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7日发(作者:过若雁)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说明书
(21)申请号 CN2.6
(22)申请日 2014.12.18
(71)申请人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科园大道创新路西段1号
(72)发明人 罗金仁 刘妤玲 李现玲 蒙博 张青 林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谢美萱
(51)
A01N47/38
A01P1/00
A01P3/00
C07D271/113
A01N43/824
A01N43/50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52203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22
权利要求说明书 说明书 幅图
(54)发明名称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
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咪
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该复配
组合物由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成,
其中,甲磺酰菌唑的化学名称为2-(对氟苯
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甲磺酰菌唑
与咪唑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30:1)~
(1:30)。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占所述农用杀
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了0.1%~90%。本
发明提供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相对于单剂
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用于防治农作
物病害,提高了防治效果,降低用药量,
减少施药次数,持效期长。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权 利 要 求 说 明 书
1.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组合物
以 A和B为活性成分,其中A为甲磺酰菌唑,B为咪唑类杀菌
称为2-(对氟苯基)-5-甲磺酰基-
氰霜唑、
剂;所述甲磺酰菌唑的化学名
1,3,4-噁二唑,所述咪唑类杀菌剂选自咪鲜胺、抑霉唑、
氟菌唑、咪唑菌酮、稻瘟酯中的任意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30:1)~(1:
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0:1)~(1:
10)。
4.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中
任一项所述的复配组合物和农药上可接受的辅料,然后制备成防治农
剂。 作物病害的农用杀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
复 配组合物占所述农用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
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
农
用杀菌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悬浮剂、
配组合物占所述农用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80%。
颗粒剂。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配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细菌性或真菌性病害中
的用
途。
说 明 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两种杀菌活性成分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制剂。
背景技术
在生产实践中,每种病害往往不是单独发生的,比如在细菌性病害发生的同时,经
常伴 随感染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在植物病害中发生最为普遍,占到所
其危害程度也不可小觑。近年来,随种植结构的
逐年加重的趋势,发生面积
治细菌
有病害种类的80%以上,
调整,导致近年来各种作物病害的发生呈现
逐年增长,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危害。目前市场上可用于同时防
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药剂缺乏。为此,申请人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新药剂
甲 磺酰菌唑与咪唑类杀菌剂复配对植物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均有很好的
涉及的甲磺酰菌唑与咪鲜胺等咪唑类杀菌剂的复
防效。经检索,本发明
配组合物,国内外未见报道。
为此,贵州大学自主研发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杀菌剂“一类防治作物细菌病
害的
该化合物的制备工艺步骤和条件:
(1)不同取代酸甲酯中间体的制备:以不同的有机酸和无水甲醇为原料,在浓硫酸
催化下 回流反应6-10小时,减压脱甲醇,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调ph
噁二唑砜类化合物(专利号为ZL2.2)”,其结构式为:
=7后分液得到不同的甲酸甲酯;
(2)不同取代的甲酰肼中间体的制备:以不同的甲酸甲酯溶于甲醇,然后缓慢加40%
-80
(3)2-巯基-5-取代-1,3,4-噁二唑中间体的制备:以上述制备的甲酰肼和KOH、二
硫化 碳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回流反应完全,脱乙醇,调PH=5得到2-
噁二唑;
%水合肼,回流反应完全为止,冷却后析出不同取代的甲酰肼;
巯基-5-取代-1,3,4-
(4)2-硫醚-5-取代-1,3,4-噁二唑中间体的制备:以上述2-巯基-5-取代-1,3,4-噁
二唑为原料,加氢氧化钠水溶解后,与1-2被摩尔量的硫酸二甲(乙)酯或卤
相应的硫醚化合物; 代烃等反应得到
(5)2-甲基(乙基)磺酰基-5-取代-1,3,4-噁二唑的制备。
以相应的硫醚为原料,溶解于冰醋酸中,2%-7%高锰酸钾水溶液或者30%双氧水
氧化
发明内容
对于噁二唑砜类化合物,申请人进一步研发,当Rn选自卤原子中的氟,
R2选C1-C5烷
其化学名称为2-(对氟苯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简称甲磺酰菌唑。
基的甲基即得噁二唑砜类化合物的结构式:
得到相应的砜类化合物。
化合物甲磺酰菌唑的具体制备路线如下:
(1)对氟苯甲酰肼的合成
(2)2-巯基-5-对氟苯基-1,3,4-噁二唑的合成
(3)2-甲基硫醚-5-对氟苯基-1,3,4-噁二唑的合成
(4)制备2-(对氟苯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目标化合物
申请人进一步研究发现,甲磺酰菌唑为结构新颖的防治细菌性病害药剂,可通过抑
制病 原体能量合成,抑制细菌的增长和繁殖。甲磺酰菌唑具有内吸、传导
后能输导到同一叶片的其他部位。大量的离体试
各种病原细菌有较好的抑制
验证,
的特点,渗入叶片表皮
验表明,甲磺酰菌唑对引起植物细菌病害的
作用,即直接抑制细菌增殖。经过多次盆栽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
得出甲磺酰菌唑对作物细菌性病害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水稻白叶枯病、
细 条病、烟草青枯病、番茄青枯病、柑橘溃疡病等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
激作物生长健壮,提高作物的抵抗力。该化合物
并且能一定程度上刺
具有高效、广谱、使用安全的特点,是一个
颇具开发潜质的杀菌剂。
咪唑类杀菌剂治疗活性明显,对病菌的直接杀伤力强。其中咪鲜胺依然是根治各种
炭疽 病顽固病菌的最好的药剂。对稻瘟病、小麦全蚀病等效果也较好。常
有:咪鲜胺、抑霉唑、氰霜唑、氟菌唑、咪唑菌
为已知且已公开的农药品种。
见的咪唑类杀菌剂主要
酮、稻瘟酯。本发明所提及的咪唑类杀菌剂
咪鲜胺(prochloraz),CA登记号为67747-09-5,化学名称为N-丙基-N-[α-(2,4,6-三
氯苯氧基)-1H-咪唑-1-甲酰胺,咪唑类广谱性杀菌剂,对于子囊菌及半知菌
病害有特效。 引起的多种作物
抑霉唑(imazalil),CA登记号为35554-44-0,化学名称为1-{2-(2,4-二氯苯基)-2-(2-
丙烯氧基)乙基}-1H-咪唑,内吸性广谱杀菌剂,该药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
合成代谢,从而破坏霉菌的细胞膜。同时抑制霉菌孢子生理功能和脂类
的形成。
氰霜唑(cyazofamid),CA登记号为120116-88-3,化学名称为4-氯-2-氰基-N,N-二甲
基-5-对甲苯基咪唑-1-磺酰胺,一种新型低毒杀菌剂,具有很好的保护活性
疗活性,持效期长。 和一定的内吸治
咪唑菌酮(fenamidone),CA登记号为161326-34-7,化学名称为4-氯-2-氰基-N,N-
二 甲基-5-对甲苯基咪唑-1-磺酰胺,由BayerCrop Science公司开发的咪
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线粒体内的电子传递系统、阻
菌产生繁殖所必需的能量而
唑类杀菌剂,认为其
碍从ADP到ATP氧化的磷酸化,通过阻碍病原
发挥杀菌的效果。
