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6日发(作者:武懿)
缅汉称谓语对比初探
王德仙
(保山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缅汉语都在各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庞大的称谓语系统,并在各自所属的社会中担
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虽是亲属语言,但两者的差异也很明显。主要从描写现代缅汉语口语中的称
谓语系统人手,对缅汉称谓语进行比较,揭示缅汉称谓语的不同,分析社会文化对缅汉称谓语的影响,以
对缅汉称谓语作初步的对比研究。
【关键词]缅语称谓语;汉语称谓语;对比;社会文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H4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4.issn.1674—9340.2016.06.007
【文章编号】1674—9340(2016)06-026-07
缅甸一中国是山水相连的邻国,边境上更是少数民族跨国而居,同属亚洲文化圈,共属汉藏
语系语言,亲属语言间的共性特征虽然很多,但差异也很明显。无论缅语,还是汉语,都在漫长的
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庞大的称谓语系统,社会文化在缅汉称谓语中都落下了深深的印迹。
称谓语既是语用现象,也是社会和文化现象。在社会交际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
仪作用。一般来说,习惯上将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大类型,但亲属称谓语和社
交称谓语不是截然分开的,实际上亲属称谓语常用于社会交际,而姓名或名在亲属之间和社交活
动中也都使用。文中为了对比的方便,也将缅汉称谓语按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大类型来进
行分类。
一
、
缅汉称谓语系统简介
(一)缅语称谓语系统简介
1、亲属称谓语
缅甸社会的结构体系以家庭为基础,自古强调核心家庭在社会中的基本作用,家庭成为缅甸
社会结构体系的最底层。它强调血缘关系,长幼有序、血亲不分父系还是母系都一视同仁。家庭中
各成员的所有权力、义务、责任主要由所处辈分和年龄的长幼来决定。缅语亲属称谓语不仅反映
了以血缘来确认亲属之间的远近,还在缅甸社会交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并成为缅语称谓语中最
稳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缅甸杜玛拉老师在 车 G O。oGo]一qqP:}(1977)中,将缅语亲属称谓语分为:直系、母
系、父系、同辈血亲和姻亲五部分。 对78个缅甸亲属称谓做了比较细致的解释,并指出部分亲
属称谓的语音变化及演变过程。这些亲属称谓除了形式上的某些取舍外,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是
缅语称谓语中最庞大且稳固的部分,基本上反映了缅语亲属称谓语的概貌。
直系、母系、父系、同辈血亲亲属称谓,都可面称,也可背称。主要为:∞ :/a.pho55/爷爷/外
公、∞ 。:/a.phwa55/奶奶/外婆、∞G。 .phe ̄/爸爸、∞G。/a.me 妈妈、∞同:/ba5 i55/大伯、 :Gc、):
/u le 5/叔叔/舅舅、一e3T/9.do 姑姑/姨妈、∞鑫0翠/a.ko 哥哥,∞占。/a. ̄a53/姐姐, 体 弟弟(男
用),G∞ /marl=/弟弟(女用), 。 i a53/妹妹、 :/toa55/儿子,∞8:/toz.mi 5/女儿, ̄/tu=/侄子/
