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伊夫-阿兰·博瓦的结构主义艺术批评和《作为模型的绘画》

IT圈 admin 34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20日发(作者:泰晓)

J

o

u

rn

a

l

of

A

e

s

th

e

tic

E

d

u

c

a

tio

n

1

2

N

%

1

J

a

n

6

2021

伊夫-阿兰•博瓦的结构主义艺术批评和

《作为模型的绘画》

诸葛沂

(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浙江杭州311121)

1

2

s

2

0

2

1

1

=■

摘要

结构主义艺术批评是当代艺术批评的重要流脉之一,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伊夫-阿兰•博瓦(

Y

c

-

Ala

;

BAs

)作为结构主义艺术批评的重要代表,对欧洲现代主义经典艺术家和美国战后艺术皆有深人研究

和独到分析。博瓦教授的代表作《作为模型的绘画》汇集了他关于马蒂斯、蒙德里安、毕加索等艺术家的批

评论文,体现了成熟的批评方法;书的“导论”是他对结构主义艺术批评的理论阐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作为模型的绘画》的基本内容的分析,可以呈现其基本的理论立场,并能从中总结提炼结构主义艺术

批评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

伊夫-阿兰•博瓦;结构主义;艺术批评;《作为模型的绘画》

中图分类号

J

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 -0012(2021)01 -0094 -08

在现当代艺术批评的版图与流派中,结构主

义艺术批评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受形式主

义、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符号学的激发而产生的一

种独特的艺术批评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批评方

法对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极少主

义甚至当代艺术都有鞭辟人里的洞见,具有重

要的理论建构意义。此流派的代表批评家是美

国学者罗莎琳•克劳斯(

Rosalind

Krauss

)和美

籍法裔学者伊夫-阿兰•博瓦(

Yve-Alam

Bos

),

克劳斯的著作已有两部在国内出版,博瓦最具

代表性的著作《作为模型的绘画》收人了 “凤凰

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亦于2020年在国

内出版。

Dr

)杂志编辑,师从法国著名哲学家罗兰•巴特

(

Roland

Barthes

)和艺术史家于伯特•达弥施

(

Hubert

Damish

),以利西茨基(

E

.

Lissitksy

)、马

列维奇(

Malevich

)绘画中的空间观为题获得法

国高等社会科学院艺术史与哲学博士学位。博

瓦教授的研究专长是欧洲的现代主义经典艺术

家和美国的战后艺术,涵盖马蒂斯、毕加索、蒙德

里安、纽曼(

Barnett

Newman

)和埃尔斯沃斯•凯

利(

Ellsworth

Kelly

)、塞拉(

Richard

Serra

)、雷曼

(

Robert

Ryman

)等不同流派的艺术家;他还是某

些更难懂的艺术家,如斯特热敏斯基(

Wladyslaw

Strzeminski

)、考伯罗(

Katarzyna

Kobro

)和加莱

(

Sophie

Calle

)的卓有影响的

i

全释者。作为策展

人,他曾策划过一系列产生重大影响的艺术展,

一、研究生涯

伊夫-阿兰•博瓦,美籍法国-阿尔及利亚人,

当代著名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美国艺术与科

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普林斯顿大学“高

级研究中心”历史研究学院教授、《十月》(0+6

收稿日期=2020 -07 - 13

如“蒙德里安,回顾展”(1994)、“马蒂斯和毕加

索:文雅的竞争”(1996 )和“毕加索的丑角:

1917—1937”(2008)。他著作等身,其中《作为

模型的绘画》(=#%.&'#* (6/,1993 )、《无形

式:读者手册》(16?"*:

JKe

4

著)、《1900年以来的艺术

2005,合著)等影响深远。

(Jr

,1997,合

1900,

作者筒介:诸葛沂(1981 —),男,浙江建德人,博士,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艺术史和美术教育史的翻译

与研究。

还未到美国时

博瓦曾以拒斥法国著名艺术

史家

艺术批评家米歇尔

瑟福

$

Michel

Se

-

uphor

)

而闻名

后者将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

当作一个新柏拉图主义僧侣来错误地加以刻画

1976年

美国著名艺术批评家罗莎琳

克劳斯

$

Rosalind

Krauss

)

等人创办

十月

杂志

创刊

不久后

博瓦就加人了该杂志的编委会

从而带

来了结构主义与格林伯格形式主义的一种新颖

的综合

1976年到1979年

博瓦和让

克雷伊

在法国编辑出版

黑子

》$

(#+"

)

杂志

首次翻

译发表了杰出的美国盛期现代主义批评家克莱

门特

格林伯格的论文

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

之所以对博瓦及其他法国严肃艺术批评家富有

吸引力

是因为与法国存在主义艺术批评家那种

过于丰沛而主观的诗意相比

它看上去客观而

富有结构感

”,

使人备感振奋

!受到美国当代

艺术批评活力的感召

据闻还得到了迈克尔

雷德

Mihael

Fred

)

的邀请

1983年博瓦来到美

先是作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副教授

$

1983

1984

),

其后成为副教授

1984

1989

)、

教授

$

1989

1991

)。

1991年任哈佛大学现代艺

术教授

直到2005年

在哈佛大学

博瓦讲授20

世纪艺术史

支持在哈佛开辟现代艺术分支学

在他到哈佛之前

美术系因为之前三年几位

教授的离去而实力受损

艺术社会史大家

、“

新美

术史

领军人物

T

.

J

.克拉克

T

.

J

.

Clak

)

的调离

使哈佛大学留下一个现代艺术史教席的空缺

瓦正好得以上任

博瓦喜欢在课堂上与学生们

一起讨论他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

与他的导师

罗兰

巴特一样

他的教学方式也是将课堂当作

灵感触发

思想碰撞的舞台

上课也是一种写作

方式

来到大西洋彼岸后

博瓦敏锐地观察着当

时美国艺术史界的研究状况

发现其存在的问

发表了令人醍醐灌顶的

抵制要挟

》,

并在

超越形式主义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运用欧洲结

构主义理论

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结构主义艺术

批评

博瓦英文著述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便

作为模型的绘画

》,

也是他的第一本英文论

文集

该书尝试将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理论

运用于现代艺术史研究和艺术批评

其导论至

今仍然屡为业界所提及

影响巨大

马蒂

斯与毕加索

一书中

博瓦充分论证了作为感

性观察者的马蒂斯与作为结构主义者的毕加

索,他们在构思自己的作品时“想着对方”,形

成了一种紧密交织的艺术对话和深化历程。

《1900年以来的艺术》一书则是博瓦同哈尔•

福斯特、罗莎琳•克劳斯及本雅明•布赫洛等

合作编撰的,四位编者每位都提呈一篇导论,从

而创造出一种“辩证的”对话式写作。在这部

巨著中,博瓦撰写了关于马蒂斯、蒙德里安、超

现实主义、构成主义、40年代的格林伯格、纽

曼、具体艺术协会(

Guta

)、巴西新具体主义、冯

塔那、西海岸垃圾艺术、奥登伯格以及史密森等

内容。"

博瓦的写作轻快、优雅、缜密而张弛有度。

有论者言,博瓦总是令人想起其师罗兰•巴特,

跟巴特一样,他似乎因哲学观念及社会问题的诗

意价值,而不是其真实价值,而调用这些观念和

问题。③

博瓦现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历史

研究学院教授。该教职由潘诺夫斯基(

Paof

-

sky

)创建,曾由著名学者迈斯$

Miad

Me

;)、拉

文 $

Irving

Lavin

)、瓦内德 $

Kirk

Varnedoe

)担任。

2020年3月和4月,作为代表美国艺术史界崇高

荣誉的“梅隆讲座”$的演讲者,博瓦教授在华

盛顿国家艺术博物馆发表6场系列演讲,主题

是“透明与模糊:轴测学的现代空间"$

Tmnspar

-

ence

and

Ambiguity

,

The

Modern

Space

of

Axono

-

metry

)。在六部分系列讲座中,伊夫-阿兰•博

瓦探索了一种被称为轴测法的空间表现系统的

各种用途,在这种系统中,后退的平行线保持平

① 关于存在主义与结构主义之间的关系,参见博瓦在《

议:当代艺术的困境》一文中的评论。详见

HalFote

Ros

-

linda

Krauss

Yve-Alain

Bois

and

Benjamin

Buchloh

Since

1900 ,

Modernism

Anti

-

modernism

Post

-

modernism

New

York

:

Thames

and

Hudson

,2005,

p

. 671。

② 对博瓦生平的描述,参考了沈语冰编著:《艺术学经典文献导

读书系•美术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

292 -295 页。

③ 参见

PepeKarmel

,“

TheOctober

Century

”,

Art

i

Amerian

Nov

, 2005。

④自 1949年以来,杰出的“

A

. 梅隆美术讲座”就已经是当代

最顶尖的美术史系列讲座。该项目本身是以美国国家美术馆

(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创始人安德鲁• •梅隆(

AndrewW

.

