。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NE、5-HT及DA水平比较 观察组NE为(298.7±80.1)pg/ml、5-
HT为(191.4±92.3)pg/ml、DA为(180.6±70.8)pg/ml,观察组的NE、5-HT及
DA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NE、5-HT及DA水平比较
组别NE5-HTDA观察组(n=46)298.7±80.1191.4±92.3180.6±70.8对照组
(n=48)234.8±90.6145.5±72.4136.2±52.7t值3.61692.68883.4588P值
0.00050.00850.0008
2.2 2组患者IL-2、IL-6、IL-8和TNF-α水平比较 观察组IL-2为
(12.3±3.9)pg/ml、IL-6为(16.3±5.7)pg/ml、IL-8为(49.2±21.6)pg/ml、TNF-α
为(25.1±10.8)pg/ml,观察组的IL-2、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HAMD评分总分为(27.8±9.4)分,对照
组的HAMD评分总分为(1.9±2.6)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HAMD评分明显更
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HAMA评分总分为(32.6±8.2)分,对照组
的HAMD评分总分为(4.5±2.5)分,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HAMA评分明显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2组患者IL-2、IL-6、IL-8和TNF-α水平比较
组别IL-2IL-6IL-8TNF-α观察组(n=46)12.3±3.916.3±5.749.2±21.625.1±10.8
对照组(n=48)4.5±2.42.3±1.29.5±3.25.4±1.3t值
11.732316.639912.593312.5460P值0.00000.00000.00000.0000
表3 2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 分,组别绝望感睡眠障碍全身症状阻滞认识障碍焦
虑/躯体化总分观察组
(n=46)4.1±1.24.0±1.11.1±0.37.1±2.45.9±1.85.7±2.627.8±9.4对照组
(n=48)0.1±0.10.2±0.40.5±0.30.3±0.60.2±0.80.6±0.41.9±2.6t值
23.016222.44009.693219.023519.980013.428218.3739P值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表4 2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 分,组别精神性躯体化总分观察组
(n=46)17.6±3.615.3±5.132.6±8.2对照组(n=48)4.3±2.40.2±0.14.5±2.5t值
21.157920.513622.6723P值0.00000.00000.0000
3 讨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在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生理、心理都会承受巨大的痛苦,症
状可能出现在事发后数日,也可能数月不等,并且病程可能长达数年[6]。有文章
指出,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临床症状看,患者在不断的“闪回”中,会出现持
续性的恐惧、焦虑等,有的患者因此精神残疾,有的甚至无法承受而自杀[7,8]。
因此临床尽早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有文献报道,长期的应激源刺激,可能会引起患者神经内分泌和神经解剖结构功能
发生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5-HT、交感神经系统等在应激反应、情绪调
节和觉醒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9,10]。有学者认为,当以上系统发生异常时,
会影响机体的整个应激过程,其中NE水平异常上升就是系统异常的表现之一,并
且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十分普遍,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11,12]。有研究称,
蓝斑是生理警觉机制的重要结构之一,它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也是
NE的主要源泉,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中,NE、应激激素是非常
重要的[13]。有文献报道,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NE、5-HT及DA水平要明显
高于其他精神科患者或正常健康人群[14]。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精神创伤后应激
障碍患者和正常健康的患者相比,其NE、5-HT及DA水平明显更高,证明了上
述文献报道的观点。
应激反应情况发生,会增加细胞因子,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应性反应,会导致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轴兴奋或紊乱,有学者认为,应激障碍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异常[15-
17]。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是调节、抑制过度应激反应最重要的神经调质之一,
有文献称,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
[18,19]。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会增加IL-2、IL-6等水平,IL-2、IL-6等水
平也会刺激下丘脑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一旦发生异常,则会导致免疫功
能紊乱[20,21]。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IL-2、IL-6、
IL-8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健康人群,表示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系统失
常,导致了免疫功能异常,印证了上述文献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在经历了创伤事件后,个体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创伤后应激障
碍患者,在精神应激状态下,其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结构、功能变化,海马、杏
仁核和前额叶发生萎缩,主要表现为情绪改变和记忆力减退[22-24]。有文献报道
称,部分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焦虑、抑郁会逐渐缓解,但焦虑、抑郁严重程度均
高于正常的健康人群,其通过药物的治疗症状能有缓解[25]。本次研究结果中,精
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HAMD评分总分和HAMA评分总分都高于正常的健康
人群,此结果印证了上述文献的观点。
综上所述,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其NE、5-HT及D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
康人群,有免疫异常情况,并且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对
诊断和治疗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钟浩,郑龙,马文涛.创伤后应激障碍门诊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活动情况.职业与健康,2017,33:861-
864.
2 张丽,刘帮杉,周建松,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执行功能研究的Meta分析.中华精神科杂
志,2015,48:208-214.
3 王振,肖泽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治疗.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124-128.
4 张加强,刘飞虎,张燕,等.抑郁症36例患者5-HT、NE、DA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陕西医学杂
志,2014,43:467-468.
5 张静娜,邱明国,谢兵,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结构完整性的变化:扩散张量成像研究.中国医学影
像学杂志,2013,21:1-4.
6 葛华,孔田甜,关素珍,等.创伤后应激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研究.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29:20-27.
7 张雪梅,杨斌,张艳,等.认知心理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自我心理弹性的影响.国际精神病学杂
志,2016,43:259-262.
8 宋玉慧,盛玉霜,徐晚月,等.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影响.国际精神病学杂
志,2015,42:114-117.
9 李莹,王烈.患者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关系的分析性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926-
930.
10 Mc Lean CP,Foa 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longed exposure therapy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 Anxiety Disord,2013,27:788-792.
11 罗芳,胡锐,李厚成.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探讨.海军医学杂志,2014,35:133-134.
12 张若成,李春艳,杨兵,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记忆损害与脑结构MRI特点探讨.磁共振成
像,2013,4:416-419.
13 余方芳,吕美华,蔡惠娟,等.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临床改善作用.河北医
药,2016,38:2385-2387.
14 吴振国,王岚,王学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远期认知功能损害的随访研究.神经疾病与精神卫
生,2014,14:555-558.
15 Steenkamp MM,Litz BT,Hoge CW,et therapy for military related PTSD:a review
of randomized clinical ,2015,314:489-500.
16 刘屏.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防治研究进展.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7,14:1-5.
17 董燕,冯小霞,王慧,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69-70.
18 吴振国,高媛媛,王学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远期认知功能损害机制的研究进展.神经疾病与精神
卫生,2015,15:413-415.
19 Steckler T,Risbrough cological treatment of PTSD established and new
harmacology,2012,62:617-627.
20 陈纲,席一斌,刘康,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急性期脑白质结构变化的DTI研究.实用放射学杂
志,2015,31:533-536.
21 董强利,叶兰仙,张玉堂,等.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及伴发焦虑抑郁的研究.重庆医
学,2012,41:3415-3417.
22 陈冠婕,吴迪,彭正午,等.创伤后应激障碍及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其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神经疾病与精
神卫生,2014,14:463-465.
23 胡婷,刘伟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知异常及神经机制.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826-832.
24 袁秀玉,董原君,梁霞,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血液中BDNF mRNA的表达水平.实用医学杂
志,2016,32:712-714.
25 王谨敏,王诗忠,陈立典,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期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临床意义.中华精神科杂
志,2011,44:25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