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的若干思考

IT圈 admin 53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嬴心怡)

一2010年第10期 ■现代管理科学 ■名家观察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的若干思考 

●金铸杨来科 

摘要: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7 634.9亿美元,同比下降24.7%。文章探析了金融 

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我国外贸;思考 

前言 

响.学者们提出诸如加大对外贸易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 

自2007年春.以美国第二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 

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调整产品结构,鼓励企 

融公司濒临破产为标志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遭 

业开辟新市场.发挥行业协会的信息服务作用等政策建议 

受重大打击.中国——虽然资本市场尚与国际隔绝.但经 

(裴长洪,2008;曾建中,2009;张晓璐,杨莉,2008)。 

济与世界融为一体——亦未能幸免.其影响突出表现为外 

综观上述文献.学者们的研究对我们对金融危机对我 

贸进出1:3额的急剧下降。据海关统计,2010年前5个月,我 

国外贸的影响的认识有很大的启发.但应当看到上述研究 

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7 634.9亿美元.同比下降 多集中在外贸的出口方面.并且以考察“货物”出口为主。 

24.7%。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怎样才能保持外贸的健康发 众所周知.对外贸易的管道不仅包含出口,还包括进口,并 

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迫切课题 

且早在1986年GATT就将外贸的方式和内容由货物进出 

二、文献综述 

VI扩展到技术和服务进出121,显然.上述研究视角相较而 

关于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学者们著述较多. 

言有些狭隘了。并且,据此提出政策的建议不可避免地具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微观的操作层 

有被动和防御的特点.必将束缚人们应对危机时的思维和 

面来看.金融危机造成美国以及世界其它国家许多银行、 

行动选择 本文拟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和研究此次危机 

中小企业流动性障碍从而带来信用危机.产生大量的违约 

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尝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和收汇风险,影响我国企业当前和未来出口的顺利开展。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的思考 

(2)从宏观的经济层面看.认为金融危机会从以下几个方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货物出口的影响是巨大的.应 

面来影响我们的外贸发展。首先。从商品的需求的角度来 

当认识到有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除了采取适当的因 

看.金融危机将迫使大批企业流动性紧缩乃至破产倒闭, 应措施减少损失外.还应当拓展我们的视角以主动的姿态 

国外居民收入的减少导致对商品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 

妥善处理这场危机 

大幅降低从而影响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其次,从外汇 如前文所述,就货物的贸易来说,除了出121外,还有进 

汇率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造成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的货 

口这一管道.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忽视进口对经济发展的影 

币贬值,促使人民币被动升值。提升我国商品的出口成本。 

响。“鼓励出口创汇”和“追求贸易顺差”。一直是我们外贸 

抑制了对我国商品的需求;(3)通过商品的价格的变化,影 

管理的基本政策取向。造成这一现象的理论根源.可以追 

响我国外贸出口的发展.金融危机一方面造成消费需求的 

溯到早期的重商主义.现代的凯恩斯主义亦将进口视为国 

减少,另一方面造成产品的积压.使得商品供给出现相对 

民收入的漏出项。实践层面上,建国以来我国封闭的国情、 

剩余,为消化这些产品,降价成为主要的促销手段,相对于 

长期受国外发达国家的外贸封锁.使得我国改革开放初期 

国外产品的降价,我国的出I21产品价格相对提高.不利于 外汇极度匮乏,实施上述政策成为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 

相关产品的出121。(4)为应对金融危 

机,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各国都会积 

表1 2009年1月 5月我国初级产品进口统计表 

、\ 品名 

极调整贸易政策,为保护本国利益.贸 

项目\\铁矿砂 原油 大豆 初级形体塑料 煤 成品油 

易保护主义难免抬头.一个重要体现 

\ 

就是在各国的贸易政策中.强调购买 

进口量(万吨) 24 000 7 416 1 738 9l9 3 220 l 600 

本国货,排斥进口产品的消费。今年遭 

进口量同比增长率 25% -2.40% 27_3% 22.80% 72.6% 8.8% 

致各国非议的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救市 进口均价(美元/吨) 77.9 328.9 402.8 l 271.1 83.2 359.2 