Mellon

)的名字命名的,他把自己的艺术收藏和资金捐出用于

修建1941年向公众开放的西馆(

Wet

Building

)。受邀演讲者

均为杰出的艺术史家,包括肯尼斯•克拉克爵士、

T

.

J

.克拉

克、托马斯•克劳、

E

.

H

.贡布里希、迈克尔•弗雷德、玛丽•

米勒、海伦•文德勒、艾琳•温特、亚历山大•内梅罗夫、哈尔•

福斯特,以及最近的巫鸿。

5

-

.

}

圆桌会

6

行,不收敛于消失点。尽管轴线测定法历史悠

J

o

u

久,在古代中国和日本漆画中扮演主要角色,但

rn

a

l

讲座专注于西方本身,尤其是自18世纪晚期开

of

A

e

s

始,轴测法的吸引力大增,它被运用于众多领

th

e

tic

域,如建筑和建筑历史、考古学、晶体学、光学

E

d

u

生理学、几何、机械制图、绘画和哲学等。博瓦

c

a

tio

的这个系列讲座跨越了不同的学科,尤其是艺

n

2

术史和科学史。讲座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

0

2

1

=

1

么轴测学,这个在历史上被独立地发现、遗忘

2

1

N

和重新发现了几次的学科,只是在现代性的黎

%

1

明才开始生根?博瓦曾在访谈中说:“在20

J

a

1

n

2

6

世纪,在1923年的风格派(

DeSt

;)展览之

2021

后,人们对它(轴测法)产生了真正的兴趣。

s

之后,它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出现在所有前

卫建筑报纸上,成为国际建筑风格的首选语

言。二战后,它完全消失了,多亏了 $英国建

筑师)詹姆斯•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艾莉

森(

Alison

)和彼得•史密森

(Peter

Smithson

),

它又重新出现了。”

选择这个主题,采取这样独特的视角,均显

示出博瓦在历史、哲学、科学及艺术现象等领域

上的综合思考能力,而这项让人翘首以待的研

究,体现出了他在《作为模型的绘画》一书的导

论《反对要挟》中大声疾呼的治学态度—重

视对象本身:“概念必须由一个人的探究对象

所铸造,或者必须根据对象的特殊的紧急情况

来输人意义;理论行为是要去界定那个对象,而

不是相反

。”[1]XU

雄辩的导论

批判与重构

《作为模型的绘画》是体现博瓦的结构主义

艺术批评的结构及肌理的重要著作。书的导论

《抵制要挟》是博瓦从法国到美国后,观察反思

当时法国和美国艺术史研究和艺术批评状况后

有感而发的批判,也是彰显其学术立场和研究旨

向的宣言,具体而言,也是他提出自己的研究方

法和阐释模型的提纲。

此导论首先是一篇左右出击的檄文。美学

家阿瑟-丹托(-1>似=〇37>)称:“《导论》展

现了作者的剑拔弩张,他把那些熟悉人文学者

所不可能不承认为怪物的东西,驱回到黑暗中

去。当理论被夸大,政治时尚、图像学几乎不再

稳健时,一旦我们考虑到那些来自理论化、政治

化、图像化的压力,我们很难不称赞作者拥有知

识分子的良知

(bo

sens

)……即使剑术伴随学

术上的夸张。"[!]李皮特$

Akira

Mizuta

Lippit

)教

授评价说,“他拒绝的,是由理论控股手的学术

辛迪加和调控学术货币、偶尔要挟其独立批评

家的观念仲裁者所强加的系统性赎金和永久

税。”⑴順

他将他要批判的对手称为“要挟者”。他

声称,自己不会屈从于理论主义者(虽然他学

习并运用了很多理论)和政治主义者$尽管他

认为自己也很政治化)的主张,也不会追逐学

术时尚。他反对文学化、新闻式的艺术批评,他

认为小圈子化的实证主义艺术史是“陈腐的耻

辱”,他直指主流的图像学研究患上了失语症

$“失示意能症"),也斥责反形式主义者对形式

主义的指控一“一个形式主义者,因此必定无

视‘意义’”![1]""

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为何要在立论之前或

同时,花费如此大之篇幅来批判彼时艺术史和艺

术批评的种种呢?他又不是学术界的审查者,有

必要如此吗?作为一位欧洲移民,他像是另一位

“潘诺夫斯基”,敏锐犀利地观察和反思着。对

于上述问题,他的回答是,“假如一个人了解了这

个场地(现实或虚拟想象的场地),这个建筑的

地基,那么,他便得到了一个进人到这个建筑本

身的更好通路。”而他所写下的论文,就像“描绘

了一幅对抗那些要挟(或伴随那些要挟)的力量

的地图

”。[1]xn

首先,博瓦抨击的是理论主义及矫枉过正

的反理论主义。他认为,艺术作品是具体的,

理论模型却是生硬的。理论主义造成的最为

轻率的后果之一,就是抹去作品之间的差异;

理论主义将理论纯粹地当作工具,罔顾其与对

象的适用性,而这种工具主义$

instrumental

-

im

)不可能具有生产性。所以,由于理论家把

“理论”当作新的信仰,但是不顾具体事实的

运用理论产生的糟糕的后果,“放之四海而皆

准”的理论幻想破灭后,对理论的怨恨又导致

对它的全盘抛弃,“倒洗澡水连同浴盆里的孩

子一起泼掉了”。理论主义导致了理论的败

退,引来了“实证主义卫道士们的兴奋”。在

博瓦看来,这是对理论的态度和运用方式出了

问题。那么,在研究具体对象时,应该保持怎

样的理论姿态呢?

博瓦认为,概念必须由一个人的探究对象

所铸造,或者必须根据对象的特殊情况来输人

意义;理论行为最主要的任务,是去界定那个

对象,而不是相反。[1]

xn

换言之,理论既不能处

于高地俯视对象,也不能先期假设对象性质,

理论应该接受对象的邀请,共同(共时、同构&

构建起论证。博瓦自我举证道:“在被输人的

模型和我的研究对象之间,存在着一种共时性

$

contemporaneousness

&,它给了我一•个暗示,

帮我建构起我的论证,但它绝对不是必需

的。”[1]"。照此看,他在论述马蒂斯的“原初

素描”时引人德里达,在论述毕加索时引人索

绪尔,都是在尊重对象特殊性基础上自然而然

的生成性论证。

这就让我们很能理解博瓦对学术界弥漫的

时尚主义的批评。学术时尚是指对理论新颖性

的趋之若鹜。托马斯•帕维尔(

Thomas

Pavel

)抨

击克劳斯•列维-斯特劳斯在写作中运用索绪尔

语言学模型是“过时的”行为,对于这种批评,博

瓦不以为然。因为对于列维-斯特劳斯来讲,索

绪尔的结构语言学正好能够绝佳地将“杂陈在他

面前的庞大体量的原始材料组织起来”,并且,

“结构语言学为他提供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既

能够发现更多的组对$

pa

;),又可以显现出,那

些对立是一个广阔的语义代码$

semantic

code

)

的构成部分,而该语义代码塑造了那些神话萌

生衍生的文明”。[1]1;可见,假若尊重研究对象

的特殊性,以有利于组织分析研究材料为标准

来选择理论模型,就不会存在时尚主义的偏见

和盲目。

那么,研究对象与理论模型之间“共时性”

论证的生成,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博瓦说,“要

对抗这种追赶时髦的教条主义,要抵抗市场的机

会主义,就必须反对某种开放性$

openness

)-----

假如你喜欢的话,可以称其为另一种机会主

义-----(正确的研究范式)其矢量(

vector

)不是

最新的知识商品,而是被探究对象的特殊性,以

及它在被调查研究时所反馈的回音的特

性。” [1]

x

;因为以对象特性为矢量和坐标,所以就

能客观地面对对理论的选择与取舍。“当一个

‘新的’理论模型无法激起你对研究对象努力

解释的洞见时,一个‘老的’概念便会总是被求

援,来解救这场危机。对象的抵抗(

resistance

)

是主要的引领线索;对象的需求$

demands

)是

要考虑的最重要方面。"[1]"一言以蔽之,是对

象引领研究,是对象邀请研究者思考该用什么

理论模型。

依循这样的立场,博瓦坦言,他在运用经典

的形式主义方法研究纽曼绘画而产生毛病时自

然地得到了现象学的帮助而拟出了思路;在阅读

康维勒对立体主义的解释时运用了索绪尔的概

念提炼了要义;在描述马蒂斯试图消解“素描-色

彩”对立的历程时调用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在

讨论蒙德里安的晚期作品中的突变$

mutation

)时

将沃尔特•本雅明的象征文字学

(symbolic

gram

-

matology

)引征为强大的论述同盟。博瓦想以这

样的姿态表明,他对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理论

概念或模型的运用,绝非强加之举,实乃共性使

然,似有天然纽带,自然生成。不得不承认,他对

这些理论的调用,极大地开拓了我们对作品和历

史的认知。有论者评价说,“这本书不是由一个

单一的理论,而是由一个独特的理解理论在艺术

史写作中铺展开来。"[(]

