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9日发(作者:禚宜)
泰国“黑寡妇蜘蛛”新型轮式装甲战车
作者:林玉明
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6年第3期
林玉明
2015年10月,泰国自行研发的“黑寡妇蜘蛛(Black Widow Spider,简称BWS)”8×8
轮式装甲战车首次亮相新加坡防务展。防务展上的BWS加装了与新加坡最新研制的“TerrexⅡ”
步兵战车一样的新型遥控炮塔。此前泰国媒体透露,“黑寡妇蜘蛛”轮式装甲战车已经完成全
标准测试,预计2016年即可投入量产,这意味着泰国有望结束依靠海外进口装甲战车的局面,
其相关研制经验也为将来进一步提升装甲技术扫清了障碍。
研发概况
泰国陆军现役的轮式步兵战车主要是2010年从乌克兰引进的BTR-3 E1型轮式步兵战车。
据《简氏防务周刊》介绍,泰国和乌克兰即将签订在泰国生产该型步兵战车的合同,但是泰国
军方并不满足于BTR-3 E1型轮式步兵战车,早在2013年,泰国国营防务技术研究所(DTI)就
与英国著名的工程机械技术公司——里卡多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开发“黑寡妇蜘蛛”装甲车的
协议。2013年11月6日,在曼谷举行的防务与安全展上,里卡多公司表示合作的重点在于,
为泰国防务技术研究所扩展工程咨询的范围,包括车辆发动机、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里卡多
也参与了车辆初始阶段的技术发展。
“黑寡妇蜘蛛”装甲车的车体于2013年防务与安全展的第一天公布于众,由泰国防务技术
研究所和地方工业之间的公私合营企业设计开发,从而满足一系列军事行动的需求,包括侦察、
指挥和控制、火力支援以及机动性。按计划,泰国防务技术研究所2014年向泰国皇家陆军提供
一辆“黑寡妇蜘蛛”样车用于测试,野外试验于2015年进行。近日据泰国媒体消息,该车已经
完成全标准测试。其测试包括:9月16日车辆耐久力测试,9月17日车辆安全测试,9月21
日车辆满负荷测试。在0千米/小时加速至60千米/小时至90千米/小时测试中,车载摄像仪记
录了所有技术参数,包括速度、油温等。泰国国防部技术研究所通过对车辆数据的整体评估,
发现该车能够很好地满足泰国军方的需求。根据生产合同,该车将于2016~2017年实现量产。
2015年11月,在泰国曼谷举办的国际防务与安全展上,泰国国防技术研究院(DTI)主任
颂蓬上将介绍,“黑寡妇蜘蛛”装甲车所有的标准数据均达到欧盟军事标准。 颂蓬上将表示,
国防技术研究院对研发生产出泰国首辆轮式装甲车感到骄傲和自豪,“黑寡妇蜘蛛”装甲车完
全由泰国国防技术研究机构和国家科技技术及材料中心联合打造,拥有防弹专业技术的民间公
司也提供协助,让泰国自产轮式装甲车成为现实,整个研发制造耗时2年,生产出来的轮式装
甲车各项指标均达到欧盟军事标准。颂蓬上将还指出,泰国自产的轮式装甲车和从乌克兰进口
的BTR型装甲车相比较,泰国自产的装甲车拥有450马力的动力,比BTR-3装甲车300马力动
力更大,运载人数更多,可以装备更多武器。每辆生产的费用大约4?000万铢,而从欧盟进口
每辆费用要6?000~8?000万铢。由此可见,泰国国产新型轮式装甲车的研制成功不仅可以节省
军费开支,还有利于提升泰国陆军的机动作战能力。
总体布局
作为20吨级的轮式装甲车辆,“黑寡妇蜘蛛”装甲车主要用于装甲步兵遂行机动攻防任务。
其外形线条简洁明快,整体布置干练紧凑,吸收了不少现代汽车的设计经验,比如前大灯就设
计为嵌入车体的形式,内嵌有头灯、转向灯、雾灯,这不仅有利于降低高速行驶时的风阻系数,
也降低了在战斗中遭反器材狙击武器破坏的危险。从总体设计上看,“黑寡妇蜘蛛”装甲车借
鉴了世界上其他国家优秀装甲车的设计经验。其车首呈楔形,外观与芬兰的AMV装甲车相似,
首上装甲板倾斜角度较大,从车首一直延伸到车体中部,这点又与德国的“拳击手”装甲车类
似。首下由多块装甲板焊接而成,呈不规则的多面体结构,上半部分倾斜角度较小,下半部分
倾斜角度较大,整体向内倾斜至前轮处,在保证较大车首空间以容纳发动机和传动机构的同时,
尽量通过倾斜装甲板的设计来增强车首的防护力。车体两侧竖直,车体边线上部和轮舱线以下
车体向内微微倾斜。车体尾部开设一扇坡道板式下开舱门,当作战需要时,坡道板式下开尾舱
门可以向下打开,成为脚踏板,士兵可以快速地踏着舱门板,通过车后的尾门快速地进出车辆。
尾门上设有一扇向右开启的小型舱门,以防尾门无法放下时,紧急出入。此外,在载员舱后部
上方两侧还各设有一扇向上方开启的矩形舱门,供载员在紧急情况下出入。
