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2024年6月11日发(作者:犹浩歌)
・
28・ 陕西农业科学
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刘景辉 ,徐乃林 ,史联联 ,闰玉让 。庄灿然
(1.陕西省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宝鸡 721001;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通过对参试区试品种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分析后认为,LD为早熟高色素专用型线椒新品种,LD的
色价远远高于CK(陕椒2001),是后者的1.4倍;LD的辣椒素(g/kg)含量、辣单位、辣度均是CK(陕椒2001)
的3.9倍。LD的选育成功,填补了我国线辣椒高色素品种的空白,为线椒精加工产业提供高质高效的加工
原料.对于我国辣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随着辣椒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辣椒深加工与
4次采收后拔棵。田问管理、采收及记载依据
精加工,以及消费者多样性需求的发展,对辣椒多
样性品种的要求日益迫切。然而,我国生产』二所
2009—2011年国家辣椒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
执行。
提供的辣椒品种比较单纯,特别是高色素辣椒品
种更是缺乏。目前,精加工产业上所用的高色素
辣椒品种基本上为外国引进品种及其衍生物,由
于皮质坚硬、粉碎度差,致使精加工时萃取率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熟性
我们把采收前两次的产量作为前期产量,经
过与对照品种比较分析后认为:
早熟品种为LD;中熟品种为CK。
2.2果实商品性
(1)果形:LD和CK均为线形品种。
低。而线辣椒的粉碎度最好,但缺乏高色素品种。
经过若干年选择,我们终于培育成功高色素线辣
椒新品系,以弥补线辣椒高色素品种的缺乏空白,
以企为线椒精加工产业提供高质高效的加工
原料。
(2)果色:LD为深绿色,CK为绿色。
(3)果面:LD和CK均为皱。
(4)光泽:LD的果面光泽为中等,CK为亮。
(5)辣味:LD为辣,CK为中辣。
(6)品质:从陕西大红袍公司2O1O年的化验
分析来看(表1),LD的色价远远高于CK(陕椒
2001),是后者的1.4倍;LD的辣椒素(g/kg)含
量是CK(陕椒2001)的3.9倍,LD的辣单位是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安排在马江11组张发全麦辣间套地。
土壤类型为蝼土,肥力中等,前茬为辣椒,参试品
种1个,为高色素品系LD,对照(CK)为陕椒
2001,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2010年3月13日播种,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冷床方式育苗。定植前按每667 m。施人稻皮鸡
粪3 m ,磷酸二铵2O kg。2010年5月l9日定
植,行距40/60 crn(/| ̄行距/大行距),株距33 cm,
CK(陕椒2001)的3.9倍,LD的辣度是CK(陕椒
2001)的3.9倍。
2.3丰产性(参见表2、3)
(1)从前期产量结果来看:
在本次试验中,LD前期667 rn 产量最高,
每穴3株,小区面积60 IT1。,每小区定植l 080株。
采用追肥3次,6月14日667 rll 施37.5 kg尿素
作为小行肥,6月30日667 m 施洋丰(洋丰0复
合肥料,硫酸钾型,总养分≥45 9,6,l4—16—15,湖
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25 kg、尿素15 kg
为684.8 kg,位列第l位,CK为657.0 kg,位列
第2位。
(2)从总产量结果来看:
作为培垄肥,7月7日667 rn 施10 kg尿素;定植
后灌水5次;采用化学防治虫3次;其他管理同常
规。9月12日进行首次采收,1O月12日完成第
收稿Et期:fi01l—O3—25
CK的667 m 总产量最高,为1 421.8 kg,位
列第1位,I D为l 295.1 ,位列第2位。
刘景辉等: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2.4试验产量结果分析(参见表4、5)
(1)前期产量
从小区前期产量统计分析来看,LD和CK之
害调查为准:
病毒病:LD和CK均为中抗(MR)。
