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发(作者:虞翰飞)
!"!"
N
O
#
GPQ
O
$%&
G
R
9"@A@'-@5J5J
!
F,)%N@,B=KH
"
*,'
2JW=DKDdeB'
..
-B2JJ58=AAJB5J5JBJABJ5D
456
<,-("0)0
456ST
!"#$%&'()*+,-./0123 7 8 ! 9 :;< " 9 =>? # 9 @ A # 9 B C # 62Wg , -. e /01 8 g 2 g , A2JJJJ + 5Wg ,- X 3 e /01 8 g 2 g , A2JJJJ + =Wg 245 < 3 6 47 3 8 g 2 g , A2JJJJ7 ! "# - W123= MX Wp 8i- 2 s s sM s W123 WM = B4 M M 8j M 8C 123= 2 5E+* ! Y 627 = D 123 e[ = M IJM,-tu " 657M 的最大影响因素是微珠掺量 , 抗离析性的最大影响因素是硅灰掺量 , 间隙通过性的最大影响因素是矿粉掺量, l 、2Ed 强度的最大影 因素是 量 。 8 $ 的 ( ) 8cp * B 虑混凝土的 和力 能以及 的要求 8 提出 生产的高性能混凝土配 关键词' 高 能混凝 3 ; 正交试验 ; 新拌性能 ; 强度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 FGA2EBH@ @ @ -./01' I@ @ @ -23,' 2JJ2 ! =AAJ62J2J7JA ! J22K ! J> 0%$1.2.3&4)#$5/,).6)172189+%6.%:&3'+)'.3'%+$+)6.%)9%+6&"%7'&$+/)'.3'%+$+)#$%5'$5%+ [I X- 打 QU <6/nP% 2 , ZHANG Da-pi-g? 丄 'G/ , LG R#ng 3 6 2WT/%-7a6,/ ;,U#" Q/!!NM L/"#%/ <,W 8 Y)dW 8 T/%-7a6,/ A2bJJJ 8 <6'-% " 2wGuangzhou Elective Powe" Design Institute Co. , Ltd. , Guangzhou 510000 , China ; =WQ(6,,N ,$ a-d F"a-.p,")a)i,- c-7i-00"i-78G/a-7d,-7 U-iV0".i)M ,$ F0(6-,N,7M8G/a-7a6,/ A2JJJJ8<6i-a7 !"#$%&'$() LM using o"thogonal #Op#"i9#ntal 9#thod,th# #PPects oP total ce9entitious 9ate"ials content,silica Pu9e6QR7cont#nt,PlM ash 9ic"osph#"#6RIS7content and g"anulated g"ound &last $u"nace slag6GGLQ7content on the $"esh p"ope"ties and cu&e st"ength o$ high8pe"8 $o"9ance conc"ete6:PC7 w#"# ## t#st "#sults indicat#d that627 th# D conc"#t# 9iO#s all haV# good wo"Xa&ilitM and seg"e8 gation "esistance,&ut haVe diPPe"ent Plowa&ilitM and passing a&ilitM, and haVe high 28daM and 2E8daM cu&e st"engths6. 27 RIS content has g"eatest ePPects on wo"Xa&ilitM and Plowa&ilitM, QR content has g"eatest ePPect on seg"egation "esistance, GGLQ content has g"eatest ePPect on passing a&ilitM, and the RIS content has g"eatest ePPects on 2 d and 2E d cu&e st", &M conside"ing the &alance oP Va"ious pe"Po"9ance att"i&utes oP :PC and the "eZui"e9ents oP p"ePa&"icated conc"ete st"uctu"e, an opti9u9 conc"ete 9iO p"opo"tion has &een p"o8 posed and Ve"iPied. *+,)-.%/#() high8pe"Po"9ance conc"ete ; o"thogonal eOpe"i9ental 9ethod ; P"esh p"ope"tM ; st"ength ; p"ePa&"icated conc"ete st"uctu"e !" !" !"#$%&'()*+,-装配式混凝土结 5 的生产 有潜力 B 同 , 由于 有 的要求 , 这要求 HPC 不仅要 有较好的 , 要有较的 。 但是 , 能和 的 仍 (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 7 , 这已成为大的发展趋势 。 而 在我国 , 由于存在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不完善 , 施工技术能 力不足和成本较高等原因 , 以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并没有被广 泛采用 123 。 但随着近年来技术的进步 , 施工质量要求的提高和 传统施工成本的提升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受到重视鶏 , 重 HPC 在 的广和用 。 因此 , 发展 用于 的高 能混凝土 有重要的 B 本 采用 , 凝 高 配 , 能混凝土 能和力 能的 , 并 为 用于 的高 能混凝土的配 提 B 装配式建筑所的 构 要在 生产 。 ! 采用 混凝土进 生产 , 往往 由于 混凝土 和 较差 , #" #$%&'()* #$#% #+% 和 的筑质量问题 。 高能混凝土 (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 简称 HPC ) 是一种同时具有 能和较高 能的混凝土 4= ! >3 , 用于 来 B 采用 P ? 52B5C B DEFGH 202D !"#! 2> IJKLM 国 8 9: ;< ( 52K0E2=27 ; 广 2= 9: ;< ( 2025I0=0=202E27 ; 广 ,>: 技 ? ( 202K0H020=2D7 ! 22K ! !"#$%&'(!)*+ !"#$% ,!"- ./01% &'"$ 2 ("" 345678+ )$*+, - ./0 4 )+ 1 9:;<+ ''2% ,=>.?/@ AB#1%&'(!)*+ ("#$% , 3 C/D"AB- -""- >)? , 试验 为 ' 、 -*+1 @ #$ %&'()*+,-./0!"12 采用 试验 >)? 试验 , 本试验 4 : 料 量 D 、 ./ 量 @ 、 A B 量 7 、 !" 量 E , >EF0$%>GH<+ -#( ,IJK LEFM1%NOPQ+ $4'" R '"4'$+,, ,STUV = WXYZ[K 水 , 采用 合 6 6 - K 6 L ! =4 K 水 6 6 ' , 水 减水剂:采用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提供的 5567 型 !"