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24年5月16日发(作者:刚兴为)
论著・憔床论
0 h{lN FSF 0MMlIN TY )0 T c’RS
坛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一反应蛋白的影响
龄44~73岁,平均58.6岁;另一组为阿
王东华
037017山西大同同煤集团三医院
炎性标记物来检测” 。动脉粥样硬化是
缺血性卒中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目前
托伐他汀治疗组36例,男24例,女12
例,年龄45~70岁,平均60.3±5.6岁。
两组在年龄、性别、m脂水平、糖尿病例
数、吸烟例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另
设健康对照组30例,为健康体检人员,男
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慢性
炎症性增生性疾病,炎症过程中在动脉粥
样硬化及其病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
摘要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
梗死(ACI)患者血浆高敏C一反应蛋白
(h—CRP)的影响。方法:ACI患者7O
起着重要作用 2_ ,因此作为炎症标志物
的CRP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十分密切关
系 J。此外,有研究表明,CRP可能与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CRP
21例,女9例,年龄4l~69岁,平均60.8
±7.6岁。
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治疗组34
例,另一组为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
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6例,
治疗时间8周;每组治疗前后查血脂及h
服药方法:常规治疗组34例采用抗
m小板、抗凝、降纤、神经保护及抗水肿等
治疗,其中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阿托
伐他仃组36例在常规治疗组治疗的基础
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rag,每晚1次El服,
其中5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结果
水平较高者其斑块的稳定性可能较差,斑
块内CRP具有激活补体,诱导白细胞趋
化、黏附分子和单核细胞凶子以及调理
LDL等生物学活性,可促进斑块破裂,进
而增加缺血性卒中的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ACI患者h—CRP
CRP。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抽血查h
CRP。结果:ACI患者h—CRP水平显
—
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叭),阿托伐他
汀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TC、TG、LDI 一
C水平明显降低(P<0.05),h—CRP水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阿
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TC、
3组血清h—CRP及m脂水平的变化
的比较,见表2。
讨论
平也显著降低(P<0.叭)。常规治疗组
治疗前后血脂及h—CRP水平的变化无
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h
统计学意义。结论:ACI患者给予阿托代
他汀治疗可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减少
CRP水平也 著降低(P<0.01)。常
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及h—CRP水平
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CI患者给予阿
ACI的发生、减轻ACI的发展。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C
一
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
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
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的患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
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
力,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
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天病情达到高
托代他汀治疗可以降低m脂稳定斑块、减
少ACI的发生、减轻ACI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Iyigun I,Bakirci Y.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C
reactive protein and fibrinogen in ischemic
反应蛋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 1.
35 038
为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
stroke[Jj.Int Med Res,2002,3O(6):591—
596.
(ACI)患者血浆高敏C一反应蛋白(h—
CRP)的影响,2005年6月~2008年2月
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进行回顾性
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许竹梅,赵水平,聂赛,等.阿托伐他汀增加
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值体激活受体T表
达改善炎症反应[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32(4):329—332
3 Ridker PM.Morrow D.MPH.High sensitivity
峰。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m浆胆固醇和
脂蛋白水平,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
临床l 用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
高脂 症等病。
CRP是人m浆中常见的非抗体性蛋
2005年6月~2008年2月收治急性
C reaction protein and cardiovascular risk;ra—
tionnale for screening and primary pfima ̄pre-
脑梗死患者7O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
常规治疗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
#
I簪lI髓灌茧 麟 鬟矸
希规 长孵
白质,正常含量极微,但在感染、炎症或组
织损伤时浓度迅速升高,通常作为独特的
蝣
a纛
诅 l一
vention[J].Am J Cardiol,2003,92:17—22.
B 女
I
z
脱震粥
h
.黼 盛 群越0 ■戳# t莨 n 麒 _雕王I l∞r船
L。 I.