博瓦亲近形式主义,按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迈克尔•莱杰

(Mihael

Leja

)的说法,博瓦想借

这本书来“拯救”形式主义。[+ ]莱杰认为,博瓦的

结构主义艺术批评是属于广义上的形式主义范

畴的。正如博瓦评价他的老师罗兰•巴特,“巴

特把后来命名为‘结构主义’的运动构想为20世

纪思想中的更广泛的形式主义思潮的一部

分。”%彼时,欧美的视觉文化研究,包括艺术史

界(尤其是新美术史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兴起

反形式主义高潮以各种形式对格林伯格的现代

主义批评予以抨击。可是,正如博瓦所说,在法

国,文学式、散文式的艺术批评和写作却占据了

主流,从费内翁$

Snkn

)开始,法国艺术批评完

全抛弃了对形式批评的任何兴趣。以至于当他

想要分析艺术实践的特殊性时,感觉多么得孤

立无援。正是在这个时刻,博瓦发现了格林伯

格,开始翻译和学习后者的艺术理论。我们知

道,格林伯格的盛期现代主义批评在20世纪下

⑤[法]伊夫-阿兰•博瓦,《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张晓剑译,载

沈语冰主编《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美术卷》,北京: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97 -298页。原文出自

Hal

Fos

-

ter

Rosalinda

Krauss

Yve-.Alain

Bois

and

Benjamin

Buchloh,Jrt

Since

1900 ,

Modernism

Anti

-

modernism

Post

-

modernism

New

York

:

Thames

and

Hudson

,2005,

pp

. 32-39。

7

,

-

.

}

8

半叶的西方影响巨大,他以强调“媒介特殊性”

J

o

u

为旨归的形式主义理论为当代艺术理论和批评

rn

a

l

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但是,后现代主

of

A

e

义批评和新美术史学对格林伯格艺术理论的双

s

th

e

tic

面夹击,使学界出现了形式/反形式的偏狭对

E

d

u

立。“他要么是一个形式主义者,因此必定无

c

a

tio

视‘意义’;要么就是一个反形式主义者,因此

n

2

完全对形式要素不感兴趣。这种不是/就是的

0

2

1

=■

这种

1

结构,正是要挟的一般结构。”[1]""博瓦对

2

1

N

偏执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批评,其目的是要

%

1

J

赋予形式主义新的辩证思考。关于这一点,笔

a

1

n

2

6

者将在下一节中详述。

2021

此外,博瓦还批评人文学科普遍患有的“失

s

示意能症"(

asymbolia

),以及在艺术史学科中造

成这种症状的原因:图像学。所谓“失示意能

症”,即“一种符号示意功能萎缩症”,“患者”将

艺术作品的“意义”构想成整体中的一个组合部

分,可是,意义在现代艺术(尤其抽象艺术)中并

不显见甚至缺席,这就让失示意能症患者对于无

法证明某物拥有一个“意义”而感到沮丧,对于

无法区分指示物(

referent

)和意义而困惑不已。

博瓦指出,符号的指称性$

referentially

)恰恰是模

仿性再现(

mimetic

representation

)的主要理念,而

作为一个整体的现代艺术恰恰质疑、挑战和颠覆

了模仿论,这就无怪乎失示意能症现象如此屡见

不鲜了。[1],

博瓦将这种症候的出现归咎于美国艺术史

学科中的主流理论模型:图像学。以一种釜底抽

薪的方式,博瓦对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方法的

演变作了一番梳理,直斥其抛弃了早先在艺术作

品中确切说明、接合表述整个复杂的意义结构的

愿望,退步为仅仅“鉴定出一个主题的行为”,仅

仅把艺术作品当作一个“单维肤浅的画谜”去破

译。他举例说,他实在无法接受那种将毕加索

画中的“吉他”当作“女人”之象征的凌空蹈虚

的妄议,因为他更感兴趣的,是对毕加索立体主

义作品中符号的符号学波动的结构性可能进行

研究。

最终,博瓦宣示,“正是由于在这个国家图像

学成为统治性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学者们对意义

的可能性的研究和对意义结构(实际上这个意义

结构围绕着主题学,但只是作为主题学的一个组

成部分罢了)的研究,也越来越不投人了,我为我

的著作所设定的其中一个目的,便是打断这种

状态。”[1]™

在这篇檄文式的导论里,博瓦把理论主义、

反理论主义、反形式主义、学术时尚主义、社会政

治要挟,失示意能症和图像学盲知一这些当时

正在活跃着的批评势力一当成批判的靶子,目

的是要在抵抗它们的影响、逃脱它们的阴影的同

时,认真对待绘画或者其他任何艺术种类,把这

些研究对象当成一个内在的理论模型来注视和

思考。

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

之所以单辟一章讨论形式主义这个问题,是

因为博瓦的结构主义艺术批评与形式主义有着

近缘性或亲缘性。在导论中,博瓦也一直在抨击

反形式主义,为形式主义做辩护;而从某种意义

上说,他这本书的目的,似乎是在拯救形式主义

于危机之中,因为后者正处于后现代主义和社会

政治要挟的夹击中—后者认为,假如你是一位

形式主义者,你就是一个保守的反动派。博瓦满

怀壮志地说,“我对形式主义的辩护,是‘储存

权’策略 $ “

right

to

store

up

"

strategy

)的一-部分

(也是以作品的特殊性为出发点这一必要性的

一个后果)。"

不止此书的导论《抵制要挟》,博瓦还在多

处讨论了形式主义的问题,如收人)1900年以来

的艺术:现代主义,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

《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一文,就系统分析了形

式主义的形态,形式主义的局限性以及结构主义

的形式主义批评的特点,尤其深人浅出地介绍了

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理论演变,甚至还有对他

的这种独特方法的反思,系统、清晰、简洁而又

深人。

博瓦清晰地区分了两种形式主义,或者说

把形式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一,形态学

(morphology

)的形式主义;其二,结构性的形

式主义。而这两种形式主义之间比较清晰的

一种区别在于对形式与意义和内容之间的关

系的处理。

博瓦坚持形式与意义的统一性。在他看来,

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理论之所以出现问题被人

攻击,那是因为它故意谨慎地把形式/内容这两

个层面分开割裂,并只选择第一个层面去论述,

从而会导致出现这样的陈述:“品质即内容” $

the

quality

is

the

content

),也会导向结构对立(视觉

C

触知性)变为纯粹形态学的判断标准。他

说,“对于格林伯格而言,形式已经变成了自主独

立的成分,它意味着一种病毒,一种可以被免除

的病毒。”[1]X;

他认为,对于格林伯格来讲,形式成了先验

之物,一个先在于其现实“投射"$

projection

)的

理念;这似乎是柏拉图式的逻辑,形式是降临到

了物质领域的现实之像,就如同萨特眼里的“图

像”(

lmage

)—般。一旦把形式抽象出来,把形式

偶像化了,这种观点就与卢卡奇的形式主义观如

出一■撤了。

布莱希特曾批评卢卡奇的形式主义否定了

历史,否定了丹麦语言学家叶尔姆斯列夫(

bus

HjeWev

)所称的“内容的形式”,他所实践的只

是一种“受限制”的形式主义$

restricted

formal

­

ism

) ,“其分析还处于将形式当作形状 (

form

-

as

-

shape

),或形态学的肤浅水平上”。在博瓦看来,

20世纪上半叶格林伯格对立体主义静物画里的

“障眼”手法$

trompe

-

l’oeil

device

)或是对波洛克

滴洒画中的满幅性$

alloverness

)所承担的辩证角

色所进行的分析,是结构主义式的,但是50年代

后期他却回顾到形态学模式,只是在阐释何为更

好的“赋形”。但是,晚年格林伯格仍然保留着

这样的立场:任何给定作品的形式结构既是作品

意义的一部分,又是其决定因素。而这一点,正

是博瓦所肯定和倚重的。

他指出,结构主义的形式主义,不只把现

代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目标归结于“媒

介”及其特性。真正唯物主义(物质主义)的

形式主义,关注的应是一幅画的整个的生产方

式:作品的特异性$

specificity

)包含的不仅有

其媒介的一般条件(

general

condition

),也包含

着其最细微之处的生产手段。[1]~博瓦把这种

唯物主义的形式主义手段抽象为一种“技术

模型”范式,将此范式作为连接整本书的脉络

纽带。

博瓦认为,他心目中的形式主义,应该这

样处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这种形式主义)