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还有些学 

价格同比下跌幅度 42.4% 52.7% 30.6% 33.30% 26.7% 49.9% 

者尝试分行业、分地区探讨金融危机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大幅下 

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针对上述影 降.http://www.CUStoms.gov.cn/publi sh/porta10/。 

17— 

一名家观察 一现代管理科学 ■2010年第10期 

表2 2009年1月~5月我国工业制品进口统计表 

、\ 

项目\

品名 

\ 

(GATr20)和国家安全(GATr21)等条款(姚枝仲, 

工业制品 机电产品 化学产品 

2 448.7 1 661.5 

24% 

39l-3 

21.7% 

汽车 

11.6万辆 

32% 

2o08),通过双边或多边谈判设计、制定我国的进 

口管理体制。当前迫切需要改革的首先是.管理体 

制的重心应从以往偏消极、被动的的防范进口对 

国内弱势产业的冲击转变到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所 

需的基础或紧缺的原材料、矿产品的供应上来(姚 

进口量(亿美元) 

进口量同比下降率 22.7% 

枝仲,2008;宋泓,2008);其次,要简化进口管理的 

改革开放后.随着三十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外贸 

程序.有效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尽可能统一 

第三.要加强以保护国家安全、人身安全、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 

进口管理权限.

56万多亿美元,截至2009年6月外汇储备也超2.1万亿 

美元。巨量的外贸额和外汇储备,一方面为我们应对金融 

危机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庞大的外 

贸顺差也成为我国各主要贸易伙伴指责的焦点。反倾销、 

反补贴等贸易摩擦和纠纷大幅增加.各国相应的反治措施 

层出不穷。面对这种局面,我国除应对出口下滑,解决出口 

企业面临的困境外,还应考虑进El途径,积极应对危机。 

1.应从指导思想上应改变过去重出口轻进口的观 

念。关于进1:3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学者们在理论上早 

有著述,无论是早期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还是俄林一赫克 

歇尔的要素禀赋理论均告诉我们进口有利于降低成本.提 

高社会福利。到了20世纪80年代,罗默、卢卡斯通过将技 

术视为内生变量,研究技术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出进 

口贸易可以通过“技术外溢”和外部刺激来促进一国的技 

术变动和经济增长的结论。近几年来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 

这一点(Jong—whalee,1995),国内学者也就这一问题进行 

了定性或定量分析。普遍认为进口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 

用。主要表现在进口可增加国内生产要素的供给.促进技 

术进步,提升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为经济的发展 

储备后劲等(魏浩、张二震,2004;季铸,2002;金素、申钢 

强,2006)。 

2.在操作层面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转变外贸发展战略,适当调整现有的贸易政策 改 

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先后实行了“出 

El创汇”、“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和“大经贸”等战略. 

这些战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更多体现的是“奖出限进” 

鼓励出口的政策取向,应当说上述战略和政策取向在很大 

程度上促进了外贸的发展,但也带来诸多问题:它抑制了 

进1:1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诱使我国形成粗放型的出1:3增长 

格局;形成当前巨额的贸易顺差;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更易 

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增加与各国的贸易摩擦等 

因此,现在急需转变外贸发展战略.变上述偏出口导向型 

战略为内外互补、安全与发展并重型战略(魏浩、张二震. 