收稿日期:2o15—09—16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缅汉称谓语文化及语用研究”(项目编号:201lY069)。
作者简介:王德仙(1979--),女,彝族,云南新平人,保山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缅甸语言文化,缅甸语教学。
王德仙:缅汉称谓语对比初探
外甥、 。/tu a53/侄女/外甥女、G :/mje5 ̄孙等。
姻亲亲属称谓,现今主要用来表亲属关系,较少用于面称,面对面交流时主要根据辈分和年
龄的长幼用血亲亲属称谓来称呼。主要为:G一 o8:/jau744kho.this5/公公/岳父,G一
o
/jau ̄44kho.ma53/婆婆/岳母、∞G3T .d3 伯母/婶婶/舅妈、 :Gc、):/u53e5 ̄姑父,姨父、。蚤:/mo.jiz/
(男用)嫂子/大姨子、GozocA./jarl55ma53/(女用)嫂子/弟妹/大姑子/小姑子、G∞)0S0/jau ̄ha53/(男
用)姐夫/妹夫/大舅子/小舅子、。 p/khe=ma53/(男用)弟妹/小姨子、a ̄/khe%'/(女用)大伯(从
儿称)/姐夫、。0- ̄/ma744/(女用)妹夫/小叔子(从儿称)、。 辜:/khi=brls5/丈夫,8;:。/mei55ma53/妻子、
G禽I:。/IChwe贷ma53/儿媳、 ̄/too.m£ 女婿等。
2、社交称谓语
社交称谓语一般是表示社会交际双方的关系,突显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亲疏关系及情感
的,它直接影响着交际的效果。缅语社交称谓语具体可从下面6种称谓来进行认识。
(1)僧尼俗称谓。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受佛教的影响,佛无处不在,因
此,与佛法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承者——僧侣、尼姑的交往成为缅甸社会日常交往中重要的一部
分,而对于僧侣、尼姑的称谓,以及僧尼对俗人的称谓也成为缅语中社交称谓的重要组成部分。
俗对僧:35甜,,te磊 a q∽辜:,ja.h ̄SS/僧人/和尚(背称①)、 辜: :/phorl
/phorlSSdrl=d ̄i
:Go’S :
年: 车:,pho讧 horl5 ̄僧人/和尚(40岁以上)、o :/po.zPS/, ̄.o :/uSSpo.ziS7(可缩
写为 :半 :/u贷zi 5/)年轻和尚(20岁一40岁)、∞ Go-yS/sho.ja 0 (可缩写为∞Ga’S/sh d0 )法
师/主持、G :o睾 ̄ ̄p ̄o-yS/lCarlSSthai=sha.ja笠do 主持(背称)、∞ : . i=pho.jaSS/老佛爷、
一 G∞,te 9.ne=/小沙弥/小和尚(20岁以下,背称)、0睾q /l【o i 小沙弥/小和尚(20岁以
下)、∞ ∞q。Go- ̄/sa丝 has sh0.j 3 讲经师(背称)等[21 ;
俗对尼:。Sc、) /toiZZla5 i 尼姑(背称)、∞‘T)G∞:/sh0.ja22le55/俗人对尼姑的称呼/尼姑之间
的称呼、∞ :/sho.ja笠 5/女主持、∞ ∞q。GCO:/sa ha 3sha.ja=le55/讲经师(背称)等;
僧尼对俗:3∽,d .g 31∞ /d a. ma53/男施主、3]∽。/do. a53/I3] 0’。。/d
ji 女施主,信徒可用于自称;
俗自称:O"30 Ga ,da.bji do=/(男)弟子、∞o Ga)S。/do.bjiS3d ̄=ma53/(女)弟子。
(2)人名称谓。缅甸人有名无姓,人名包括两部分:冠称和名字。冠称可表示性别、年龄、身份、地
位、权威等。可直接用“冠称+名”称呼相识或相熟的长辈、平辈、小辈和朋友,正式非正式场合均可
使用,但一般不用于称呼直亲亲属长辈,如:父母。冠称分为男性用冠称和女性用冠称,男性用冠称