#$ !"#$ 高效减水剂 , 含固量为 40%@ 水 ! " "($%)*+ 因素 本试验通过采用坍落扩展度试验 、 V 型漏斗试验 、 筛 D @ 15#0 25#0 =5#0 ! ! 7 E 0 5#0 9#0 !" 量 析试验 、 L 型仪试验对新 性 、 通过性 的 性 、 性 、 黏 1 2 550 12#0 (#0 0 , 综合评高性能 的新 度试验评估硬化混凝 5(0 5)0 拌性能。 同时 , 采用方 = "#$%&'! 同 的度性能 K 坍落扩展度试验 :;:.<+-*= -"'- >$? 性 。 8 型漏斗试验 , 用 时 料 ./ 量 AB 量 编号 ,用扩展度评 的 @&+AB+ '-=$" : -"'" >(? / /0/, = 550 550 /% /% /% 5#0 9#0 9#0 0#0 5#0 5#0 9#0 D 1 F@ 2 F7 2 FE 2 D 1 F@ = F7 = FE = D 2 F@ 1 F7 2 FE = D 2 F@ 2 F7 = FE 1 D 2 F@ = F7 1 FE 2 D = F@ 1 F7 = FE 2 D = F@ 2 F7 1 FE = D = F@ = F7 2 FE 1 25#0 =5#0 (#0 0 V 型漏斗 析试验 用的时间 ! 评 :;:.<+-*= -"'- >$? 的 性 。 筛 , 用 析 方 筛 5(0 5(0 5(0 5)0 5)0 5)0 15#0 25#0 =5#0 (#0 0 12#0 过 $+,, 方 筛 落 的 量 的 仪试验 量 的 数评 的 析性 @ L 型 @&+AB+'-=$" : -"'" >(? , 试验时 , 通 的高度 " ' 15#0 25#0 =5#0 0 12#0 过 量 料 水 (#0 0 高度比 = " - / " ' , 评 的间隙通过性 。 性能采用方 度试验对同龄期 的 的 度 , 度试验 ;@.<+$""*' 的高度 " - , 试 , 固 水 为 "#'! ,减水剂剂量为 '#$% , J 为 4-% K 合 试验方 方 料 合 6 = K ! # ,-./0'1 编号 /0., = 细骨料 水 水 5 !" 0 ./ AB 粗骨料 减水剂 D 1 F@ 1 F7 1 FE 1 D 1 F@ 2 F7 2 FE 2 D 1 F@ = F7 = FE = D 2 F@ 1 F7 2 FE = 104 104 104 401 *2 1=) 192 (( )42 )42 )42 5 〜 10+,, 205 10 〜 15+,,+ *20 *20 *20 *14 *14 *14 *0* *0* *0* *#25 *#25 *#25 *#40 *#40 *#40 *#55 *#55 *#55 =50 =0* 29 49 50 0 == 0 205 205 10( 10( 10( =92 420 *4 140 19( == 0 () )=) )=) )=) 20= 20= 20= 202 202 202 D 2 F@ 2 F7 = FE 1 D 2 F@ = F7 1 FE 2 D = F@ 1 F7 = FE 2 D = F@ 2 F7 1 FE = 2() 454 =0) 29 =0 10* 10* 10* *5 142 199 0 )=2 )=2 )=2 51 0 (* D = F@ = F72FE 1 ==( =4 %$ !"34 %"!$ !"34 高性能 度 , 采用 试验 () 析 对 的新拌性能、 极差析见表 5 〜 9 。 对极 为 $ 对 - 的试验 ; , 性能 析 。 试验 ) 析 , # $ 6 *+&, 水 新拌性能 度 试验 表 4 对 新拌性能 , 试验的 9 高的 性 . % $ = # $ .= $ =' , - , = K 极差 & =,HIJ % ' , % - , % = K ' ,LMJ % ' , % - , % = K K & /0 , 1 对试验; 的 /0 , 2/ ! 的 K 的 析性 , 性 通过性 。 对 性 能 , 9 的 1+1 度 高 ("+G6H , 度 高 , 满足拆模要求;而 2* d 强度均高于 *0 MPa , 满足使用要求 。 =#-#'+ (1 的 对新拌性能的 对扩展度的 。 扩展度用衡量高性能 性 , 坍落扩展度 /0 , 的 性 扩展度极差析 表 5 %"#$ 5678 为 &' 析 对 性能的 越好 。 的 11) ! 6 & >?@A01 01 度 流动时间 离析率 高度比 度 编号 1>?@ 122 1= 1% 17A 2;7A A 1 -B 1 -C 1 -D 1 6;0 160 10<7 0<096 65<7 97<; A 1 -B 2 -C 2 -D 2 660 109 ;<6 0<09; 72<4 106<9 A 1 -B 3 -C 3 -D 3 540 334 5<6 0<099 76<3 ;7<; A 2-B 1 -C 2 -D3 640 201 2<4 0<21; 73<0 114<; A 2-B 2 -C 3 -D1 565 341 7<4 0<060 72<7 ;9<6 A 2-B 3 -C 1 -D2 700 77 12<6 0<703 60<0 96<7 A 3-B 1 -C 3 -D2 660 332 6<6 0<073 7;<2 93<7 A 3-B 2 -C 1 -D3 700 115 7<9 0<170 69<2 100<0 A 3-B 3 -C 2 -D1 695 237 13<6 0<940 61<0 90<; 6 % "#$%&';<=,-./01 因素 A 因素 B 因素 C 因素 D ! 1 626<7660<0 693<3 646<7 ! 2 635<0641<7 665<0 673<3 ! 3 6;5<0 645<0 5;;<3 626<7 极差 " 5;<3 1;<3 105<0 46<7 因素 ( 次 C(A(D(B 优方案 A 3 -B 1 -C 1 -D 2 !" ! #$%&' ( ) *+,-./012345 " # 6?@A<=BCDEF/G01 2H789:; $ 6O PQ<= ) %!& R/012STN45 ' 6UVA<= ) !& R/012SWX 从表 ! 可以看到 , 可各因素的极差排序为 # ( " ( ' ( $ / G ( 45 # 6?@Q<=a>bFJcdSW/45 " 678 材料总量 ) 次之 , 因素 D ( 硅灰掺量 ) 再次 , 因素 B ( 矿粉掺 量 ) 最次 。 因此, 只针对和易性的优方案为 " ) *B + *# + *D % , 即 胶凝材料总量 (因素 " ) ' 570 /012 ) ,矿粉掺量( 因素 B ) ' 15% , 微珠掺量 ( 因素 C ) 为 124 , 硅灰掺量 ( 因素 D ) ' 5& x ( 2 ) 各因素对流动时间的影响 ° 流动时间用于衡量混 凝土的流动性 , 流动时间越短 , 说明流动性越好 。 各因素的 混凝土 V 型漏斗流动时间极差分 表 6 ° 6 $ "#$%&'789:,-./01 因素 A 因素 B 因素 C 因素 D ! 1 201<0 231<0117<3 246<0 ! 2 206<3 1;;<3 1;2<3 172<7 ! 3 22;<0 216<0335<7 216<7 极差 " 27<0 42<7 21;<3 73<3 因素 ( 次 C(D(B(A 优方案 A 1 -B 2 -C 1 -D 2 从表 6 #可以看' ( ) *+,-.,流动时间 3 因素 A ( 7 凝材料总量) 正相关性, 即流动时间随胶凝材料总 量的增加而增加;流动时间与因素 。 ( 微珠掺量 ) 相关 性 , 即流动时间随微珠掺量的增加而 ; 因素 B ( 矿粉掺 量 ) 在 254 时 , 流动时间最小;因素 D ( 硅灰掺量 ) 在 5% 时 , 流动时间最小 X 从表 6 可以看到,可各因素的极差排序' C ( D ( B ( A , 即 : 因素 C ( 微珠掺量 ) 对流动性的影响最大 , 因素 D ( 硅灰 11; ! 