“黑寡妇蜘蛛”装甲战车可以在陆地和水中行驶,容纳包括车长、炮长、驾驶员在内的12
名乘载员。车首、车体中部上方两侧以及车尾门上方都分布着CCD摄像机,使乘员在车内即可
获得车外全方位的战场信息。此外,其油箱比标准油箱更大。该车的总体布局采用目前主流的
轮式装甲车总体布局方式,发动机前置,动力舱位于车首右侧,其后的车体上方是发动机的排
气百叶窗,排气管设在百叶窗的旁边。驾驶员和车长以串列形式布置在车首左侧和车体中部左
侧,由隔板与动力舱隔开,隔板能隔音、隔热、降噪。两个乘员舱各设有一扇向后上方开启的
单片式舱盖,舱盖前方装有3个潜望镜。四对车轮大致等距离配置,前两对车轮装有动力转向
机构。车长舱盖后面是无人炮塔,炮塔可以搭载的武器包括30毫米“大毒蛇”Ⅱ机关炮,7.62
毫米并列机枪,烟幕弹发射器以及观瞄设备。火炮和弹药都在遥控炮塔内,不需占用车内空间,
炮长位于炮塔下方,拥有一副防地雷座椅和一个战术显控台,集成有大尺寸液晶显示屏、控制
和发射手柄、操作按钮等。由于动力前置,所以车体后部整个都是载员舱,车体内空间很宽敞。
座椅布置在车体后部两侧,采用西方先进装甲车常见的独立式、可向上折叠的悬吊式座椅,载
员在舱内面对面而坐,每个座椅的靠背有比较明显的倾斜度。座椅内衬为软质材料,外面则包
有耐磨吸汗的布套,让载员乘坐起来很舒适。为了防止车辆颠簸导致载员受伤或疲劳,每个座
椅都设有可以快速解脱的四点式安全带。载员舱座椅呈左5右4布置,可搭载9名全副武装的
步兵。载员舱没有布置射击孔,因此搭载步兵不能从车内向外射击。
“黑寡妇蜘蛛”轮式装甲车全面采用模块化设计,由动力、传动、行动、操纵、车体和上
装武器六大基本模块组成,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可实现底盘的多种变型,更加适应战场的需
要。动力舱实现了整体吊装,缩短了维修保养的拆装时间。车辆搭配了自动变速箱。传动系统
采用H型传动方式,动力由发动机输出,经主离合器、变速箱、分动箱、侧传动箱传到各车轮,
通过轮间和轴间差速器调节车辆转弯时内轮和外轮的速差,减少内侧车轮与外侧车轮的滑移,
减少车轮的滑行磨损,可有效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同时,采用H型传动后,车辆能将传统传
动方案中的车桥分为两个轮边的传动箱,让出车体中部的位置,增加车内的有效利用空间,从
而降低整车的重心,增加底盘的操作稳定性和炮塔射击的稳定性,也使得整车的高度降低,进
而提高防护性能。再加上驱动轮较多,不仅增大了牵引能力,也提高了在困难路段的通行能力,
其爬坡度可达60%,侧倾坡度30%,过垂直墙高0.7米,越壕宽2米。为提高车辆的越野性能,
该车配备了计算机控制的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CTIS),可使全部或单个轮胎气压在数分钟内达
到预定理想值,可根据车辆行驶在不同地形的情况下,自动调节轮胎内的气压,以提高该车在
湿地、松软地面以及沙地的通过能力和行驶速度。轮胎内密封有一个双导管系统用来进行精确
充放气控制,在轮胎寿命周期内免维护。轮胎采用全钢丝子午线安全防弹轮胎,中弹后仍然可
以行驶一段距离。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同自动传动管理系统(ADM)相连,这套系统使“黑寡妇蜘
蛛”装甲车同时具备良好的公路行驶性能和越野机动性能。ADM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接收来自不
同传感器的数字信号,包括ABS(含轮速信息)、转向轮、加速器和刹车等,然后根据主要行驶
状态,控制车轮驱动方式和分动齿轮的锁定和解脱。在行驶中,系统如果感知到行驶轮的无规
则旋转,那么计算机就会自动激活各个车轮独立的差动齿轮锁。这不仅使驾驶员更加轻松,人
员培训需求也降低到最低,并且增加了车辆的越野机动性,减小了动力传动系统的磨损和破坏。
“黑寡妇蜘蛛”装甲车在公路上以8×6方式(6轮驱动)行驶,当路况变糟时,将自动转换
为8×8(8轮驱动)方式行驶。“黑寡妇蜘蛛”装甲车的转向系统采用助力转向,大大减小了车
辆的转弯半径,提高了车辆在城市巷战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该车还具有水上浮渡能力,无需准
备就可以通过风浪不大于3级的内河。水上推进装置采用效率较高的液压控制双侧螺旋桨推进
器(带环形喷嘴),由发动机自由端提供液压马达动力来驱动。由于驱动水上推进装置的动力
来自于后传动箱,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因此不受变速箱档位的影响。在水上航行时,可灵