稻瘟酯(pefurazoate),CA登记号为101903-30-4,化学名称为戊-4-烯基-N-糠基-N-
咪唑-1-基羰基-DL-高丙氨酸酯,咪唑类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破坏和阻止
组成部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影响病菌的繁殖和赤霉病菌的细胞膜重要
素的合成。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
剂的 复配组合物及其制剂。该复配组合物及其制剂与单剂相比具有明显的
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降低农药的
还延缓病原菌的抗药性,有
协同增效作用,可有效
使用剂量,节约了用药成本,减少施药次数,
利于环境保护和农业病害的综合治理。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所述复配组合物以A
和B 为活性成分,其中A为甲磺酰菌唑,B为咪唑类杀菌剂;所述甲磺
氟苯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所述咪唑类
唑、咪唑菌酮、稻瘟酯中的
酰菌唑的化学名称为2-(对
杀菌剂选自咪鲜胺、抑霉唑、氰霜唑、氟菌
任意一种。
以上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优选地,所述的甲磺酰菌
唑和
以上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更优选地,上述甲磺酰菌
唑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制剂,防治农作物病害的杀菌剂,
包 括本发明以上提供的复配组合物和农药上可接受的辅料,然后制备成
杀菌剂。
咪唑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0:1)~(1:10)。
咪唑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30:1)~(1:30)。
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农用
以上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制剂,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复配组合物
占上 述农用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90%。
以上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的杀菌剂的制剂,更优选为所述复配组合物占上述
农用
以上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制剂,所述的农用杀菌剂根据本领域的通
用方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治农作物病害农用杀菌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水分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为填料、溶剂中的一种与助
剂的 混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认可的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均在本发明的
在此不做限定
散粒剂、水乳剂、悬浮剂、颗粒剂。
法可配制成多种剂型。
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80%。
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
所述填料为高岭土、膨润土、滑石粉、轻质碳酸钙、硅藻土、陶土、凹凸棒土、活
性白
溶剂可以为甲苯、二甲苯、油酸甲酯、甲基萘、溶剂油、松节油、植物油、二氯甲
烷、
所述复配组合物配制液体剂型时,所使用的溶剂是水和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
溶剂油。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润湿分散剂,必要时
还可 加入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崩解剂、成膜剂等其他常规
有机溶剂优选乙醇、N-甲基吡咯烷酮、甲基萘、200#溶剂油、150#
三氯甲烷、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异戊醇、环己酮、异佛尔酮。
土、石膏或尿素。
功能性助剂。
表面活性剂包括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
烯聚 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
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苯乙基酚甲醛树脂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
醚、苯基酚聚氧乙烯醚、
聚氧乙基醚、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
聚物、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丙
烯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山梨醇酐单硬
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脂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或多种。
润湿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烷基萘磺酸钠、双(烷基)萘磺酸盐
甲 醛缩合物、亚甲基双萘磺酸钠、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丁
硫酸钠、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聚羧酸盐、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甲基萘
二丁基
二酸酯磺酸钠、月桂醇
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
磺酸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亚甲基萘磺酸钠、
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甲基脂肪酰基牛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
酸盐、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茶枯粉、皂素、亚硫酸纸浆废液、
钠、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钠盐、脂肪
脂肪醇硫酸盐、十二烷基磺酸
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拉开粉。
崩解剂包括磷酸钾、碳酸钾、硫酸钾、氯化钠、硫酸钠、磷酸钠、硫酸铵。
防冻剂包括丙三醇、丙二醇、乙二醇、异丙醇、尿素。
本发明提供的复配组合物适用于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和细条病、
茄科 蔬菜青枯病、瓜类青枯病、烟草花生青枯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白
疡病等。不仅限于此,还有农业上常见的所有细
菜软腐病、柑橘番茄溃
菌性病害,均可以在其防治范围内。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复配组合物适用于防治作物真菌性病害,如水稻稻瘟病、瓜类枯
萎病、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通过普通方法施用,如加兑水喷雾茎叶处理,也可以根部撒施或
浇灌, 还可以拌种或者种子包衣使用。主要用于预防和控制细菌性病
产量。
花生叶斑病、烟草炭疽病、芒果炭疽病、柑橘疮痂病等。
害及真菌性病害,以确保作物
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
1、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制剂,相对于单剂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杀菌效
果明显
2、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减少农民用药成本。
3、将两个不同类别的杀菌剂混配,两者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不同的作用机理,
扩大防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下列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所使用的甲磺酰菌
唑原 药由贵州大学提供,其他使用的原药及制剂均为市购,以折百计算。
量百分含量,
治谱,且既延长了农药使用寿命,又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高于单剂。
实施例中的含量均为重
制剂制备实施例:
应用实施例一可湿性粉剂的制备
将甲磺酰菌唑(简称甲磺)、咪唑类杀菌剂、分散剂、湿润剂、填料混合,在混合缸
中 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所述农
具体见下表。 用杀菌剂的可湿性粉剂。
应用实施例二颗粒剂的制备
将甲磺酰菌唑(简称甲磺)、咪唑类杀菌剂、润湿分散剂、崩解剂、填料混合均匀,
粉 碎,加水润湿后充分搅拌均匀,再用螺杆挤压造粒机造粒,干燥后过
用杀菌剂的颗粒剂。具体见下表: 筛,即得本发明所述农
