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核雕史上的鬼工神技

IT圈 admin 44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11日发(作者:刀光亮)

Heritages

30

传承

核雕史上的鬼工神技

荫周文清

雕的全称为果核雕刻,即在果核上

雕刻出各种各样的风景人物。核雕

精雕之桃核、刑献之精雕之核桃并称为核

雕三绝。当时的明代皇帝朱瞻基酷爱核雕,

夏白眼由此名气大振。

王叔远所作核舟

王叔远是明代极为著名的核雕艺术

家,他的作品曾被文人写入《核舟记》和《核

桃舟记》中。

王叔远所作核舟长3cm、高0.5cm

(开篇语《小核雕大乾坤方寸之间显神

奇》一文中已述)。在一枚小小的核舟上竟

能雕刻出如此多而神奇的人和物,可谓十

分神奇,难怪它会成为后世核雕艺人争先

效仿的典范。

王叔远所作的另一核舟被嘉善人李日

华记入《核桃舟记》中。在这篇文章中,李日

华这样描述王叔远所赠核雕:“长仅捌分,

中作蓬栊,两面共窗四扇,各有枢可开阖。

开则内栏循。船首一老,皤腹匡坐,左右各

一方几,左几一书卷,右几一炉,手中仍挟

一册。船首一人侧坐,一橹置篷上,其一旁

有茶炉,下仍一孔。炉上安茶壶一,仍有柄

有嘴。所作人眉目衣褶皆具。四窗上每扇二

字,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船底有款

‘王毅印’。”

于刻竹木牙角雕。核雕是他的一项绝活,他

以核桃、杏核为主要雕刻材料。质地粗糙、

表面高低不平的核桃和杏核经他妙手雕刻

之后,竟能展现出神奇非凡的姿态。

最能表现乔林精妙雕刻技艺的莫过于

《八仙蓝采和》。这幅作品只有拇指大小,却

穷尽了微雕神妙:蓝采和的面容神态、头上

发髻、肩背上的花篮和脚下的海浪被雕刻

得惟妙惟肖。难能可贵的是,这幅作品注重

于细微处见奇崛,甚至连人物的一丝丝头

发、花篮的藤编条纹和花瓣都清晰可见。乔

林在雕刻刀法上似乎采用了深雕、圆雕、毛

雕和陷地雕刻等雕刻手法,依据杏核的形

态和质地雕刻出蓝采和这一经典人物。

“纳须弥于芥子”的作品

这枚核雕作品再现了“姑苏城外寒山

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唐诗意境:在以群

山为背景的城楼门洞中,一个仿佛不胜寒

冻之苦的兵卒敲着鼓;山麓的寺庙里伫立

着老松,透过松下虚掩的门户可见一老僧,

松外一僧人月夜归来;对林有一个“似闻足

音仆仆前”的小陀;近滩的小舟上坐着假寐

的一游客和煮茶的一小童;寺庙背面伫立

着一个钟阁,叩钟者爽爽自得。

在这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的核雕

上,雕刻家竟刻出了七个人、九个建筑和器

物用具,并且全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不

愧是被誉为“纳须弥于芥子”的作品。

的种类有核桃雕刻、橄榄核雕刻、杏核雕

刻、杨梅核雕刻和桃核雕刻等。

长。早在明朝初期,它就取得了杰出的成

就,那时候桃核雕刻和杏核雕刻占主体地

位,而橄榄核雕刻则较少。清代,核雕艺术

进一步发展,并一度成为当时的流行,史载

“是文人必手持折扇,有折扇必有核雕扇

坠”。清中期以后,由于橄榄核具有坚硬、易

上包浆、大小合适等优点,成为当时的主要

核雕材料。

“浮屠相对峙,峥嵘信鬼工。”这是人们

对核雕的最高评价。那么,“鬼工技”这一核

雕的称号从何而来呢?欧阳宗俊先生在《微

雕赤壁夜游橄榄核雕》一文中给出了答案:

“明清之际,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

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却生气勃勃,

富于创造性。橄榄核雕是其中一个颇具特

色的品种,明代人称其为‘鬼工技’。”

夏白眼的“一代绝技”

明宣德年间,工匠夏白眼善于制作核

“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

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鹭,其蟠屈飞走

核雕这项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

.. All Rights Reserved.

