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关于黄河下游“96· 8” 洪水及河势工情

IT圈 admin 65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20日发(作者:郯德业)

人民黄河 1997年5月 第5期1—8页

黄河下游“96·8”洪水及河势工情

胡一三 曹常胜

(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450003) (黄委会河务局郑州450003)

文摘 “96.8”洪水是1985年以来黄河下游的最大洪水。这次洪水演进速度慢,传

播时间长,长河段出现历史最高水位。洪水期间,除缺少整治的河段外,河势没有发生大

的变化。堤防险情相对较少,但由于坝垛根石缺额大,河道整治工程出险多,滩区淹没面

积较大,经过抗洪抢险,洪水安全入海。

1996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黄河晋陕区间及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以下简称三花区间)

发生两次较大范围降雨。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分别于8月5日14时、13日4时30分出现

第一和第二号洪峰。洪峰流量分别为7600m

3

/s、5520 m

3

/s,一、二号洪峰演进至孙口

站已合并为一次洪水过程,孙口站14日24时洪峰流量为5540 m

3

/s.,8月20日23时

以4100 m

3

/s 洪峰流量通过利津站进入河口地区。这次洪水称为“96·8”洪水。

1 洪水来源

1.1花园口站一号洪峰来源

花园口站一号洪水由三门峡以上来水和三花区间暴雨洪水两部分组成。

洛河洪水与黄河干流洪水遭遇,并经滩区滞洪调蓄后,又与沁河洪水相遇。5日14时

出现花园口站第一号洪峰,流量7600 m

3

/s ,洪峰水位94.73m(大沽,下同)。由于伊

河、洛河、沁河退水过程较为缓慢,花园口站5000 m

3

/s 以上洪水持续时间达53小时。

相应洪量为11.6亿m

3

。洪水期间平均含沙量56kg/m

3

。3日20时最大含沙量为136kg

/m

3

1.2花园口站二号洪峰来源

8月9日晋陕区间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黄甫川黄甫站9日11时18分洪峰流量

5900 m

3

/s ;窟野河温家川站9日16时30分洪峰流量9800 m

3

/s ,干支流洪水相遇,

9日23时12分形成黄河吴堡站洪峰9600 m

3

/s ,加上区间来水龙门站10日13时出现

11200 m

3

/s 的洪峰。11日7时到达潼关站。洪峰流量削减为7500 m

3

/s 。经潼关至三

门峡库区后,11日18时48分三门峡出库流量5100 m

3

/s ,加上三花区间干支流来水,

花园口站13日4时30分洪峰流量5520 m

3

/s ,为该站第二号洪峰。

2洪水演进及特点

2.1洪水特点

2.1.1洪水演进速度慢、传播时间长

1996年第一号洪峰在花园口、夹河滩、高村站峰顶附近的断面平均流速分别为1.6、

1.3、0.6m/s,与历年同量级洪水的断面平均流速约2.2m/s相比明显偏小。洪峰过程平均

含沙量为56kg/m

3

,介于1958年的83kg/m

3

和1982年的33kg/m

3

之间,接近多年

平均值。一号洪峰从花园口传至夹河滩站历时30小时,是正常传播时间的2倍,但从夹

河滩至高村及从高村至孙口传播时间却分别达76小时和120小时,相当正常传播时间13

小时和20小时的6倍。相比之下。二号洪峰传播时间较为正常,到达孙口时与一号洪峰