并不取决于、在于“遗忘”“忽略”和“缩减”内

容$“人"),在内容的门槛前,它并不停止前

进;内容恰恰是让形式主义感兴趣的东西,因

为它无尽的任务,便是每一次都要把内容推回

原处$直到原点概念不再切题相关),还要按

照连续形式$

successive

forms

)的操作来替换

内容。

关于形式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博瓦非常赞同

梅德韦杰夫/巴赫金眼中“欧洲形式主义”的主

要诉求,即“形式总是意识形态的”。而布拉格

学派是指单纯讲究形式自律,完全排斥政治性

的。他发出这样的宣言:“我坚定地坚持着梅德

韦杰夫/巴赫金称为欧洲形式主义的概念:这样

一个关于再现方法的概念,不允许任何在再现技

巧和创作意图之间进行对比的建议,这种概念认

为,再现技巧是某种低等的东西,就像一个辅助

物,创作意图则是更高级的东西,就像一个卓越

的目标。可以说艺术意图自身,从它刚刚被赋予

技术性专有名词(

technical

terms

)开始就是艺术

性的了。而这个意图所产生的艺术作品,它的内

容,并不被认为是处于其再现的方法系统之外。

从这个立场来看,我认为就没有必要在技术和创

造性之间划清界线了。在这里所有东西都有建

构意义$

constructive

meaning

)。任何无法拥有这

样的意义的东西,都与艺术无关。”[1]

n

博瓦)作

为模型的绘画》里对马蒂斯、毕加索、蒙德利安等

艺术家的作品和风格分析,恰恰吻合了这种欧洲

形式主义,也可以说这种结构主义式的形式

主义。

四、理论的同构性

那么他的这种结构主义艺术批评又呈现怎

样的具体特点呢?或者说,其结构主义艺术批评

的内在特征是什么呢?

承接上文第二、三部分所概括的,总而言之,

博瓦希望在尊重对象特殊性的前提下,通过结

构一形式的分析路径,实现理论模型与对象特性

的共生,从而将两者同构化。换言之,博瓦想把

关于抽象的争论从理论前的(或者仅仅是形态上

的)形式主义引向一种结构上的形式主义,而这

种形式主义承认绘画是可以提供理论模型的,或

者说,是可以实现作品对象与理论之间的同构

性的。

笔者认为,理论同构性的期许或观念,是博

瓦实现其结构主义艺术批评的前提和基石。正

如李皮特所言:“博瓦从大量的文化文献和理论

9

-

.

}

条文中汲取灵感,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批判技

J

o

u

巧,提出了概念和历史问题,激发了每位艺术家

rn

a

l

of

的工作和理论主张。”“博瓦既是批评家、历史学

A

e

s

家、符号学家,又是理论家,他在每一篇文章中都

th

e

tic

展示了每个特定‘模型’的要求。”[3]1075

E

d

u

在《作为模型的绘画》一书中,最能体现这

c

a

tio

种理论同构性的例子,莫过于论马蒂斯和“原

n

2

初素描”的文章。“原初素描"$ arche-drawing )

0

2

V

1

o

l.

的概念得到了来自与德里达的“原初书写”

12

1

N

$ arche-writin )之间的类比:“原初书写” “先在

0

.

1

J

于"$ prior to )言语 $ speech )和书写 $ writing )之

a

12

n.

间的对立,也先在于这两者的生产性,类比之

2021

下,“原初素描”也是一种先在于“素描一色彩”

s

对立关系的画面呈现,它并不否定素描和色彩

在彩绘历史上的特异性,它其实构成了孕育两

者的“原初”来源;马蒂斯的素描实践及他在色

彩领域的重要发现,正是缘于这种“原初素描”

的设计。根据博瓦的说法,马蒂斯发现“原初

素描”是因为意识到“颜色的数量就是它的质

量”,“一平方米的相同蓝色要比一平方厘米的

相同蓝色还要蓝”。

当然他在随后也承认,这种类比并不是完全

吻合的。但是,正如沈语冰教授所说,“通过博瓦

的澄清,我们才发现原来视觉艺术是上述这些理

论的重要渊源。” [&]或者说,它们似乎有着共同的

源头,有着天然亲和的关系,这种亲和关系的发

现确实来自于上文所提到的当中一种共生关系,

同构关系。

再比如,博瓦以俄国形式主义及布拉格学派

如何利用立体主义与毕加索的作品来阐明它们

之间的相互发明和理论同构性;在他读解这些画

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惊奇的是,雅各布森和俄国

形式主义已经通过对立体主义,尤其是对毕加索

的考察获得了同样的结论。

博瓦指出,毕加索几乎狂热地演示了其图像

系统中符号的可互换性,而且在1913年所作的

拼贴画系列中,艺术家利用极简手法把头像转变

为吉他或瓶子,其做法像是对索绪尔观点的直接

图解。跟雅各布森相反,那个隐喻式的变形表明

毕加索并不一定走向转喻一极;相反,他似乎特

别喜欢那兼有隐喻和转喻的复合结构。为了说

明这点,博瓦给出的例子是$%((年的《牛头》雕

塑,在这件作品里,自行车车把和坐垫的组合(转

喻)产生了隐喻(两个自行车部位加在一起像一

个公牛的头),不过,此等基于替换和组合这两种

结构主义运作方式的快速变形,在毕加索的作品

里随处可见。这就是说,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是一

种“结构主义行为”,博瓦借用巴特的说法作了

以下判断:它(这件作品)不仅对西方艺术中的

肖像画传统展开结构主义分析,还结构主义式地

构建出新的对象。m

再举一个例子,伊夫-阿兰•博瓦对蒙德里

安的解读同样体现出这种理论同构性的结构主

义方法。他声称,“蒙德里安从$%!"年开始,将

其绘画语汇精心简化还原为极少的几种元

素一一黑色的水平线与垂直线,原色和‘无色’

(白色、黑色、灰色)组成的平面,而且在此有限

的范围内生产出极其多样的作品。他由此演示

了任一系统在组合上的无限性。人们可以用索

绪尔的术语说,因为他创造了新的绘画语言

$ 是由少量元素和规则(‘非对称性’为

规则之一)构成的”。所以,“蒙德里安实际上像

是‘尚未封号’的结构主义者”。[8]博瓦的这种基

于理论同构性的结构主义解读,终于洞见了蒙德

里安作品的内在意义,从而为我们理解抽象艺术

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现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艺术批评是艺

术史的前提,是艺术生长的动力之一,也是艺术

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人理解西方现当代

艺术,就要阅读和研究西方现当代艺术批评。

对于极具创新性的结构主义艺术批评,国人仍

然了解不够,对此,伊夫-阿兰•博瓦的《作为模

型的绘画》无疑是值得我们潜人、汲取的理论

资源。

参考文献:

[1]

BOIS

Y

A

.

Painting

as

Model

[

M

].

Cambridge

Mass

. :

The

MIT

Press

,1993.

[2 ]

DANTO

A

C

.

Review

of

Painting

as

Model

.

J

] .

Art

Journal

,1992,51 $ 3) : 95 -97.

[3 ]

LIPPIT

A

M

.

Review

of

Painting

as

Model

.

J

].

MLN

1991,106$5) : 107( - 1078.

[(]BULL

M

.

Review

of

Painting

as

Model

[

J

] .

The

Burl

­

ington

Magazine

,1992, 13($ 1066) :(1 -(2.

[5]

LEJA

M

.

Formalism

Redivivus

? [

J

]

Art

in

America

1992,$ 80)

March

:35 -37.

[6] 沈语冰.导论[

M

]//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美

术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7 ]

FOSTER

H,KRAUSS

R,BOIS

Y

A,BUCHLOH

B

.

Art Since 1900: Modernism

Anti-modernism, Post­

[)]

博瓦

.

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

[G]//

沈语冰.艺术学经

modernism [M ]. New York: Thames and Hudson

典文献导读书系

美术卷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5:37.

社,

2010:307.

Yve-Al^in Boi^J Structuralist Art Criticism and Painting as Model

ZHUGE

Yi

$

Institute

of

Arts

Educatio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1121,

China

)

Abstract

Structuralist art criticis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enres of contemporar;y art criticism. As a main

structuralist art criticism

Professor Yve-^Klain Bois at Princeton Universit;^ has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and unique anal­

ysis on classic European modernist artists and the American post-war art. His representative work brings

together his critical papers on Matisse

Mondrian

Picasso and other artists

and reflects mature methods

Introduction

of the book

he provides his theoretical exposition of structuralist art criticism

which is of great research si^g-

nificance. Through the anal;^sis of the basic content of

Painting as Model

,this paper presents his

and summarizes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alist art criticism.

Key words

:

Yve-Alain Bois

+

structuralism

art criticism

Painting as Model

$责任编辑:刘琴)

o

.