有:芑:,u 砩/ko22,lG∞cⅢlau22 co ̄,Du22,Ic,IJa53/I辱:/phoSS/, ̄ /ko22ji IG∞ q ,m撕22ji ,现今使用最广
泛的是: :,u55^ /l【o G。。 ,m撕 ,使用原则为:对长辈、年长者、社会身份地位高者,用 :/u55/;
对同辈、同龄人,用 /k0 ;对晚辈、年幼者用Ge,z¥/marl=/,同时0翠/k022,・G∞5/ma讧 还可用于自
谦。女性用冠称有:G3T,d0 。/m 8/mi 臼0s,m£ 19i=/- / we=/,现今使用最广泛的是:G3T
/d3=/i。,ma53,口 ,使用原则为:对长辈、年长者、社会身份地位高者,用 ̄3T/do 22/;对同辈、同龄、晚
辈和年幼者,用。/ma53/,同吼/maS3/j ̄可以用于自谦。名字称谓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有一字名、二字
名、三字名、四字名、五字名等。以前名字主要以一字名、二字名为主,现在主要以三字名、四字名、
五字名为主,女性名字有时可达六字、七字。“冠称+名字”的称谓,男性如:
墨: 邑G∞ ,u55nlji marl=/,c ̄ 苣G∞ /l【o i53marl=/,G∞ :G /ma证笠mi55a讧 lai ;女性如G3T
G∞:/doZ ̄i笠e 。G∞:譬;零 /ma53e mrlZ2khai=/,。 /ma53i 等。
(3)泛化的亲属称谓。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在缅甸社会中十分普遍,据笔者2015年赴缅学
习期间,对仰光大学缅语系、历史系和人类学系师生,以及笔者住地周边人员的调查显示(调查以
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为主,辅以观察、文献和收听缅甸广播),缅语亲属称谓语中较稳定的泛化的
亲属称谓语主要为16个,其中6个:∞ :/o.phoS5/爷爷、∞ o:/o.phwa55/奶奶、∞∽/ba5 ba535,伯父、
5:G∞:/u551eSS/叔叔、∞G3T .d3 伯母(婶婶、阿姨、姑姑、舅妈)、∞G /o.me=/妈妈,是晚辈对长辈
的;其中5个:∞占 /o.ko=/哥哥、∞5。/o.maS3/姐姐、 Gc、):/iki=leSS/(男用)弟弟、 ̄eo&/marl=/(女用)
①指这一称谓语多用于背称。其他无特别说明的称谓语,主要为面称,也可背称。下文同。
一
27—
第35卷 保山学院学报2016 第6期
弟弟、 。 i a53/妹妹,是同辈问的;其余5个:∞O-*/toa55/儿子、∞8:/too.mi 5/女儿、 ̄/tuW侄子、
o2q/tu22mas3/侄女、G :/mie55/孙,是长辈对晚辈的。当然这些称谓语还有其他一些变体,如:竭: :
:
/pho55bo i 5/I:r) :/baSM ̄i 5/IG3TGc、):/d022le55/I 。Gc、): i丝ma53le 5/l3)。:G∞:/tea55le55/I :/pho 5/+
名等(泛化的具体表现和特点另有专文介绍,在此不做赘述)。泛化的亲属称谓,可用于称呼陌生
人或邻里,即可面称也可背称。
(4)社交通称。主要是用于一般的社会交往,但常常会被泛化的亲属称谓所代替。如:
∞q。/sha.ja 先生/老师/师傅、∞q。。/sho.i ma53/女老师、 ̄o ̄[0':3oo9:/sh0.ja=d6o.ma 5/师长/前
辈、 co5qI :/too.日£22 i /朋友、Gcr ̄-o8G∞:/kalr21e 5/男孩/小伙子、Gcr ̄-8 Gco:/kafi22rna531e 5/女该/
小姑娘、8毒:∞G∞:/mei go.1e55/女孩/姑娘、∞G∞:/kh0.1eW小孩等。
(5)职衔称谓。主要用于较为正式的社交场合,还可以在这类称谓后加名(名可带冠称也可不
带,不带冠称的使用要多)。
职业:G∞p :∞q。/ ̄afi sho.ia G∞ : ̄o ̄loo/Gaff sh0.ja笠ma55/老师(背称)、0∞:∞q。/k sh9.
