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读者

IT圈 admin 46浏览 0评论

2024年8月19日发(作者:闾菱华)

读者

《读者》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杂

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

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

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

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1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

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

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

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

一帆风顺。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

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

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

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

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

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

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

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办刊宗旨

《读者》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

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

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在刊物

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

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杂志版本

创刊以来,《读者》正像她的刊标“小蜜蜂”一样,辛勤耕耘,不断将最精彩的内

容奉献给读者。封面设计精美,排版简约大方,内容传递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深

受国人喜爱,最近月发行量已经突破1000万册。经过30年的发展,《读者》系

列杂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

《读者》 从创刊以来就有的版本,最常见,每月分上下两本,全年24期,国内定价4

元(从2009年第一期开始定价4元,2009年以前定价3元)

《读者》(大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另外增加“读书”栏目,半月刊,定价:5元,

全年120元

《读者》(校园专供):内容为《读者》正刊+“《读者》杯全国中学师生写作大赛”优秀

作品专版,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全国校园发行

《读者》(繁体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主要发行受众为港澳台地区读者,每本售

价10元港币

《读者》(原创版):创刊于2006年,开始为双月刊,后改为为月刊,定价5元

《读者》(乡土人文版):月刊

《读者欣赏》:读者第一本子杂志,是一本定位与高端读者的杂志。

《读者》(维文版):内容与读者相同,语言为维吾尔语,半月刊。

《读者》(海外版)

《读者》(半月刊)

《读者》(盲文版)(与盲文出版社合作)

《读者》(维文版)(与新疆人民出版社合作)

《读者(精华本)》

《读者(合订本)》

《读者丛书》

杂志栏目

《读者》 文苑:卷首语、文苑、书林一叶、幽默小品、原创精品;

人物:人物、名人轶事;

社会:杂谈随感、话题;

人生:人世间、人生之旅、婚姻家庭、青年一代、两代之间;

生活:心理人生、经营之道、理财;

文明:在海外、他山石、历史一叶、文化茶座、人与自然、影像;

家园:人与自然、生物世界;

点滴:言论、漫画与幽默、意林、点滴;

互动:智趣、读者·作者·编者;

艺术:封面、美术插页、歌曲。

杂志发行

《读者》杂志出版社与中国邮政及发行商紧密合作,通过遍布全国的发行网络发行。

1995年《读者》月发行量突破400万册。2001年以来,读者杂志社积极调整办刊思路,适

时整合刊物内容,在市场营销和品牌经营方面加大力度,不断创新,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大的

改革举措。在国内期刊种数快速增长,但期刊总印数并未同步增长,许多大众刊物发行量下

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读者》杂志一枝独秀,发行量持续攀升。2002年10月月发

行量突破600万册大关,创历史新高。2003年10月突破800万册大关,11月达到创纪录的

806万册,同比增长近200万册,创造了中国期刊发展史上的奇迹。《读者》杂志近年的广

告经营额也稳步上升,2002年广告经营额达2800余万元。与此同时,《读者》杂志年利税

也达到3000余万元,增长40.9%,创造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读者》已经成为甘

肃乃至全国的一个著名品牌。据目前数据统计,《读者》杂志2000——2010年已连续十年稳

居全国期刊月发行量首位。

2009年7月,读者出版集团与学友园教育传媒集团举行《读者》杂志合作发行签约仪

式。这是我国国营出版业在体制改革过程中与民营企业探索合作的重要事件。

《读者》杂志将以繁体字版在台湾发行,发行字号为“行政院新闻局局版台陆志字第0001

号”。自1987年两岸交流大幕开启以来,经过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两岸在演出、教育、展览

等文化交流领域取得较大突破,此次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首次获准入台,体现了

两岸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两岸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杂志荣誉

在广大读者和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迄今已走过了30年

的风雨历程。30年来,读者走向了成熟,《读者》走向了成熟,读者、作者和编者正齐心协

力打造中国期刊第一品牌,编写着一本中国人自己的心灵读本。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

到2005年4月份月发行量已达910万册,居中国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第四位,在海内外

亿万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

国期刊第一品牌”。这种高速增长、经久不衰的“《读者》现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各界人

士的极大关注。

《读者》在海外华文期刊市场中也占有很大份额,行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

国、日本、澳大利亚、 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众多读者,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