42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35期(第13卷总第296期)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81例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本组中26例因血肿稳定、
杨君明周礼玉
伤后腹膜炎鉴别,甚至需行手术探查确
局限及生命体征平稳而行保守治疗。12
例在择期手术下行骨盆内固定术。43例
术前诊断为腹腔血管及脏器损伤而急诊
行剖腹探查术,其中15例为肠切除及吻
诊。因此,仅依靠症状和体征很难鉴别腹
腔内脏器损伤与腹膜后血肿,动态监测生
命体征、腹腔穿刺、腹部B超及CT对疾
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据本组病例所
见,最多为合并骨盆、脊柱骨折、肾脏损
伤、肝脾损伤及后尿道、膀胱损伤,亦常因
合并脏器损伤而施行探查手术。此类患
者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行手术治疗,处
理原发疾病。
628201四川广元市旺苍县静乐寺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
合术,12例作尿道吻合术,11例为脾切除
术,3例为肝修补术,1例髂内静脉修补止
血,1例直肠经腹止血、Ⅱ期改道手术。
结果
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治外伤性腹膜
后血肿患者81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结果:单纯性盆腔腹膜后血肿13例,合并
其他脏器损伤68例。术前诊断性腹腔穿
刺阳性72例。保守治疗26例,43例行
本组78例顺利出院,治愈率96.3%
(78/81),死亡率3.7%(3/81),其中1例
合并胸部损伤,1例颅脑外伤,1例肝破裂
大出血,死亡原因为多发伤、伤势过重、失
血性休克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讨论
在治疗上,腹膜后血肿常伴有麻痹性
肠梗阻。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血液
可因后腹膜破损或渗出,流人腹腔内而出
现腹膜刺激症状引起肠麻痹。②腹膜后
血肿直接压迫胃肠道及刺激或压迫腹膜
后的内脏神经,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加重
肠麻痹。③骨盆骨折患者多需卧床休息,
肠蠕动减慢,或外伤后进食过早过多,加
重胃肠负担。
在治疗上,腹膜后血肿伴麻痹性肠梗
阻属继发性病变,随腹膜后出血的吸收,
急诊剖腹探查止血术,12例行择期骨盆
内固定术,治愈78例。死亡3例。结论:
仅依靠症状和体征很难鉴别单纯性腹膜
后血肿及是否合并内脏损伤,腹部B超
和CT检查能提高该疾病的诊断率。在
治疗上措施上根据病情需要采取保守与
手术相结合的手段,更要重视腹膜后血肿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是腹膜后组织、脏
器、血管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处理此类患
者时往往注重于其他致伤脏器症状的诊
断治疗,而忽视腹膜后血肿的诊断…。
对单纯型腹膜后血肿,在受伤后早期多无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腹膜后的出血是渐进
后常出现的麻痹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
发生。
关键词
35.039
腹膜后血肿创伤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 1.
水肿消退,肠梗阻得以缓解,通常采取保
守治疗,主要包括:①禁食、禁饮及胃肠减
压。②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
时予以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及给予生长抑
性发展;此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
腹膜后血肿是临床上创伤外科常见
的急腹症之一。通常合并复杂的腹部闭
变化,防止血肿扩大和病情加重 J。对
此类患者,可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同时
进行非手术治疗,一旦患者血压进行性下
降、脉率加快、血红蛋白渐进性下降,即应
安排手术治疗,在作术前准备的同时快速
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补充胶体液及血液进
资料与方法
素,有助于胃肠动力的恢复。③短期内采
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辅以利尿、脱水剂,排
出体内过多的水分,促进肠道炎症、水肿
合伤,处理困难,病死率高。近10余年收
治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81例,现将诊
疗体会报告如下。
的消退,改善肠道功能。④合理应用抗生
素、活血化瘀类药物,促进血肿的消散。
参考文献
1 沈磊侪,张晔.26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诊治
体会.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 1,10
(1):43—44.