-

.

}

representative

of criticism.

basic theoretical

2024年4月20日发(作者:泰晓)

J

o

u

rn

a

l

of

A

e

s

th

e

tic

E

d

u

c

a

tio

n

1

2

N

%

1

J

a

n

6

2021

伊夫-阿兰•博瓦的结构主义艺术批评和

《作为模型的绘画》

诸葛沂

(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浙江杭州311121)

1

2

s

2

0

2

1

1

=■

摘要

结构主义艺术批评是当代艺术批评的重要流脉之一,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伊夫-阿兰•博瓦(

Y

c

-

Ala

;

BAs

)作为结构主义艺术批评的重要代表,对欧洲现代主义经典艺术家和美国战后艺术皆有深人研究

和独到分析。博瓦教授的代表作《作为模型的绘画》汇集了他关于马蒂斯、蒙德里安、毕加索等艺术家的批

评论文,体现了成熟的批评方法;书的“导论”是他对结构主义艺术批评的理论阐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作为模型的绘画》的基本内容的分析,可以呈现其基本的理论立场,并能从中总结提炼结构主义艺术

批评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

伊夫-阿兰•博瓦;结构主义;艺术批评;《作为模型的绘画》

中图分类号

J

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 -0012(2021)01 -0094 -08

在现当代艺术批评的版图与流派中,结构主

义艺术批评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受形式主

义、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符号学的激发而产生的一

种独特的艺术批评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批评方

法对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极少主

义甚至当代艺术都有鞭辟人里的洞见,具有重

要的理论建构意义。此流派的代表批评家是美

国学者罗莎琳•克劳斯(

Rosalind

Krauss

)和美

籍法裔学者伊夫-阿兰•博瓦(

Yve-Alam

Bos

),

克劳斯的著作已有两部在国内出版,博瓦最具

代表性的著作《作为模型的绘画》收人了 “凤凰

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亦于2020年在国

内出版。

Dr

)杂志编辑,师从法国著名哲学家罗兰•巴特

(

Roland

Barthes

)和艺术史家于伯特•达弥施

(

Hubert

Damish

),以利西茨基(

E

.

Lissitksy

)、马

列维奇(

Malevich

)绘画中的空间观为题获得法

国高等社会科学院艺术史与哲学博士学位。博

瓦教授的研究专长是欧洲的现代主义经典艺术

家和美国的战后艺术,涵盖马蒂斯、毕加索、蒙德

里安、纽曼(

Barnett

Newman

)和埃尔斯沃斯•凯

利(

Ellsworth

Kelly

)、塞拉(

Richard

Serra

)、雷曼

(

Robert

Ryman

)等不同流派的艺术家;他还是某

些更难懂的艺术家,如斯特热敏斯基(

Wladyslaw

Strzeminski

)、考伯罗(

Katarzyna

Kobro

)和加莱

(

Sophie

Calle

)的卓有影响的

i

全释者。作为策展

人,他曾策划过一系列产生重大影响的艺术展,

一、研究生涯

伊夫-阿兰•博瓦,美籍法国-阿尔及利亚人,

当代著名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美国艺术与科

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普林斯顿大学“高

级研究中心”历史研究学院教授、《十月》(0+6

收稿日期=2020 -07 - 13

如“蒙德里安,回顾展”(1994)、“马蒂斯和毕加

索:文雅的竞争”(1996 )和“毕加索的丑角:

1917—1937”(2008)。他著作等身,其中《作为

模型的绘画》(=#%.&'#* (6/,1993 )、《无形

式:读者手册》(16?"*:

JKe

4

著)、《1900年以来的艺术

2005,合著)等影响深远。

(Jr

,1997,合

1900,

作者筒介:诸葛沂(1981 —),男,浙江建德人,博士,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艺术史和美术教育史的翻译

与研究。

还未到美国时

博瓦曾以拒斥法国著名艺术

史家

艺术批评家米歇尔

瑟福

$

Michel

Se

-

uphor

)

而闻名

后者将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

当作一个新柏拉图主义僧侣来错误地加以刻画

1976年

美国著名艺术批评家罗莎琳

克劳斯

$

Rosalind

Krauss

)

等人创办

十月

杂志

创刊

不久后

博瓦就加人了该杂志的编委会

从而带

来了结构主义与格林伯格形式主义的一种新颖

的综合

1976年到1979年

博瓦和让

克雷伊

在法国编辑出版

黑子

》$

(#+"

)

杂志

首次翻

译发表了杰出的美国盛期现代主义批评家克莱

门特

格林伯格的论文

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

之所以对博瓦及其他法国严肃艺术批评家富有

吸引力

是因为与法国存在主义艺术批评家那种

过于丰沛而主观的诗意相比

它看上去客观而

富有结构感

”,

使人备感振奋

!受到美国当代

艺术批评活力的感召

据闻还得到了迈克尔

雷德

Mihael

Fred

)

的邀请

1983年博瓦来到美

先是作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副教授

$

1983

1984

),

其后成为副教授

1984

1989

)、

教授

$

1989

1991

)。

1991年任哈佛大学现代艺

术教授

直到2005年

在哈佛大学

博瓦讲授20

世纪艺术史

支持在哈佛开辟现代艺术分支学

在他到哈佛之前

美术系因为之前三年几位

教授的离去而实力受损

艺术社会史大家

、“

新美

术史

领军人物

T

.

J

.克拉克

T

.

J

.

Clak

)

的调离

使哈佛大学留下一个现代艺术史教席的空缺

瓦正好得以上任

博瓦喜欢在课堂上与学生们

一起讨论他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

与他的导师

罗兰

巴特一样

他的教学方式也是将课堂当作

灵感触发

思想碰撞的舞台

上课也是一种写作

方式

来到大西洋彼岸后

博瓦敏锐地观察着当

时美国艺术史界的研究状况

发现其存在的问

发表了令人醍醐灌顶的

抵制要挟

》,

并在

超越形式主义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运用欧洲结

构主义理论

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结构主义艺术

批评

博瓦英文著述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便

作为模型的绘画

》,

也是他的第一本英文论

文集

该书尝试将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理论

运用于现代艺术史研究和艺术批评

其导论至

今仍然屡为业界所提及

影响巨大

马蒂

斯与毕加索

一书中

博瓦充分论证了作为感

性观察者的马蒂斯与作为结构主义者的毕加

索,他们在构思自己的作品时“想着对方”,形

成了一种紧密交织的艺术对话和深化历程。

《1900年以来的艺术》一书则是博瓦同哈尔•

福斯特、罗莎琳•克劳斯及本雅明•布赫洛等

合作编撰的,四位编者每位都提呈一篇导论,从

而创造出一种“辩证的”对话式写作。在这部

巨著中,博瓦撰写了关于马蒂斯、蒙德里安、超

现实主义、构成主义、40年代的格林伯格、纽

曼、具体艺术协会(

Guta

)、巴西新具体主义、冯

塔那、西海岸垃圾艺术、奥登伯格以及史密森等

内容。"

博瓦的写作轻快、优雅、缜密而张弛有度。

有论者言,博瓦总是令人想起其师罗兰•巴特,

跟巴特一样,他似乎因哲学观念及社会问题的诗

意价值,而不是其真实价值,而调用这些观念和

问题。③

博瓦现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历史

研究学院教授。该教职由潘诺夫斯基(

Paof

-

sky

)创建,曾由著名学者迈斯$

Miad

Me

;)、拉

文 $

Irving

Lavin

)、瓦内德 $

Kirk

Varnedoe

)担任。

2020年3月和4月,作为代表美国艺术史界崇高

荣誉的“梅隆讲座”$的演讲者,博瓦教授在华

盛顿国家艺术博物馆发表6场系列演讲,主题

是“透明与模糊:轴测学的现代空间"$

Tmnspar

-

ence

and

Ambiguity

,

The

Modern

Space

of

Axono

-

metry

)。在六部分系列讲座中,伊夫-阿兰•博

瓦探索了一种被称为轴测法的空间表现系统的

各种用途,在这种系统中,后退的平行线保持平

① 关于存在主义与结构主义之间的关系,参见博瓦在《

议:当代艺术的困境》一文中的评论。详见

HalFote

Ros

-

linda

Krauss

Yve-Alain

Bois

and

Benjamin

Buchloh

Since

1900 ,

Modernism

Anti

-

modernism

Post

-

modernism

New

York

:

Thames

and

Hudson

,2005,

p

. 671。

② 对博瓦生平的描述,参考了沈语冰编著:《艺术学经典文献导

读书系•美术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

292 -295 页。

③ 参见

PepeKarmel

,“

TheOctober

Century

”,

Art

i

Amerian

Nov

, 2005。

④自 1949年以来,杰出的“

A

. 梅隆美术讲座”就已经是当代

最顶尖的美术史系列讲座。该项目本身是以美国国家美术馆

(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创始人安德鲁• •梅隆(

AndrewW

.