炭疽病:均为免疫(I)。
疫病:均为免疫(I)。
青枯病:均为免疫(I)。
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2)总产量
从小区总产量统计分析来看,在5 水平上:
CK和LD有显著性差异。在1 水平上:CK和
2.6 干椒率
对于本次参试的品种,我们于第二次采收时
测定了500 g的干椒率(自然回潮后,含水量为
18 ),其中LD的最高,为22.9 ,位列第1位,
LD有极显著性差异。
2.5抗病性
陕西关中地区辣椒的主要病害为病毒病、炭
CK为21.1 ,位列第2位。
疽病、疫病和青枯病,尤以病毒病危害最重。
2.7 品种纯度
以2Ol0年9月12日始收期进行第一次病害 本次参试品种LD的纯度为100 9/6,CK的纯
调查和15 d后进行第二次病害调查,以第二次病 度为99.4 9/6。
表l 参试品种的品质分析
表2参试品种前期产量
LD:早熟高色素专用型线椒新品种。果实线
形,绿色,果面皱,果实生物学成熟为深红色,平均
单果重8.2g,果长14.7cm,果宽1.3cm,辣,品质
较好。前期产量684.8 kg/667 m ,比CK增产
4.2 9/6,位列第1;667 m 总产量1 295.1kg,比
CK减产8.9 ,位列第2。病毒病病情指数(以
第二次调查为准,下同,略。)为l7,属中抗(MR)
类型;炭疽病、疫病和青枯病病情指数均为0,属
免疫(I)类型;抗逆性(耐寒性、耐热性、耐旱性、耐
涝性,抗虫性等,下同,略。)较强。
CK(陕椒2001):中熟线椒品种。果实线形,
绿色,果面皱,果实生物学成熟为红色,平均单果
重9.3g,果长14.3cm,果宽1.6cm,中辣,品质较
差异显著性
编号Xt
好。前期产量657.0 kg/667 m ,比CK减产
5 l%
4.2 ,位列第2;总产量1421.8 kg/667 rn ,比
CK增产8.9 ,位列第1。病毒病病情指数为
27,属属中抗(MR)类型;炭疽病、疫病和青枯病
病情指数均为0,属免疫(I)类型;抗逆性较强。
(2)结论
差异显著性
LD为早熟高色素专用型线椒新品种,LD的
编号Xt
5 1
色价远远高于CK(陕椒2001),是后者的1.4倍;
LD的辣椒素(g/kg)含量、辣单位、辣度均是CK
(陕椒2001)的3.9倍,LD的选育成功,填补了我
3 综合评价
国线辣椒高色素品种的空白,为线椒精加工产业
提供高质高效的加工原料,对于广大辣农和加工
(1)品种总评
企业具有重大意义。
2024年6月11日发(作者:犹浩歌)
・
28・ 陕西农业科学
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刘景辉 ,徐乃林 ,史联联 ,闰玉让 。庄灿然
(1.陕西省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宝鸡 721001;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通过对参试区试品种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分析后认为,LD为早熟高色素专用型线椒新品种,LD的
色价远远高于CK(陕椒2001),是后者的1.4倍;LD的辣椒素(g/kg)含量、辣单位、辣度均是CK(陕椒2001)
的3.9倍。LD的选育成功,填补了我国线辣椒高色素品种的空白,为线椒精加工产业提供高质高效的加工
原料.对于我国辣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随着辣椒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辣椒深加工与
4次采收后拔棵。田问管理、采收及记载依据
精加工,以及消费者多样性需求的发展,对辣椒多
样性品种的要求日益迫切。然而,我国生产』二所
2009—2011年国家辣椒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
执行。
提供的辣椒品种比较单纯,特别是高色素辣椒品
种更是缺乏。目前,精加工产业上所用的高色素
辣椒品种基本上为外国引进品种及其衍生物,由
于皮质坚硬、粉碎度差,致使精加工时萃取率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熟性
我们把采收前两次的产量作为前期产量,经
过与对照品种比较分析后认为:
早熟品种为LD;中熟品种为CK。
2.2果实商品性
(1)果形:LD和CK均为线形品种。
低。而线辣椒的粉碎度最好,但缺乏高色素品种。
经过若干年选择,我们终于培育成功高色素线辣
椒新品系,以弥补线辣椒高色素品种的缺乏空白,
以企为线椒精加工产业提供高质高效的加工
原料。
(2)果色:LD为深绿色,CK为绿色。
(3)果面:LD和CK均为皱。
(4)光泽:LD的果面光泽为中等,CK为亮。
(5)辣味:LD为辣,CK为中辣。