应用实施例三、水乳剂的制备
将甲磺酰菌唑(简称甲磺)、咪唑类杀菌剂、溶剂、表面活性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
均 匀油相;将水、防冻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
发明所述农用杀菌剂的水乳剂。具体见下表: 水相加入油相,制得本
应用实施例四悬浮剂的制备
将甲磺酰菌唑(简称甲磺)、咪唑类杀菌剂、防冻剂、增稠剂、表面活性剂、水混合,
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依次加入甲磺酰菌唑、咪唑类杀菌剂,在磨球
制得本发明所述农用杀菌剂的悬浮剂。具体见下机中磨球2~3小时,
表:
应用实施例五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将甲磺酰菌唑(简称甲磺)、咪唑类杀菌剂、润湿分散剂、崩解剂、填料一起经气流
粉 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得到半成品物料。将物料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
后,制得本发明所述农用杀菌剂的水分散粒剂。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
具体见下表
生物活性实施例
为了验证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复配对作物细菌性病害及真菌性病害的药效,
明确 复配剂相比单剂是否有增效作用,是否可以达到兼治、减少用药量的
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 目的,我们进行了室内
室内毒力测定:
以下生测试验采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来评价混用效果。
毒力指数TI(B)=(标准剂A的EC50÷B剂的EC50)×100
实际毒力指数ATI(AB)=(A的EC50÷AB的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B)=TI(A)×A在混剂中的百分数+TI(B)×B在混剂中的百分数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
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
中B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评价标准:(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
表现
室内毒力测定实施例一:(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菌液制备:将试管中培养好的菌种靠近酒精灯处拔出试管棉塞,倒入10ml无菌水,
用灭 菌接种针把斜面上病菌轻轻刮动,使孢子悬浮,再将该孢子悬浮液倒
的灭菌三角瓶内,摇动5min后用灭菌纱布过滤
为相加作用。
的百分含量
入事先装有数粒玻璃球
菌液,置另一灭菌三角瓶内,即制成所需菌液。
实验方法: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熔化,待冷却至45℃~50℃时,在无菌条
件下连 同0.2ml细菌悬浮液一起迅速倒入灭菌培养皿中,每皿15ml
菌后的打孔器(孔径4mm)打孔,将1ml药
游标卡尺按十字交叉
培养基,摇匀后冷却凝固。用灭
液滴于圆孔中,置于28℃恒温箱中培养2d后,用
法测量抑菌圈的2个直径,取平均值,计算抑制率,求出毒力曲线和
EC50,
测定结果见表1~表3。
表1甲磺酰菌唑与咪鲜胺复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并按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
由测定结果表1可知,甲磺酰菌唑和咪鲜胺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当重量比为(10:1)~(1:10)的范围内复配,各处理的共毒系数达
为显著。
特别是,
到153以上,增效尤
表2甲磺酰菌唑与氟菌唑复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由测定结果表2可知,甲磺酰菌唑和氟菌唑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当重量比为(10:1)~(1:10)的范围内复配,各处理的共毒系数达
常显著。
特别是,
到153以上,增效非
表3甲磺酰菌唑与稻瘟酯复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w>
由测定结果表3可知,甲磺酰菌唑和稻瘟酯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当重量比为(10:1)~(1:10)的范围内复配,各处理的共毒系数达
常显著。
特别是,
到150以上,增效非
室内毒力测定实施例二:(防治柑橘溃疡病)
试验参考《农药生物测定技术》(陈年春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及《农
药室 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2-2006》。本试验采用抑菌圈法。在
养基倒入NA平板上,晾干后,取0.1ml的柑橘
上。晾干后,用直径7mm
5个重
无菌操作台上,将NA培
溃疡病菌菌悬液用涂布棒均匀地涂于NA平板
的打孔器在平板中央打孔,接着取100μl药液于小孔中。每个浓度
复。以小孔中加入无菌水的处理为空白对照。处理后放在28±0.5℃的恒温箱无菌
培养, 2d后取出。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抑菌圈直径(以
直径的平均值、抑制率。用DPS数据处
云沛法
毫米为单位),并计算抑菌圈
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然后按孙
计算共毒系数(CTC)。
测定结果见表4~表7。
表4甲磺酰菌唑与咪鲜胺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w>
由测定结果表4可知,甲磺酰菌唑和咪鲜胺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复配对防治柑橘
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重量比为(10:1):(1:10)范围内复配,
到151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溃疡病具有
各处理的共毒系数达
表5甲磺酰菌唑与抑霉唑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由测定结果表5可知,甲磺酰菌唑和抑霉唑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复配对防治柑橘
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重量比为(10:1):(1:10)范围内复配,
到150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溃疡病具有
各处理的共毒系数达
表6甲磺酰菌唑与氰霜唑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由测定结果表6可知,甲磺酰菌唑和氰霜唑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复配对防治柑橘
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重量比为(10:1):(1:10)范围内复配,溃疡病具有
各处理的共毒系数达
到151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表7甲磺酰菌唑与咪唑菌酮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w> 由测定结果表7可知,甲磺酰菌唑和咪唑菌酮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 内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复配对防治柑 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重量比为(10:1):(1:10)范围内复 达到1521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橘溃疡病具
配,各处理的共毒系数
室内毒力测定实施例三:(防治甜瓜枯萎病)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移液管吸取预先熔化的灭菌培养基36ml于无菌锥形瓶中,
再加入 用0.1%吐温80水溶液稀释的药液4ml,充分摇匀,然后等量
制成含药平板,设不含药剂的处理
的灭菌打孔器
倒入4个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
为空白对照。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
打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下,盖上皿盖,置
于26℃恒温箱中保湿培养。当空白对照的菌落直径占到皿径的一半以上时,
直径,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
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菌丝生
用卡尺测量菌落
平均值,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根据
长抑制率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
测定结果见表8~表13。
表8甲磺酰菌唑与咪鲜胺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
w>