活控制车轮的运转与否和运转速度,大大提高车辆的出水、上岸能力。驾驶员通过控制方向盘,
操纵螺旋桨推进器的偏转来实现水上航向的操纵和控制,水上最大速度可达8千米/小时。车体
前部设有可翻转的防浪板,可按需开关。防浪板平时向上折叠,收于车体前端上部,涉水时则
张开,由于驾驶员位置相对较高,撑开后不会影响驾驶员的视野。
机动性能
“黑寡妇蜘蛛”装甲车的动力装置为一台康明斯ISLe型6缸风冷涡轮增压柴油机,功率为
450马力。冷却风扇由带恒温控制的液压泵和马达驱动,能减少风扇消耗功率,保证发动机起
动时预热迅速。该车的悬挂系统采用双横臂独立悬挂和筒式液压减震器相结合的方式,使其在
崎岖山路行驶的机动性及人员乘坐的舒适性都获得显著提高,而且8个车轮上都有ABS制动防
抱死系统,以保证该车高速驾驶时的安全性。
该车的第一、二对车轮采用不等长双横臂式悬挂,通过适当选择、优化上下横臂的长度,
并通过合理的布置,就可以使轮距及前轮定位参数变化均在可接受的限定范围内,保证车辆具
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双横臂式独立悬挂的减震器没有横向载荷,而且上端高度较低,有利于
降低车头的高度,改进车身造型。因此,这种悬挂具有很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是比较高
级的悬挂。但是双横臂式独立悬挂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结构复杂,成本高,占用的空间较大等。
第三、四对车轮安装有筒式液压减震器,外形与芬兰AMV装甲车相似。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
(或车身)和车桥间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
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
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车辆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
油液通道截面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
油液粘度有关。当后轮遇到凸起的路面受到冲击时,缸筒向上移动,活塞在内缸筒里相对往下
移动。此时,活塞阀门被冲开向上,内缸筒腔内活塞下侧的油不受任何阻力流向活塞上侧。同
时,这一部分油也通过底部阀门上的小孔流入内、外缸筒之间的油腔内。这样就有效地衰减了
凹凸路面对车辆的冲击负荷。而当车轮越过凸起地面往下落时,缸筒也会跟着往下运动,活塞
就会相对于缸筒向上移动。当活塞向上移动时,油冲开底部的阀门流向内缸筒,同时内缸筒活
塞上侧的油经活塞阀门上的孔流向下侧。此时当油液流过小孔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阻力,这
样就产生了较好的阻尼作用,起到了减震的目的。
“黑寡妇蜘蛛”装甲车的8×8驱动底盘不仅增大了牵引能力,也提高了在复杂路段的通行
能力,再加上采用4轮助力转向,因此该车非常易于驾驶,不仅驾驶舒适,而且动力十足,油
门响应敏捷,加速很快。“黑寡妇蜘蛛”装甲车可以以100千米/小时的最高时速行驶,最大行
程为600千米,其机动能力基本与典型的8×8形式的第三代轮式装甲车相当。驾驶员的多功能
智能化显示系统设计非常人性化。只有驾驶员真正需要的信息才会显示在上面。驾驶员不需要
经常查看冷却系统温度、油温、刹车压力,当这些数据进入临界值后,系统会在屏幕上显示一
个告警符号,提示驾驶员如何操纵车辆以避免出现问题。如果驾驶员仍然我行我素,告警符号
就会变成红色(表示危机状态),同时告诉驾驶员必须遵循的应急措施。
防护性能
“黑寡妇蜘蛛”装甲车外形线条流畅,高度较低,可减小被敌方侦察设备和目视发现的几
率。该车采用装甲钢结合陶瓷复合装甲的双层防护技术,外形轮廓由多组倾斜面构成,能取得
较好的防弹效果。尽管“黑寡妇蜘蛛”装甲车与其他同类车辆一样采用全焊接钢装甲、V形车
底、较大的车底距地高、防地雷车底装甲和防雷座椅等结构设计,但其装甲厚度更大,而且防
地雷设计进行了全面优化,因此弹道防护达到北约STANAG4569防护标准4级、防地雷能力更是
达到STANAG4569防护标准4A和4B级。之所以要求这么高的防护标准,是吸取了美军在伊拉克
和阿富汗反恐作战中的经验教训。该车可以抵御各类子弹、200米距离发射的14.5×114毫米