掺量 ) 次之 , 因素 $ ( 矿粉掺量 ) 再次 , 因素 A ( 胶凝材料总 量 ) 最次 。 因此 , 表 6 的分 可以出只针对流动 性的优方案为 A + *B % *C + *D % , 即胶凝材料总量 ( 因素 A ) ' 550 /012 ) , 矿粉掺量 ( 因素 B ) ' 25& , 微珠掺量 ( 因素 C ) ' 12% , 硅灰掺量 (因素 D ) ' 5& ° ( 3 ) 各因素对 的影响 ° 用于衡量混凝土 的 性 , 越小 , 说明 性越好 ° 极差 分 表 7 ° 2 # "#$%&'3/4/5,-./01 因素 A 因素 B 因素 C 因素 D ! 1 ;<3 6<6 10<410<6 ! 2 7<5 ;<0 ;<2 9<3 ! 3 9<4 10<6 6<5 5<3 极差 " 1<9 4<0 3<9 5<3 因素 ( 次 D(B(C(A 优方案 A 2-B1 -C 3 -D 3 从表 7 中可以看出 : 在试验范围内 , 与因素 B ( 矿粉掺量 ) 和因素 C ( 微珠掺量)正相关性, 即 随 矿粉掺量或随微珠掺量的增加而增加 ; 与因素 D ( 硅灰掺量 ) 相关性 , 即 随硅灰掺量的增加而 少;因素 A ( 7 凝材料总量 ) 在 560 k0m 3 时 , 离析率最小 ° 从表 7 可以 , 各因素的极差排序' D ( B ( C ( A , 即 : 因素 D ( 硅灰掺量 ) 对 聚性的影响最大 , 因素 B ( 矿粉掺 量 ) 次之 , 因素 C ( 微珠掺量 ) 再次 , 因素 A ( 胶凝材料总量 ) 最次°因此,只针对 性能的优方案为 A z -B i -C s -D ) , 即 胶凝材料总量 ( 因素 A ) ' 560 kol2 3 , 矿粉掺量 ( 因素 B ) ' 15% , 微珠掺量 ( 因素 C ) ' 0 , 硅灰掺量 ( 因素 D ) ' 9% ° ( 4 ) 各因素对高度比的影响°高度比用于评估间隙通 过性 因素的高度比极差分 , 高度比越 1 , 说明混凝土的间隙通过性越好 " ; ° 。 各 ! ! "#$%&' " ()"*+,-./01 因素 A 因素 B 因素 C 因素 D ! 1 0<09; 0<129 0<323 0<365 ! 2 0<327 0<109 0<419 0<291 ! 3 0<3940<5;1 0<077 0<162 极差 " 0<297 0<471 0<341 0<203 因素 ( 次 B(C(A(D 优方案 A 3 -B 3 -C 2 -D 1 从表 ; 中可以看 : 在试验范围内 , 高度比与因素 A ( 胶凝材料总量 ) 呈正相关性 , 即高度比随胶凝材料总量的 增加而增加;高度比与因素 D ( 硅灰掺量 ) 呈相关性 , 即高 度比随硅灰掺量的增加而 ; 因素 B ( 矿粉掺量 ) 在 25% 时,高度比最小;因素 C ( 微珠掺量 ) 在 6% 时 , 高度比最大 ° 从表 7 可以 , 因素的极差排序为 B( C ( A ( D , 即 : 因素 B ( 矿粉掺量 ) 对间隙通 性的影响最大 , 因素 。 ( 微 珠掺量 ) 次之 , 因素 A ( 7 凝材料总量 ) 再次 , 因素 D ( 硅灰 掺量 ) 最次°因此 , 可以 只针对间 通 性的优方案' A 3 -B 3 -C 2 -D 1 , 即胶凝材料总量 ( 因素 A ) ' 570 k0l2 3 , 矿粉 掺量 ( 因素 B ) ' 35% , 微珠掺量 ( 因素 C ) ' 6% , 硅灰掺量 6789:;<=>45 u ‘ ,v! 0 '="="$ 3 ‘ G *+7 的 。 素 D <=>?7 硅灰掺量的增加 ,各龄期的混 34N*+wxy7 !Q"#$% 凝土抗压强度均有 F 素的 极差分析结果见表 9 、 10 。 + & 45678 ! % 9:5;<=>?23 素 a 表 9 也可以看到:对于 1d 抗压强度 而言 , 各因 ! +>)>D>& , Go 1-% 抗压强度的%' ! +>)>D>& , 对于 28-% 抗压强度的%' ! & 1 *) 1 *+ ' *D ' 对于 28-% 抗压强度 而 ,各 素的 素 D 素 b 素 c ! 1 ! 2 ! ' 51=4 /8=/ 52=' /4=0 /8=8 54=5 //=4 ! & 2 *) 1 *+2*D ' F 51=450=2 52=8 /=4 #$%& #$%&'())* TU 分析与 /9=4 2=9 /4=8 " 素 > 优方 /=4 10=8 C>B>D>A 、 拟定优选方为 A ' *B 「 C i *D 2 , 凝 量牡 ‘ A )! 450 6789 ' , 粉掺量 U 素 B ) A 1 *B 1 *C ' *D ' + !# 45678 "$ %9:5;<=>?23 素 a 为 14% , 微珠掺量(£素 0 为 12% , 硅灰掺量 U 素 D )! 4% 优选方 b 表 11 方 的 e 素 D L 素 b 素c ! 1 ! 2 ! ' 95=4 102=1 100=4 94=9 4=4 98=9 91=8 98=2 104=2 90=4 92=8 99=1 100=9 8=1 (1 ) 在胶凝材料总量 450 6789 ' 时 , 混凝土的和易性 、 间隙通过性均最好 , 而 1 d 强度是次好 , 对流动性 、 黏聚性 和 28-% 强度的 450- 6789 ' ( 2 ) : 可 , 凝 量 为 " 素 > 优方 10=' 1'=8 C>B>D>A A 2 *B 1 *C 2 *D ' 粉掺量 14% 时 , 混凝土的和易性 、 黏聚性 、 1 d 强度、 28 d 强度最好 , 且间隙通过性是好,而对流动性的 表 9 、 10 I B c , ‘ & x 7 ,wxy<=>? | ,_ ? ] k ‘ ) ™ ” •7 ,wxy7<=> 可 , 粉掺量 为 14% ( ' ) 微珠掺量为 12% ,混凝土的和易性 、 流动性最 7 , ” •7 , 7 k ‘ + ' “” •7 ,1$% <=<=>?|W 好 , 而对间隙通过性 、 28 d 强度是 好 , 对黏聚性 ; 1 d 强度 的 可 , 微珠掺量 为 12% ( 4 ) 在硅灰掺量 5% 时 , 混凝土的 度 、 流动性最好 , 7 XGo "#$% >?, ” /:' “ wxy7<= 黏聚性 、 间隙通过性 、 1 d 强度 、 28 d 强度 好 , 硅灰掺 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过高的掺量 ( 12% ) , 28 % 强度出 粉 量 为 4% 6789 ' 粗骨料 + !! ,-.@ABC 水 水泥 硅灰 微珠 108 '8/ '0 8/ /8 5'2 4?10 99 10?14 99 202 808 减水剂 8=44 为"#$优选方()性+ , -.与 012# 各 456 DEF 因素是微珠掺• , 抗离析性的最大影响因素是硅灰掺量 , 间 隙通过性的最 素是微珠掺量 的新拌性能试验和 1 ; 28d 抗压强度试验 ,2 验结果如表 12 + !" ,-./0123 度流动 间 离析 素是粉掺量 , 1 、 28 d 强度的最大 编号 A' *B 1 *C 1 *D 2 899 504 8< 114 8% 高度 抗压强度 8MPa ( ' ) 合 各 素对新拌性能 、 性能的 , 最 "优选方 , 凝 量为 450 6789 ' , 粉 掺量为 14% , 微珠掺量为 12% ,硅灰掺量为 5% 。 最后 , 通过 11=9 0=8'' 1$d 54=8 28$d 108=0 与正交试验各组试验结果对比可知 , 优选方案 A ' ( B 1 *C 1 *D 2 与正交试验各组的试验结果对比 , 优选方 的和易性最高 , 的和易性是最高的,流动性 、 间隙通过性 、 1 d 强度 、 28 d 强度 是最高的之一 , 而黏聚性虽然不是最好的 , 但也符合规范要 求 。 