行扩容治疗。
若腹膜后血肿范围广泛而合并其他
脏器损伤,其临床主要表现形式是低血容
量性休克及腹膜刺激征。骨盆区腹膜后
2000年1月~2011年1O月收治创
伤性骨盆区腹膜后血肿患者81例,男48
例,女33例,年龄19~72岁,平均35岁。
致伤原因为车祸伤、坠落伤、挤压伤或撞
血肿常为多源性出血,因骨盆为松质骨,
且内有丰富的血管,骨折后出血较多,大
量血液流人腹膜后间隙易形成腹膜后血
肿。加之腹膜后间隙内有丰富的神经丛,
巨大血肿可引起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
击伤等。合并其他脏器损伤68例,其中
合并骨盆骨折25例,肠破裂15例,尿道
损伤12例,脾破裂11例,肝破裂3例,直
肠贯通伤1例,医源性损伤1例。单纯性
2陶礼钧,朱维星,祁科乐.腹部创伤腹膜后
血肿144例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浙江创伤
外科,2010,15(1):51—52.
3汪志明,李谋秋.腹部CT在外伤性腹膜后
血肿诊治中的价值.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19(12):736—737.
骨盆区腹膜后血肿13例。术前诊断性腹
腔穿刺阳性72例。
4郭毅,周志斌,姜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劲
动脉硬化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
计数的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
16(5):266—268.
5 Verma S,Li SH,Badiwala MV,et a1.Endothe-
lin antagonism and interleukin 6 inhibition at一
腹膜刺激症状,较大的血肿可导致机械性
压迫,造成腹胀和肌紧张,很难与内脏损
tenuate the proatherogenie effects of C reactive
protein[J].Circulation,2002,105(16):1890
den/hsCRP transgenic mice[J].J Cardiovasc
Phamacol,2006,47(1):89—95.
7 Li JJ.Fang CH.C reactive protein is not 0n1v
an inflammatory marker but also a direct cause
1896.
6 Trion A,deMaat M,Jukema W,et a1.Anti ath—
erosclerotic effect of am lodipine,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atorvastatin,in APOE 3 Lei—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Med Hypothe.
SeS,2004,62(4):499—506.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35期(第13卷总第298期)43
2024年5月16日发(作者:刚兴为)
论著・憔床论
0 h{lN FSF 0MMlIN TY )0 T c’RS
坛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一反应蛋白的影响
龄44~73岁,平均58.6岁;另一组为阿
王东华
037017山西大同同煤集团三医院
炎性标记物来检测” 。动脉粥样硬化是
缺血性卒中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目前
托伐他汀治疗组36例,男24例,女12
例,年龄45~70岁,平均60.3±5.6岁。
两组在年龄、性别、m脂水平、糖尿病例
数、吸烟例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另
设健康对照组30例,为健康体检人员,男
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慢性
炎症性增生性疾病,炎症过程中在动脉粥
样硬化及其病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
摘要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
梗死(ACI)患者血浆高敏C一反应蛋白
(h—CRP)的影响。方法:ACI患者7O
起着重要作用 2_ ,因此作为炎症标志物
的CRP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十分密切关
系 J。此外,有研究表明,CRP可能与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CRP
21例,女9例,年龄4l~69岁,平均60.8
±7.6岁。
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治疗组34
例,另一组为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
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6例,
治疗时间8周;每组治疗前后查血脂及h
服药方法:常规治疗组34例采用抗
m小板、抗凝、降纤、神经保护及抗水肿等
治疗,其中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阿托
伐他仃组36例在常规治疗组治疗的基础
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rag,每晚1次El服,
其中5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结果
水平较高者其斑块的稳定性可能较差,斑
块内CRP具有激活补体,诱导白细胞趋
化、黏附分子和单核细胞凶子以及调理
LDL等生物学活性,可促进斑块破裂,进
而增加缺血性卒中的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ACI患者h—CRP
CRP。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抽血查h
CRP。结果:ACI患者h—CRP水平显
—
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叭),阿托伐他
汀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TC、TG、LDI 一
C水平明显降低(P<0.05),h—CRP水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阿
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TC、
3组血清h—CRP及m脂水平的变化
的比较,见表2。
讨论
平也显著降低(P<0.叭)。常规治疗组
治疗前后血脂及h—CRP水平的变化无
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h
统计学意义。结论:ACI患者给予阿托代
他汀治疗可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减少
CRP水平也 著降低(P<0.01)。常
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及h—CRP水平
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CI患者给予阿
ACI的发生、减轻ACI的发展。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C
一
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
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
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的患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
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
力,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
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天病情达到高
托代他汀治疗可以降低m脂稳定斑块、减
少ACI的发生、减轻ACI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Iyigun I,Bakirci Y.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C
reactive protein and fibrinogen in ischemic
反应蛋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 1.