炮弹,以及可以抵御30米爆炸的155毫米炮弹破片。“黑寡妇蜘蛛”装甲车对于简易爆炸装置
的防护能力也相当不错,因为在设计时就已考虑到了抵挡任何角度的爆炸冲击。
在战车内部,“黑寡妇蜘蛛”装甲车驾驶员、车长、炮长和乘员的防雷座椅具有相当好的
刚性和弹性,可防止爆炸能量直接传递给使用者,如果超越了极限值,座椅固定件会自动断裂,
不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驾驶员的座椅悬挂在上甲板上,有一个可折叠的靠背,并可以调整到
两个状态;车长的座椅与其类似。搭载步兵的座椅沿着乘员舱的两边平行悬挂。发动机舱安装
了灭火系统,乘员舱则安装了一套灭火抑爆系统。炮塔两侧各有四具抛射式烟幕弹发射器,车
上装有集体式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乘员的三防系统由空调系统和核生化过滤单元组成,
工作时在车内形成超压,但需要通风面罩。车体外部可选涂防红外探测的隐身涂料,从而提高
车辆的战场生存力。
火力性能
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黑寡妇蜘蛛”装甲车的车体可以根据需要改装成一系列的武器
平台。当采用新加坡研制的遥控炮塔时,主要武器是一门由美国阿连特科技系统
(AlliantTechsystems,简称ATK)开发制造的Mk44 BushmasterⅡ(“大毒蛇”Ⅱ)30毫米机
关炮(备弹200发),该炮可发射30×173毫米机炮炮弹,辅助武器是主炮右侧的7.62毫米并
列机枪(备弹690发)。Mk44“大毒蛇”Ⅱ机关炮是M242的衍生型,使用与M242大约70%相同
的零件,同时增加多达50%的口径大小和20%的火力。该炮的炮管镀铬以延长其发射寿命。发
射30×173毫米北约标准口径机炮弹药,包括穿甲燃烧弹(API)、高爆燃烧弹(HEI)、尾翼稳定
脱壳穿甲曳光弹(APFSDS-T)等弹种。该炮重156.04千克,全长3.4米,宽342.9毫米,高
391.92毫米,发射速率为200发/分钟,其中高爆燃烧(HEI-T)型弹药的炮口初速为1?080 米/
秒,对付陆上目标时射程达3?000米。其尾翼稳定脱壳穿甲曳光弹(APFSDS-T)可以击穿
1?000米外120毫米的钢装甲板,威力超过2A72型30毫米机关炮,其脱壳穿甲弹(APDS)可
击穿1?500米外60毫米的均质钢板,该炮对付装甲目标的有效射程在2?000米内。该炮采用双
供弹系统,利用两组独立的供弹链轮与离合器的系统运作,经由电磁阀控制离合器,选择一组
供弹链轮推动炮弹,比2A72型机关炮人力手动操作更换弹链先进得多。其射击后坐力也较低,
命中精度更高。此外,火炮采用了双轴稳定系统,具备良好的行进间射击能力。
“黑寡妇蜘蛛”装甲车的火控系统包括炮塔上的外置式光电探测系统以及内部的显控台、
弹道计算机等。炮塔左侧的炮长光电观瞄设备包括一个热像仪、CCD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炮
塔右侧上方的车长独立周视光电观瞄转塔里面有光学镜头和热像仪。车体内部有指挥单元、弹
道计算机、选弹单元(可对弹药种类进行选择,设计有射击/安全模式和装填/弹药准备模
式)、气象传感器、横风传感器、火炮双向稳定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炮长配置有1个彩
色显示器,显示目标图像以及来自遥控武器站的火控数据。
结 语
轮式装甲车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军队的必备武器。在战场上,轮式装甲车的高速性能和强
大火力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国家也纷纷研制出自己的国产轮式装甲车,以满足
特定的作战需要。就轮式装甲车的发展趋势而言,一是模块化,二是重火力。泰国国产“黑寡
妇蜘蛛”装甲车的出现也适应了这种发展趋势。该车可以灵活多变,在战场上扮演步兵运载车、
火力支援车、突击炮、电磁干扰车、指挥车、坦克救援车、两栖战车等多个角色。以一款底盘
为基础,可以迅速改装成具备特定功能的战斗车辆。纵观世界各国最新研制的轮式装甲车,不
断提升火力也成为一大趋势。传统装甲车主要担负步兵运载的任务,一开始只配备一些重机枪
等武器,而如今的轮式装甲车,已经换装上了30毫米口径的速射炮、遥控武器站、大口径火炮
甚至是反坦克导弹。从这些方面来看,“黑寡妇蜘蛛”装甲车具有很大的改装及发展潜力,其
对泰国陆军战斗力提升和国防工业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024年5月29日发(作者:禚宜)