Mellon

)的名字命名的,他把自己的艺术收藏和资金捐出用于

修建1941年向公众开放的西馆(

Wet

Building

)。受邀演讲者

均为杰出的艺术史家,包括肯尼斯•克拉克爵士、

T

.

J

.克拉

克、托马斯•克劳、

E

.

H

.贡布里希、迈克尔•弗雷德、玛丽•

米勒、海伦•文德勒、艾琳•温特、亚历山大•内梅罗夫、哈尔•

福斯特,以及最近的巫鸿。

5

-

.

}

圆桌会

6

行,不收敛于消失点。尽管轴线测定法历史悠

J

o

u

久,在古代中国和日本漆画中扮演主要角色,但

rn

a

l

讲座专注于西方本身,尤其是自18世纪晚期开

of

A

e

s

始,轴测法的吸引力大增,它被运用于众多领

th

e

tic

域,如建筑和建筑历史、考古学、晶体学、光学

E

d

u

生理学、几何、机械制图、绘画和哲学等。博瓦

c

a

tio

的这个系列讲座跨越了不同的学科,尤其是艺

n

2

术史和科学史。讲座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

0

2

1

=

1

么轴测学,这个在历史上被独立地发现、遗忘

2

1

N

和重新发现了几次的学科,只是在现代性的黎

%

1

明才开始生根?博瓦曾在访谈中说:“在20

J

a

1

n

2

6

世纪,在1923年的风格派(

DeSt

;)展览之

2021

后,人们对它(轴测法)产生了真正的兴趣。

s

之后,它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出现在所有前

卫建筑报纸上,成为国际建筑风格的首选语

言。二战后,它完全消失了,多亏了 $英国建

筑师)詹姆斯•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艾莉

森(

Alison

)和彼得•史密森

(Peter

Smithson

),

它又重新出现了。”

选择这个主题,采取这样独特的视角,均显

示出博瓦在历史、哲学、科学及艺术现象等领域

上的综合思考能力,而这项让人翘首以待的研

究,体现出了他在《作为模型的绘画》一书的导

论《反对要挟》中大声疾呼的治学态度—重

视对象本身:“概念必须由一个人的探究对象

所铸造,或者必须根据对象的特殊的紧急情况

来输人意义;理论行为是要去界定那个对象,而

不是相反

。”[1]XU

雄辩的导论

批判与重构

《作为模型的绘画》是体现博瓦的结构主义

艺术批评的结构及肌理的重要著作。书的导论

《抵制要挟》是博瓦从法国到美国后,观察反思

当时法国和美国艺术史研究和艺术批评状况后

有感而发的批判,也是彰显其学术立场和研究旨

向的宣言,具体而言,也是他提出自己的研究方

法和阐释模型的提纲。

此导论首先是一篇左右出击的檄文。美学

家阿瑟-丹托(-1>似=〇37>)称:“《导论》展

现了作者的剑拔弩张,他把那些熟悉人文学者

所不可能不承认为怪物的东西,驱回到黑暗中

去。当理论被夸大,政治时尚、图像学几乎不再

稳健时,一旦我们考虑到那些来自理论化、政治

化、图像化的压力,我们很难不称赞作者拥有知

识分子的良知

(bo

sens

)……即使剑术伴随学

术上的夸张。"[!]李皮特$

Akira

Mizuta

Lippit

)教

授评价说,“他拒绝的,是由理论控股手的学术

辛迪加和调控学术货币、偶尔要挟其独立批评

家的观念仲裁者所强加的系统性赎金和永久

税。”⑴順

他将他要批判的对手称为“要挟者”。他

声称,自己不会屈从于理论主义者(虽然他学

习并运用了很多理论)和政治主义者$尽管他

认为自己也很政治化)的主张,也不会追逐学

术时尚。他反对文学化、新闻式的艺术批评,他

认为小圈子化的实证主义艺术史是“陈腐的耻

辱”,他直指主流的图像学研究患上了失语症

$“失示意能症"),也斥责反形式主义者对形式

主义的指控一“一个形式主义者,因此必定无

视‘意义’”![1]""

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为何要在立论之前或

同时,花费如此大之篇幅来批判彼时艺术史和艺

术批评的种种呢?他又不是学术界的审查者,有

必要如此吗?作为一位欧洲移民,他像是另一位

“潘诺夫斯基”,敏锐犀利地观察和反思着。对

于上述问题,他的回答是,“假如一个人了解了这

个场地(现实或虚拟想象的场地),这个建筑的

地基,那么,他便得到了一个进人到这个建筑本

身的更好通路。”而他所写下的论文,就像“描绘

了一幅对抗那些要挟(或伴随那些要挟)的力量

的地图

”。[1]xn

首先,博瓦抨击的是理论主义及矫枉过正

的反理论主义。他认为,艺术作品是具体的,

理论模型却是生硬的。理论主义造成的最为

轻率的后果之一,就是抹去作品之间的差异;

理论主义将理论纯粹地当作工具,罔顾其与对

象的适用性,而这种工具主义$

instrumental

-

im

)不可能具有生产性。所以,由于理论家把

“理论”当作新的信仰,但是不顾具体事实的

运用理论产生的糟糕的后果,“放之四海而皆

准”的理论幻想破灭后,对理论的怨恨又导致

对它的全盘抛弃,“倒洗澡水连同浴盆里的孩

子一起泼掉了”。理论主义导致了理论的败

退,引来了“实证主义卫道士们的兴奋”。在

博瓦看来,这是对理论的态度和运用方式出了

问题。那么,在研究具体对象时,应该保持怎

样的理论姿态呢?

博瓦认为,概念必须由一个人的探究对象

所铸造,或者必须根据对象的特殊情况来输人

意义;理论行为最主要的任务,是去界定那个

对象,而不是相反。[1]

xn

换言之,理论既不能处

于高地俯视对象,也不能先期假设对象性质,

理论应该接受对象的邀请,共同(共时、同构&

构建起论证。博瓦自我举证道:“在被输人的

模型和我的研究对象之间,存在着一种共时性

$

contemporaneousness

&,它给了我一•个暗示,

帮我建构起我的论证,但它绝对不是必需

的。”[1]"。照此看,他在论述马蒂斯的“原初

素描”时引人德里达,在论述毕加索时引人索

绪尔,都是在尊重对象特殊性基础上自然而然

的生成性论证。

这就让我们很能理解博瓦对学术界弥漫的

时尚主义的批评。学术时尚是指对理论新颖性

的趋之若鹜。托马斯•帕维尔(

Thomas

Pavel

)抨

击克劳斯•列维-斯特劳斯在写作中运用索绪尔

语言学模型是“过时的”行为,对于这种批评,博

瓦不以为然。因为对于列维-斯特劳斯来讲,索

绪尔的结构语言学正好能够绝佳地将“杂陈在他

面前的庞大体量的原始材料组织起来”,并且,

“结构语言学为他提供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既

能够发现更多的组对$

pa

;),又可以显现出,那

些对立是一个广阔的语义代码$

semantic

code

)

的构成部分,而该语义代码塑造了那些神话萌

生衍生的文明”。[1]1;可见,假若尊重研究对象

的特殊性,以有利于组织分析研究材料为标准

来选择理论模型,就不会存在时尚主义的偏见

和盲目。

那么,研究对象与理论模型之间“共时性”

论证的生成,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博瓦说,“要

对抗这种追赶时髦的教条主义,要抵抗市场的机

会主义,就必须反对某种开放性$

openness

)-----

假如你喜欢的话,可以称其为另一种机会主

义-----(正确的研究范式)其矢量(

vector

)不是

最新的知识商品,而是被探究对象的特殊性,以

及它在被调查研究时所反馈的回音的特

性。” [1]

x

;因为以对象特性为矢量和坐标,所以就

能客观地面对对理论的选择与取舍。“当一个

‘新的’理论模型无法激起你对研究对象努力

解释的洞见时,一个‘老的’概念便会总是被求

援,来解救这场危机。对象的抵抗(

resistance

)

是主要的引领线索;对象的需求$

demands

)是

要考虑的最重要方面。"[1]"一言以蔽之,是对

象引领研究,是对象邀请研究者思考该用什么

理论模型。

依循这样的立场,博瓦坦言,他在运用经典

的形式主义方法研究纽曼绘画而产生毛病时自

然地得到了现象学的帮助而拟出了思路;在阅读

康维勒对立体主义的解释时运用了索绪尔的概

念提炼了要义;在描述马蒂斯试图消解“素描-色

彩”对立的历程时调用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在

讨论蒙德里安的晚期作品中的突变$

mutation

)时

将沃尔特•本雅明的象征文字学

(symbolic

gram

-

matology

)引征为强大的论述同盟。博瓦想以这

样的姿态表明,他对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理论

概念或模型的运用,绝非强加之举,实乃共性使

然,似有天然纽带,自然生成。不得不承认,他对

这些理论的调用,极大地开拓了我们对作品和历

史的认知。有论者评价说,“这本书不是由一个

单一的理论,而是由一个独特的理解理论在艺术

史写作中铺展开来。"[(]