ia22/司机、∞Gq: q。,s ie sho.ja 作家(背称)、 ̄o ̄to-o ̄,/sho.i 讧22/,G3q0So∞/da讧 a 医生/大
夫、G G辱/ ̄e 。neZ ̄/律师(背称)等,面对面交流时,多使用 ̄oep/sho.ja ∞ 。/sha.ja丝ma53,来称呼;
职务:=oo, ̄/to0.m0.da 3/总统、 ∞∞/n .ga 3/主席/议长、 年 匣:/hr ̄fi笠 0u i 5/局
长、 ∞。oS匠:/t。豆 .ma i 5/大使、磷5。 『【:回:/tai 5hmu d 5/省长、 G∞叼 【6/pa mau 4kha
&ou ̄44/(可缩写为0] 【6/p 0u 4/)- ̄c'Qj3c : 6∞叩匠:/l ̄afi 0u ha.j i55/・e : 6∞叩。匣:
他aft ou ̄4sho.jaZ2ma i5s/校长(背称)等,较高级别的职务称谓用于称呼的几率要更高一些;
职称: G∽哩/pa恐mau 4kha53/教授、 oo-503G∞ /tweS5phe ̄44p mau 4kha 3/副教授、
∞。8∞/ka.thi弱gaS3/讲师、∞0SG∞.)0s∞。8∞/l£ halJ (a.thi gaS3/助理讲师、 : ∞q。/ni via sho.
j (大学)助教等,虽有职称划分称谓,但实际交际中使用最多的只有“。]G∞ /pa2mau?44kha53/
教授”一词,且多采用“oq e∞ ,pa挖mau ha53/+名”的方式来称呼;
军衔:阜oS 【6B:/bo=d ̄ou ̄*Utgiss/上将、ee ̄t,3/bo ou 少将、eeo3vlt- ̄:/bo=hmu i 5/
上校等,面对面交流时,一般称有肩花的军官为翠os :/bo i55/l阜oSec、):/boZ ̄le5S/,无肩花的军官
为 叩/sh3.ja ∞ Gc、):/sho.ja22le55/;
学位:G3] 一/d莉 ̄44taW博士,不单独使用,必须与名结合使用。
(6)人称代词称谓。缅语中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人称代词,这些人称代词可表示语言交际中的
话语关系,同时,还可表会话人之间的亲密和敬意等情感色彩。但在实际社交中,人称代词称谓常
被人名称谓(可带冠称或不带)、亲属称谓或其他称谓代替。
第一人称:C]/qa 唰年Ga 忙 .n3 0a1年。他a.ma53/・咧年6俺a.n0u 唰【6忙0u qo5/k0W我,
C],恻辜e。 ,唰年6,c ̄-[o ,啤o5+ ( :),吨(毫)我们,用于自称。[41'1。
第二人称:辱 /ni I。 :/mi55/I。 p:/kho.mja :/rki55/i ̄l / i IGo-yS/toWl:x ̄8/toi22/你(您),
辱 I。 :l。 p:l :I , ̄co-SI∞ + 你们,用于对称。
第三人称: ̄/touW・∞ :/d6i 5/(38:)他(她),/touW-∞ :/d6i55/(a8:)埙他(她)们,用于他称。
(二)汉语称谓语系统简介
1、亲属称谓语
家族的稳定与和谐,对中国传统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族在
社会中的基本作用。家族成员在家族中的地位、权力和义务,往往是通过家族成员的亲疏远近来
决定的。因而,使得汉语亲属称谓语细致而又繁杂,成为汉语中系统性最强、最庞大、最完善的一
个称谓语系统。
“《尔雅・释亲》部分,按血缘关系的不同分成宗族、母党、妻党、婚姻四个部分对中国古代的亲
属称谓作了比较细致的解释,基本上反映了古代汉语亲属称谓的概貌。其中共出现亲属称谓词
105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不同的地位(跟其他家族成员比较),在其中找到一个代表
他自己的亲属称谓词。这些亲属词基本保留至今,除了形式上的某些取舍外,没有发生多少根本
性的变化,是称谓语中最庞大稳固的部分。”[5 ̄46-50
一
28一
王德仙:缅汉称谓语对比初探
2、社交称谓语
人在生活中除了要面对亲属关系,还要面对工作关系、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各种社交关