泰国“黑寡妇蜘蛛”新型轮式装甲战车
作者:林玉明
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6年第3期
林玉明
2015年10月,泰国自行研发的“黑寡妇蜘蛛(Black Widow Spider,简称BWS)”8×8
轮式装甲战车首次亮相新加坡防务展。防务展上的BWS加装了与新加坡最新研制的“TerrexⅡ”
步兵战车一样的新型遥控炮塔。此前泰国媒体透露,“黑寡妇蜘蛛”轮式装甲战车已经完成全
标准测试,预计2016年即可投入量产,这意味着泰国有望结束依靠海外进口装甲战车的局面,
其相关研制经验也为将来进一步提升装甲技术扫清了障碍。
研发概况
泰国陆军现役的轮式步兵战车主要是2010年从乌克兰引进的BTR-3 E1型轮式步兵战车。
据《简氏防务周刊》介绍,泰国和乌克兰即将签订在泰国生产该型步兵战车的合同,但是泰国
军方并不满足于BTR-3 E1型轮式步兵战车,早在2013年,泰国国营防务技术研究所(DTI)就
与英国著名的工程机械技术公司——里卡多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开发“黑寡妇蜘蛛”装甲车的
协议。2013年11月6日,在曼谷举行的防务与安全展上,里卡多公司表示合作的重点在于,
为泰国防务技术研究所扩展工程咨询的范围,包括车辆发动机、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里卡多
也参与了车辆初始阶段的技术发展。
“黑寡妇蜘蛛”装甲车的车体于2013年防务与安全展的第一天公布于众,由泰国防务技术
研究所和地方工业之间的公私合营企业设计开发,从而满足一系列军事行动的需求,包括侦察、
指挥和控制、火力支援以及机动性。按计划,泰国防务技术研究所2014年向泰国皇家陆军提供
一辆“黑寡妇蜘蛛”样车用于测试,野外试验于2015年进行。近日据泰国媒体消息,该车已经
完成全标准测试。其测试包括:9月16日车辆耐久力测试,9月17日车辆安全测试,9月21
日车辆满负荷测试。在0千米/小时加速至60千米/小时至90千米/小时测试中,车载摄像仪记
录了所有技术参数,包括速度、油温等。泰国国防部技术研究所通过对车辆数据的整体评估,
发现该车能够很好地满足泰国军方的需求。根据生产合同,该车将于2016~2017年实现量产。
2015年11月,在泰国曼谷举办的国际防务与安全展上,泰国国防技术研究院(DTI)主任
颂蓬上将介绍,“黑寡妇蜘蛛”装甲车所有的标准数据均达到欧盟军事标准。 颂蓬上将表示,
国防技术研究院对研发生产出泰国首辆轮式装甲车感到骄傲和自豪,“黑寡妇蜘蛛”装甲车完
全由泰国国防技术研究机构和国家科技技术及材料中心联合打造,拥有防弹专业技术的民间公
司也提供协助,让泰国自产轮式装甲车成为现实,整个研发制造耗时2年,生产出来的轮式装
甲车各项指标均达到欧盟军事标准。颂蓬上将还指出,泰国自产的轮式装甲车和从乌克兰进口
的BTR型装甲车相比较,泰国自产的装甲车拥有450马力的动力,比BTR-3装甲车300马力动
力更大,运载人数更多,可以装备更多武器。每辆生产的费用大约4?000万铢,而从欧盟进口
每辆费用要6?000~8?000万铢。由此可见,泰国国产新型轮式装甲车的研制成功不仅可以节省
军费开支,还有利于提升泰国陆军的机动作战能力。
总体布局
作为20吨级的轮式装甲车辆,“黑寡妇蜘蛛”装甲车主要用于装甲步兵遂行机动攻防任务。
其外形线条简洁明快,整体布置干练紧凑,吸收了不少现代汽车的设计经验,比如前大灯就设
计为嵌入车体的形式,内嵌有头灯、转向灯、雾灯,这不仅有利于降低高速行驶时的风阻系数,
也降低了在战斗中遭反器材狙击武器破坏的危险。从总体设计上看,“黑寡妇蜘蛛”装甲车借
鉴了世界上其他国家优秀装甲车的设计经验。其车首呈楔形,外观与芬兰的AMV装甲车相似,
首上装甲板倾斜角度较大,从车首一直延伸到车体中部,这点又与德国的“拳击手”装甲车类
似。首下由多块装甲板焊接而成,呈不规则的多面体结构,上半部分倾斜角度较小,下半部分
倾斜角度较大,整体向内倾斜至前轮处,在保证较大车首空间以容纳发动机和传动机构的同时,
尽量通过倾斜装甲板的设计来增强车首的防护力。车体两侧竖直,车体边线上部和轮舱线以下
车体向内微微倾斜。车体尾部开设一扇坡道板式下开舱门,当作战需要时,坡道板式下开尾舱
门可以向下打开,成为脚踏板,士兵可以快速地踏着舱门板,通过车后的尾门快速地进出车辆。
尾门上设有一扇向右开启的小型舱门,以防尾门无法放下时,紧急出入。此外,在载员舱后部
上方两侧还各设有一扇向上方开启的矩形舱门,供载员在紧急情况下出入。
