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5日发(作者:暨凌寒)
7.3 固体摄像器件
7.3.1 电荷耦合器件
1.电荷耦合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荷耦合器件 以电荷作为信号载体的半导体光电器件,简称CCD。
CCD的分类:
表面沟道电荷耦合器件(SCCD)——信号电荷存储在半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界
面,并沿界面传输。
体内沟道或埋沟道电荷耦合器件(BCCD)——信号电荷存储在离半导体表面一
定深度的体内,并在半导体内部沿一定方向传输。
CCD的基本单元:一个由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组成的电容器(简称MOS结构)。
CCD线阵:由多个像素(一个MOS单元称为一个像素)组成。
图7-25 CCD的单元与线阵结构示意图
MOS电容器的电学特性:
栅极未加电压时——P型Si内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均匀分布。
栅极施加正电压U
G
后——在半导体上表面附近形成一层多子的耗尽区(势阱)。
电压UG超过阈值电压Uth时——形成反型层(沟道)。
图7-26 CCD栅极电压U
G
的变化对P型Si耗尽区的影响
电荷包的存储:CCD单元能够存储电荷包、其存储能力可通过调节U
G
而加以控制。
图7-27 注入电荷包时,势阱深度随之变化的示意图
每个金属栅极下的势阱中能够存储的最大(信息)电荷量为:
QC
ox
U
G
A
d
(7-8)
CCD中电荷包的转移:将电荷包从一个(因存储了这些电荷而变浅的)势阱转入相邻
的深势阱。
三相CCD中电荷包的转移过程:
开始时刻电荷包存储在栅极电压为10 V的第1个栅极下的深势阱里,其他栅极
上加有大于阈值的低电压(2 V);
经时间t
1
后,第1个栅极电压仍保持为10 V,而第2个栅极的电压由2 V→10 V;
栅极靠得很近的两个势阱发生耦合,使原来在第1个势阱中的电荷包被耦合势阱
共享;
在t
2
时刻,第1个栅极的电压由10 V→2 V、第2个栅极的电压仍为10 V,势阱
1收缩,电荷包流入势阱2中。
图7-28 三相CCD中电荷包的转移过程示意图
电荷包的注入方式:
光注入——光束直接照射P型Si-CCD衬底,分为正面照射与背面照射两种。
电注入——当CCD用于信息存储或信息处理时,通过输入端的输入二极管和输入
栅极,把与信号成正比的电荷注入到相应的势阱中。
电流输出方式:如图7-31所示。当电荷包在驱动脉冲的作用下向右转移到最末一个转
移栅极CR2下的势阱中后,若CR2电极上
的电压由高变低,则势阱收缩,电荷包通过
栅极OG下面的沟道进入N
+
区。N
+
区对电
子来说相当于一个深势阱,进入N
+
区后的
电荷包将被迅速拉走而产生电流I
d
。因此A
点的电位U
A
(=U
D
-I
d
·R)发生变化。进入
二极管的电量Q
s
越大,I
d
越大,U
A
下降越
厉害。利用U
A
的变化来检测Q
s
。隔直电容
C将U
A
的变化量取出,并通过场效应放大
器的OS端输出。
图7-31 电流输出方式电路图
CCD工作过程概述:先将半导体产生
的(与照度分布相对应)信号电荷注入到势
阱中,再通过内部驱动脉冲控制势阱的深浅,使信号电荷沿沟道朝一定的方向转移,最后经
输出电路形成一维时序信号。
的主要特性参数
电荷转移效率 一次转移后到达下一个势阱中的电荷量与原来势阱中的电荷量之比。
Q
1
(7-9)
Q
0
电荷转移损失率
转移效率
是电荷耦合器件能否实用的重要因素。
暗电流:CCD在无光注入也无电注入情况下的输出信号。
暗电流的主要来源:
半导体衬底的热激发;
耗尽区内的产生-复合中心的热激发(此为主要原因);
耗尽区边缘的少数载流子的热扩散;
SiO
2
/Si界面处的产生-复合中心的热激发。