由测定结果表8可知,甲磺酰菌唑和咪鲜胺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对甜瓜枯萎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在该配比范围内复
枯萎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当重量比为(10:1)~
处理的共毒系数达到151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配防治甜瓜
(1:10)的范围内复配,各
表9甲磺酰菌唑与抑霉唑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由测定结果表9可知,甲磺酰菌唑和抑霉唑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对甜瓜枯萎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在该配比范围内复
枯萎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当重量比为(10:1)~
处理的共毒系数达到151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配防治甜瓜
(1:10)的范围内复配,各
表10甲磺酰菌唑与氰霜唑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由测定结果表10可知,甲磺酰菌唑和氰霜唑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对甜瓜枯萎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在该配比范围内复
枯萎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当重量比为(10:1)~
处理的共毒系数达到151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配防治甜瓜
(1:10)的范围内复配,各
表11甲磺酰菌唑与氟菌唑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w> 由测定结果表11可知,甲磺酰菌唑和氟菌唑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对甜瓜枯萎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在该配比范围内复
配防治甜瓜 枯萎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当重量比为(10:1)~
处理的共毒系数达到151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1:10)的范围内复配,各
表12甲磺酰菌唑与咪唑菌酮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由测定结果表12可知,甲磺酰菌唑和咪唑菌酮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
内复配对甜瓜枯萎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在该配比范围内
瓜枯萎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当重量比为(10:1)~
各处理的共毒系数达到154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复配防治甜
(1:10)的范围内复配,
表13甲磺酰菌唑与稻瘟酯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由测定结果表12可知,甲磺酰菌唑和稻瘟酯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对甜瓜枯萎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在该配比范围内复配防治
甜瓜
枯萎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当重量比为(10:1)~(1:10)的范围内复配,各
处理的共毒系数达到150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大田药效实施例
本发明所述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其活性成分甲磺酰菌唑(在所有的大田药效实施
例中, 为了表述简便,可以用“甲磺”代表“甲磺酰菌唑”)与咪唑类杀
效作用,室内的增效结果在田间得到了验
菌剂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
证,下面以几个田间药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
对照药剂:
CK1:20%甲磺酰菌唑可湿性粉剂,自制;
CK2:10%稻瘟酯EW,自制;
CK3:10%咪唑菌酮EW,自制;
CK4:25%咪鲜胺EC,登记证号PD20080328,四川省兰月科技有限公司,市购;
CK5:20%抑霉唑EW,登记证号LS20140058,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市
购;
CK6:100g/L氰霜唑SC,登记证号PD20141025,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市
购;
CK7:30%氟菌唑WP,登记证号PD20121474,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市购。
田间药效实施例一: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方法和计算方法参照《GB/T17980.19-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
防治 水稻叶部病害》,每小区面积20m2,每处理4次重复,设清水处理
进行喷雾施药,间隔7d第二次施药。分别于第
调查结果,分级调查发病情
为空白对照,于发病初期
一次药前、第二次药后7d、第二次药后14d
况,计算病情指数、防效。结果见表14和表15:
表14甲磺酰菌唑与咪鲜胺复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表14可知,甲磺酰菌唑与咪鲜胺复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时,在
有效成 分用药量少于单剂的情况下,均取得高于单剂的防治效果,第
18.14%以上。第二次药后14d还能保持
适当的减少施药次数。
二次药后15d的防效高于单剂
良好的药效(74%以上),持效期长,实际应用中可以
表15甲磺酰菌唑分别与氟菌唑、稻瘟酯复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
果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表15可知,甲磺酰菌唑分别与氟菌唑、稻瘟酯复配防治番茄青
枯病时, 在有效成分用药量少于单剂的情况下,均取得高于单剂的防治
高于单剂18.81%以上。第二次药后14d
用中可以适当的减少
效果,第二次药后15d的防效
还能保持良好的药效(78%以上),持效期长,实际应
施药次数。
田间药效实施例二:防治柑橘溃疡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方法和计算方法参照《GB/T17980.103-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03
部分:杀菌剂防治柑橘溃疡病》,每小区为成龄果树3株,每处理4次重复,
白对照,于发病初期进行喷雾施药,间隔7d第二次施
7d、第二次药后14d调查结果,以
果见表16:
设清水处理为空
药。分别于第一次药前、第二次药后
叶片为单位分级调查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防效。结
表16甲磺酰菌唑分别与抑霉唑、氰霜唑、咪唑菌酮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田间药
效试验结果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表16可知,甲磺酰菌唑分别与抑霉唑、氰霜唑、咪唑菌酮复配
防治柑 橘溃疡病时,在有效成分用药量少于单剂的情况下,均取得高
后15d的防效高于单剂19.76%以上。第
期长,实际应用中可
于单剂的防治效果,第二次药
二次药后14d还能保持良好的药效(77%以上),持效
以适当的减少施药次数。
田间药效实施例三:防治甜瓜枯萎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方法和计算方法参照《GB/T17980.113-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13
部 分:杀菌剂防治瓜类枯萎病》,每小区面积30m2,每处理4次重复,
于发病初期进行灌根施药,间隔10d施第二次药。
30d调查结果,调查每个小区的所
见表17、表
未施药处理为空白对照,
分别于药前、第二次药后药后15d、药后
有植株,记录总株数、病株数,计算病株率、防效。结果
18:
表17甲磺酰菌唑与咪鲜胺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表17可知,甲磺酰菌唑与咪鲜胺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时,在有
效成分 用药量少于单剂的情况下,均取得高于单剂的防治效果,第二
次药后15d的防效高于单剂 21.65%以上。第二次药后30d还能保持良好的
适当的减少施药次数。 药效(73%以上),持效期长,实际应用中可以
表18甲磺酰菌唑分别与抑霉唑、氰霜唑等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
果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表18可知,甲磺酰菌唑分别与抑霉唑、氰霜唑、氟菌唑、咪唑
菌酮、 稻瘟酯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时,在有效成分用药量少于单剂的