系。因此,社交称谓根据社交关系大致上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人名称谓。汉语人名包括:姓和名两部分。可直接用姓名称呼相识或相熟的平辈、朋友之
间,多用于非正式场合。如:范冰冰、思涵、小琴、小刘、老张、李老等。
(2)泛化的亲属称谓。潘攀先生在《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1998)一文中指出:“现代汉语口语中
泛化较为定型的称谓词主要有16个:爷爷、奶奶、伯、叔、伯母、妈、娘、婶、姨、哥/兄、嫂、姐、兄弟、
弟、妹、姑娘等。这些泛化的亲属称谓词在社会交际中,因对象、场合、欲求等的不同,表现为众多的
变体。如:刘大爷、老奶奶、老伯、警察叔叔、大妈、阿姨、宋大姐、小兄弟、老弟、小妹妹等。”[6g,34-38
(3)社交通称。用于一般的社会交往,尤其是陌生人之间。如:同志、师傅、同学、老师、大夫、小
姐、老人家、小朋友等。
(4)职衔称谓。这类称谓还可以在称谓前加姓或姓名。如:老师、大夫、李医生、 主席、李
克强总理、吴局长、主任、范科长、高教授、钟博士等。
(5)人称代词称谓。汉语语言交际中的话语关系主要就是靠人称代词来表达,情感色彩不强。
第一人称:我、我们,用于自称;
第二人称:你、你们、您(敬称),用于对称;
第三人称:他、她、他(她)们,用于他称。
二、缅汉称谓语对比
通过上述缅汉称谓语系统的简介,可以看出缅汉称谓语存在异同。总体来说,缅汉称谓系统
都比较庞大,都是各自语言中庞大而稳定的部分,但不同也很明显。缅汉称谓语的不同不仅表现
在亲属称谓语方面,在社交称谓语中,缅汉称谓语的不同更是突显。具体分析如下:
(一)总体区别
1、从数量上看,缅语亲属称谓语远没汉语亲属称谓语多。从上述缅汉亲属称谓系统的介绍可
以知道,缅语不足8O个,而汉语有105个,数量差很大。
2、从细致和严格程度看,虽然缅甸杜玛拉老师在 年 G I:。6Go]o-zoq ̄fz:》(1977)中,将缅
语亲属称谓语分为:直系、母系、父系、同辈血亲和姻亲五部分。【 但母系亲属只包括母亲的兄弟
姐妹和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父系亲属只包括父亲的兄弟姐妹和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同辈血亲
包括自己的同胞兄弟姐妹和堂表兄弟姐妹;姻亲亲属只包括自己配偶的父母、同胞兄弟姐妹的配
偶和子女的配偶。此外,缅语中还有部分亲属称谓语是父系母系乃至姻亲都可使用的称谓语,如:
∞ :/o.pho55/可表“爷爷”“外公”“叔公”“舅公”等(可包括17个义位)171'141-144>, :G∞:/u551e55/可表
“叔叔”“舅舅”“姨父”“姑父”、∞。3T/o.do 可表“伯母”“婶婶”“阿姨”“舅妈”等。可见,缅语亲属称
谓语的划分并不细致和严格,可简单概括为血亲亲属称谓和姻亲亲属称谓。虽然汉语亲属称谓也
可概括为血亲亲属称谓和姻亲亲属称谓,但是汉语对宗族、母党、妻党和婚姻各路亲属的划分细
致而严格,在称呼“叔叔”“舅舅”“姨父”“姑父”时是不会用“叔叔”一词来统称的。
3、从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来看,首先,缅语亲属称谓语除血亲亲属称谓语可直接称呼外,姻亲
亲属称谓语现今较少用于面称,而汉语亲属称谓语大部分可用于面称进行直接称呼。如:汉语中
“堂哥”“表哥”即可直呼也可背称,但缅语中的“∞50睾o6:
“
.ko22wrl gwe 5/(堂哥、表哥)”却不用
于面称,面称时要把表“堂”“表”意义的“o5: /wfi55gwe55/”一词去掉,直接用血亲亲属称谓
∞s0¥/o.ko=/(哥哥)”来称呼。其次,缅语部分亲属称谓语分陛别使用。如:称呼“哥哥的妻子”,汉
语里无论说话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使用“嫂子”一词来称呼,但在缅语里说话人如果是男性就使