灵敏度:投射在光敏像元上的单位辐射功率所产生的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
U
s
(7-12)
Φ
平均量子效率:在整个波长范围内的灵敏度。
光谱响应:CCD光谱响应与光敏面结构、
光束入射角及各层介质的折射率、厚度、消光
系数等多个因素有关。
光电特性:输出电压与输入照度之间的关
系。对于Si-CCD,在低照度下,其输出电压与
输入照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而当输入照度超
过100 lx以后,输出有饱和现象。
CCD的噪声:主要包括散粒噪声、转移噪
声和热噪声。
分辨率:实际中,CCD器件的分辨率一般
用像素数表示,像素越多,则分辨率越高。
极限分辨率:空间采样频率的一半。
调制传递函数(MTF):取决于器件结构(像
图7-32 四种不同CCD的光谱响应特征曲线
素宽度、间距)所决定的几何MTF
1
、光生载流
①前照式单层多晶硅;②减薄背照式;
子横向扩散衰减决定的MTF
D
和转移效率决定
③前照式虚相结构;④前照式多晶硅/透明金属氧化物型
的MTF
T
,总的MTF是三项的乘积。CCD总的
MTF随图像中各成分空间频率的提高而下降。
三相CCD工作频率的下限:
1
f
min
(7-13)
3
c
三相CCD工作频率的上限:
1
f
max1
(7-14)
3
g
CCD器件的动态范围:势阱中可以存储的最大电荷量(或输出的饱和电压U
sat
)与暗场
(无光信号)情况下的噪声峰-峰值电压U
p-p
之比。动态范围表征CCD器件能够正常工作的
照度范围。增大动态范围的途径是降低暗电流,特别是控制暗电流尖峰。
3.电荷耦合摄像器件
电荷耦合摄像器件 一类可将二维光学图像转换为一维时序电信号的功能器件,由光电
探测器阵列和CCD移位寄存器两个功能部分组成,简称为CCD。可分为线阵和面阵两大类
型。
Q
0
Q
1
1
Q
0
(7-10)
S
v
2024年6月5日发(作者:暨凌寒)
7.3 固体摄像器件
7.3.1 电荷耦合器件
1.电荷耦合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荷耦合器件 以电荷作为信号载体的半导体光电器件,简称CCD。
CCD的分类:
表面沟道电荷耦合器件(SCCD)——信号电荷存储在半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界
面,并沿界面传输。
体内沟道或埋沟道电荷耦合器件(BCCD)——信号电荷存储在离半导体表面一
定深度的体内,并在半导体内部沿一定方向传输。
CCD的基本单元:一个由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组成的电容器(简称MOS结构)。
CCD线阵:由多个像素(一个MOS单元称为一个像素)组成。
图7-25 CCD的单元与线阵结构示意图
MOS电容器的电学特性:
栅极未加电压时——P型Si内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均匀分布。
栅极施加正电压U
G
后——在半导体上表面附近形成一层多子的耗尽区(势阱)。
电压UG超过阈值电压Uth时——形成反型层(沟道)。
图7-26 CCD栅极电压U
G
的变化对P型Si耗尽区的影响
电荷包的存储:CCD单元能够存储电荷包、其存储能力可通过调节U
G
而加以控制。
图7-27 注入电荷包时,势阱深度随之变化的示意图
每个金属栅极下的势阱中能够存储的最大(信息)电荷量为:
QC
ox
U
G
A
d
(7-8)
CCD中电荷包的转移:将电荷包从一个(因存储了这些电荷而变浅的)势阱转入相邻
的深势阱。
三相CCD中电荷包的转移过程:
开始时刻电荷包存储在栅极电压为10 V的第1个栅极下的深势阱里,其他栅极
上加有大于阈值的低电压(2 V);
经时间t
1
后,第1个栅极电压仍保持为10 V,而第2个栅极的电压由2 V→10 V;