“黑寡妇蜘蛛”装甲战车可以在陆地和水中行驶,容纳包括车长、炮长、驾驶员在内的12
名乘载员。车首、车体中部上方两侧以及车尾门上方都分布着CCD摄像机,使乘员在车内即可
获得车外全方位的战场信息。此外,其油箱比标准油箱更大。该车的总体布局采用目前主流的
轮式装甲车总体布局方式,发动机前置,动力舱位于车首右侧,其后的车体上方是发动机的排
气百叶窗,排气管设在百叶窗的旁边。驾驶员和车长以串列形式布置在车首左侧和车体中部左
侧,由隔板与动力舱隔开,隔板能隔音、隔热、降噪。两个乘员舱各设有一扇向后上方开启的
单片式舱盖,舱盖前方装有3个潜望镜。四对车轮大致等距离配置,前两对车轮装有动力转向
机构。车长舱盖后面是无人炮塔,炮塔可以搭载的武器包括30毫米“大毒蛇”Ⅱ机关炮,7.62
毫米并列机枪,烟幕弹发射器以及观瞄设备。火炮和弹药都在遥控炮塔内,不需占用车内空间,
炮长位于炮塔下方,拥有一副防地雷座椅和一个战术显控台,集成有大尺寸液晶显示屏、控制
和发射手柄、操作按钮等。由于动力前置,所以车体后部整个都是载员舱,车体内空间很宽敞。
座椅布置在车体后部两侧,采用西方先进装甲车常见的独立式、可向上折叠的悬吊式座椅,载
员在舱内面对面而坐,每个座椅的靠背有比较明显的倾斜度。座椅内衬为软质材料,外面则包
有耐磨吸汗的布套,让载员乘坐起来很舒适。为了防止车辆颠簸导致载员受伤或疲劳,每个座
椅都设有可以快速解脱的四点式安全带。载员舱座椅呈左5右4布置,可搭载9名全副武装的
步兵。载员舱没有布置射击孔,因此搭载步兵不能从车内向外射击。
“黑寡妇蜘蛛”轮式装甲车全面采用模块化设计,由动力、传动、行动、操纵、车体和上
装武器六大基本模块组成,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可实现底盘的多种变型,更加适应战场的需
要。动力舱实现了整体吊装,缩短了维修保养的拆装时间。车辆搭配了自动变速箱。传动系统
采用H型传动方式,动力由发动机输出,经主离合器、变速箱、分动箱、侧传动箱传到各车轮,
通过轮间和轴间差速器调节车辆转弯时内轮和外轮的速差,减少内侧车轮与外侧车轮的滑移,
减少车轮的滑行磨损,可有效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同时,采用H型传动后,车辆能将传统传
动方案中的车桥分为两个轮边的传动箱,让出车体中部的位置,增加车内的有效利用空间,从
而降低整车的重心,增加底盘的操作稳定性和炮塔射击的稳定性,也使得整车的高度降低,进
而提高防护性能。再加上驱动轮较多,不仅增大了牵引能力,也提高了在困难路段的通行能力,
其爬坡度可达60%,侧倾坡度30%,过垂直墙高0.7米,越壕宽2米。为提高车辆的越野性能,
该车配备了计算机控制的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CTIS),可使全部或单个轮胎气压在数分钟内达
到预定理想值,可根据车辆行驶在不同地形的情况下,自动调节轮胎内的气压,以提高该车在
湿地、松软地面以及沙地的通过能力和行驶速度。轮胎内密封有一个双导管系统用来进行精确
充放气控制,在轮胎寿命周期内免维护。轮胎采用全钢丝子午线安全防弹轮胎,中弹后仍然可
以行驶一段距离。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同自动传动管理系统(ADM)相连,这套系统使“黑寡妇蜘
蛛”装甲车同时具备良好的公路行驶性能和越野机动性能。ADM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接收来自不
同传感器的数字信号,包括ABS(含轮速信息)、转向轮、加速器和刹车等,然后根据主要行驶
状态,控制车轮驱动方式和分动齿轮的锁定和解脱。在行驶中,系统如果感知到行驶轮的无规
则旋转,那么计算机就会自动激活各个车轮独立的差动齿轮锁。这不仅使驾驶员更加轻松,人
员培训需求也降低到最低,并且增加了车辆的越野机动性,减小了动力传动系统的磨损和破坏。
“黑寡妇蜘蛛”装甲车在公路上以8×6方式(6轮驱动)行驶,当路况变糟时,将自动转换
为8×8(8轮驱动)方式行驶。“黑寡妇蜘蛛”装甲车的转向系统采用助力转向,大大减小了车
辆的转弯半径,提高了车辆在城市巷战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该车还具有水上浮渡能力,无需准
备就可以通过风浪不大于3级的内河。水上推进装置采用效率较高的液压控制双侧螺旋桨推进
器(带环形喷嘴),由发动机自由端提供液压马达动力来驱动。由于驱动水上推进装置的动力
来自于后传动箱,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因此不受变速箱档位的影响。在水上航行时,可灵