(6)品质:从陕西大红袍公司2O1O年的化验
分析来看(表1),LD的色价远远高于CK(陕椒
2001),是后者的1.4倍;LD的辣椒素(g/kg)含
量是CK(陕椒2001)的3.9倍,LD的辣单位是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安排在马江11组张发全麦辣间套地。
土壤类型为蝼土,肥力中等,前茬为辣椒,参试品
种1个,为高色素品系LD,对照(CK)为陕椒
2001,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2010年3月13日播种,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冷床方式育苗。定植前按每667 m。施人稻皮鸡
粪3 m ,磷酸二铵2O kg。2010年5月l9日定
植,行距40/60 crn(/| ̄行距/大行距),株距33 cm,
CK(陕椒2001)的3.9倍,LD的辣度是CK(陕椒
2001)的3.9倍。
2.3丰产性(参见表2、3)
(1)从前期产量结果来看:
在本次试验中,LD前期667 rn 产量最高,
每穴3株,小区面积60 IT1。,每小区定植l 080株。
采用追肥3次,6月14日667 rll 施37.5 kg尿素
作为小行肥,6月30日667 m 施洋丰(洋丰0复
合肥料,硫酸钾型,总养分≥45 9,6,l4—16—15,湖
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25 kg、尿素15 kg
为684.8 kg,位列第l位,CK为657.0 kg,位列
第2位。
(2)从总产量结果来看:
作为培垄肥,7月7日667 rn 施10 kg尿素;定植
后灌水5次;采用化学防治虫3次;其他管理同常
规。9月12日进行首次采收,1O月12日完成第
收稿Et期:fi01l—O3—25
CK的667 m 总产量最高,为1 421.8 kg,位
列第1位,I D为l 295.1 ,位列第2位。
刘景辉等: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2.4试验产量结果分析(参见表4、5)
(1)前期产量
从小区前期产量统计分析来看,LD和CK之
害调查为准:
病毒病:LD和CK均为中抗(MR)。
炭疽病:均为免疫(I)。
疫病:均为免疫(I)。
青枯病:均为免疫(I)。
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2)总产量
从小区总产量统计分析来看,在5 水平上:
CK和LD有显著性差异。在1 水平上:CK和
2.6 干椒率
对于本次参试的品种,我们于第二次采收时
测定了500 g的干椒率(自然回潮后,含水量为
18 ),其中LD的最高,为22.9 ,位列第1位,
LD有极显著性差异。
2.5抗病性
陕西关中地区辣椒的主要病害为病毒病、炭
CK为21.1 ,位列第2位。
疽病、疫病和青枯病,尤以病毒病危害最重。
2.7 品种纯度
以2Ol0年9月12日始收期进行第一次病害 本次参试品种LD的纯度为100 9/6,CK的纯
调查和15 d后进行第二次病害调查,以第二次病 度为99.4 9/6。
表l 参试品种的品质分析
表2参试品种前期产量
LD:早熟高色素专用型线椒新品种。果实线
形,绿色,果面皱,果实生物学成熟为深红色,平均
单果重8.2g,果长14.7cm,果宽1.3cm,辣,品质
较好。前期产量684.8 kg/667 m ,比CK增产
4.2 9/6,位列第1;667 m 总产量1 295.1kg,比
CK减产8.9 ,位列第2。病毒病病情指数(以
第二次调查为准,下同,略。)为l7,属中抗(MR)
类型;炭疽病、疫病和青枯病病情指数均为0,属
免疫(I)类型;抗逆性(耐寒性、耐热性、耐旱性、耐
涝性,抗虫性等,下同,略。)较强。
CK(陕椒2001):中熟线椒品种。果实线形,
绿色,果面皱,果实生物学成熟为红色,平均单果
重9.3g,果长14.3cm,果宽1.6cm,中辣,品质较
差异显著性
编号Xt
好。前期产量657.0 kg/667 m ,比CK减产
5 l%
4.2 ,位列第2;总产量1421.8 kg/667 rn ,比
CK增产8.9 ,位列第1。病毒病病情指数为
27,属属中抗(MR)类型;炭疽病、疫病和青枯病
病情指数均为0,属免疫(I)类型;抗逆性较强。
(2)结论
差异显著性
LD为早熟高色素专用型线椒新品种,LD的
编号Xt
5 1
色价远远高于CK(陕椒2001),是后者的1.4倍;
LD的辣椒素(g/kg)含量、辣单位、辣度均是CK
(陕椒2001)的3.9倍,LD的选育成功,填补了我
3 综合评价
国线辣椒高色素品种的空白,为线椒精加工产业
提供高质高效的加工原料,对于广大辣农和加工
(1)品种总评
企业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