就有《读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2003年起在美国、加拿大同步印制。

《读者》杂志的成功得到了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赞誉。1998年至2001

年连续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一、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奖,2000年获首届

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业最高奖),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双高” (高知名度、高

学术水平)期刊。2002年底,再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读者》的高速成长同样也得到了众多跨国及国内知名企业的认同,十多年来,《读者》

已经富有成效的为杜邦、摩托罗拉、索尼、宝洁、中国联通、平安保险、步步高、红河等诸

多国内外客户提供了广告服务,其成绩得到了一致首肯。 《读者》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支

持与信赖。

刊头由来

《读者》封面的“读者”二字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所写。《读者》原来是四个字

---《读者文摘》,因和美国的《读者文摘》弄出了版权官司,所以杂志改名为《读者》,之后

就把后面两个字去掉了。赵朴初先生于1984年为此刊题字。

品牌对于《读者》杂志来说,1993年前几乎从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胡亚权承认,一

个杂志的品牌在他们那一代人眼里,仅仅只是刊名而已,从来不曾意识到杂志的品牌竟然与

一本杂志的整体形象、标识相关,更不知道杂志的刊名、形象都是应当受到保护的资产。

logo相关

1995年,《读者》杂志社刊发了一则征集启事,有偿征集刊徽。消息发布后

仅三个多月,就收到了寄自全国各地的三万多件作品。在众多应征者的想象中,

《读者》就像一本打开的书,或者一只观察世界的眼睛。更有读者将杂志比喻为

玫瑰,是情爱的象征。还有相当多的人把《读者》杂志设计成一幅太极图,寓意

中国文化的象征;但大部分作品却是以昆虫与植物为主的形象画意。

三万多件来稿,使编辑部感到了一种深情的压力。关注一本杂志刊标的大多

是些普通的读者,专业人士的比例少得可怜。此时,高海军已另任甘肃美术出版

社副总编辑,美术编辑由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的任伟继任,他负责处理作品

的初选。他们从来稿中初选出了三十多件作品,从全国请来许多专家进行内部评

选。胡亚权欣赏其中的一幅中华龙的图案,龙飞凤舞极有意味。但胡的提议并没

有得到评委们的认同,他们认为这幅画缺少一种与《读者》杂志整体相一致的意

味,与他们所倡导的书卷气不太适合。

刊徽的评选暂时“搁浅”,甘肃人民出版社专门开会进行了讨论,认为应向专

业层面进行征集。他们决定以内部的形式,进行第二次征稿。这一次缩小到了专

家层面,任伟代表杂志社去北京,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门开了一次《读者》的

徽标设计座谈会,并把入围的十几幅作品都带到了北京,大家与在兰州时研讨时

的看法一致。龙的气质与《读者》不相符合。用龙作为一家杂志的刊标“帽子太

大”。

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主任陈汉民教授提出一个观点:作为《读者》

杂志来说,征集刊徽就是要找到“一顶帽子”,这顶帽子不一定好看,但别人一看,

一定要认为,你戴上这顶帽子是最合适的。他建议:《读者》是一本文摘性杂志,

就像一只蜜蜂一样,为读者在采蜜。能否用一只蜜蜂来作为刊标?可他的意见并

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不少人认为用一只蜜蜂来表达一本杂志,有点俗。最后讨

论的结果是,大家每人画一幅,作品出来后,再进行评定。

陈汉民教授曾经参与设计中国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人民银行、农业银行等

四大行与世界妇女大会、'97香港回归祖国、五个一工程等标志,是中国标志业界

有影响的专家。他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现出惊人的自信。他还是坚持画了自己想象

中的小蜜蜂。

设计好的几件作品带回兰州后,被隐去作者名字,请专家们品评。胡亚权与

任伟的意见倾向于小蜜蜂,认为以一只小蜜蜂比喻《读者》,象征着杂志从各种

报刊中采集稿件,准确地表达了《读者》的形象与社会功能,且这只绿色的小蜜

蜂,学名叫做中华蜂。

最后,这只绿色的小蜜蜂被选为了《读者》杂志的刊徽。

小蜜蜂的底色是苹果绿,这种绿色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张力,它的象征意味事

实上已与杂志的整体气质融为一体。这只“小蜜蜂”以及刊名组合的CI的标志色

有大红、黑、灰、白四种基本色调,是《读者》杂志的基本标志色。

《读者》杂志还将入选的十几种图标作为栏目的标志,在栏目上也实现了图

标化的设计,这些标志也成为《读者》杂志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7

月份,《读者》杂志社正式宣布“小蜜蜂”作为刊徽。

为使此标志不再被人侵权,他们以“READERS”与汉语拼音“DUZHE”,及赵

朴初书写的书法“读者”,作为一组完整的形象进行注册,最后全部注册成功。这

是《读者》首次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全方位的商标注册与保护。这个小蜜蜂商标他

们当时付出的稿酬是三万元,现在这个形象的价值是多少呢?