35 038
为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
stroke[Jj.Int Med Res,2002,3O(6):591—
596.
(ACI)患者血浆高敏C一反应蛋白(h—
CRP)的影响,2005年6月~2008年2月
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进行回顾性
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许竹梅,赵水平,聂赛,等.阿托伐他汀增加
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值体激活受体T表
达改善炎症反应[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32(4):329—332
3 Ridker PM.Morrow D.MPH.High sensitivity
峰。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m浆胆固醇和
脂蛋白水平,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
临床l 用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
高脂 症等病。
CRP是人m浆中常见的非抗体性蛋
2005年6月~2008年2月收治急性
C reaction protein and cardiovascular risk;ra—
tionnale for screening and primary pfima ̄pre-
脑梗死患者7O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
常规治疗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
#
I簪lI髓灌茧 麟 鬟矸
希规 长孵
白质,正常含量极微,但在感染、炎症或组
织损伤时浓度迅速升高,通常作为独特的
蝣
a纛
诅 l一
vention[J].Am J Cardiol,2003,92:17—22.
B 女
I
z
脱震粥
h
.黼 盛 群越0 ■戳# t莨 n 麒 _雕王I l∞r船
L。 I.
42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35期(第13卷总第296期)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81例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本组中26例因血肿稳定、
杨君明周礼玉
伤后腹膜炎鉴别,甚至需行手术探查确
局限及生命体征平稳而行保守治疗。12
例在择期手术下行骨盆内固定术。43例
术前诊断为腹腔血管及脏器损伤而急诊
行剖腹探查术,其中15例为肠切除及吻
诊。因此,仅依靠症状和体征很难鉴别腹
腔内脏器损伤与腹膜后血肿,动态监测生
命体征、腹腔穿刺、腹部B超及CT对疾
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据本组病例所
见,最多为合并骨盆、脊柱骨折、肾脏损
伤、肝脾损伤及后尿道、膀胱损伤,亦常因
合并脏器损伤而施行探查手术。此类患
者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行手术治疗,处
理原发疾病。
628201四川广元市旺苍县静乐寺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
合术,12例作尿道吻合术,11例为脾切除
术,3例为肝修补术,1例髂内静脉修补止
血,1例直肠经腹止血、Ⅱ期改道手术。
结果
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治外伤性腹膜
后血肿患者81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结果:单纯性盆腔腹膜后血肿13例,合并
其他脏器损伤68例。术前诊断性腹腔穿
刺阳性72例。保守治疗26例,43例行
本组78例顺利出院,治愈率96.3%
(78/81),死亡率3.7%(3/81),其中1例
合并胸部损伤,1例颅脑外伤,1例肝破裂
大出血,死亡原因为多发伤、伤势过重、失
血性休克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讨论
在治疗上,腹膜后血肿常伴有麻痹性
肠梗阻。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血液
可因后腹膜破损或渗出,流人腹腔内而出
现腹膜刺激症状引起肠麻痹。②腹膜后
血肿直接压迫胃肠道及刺激或压迫腹膜
后的内脏神经,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加重
肠麻痹。③骨盆骨折患者多需卧床休息,
肠蠕动减慢,或外伤后进食过早过多,加
重胃肠负担。
在治疗上,腹膜后血肿伴麻痹性肠梗
阻属继发性病变,随腹膜后出血的吸收,
急诊剖腹探查止血术,12例行择期骨盆
内固定术,治愈78例。死亡3例。结论:
仅依靠症状和体征很难鉴别单纯性腹膜
后血肿及是否合并内脏损伤,腹部B超
和CT检查能提高该疾病的诊断率。在
治疗上措施上根据病情需要采取保守与
手术相结合的手段,更要重视腹膜后血肿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是腹膜后组织、脏
器、血管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处理此类患
者时往往注重于其他致伤脏器症状的诊
断治疗,而忽视腹膜后血肿的诊断…。
对单纯型腹膜后血肿,在受伤后早期多无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腹膜后的出血是渐进
后常出现的麻痹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
发生。
关键词
35.039
腹膜后血肿创伤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 1.