治效果,第二次药后15d的防效高于单剂
(75%以上),持效期
情况下,均取得高于单剂的防
34.78%以上。第二次药后30d还能保持良好的药效
长,实际应用中可以适当的减少施药次数。
2024年5月7日发(作者:过若雁)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说明书
(21)申请号 CN2.6
(22)申请日 2014.12.18
(71)申请人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科园大道创新路西段1号
(72)发明人 罗金仁 刘妤玲 李现玲 蒙博 张青 林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谢美萱
(51)
A01N47/38
A01P1/00
A01P3/00
C07D271/113
A01N43/824
A01N43/50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52203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22
权利要求说明书 说明书 幅图
(54)发明名称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
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咪
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该复配
组合物由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成,
其中,甲磺酰菌唑的化学名称为2-(对氟苯
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甲磺酰菌唑
与咪唑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30:1)~
(1:30)。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占所述农用杀
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了0.1%~90%。本
发明提供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相对于单剂
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用于防治农作
物病害,提高了防治效果,降低用药量,
减少施药次数,持效期长。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权 利 要 求 说 明 书
1.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组合物
以 A和B为活性成分,其中A为甲磺酰菌唑,B为咪唑类杀菌
称为2-(对氟苯基)-5-甲磺酰基-
氰霜唑、
剂;所述甲磺酰菌唑的化学名
1,3,4-噁二唑,所述咪唑类杀菌剂选自咪鲜胺、抑霉唑、
氟菌唑、咪唑菌酮、稻瘟酯中的任意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30:1)~(1:
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0:1)~(1:
10)。
4.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中
任一项所述的复配组合物和农药上可接受的辅料,然后制备成防治农
剂。 作物病害的农用杀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
复 配组合物占所述农用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
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
农
用杀菌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悬浮剂、
配组合物占所述农用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80%。
颗粒剂。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配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细菌性或真菌性病害中
的用
途。
说 明 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两种杀菌活性成分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制剂。
背景技术
在生产实践中,每种病害往往不是单独发生的,比如在细菌性病害发生的同时,经
常伴 随感染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在植物病害中发生最为普遍,占到所
其危害程度也不可小觑。近年来,随种植结构的
逐年加重的趋势,发生面积
治细菌
有病害种类的80%以上,
调整,导致近年来各种作物病害的发生呈现
逐年增长,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危害。目前市场上可用于同时防
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药剂缺乏。为此,申请人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新药剂
甲 磺酰菌唑与咪唑类杀菌剂复配对植物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均有很好的
涉及的甲磺酰菌唑与咪鲜胺等咪唑类杀菌剂的复
防效。经检索,本发明
配组合物,国内外未见报道。
为此,贵州大学自主研发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杀菌剂“一类防治作物细菌病
害的
该化合物的制备工艺步骤和条件:
(1)不同取代酸甲酯中间体的制备:以不同的有机酸和无水甲醇为原料,在浓硫酸
催化下 回流反应6-10小时,减压脱甲醇,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调ph
噁二唑砜类化合物(专利号为ZL2.2)”,其结构式为:
=7后分液得到不同的甲酸甲酯;
(2)不同取代的甲酰肼中间体的制备:以不同的甲酸甲酯溶于甲醇,然后缓慢加40%
-80
(3)2-巯基-5-取代-1,3,4-噁二唑中间体的制备:以上述制备的甲酰肼和KOH、二
硫化 碳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回流反应完全,脱乙醇,调PH=5得到2-
噁二唑;
%水合肼,回流反应完全为止,冷却后析出不同取代的甲酰肼;
巯基-5-取代-1,3,4-
(4)2-硫醚-5-取代-1,3,4-噁二唑中间体的制备:以上述2-巯基-5-取代-1,3,4-噁
二唑为原料,加氢氧化钠水溶解后,与1-2被摩尔量的硫酸二甲(乙)酯或卤
相应的硫醚化合物; 代烃等反应得到
(5)2-甲基(乙基)磺酰基-5-取代-1,3,4-噁二唑的制备。
以相应的硫醚为原料,溶解于冰醋酸中,2%-7%高锰酸钾水溶液或者30%双氧水
氧化
发明内容
对于噁二唑砜类化合物,申请人进一步研发,当Rn选自卤原子中的氟,
R2选C1-C5烷
其化学名称为2-(对氟苯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简称甲磺酰菌唑。
基的甲基即得噁二唑砜类化合物的结构式:
得到相应的砜类化合物。
化合物甲磺酰菌唑的具体制备路线如下:
(1)对氟苯甲酰肼的合成
(2)2-巯基-5-对氟苯基-1,3,4-噁二唑的合成
(3)2-甲基硫醚-5-对氟苯基-1,3,4-噁二唑的合成
(4)制备2-(对氟苯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目标化合物
申请人进一步研究发现,甲磺酰菌唑为结构新颖的防治细菌性病害药剂,可通过抑
制病 原体能量合成,抑制细菌的增长和繁殖。甲磺酰菌唑具有内吸、传导
后能输导到同一叶片的其他部位。大量的离体试
各种病原细菌有较好的抑制
验证,
的特点,渗入叶片表皮
验表明,甲磺酰菌唑对引起植物细菌病害的
作用,即直接抑制细菌增殖。经过多次盆栽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
得出甲磺酰菌唑对作物细菌性病害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水稻白叶枯病、
细 条病、烟草青枯病、番茄青枯病、柑橘溃疡病等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
激作物生长健壮,提高作物的抵抗力。该化合物
并且能一定程度上刺
具有高效、广谱、使用安全的特点,是一个
颇具开发潜质的杀菌剂。
咪唑类杀菌剂治疗活性明显,对病菌的直接杀伤力强。其中咪鲜胺依然是根治各种
炭疽 病顽固病菌的最好的药剂。对稻瘟病、小麦全蚀病等效果也较好。常
有:咪鲜胺、抑霉唑、氰霜唑、氟菌唑、咪唑菌
为已知且已公开的农药品种。
见的咪唑类杀菌剂主要
酮、稻瘟酯。本发明所提及的咪唑类杀菌剂
咪鲜胺(prochloraz),CA登记号为67747-09-5,化学名称为N-丙基-N-[α-(2,4,6-三
氯苯氧基)-1H-咪唑-1-甲酰胺,咪唑类广谱性杀菌剂,对于子囊菌及半知菌
病害有特效。 引起的多种作物
抑霉唑(imazalil),CA登记号为35554-44-0,化学名称为1-{2-(2,4-二氯苯基)-2-(2-
丙烯氧基)乙基}-1H-咪唑,内吸性广谱杀菌剂,该药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
合成代谢,从而破坏霉菌的细胞膜。同时抑制霉菌孢子生理功能和脂类
的形成。
氰霜唑(cyazofamid),CA登记号为120116-88-3,化学名称为4-氯-2-氰基-N,N-二甲
基-5-对甲苯基咪唑-1-磺酰胺,一种新型低毒杀菌剂,具有很好的保护活性
疗活性,持效期长。 和一定的内吸治
咪唑菌酮(fenamidone),CA登记号为161326-34-7,化学名称为4-氯-2-氰基-N,N-
二 甲基-5-对甲苯基咪唑-1-磺酰胺,由BayerCrop Science公司开发的咪
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线粒体内的电子传递系统、阻
菌产生繁殖所必需的能量而