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粟,文曰雕。关于他的绝技被记载在《清秘藏》中:‘王叔远’

乔林的《八仙蓝采和》

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由于技艺精湛,

“鬼工人”

雕刻奇绝,夏白眼精雕之橄榄核与王叔远乔林,字翰园,号墨庄,江苏如皋人,善

31

已小核雕大乾坤径寸之间显神奇

“穷极工巧之能事”杜士

元的作品

据《履园丛话》记载,

核雕艺术家杜士元所雕

核舟,每枚价值50两银

子,即小康之家一年的花

销,由此可见其雕刻艺术

之精、受欢迎之隆。

如今,被保留下来的

杜士元核雕作品仅一枚,

被珍藏在常熟市博物馆

内。这枚被命名为《鱼乐

图》的核舟呈深红色,舟

上雕刻着舱篷舟楫、镂空

的鱼篓以及或晒网、或烹

茶、或闲坐的船中人,展

现了一幅生趣盎然的渔

家生活场景。舟底有雕

款:“乾隆乙丑年造,仙传

杜士元”;底座有雕款:

“皮肉生来有益长,其中

子孙,渔翁得乐尝端阳。”

橄榄核与其他雕刻

材料相比,有着其特殊

性。这种特殊性首先体现

在它的形状上,橄榄核中

间大、两头尖,雕刻时不

易控制;其次体现在它的

性质上,橄榄核脆性极

强,一不注意就会前功尽

弃。由于这种特殊性,橄

榄核雕刻难度较大,再加

上雕刻家一般采用立雕

或浮雕的雕刻手法,全靠

慢工细活琢磨,因此,橄

榄核雕具有较高的艺术

价值和收藏价值。

当今苏州雕刻名家,

在吸取传统精华和摒弃

糟粕的基础上,形成了雕

工细腻、用刀爽利、题材

广阔和造型生动的风格,

正以奋发向上的姿态行

走在核雕这一方奇妙的

舞台上。

李建丰,苏州吴中人氏。江南水乡的钟灵毓

秀滋养了一个人的灵性慧根。李建丰自幼爱好

艺术,在人生的跌宕起伏中,他从事过建筑业,

开过修理部,打过杂,后来从事玉石雕刻。几经

辗转,无论是从事建筑的大刀阔斧,还是玉雕刻

的精雕细琢,对他而言,似乎都不是自己的兴趣

所在,仅仅是谋生而已。

2005年,李建丰开始接触核雕。小小核雕上

所展现出来的鬼斧神工以及其本身所凝结的人

生智慧,使得一直在人生路途迷茫奔走的李建

丰找到了灵魂归宿。他放弃自己曾经辉煌的事

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核雕。是年,李建丰40

岁,正值不惑之年。也许是冥冥中一种召唤,李

建丰在核雕上找到了自己。与其说是他选择了

2007年,李建丰拜核雕名家、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传承人宋水官先生为师,潜心钻研核

雕艺术,浮雕、圆雕和透雕等技艺他都练就得炉

火纯青,同时他借鉴玉雕的手法,使刻刀下一枚

枚小小的果核,在他的削减雕刻下,变成了独一

无二、新颖别致的艺术精品。李建丰的核雕作品

始终贯穿着“精、细、奇、巧”,雕工细腻而不拘

泥,整体与局部丝丝入扣。凡珠串式、坠件式、摆

件式三大类,吉祥如意、神话人物、民俗故事、山

水园林四大系列,无论是高雅清逸抑或稚拙淳

朴,其古色古香的橄榄核雕,都承载着历史,浓

缩着人生。

李建丰天性乐于分享,对核雕文化传播满

怀热忱。2008年,他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专业性的

橄榄核雕文化传播推广网站(.

com)。2009年,他和当地知名核雕名家李见东、

虞伟东等人成立了核雕缘俱乐部。2010年,成立

了中国核雕研习所。现为苏州市核雕艺术家协

会副秘书长、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他创办

的建丰核雕坊被业界称为“核雕艺术家的摇

篮”。从建丰核雕走出来的学员,遍及五湖四海,

极大地推动了苏州核雕的传承和发展。

李建丰说,成为一个核

雕匠人很容易,但是成为一

个核雕艺术家很难很难。核

雕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精细,从选材到布局,都

要因材施艺,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慧眼和慧心。只

有这样,不起眼的果核才有灵动的生命。

自从事核雕以来,李建丰一直热衷于核雕

刻文化传播,对推广苏州民间艺术橄榄核雕刻

一直余兴不衰。2010年由苏州市吴中区文联编

纂的《吴中绝技·中国核雕》一书第九章是这样

描述他的:“尽管李建丰不是政府确认的核雕非

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但是从他对传统技艺的

那份挚爱与狂热,我认为建丰的所为是完全具

备传承人资格的。因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每个公民的职责,事实上一个艺人只要对现实

感兴趣,对社会关注,那他的传承热情是不会停

止的。传承热情的停止在于你对社会的淡漠,而

不在于传承人‘资格’的认定。”

李建丰其人其事

将他造船行。网船家家多

核雕,不如说是核雕选择了他。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期传承版块所有未注明作者或来源的文字及图片资料皆由李建丰老师提供、彦杰整理)