2004;姚枝仲,2008),在政策取向上即注重、疏缓出口贸易 

面临的困境,避免大起大落,保持外贸出I:I平稳的同时.也 

要重视进El贸易的作用,注意解决宏观经济的安全运行和 

健康发展问题 

(2)加快步伐,建立符合WTO规则的进El管理体制 

加快进口体制改革,具体的要按照WTO所倡导的非歧视 

性、透明性和互惠性等原则,灵活运用WTO的一般例外 

18一 

人身健康、环境为目的的非关税壁垒的研究,并将其应用 

到贸易实践和双边或多边的贸易谈判中.完善贸易救济体 

系,避免本国产业遭受严重损害。第四、按照WTO的要求 

和人世承诺进一步降低关税总水平.加快“大通关”制度改 

革.减少贸易扭曲 

f3)充分利用我国现有外汇储备充足和国际市场整体 

低迷的有利条件,积极采购、储备资源。拓展高技术产品进 

口.努力提升产业结构。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后劲。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处于充裕阶段,在拥有足够的保 

有量.发挥稳定锚作用的前提下.利用富裕部分进行长期 

化、国际化的战略运作,对当前支持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 

减少贸易摩擦,化解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外汇资产的保 

值、增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国家的层面上来 

说,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国于2007年成立了中国投资有限 

责任公司.作为主权投资基金应当把安全性和流动性放在 

第一的位置.规避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风险.体现国家 

战略和目标.保证国家长期资源配置的全球化采购与投 

资,为国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储备资源。遗憾是这两年的 

运作,我们看到更多是中投公司对这一目标偏离f钱学宁. 

2009)。其次,尽快制定和实施石油、铁矿砂、粮食等重要资 

源的进I:1战略.建立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的储备体系.努 

力开辟稳定、顺畅、安全的多种进口渠道。第三,国家还应 

积极运用外汇资源与发达国家协商、谈判、提供援助.共同 

解决全球所面临的金融危机的同时.努力突破其对我国高 

技术产品出口的管制和限制.实现高技术产品进I:1的多样 

化。 

从企业的层面来看.国内企业.尤其是涉外企业要抓 

住国际金融危机、市场价格低迷的有利时机.用人民币购 

进外汇在国外进行投资购买,积极扩张。具体的要从以下 

几方面人手:①加强对国际初级产品市场的研究和分析. 

有意识地增加进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源、原材 

料。今年上半年海关的统计表明我国的企业在沿着这个正 

确方向前进。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除原油进口量小幅下 

滑外,利用国外金融危机期间国际原材料、矿产品市场价 

格暴跌的有利局面,铁矿砂、大豆、初级形体塑料、煤、成品 

油进口量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相比而言。同期的工业 

制品如机电产品、化学成品、汽车的进口则呈现较大幅度 

萎缩(见表2)。②增加高科技含量进口商品的比重,以期更 

好地满足国内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同时 

企业自身要搞好自主创新.逐步实现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替 

■2010年第10期 ■现代管理科学 ■名家观察 

代。③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对产业上下游链的整合,购并产 

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 

业发展瓶颈项目,整合原材料布局、产品研发与设计、营销 

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和《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 

与物流等附加值高的产业链部位.增强自主定价能力.融 

要》等文件提出有关发展服务贸易的各项目标、任务和要 

人国际化的核心价值链.从而提升自身的产业结构(钱学 

求,为服务贸易的开展做实基础工作。其次,做好上海市发 

宁,2009)。 

展服务贸易的试点工作。服务贸易的开展在我国尚出起 

应对金融危机,除了以积极的姿态.运用货物的进口 

疏缓外贸困局外,我们还应当拓展视角.通过技术贸易和 

服务贸易.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增添后劲。 

步、摸索阶段,2008年7月商务部与上海市签署了《商务 

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上海市服务贸易发展 

的合作协议》,决定选择各方面条件相对成熟的上海作为 

试点.探索服务贸易的发展。2009年3月国家又明确了上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每次经济危机都促使全球经济 