唑类杀菌剂,认为其
碍从ADP到ATP氧化的磷酸化,通过阻碍病原
发挥杀菌的效果。
稻瘟酯(pefurazoate),CA登记号为101903-30-4,化学名称为戊-4-烯基-N-糠基-N-
咪唑-1-基羰基-DL-高丙氨酸酯,咪唑类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破坏和阻止
组成部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影响病菌的繁殖和赤霉病菌的细胞膜重要
素的合成。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
剂的 复配组合物及其制剂。该复配组合物及其制剂与单剂相比具有明显的
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降低农药的
还延缓病原菌的抗药性,有
协同增效作用,可有效
使用剂量,节约了用药成本,减少施药次数,
利于环境保护和农业病害的综合治理。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所述复配组合物以A
和B 为活性成分,其中A为甲磺酰菌唑,B为咪唑类杀菌剂;所述甲磺
氟苯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所述咪唑类
唑、咪唑菌酮、稻瘟酯中的
酰菌唑的化学名称为2-(对
杀菌剂选自咪鲜胺、抑霉唑、氰霜唑、氟菌
任意一种。
以上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优选地,所述的甲磺酰菌
唑和
以上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更优选地,上述甲磺酰菌
唑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制剂,防治农作物病害的杀菌剂,
包 括本发明以上提供的复配组合物和农药上可接受的辅料,然后制备成
杀菌剂。
咪唑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0:1)~(1:10)。
咪唑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30:1)~(1:30)。
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农用
以上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制剂,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复配组合物
占上 述农用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90%。
以上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的杀菌剂的制剂,更优选为所述复配组合物占上述
农用
以上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的制剂,所述的农用杀菌剂根据本领域的通
用方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治农作物病害农用杀菌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水分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为填料、溶剂中的一种与助
剂的 混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认可的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均在本发明的
在此不做限定
散粒剂、水乳剂、悬浮剂、颗粒剂。
法可配制成多种剂型。
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80%。
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
所述填料为高岭土、膨润土、滑石粉、轻质碳酸钙、硅藻土、陶土、凹凸棒土、活
性白
溶剂可以为甲苯、二甲苯、油酸甲酯、甲基萘、溶剂油、松节油、植物油、二氯甲
烷、
所述复配组合物配制液体剂型时,所使用的溶剂是水和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
溶剂油。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润湿分散剂,必要时
还可 加入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崩解剂、成膜剂等其他常规
有机溶剂优选乙醇、N-甲基吡咯烷酮、甲基萘、200#溶剂油、150#
三氯甲烷、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异戊醇、环己酮、异佛尔酮。
土、石膏或尿素。
功能性助剂。
表面活性剂包括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
烯聚 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
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苯乙基酚甲醛树脂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
醚、苯基酚聚氧乙烯醚、
聚氧乙基醚、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
聚物、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丙
烯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山梨醇酐单硬
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脂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或多种。
润湿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烷基萘磺酸钠、双(烷基)萘磺酸盐
甲 醛缩合物、亚甲基双萘磺酸钠、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丁
硫酸钠、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聚羧酸盐、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甲基萘
二丁基
二酸酯磺酸钠、月桂醇
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
磺酸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亚甲基萘磺酸钠、
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甲基脂肪酰基牛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
酸盐、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茶枯粉、皂素、亚硫酸纸浆废液、
钠、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钠盐、脂肪
脂肪醇硫酸盐、十二烷基磺酸
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拉开粉。
崩解剂包括磷酸钾、碳酸钾、硫酸钾、氯化钠、硫酸钠、磷酸钠、硫酸铵。
防冻剂包括丙三醇、丙二醇、乙二醇、异丙醇、尿素。
本发明提供的复配组合物适用于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和细条病、
茄科 蔬菜青枯病、瓜类青枯病、烟草花生青枯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白
疡病等。不仅限于此,还有农业上常见的所有细
菜软腐病、柑橘番茄溃
菌性病害,均可以在其防治范围内。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复配组合物适用于防治作物真菌性病害,如水稻稻瘟病、瓜类枯
萎病、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通过普通方法施用,如加兑水喷雾茎叶处理,也可以根部撒施或
浇灌, 还可以拌种或者种子包衣使用。主要用于预防和控制细菌性病
产量。
花生叶斑病、烟草炭疽病、芒果炭疽病、柑橘疮痂病等。
害及真菌性病害,以确保作物
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
1、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制剂,相对于单剂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杀菌效
果明显
2、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减少农民用药成本。
3、将两个不同类别的杀菌剂混配,两者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不同的作用机理,
扩大防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下列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所使用的甲磺酰菌
唑原 药由贵州大学提供,其他使用的原药及制剂均为市购,以折百计算。
量百分含量,
治谱,且既延长了农药使用寿命,又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高于单剂。
实施例中的含量均为重
制剂制备实施例:
应用实施例一可湿性粉剂的制备
将甲磺酰菌唑(简称甲磺)、咪唑类杀菌剂、分散剂、湿润剂、填料混合,在混合缸
中 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所述农
具体见下表。 用杀菌剂的可湿性粉剂。
应用实施例二颗粒剂的制备
将甲磺酰菌唑(简称甲磺)、咪唑类杀菌剂、润湿分散剂、崩解剂、填料混合均匀,