的退水过程汇合为一次洪水过程。汇合后的洪水传播速度依然缓慢。

2.1.2下游全河段水位表现高

一号洪峰在黄河下游整个河段演进中,除高村、艾山、利津站水位略低于历史最高水

位外,其余各站均超过有记载以来的最高水位,其中花园口站最高洪水位94.73m,比"92.8

洪峰(流量6430 m

3

/s 、含沙量484kg /m

3

)水位高0.40m,比"82·8”洪峰(流量15300

m

3

/s )水位高0.74m。花园口以上逯村、大玉兰等几处控导工程的洪水位亦超过历史最高

值。

“96·8”洪水仅为中常洪水,但沿程各站水位大多超过了1976年和1982年洪水水

位。

2.1.3漫滩范围广,淹没水深大

一号洪峰期间,豫、鲁两省滩区几乎全部进水。其中1855年黄河铜瓦厢改道后溯源

冲刷形成的原阳、封丘、开封等高滩也大面积漫水。淹没面积达22.86万hm

2

。平均水深

1.7m,最深6m,特别是山东省的东明、鄄城。河南省的范县、台前平均漫滩水深均在2m

以上。

2.2洪水特点成因初析

2.2.1近年来主槽淤积严重

形成"96.8”洪水特点的根本原因在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主槽面积减小,河道排洪

能力降低。

自1986年以来,黄河流域降水较常年偏少,加之沿河工农业及城乡用水量增加,以

及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蓄水运用改变了水量的年际、年内分配等原因,进入黄河下游的水

量明显偏枯,汛期也没发生较大洪水,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按输沙率法计算,1990~1995

年6年间,铁谢至高村河段淤积泥沙约11亿t,且主要淤积在主槽内。泥沙淤积导致河槽

萎缩,同流量水位抬高。平槽流量由80年代初期的5000 m

3

/s 左右,降低到目前的3000

m

3

/s 左右。

2.2.2河道横比降大、滩区分流比重增大

河道主槽淤积直接导致了河道横比降增大,同时,长期小流量形成的曲率较大的弯曲

主槽,延缓了洪水的推进速度,抬高了洪水水位,加大了滩区分流比重。根据水文测验资

料及航空观测,“96·8”洪水期间滩地过流比:花园口断面为:10%左右、夹河滩断面为

20%多、孙口断面为40%~50%.孙口断面大大超过了1986年以前的30%左右。水流

漫滩后流向散乱.加之滩区建筑物及高秆植物较多,致使漫滩洪水演进速度大大减缓。另

外,生产堤进水口的位置和进、退水时机,以及其他人为因素对洪水演进规律均有不同程

度的影响。

(略)

作者简介 胡一三, 男, 56岁, 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2024年5月20日发(作者:郯德业)

人民黄河 1997年5月 第5期1—8页

黄河下游“96·8”洪水及河势工情

胡一三 曹常胜

(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450003) (黄委会河务局郑州450003)

文摘 “96.8”洪水是1985年以来黄河下游的最大洪水。这次洪水演进速度慢,传

播时间长,长河段出现历史最高水位。洪水期间,除缺少整治的河段外,河势没有发生大

的变化。堤防险情相对较少,但由于坝垛根石缺额大,河道整治工程出险多,滩区淹没面

积较大,经过抗洪抢险,洪水安全入海。

1996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黄河晋陕区间及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以下简称三花区间)

发生两次较大范围降雨。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分别于8月5日14时、13日4时30分出现