格局重新调整.国际产业发生转移,技术随之外溢,这就要 

求我国政府和企业迅速做出反映.调整政策和经营管理模 

式,抓住机遇促进技术贸易发展。 

从政府层面看.首先,在政策制定方面要注意强调自 

主创新的重要作用 因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一批缺乏技 

术含量的代工企业处境艰难乃至倒闭.敲响了中国企业生 

存的警钟,鉴于此。政府在今后的经济政策制定中,要鼓励 

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注重技术的研发和储备,提高应对 

危机的能力。其次,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效,促进技术 

贸易的健康发展 政府应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 

制意识的教育.通过这项长期的工作以期形成尊重和维护 

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产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良好氛围 

和环境;完善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尽快培养一支具有高 

素质的知识产权执法队伍.着力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的执法 

水平。第三、抓住机遇努力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出口坚冰.促 

进技术贸易尤其是高新技术贸易的正常化。金融危机爆发 

以来.以往对高技术出口处处设防的发达国家为拯救经 

济,纷纷选择放低姿态,放宽技术出口限制,拥抱中国等发 

展中国家市场 政府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与发达 

国家协商谈判,努力消除不合理、不平等待遇,实现技术特 

别是高新技术贸易的正常化。四、及时修订和完善利用外 

商投资政策。正确引导外商投资。外商投资是技术贸易实 

现的一种主要途径。应利用金融危机国外产业调整的有利 

时机,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通过提高外商投 

资质量,促进我国创新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 

性调整和国企改革服务(赵永宁,2003;胡景岩,2002)。四、 

加强管理,在技术贸易中即要避免重复引进和盲目引进. 

也要防范自身核心技术流失国外 

从企业的层面看,有两个重要的战略方向选择一是力 

争抓住金融危机的有利时机.尽可能低价引进高科技应用 

技术和管理技术。积极引导产业向现代化技术、精细化管 

理方向发展,提升企业的效率和国际竞争能力(钱学宁. 

2009)。二是直接并购、控股或参股发达国家一些拥有核心 

技术的公司。通过重组、整合使之为我所用。 

此次金融危机,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服务业首当其 

冲,受损严重。并由此蔓延到自身实体经济和发展中国家。 

对服务贸易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应当抓住世界服务 

贸易调整的有利时机,化危机为机遇.提高本国服务业的 

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宏观上:首先,要尽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 

海建设国家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总体思路。上海应 

抓住这些有利时机,通过试点。不断总结服务贸易发展规 

律.再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上海对全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推动服务贸易全面协调发展。 

微观上:①有条件的金融企业可以考虑积极开展跨国 

经营.开拓海外业务,即为自身的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也 

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金融服务 需要指出的 

是尽管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国企业投资能力还显不足.稍有 

不慎往往铩羽而归。如平安购买富通银行股权。但不能因 

噎废食.因为资本市场上的风险无时无刻不存在。解决之 

道应着眼于提高自身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加强监 

管。②金融、IT等企业还应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主动承接国 

际服务业转移。面对金融危机。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减低 

成本,正把越来越多的服务业务外包出去。这就为我国加 

快发展服务外包寻找到了市场需求;IT、金融界不少人才 

也已从国外转向中国等寻找工作机会.从而为服务外包业 

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供给。相关企业应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 

这一难得机遇。增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信心。③航 

运、咨询、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动漫等有条 

件的企业也应积极“走出去”.不失时机地参与国际市场竞 

争,为其它服务业“走出去”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姜荣春,华晓红.金融危机下中国外贸形势分析: 

未来趋势与主要挑战.国际贸易问题,2 009,(5). 

2.裴长洪.2008年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及 

政策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08,(6). 

3.宋泓.中国进口战略的实施与进口管理体制的改 

革.国际经济评论,2008,(2). 

4.王必峰,王海兰.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服务业发 

展的影响探析.现代财经,2 009,(1). 