活控制车轮的运转与否和运转速度,大大提高车辆的出水、上岸能力。驾驶员通过控制方向盘,
操纵螺旋桨推进器的偏转来实现水上航向的操纵和控制,水上最大速度可达8千米/小时。车体
前部设有可翻转的防浪板,可按需开关。防浪板平时向上折叠,收于车体前端上部,涉水时则
张开,由于驾驶员位置相对较高,撑开后不会影响驾驶员的视野。
机动性能
“黑寡妇蜘蛛”装甲车的动力装置为一台康明斯ISLe型6缸风冷涡轮增压柴油机,功率为
450马力。冷却风扇由带恒温控制的液压泵和马达驱动,能减少风扇消耗功率,保证发动机起
动时预热迅速。该车的悬挂系统采用双横臂独立悬挂和筒式液压减震器相结合的方式,使其在
崎岖山路行驶的机动性及人员乘坐的舒适性都获得显著提高,而且8个车轮上都有ABS制动防
抱死系统,以保证该车高速驾驶时的安全性。
该车的第一、二对车轮采用不等长双横臂式悬挂,通过适当选择、优化上下横臂的长度,
并通过合理的布置,就可以使轮距及前轮定位参数变化均在可接受的限定范围内,保证车辆具
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双横臂式独立悬挂的减震器没有横向载荷,而且上端高度较低,有利于
降低车头的高度,改进车身造型。因此,这种悬挂具有很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是比较高
级的悬挂。但是双横臂式独立悬挂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结构复杂,成本高,占用的空间较大等。
第三、四对车轮安装有筒式液压减震器,外形与芬兰AMV装甲车相似。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
(或车身)和车桥间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
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
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车辆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
油液通道截面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
油液粘度有关。当后轮遇到凸起的路面受到冲击时,缸筒向上移动,活塞在内缸筒里相对往下
移动。此时,活塞阀门被冲开向上,内缸筒腔内活塞下侧的油不受任何阻力流向活塞上侧。同
时,这一部分油也通过底部阀门上的小孔流入内、外缸筒之间的油腔内。这样就有效地衰减了
凹凸路面对车辆的冲击负荷。而当车轮越过凸起地面往下落时,缸筒也会跟着往下运动,活塞
就会相对于缸筒向上移动。当活塞向上移动时,油冲开底部的阀门流向内缸筒,同时内缸筒活
塞上侧的油经活塞阀门上的孔流向下侧。此时当油液流过小孔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阻力,这
样就产生了较好的阻尼作用,起到了减震的目的。
“黑寡妇蜘蛛”装甲车的8×8驱动底盘不仅增大了牵引能力,也提高了在复杂路段的通行
能力,再加上采用4轮助力转向,因此该车非常易于驾驶,不仅驾驶舒适,而且动力十足,油
门响应敏捷,加速很快。“黑寡妇蜘蛛”装甲车可以以100千米/小时的最高时速行驶,最大行
程为600千米,其机动能力基本与典型的8×8形式的第三代轮式装甲车相当。驾驶员的多功能
智能化显示系统设计非常人性化。只有驾驶员真正需要的信息才会显示在上面。驾驶员不需要
经常查看冷却系统温度、油温、刹车压力,当这些数据进入临界值后,系统会在屏幕上显示一
个告警符号,提示驾驶员如何操纵车辆以避免出现问题。如果驾驶员仍然我行我素,告警符号
就会变成红色(表示危机状态),同时告诉驾驶员必须遵循的应急措施。
防护性能
“黑寡妇蜘蛛”装甲车外形线条流畅,高度较低,可减小被敌方侦察设备和目视发现的几
率。该车采用装甲钢结合陶瓷复合装甲的双层防护技术,外形轮廓由多组倾斜面构成,能取得
较好的防弹效果。尽管“黑寡妇蜘蛛”装甲车与其他同类车辆一样采用全焊接钢装甲、V形车
底、较大的车底距地高、防地雷车底装甲和防雷座椅等结构设计,但其装甲厚度更大,而且防
地雷设计进行了全面优化,因此弹道防护达到北约STANAG4569防护标准4级、防地雷能力更是
达到STANAG4569防护标准4A和4B级。之所以要求这么高的防护标准,是吸取了美军在伊拉克
和阿富汗反恐作战中的经验教训。该车可以抵御各类子弹、200米距离发射的14.5×114毫米