博瓦亲近形式主义,按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迈克尔•莱杰

(Mihael

Leja

)的说法,博瓦想借

这本书来“拯救”形式主义。[+ ]莱杰认为,博瓦的

结构主义艺术批评是属于广义上的形式主义范

畴的。正如博瓦评价他的老师罗兰•巴特,“巴

特把后来命名为‘结构主义’的运动构想为20世

纪思想中的更广泛的形式主义思潮的一部

分。”%彼时,欧美的视觉文化研究,包括艺术史

界(尤其是新美术史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兴起

反形式主义高潮以各种形式对格林伯格的现代

主义批评予以抨击。可是,正如博瓦所说,在法

国,文学式、散文式的艺术批评和写作却占据了

主流,从费内翁$

Snkn

)开始,法国艺术批评完

全抛弃了对形式批评的任何兴趣。以至于当他

想要分析艺术实践的特殊性时,感觉多么得孤

立无援。正是在这个时刻,博瓦发现了格林伯

格,开始翻译和学习后者的艺术理论。我们知

道,格林伯格的盛期现代主义批评在20世纪下

⑤[法]伊夫-阿兰•博瓦,《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张晓剑译,载

沈语冰主编《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美术卷》,北京: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97 -298页。原文出自

Hal

Fos

-

ter

Rosalinda

Krauss

Yve-.Alain

Bois

and

Benjamin

Buchloh,Jrt

Since

1900 ,

Modernism

Anti

-

modernism

Post

-

modernism

New

York

:

Thames

and

Hudson

,2005,

pp

. 32-39。

7

,

-

.

}

8

半叶的西方影响巨大,他以强调“媒介特殊性”

J

o

u

为旨归的形式主义理论为当代艺术理论和批评

rn

a

l

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但是,后现代主

of

A

e

义批评和新美术史学对格林伯格艺术理论的双

s

th

e

tic

面夹击,使学界出现了形式/反形式的偏狭对

E

d

u

立。“他要么是一个形式主义者,因此必定无

c

a

tio

视‘意义’;要么就是一个反形式主义者,因此

n

2

完全对形式要素不感兴趣。这种不是/就是的

0

2

1

=■

这种

1

结构,正是要挟的一般结构。”[1]""博瓦对

2

1

N

偏执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批评,其目的是要

%

1

J

赋予形式主义新的辩证思考。关于这一点,笔

a

1

n

2

6

者将在下一节中详述。

2021

此外,博瓦还批评人文学科普遍患有的“失

s

示意能症"(

asymbolia

),以及在艺术史学科中造

成这种症状的原因:图像学。所谓“失示意能

症”,即“一种符号示意功能萎缩症”,“患者”将

艺术作品的“意义”构想成整体中的一个组合部

分,可是,意义在现代艺术(尤其抽象艺术)中并

不显见甚至缺席,这就让失示意能症患者对于无

法证明某物拥有一个“意义”而感到沮丧,对于

无法区分指示物(

referent

)和意义而困惑不已。

博瓦指出,符号的指称性$

referentially

)恰恰是模

仿性再现(

mimetic

representation

)的主要理念,而

作为一个整体的现代艺术恰恰质疑、挑战和颠覆

了模仿论,这就无怪乎失示意能症现象如此屡见

不鲜了。[1],

博瓦将这种症候的出现归咎于美国艺术史

学科中的主流理论模型:图像学。以一种釜底抽

薪的方式,博瓦对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方法的

演变作了一番梳理,直斥其抛弃了早先在艺术作

品中确切说明、接合表述整个复杂的意义结构的

愿望,退步为仅仅“鉴定出一个主题的行为”,仅

仅把艺术作品当作一个“单维肤浅的画谜”去破

译。他举例说,他实在无法接受那种将毕加索

画中的“吉他”当作“女人”之象征的凌空蹈虚

的妄议,因为他更感兴趣的,是对毕加索立体主

义作品中符号的符号学波动的结构性可能进行

研究。

最终,博瓦宣示,“正是由于在这个国家图像

学成为统治性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学者们对意义

的可能性的研究和对意义结构(实际上这个意义

结构围绕着主题学,但只是作为主题学的一个组

成部分罢了)的研究,也越来越不投人了,我为我

的著作所设定的其中一个目的,便是打断这种

状态。”[1]™

在这篇檄文式的导论里,博瓦把理论主义、

反理论主义、反形式主义、学术时尚主义、社会政

治要挟,失示意能症和图像学盲知一这些当时

正在活跃着的批评势力一当成批判的靶子,目

的是要在抵抗它们的影响、逃脱它们的阴影的同

时,认真对待绘画或者其他任何艺术种类,把这

些研究对象当成一个内在的理论模型来注视和

思考。

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

之所以单辟一章讨论形式主义这个问题,是

因为博瓦的结构主义艺术批评与形式主义有着

近缘性或亲缘性。在导论中,博瓦也一直在抨击

反形式主义,为形式主义做辩护;而从某种意义

上说,他这本书的目的,似乎是在拯救形式主义

于危机之中,因为后者正处于后现代主义和社会

政治要挟的夹击中—后者认为,假如你是一位

形式主义者,你就是一个保守的反动派。博瓦满

怀壮志地说,“我对形式主义的辩护,是‘储存

权’策略 $ “

right

to

store

up

"

strategy

)的一-部分

(也是以作品的特殊性为出发点这一必要性的

一个后果)。"

不止此书的导论《抵制要挟》,博瓦还在多

处讨论了形式主义的问题,如收人)1900年以来

的艺术:现代主义,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

《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一文,就系统分析了形

式主义的形态,形式主义的局限性以及结构主义

的形式主义批评的特点,尤其深人浅出地介绍了

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理论演变,甚至还有对他

的这种独特方法的反思,系统、清晰、简洁而又

深人。

博瓦清晰地区分了两种形式主义,或者说

把形式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一,形态学

(morphology

)的形式主义;其二,结构性的形

式主义。而这两种形式主义之间比较清晰的

一种区别在于对形式与意义和内容之间的关

系的处理。

博瓦坚持形式与意义的统一性。在他看来,

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理论之所以出现问题被人

攻击,那是因为它故意谨慎地把形式/内容这两

个层面分开割裂,并只选择第一个层面去论述,

从而会导致出现这样的陈述:“品质即内容” $

the

quality

is

the

content

),也会导向结构对立(视觉

C

触知性)变为纯粹形态学的判断标准。他

说,“对于格林伯格而言,形式已经变成了自主独

立的成分,它意味着一种病毒,一种可以被免除

的病毒。”[1]X;

他认为,对于格林伯格来讲,形式成了先验

之物,一个先在于其现实“投射"$

projection

)的

理念;这似乎是柏拉图式的逻辑,形式是降临到

了物质领域的现实之像,就如同萨特眼里的“图

像”(

lmage

)—般。一旦把形式抽象出来,把形式

偶像化了,这种观点就与卢卡奇的形式主义观如

出一■撤了。

布莱希特曾批评卢卡奇的形式主义否定了

历史,否定了丹麦语言学家叶尔姆斯列夫(

bus

HjeWev

)所称的“内容的形式”,他所实践的只

是一种“受限制”的形式主义$

restricted

formal

­

ism

) ,“其分析还处于将形式当作形状 (

form

-

as

-

shape

),或形态学的肤浅水平上”。在博瓦看来,

20世纪上半叶格林伯格对立体主义静物画里的

“障眼”手法$

trompe

-

l’oeil

device

)或是对波洛克

滴洒画中的满幅性$

alloverness

)所承担的辩证角

色所进行的分析,是结构主义式的,但是50年代

后期他却回顾到形态学模式,只是在阐释何为更

好的“赋形”。但是,晚年格林伯格仍然保留着

这样的立场:任何给定作品的形式结构既是作品

意义的一部分,又是其决定因素。而这一点,正

是博瓦所肯定和倚重的。

他指出,结构主义的形式主义,不只把现

代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目标归结于“媒

介”及其特性。真正唯物主义(物质主义)的

形式主义,关注的应是一幅画的整个的生产方

式:作品的特异性$

specificity

)包含的不仅有

其媒介的一般条件(

general

condition

),也包含

着其最细微之处的生产手段。[1]~博瓦把这种

唯物主义的形式主义手段抽象为一种“技术

模型”范式,将此范式作为连接整本书的脉络

纽带。

博瓦认为,他心目中的形式主义,应该这

样处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这种形式主义)

