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诊断学基础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2024年5月8日发(作者:邗濮)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参考值】
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 (4.0~5.5)×10
12
/L 120~160 g/L
成年女性 (3.5~5.0)×10
12
/ L 110~150 g/L
新生儿 (6.0~7.0)×10
12
/ L 170~200 g/L
70岁以上男性 94~122 g/L
70岁以上女性 87~112 g/L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红细胞相对性增多:由血液浓缩引起,见于严重吐泻、大面
积烧伤、大量出汗等。
(2)红细胞绝对性增多:①继发性增多: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地
区居民;病理性增多见于慢性心、肺疾患,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肺
源性心脏病等。②原发性增多: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见于3个月至15岁以前的儿童、妊娠中晚期的
妊妇、老年人等。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
低于参考值的低限至90 g/L;中度,90~60 g/L;重度,60~30 g/L;极
重度,低于30 g/L。
临床上根据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比例可初步判断贫血的类型:
①正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按比例减少,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减
少比红细胞减少更明显,见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海洋性
贫血;③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减少更明显,见于巨幼
红细胞性贫血等。
临床上根据红细胞计数的医学决定水平:高于6.8×10
12
/L,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低于3.5×10
12
/L,为诊断贫血的界限;低于1.5×10
12
/L,
应考虑输血。
2024年5月8日发(作者:邗濮)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参考值】
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 (4.0~5.5)×10
12
/L 120~160 g/L
成年女性 (3.5~5.0)×10
12
/ L 110~150 g/L
新生儿 (6.0~7.0)×10
12
/ L 170~200 g/L
70岁以上男性 94~122 g/L
70岁以上女性 87~112 g/L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红细胞相对性增多:由血液浓缩引起,见于严重吐泻、大面
积烧伤、大量出汗等。
(2)红细胞绝对性增多:①继发性增多: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地
区居民;病理性增多见于慢性心、肺疾患,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肺
源性心脏病等。②原发性增多: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见于3个月至15岁以前的儿童、妊娠中晚期的
妊妇、老年人等。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
低于参考值的低限至90 g/L;中度,90~60 g/L;重度,60~30 g/L;极
重度,低于30 g/L。
临床上根据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比例可初步判断贫血的类型:
①正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按比例减少,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减
少比红细胞减少更明显,见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海洋性
贫血;③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减少更明显,见于巨幼
红细胞性贫血等。
临床上根据红细胞计数的医学决定水平:高于6.8×10
12
/L,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低于3.5×10
12
/L,为诊断贫血的界限;低于1.5×10
12
/L,
应考虑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