发展历程

由读者杂志社编辑出版、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读者》(半月刊)杂志是

我国享有良好声誉的综合类期刊。自1981年创刊迄今,《读者》杂志沐浴着改革

开放的春风,凝聚着几代出版人的心血和智慧,历经25年的发展,月发行量由

最初的3万册,达到2006年月平均发行量898万册,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

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走出了一条中国期刊发展的成功之路。

多年来,《读者》杂志以弘扬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

不渝地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

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

深刻的人文关怀;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以

渐变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赢得了海内外

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为不断满足人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十五年来,《读者》杂志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发展壮大。特别是进入新

世纪以来,杂志社积极调整办刊思路,适时整合刊物内容,在市场营销和品牌经

营方面加大力度,改革创新,在国内期刊种数快速增长而期刊总印数并未同步增

长、许多大众刊物发行量下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读者》杂志一枝独秀,

发行量稳步攀升,2006年4月达到创记录的1003万册,已连续6年稳居全国期

刊月发行量首位,占有国内期刊市场1/30的份额。目前,《读者》行销全球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发行近百万册。从创刊到现在,《读者》在国内累计发行

11亿册,品牌影响力大大增强。

新世纪以来,读者杂志社陆续创办了三种新的期刊,目前编辑出版有《读者》

(半月刊)、《读者》(乡土人文版)、《读者欣赏》、《读者》(原创版)、《读者》(繁

体字版)、《读者》(盲文版)(与盲文出版社合作)、《读者》(维文版)(与新疆人

民出版社合作)等系列杂志及《读者(精华本)》、《读者(合订本)》、《读者丛书》

及多媒体光盘、明信片等相关文化产品。读者杂志社正在努力不断挖掘开发《读

者》这一品牌的价值链。

《读者》杂志的成功得到了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赞誉。1998~

2001年连续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一、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

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界最高奖),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认定为“双高”(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2003年再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2005年又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2004年8月27日,中央宣传部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中国期刊协

会在北京召开“品位?质量?效益——《读者》之路研讨会”,李东升、石峰等领导

同志和部分专家、读者代表共80余人出席了会议;2005年8月,李长春同志视

察读者杂志社,称赞《读者》是“大漠瑰宝”;2006年8月,在国家商务部组织

开展的“商务新长征,品牌万里行”活动中,《读者》被列为知名品牌,成为“多彩

甘肃、精品陇原”的重要标志。

2006年1月18日,以甘肃人民出版社为基础、以《读者》为核心的读者出

版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读者》正在向做强做大的目标坚实迈进。

2006年4月,《读者》月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

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出版局,中国期刊协会向《读者》杂志社发来贺信。热烈

祝贺《读者》月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

2011年4月16日9时,读者出版集团庆祝甘肃人民出版社成立六十周年暨《读

者》杂志创刊三十周年大会在兰州宁卧庄宾馆隆重召开。

在台发行

2011年1月1日起,《读者》开始在台湾发行,这是大陆期刊首次与台湾读

者正式见面。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当局“行政院新闻局”2010年8月25日核准大陆

杂志《读者》赴台发行。据报道,《读者》进入台湾后,将先进入大专研究机构、

县市乡镇图书馆,并在便利超商陈售,预估售价约新台币50元以内。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当局“行政院新闻局”昨天核准大陆杂志《读者》

赴台发行。这是大陆第一本杂志获准进入台湾。《读者》杂志入台后仍使用原刊

名,但改以繁体版发行。

《读者》杂志是目前大陆发行量最大的期刊(半月刊),深入大陆各省市,

受到家长、青少年欢迎。它在1981年3月创刊,原本名为《读者文摘》,但因与

美国的《读者文摘》同名,发生版权纠纷,最后才改名为《读者》。不过,改名

后的《读者》业务蒸蒸日上,发行量从300万份上升到现今的1000万份。

2024年8月19日发(作者:闾菱华)