5.魏浩,张二震.对进口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重新认 

识.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6.曾建中.从金融危机看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之 

策.国际贸易,2009,(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外贸变迁与 

经济增长研究(1840—2007)”(项目号:08CJL031)。 

作者简介:杨来科,华东师范大学金融统计学院国际 

贸易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金铸,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与 

风险管理中心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 

收稿日期:2 009-12-17。 

19— 

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嬴心怡)

一2010年第10期 ■现代管理科学 ■名家观察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的若干思考 

●金铸杨来科 

摘要: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7 634.9亿美元,同比下降24.7%。文章探析了金融 

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我国外贸;思考 

前言 

响.学者们提出诸如加大对外贸易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 

自2007年春.以美国第二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 

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调整产品结构,鼓励企 

融公司濒临破产为标志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遭 

业开辟新市场.发挥行业协会的信息服务作用等政策建议 

受重大打击.中国——虽然资本市场尚与国际隔绝.但经 

(裴长洪,2008;曾建中,2009;张晓璐,杨莉,2008)。 

济与世界融为一体——亦未能幸免.其影响突出表现为外 

综观上述文献.学者们的研究对我们对金融危机对我 

贸进出1:3额的急剧下降。据海关统计,2010年前5个月,我 

国外贸的影响的认识有很大的启发.但应当看到上述研究 

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7 634.9亿美元.同比下降 多集中在外贸的出口方面.并且以考察“货物”出口为主。 

24.7%。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怎样才能保持外贸的健康发 众所周知.对外贸易的管道不仅包含出口,还包括进口,并 

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迫切课题 

且早在1986年GATT就将外贸的方式和内容由货物进出 

二、文献综述 

VI扩展到技术和服务进出121,显然.上述研究视角相较而 

关于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学者们著述较多. 

言有些狭隘了。并且,据此提出政策的建议不可避免地具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微观的操作层 

有被动和防御的特点.必将束缚人们应对危机时的思维和 

面来看.金融危机造成美国以及世界其它国家许多银行、 

行动选择 本文拟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和研究此次危机 

中小企业流动性障碍从而带来信用危机.产生大量的违约 

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尝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和收汇风险,影响我国企业当前和未来出口的顺利开展。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的思考 

(2)从宏观的经济层面看.认为金融危机会从以下几个方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货物出口的影响是巨大的.应 

面来影响我们的外贸发展。首先。从商品的需求的角度来 

当认识到有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除了采取适当的因 

看.金融危机将迫使大批企业流动性紧缩乃至破产倒闭, 应措施减少损失外.还应当拓展我们的视角以主动的姿态 

国外居民收入的减少导致对商品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 

妥善处理这场危机 

大幅降低从而影响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其次,从外汇 如前文所述,就货物的贸易来说,除了出121外,还有进 

汇率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造成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的货 

口这一管道.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忽视进口对经济发展的影 

币贬值,促使人民币被动升值。提升我国商品的出口成本。 

响。“鼓励出口创汇”和“追求贸易顺差”。一直是我们外贸 

抑制了对我国商品的需求;(3)通过商品的价格的变化,影 

管理的基本政策取向。造成这一现象的理论根源.可以追 

响我国外贸出口的发展.金融危机一方面造成消费需求的 

溯到早期的重商主义.现代的凯恩斯主义亦将进口视为国 

减少,另一方面造成产品的积压.使得商品供给出现相对 

民收入的漏出项。实践层面上,建国以来我国封闭的国情、 

剩余,为消化这些产品,降价成为主要的促销手段,相对于 

长期受国外发达国家的外贸封锁.使得我国改革开放初期 

国外产品的降价,我国的出I21产品价格相对提高.不利于 外汇极度匮乏,实施上述政策成为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 

相关产品的出121。(4)为应对金融危 

机,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各国都会积 

表1 2009年1月 5月我国初级产品进口统计表 

、\ 品名 

极调整贸易政策,为保护本国利益.贸 

项目\\铁矿砂 原油 大豆 初级形体塑料 煤 成品油 

易保护主义难免抬头.一个重要体现 

\ 

就是在各国的贸易政策中.强调购买 

进口量(万吨) 24 000 7 416 1 738 9l9 3 220 l 600 

本国货,排斥进口产品的消费。今年遭 

进口量同比增长率 25% -2.40% 27_3% 22.80% 72.6% 8.8% 

致各国非议的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救市 进口均价(美元/吨) 77.9 328.9 402.8 l 271.1 83.2 359.2 