2024年6月11日发(作者:刀光亮)

Heritages

30

传承

核雕史上的鬼工神技

荫周文清

雕的全称为果核雕刻,即在果核上

雕刻出各种各样的风景人物。核雕

精雕之桃核、刑献之精雕之核桃并称为核

雕三绝。当时的明代皇帝朱瞻基酷爱核雕,

夏白眼由此名气大振。

王叔远所作核舟

王叔远是明代极为著名的核雕艺术

家,他的作品曾被文人写入《核舟记》和《核

桃舟记》中。

王叔远所作核舟长3cm、高0.5cm

(开篇语《小核雕大乾坤方寸之间显神

奇》一文中已述)。在一枚小小的核舟上竟

能雕刻出如此多而神奇的人和物,可谓十

分神奇,难怪它会成为后世核雕艺人争先

效仿的典范。

王叔远所作的另一核舟被嘉善人李日

华记入《核桃舟记》中。在这篇文章中,李日

华这样描述王叔远所赠核雕:“长仅捌分,

中作蓬栊,两面共窗四扇,各有枢可开阖。

开则内栏循。船首一老,皤腹匡坐,左右各

一方几,左几一书卷,右几一炉,手中仍挟

一册。船首一人侧坐,一橹置篷上,其一旁

有茶炉,下仍一孔。炉上安茶壶一,仍有柄

有嘴。所作人眉目衣褶皆具。四窗上每扇二

字,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船底有款

‘王毅印’。”

于刻竹木牙角雕。核雕是他的一项绝活,他

以核桃、杏核为主要雕刻材料。质地粗糙、

表面高低不平的核桃和杏核经他妙手雕刻

之后,竟能展现出神奇非凡的姿态。

最能表现乔林精妙雕刻技艺的莫过于

《八仙蓝采和》。这幅作品只有拇指大小,却

穷尽了微雕神妙:蓝采和的面容神态、头上

发髻、肩背上的花篮和脚下的海浪被雕刻

得惟妙惟肖。难能可贵的是,这幅作品注重

于细微处见奇崛,甚至连人物的一丝丝头

发、花篮的藤编条纹和花瓣都清晰可见。乔

林在雕刻刀法上似乎采用了深雕、圆雕、毛

雕和陷地雕刻等雕刻手法,依据杏核的形

态和质地雕刻出蓝采和这一经典人物。

“纳须弥于芥子”的作品

这枚核雕作品再现了“姑苏城外寒山

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唐诗意境:在以群

山为背景的城楼门洞中,一个仿佛不胜寒

冻之苦的兵卒敲着鼓;山麓的寺庙里伫立

着老松,透过松下虚掩的门户可见一老僧,

松外一僧人月夜归来;对林有一个“似闻足

音仆仆前”的小陀;近滩的小舟上坐着假寐

的一游客和煮茶的一小童;寺庙背面伫立

着一个钟阁,叩钟者爽爽自得。

在这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的核雕

上,雕刻家竟刻出了七个人、九个建筑和器

物用具,并且全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不

愧是被誉为“纳须弥于芥子”的作品。

的种类有核桃雕刻、橄榄核雕刻、杏核雕

刻、杨梅核雕刻和桃核雕刻等。

长。早在明朝初期,它就取得了杰出的成

就,那时候桃核雕刻和杏核雕刻占主体地

位,而橄榄核雕刻则较少。清代,核雕艺术

进一步发展,并一度成为当时的流行,史载

“是文人必手持折扇,有折扇必有核雕扇

坠”。清中期以后,由于橄榄核具有坚硬、易

上包浆、大小合适等优点,成为当时的主要

核雕材料。

“浮屠相对峙,峥嵘信鬼工。”这是人们

对核雕的最高评价。那么,“鬼工技”这一核

雕的称号从何而来呢?欧阳宗俊先生在《微

雕赤壁夜游橄榄核雕》一文中给出了答案:

“明清之际,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

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却生气勃勃,

富于创造性。橄榄核雕是其中一个颇具特

色的品种,明代人称其为‘鬼工技’。”

夏白眼的“一代绝技”

明宣德年间,工匠夏白眼善于制作核

“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

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鹭,其蟠屈飞走

核雕这项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

.. All Rights Reserved.