这充分说明经过正交试验和优选所得的方案 A ' *B 1 *C 1 *D 2 充分可行的 , 可用于预制件的生产 。 而流动性 、 间隙通过性 、 1 d 强度和 28 d 强度是最高的之一 , 而抗离析性也符合规范要求 。 这说明优选方充分可行 , 可用于预制件的生产 &'()* !"# !"#$%&&$'()*+,-./0!%#$1234$&'"($ ! 567$89:)*+;<=,-/0>?!%#$,-@A$&)")$*" !" !" ( 1 ) 正交试验的 9 组混凝土均 { 有 } 好的和易性和抗 ~析性 , 但流动性和间隙通过性各 这 9 组混凝土的 强度均高于 /0 MPa , 80 123 , 要求 , 而 28 d 强度均高于 B"&CD")(*+")(($ !,# E/FGHIJ$K$LMN;<=/0OPQ!%#$R-STG 用要求 &)"-G,*(/+-"0 ( 2 ) 通过 分析 ,和易性和流动性的最 !"#$ !"#% 119 ! !"#$%&'()*+,-'./0123456 究 [J#$ 钢结构 , 2011 , 26(12 ) : 8-12$ [9# 许清风 , 韩重庆,李向民,等 $ 不同持荷水平下预应力混 /0 空 D 板耐火 !"#$% !"# !"#$%&'$()$* $ +,-./012345 !%#$ ./0$ 试验研究 [J] . 建筑结构学报 , 2013 , 34(3 ): 20-27$ [10 ] 赵顺波 , 张利梅 , 李 . 预应力高强混 /0CD 板梁优化设计 &'"( 6 ) 78 """*""($ ! 9:$;<=$>?@$* $ AB+,-./0CDEFGHI JKLMN23 !%#$ OPQRS-$ &+", $ (( 6 - 78 "+)*""& $ "(./ 与试验研究 [J]$ 0 木工程学报, 2002 , 35(4 ): 6-11$ [11# 王 维, , 庆 $ 454671 1OPP 混/ 0 梁 性能 分析 [J]. 世界地震工程, 2016 , 32(4 ): 125-133$ [3# 刘曙光,闫长旺 , 王刚 , 等 . 碳纤维布加固预应力空心板承载力 efKMNgh !%#$ QREFij$ &++) $ &. 6 1" 78 "&-*"&)$ [ ( # 张利梅 ,9 顺波,黄承逵 . 预应力高强混 /0 梁延性性能分析与 [12# 王钧,唐付林 , 文慧 , 等 . 轻骨料混 /0 预制预应力空心板受力 性能试验与分析 [J# . 建筑结构 , 2017 , 47(10) : 97-102 , 107$ [13# 轻骨料混 /0 技 程: J9J 5 1 — 2002[S#$ [14# 张 ,王庆 , ,等 $454671 混/ 0 性 P 试验研究 [J]$ 工程力学, 2005 , 22(3 ): 166-1713 [-# 韩重庆 , 许清风,李向民,等 $ 预应力混 /0CD 板受火后力学 验证 [J#$ 建筑结构 , 2008 , 38(8 ) : 127-130$ [15# ,李 , $ 混/ 0 性 构 P 工 性能试验研究 [J# . 建筑结构学报, 2012 , 33 (9 ) : 112-118$ [6# 刘小燕 , , 陈道勇. CD 板正截面承载力模拟计算 程应 [J#$ 学学报(工学 ) , 2015 , 49(3 ): 547-554 , 563$ &'()% 李 ( 1989- ), , 研究 *+,-% 路 800 ( 200240 ) *+./% 188****3128 研究 [J]$ 公路交通科技 , 2008 , 25 ⑵ : 89-93 , 112$ [7# 王超 , 王春 , ( , 等 . 加固足尺预应力混 /0CDH 梁抗弯性能 [%#$ 通 工程学 j, 2018 , 18(2 ): 31-41$ [8] 曾苏生.钢板 - 轻骨料混 /0CD 板弯曲刚度计算方法研 012& !!" 3 [4# 龙 . 工( 学, 20133 类保温板材性能因素的研究 [D#. &': &京 [10 #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134 — 2010[S#$ [5# ) :,李 * ,张 +, ,等 3 高 -./0123 制 4567 1 研 究 [J#3 - 08 盐通报 , 2016 , 35(3 ): 927-932. [6# 朱静,杨鼎宜 , 洪亚强,等 . 自保温污泥陶粒混 /0 E 块及其性 第一作者% 王飞飞 ( 1994- ), 男,硕士研究生 。 *+,-% 北京 [ ] 100 北京工( 学( 100124 ) *+./% 188****9073 通讯作者% 路永华 (1967- ), 女,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土木 能研究 [J#. 混 /0 , 2015(9 ) : 130-134. [7# 混 /0 PCD E 块试验方法 : GB/T 411 1 — 2013[S#$ [8# 自保温混 /0 复合 E 块 : JG=T 407 — 2013[S#$ 工程材料 6 *+./% 135****8503 [9# 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和防护热箱法 : GB=T 13475 — 2008[S#$ 012& !!# 3 [4# 王军委 , {秋 g , 齐秀 i ,等 $ 高性能混 /01 影响因素研究 [J#$ 工(出 社, 2008 ( 7 ): 124-146. 混/ 0, 2015 ( 2 ): 94-97$ [5# 自密实混 /0 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83 — 2012[S# $ 中华人民共 和国住房和城乡建部 , 2012$ [6# T>?@ABC DE>?F GHBGE>@> : IJ BS 12350 : 2010[S#/BEA@A?F S@KBLKEL? MB8 @A@N@AHB , 7O , 2'1'3 第一作者 : 万新 (1985- ) , 男 , 工学学士,研究方向:混凝土预制件 ° *+,-% 路 83 ( 510000 ) *+./ : 186****2118 [7#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 GB/T 50081 — 2002[S# • 中国建筑 通讯作者 : 李古 (1986- ),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 : 高性能混 工(出版社 , 2003. [8# 李云 w , 传荣 • 试验设计与数 yz {(第二版 ) [ p #. 北京:化学 凝 0 *+./ : 139****3958 行业资讯 78'9:;<=>?@;AB>C;DEFGHI9:;JKL=MCNO=MCNOPQRSTUV;WXYZ[ 管理暂行办法 》 ,首次提出符合条件的非政府投资民用装配式建筑 , 可获得 180 元 $% & 的财政奖励 ° 暂行办法提出 , 对按照 《 关于印发 〈 北京市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住宅项目技术管理要点 〉 的 40% 的住宅项目; 按照 《 9 京市人民政府办 关于加发展装配式建筑的 》 实施的,预制率不低于 意见 》 , 的装配率不于 )0( 且 率不低于 *0% 的项 V ;以及自愿实施的 , 装配率不低于 *0% , 且建筑高度在 +0 % (含)以下时预制率不低于 40% 、 建筑高度 +0,% ” 不 于 &0( 的项目 , 180 元 $% & 的奖励资[° 奖励资[的装配式项目按照 建筑 45 奖励 , 且 建筑 45 不 高不 &,*00 元° 于 *,000,% & , 项目奖励资[ 1&* !