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还有些学 

价格同比下跌幅度 42.4% 52.7% 30.6% 33.30% 26.7% 49.9% 

者尝试分行业、分地区探讨金融危机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大幅下 

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针对上述影 降.http://www.CUStoms.gov.cn/publi sh/porta10/。 

17— 

一名家观察 一现代管理科学 ■2010年第10期 

表2 2009年1月~5月我国工业制品进口统计表 

、\ 

项目\

品名 

\ 

(GATr20)和国家安全(GATr21)等条款(姚枝仲, 

工业制品 机电产品 化学产品 

2 448.7 1 661.5 

24% 

39l-3 

21.7% 

汽车 

11.6万辆 

32% 

2o08),通过双边或多边谈判设计、制定我国的进 

口管理体制。当前迫切需要改革的首先是.管理体 

制的重心应从以往偏消极、被动的的防范进口对 

国内弱势产业的冲击转变到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所 

需的基础或紧缺的原材料、矿产品的供应上来(姚 

进口量(亿美元) 

进口量同比下降率 22.7% 

枝仲,2008;宋泓,2008);其次,要简化进口管理的 

改革开放后.随着三十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外贸 

程序.有效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尽可能统一 

第三.要加强以保护国家安全、人身安全、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 

进口管理权限.

56万多亿美元,截至2009年6月外汇储备也超2.1万亿 

美元。巨量的外贸额和外汇储备,一方面为我们应对金融 

危机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庞大的外 

贸顺差也成为我国各主要贸易伙伴指责的焦点。反倾销、 

反补贴等贸易摩擦和纠纷大幅增加.各国相应的反治措施 

层出不穷。面对这种局面,我国除应对出口下滑,解决出口 

企业面临的困境外,还应考虑进El途径,积极应对危机。 

1.应从指导思想上应改变过去重出口轻进口的观 

念。关于进1:3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学者们在理论上早 

有著述,无论是早期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还是俄林一赫克 

歇尔的要素禀赋理论均告诉我们进口有利于降低成本.提 

高社会福利。到了20世纪80年代,罗默、卢卡斯通过将技 

术视为内生变量,研究技术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出进 

口贸易可以通过“技术外溢”和外部刺激来促进一国的技 

术变动和经济增长的结论。近几年来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 

这一点(Jong—whalee,1995),国内学者也就这一问题进行 

了定性或定量分析。普遍认为进口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 

用。主要表现在进口可增加国内生产要素的供给.促进技 

术进步,提升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为经济的发展 

储备后劲等(魏浩、张二震,2004;季铸,2002;金素、申钢 

强,2006)。 

2.在操作层面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转变外贸发展战略,适当调整现有的贸易政策 改 

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先后实行了“出 

El创汇”、“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和“大经贸”等战略. 

这些战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更多体现的是“奖出限进” 

鼓励出口的政策取向,应当说上述战略和政策取向在很大 

程度上促进了外贸的发展,但也带来诸多问题:它抑制了 

进1:1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诱使我国形成粗放型的出1:3增长 

格局;形成当前巨额的贸易顺差;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更易 

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增加与各国的贸易摩擦等 

因此,现在急需转变外贸发展战略.变上述偏出口导向型 

战略为内外互补、安全与发展并重型战略(魏浩、张二震. 