栅极靠得很近的两个势阱发生耦合,使原来在第1个势阱中的电荷包被耦合势阱
共享;
在t
2
时刻,第1个栅极的电压由10 V→2 V、第2个栅极的电压仍为10 V,势阱
1收缩,电荷包流入势阱2中。
图7-28 三相CCD中电荷包的转移过程示意图
电荷包的注入方式:
光注入——光束直接照射P型Si-CCD衬底,分为正面照射与背面照射两种。
电注入——当CCD用于信息存储或信息处理时,通过输入端的输入二极管和输入
栅极,把与信号成正比的电荷注入到相应的势阱中。
电流输出方式:如图7-31所示。当电荷包在驱动脉冲的作用下向右转移到最末一个转
移栅极CR2下的势阱中后,若CR2电极上
的电压由高变低,则势阱收缩,电荷包通过
栅极OG下面的沟道进入N
+
区。N
+
区对电
子来说相当于一个深势阱,进入N
+
区后的
电荷包将被迅速拉走而产生电流I
d
。因此A
点的电位U
A
(=U
D
-I
d
·R)发生变化。进入
二极管的电量Q
s
越大,I
d
越大,U
A
下降越
厉害。利用U
A
的变化来检测Q
s
。隔直电容
C将U
A
的变化量取出,并通过场效应放大
器的OS端输出。
图7-31 电流输出方式电路图
CCD工作过程概述:先将半导体产生
的(与照度分布相对应)信号电荷注入到势
阱中,再通过内部驱动脉冲控制势阱的深浅,使信号电荷沿沟道朝一定的方向转移,最后经
输出电路形成一维时序信号。
的主要特性参数
电荷转移效率 一次转移后到达下一个势阱中的电荷量与原来势阱中的电荷量之比。
Q
1
(7-9)
Q
0
电荷转移损失率
转移效率
是电荷耦合器件能否实用的重要因素。
暗电流:CCD在无光注入也无电注入情况下的输出信号。
暗电流的主要来源:
半导体衬底的热激发;
耗尽区内的产生-复合中心的热激发(此为主要原因);
耗尽区边缘的少数载流子的热扩散;
SiO
2
/Si界面处的产生-复合中心的热激发。
灵敏度:投射在光敏像元上的单位辐射功率所产生的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
U
s
(7-12)
Φ
平均量子效率:在整个波长范围内的灵敏度。
光谱响应:CCD光谱响应与光敏面结构、
光束入射角及各层介质的折射率、厚度、消光
系数等多个因素有关。
光电特性:输出电压与输入照度之间的关
系。对于Si-CCD,在低照度下,其输出电压与
输入照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而当输入照度超
过100 lx以后,输出有饱和现象。
CCD的噪声:主要包括散粒噪声、转移噪
声和热噪声。
分辨率:实际中,CCD器件的分辨率一般
用像素数表示,像素越多,则分辨率越高。
极限分辨率:空间采样频率的一半。
调制传递函数(MTF):取决于器件结构(像
图7-32 四种不同CCD的光谱响应特征曲线
素宽度、间距)所决定的几何MTF
1
、光生载流
①前照式单层多晶硅;②减薄背照式;
子横向扩散衰减决定的MTF
D
和转移效率决定
③前照式虚相结构;④前照式多晶硅/透明金属氧化物型
的MTF
T
,总的MTF是三项的乘积。CCD总的
MTF随图像中各成分空间频率的提高而下降。
三相CCD工作频率的下限:
1
f
min
(7-13)
3
c
三相CCD工作频率的上限:
1
f
max1
(7-14)
3
g
CCD器件的动态范围:势阱中可以存储的最大电荷量(或输出的饱和电压U
sat
)与暗场
(无光信号)情况下的噪声峰-峰值电压U
p-p
之比。动态范围表征CCD器件能够正常工作的
照度范围。增大动态范围的途径是降低暗电流,特别是控制暗电流尖峰。
3.电荷耦合摄像器件
电荷耦合摄像器件 一类可将二维光学图像转换为一维时序电信号的功能器件,由光电
探测器阵列和CCD移位寄存器两个功能部分组成,简称为CCD。可分为线阵和面阵两大类
型。
Q
0
Q
1
1
Q
0
(7-10)
S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