读者

《读者》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杂

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

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

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

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1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

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

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

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

一帆风顺。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

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

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

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

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

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

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

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办刊宗旨

《读者》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

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

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在刊物

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

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杂志版本

创刊以来,《读者》正像她的刊标“小蜜蜂”一样,辛勤耕耘,不断将最精彩的内

容奉献给读者。封面设计精美,排版简约大方,内容传递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深

受国人喜爱,最近月发行量已经突破1000万册。经过30年的发展,《读者》系

列杂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

《读者》 从创刊以来就有的版本,最常见,每月分上下两本,全年24期,国内定价4

元(从2009年第一期开始定价4元,2009年以前定价3元)

《读者》(大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另外增加“读书”栏目,半月刊,定价:5元,

全年120元

《读者》(校园专供):内容为《读者》正刊+“《读者》杯全国中学师生写作大赛”优秀

作品专版,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全国校园发行

《读者》(繁体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主要发行受众为港澳台地区读者,每本售

价10元港币

《读者》(原创版):创刊于2006年,开始为双月刊,后改为为月刊,定价5元

《读者》(乡土人文版):月刊

《读者欣赏》:读者第一本子杂志,是一本定位与高端读者的杂志。

《读者》(维文版):内容与读者相同,语言为维吾尔语,半月刊。

《读者》(海外版)

《读者》(半月刊)

《读者》(盲文版)(与盲文出版社合作)

《读者》(维文版)(与新疆人民出版社合作)

《读者(精华本)》

《读者(合订本)》

《读者丛书》

杂志栏目

《读者》 文苑:卷首语、文苑、书林一叶、幽默小品、原创精品;

人物:人物、名人轶事;

社会:杂谈随感、话题;

人生:人世间、人生之旅、婚姻家庭、青年一代、两代之间;

生活:心理人生、经营之道、理财;

文明:在海外、他山石、历史一叶、文化茶座、人与自然、影像;

家园:人与自然、生物世界;

点滴:言论、漫画与幽默、意林、点滴;

互动:智趣、读者·作者·编者;

艺术:封面、美术插页、歌曲。

杂志发行

《读者》杂志出版社与中国邮政及发行商紧密合作,通过遍布全国的发行网络发行。

1995年《读者》月发行量突破400万册。2001年以来,读者杂志社积极调整办刊思路,适

时整合刊物内容,在市场营销和品牌经营方面加大力度,不断创新,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大的

改革举措。在国内期刊种数快速增长,但期刊总印数并未同步增长,许多大众刊物发行量下

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读者》杂志一枝独秀,发行量持续攀升。2002年10月月发

行量突破600万册大关,创历史新高。2003年10月突破800万册大关,11月达到创纪录的

806万册,同比增长近200万册,创造了中国期刊发展史上的奇迹。《读者》杂志近年的广

告经营额也稳步上升,2002年广告经营额达2800余万元。与此同时,《读者》杂志年利税

也达到3000余万元,增长40.9%,创造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读者》已经成为甘

肃乃至全国的一个著名品牌。据目前数据统计,《读者》杂志2000——2010年已连续十年稳

居全国期刊月发行量首位。

2009年7月,读者出版集团与学友园教育传媒集团举行《读者》杂志合作发行签约仪

式。这是我国国营出版业在体制改革过程中与民营企业探索合作的重要事件。

《读者》杂志将以繁体字版在台湾发行,发行字号为“行政院新闻局局版台陆志字第0001

号”。自1987年两岸交流大幕开启以来,经过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两岸在演出、教育、展览

等文化交流领域取得较大突破,此次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首次获准入台,体现了

两岸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两岸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杂志荣誉

在广大读者和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迄今已走过了30年

的风雨历程。30年来,读者走向了成熟,《读者》走向了成熟,读者、作者和编者正齐心协

力打造中国期刊第一品牌,编写着一本中国人自己的心灵读本。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

到2005年4月份月发行量已达910万册,居中国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第四位,在海内外

亿万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

国期刊第一品牌”。这种高速增长、经久不衰的“《读者》现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各界人

士的极大关注。

《读者》在海外华文期刊市场中也占有很大份额,行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

国、日本、澳大利亚、 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众多读者,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

就有《读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2003年起在美国、加拿大同步印制。

《读者》杂志的成功得到了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赞誉。1998年至2001

年连续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一、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奖,2000年获首届