2024年5月27日发(作者:虞翰飞)
!"!"
N
O
#
GPQ
O
$%&
G
R
9"@A@'-@5J5J
!
F,)%N@,B=KH
"
*,'
2JW=DKDdeB'
..
-B2JJ58=AAJB5J5JBJABJ5D
456
<,-("0)0
456ST
!"#$%&'()*+,-./0123 7 8 ! 9 :;< " 9 =>? # 9 @ A # 9 B C # 62Wg , -. e /01 8 g 2 g , A2JJJJ + 5Wg ,- X 3 e /01 8 g 2 g , A2JJJJ + =Wg 245 < 3 6 47 3 8 g 2 g , A2JJJJ7 ! "# - W123= MX Wp 8i- 2 s s sM s W123 WM = B4 M M 8j M 8C 123= 2 5E+* ! Y 627 = D 123 e[ = M IJM,-tu " 657M 的最大影响因素是微珠掺量 , 抗离析性的最大影响因素是硅灰掺量 , 间隙通过性的最大影响因素是矿粉掺量, l 、2Ed 强度的最大影 因素是 量 。 8 $ 的 ( ) 8cp * B 虑混凝土的 和力 能以及 的要求 8 提出 生产的高性能混凝土配 关键词' 高 能混凝 3 ; 正交试验 ; 新拌性能 ; 强度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 FGA2EBH@ @ @ -./01' I@ @ @ -23,' 2JJ2 ! =AAJ62J2J7JA ! J22K ! J> 0%$1.2.3&4)#$5/,).6)172189+%6.%:&3'+)'.3'%+$+)6.%)9%+6&"%7'&$+/)'.3'%+$+)#$%5'$5%+ [I X- 打 QU <6/nP% 2 , ZHANG Da-pi-g? 丄 'G/ , LG R#ng 3 6 2WT/%-7a6,/ ;,U#" Q/!!NM L/"#%/ <,W 8 Y)dW 8 T/%-7a6,/ A2bJJJ 8 <6'-% " 2wGuangzhou Elective Powe" Design Institute Co. , Ltd. , Guangzhou 510000 , China ; =WQ(6,,N ,$ a-d F"a-.p,")a)i,- c-7i-00"i-78G/a-7d,-7 U-iV0".i)M ,$ F0(6-,N,7M8G/a-7a6,/ A2JJJJ8<6i-a7 !"#$%&'$() LM using o"thogonal #Op#"i9#ntal 9#thod,th# #PPects oP total ce9entitious 9ate"ials content,silica Pu9e6QR7cont#nt,PlM ash 9ic"osph#"#6RIS7content and g"anulated g"ound &last $u"nace slag6GGLQ7content on the $"esh p"ope"ties and cu&e st"ength o$ high8pe"8 $o"9ance conc"ete6:PC7 w#"# ## t#st "#sults indicat#d that627 th# D conc"#t# 9iO#s all haV# good wo"Xa&ilitM and seg"e8 gation "esistance,&ut haVe diPPe"ent Plowa&ilitM and passing a&ilitM, and haVe high 28daM and 2E8daM cu&e st"engths6. 27 RIS content has g"eatest ePPects on wo"Xa&ilitM and Plowa&ilitM, QR content has g"eatest ePPect on seg"egation "esistance, GGLQ content has g"eatest ePPect on passing a&ilitM, and the RIS content has g"eatest ePPects on 2 d and 2E d cu&e st", &M conside"ing the &alance oP Va"ious pe"Po"9ance att"i&utes oP :PC and the "eZui"e9ents oP p"ePa&"icated conc"ete st"uctu"e, an opti9u9 conc"ete 9iO p"opo"tion has &een p"o8 posed and Ve"iPied. *+,)-.%/#() high8pe"Po"9ance conc"ete ; o"thogonal eOpe"i9ental 9ethod ; P"esh p"ope"tM ; st"ength ; p"ePa&"icated conc"ete st"uctu"e !" !" !"#$%&'()*+,-装配式混凝土结 5 的生产 有潜力 B 同 , 由于 有 的要求 , 这要求 HPC 不仅要 有较好的 , 要有较的 。 但是 , 能和 的 仍 (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 7 , 这已成为大的发展趋势 。 而 在我国 , 由于存在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不完善 , 施工技术能 力不足和成本较高等原因 , 以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并没有被广 泛采用 123 。 但随着近年来技术的进步 , 施工质量要求的提高和 传统施工成本的提升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受到重视鶏 , 重 HPC 在 的广和用 。 因此 , 发展 用于 的高 能混凝土 有重要的 B 本 采用 , 凝 高 配 , 能混凝土 能和力 能的 , 并 为 用于 的高 能混凝土的配 提 B 装配式建筑所的 构 要在 生产 。 ! 采用 混凝土进 生产 , 往往 由于 混凝土 和 较差 , #" #$%&'()* #$#% #+% 和 的筑质量问题 。 高能混凝土 (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 简称 HPC ) 是一种同时具有 能和较高 能的混凝土 4= ! >3 , 用于 来 B 采用 P ? 52B5C B DEFGH 202D !"#! 2> IJKLM 国 8 9: ;< ( 52K0E2=27 ; 广 2= 9: ;< ( 2025I0=0=202E27 ; 广 ,>: 技 ? ( 202K0H020=2D7 ! 22K ! !"#$%&'(!)*+ !"#$% ,!"- ./01% &'"$ 2 ("" 345678+ )$*+, - ./0 4 )+ 1 9:;<+ ''2% ,=>.?/@ AB#1%&'(!)*+ ("#$% , 3 C/D"AB- -""- >)? , 试验 为 ' 、 -*+1 @ #$ %&'()*+,-./0!"12 采用 试验 >)? 试验 , 本试验 4 : 料 量 D 、 ./ 量 @ 、 A B 量 7 、 !" 量 E , >EF0$%>GH<+ -#( ,IJK LEFM1%NOPQ+ $4'" R '"4'$+,, ,STUV = WXYZ[K 水 , 采用 合 6 6 - K 6 L ! =4 K 水 6 6 ' , 水 减水剂:采用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提供的 5567 型 !"#$ !"