水肿消退,肠梗阻得以缓解,通常采取保
守治疗,主要包括:①禁食、禁饮及胃肠减
压。②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
时予以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及给予生长抑
性发展;此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
腹膜后血肿是临床上创伤外科常见
的急腹症之一。通常合并复杂的腹部闭
变化,防止血肿扩大和病情加重 J。对
此类患者,可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同时
进行非手术治疗,一旦患者血压进行性下
降、脉率加快、血红蛋白渐进性下降,即应
安排手术治疗,在作术前准备的同时快速
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补充胶体液及血液进
资料与方法
素,有助于胃肠动力的恢复。③短期内采
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辅以利尿、脱水剂,排
出体内过多的水分,促进肠道炎症、水肿
合伤,处理困难,病死率高。近10余年收
治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81例,现将诊
疗体会报告如下。
的消退,改善肠道功能。④合理应用抗生
素、活血化瘀类药物,促进血肿的消散。
参考文献
1 沈磊侪,张晔.26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诊治
体会.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 1,10
(1):43—44.
行扩容治疗。
若腹膜后血肿范围广泛而合并其他
脏器损伤,其临床主要表现形式是低血容
量性休克及腹膜刺激征。骨盆区腹膜后
2000年1月~2011年1O月收治创
伤性骨盆区腹膜后血肿患者81例,男48
例,女33例,年龄19~72岁,平均35岁。
致伤原因为车祸伤、坠落伤、挤压伤或撞
血肿常为多源性出血,因骨盆为松质骨,
且内有丰富的血管,骨折后出血较多,大
量血液流人腹膜后间隙易形成腹膜后血
肿。加之腹膜后间隙内有丰富的神经丛,
巨大血肿可引起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
击伤等。合并其他脏器损伤68例,其中
合并骨盆骨折25例,肠破裂15例,尿道
损伤12例,脾破裂11例,肝破裂3例,直
肠贯通伤1例,医源性损伤1例。单纯性
2陶礼钧,朱维星,祁科乐.腹部创伤腹膜后
血肿144例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浙江创伤
外科,2010,15(1):51—52.
3汪志明,李谋秋.腹部CT在外伤性腹膜后
血肿诊治中的价值.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19(12):736—737.
骨盆区腹膜后血肿13例。术前诊断性腹
腔穿刺阳性72例。
4郭毅,周志斌,姜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劲
动脉硬化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
计数的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
16(5):266—268.
5 Verma S,Li SH,Badiwala MV,et a1.Endothe-
lin antagonism and interleukin 6 inhibition at一
腹膜刺激症状,较大的血肿可导致机械性
压迫,造成腹胀和肌紧张,很难与内脏损
tenuate the proatherogenie effects of C reactive
protein[J].Circulation,2002,105(16):1890
den/hsCRP transgenic mice[J].J Cardiovasc
Phamacol,2006,47(1):89—95.
7 Li JJ.Fang CH.C reactive protein is not 0n1v
an inflammatory marker but also a direct cause
1896.
6 Trion A,deMaat M,Jukema W,et a1.Anti ath—
erosclerotic effect of am lodipine,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atorvastatin,in APOE 3 Lei—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Med Hypothe.
SeS,2004,62(4):499—506.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35期(第13卷总第298期)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