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业最高奖),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双高” (高知名度、高

学术水平)期刊。2002年底,再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读者》的高速成长同样也得到了众多跨国及国内知名企业的认同,十多年来,《读者》

已经富有成效的为杜邦、摩托罗拉、索尼、宝洁、中国联通、平安保险、步步高、红河等诸

多国内外客户提供了广告服务,其成绩得到了一致首肯。 《读者》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支

持与信赖。

刊头由来

《读者》封面的“读者”二字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所写。《读者》原来是四个字

---《读者文摘》,因和美国的《读者文摘》弄出了版权官司,所以杂志改名为《读者》,之后

就把后面两个字去掉了。赵朴初先生于1984年为此刊题字。

品牌对于《读者》杂志来说,1993年前几乎从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胡亚权承认,一

个杂志的品牌在他们那一代人眼里,仅仅只是刊名而已,从来不曾意识到杂志的品牌竟然与

一本杂志的整体形象、标识相关,更不知道杂志的刊名、形象都是应当受到保护的资产。

logo相关

1995年,《读者》杂志社刊发了一则征集启事,有偿征集刊徽。消息发布后

仅三个多月,就收到了寄自全国各地的三万多件作品。在众多应征者的想象中,

《读者》就像一本打开的书,或者一只观察世界的眼睛。更有读者将杂志比喻为

玫瑰,是情爱的象征。还有相当多的人把《读者》杂志设计成一幅太极图,寓意

中国文化的象征;但大部分作品却是以昆虫与植物为主的形象画意。

三万多件来稿,使编辑部感到了一种深情的压力。关注一本杂志刊标的大多

是些普通的读者,专业人士的比例少得可怜。此时,高海军已另任甘肃美术出版

社副总编辑,美术编辑由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的任伟继任,他负责处理作品

的初选。他们从来稿中初选出了三十多件作品,从全国请来许多专家进行内部评

选。胡亚权欣赏其中的一幅中华龙的图案,龙飞凤舞极有意味。但胡的提议并没

有得到评委们的认同,他们认为这幅画缺少一种与《读者》杂志整体相一致的意

味,与他们所倡导的书卷气不太适合。

刊徽的评选暂时“搁浅”,甘肃人民出版社专门开会进行了讨论,认为应向专

业层面进行征集。他们决定以内部的形式,进行第二次征稿。这一次缩小到了专

家层面,任伟代表杂志社去北京,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门开了一次《读者》的

徽标设计座谈会,并把入围的十几幅作品都带到了北京,大家与在兰州时研讨时

的看法一致。龙的气质与《读者》不相符合。用龙作为一家杂志的刊标“帽子太

大”。

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主任陈汉民教授提出一个观点:作为《读者》

杂志来说,征集刊徽就是要找到“一顶帽子”,这顶帽子不一定好看,但别人一看,

一定要认为,你戴上这顶帽子是最合适的。他建议:《读者》是一本文摘性杂志,

就像一只蜜蜂一样,为读者在采蜜。能否用一只蜜蜂来作为刊标?可他的意见并

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不少人认为用一只蜜蜂来表达一本杂志,有点俗。最后讨

论的结果是,大家每人画一幅,作品出来后,再进行评定。

陈汉民教授曾经参与设计中国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人民银行、农业银行等

四大行与世界妇女大会、'97香港回归祖国、五个一工程等标志,是中国标志业界

有影响的专家。他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现出惊人的自信。他还是坚持画了自己想象

中的小蜜蜂。

设计好的几件作品带回兰州后,被隐去作者名字,请专家们品评。胡亚权与

任伟的意见倾向于小蜜蜂,认为以一只小蜜蜂比喻《读者》,象征着杂志从各种

报刊中采集稿件,准确地表达了《读者》的形象与社会功能,且这只绿色的小蜜

蜂,学名叫做中华蜂。

最后,这只绿色的小蜜蜂被选为了《读者》杂志的刊徽。

小蜜蜂的底色是苹果绿,这种绿色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张力,它的象征意味事

实上已与杂志的整体气质融为一体。这只“小蜜蜂”以及刊名组合的CI的标志色

有大红、黑、灰、白四种基本色调,是《读者》杂志的基本标志色。

《读者》杂志还将入选的十几种图标作为栏目的标志,在栏目上也实现了图

标化的设计,这些标志也成为《读者》杂志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7

月份,《读者》杂志社正式宣布“小蜜蜂”作为刊徽。

为使此标志不再被人侵权,他们以“READERS”与汉语拼音“DUZHE”,及赵

朴初书写的书法“读者”,作为一组完整的形象进行注册,最后全部注册成功。这

是《读者》首次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全方位的商标注册与保护。这个小蜜蜂商标他

们当时付出的稿酬是三万元,现在这个形象的价值是多少呢?