粉 碎,加水润湿后充分搅拌均匀,再用螺杆挤压造粒机造粒,干燥后过
用杀菌剂的颗粒剂。具体见下表: 筛,即得本发明所述农
应用实施例三、水乳剂的制备
将甲磺酰菌唑(简称甲磺)、咪唑类杀菌剂、溶剂、表面活性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
均 匀油相;将水、防冻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
发明所述农用杀菌剂的水乳剂。具体见下表: 水相加入油相,制得本
应用实施例四悬浮剂的制备
将甲磺酰菌唑(简称甲磺)、咪唑类杀菌剂、防冻剂、增稠剂、表面活性剂、水混合,
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依次加入甲磺酰菌唑、咪唑类杀菌剂,在磨球
制得本发明所述农用杀菌剂的悬浮剂。具体见下机中磨球2~3小时,
表:
应用实施例五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将甲磺酰菌唑(简称甲磺)、咪唑类杀菌剂、润湿分散剂、崩解剂、填料一起经气流
粉 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得到半成品物料。将物料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
后,制得本发明所述农用杀菌剂的水分散粒剂。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
具体见下表
生物活性实施例
为了验证甲磺酰菌唑和咪唑类杀菌剂复配对作物细菌性病害及真菌性病害的药效,
明确 复配剂相比单剂是否有增效作用,是否可以达到兼治、减少用药量的
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 目的,我们进行了室内
室内毒力测定:
以下生测试验采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来评价混用效果。
毒力指数TI(B)=(标准剂A的EC50÷B剂的EC50)×100
实际毒力指数ATI(AB)=(A的EC50÷AB的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B)=TI(A)×A在混剂中的百分数+TI(B)×B在混剂中的百分数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
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
中B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评价标准:(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
表现
室内毒力测定实施例一:(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菌液制备:将试管中培养好的菌种靠近酒精灯处拔出试管棉塞,倒入10ml无菌水,
用灭 菌接种针把斜面上病菌轻轻刮动,使孢子悬浮,再将该孢子悬浮液倒
的灭菌三角瓶内,摇动5min后用灭菌纱布过滤
为相加作用。
的百分含量
入事先装有数粒玻璃球
菌液,置另一灭菌三角瓶内,即制成所需菌液。
实验方法: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熔化,待冷却至45℃~50℃时,在无菌条
件下连 同0.2ml细菌悬浮液一起迅速倒入灭菌培养皿中,每皿15ml
菌后的打孔器(孔径4mm)打孔,将1ml药
游标卡尺按十字交叉
培养基,摇匀后冷却凝固。用灭
液滴于圆孔中,置于28℃恒温箱中培养2d后,用
法测量抑菌圈的2个直径,取平均值,计算抑制率,求出毒力曲线和
EC50,
测定结果见表1~表3。
表1甲磺酰菌唑与咪鲜胺复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并按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
由测定结果表1可知,甲磺酰菌唑和咪鲜胺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当重量比为(10:1)~(1:10)的范围内复配,各处理的共毒系数达
为显著。
特别是,
到153以上,增效尤
表2甲磺酰菌唑与氟菌唑复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由测定结果表2可知,甲磺酰菌唑和氟菌唑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当重量比为(10:1)~(1:10)的范围内复配,各处理的共毒系数达
常显著。
特别是,
到153以上,增效非
表3甲磺酰菌唑与稻瘟酯复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w>
由测定结果表3可知,甲磺酰菌唑和稻瘟酯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当重量比为(10:1)~(1:10)的范围内复配,各处理的共毒系数达
常显著。
特别是,
到150以上,增效非
室内毒力测定实施例二:(防治柑橘溃疡病)
试验参考《农药生物测定技术》(陈年春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及《农
药室 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2-2006》。本试验采用抑菌圈法。在
养基倒入NA平板上,晾干后,取0.1ml的柑橘
上。晾干后,用直径7mm
5个重
无菌操作台上,将NA培
溃疡病菌菌悬液用涂布棒均匀地涂于NA平板
的打孔器在平板中央打孔,接着取100μl药液于小孔中。每个浓度
复。以小孔中加入无菌水的处理为空白对照。处理后放在28±0.5℃的恒温箱无菌
培养, 2d后取出。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抑菌圈直径(以
直径的平均值、抑制率。用DPS数据处
云沛法
毫米为单位),并计算抑菌圈
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然后按孙
计算共毒系数(CTC)。
测定结果见表4~表7。
表4甲磺酰菌唑与咪鲜胺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w>
由测定结果表4可知,甲磺酰菌唑和咪鲜胺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复配对防治柑橘
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重量比为(10:1):(1:10)范围内复配,
到151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溃疡病具有
各处理的共毒系数达
表5甲磺酰菌唑与抑霉唑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由测定结果表5可知,甲磺酰菌唑和抑霉唑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复配对防治柑橘
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重量比为(10:1):(1:10)范围内复配,
到150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溃疡病具有
各处理的共毒系数达
表6甲磺酰菌唑与氰霜唑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由测定结果表6可知,甲磺酰菌唑和氰霜唑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复配对防治柑橘
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重量比为(10:1):(1:10)范围内复配,溃疡病具有
各处理的共毒系数达
到151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表7甲磺酰菌唑与咪唑菌酮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w> 由测定结果表7可知,甲磺酰菌唑和咪唑菌酮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 内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复配对防治柑 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重量比为(10:1):(1:10)范围内复 达到1521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橘溃疡病具
配,各处理的共毒系数
室内毒力测定实施例三:(防治甜瓜枯萎病)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移液管吸取预先熔化的灭菌培养基36ml于无菌锥形瓶中,
再加入 用0.1%吐温80水溶液稀释的药液4ml,充分摇匀,然后等量
制成含药平板,设不含药剂的处理
的灭菌打孔器
倒入4个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
为空白对照。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
打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下,盖上皿盖,置
于26℃恒温箱中保湿培养。当空白对照的菌落直径占到皿径的一半以上时,
直径,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
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菌丝生
用卡尺测量菌落
平均值,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根据
长抑制率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
测定结果见表8~表13。
表8甲磺酰菌唑与咪鲜胺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
w>