#$ 高效减水剂 , 含固量为 40%@ 水 ! " "($%)*+ 因素 本试验通过采用坍落扩展度试验 、 V 型漏斗试验 、 筛 D @ 15#0 25#0 =5#0 ! ! 7 E 0 5#0 9#0 !" 量 析试验 、 L 型仪试验对新 性 、 通过性 的 性 、 性 、 黏 1 2 550 12#0 (#0 0 , 综合评高性能 的新 度试验评估硬化混凝 5(0 5)0 拌性能。 同时 , 采用方 = "#$%&'! 同 的度性能 K 坍落扩展度试验 :;:.<+-*= -"'- >$? 性 。 8 型漏斗试验 , 用 时 料 ./ 量 AB 量 编号 ,用扩展度评 的 @&+AB+ '-=$" : -"'" >(? / /0/, = 550 550 /% /% /% 5#0 9#0 9#0 0#0 5#0 5#0 9#0 D 1 F@ 2 F7 2 FE 2 D 1 F@ = F7 = FE = D 2 F@ 1 F7 2 FE = D 2 F@ 2 F7 = FE 1 D 2 F@ = F7 1 FE 2 D = F@ 1 F7 = FE 2 D = F@ 2 F7 1 FE = D = F@ = F7 2 FE 1 25#0 =5#0 (#0 0 V 型漏斗 析试验 用的时间 ! 评 :;:.<+-*= -"'- >$? 的 性 。 筛 , 用 析 方 筛 5(0 5(0 5(0 5)0 5)0 5)0 15#0 25#0 =5#0 (#0 0 12#0 过 $+,, 方 筛 落 的 量 的 仪试验 量 的 数评 的 析性 @ L 型 @&+AB+'-=$" : -"'" >(? , 试验时 , 通 的高度 " ' 15#0 25#0 =5#0 0 12#0 过 量 料 水 (#0 0 高度比 = " - / " ' , 评 的间隙通过性 。 性能采用方 度试验对同龄期 的 的 度 , 度试验 ;@.<+$""*' 的高度 " - , 试 , 固 水 为 "#'! ,减水剂剂量为 '#$% , J 为 4-% K 合 试验方 方 料 合 6 = K ! # ,-./0'1 编号 /0., = 细骨料 水 水 5 !" 0 ./ AB 粗骨料 减水剂 D 1 F@ 1 F7 1 FE 1 D 1 F@ 2 F7 2 FE 2 D 1 F@ = F7 = FE = D 2 F@ 1 F7 2 FE = 104 104 104 401 *2 1=) 192 (( )42 )42 )42 5 〜 10+,, 205 10 〜 15+,,+ *20 *20 *20 *14 *14 *14 *0* *0* *0* *#25 *#25 *#25 *#40 *#40 *#40 *#55 *#55 *#55 =50 =0* 29 49 50 0 == 0 205 205 10( 10( 10( =92 420 *4 140 19( == 0 () )=) )=) )=) 20= 20= 20= 202 202 202 D 2 F@ 2 F7 = FE 1 D 2 F@ = F7 1 FE 2 D = F@ 1 F7 = FE 2 D = F@ 2 F7 1 FE = 2() 454 =0) 29 =0 10* 10* 10* *5 142 199 0 )=2 )=2 )=2 51 0 (* D = F@ = F72FE 1 ==( =4 %$ !"34 %"!$ !"34 高性能 度 , 采用 试验 () 析 对 的新拌性能、 极差析见表 5 〜 9 。 对极 为 $ 对 - 的试验 ; , 性能 析 。 试验 ) 析 , # $ 6 *+&, 水 新拌性能 度 试验 表 4 对 新拌性能 , 试验的 9 高的 性 . % $ = # $ .= $ =' , - , = K 极差 & =,HIJ % ' , % - , % = K ' ,LMJ % ' , % - , % = K K & /0 , 1 对试验; 的 /0 , 2/ ! 的 K 的 析性 , 性 通过性 。 对 性 能 , 9 的 1+1 度 高 ("+G6H , 度 高 , 满足拆模要求;而 2* d 强度均高于 *0 MPa , 满足使用要求 。 =#-#'+ (1 的 对新拌性能的 对扩展度的 。 扩展度用衡量高性能 性 , 坍落扩展度 /0 , 的 性 扩展度极差析 表 5 %"#$ 5678 为 &' 析 对 性能的 越好 。 的 11) ! 6 & >?@A01 01 度 流动时间 离析率 高度比 度 编号 1>?@ 122 1= 1% 17A 2;7A A 1 -B 1 -C 1 -D 1 6;0 160 10<7 0<096 65<7 97<; A 1 -B 2 -C 2 -D 2 660 109 ;<6 0<09; 72<4 106<9 A 1 -B 3 -C 3 -D 3 540 334 5<6 0<099 76<3 ;7<; A 2-B 1 -C 2 -D3 640 201 2<4 0<21; 73<0 114<; A 2-B 2 -C 3 -D1 565 341 7<4 0<060 72<7 ;9<6 A 2-B 3 -C 1 -D2 700 77 12<6 0<703 60<0 96<7 A 3-B 1 -C 3 -D2 660 332 6<6 0<073 7;<2 93<7 A 3-B 2 -C 1 -D3 700 115 7<9 0<170 69<2 100<0 A 3-B 3 -C 2 -D1 695 237 13<6 0<940 61<0 90<; 6 % "#$%&';<=,-./01 因素 A 因素 B 因素 C 因素 D ! 1 626<7660<0 693<3 646<7 ! 2 635<0641<7 665<0 673<3 ! 3 6;5<0 645<0 5;;<3 626<7 极差 " 5;<3 1;<3 105<0 46<7 因素 ( 次 C(A(D(B 优方案 A 3 -B 1 -C 1 -D 2 !" ! #$%&' ( ) *+,-./012345 " # 6?@A<=BCDEF/G01 2H789:; $ 6O PQ<= ) %!& R/012STN45 ' 6UVA<= ) !& R/012SWX 从表 ! 可以看到 , 可各因素的极差排序为 # ( " ( ' ( $ / G ( 45 # 6?@Q<=a>bFJcdSW/45 " 678 材料总量 ) 次之 , 因素 D ( 硅灰掺量 ) 再次 , 因素 B ( 矿粉掺 量 ) 最次 。 因此, 只针对和易性的优方案为 " ) *B + *# + *D % , 即 胶凝材料总量 (因素 " ) ' 570 /012 ) ,矿粉掺量( 因素 B ) ' 15% , 微珠掺量 ( 因素 C ) 为 124 , 硅灰掺量 ( 因素 D ) ' 5& x ( 2 ) 各因素对流动时间的影响 ° 流动时间用于衡量混 凝土的流动性 , 流动时间越短 , 说明流动性越好 。 各因素的 混凝土 V 型漏斗流动时间极差分 表 6 ° 6 $ "#$%&'789:,-./01 因素 A 因素 B 因素 C 因素 D ! 1 201<0 231<0117<3 246<0 ! 2 206<3 1;;<3 1;2<3 172<7 ! 3 22;<0 216<0335<7 216<7 极差 " 27<0 42<7 21;<3 73<3 因素 ( 次 C(D(B(A 优方案 A 1 -B 2 -C 1 -D 2 从表 6 #可以看' ( ) *+,-.,流动时间 3 因素 A ( 7 凝材料总量) 正相关性, 即流动时间随胶凝材料总 量的增加而增加;流动时间与因素 。 ( 微珠掺量 ) 相关 性 , 即流动时间随微珠掺量的增加而 ; 因素 B ( 矿粉掺 量 ) 在 254 时 , 流动时间最小;因素 D ( 硅灰掺量 ) 在 5% 时 , 流动时间最小 X 从表 6 可以看到,可各因素的极差排序' C ( D ( B ( A , 即 : 因素 C ( 微珠掺量 ) 对流动性的影响最大 , 因素 D ( 硅灰 11; ! 掺量 ) 次之 , 因素 $ ( 矿粉掺量 ) 再次 , 因素 A ( 胶凝材料总 量 ) 最次 。 