发展历程

由读者杂志社编辑出版、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读者》(半月刊)杂志是

我国享有良好声誉的综合类期刊。自1981年创刊迄今,《读者》杂志沐浴着改革

开放的春风,凝聚着几代出版人的心血和智慧,历经25年的发展,月发行量由

最初的3万册,达到2006年月平均发行量898万册,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

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走出了一条中国期刊发展的成功之路。

多年来,《读者》杂志以弘扬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

不渝地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

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

深刻的人文关怀;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以

渐变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赢得了海内外

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为不断满足人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十五年来,《读者》杂志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发展壮大。特别是进入新

世纪以来,杂志社积极调整办刊思路,适时整合刊物内容,在市场营销和品牌经

营方面加大力度,改革创新,在国内期刊种数快速增长而期刊总印数并未同步增

长、许多大众刊物发行量下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读者》杂志一枝独秀,

发行量稳步攀升,2006年4月达到创记录的1003万册,已连续6年稳居全国期

刊月发行量首位,占有国内期刊市场1/30的份额。目前,《读者》行销全球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发行近百万册。从创刊到现在,《读者》在国内累计发行

11亿册,品牌影响力大大增强。

新世纪以来,读者杂志社陆续创办了三种新的期刊,目前编辑出版有《读者》

(半月刊)、《读者》(乡土人文版)、《读者欣赏》、《读者》(原创版)、《读者》(繁

体字版)、《读者》(盲文版)(与盲文出版社合作)、《读者》(维文版)(与新疆人

民出版社合作)等系列杂志及《读者(精华本)》、《读者(合订本)》、《读者丛书》

及多媒体光盘、明信片等相关文化产品。读者杂志社正在努力不断挖掘开发《读

者》这一品牌的价值链。

《读者》杂志的成功得到了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赞誉。1998~

2001年连续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一、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

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界最高奖),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认定为“双高”(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2003年再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2005年又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2004年8月27日,中央宣传部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中国期刊协

会在北京召开“品位?质量?效益——《读者》之路研讨会”,李东升、石峰等领导

同志和部分专家、读者代表共80余人出席了会议;2005年8月,李长春同志视

察读者杂志社,称赞《读者》是“大漠瑰宝”;2006年8月,在国家商务部组织

开展的“商务新长征,品牌万里行”活动中,《读者》被列为知名品牌,成为“多彩

甘肃、精品陇原”的重要标志。

2006年1月18日,以甘肃人民出版社为基础、以《读者》为核心的读者出

版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读者》正在向做强做大的目标坚实迈进。

2006年4月,《读者》月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

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出版局,中国期刊协会向《读者》杂志社发来贺信。热烈

祝贺《读者》月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

2011年4月16日9时,读者出版集团庆祝甘肃人民出版社成立六十周年暨《读

者》杂志创刊三十周年大会在兰州宁卧庄宾馆隆重召开。

在台发行

2011年1月1日起,《读者》开始在台湾发行,这是大陆期刊首次与台湾读

者正式见面。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当局“行政院新闻局”2010年8月25日核准大陆

杂志《读者》赴台发行。据报道,《读者》进入台湾后,将先进入大专研究机构、

县市乡镇图书馆,并在便利超商陈售,预估售价约新台币50元以内。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当局“行政院新闻局”昨天核准大陆杂志《读者》

赴台发行。这是大陆第一本杂志获准进入台湾。《读者》杂志入台后仍使用原刊

名,但改以繁体版发行。

《读者》杂志是目前大陆发行量最大的期刊(半月刊),深入大陆各省市,

受到家长、青少年欢迎。它在1981年3月创刊,原本名为《读者文摘》,但因与

美国的《读者文摘》同名,发生版权纠纷,最后才改名为《读者》。不过,改名

后的《读者》业务蒸蒸日上,发行量从300万份上升到现今的1000万份。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