由测定结果表8可知,甲磺酰菌唑和咪鲜胺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对甜瓜枯萎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在该配比范围内复
枯萎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当重量比为(10:1)~
处理的共毒系数达到151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配防治甜瓜
(1:10)的范围内复配,各
表9甲磺酰菌唑与抑霉唑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由测定结果表9可知,甲磺酰菌唑和抑霉唑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对甜瓜枯萎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在该配比范围内复
枯萎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当重量比为(10:1)~
处理的共毒系数达到151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配防治甜瓜
(1:10)的范围内复配,各
表10甲磺酰菌唑与氰霜唑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由测定结果表10可知,甲磺酰菌唑和氰霜唑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对甜瓜枯萎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在该配比范围内复
枯萎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当重量比为(10:1)~
处理的共毒系数达到151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配防治甜瓜
(1:10)的范围内复配,各
表11甲磺酰菌唑与氟菌唑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w> 由测定结果表11可知,甲磺酰菌唑和氟菌唑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对甜瓜枯萎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在该配比范围内复
配防治甜瓜 枯萎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当重量比为(10:1)~
处理的共毒系数达到151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1:10)的范围内复配,各
表12甲磺酰菌唑与咪唑菌酮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由测定结果表12可知,甲磺酰菌唑和咪唑菌酮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
内复配对甜瓜枯萎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在该配比范围内
瓜枯萎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当重量比为(10:1)~
各处理的共毒系数达到154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复配防治甜
(1:10)的范围内复配,
表13甲磺酰菌唑与稻瘟酯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w>
由测定结果表12可知,甲磺酰菌唑和稻瘟酯按重量比为(30:1)~(1:30)的范围内
复配对甜瓜枯萎病的共毒系数均达到120以上,说明二者在该配比范围内复配防治
甜瓜
枯萎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当重量比为(10:1)~(1:10)的范围内复配,各
处理的共毒系数达到150以上,增效非常显著。
大田药效实施例
本发明所述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其活性成分甲磺酰菌唑(在所有的大田药效实施
例中, 为了表述简便,可以用“甲磺”代表“甲磺酰菌唑”)与咪唑类杀
效作用,室内的增效结果在田间得到了验
菌剂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
证,下面以几个田间药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
对照药剂:
CK1:20%甲磺酰菌唑可湿性粉剂,自制;
CK2:10%稻瘟酯EW,自制;
CK3:10%咪唑菌酮EW,自制;
CK4:25%咪鲜胺EC,登记证号PD20080328,四川省兰月科技有限公司,市购;
CK5:20%抑霉唑EW,登记证号LS20140058,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市
购;
CK6:100g/L氰霜唑SC,登记证号PD20141025,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市
购;
CK7:30%氟菌唑WP,登记证号PD20121474,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市购。
田间药效实施例一: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方法和计算方法参照《GB/T17980.19-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
防治 水稻叶部病害》,每小区面积20m2,每处理4次重复,设清水处理
进行喷雾施药,间隔7d第二次施药。分别于第
调查结果,分级调查发病情
为空白对照,于发病初期
一次药前、第二次药后7d、第二次药后14d
况,计算病情指数、防效。结果见表14和表15:
表14甲磺酰菌唑与咪鲜胺复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表14可知,甲磺酰菌唑与咪鲜胺复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时,在
有效成 分用药量少于单剂的情况下,均取得高于单剂的防治效果,第
18.14%以上。第二次药后14d还能保持
适当的减少施药次数。
二次药后15d的防效高于单剂
良好的药效(74%以上),持效期长,实际应用中可以
表15甲磺酰菌唑分别与氟菌唑、稻瘟酯复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
果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表15可知,甲磺酰菌唑分别与氟菌唑、稻瘟酯复配防治番茄青
枯病时, 在有效成分用药量少于单剂的情况下,均取得高于单剂的防治
高于单剂18.81%以上。第二次药后14d
用中可以适当的减少
效果,第二次药后15d的防效
还能保持良好的药效(78%以上),持效期长,实际应
施药次数。
田间药效实施例二:防治柑橘溃疡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方法和计算方法参照《GB/T17980.103-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03
部分:杀菌剂防治柑橘溃疡病》,每小区为成龄果树3株,每处理4次重复,
白对照,于发病初期进行喷雾施药,间隔7d第二次施
7d、第二次药后14d调查结果,以
果见表16:
设清水处理为空
药。分别于第一次药前、第二次药后
叶片为单位分级调查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防效。结
表16甲磺酰菌唑分别与抑霉唑、氰霜唑、咪唑菌酮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田间药
效试验结果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表16可知,甲磺酰菌唑分别与抑霉唑、氰霜唑、咪唑菌酮复配
防治柑 橘溃疡病时,在有效成分用药量少于单剂的情况下,均取得高
后15d的防效高于单剂19.76%以上。第
期长,实际应用中可
于单剂的防治效果,第二次药
二次药后14d还能保持良好的药效(77%以上),持效
以适当的减少施药次数。
田间药效实施例三:防治甜瓜枯萎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方法和计算方法参照《GB/T17980.113-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13
部 分:杀菌剂防治瓜类枯萎病》,每小区面积30m2,每处理4次重复,
于发病初期进行灌根施药,间隔10d施第二次药。
30d调查结果,调查每个小区的所
见表17、表
未施药处理为空白对照,
分别于药前、第二次药后药后15d、药后
有植株,记录总株数、病株数,计算病株率、防效。结果
18:
表17甲磺酰菌唑与咪鲜胺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表17可知,甲磺酰菌唑与咪鲜胺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时,在有
效成分 用药量少于单剂的情况下,均取得高于单剂的防治效果,第二
次药后15d的防效高于单剂 21.65%以上。第二次药后30d还能保持良好的
适当的减少施药次数。 药效(73%以上),持效期长,实际应用中可以
表18甲磺酰菌唑分别与抑霉唑、氰霜唑等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
果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表18可知,甲磺酰菌唑分别与抑霉唑、氰霜唑、氟菌唑、咪唑
菌酮、 稻瘟酯复配防治甜瓜枯萎病时,在有效成分用药量少于单剂的
治效果,第二次药后15d的防效高于单剂
(75%以上),持效期
情况下,均取得高于单剂的防
34.78%以上。第二次药后30d还能保持良好的药效
长,实际应用中可以适当的减少施药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