用“。暑:/m0.j?5/”一词,如果是女性就使用“Gu 0So/jali ma53/”一词;称呼“自己的弟弟”,汉语里无
论说话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使用“弟弟”一词来称呼,但在缅语里说话人如果是男性必须使用
“ i22/”或“ Gc、):/rkiOeSS/”来称呼,如果是女性必须使用“Geo&/marl=/”“G ̄,o¥oco:Imafi=le 5/”来
称呼。再次,缅语亲属称谓语中从他称谓的使用现象比汉语少。如:一女性在称呼“自己丈夫的哥
哥”时虽然有表亲属关系的称谓词a弗/l【h£ 50 ,但缅语中毒磷/I(h£ 。 很少用于面称,而是直接
使用血亲亲属称谓“∞5 /o.ko (哥哥)”来称呼,这可视为缅语亲属称谓的从夫称谓,但在汉语
第35卷 保山学院学报2016 第6期
里没有专词来表这一亲属关系,除可使用从夫称谓“哥哥”称呼外,还可以使用从儿称谓“大伯”
“他(指自己孩子)+大伯”“(自己孩子)名+(他)大伯”等来称呼。
(二)细节差异
1、在社交称谓语中,缅汉最大的不同,就是缅语称谓系统比汉语称谓系统多出“僧尼俗称
谓”。中国也有佛教信仰,僧尼俗称谓在汉语中也有,但只限小范围内使用。缅甸则是一个高度虔
诚的佛教国家,85%以上的缅甸人信仰佛教,僧侣超过4O万。佛教徒人口基数如此之大,加之佛
教思想文化已深人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缅甸人的一生贯穿了佛教习俗。如出生、命名、出家、结
婚、殡葬等要迎请僧侣来做法事。”[8 ̄60-6 因此,僧尼俗称谓不仅表现了其在缅语称谓系统中的重
要性,同时,也成为缅语称谓语的特点之一。
2、人名使用方面,缅甸人和中国人都重视人名的使用,但却存在较大的差别。首先,缅甸人名
无姓,人名由“冠称+名字”构成,而中国人名重姓,人名由“姓+名”构成。但不论是缅甸人的“冠
称”,还是中国人的“姓”,都在各自的社会语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缅语里从人名的“冠称”可窥
视受话人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权威等,如当听到一个年长者称呼一个比自己年轻的女性为
“
G s舞&¥/dz ̄2Zi=khi ”时,就可知这位女性的身份、社会地位或权威肯定比较高,因为按照正
常的称呼习惯,年长者应该称呼这位年轻女性为“ 鑫舞。/mas i i khi ”。而汉语里,只从一个人
的“姓”“姓名”是无法判断出被称呼人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权威等信息的。其次,缅汉人名称
谓虽然可全名称呼,也可只称名,但缅语里的“冠称”不能单独使用,汉语里的“姓”却可单独使用。
缅语中的“冠称”不单独使用,必须和名连用,而汉语中的“姓”不仅可单独使用,还可与其他词缀
和称谓语构成如.,J、+姓、老+姓、大+姓、姓+亲属词、姓+职务、姓+通称等称呼形式,从这也
可看出汉语对姓的重视程度。
3、缅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程度远大于汉语亲属称谓语。从泛化范围看,虽然两种语言中泛化
较为定型的亲属称谓语主要都为16个,但缅语亲属称谓语中,长辈对晚辈、晚辈对长辈、年幼对
年长、年长对年幼都有泛化,而汉语亲属称谓语中,主要是晚辈对长辈、年幼对年长的泛化。不仅
如此,缅语里连∞G .me=/妈妈、a :/tea55/儿子、∞8:Aoa.miss/女儿都可泛化,并且∞。:,tea55/儿
子、∞8:/toz.mi55/女儿在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中运用非常广泛,使用频率很高。从泛化使用覆盖面
看,缅语泛化的亲属称谓词可用于绝大多数场合,包括很多正式场合,汉语中泛化的亲属称谓词的
使用有诸多条件的限制,一般f青况下只用于非正式场合。如:在学校,缅甸老师会称呼学生为a :
/tea55/儿子、∞8:/too.mi55/女儿,中国老师主要使用学生的姓名来称呼,而不会使用亲属称谓来称