2004;姚枝仲,2008),在政策取向上即注重、疏缓出口贸易 

面临的困境,避免大起大落,保持外贸出I:I平稳的同时.也 

要重视进El贸易的作用,注意解决宏观经济的安全运行和 

健康发展问题 

(2)加快步伐,建立符合WTO规则的进El管理体制 

加快进口体制改革,具体的要按照WTO所倡导的非歧视 

性、透明性和互惠性等原则,灵活运用WTO的一般例外 

18一 

人身健康、环境为目的的非关税壁垒的研究,并将其应用 

到贸易实践和双边或多边的贸易谈判中.完善贸易救济体 

系,避免本国产业遭受严重损害。第四、按照WTO的要求 

和人世承诺进一步降低关税总水平.加快“大通关”制度改 

革.减少贸易扭曲 

f3)充分利用我国现有外汇储备充足和国际市场整体 

低迷的有利条件,积极采购、储备资源。拓展高技术产品进 

口.努力提升产业结构。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后劲。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处于充裕阶段,在拥有足够的保 

有量.发挥稳定锚作用的前提下.利用富裕部分进行长期 

化、国际化的战略运作,对当前支持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 

减少贸易摩擦,化解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外汇资产的保 

值、增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国家的层面上来 

说,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国于2007年成立了中国投资有限 

责任公司.作为主权投资基金应当把安全性和流动性放在 

第一的位置.规避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风险.体现国家 

战略和目标.保证国家长期资源配置的全球化采购与投 

资,为国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储备资源。遗憾是这两年的 

运作,我们看到更多是中投公司对这一目标偏离f钱学宁. 

2009)。其次,尽快制定和实施石油、铁矿砂、粮食等重要资 

源的进I:1战略.建立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的储备体系.努 

力开辟稳定、顺畅、安全的多种进口渠道。第三,国家还应 

积极运用外汇资源与发达国家协商、谈判、提供援助.共同 

解决全球所面临的金融危机的同时.努力突破其对我国高 

技术产品出口的管制和限制.实现高技术产品进I:1的多样 

化。 

从企业的层面来看.国内企业.尤其是涉外企业要抓 

住国际金融危机、市场价格低迷的有利时机.用人民币购 

进外汇在国外进行投资购买,积极扩张。具体的要从以下 

几方面人手:①加强对国际初级产品市场的研究和分析. 

有意识地增加进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源、原材 

料。今年上半年海关的统计表明我国的企业在沿着这个正 

确方向前进。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除原油进口量小幅下 

滑外,利用国外金融危机期间国际原材料、矿产品市场价 

格暴跌的有利局面,铁矿砂、大豆、初级形体塑料、煤、成品 

油进口量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相比而言。同期的工业 

制品如机电产品、化学成品、汽车的进口则呈现较大幅度 

萎缩(见表2)。②增加高科技含量进口商品的比重,以期更 

好地满足国内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同时 

企业自身要搞好自主创新.逐步实现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替 

■2010年第10期 ■现代管理科学 ■名家观察 

代。③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对产业上下游链的整合,购并产 

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 

业发展瓶颈项目,整合原材料布局、产品研发与设计、营销 

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和《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 

与物流等附加值高的产业链部位.增强自主定价能力.融 

要》等文件提出有关发展服务贸易的各项目标、任务和要 

人国际化的核心价值链.从而提升自身的产业结构(钱学 

求,为服务贸易的开展做实基础工作。其次,做好上海市发 

宁,2009)。 

展服务贸易的试点工作。服务贸易的开展在我国尚出起 

应对金融危机,除了以积极的姿态.运用货物的进口 

疏缓外贸困局外,我们还应当拓展视角.通过技术贸易和 

服务贸易.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增添后劲。 

步、摸索阶段,2008年7月商务部与上海市签署了《商务 

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上海市服务贸易发展 

的合作协议》,决定选择各方面条件相对成熟的上海作为 

试点.探索服务贸易的发展。2009年3月国家又明确了上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每次经济危机都促使全球经济 

格局重新调整.国际产业发生转移,技术随之外溢,这就要 

求我国政府和企业迅速做出反映.调整政策和经营管理模 

式,抓住机遇促进技术贸易发展。 

从政府层面看.首先,在政策制定方面要注意强调自 

主创新的重要作用 因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一批缺乏技 

术含量的代工企业处境艰难乃至倒闭.敲响了中国企业生 

存的警钟,鉴于此。政府在今后的经济政策制定中,要鼓励 

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注重技术的研发和储备,提高应对 

危机的能力。其次,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效,促进技术 

贸易的健康发展 政府应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 

制意识的教育.通过这项长期的工作以期形成尊重和维护 

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产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良好氛围 