因此 , 表 6 的分 可以出只针对流动 性的优方案为 A + *B % *C + *D % , 即胶凝材料总量 ( 因素 A ) ' 550 /012 ) , 矿粉掺量 ( 因素 B ) ' 25& , 微珠掺量 ( 因素 C ) ' 12% , 硅灰掺量 (因素 D ) ' 5& ° ( 3 ) 各因素对 的影响 ° 用于衡量混凝土 的 性 , 越小 , 说明 性越好 ° 极差 分 表 7 ° 2 # "#$%&'3/4/5,-./01 因素 A 因素 B 因素 C 因素 D ! 1 ;<3 6<6 10<410<6 ! 2 7<5 ;<0 ;<2 9<3 ! 3 9<4 10<6 6<5 5<3 极差 " 1<9 4<0 3<9 5<3 因素 ( 次 D(B(C(A 优方案 A 2-B1 -C 3 -D 3 从表 7 中可以看出 : 在试验范围内 , 与因素 B ( 矿粉掺量 ) 和因素 C ( 微珠掺量)正相关性, 即 随 矿粉掺量或随微珠掺量的增加而增加 ; 与因素 D ( 硅灰掺量 ) 相关性 , 即 随硅灰掺量的增加而 少;因素 A ( 7 凝材料总量 ) 在 560 k0m 3 时 , 离析率最小 ° 从表 7 可以 , 各因素的极差排序' D ( B ( C ( A , 即 : 因素 D ( 硅灰掺量 ) 对 聚性的影响最大 , 因素 B ( 矿粉掺 量 ) 次之 , 因素 C ( 微珠掺量 ) 再次 , 因素 A ( 胶凝材料总量 ) 最次°因此,只针对 性能的优方案为 A z -B i -C s -D ) , 即 胶凝材料总量 ( 因素 A ) ' 560 kol2 3 , 矿粉掺量 ( 因素 B ) ' 15% , 微珠掺量 ( 因素 C ) ' 0 , 硅灰掺量 ( 因素 D ) ' 9% ° ( 4 ) 各因素对高度比的影响°高度比用于评估间隙通 过性 因素的高度比极差分 , 高度比越 1 , 说明混凝土的间隙通过性越好 " ; ° 。 各 ! ! "#$%&' " ()"*+,-./01 因素 A 因素 B 因素 C 因素 D ! 1 0<09; 0<129 0<323 0<365 ! 2 0<327 0<109 0<419 0<291 ! 3 0<3940<5;1 0<077 0<162 极差 " 0<297 0<471 0<341 0<203 因素 ( 次 B(C(A(D 优方案 A 3 -B 3 -C 2 -D 1 从表 ; 中可以看 : 在试验范围内 , 高度比与因素 A ( 胶凝材料总量 ) 呈正相关性 , 即高度比随胶凝材料总量的 增加而增加;高度比与因素 D ( 硅灰掺量 ) 呈相关性 , 即高 度比随硅灰掺量的增加而 ; 因素 B ( 矿粉掺量 ) 在 25% 时,高度比最小;因素 C ( 微珠掺量 ) 在 6% 时 , 高度比最大 ° 从表 7 可以 , 因素的极差排序为 B( C ( A ( D , 即 : 因素 B ( 矿粉掺量 ) 对间隙通 性的影响最大 , 因素 。 ( 微 珠掺量 ) 次之 , 因素 A ( 7 凝材料总量 ) 再次 , 因素 D ( 硅灰 掺量 ) 最次°因此 , 可以 只针对间 通 性的优方案' A 3 -B 3 -C 2 -D 1 , 即胶凝材料总量 ( 因素 A ) ' 570 k0l2 3 , 矿粉 掺量 ( 因素 B ) ' 35% , 微珠掺量 ( 因素 C ) ' 6% , 硅灰掺量 6789:;<=>45 u ‘ ,v! 0 '="="$ 3 ‘ G *+7 的 。 素 D <=>?7 硅灰掺量的增加 ,各龄期的混 34N*+wxy7 !Q"#$% 凝土抗压强度均有 F 素的 极差分析结果见表 9 、 10 。 + & 45678 ! % 9:5;<=>?23 素 a 表 9 也可以看到:对于 1d 抗压强度 而言 , 各因 ! +>)>D>& , Go 1-% 抗压强度的%' ! +>)>D>& , 对于 28-% 抗压强度的%' ! & 1 *) 1 *+ ' *D ' 对于 28-% 抗压强度 而 ,各 素的 素 D 素 b 素 c ! 1 ! 2 ! ' 51=4 /8=/ 52=' /4=0 /8=8 54=5 //=4 ! & 2 *) 1 *+2*D ' F 51=450=2 52=8 /=4 #$%& #$%&'())* TU 分析与 /9=4 2=9 /4=8 " 素 > 优方 /=4 10=8 C>B>D>A 、 拟定优选方为 A ' *B 「 C i *D 2 , 凝 量牡 ‘ A )! 450 6789 ' , 粉掺量 U 素 B ) A 1 *B 1 *C ' *D ' + !# 45678 "$ %9:5;<=>?23 素 a 为 14% , 微珠掺量(£素 0 为 12% , 硅灰掺量 U 素 D )! 4% 优选方 b 表 11 方 的 e 素 D L 素 b 素c ! 1 ! 2 ! ' 95=4 102=1 100=4 94=9 4=4 98=9 91=8 98=2 104=2 90=4 92=8 99=1 100=9 8=1 (1 ) 在胶凝材料总量 450 6789 ' 时 , 混凝土的和易性 、 间隙通过性均最好 , 而 1 d 强度是次好 , 对流动性 、 黏聚性 和 28-% 强度的 450- 6789 ' ( 2 ) : 可 , 凝 量 为 " 素 > 优方 10=' 1'=8 C>B>D>A A 2 *B 1 *C 2 *D ' 粉掺量 14% 时 , 混凝土的和易性 、 黏聚性 、 1 d 强度、 28 d 强度最好 , 且间隙通过性是好,而对流动性的 表 9 、 10 I B c , ‘ & x 7 ,wxy<=>? | ,_ ? ] k ‘ ) ™ ” •7 ,wxy7<=> 可 , 粉掺量 为 14% ( ' ) 微珠掺量为 12% ,混凝土的和易性 、 流动性最 7 , ” •7 , 7 k ‘ + ' “” •7 ,1$% <=<=>?|W 好 , 而对间隙通过性 、 28 d 强度是 好 , 对黏聚性 ; 1 d 强度 的 可 , 微珠掺量 为 12% ( 4 ) 在硅灰掺量 5% 时 , 混凝土的 度 、 流动性最好 , 7 XGo "#$% >?, ” /:' “ wxy7<= 黏聚性 、 间隙通过性 、 1 d 强度 、 28 d 强度 好 , 硅灰掺 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过高的掺量 ( 12% ) , 28 % 强度出 粉 量 为 4% 6789 ' 粗骨料 + !! ,-.@ABC 水 水泥 硅灰 微珠 108 '8/ '0 8/ /8 5'2 4?10 99 10?14 99 202 808 减水剂 8=44 为"#$优选方()性+ , -.与 012# 各 456 DEF 因素是微珠掺• , 抗离析性的最大影响因素是硅灰掺量 , 间 隙通过性的最 素是微珠掺量 的新拌性能试验和 1 ; 28d 抗压强度试验 ,2 验结果如表 12 + !" ,-./0123 度流动 间 离析 素是粉掺量 , 1 、 28 d 强度的最大 编号 A' *B 1 *C 1 *D 2 899 504 8< 114 8% 高度 抗压强度 8MPa ( ' ) 合 各 素对新拌性能 、 性能的 , 最 "优选方 , 凝 量为 450 6789 ' , 粉 掺量为 14% , 微珠掺量为 12% ,硅灰掺量为 5% 。 最后 , 通过 11=9 0=8'' 1$d 54=8 28$d 108=0 与正交试验各组试验结果对比可知 , 优选方案 A ' ( B 1 *C 1 *D 2 与正交试验各组的试验结果对比 , 优选方 的和易性最高 , 的和易性是最高的,流动性 、 间隙通过性 、 1 d 强度 、 28 d 强度 是最高的之一 , 而黏聚性虽然不是最好的 , 但也符合规范要 求 。 这充分说明经过正交试验和优选所得的方案 A ' *B 1 *C 1 *D 2 充分可行的 , 可用于预制件的生产 。 