并不取决于、在于“遗忘”“忽略”和“缩减”内

容$“人"),在内容的门槛前,它并不停止前

进;内容恰恰是让形式主义感兴趣的东西,因

为它无尽的任务,便是每一次都要把内容推回

原处$直到原点概念不再切题相关),还要按

照连续形式$

successive

forms

)的操作来替换

内容。

关于形式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博瓦非常赞同

梅德韦杰夫/巴赫金眼中“欧洲形式主义”的主

要诉求,即“形式总是意识形态的”。而布拉格

学派是指单纯讲究形式自律,完全排斥政治性

的。他发出这样的宣言:“我坚定地坚持着梅德

韦杰夫/巴赫金称为欧洲形式主义的概念:这样

一个关于再现方法的概念,不允许任何在再现技

巧和创作意图之间进行对比的建议,这种概念认

为,再现技巧是某种低等的东西,就像一个辅助

物,创作意图则是更高级的东西,就像一个卓越

的目标。可以说艺术意图自身,从它刚刚被赋予

技术性专有名词(

technical

terms

)开始就是艺术

性的了。而这个意图所产生的艺术作品,它的内

容,并不被认为是处于其再现的方法系统之外。

从这个立场来看,我认为就没有必要在技术和创

造性之间划清界线了。在这里所有东西都有建

构意义$

constructive

meaning

)。任何无法拥有这

样的意义的东西,都与艺术无关。”[1]

n

博瓦)作

为模型的绘画》里对马蒂斯、毕加索、蒙德利安等

艺术家的作品和风格分析,恰恰吻合了这种欧洲

形式主义,也可以说这种结构主义式的形式

主义。

四、理论的同构性

那么他的这种结构主义艺术批评又呈现怎

样的具体特点呢?或者说,其结构主义艺术批评

的内在特征是什么呢?

承接上文第二、三部分所概括的,总而言之,

博瓦希望在尊重对象特殊性的前提下,通过结

构一形式的分析路径,实现理论模型与对象特性

的共生,从而将两者同构化。换言之,博瓦想把

关于抽象的争论从理论前的(或者仅仅是形态上

的)形式主义引向一种结构上的形式主义,而这

种形式主义承认绘画是可以提供理论模型的,或

者说,是可以实现作品对象与理论之间的同构

性的。

笔者认为,理论同构性的期许或观念,是博

瓦实现其结构主义艺术批评的前提和基石。正

如李皮特所言:“博瓦从大量的文化文献和理论

9

-

.

}

条文中汲取灵感,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批判技

J

o

u

巧,提出了概念和历史问题,激发了每位艺术家

rn

a

l

of

的工作和理论主张。”“博瓦既是批评家、历史学

A

e

s

家、符号学家,又是理论家,他在每一篇文章中都

th

e

tic

展示了每个特定‘模型’的要求。”[3]1075

E

d

u

在《作为模型的绘画》一书中,最能体现这

c

a

tio

种理论同构性的例子,莫过于论马蒂斯和“原

n

2

初素描”的文章。“原初素描"$ arche-drawing )

0

2

V

1

o

l.

的概念得到了来自与德里达的“原初书写”

12

1

N

$ arche-writin )之间的类比:“原初书写” “先在

0

.

1

J

于"$ prior to )言语 $ speech )和书写 $ writing )之

a

12

n.

间的对立,也先在于这两者的生产性,类比之

2021

下,“原初素描”也是一种先在于“素描一色彩”

s

对立关系的画面呈现,它并不否定素描和色彩

在彩绘历史上的特异性,它其实构成了孕育两

者的“原初”来源;马蒂斯的素描实践及他在色

彩领域的重要发现,正是缘于这种“原初素描”

的设计。根据博瓦的说法,马蒂斯发现“原初

素描”是因为意识到“颜色的数量就是它的质

量”,“一平方米的相同蓝色要比一平方厘米的

相同蓝色还要蓝”。

当然他在随后也承认,这种类比并不是完全

吻合的。但是,正如沈语冰教授所说,“通过博瓦

的澄清,我们才发现原来视觉艺术是上述这些理

论的重要渊源。” [&]或者说,它们似乎有着共同的

源头,有着天然亲和的关系,这种亲和关系的发

现确实来自于上文所提到的当中一种共生关系,

同构关系。

再比如,博瓦以俄国形式主义及布拉格学派

如何利用立体主义与毕加索的作品来阐明它们

之间的相互发明和理论同构性;在他读解这些画

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惊奇的是,雅各布森和俄国

形式主义已经通过对立体主义,尤其是对毕加索

的考察获得了同样的结论。

博瓦指出,毕加索几乎狂热地演示了其图像

系统中符号的可互换性,而且在1913年所作的

拼贴画系列中,艺术家利用极简手法把头像转变

为吉他或瓶子,其做法像是对索绪尔观点的直接

图解。跟雅各布森相反,那个隐喻式的变形表明

毕加索并不一定走向转喻一极;相反,他似乎特

别喜欢那兼有隐喻和转喻的复合结构。为了说

明这点,博瓦给出的例子是$%((年的《牛头》雕

塑,在这件作品里,自行车车把和坐垫的组合(转

喻)产生了隐喻(两个自行车部位加在一起像一

个公牛的头),不过,此等基于替换和组合这两种

结构主义运作方式的快速变形,在毕加索的作品

里随处可见。这就是说,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是一

种“结构主义行为”,博瓦借用巴特的说法作了

以下判断:它(这件作品)不仅对西方艺术中的

肖像画传统展开结构主义分析,还结构主义式地

构建出新的对象。m

再举一个例子,伊夫-阿兰•博瓦对蒙德里

安的解读同样体现出这种理论同构性的结构主

义方法。他声称,“蒙德里安从$%!"年开始,将

其绘画语汇精心简化还原为极少的几种元

素一一黑色的水平线与垂直线,原色和‘无色’

(白色、黑色、灰色)组成的平面,而且在此有限

的范围内生产出极其多样的作品。他由此演示

了任一系统在组合上的无限性。人们可以用索

绪尔的术语说,因为他创造了新的绘画语言

$ 是由少量元素和规则(‘非对称性’为

规则之一)构成的”。所以,“蒙德里安实际上像

是‘尚未封号’的结构主义者”。[8]博瓦的这种基

于理论同构性的结构主义解读,终于洞见了蒙德

里安作品的内在意义,从而为我们理解抽象艺术

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现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艺术批评是艺

术史的前提,是艺术生长的动力之一,也是艺术

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人理解西方现当代

艺术,就要阅读和研究西方现当代艺术批评。

对于极具创新性的结构主义艺术批评,国人仍

然了解不够,对此,伊夫-阿兰•博瓦的《作为模

型的绘画》无疑是值得我们潜人、汲取的理论

资源。

参考文献:

[1]

BOIS

Y

A

.

Painting

as

Model

[

M

].

Cambridge

Mass

. :

The

MIT

Press

,1993.

[2 ]

DANTO

A

C

.

Review

of

Painting

as

Model

.

J

] .

Art

Journal

,1992,51 $ 3) : 95 -97.

[3 ]

LIPPIT

A

M

.

Review

of

Painting

as

Model

.

J

].

MLN

1991,106$5) : 107( - 1078.

[(]BULL

M

.

Review

of

Painting

as

Model

[

J

] .

The

Burl

­

ington

Magazine

,1992, 13($ 1066) :(1 -(2.

[5]

LEJA

M

.

Formalism

Redivivus

? [

J

]

Art

in

America

1992,$ 80)

March

:35 -37.

[6] 沈语冰.导论[

M

]//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美

术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7 ]

FOSTER

H,KRAUSS

R,BOIS

Y

A,BUCHLOH

B

.

Art Since 1900: Modernism

Anti-modernism, Post­

[)]

博瓦

.

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

[G]//

沈语冰.艺术学经

modernism [M ]. New York: Thames and Hudson

典文献导读书系

美术卷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5:37.

社,

2010:307.

Yve-Al^in Boi^J Structuralist Art Criticism and Painting as Model

ZHUGE

Yi

$

Institute

of

Arts

Educatio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1121,

China

)

Abstract

Structuralist art criticis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enres of contemporar;y art criticism. As a main

structuralist art criticism

Professor Yve-^Klain Bois at Princeton Universit;^ has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and unique anal­

ysis on classic European modernist artists and the American post-war art. His representative work brings

together his critical papers on Matisse

Mondrian

Picasso and other artists

and reflects mature methods

Introduction

of the book

he provides his theoretical exposition of structuralist art criticism

which is of great research si^g-

nificance. Through the anal;^sis of the basic content of

Painting as Model

,this paper presents his

and summarizes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alist art criticism.

Key words

:

Yve-Alain Bois

+

structuralism

art criticism

Painting as Model

$责任编辑:刘琴)

o

.

-

.

}

representative

of criticism.

basic theoretical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