和环境;完善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尽快培养一支具有高 

素质的知识产权执法队伍.着力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的执法 

水平。第三、抓住机遇努力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出口坚冰.促 

进技术贸易尤其是高新技术贸易的正常化。金融危机爆发 

以来.以往对高技术出口处处设防的发达国家为拯救经 

济,纷纷选择放低姿态,放宽技术出口限制,拥抱中国等发 

展中国家市场 政府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与发达 

国家协商谈判,努力消除不合理、不平等待遇,实现技术特 

别是高新技术贸易的正常化。四、及时修订和完善利用外 

商投资政策。正确引导外商投资。外商投资是技术贸易实 

现的一种主要途径。应利用金融危机国外产业调整的有利 

时机,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通过提高外商投 

资质量,促进我国创新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 

性调整和国企改革服务(赵永宁,2003;胡景岩,2002)。四、 

加强管理,在技术贸易中即要避免重复引进和盲目引进. 

也要防范自身核心技术流失国外 

从企业的层面看,有两个重要的战略方向选择一是力 

争抓住金融危机的有利时机.尽可能低价引进高科技应用 

技术和管理技术。积极引导产业向现代化技术、精细化管 

理方向发展,提升企业的效率和国际竞争能力(钱学宁. 

2009)。二是直接并购、控股或参股发达国家一些拥有核心 

技术的公司。通过重组、整合使之为我所用。 

此次金融危机,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服务业首当其 

冲,受损严重。并由此蔓延到自身实体经济和发展中国家。 

对服务贸易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应当抓住世界服务 

贸易调整的有利时机,化危机为机遇.提高本国服务业的 

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宏观上:首先,要尽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 

海建设国家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总体思路。上海应 

抓住这些有利时机,通过试点。不断总结服务贸易发展规 

律.再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上海对全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推动服务贸易全面协调发展。 

微观上:①有条件的金融企业可以考虑积极开展跨国 

经营.开拓海外业务,即为自身的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也 

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金融服务 需要指出的 

是尽管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国企业投资能力还显不足.稍有 

不慎往往铩羽而归。如平安购买富通银行股权。但不能因 

噎废食.因为资本市场上的风险无时无刻不存在。解决之 

道应着眼于提高自身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加强监 

管。②金融、IT等企业还应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主动承接国 

际服务业转移。面对金融危机。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减低 

成本,正把越来越多的服务业务外包出去。这就为我国加 

快发展服务外包寻找到了市场需求;IT、金融界不少人才 

也已从国外转向中国等寻找工作机会.从而为服务外包业 

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供给。相关企业应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 

这一难得机遇。增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信心。③航 

运、咨询、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动漫等有条 

件的企业也应积极“走出去”.不失时机地参与国际市场竞 

争,为其它服务业“走出去”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姜荣春,华晓红.金融危机下中国外贸形势分析: 

未来趋势与主要挑战.国际贸易问题,2 009,(5). 

2.裴长洪.2008年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及 

政策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08,(6). 

3.宋泓.中国进口战略的实施与进口管理体制的改 

革.国际经济评论,2008,(2). 

4.王必峰,王海兰.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服务业发 

展的影响探析.现代财经,2 009,(1). 

5.魏浩,张二震.对进口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重新认 

识.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6.曾建中.从金融危机看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之 

策.国际贸易,2009,(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外贸变迁与 

经济增长研究(1840—2007)”(项目号:08CJL031)。 

作者简介:杨来科,华东师范大学金融统计学院国际 

贸易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金铸,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与 

风险管理中心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 

收稿日期:2 009-12-17。 

19—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