而流动性 、 间隙通过性 、 1 d 强度和 28 d 强度是最高的之一 , 而抗离析性也符合规范要求 。 这说明优选方充分可行 , 可用于预制件的生产 &'()* !"# !"#$%&&$'()*+,-./0!%#$1234$&'"($ ! 567$89:)*+;<=,-/0>?!%#$,-@A$&)")$*" !" !" ( 1 ) 正交试验的 9 组混凝土均 { 有 } 好的和易性和抗 ~析性 , 但流动性和间隙通过性各 这 9 组混凝土的 强度均高于 /0 MPa , 80 123 , 要求 , 而 28 d 强度均高于 B"&CD")(*+")(($ !,# E/FGHIJ$K$LMN;<=/0OPQ!%#$R-STG 用要求 &)"-G,*(/+-"0 ( 2 ) 通过 分析 ,和易性和流动性的最 !"#$ !"#% 119 ! !"#$%&'()*+,-'./0123456 究 [J#$ 钢结构 , 2011 , 26(12 ) : 8-12$ [9# 许清风 , 韩重庆,李向民,等 $ 不同持荷水平下预应力混 /0 空 D 板耐火 !"#$% !"# !"#$%&'$()$* $ +,-./012345 !%#$ ./0$ 试验研究 [J] . 建筑结构学报 , 2013 , 34(3 ): 20-27$ [10 ] 赵顺波 , 张利梅 , 李 . 预应力高强混 /0CD 板梁优化设计 &'"( 6 ) 78 """*""($ ! 9:$;<=$>?@$* $ AB+,-./0CDEFGHI JKLMN23 !%#$ OPQRS-$ &+", $ (( 6 - 78 "+)*""& $ "(./ 与试验研究 [J]$ 0 木工程学报, 2002 , 35(4 ): 6-11$ [11# 王 维, , 庆 $ 454671 1OPP 混/ 0 梁 性能 分析 [J]. 世界地震工程, 2016 , 32(4 ): 125-133$ [3# 刘曙光,闫长旺 , 王刚 , 等 . 碳纤维布加固预应力空心板承载力 efKMNgh !%#$ QREFij$ &++) $ &. 6 1" 78 "&-*"&)$ [ ( # 张利梅 ,9 顺波,黄承逵 . 预应力高强混 /0 梁延性性能分析与 [12# 王钧,唐付林 , 文慧 , 等 . 轻骨料混 /0 预制预应力空心板受力 性能试验与分析 [J# . 建筑结构 , 2017 , 47(10) : 97-102 , 107$ [13# 轻骨料混 /0 技 程: J9J 5 1 — 2002[S#$ [14# 张 ,王庆 , ,等 $454671 混/ 0 性 P 试验研究 [J]$ 工程力学, 2005 , 22(3 ): 166-1713 [-# 韩重庆 , 许清风,李向民,等 $ 预应力混 /0CD 板受火后力学 验证 [J#$ 建筑结构 , 2008 , 38(8 ) : 127-130$ [15# ,李 , $ 混/ 0 性 构 P 工 性能试验研究 [J# . 建筑结构学报, 2012 , 33 (9 ) : 112-118$ [6# 刘小燕 , , 陈道勇. CD 板正截面承载力模拟计算 程应 [J#$ 学学报(工学 ) , 2015 , 49(3 ): 547-554 , 563$ &'()% 李 ( 1989- ), , 研究 *+,-% 路 800 ( 200240 ) *+./% 188****3128 研究 [J]$ 公路交通科技 , 2008 , 25 ⑵ : 89-93 , 112$ [7# 王超 , 王春 , ( , 等 . 加固足尺预应力混 /0CDH 梁抗弯性能 [%#$ 通 工程学 j, 2018 , 18(2 ): 31-41$ [8] 曾苏生.钢板 - 轻骨料混 /0CD 板弯曲刚度计算方法研 012& !!" 3 [4# 龙 . 工( 学, 20133 类保温板材性能因素的研究 [D#. &': &京 [10 #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134 — 2010[S#$ [5# ) :,李 * ,张 +, ,等 3 高 -./0123 制 4567 1 研 究 [J#3 - 08 盐通报 , 2016 , 35(3 ): 927-932. [6# 朱静,杨鼎宜 , 洪亚强,等 . 自保温污泥陶粒混 /0 E 块及其性 第一作者% 王飞飞 ( 1994- ), 男,硕士研究生 。 *+,-% 北京 [ ] 100 北京工( 学( 100124 ) *+./% 188****9073 通讯作者% 路永华 (1967- ), 女,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土木 能研究 [J#. 混 /0 , 2015(9 ) : 130-134. [7# 混 /0 PCD E 块试验方法 : GB/T 411 1 — 2013[S#$ [8# 自保温混 /0 复合 E 块 : JG=T 407 — 2013[S#$ 工程材料 6 *+./% 135****8503 [9# 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和防护热箱法 : GB=T 13475 — 2008[S#$ 012& !!# 3 [4# 王军委 , {秋 g , 齐秀 i ,等 $ 高性能混 /01 影响因素研究 [J#$ 工(出 社, 2008 ( 7 ): 124-146. 混/ 0, 2015 ( 2 ): 94-97$ [5# 自密实混 /0 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83 — 2012[S# $ 中华人民共 和国住房和城乡建部 , 2012$ [6# T>?@ABC DE>?F GHBGE>@> : IJ BS 12350 : 2010[S#/BEA@A?F S@KBLKEL? MB8 @A@N@AHB , 7O , 2'1'3 第一作者 : 万新 (1985- ) , 男 , 工学学士,研究方向:混凝土预制件 ° *+,-% 路 83 ( 510000 ) *+./ : 186****2118 [7#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 GB/T 50081 — 2002[S# • 中国建筑 通讯作者 : 李古 (1986- ),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 : 高性能混 工(出版社 , 2003. [8# 李云 w , 传荣 • 试验设计与数 yz {(第二版 ) [ p #. 北京:化学 凝 0 *+./ : 139****3958 行业资讯 78'9:;<=>?@;AB>C;DEFGHI9:;JKL=MCNO=MCNOPQRSTUV;WXYZ[ 管理暂行办法 》 ,首次提出符合条件的非政府投资民用装配式建筑 , 可获得 180 元 $% & 的财政奖励 ° 暂行办法提出 , 对按照 《 关于印发 〈 北京市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住宅项目技术管理要点 〉 的 40% 的住宅项目; 按照 《 9 京市人民政府办 关于加发展装配式建筑的 》 实施的,预制率不低于 意见 》 , 的装配率不于 )0( 且 率不低于 *0% 的项 V ;以及自愿实施的 , 装配率不低于 *0% , 且建筑高度在 +0 % (含)以下时预制率不低于 40% 、 建筑高度 +0,% ” 不 于 &0( 的项目 , 180 元 $% & 的奖励资[° 奖励资[的装配式项目按照 建筑 45 奖励 , 且 建筑 45 不 高不 &,*00 元° 于 *,000,% & , 项目奖励资[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