炮弹,以及可以抵御30米爆炸的155毫米炮弹破片。“黑寡妇蜘蛛”装甲车对于简易爆炸装置
的防护能力也相当不错,因为在设计时就已考虑到了抵挡任何角度的爆炸冲击。
在战车内部,“黑寡妇蜘蛛”装甲车驾驶员、车长、炮长和乘员的防雷座椅具有相当好的
刚性和弹性,可防止爆炸能量直接传递给使用者,如果超越了极限值,座椅固定件会自动断裂,
不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驾驶员的座椅悬挂在上甲板上,有一个可折叠的靠背,并可以调整到
两个状态;车长的座椅与其类似。搭载步兵的座椅沿着乘员舱的两边平行悬挂。发动机舱安装
了灭火系统,乘员舱则安装了一套灭火抑爆系统。炮塔两侧各有四具抛射式烟幕弹发射器,车
上装有集体式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乘员的三防系统由空调系统和核生化过滤单元组成,
工作时在车内形成超压,但需要通风面罩。车体外部可选涂防红外探测的隐身涂料,从而提高
车辆的战场生存力。
火力性能
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黑寡妇蜘蛛”装甲车的车体可以根据需要改装成一系列的武器
平台。当采用新加坡研制的遥控炮塔时,主要武器是一门由美国阿连特科技系统
(AlliantTechsystems,简称ATK)开发制造的Mk44 BushmasterⅡ(“大毒蛇”Ⅱ)30毫米机
关炮(备弹200发),该炮可发射30×173毫米机炮炮弹,辅助武器是主炮右侧的7.62毫米并
列机枪(备弹690发)。Mk44“大毒蛇”Ⅱ机关炮是M242的衍生型,使用与M242大约70%相同
的零件,同时增加多达50%的口径大小和20%的火力。该炮的炮管镀铬以延长其发射寿命。发
射30×173毫米北约标准口径机炮弹药,包括穿甲燃烧弹(API)、高爆燃烧弹(HEI)、尾翼稳定
脱壳穿甲曳光弹(APFSDS-T)等弹种。该炮重156.04千克,全长3.4米,宽342.9毫米,高
391.92毫米,发射速率为200发/分钟,其中高爆燃烧(HEI-T)型弹药的炮口初速为1?080 米/
秒,对付陆上目标时射程达3?000米。其尾翼稳定脱壳穿甲曳光弹(APFSDS-T)可以击穿
1?000米外120毫米的钢装甲板,威力超过2A72型30毫米机关炮,其脱壳穿甲弹(APDS)可
击穿1?500米外60毫米的均质钢板,该炮对付装甲目标的有效射程在2?000米内。该炮采用双
供弹系统,利用两组独立的供弹链轮与离合器的系统运作,经由电磁阀控制离合器,选择一组
供弹链轮推动炮弹,比2A72型机关炮人力手动操作更换弹链先进得多。其射击后坐力也较低,
命中精度更高。此外,火炮采用了双轴稳定系统,具备良好的行进间射击能力。
“黑寡妇蜘蛛”装甲车的火控系统包括炮塔上的外置式光电探测系统以及内部的显控台、
弹道计算机等。炮塔左侧的炮长光电观瞄设备包括一个热像仪、CCD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炮
塔右侧上方的车长独立周视光电观瞄转塔里面有光学镜头和热像仪。车体内部有指挥单元、弹
道计算机、选弹单元(可对弹药种类进行选择,设计有射击/安全模式和装填/弹药准备模
式)、气象传感器、横风传感器、火炮双向稳定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炮长配置有1个彩
色显示器,显示目标图像以及来自遥控武器站的火控数据。
结 语
轮式装甲车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军队的必备武器。在战场上,轮式装甲车的高速性能和强
大火力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国家也纷纷研制出自己的国产轮式装甲车,以满足
特定的作战需要。就轮式装甲车的发展趋势而言,一是模块化,二是重火力。泰国国产“黑寡
妇蜘蛛”装甲车的出现也适应了这种发展趋势。该车可以灵活多变,在战场上扮演步兵运载车、
火力支援车、突击炮、电磁干扰车、指挥车、坦克救援车、两栖战车等多个角色。以一款底盘
为基础,可以迅速改装成具备特定功能的战斗车辆。纵观世界各国最新研制的轮式装甲车,不
断提升火力也成为一大趋势。传统装甲车主要担负步兵运载的任务,一开始只配备一些重机枪
等武器,而如今的轮式装甲车,已经换装上了30毫米口径的速射炮、遥控武器站、大口径火炮
甚至是反坦克导弹。从这些方面来看,“黑寡妇蜘蛛”装甲车具有很大的改装及发展潜力,其
对泰国陆军战斗力提升和国防工业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