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粟,文曰雕。关于他的绝技被记载在《清秘藏》中:‘王叔远’

乔林的《八仙蓝采和》

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由于技艺精湛,

“鬼工人”

雕刻奇绝,夏白眼精雕之橄榄核与王叔远乔林,字翰园,号墨庄,江苏如皋人,善

31

已小核雕大乾坤径寸之间显神奇

“穷极工巧之能事”杜士

元的作品

据《履园丛话》记载,

核雕艺术家杜士元所雕

核舟,每枚价值50两银

子,即小康之家一年的花

销,由此可见其雕刻艺术

之精、受欢迎之隆。

如今,被保留下来的

杜士元核雕作品仅一枚,

被珍藏在常熟市博物馆

内。这枚被命名为《鱼乐

图》的核舟呈深红色,舟

上雕刻着舱篷舟楫、镂空

的鱼篓以及或晒网、或烹

茶、或闲坐的船中人,展

现了一幅生趣盎然的渔

家生活场景。舟底有雕

款:“乾隆乙丑年造,仙传

杜士元”;底座有雕款:

“皮肉生来有益长,其中

子孙,渔翁得乐尝端阳。”

橄榄核与其他雕刻

材料相比,有着其特殊

性。这种特殊性首先体现

在它的形状上,橄榄核中

间大、两头尖,雕刻时不

易控制;其次体现在它的

性质上,橄榄核脆性极

强,一不注意就会前功尽

弃。由于这种特殊性,橄

榄核雕刻难度较大,再加

上雕刻家一般采用立雕

或浮雕的雕刻手法,全靠

慢工细活琢磨,因此,橄

榄核雕具有较高的艺术

价值和收藏价值。

当今苏州雕刻名家,

在吸取传统精华和摒弃

糟粕的基础上,形成了雕

工细腻、用刀爽利、题材

广阔和造型生动的风格,

正以奋发向上的姿态行

走在核雕这一方奇妙的

舞台上。

李建丰,苏州吴中人氏。江南水乡的钟灵毓

秀滋养了一个人的灵性慧根。李建丰自幼爱好

艺术,在人生的跌宕起伏中,他从事过建筑业,

开过修理部,打过杂,后来从事玉石雕刻。几经

辗转,无论是从事建筑的大刀阔斧,还是玉雕刻

的精雕细琢,对他而言,似乎都不是自己的兴趣

所在,仅仅是谋生而已。

2005年,李建丰开始接触核雕。小小核雕上

所展现出来的鬼斧神工以及其本身所凝结的人

生智慧,使得一直在人生路途迷茫奔走的李建

丰找到了灵魂归宿。他放弃自己曾经辉煌的事

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核雕。是年,李建丰40

岁,正值不惑之年。也许是冥冥中一种召唤,李

建丰在核雕上找到了自己。与其说是他选择了

2007年,李建丰拜核雕名家、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传承人宋水官先生为师,潜心钻研核

雕艺术,浮雕、圆雕和透雕等技艺他都练就得炉

火纯青,同时他借鉴玉雕的手法,使刻刀下一枚

枚小小的果核,在他的削减雕刻下,变成了独一

无二、新颖别致的艺术精品。李建丰的核雕作品

始终贯穿着“精、细、奇、巧”,雕工细腻而不拘

泥,整体与局部丝丝入扣。凡珠串式、坠件式、摆

件式三大类,吉祥如意、神话人物、民俗故事、山

水园林四大系列,无论是高雅清逸抑或稚拙淳

朴,其古色古香的橄榄核雕,都承载着历史,浓

缩着人生。

李建丰天性乐于分享,对核雕文化传播满

怀热忱。2008年,他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专业性的

橄榄核雕文化传播推广网站(.

com)。2009年,他和当地知名核雕名家李见东、

虞伟东等人成立了核雕缘俱乐部。2010年,成立

了中国核雕研习所。现为苏州市核雕艺术家协

会副秘书长、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他创办

的建丰核雕坊被业界称为“核雕艺术家的摇

篮”。从建丰核雕走出来的学员,遍及五湖四海,

极大地推动了苏州核雕的传承和发展。

李建丰说,成为一个核

雕匠人很容易,但是成为一

个核雕艺术家很难很难。核

雕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精细,从选材到布局,都

要因材施艺,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慧眼和慧心。只

有这样,不起眼的果核才有灵动的生命。

自从事核雕以来,李建丰一直热衷于核雕

刻文化传播,对推广苏州民间艺术橄榄核雕刻

一直余兴不衰。2010年由苏州市吴中区文联编

纂的《吴中绝技·中国核雕》一书第九章是这样

描述他的:“尽管李建丰不是政府确认的核雕非

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但是从他对传统技艺的

那份挚爱与狂热,我认为建丰的所为是完全具

备传承人资格的。因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每个公民的职责,事实上一个艺人只要对现实

感兴趣,对社会关注,那他的传承热情是不会停

止的。传承热情的停止在于你对社会的淡漠,而

不在于传承人‘资格’的认定。”

李建丰其人其事

将他造船行。网船家家多

核雕,不如说是核雕选择了他。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期传承版块所有未注明作者或来源的文字及图片资料皆由李建丰老师提供、彦杰整理)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