呼;在一个文学宣讲现场,宣讲人会使用“匾GcpcrSc,zo匣 ∞叩 ・∞叩。 ・芑:靠・G3TG3To ・ :
.3)8: 。 : :。^c、 o1”(现场的老师们、叔叔阿姨们、儿子女儿们,大家好!)”这样的语句向现
场听众问好,而在中国,这样正式的场合一般不使用亲属称谓来向现场听众问好。
4、与汉语相比,缅语的社交通称也不少,但在实践交往中没有汉语使用广泛,缅语除
∞q。/sha.ja22/先生/老师/师傅、ao ̄t-z。/sh .j na53/两个词使用很广泛外,其他人们习惯看对方
年龄选用合适的泛化亲属称谓来称呼。
5、缅语职衔称谓的使用远没有汉语广泛。这里我们先来看汉语的情况,汉语社会称谓中的职
衔称谓很发达,不仅能直接用职业、职务等来称呼,还有如“高局长”“张处长”“宋总经理”“李科
长”,及其简称“高局”“张处”“宋总”“李科”等各种变体称谓随处可闻。缅语职衔称谓虽也算丰富,
但并非随处可闻,只在一些较正式的场合,如节目现场、会议现场、新闻报道中,使用“职业+职务
+名”“职业+职务 :--G3T+名”“职业/职务/头衔+名”“职业/职务/头衔弗..-e3T+名”
G3]0Sa)。+名”“职业+G3]0S。 +名”“职务+G。n0Sa +名”等来称呼;在非正式场合会直接使用
∞q。”“∞ ”“ ̄ocp+名”“∞ 。+名”“aocp+ ;+名”“ ̄ocrzo+G3T+名”等来称呼;在上下级的关
系中,主要使用“∞q)”“∞ 。”“量:+名”“G3T+名”来称呼上级(如果上级是女性,还会使用亲属称
谓“ ̄o ̄3T”“∞毒os”“ ”等来称呼),对其他同事会根据辈分、年龄采用“亲属称谓”或“亲属称谓+
名”的方式来称呼外,还可根据相互间的亲密程度和年龄情况使用“名”“ : ,G∞ ,G3T +名”来
称呼。总体来说,缅语里的“ ”“∞ 。”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称呼从事教育教学的人,还
可称呼医生、护士、上级、取名专家、占卜先生等,以及其他自己尊敬之人。
“
一
“
3O一
王德仙:缅汉称谓语对比初探
6、缅汉人称代词称谓都有完备的代词系统,但缅语人称代词称谓语比汉语人称代词称谓语
更为丰富。首先,缅语人称代词称谓比汉语数量多,这可从前面的介绍里看出。其次,缅语的人称
代词称谓除可表达语言交际中的话语关系外,还可表情感和礼貌。如第一人称代词中:ig是同龄
人间(相互间关系较亲密)、年长对年幼讲话时才使用,这时不存在礼貌已否,反之,则一般认为是
不礼貌的行为。“ I辜G ”“ I辜。”为不分年龄的自称形式,以表礼貌和对对方的尊重。第三,缅语
人称代词称谓在使用时强调说话人或受话人的性别,有些只可男用,有些只可女用,有些是男女
都可以。这里还以缅语第一人称代词为例,其中 1 Go 只能男性使用, I辜。只能女性使用,c]・
crdl ̄一,O・co&o ・0¥ 四个男女都可使用。而汉语里却没有这些限制,其中只有第二人称里有“您”表敬
称,但男女都可使用。第四,缅语人称代词虽然完备而丰富,但使用却不如汉语频繁,特别是相识
的人之间,往往会使用亲属称谓、人名称谓或其他称谓来代替人称代词称谓。如儿子出门上学前
向其母亲的道别话语:“G。G。I 3)。:G∞ : 。:Ga 。os(me笠me22t0a a豇55tew d3 m£ I妈妈,我
去上学了。”中,缅语是用亲属称谓语“3 :/tea 5/儿子”来代替第一称谓代词“我”,而汉语直接使
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来称呼。(对于缅语人称代词的使用感兴趣者可参看:曲永恩先生的《缅语中
用称呼词替代人称代词的现象》①和周正老师的《缅语口语中单数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的代替》②
这两遍文章)
三、社会文化对缅汉称谓语的影响
缅甸一中国山水相连,民族同源。“缅族主要是由中国黄河流域的部分氐羌部族向西南方向
迁徙,抵达云南后,又与部分百越、百濮等部民族会合,进入缅甸,又与多种民族(包括缅甸原著民
族在内)组成的融合体。”[9]P4由于民族起源与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缅汉语言的称谓语