第一和第二号洪峰。洪峰流量分别为7600m

3

/s、5520 m

3

/s,一、二号洪峰演进至孙口

站已合并为一次洪水过程,孙口站14日24时洪峰流量为5540 m

3

/s.,8月20日23时

以4100 m

3

/s 洪峰流量通过利津站进入河口地区。这次洪水称为“96·8”洪水。

1 洪水来源

1.1花园口站一号洪峰来源

花园口站一号洪水由三门峡以上来水和三花区间暴雨洪水两部分组成。

洛河洪水与黄河干流洪水遭遇,并经滩区滞洪调蓄后,又与沁河洪水相遇。5日14时

出现花园口站第一号洪峰,流量7600 m

3

/s ,洪峰水位94.73m(大沽,下同)。由于伊

河、洛河、沁河退水过程较为缓慢,花园口站5000 m

3

/s 以上洪水持续时间达53小时。

相应洪量为11.6亿m

3

。洪水期间平均含沙量56kg/m

3

。3日20时最大含沙量为136kg

/m

3

1.2花园口站二号洪峰来源

8月9日晋陕区间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黄甫川黄甫站9日11时18分洪峰流量

5900 m

3

/s ;窟野河温家川站9日16时30分洪峰流量9800 m

3

/s ,干支流洪水相遇,

9日23时12分形成黄河吴堡站洪峰9600 m

3

/s ,加上区间来水龙门站10日13时出现

11200 m

3

/s 的洪峰。11日7时到达潼关站。洪峰流量削减为7500 m

3

/s 。经潼关至三

门峡库区后,11日18时48分三门峡出库流量5100 m

3

/s ,加上三花区间干支流来水,

花园口站13日4时30分洪峰流量5520 m

3

/s ,为该站第二号洪峰。

2洪水演进及特点

2.1洪水特点

2.1.1洪水演进速度慢、传播时间长

1996年第一号洪峰在花园口、夹河滩、高村站峰顶附近的断面平均流速分别为1.6、

1.3、0.6m/s,与历年同量级洪水的断面平均流速约2.2m/s相比明显偏小。洪峰过程平均

含沙量为56kg/m

3

,介于1958年的83kg/m

3

和1982年的33kg/m

3

之间,接近多年

平均值。一号洪峰从花园口传至夹河滩站历时30小时,是正常传播时间的2倍,但从夹

河滩至高村及从高村至孙口传播时间却分别达76小时和120小时,相当正常传播时间13

小时和20小时的6倍。相比之下。二号洪峰传播时间较为正常,到达孙口时与一号洪峰

的退水过程汇合为一次洪水过程。汇合后的洪水传播速度依然缓慢。

2.1.2下游全河段水位表现高

一号洪峰在黄河下游整个河段演进中,除高村、艾山、利津站水位略低于历史最高水

位外,其余各站均超过有记载以来的最高水位,其中花园口站最高洪水位94.73m,比"92.8

洪峰(流量6430 m

3

/s 、含沙量484kg /m

3

)水位高0.40m,比"82·8”洪峰(流量15300

m

3

/s )水位高0.74m。花园口以上逯村、大玉兰等几处控导工程的洪水位亦超过历史最高

值。

“96·8”洪水仅为中常洪水,但沿程各站水位大多超过了1976年和1982年洪水水

位。

2.1.3漫滩范围广,淹没水深大

一号洪峰期间,豫、鲁两省滩区几乎全部进水。其中1855年黄河铜瓦厢改道后溯源

冲刷形成的原阳、封丘、开封等高滩也大面积漫水。淹没面积达22.86万hm

2

。平均水深

1.7m,最深6m,特别是山东省的东明、鄄城。河南省的范县、台前平均漫滩水深均在2m

以上。

2.2洪水特点成因初析

2.2.1近年来主槽淤积严重

形成"96.8”洪水特点的根本原因在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主槽面积减小,河道排洪

能力降低。

自1986年以来,黄河流域降水较常年偏少,加之沿河工农业及城乡用水量增加,以

及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蓄水运用改变了水量的年际、年内分配等原因,进入黄河下游的水

量明显偏枯,汛期也没发生较大洪水,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按输沙率法计算,1990~1995

年6年间,铁谢至高村河段淤积泥沙约11亿t,且主要淤积在主槽内。泥沙淤积导致河槽

萎缩,同流量水位抬高。平槽流量由80年代初期的5000 m

3

/s 左右,降低到目前的3000

m

3

/s 左右。

2.2.2河道横比降大、滩区分流比重增大

河道主槽淤积直接导致了河道横比降增大,同时,长期小流量形成的曲率较大的弯曲

主槽,延缓了洪水的推进速度,抬高了洪水水位,加大了滩区分流比重。根据水文测验资

料及航空观测,“96·8”洪水期间滩地过流比:花园口断面为:10%左右、夹河滩断面为

20%多、孙口断面为40%~50%.孙口断面大大超过了1986年以前的30%左右。水流

漫滩后流向散乱.加之滩区建筑物及高秆植物较多,致使漫滩洪水演进速度大大减缓。另

外,生产堤进水口的位置和进、退水时机,以及其他人为因素对洪水演进规律均有不同程

度的影响。

(略)

作者简介 胡一三, 男, 56岁, 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