系统中均体现出庞大的亲属称谓语,并且亲属称谓语都能泛化来称呼无亲属关系的邻里,乃至陌
生人,都体现出对亲属关系的无比重视。
虽然缅中两国民族同源,但两国的主体文化却大相径庭。钟智翔先生在《试论小乘佛教对缅
甸文化的核心作用》(1997)中指出:“缅甸文化归根结蒂是一种佛教文化。它来源于缅人对骠孟文
化的吸收,骠孟文化的主体民族骠人和孟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10]P54--59佛教自印度传人缅甸的具
体时间学界虽存争议,但佛教在缅甸得以传播却是事实。“在公元以后的几个世纪中,上座部佛教
(俗称小乘佛教)在缅甸的传播取得明显进展。”【“ 圆特别是在10世纪之后,随着缅族的不断发
展,缅族在11世纪中叶(1044年)建立缅甸第一个统一王朝——蒲甘王朝,奉上座部佛教为国
教,尊佛教高僧为国师,佛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后经历朝历代的扶持和推崇,佛教思想文化
深入到缅甸社会各个阶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在中国大地上,自公元前206年汉朝取代秦朝,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儒家思想文化的封建国
家开始,儒家思想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旋律,但朝代的更替、政权的分散和历朝中央对西南边
疆的管制较为松散,儒家思想文化只在上层统治者中流行,并未能深入底层。中国直至元朝才将
云南设为一个省,中央对西南边疆的管制虽然逐步加强,但这时的缅甸由于佛教思想文化已深人
人心,佛教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儒家思想文化并没有对缅甸社会形成有力的影响。
因此,缅语的亲属称谓语没有汉语庞大、细致和严格,并保留了自己的独特文化——无姓氏
文化。同时,由于所受思想文化影响不同,缅语中的僧尼俗称谓已融人人们日常生活,深入骨髓,
成为缅语称谓语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人们对高尚之人的敬仰,如有学识、
有能力、有威望之人的敬仰,使“∞q。- ̄o ̄io。”这样的称谓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闻。而汉语因受儒
家思想文化影响,促使汉语中称谓语“官本位”的思想十分明显,几乎大大小小的官职都可用于直
接称呼;而“姓”的使用更显示出了宗族制度在汉语称谓语中的反映。正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在语言身上,记载着这个民族的生存历程,浸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语言成为反映民族文化
的窗口。”[12 ̄7“称谓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角色的称呼,它反映
着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3]PI鹅
①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东方语言文化论丛【G】.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0第19卷:1一l1.
②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东方语言文化论丛【G].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0第19卷:13-21
—
31—
第35卷
参考文献:
保山学院学报2016 第6期
【1】∞Gc、):・叵年 ∞e 。6Go]u P:[M】l 年・叵年∞∞Gc)8∞年∞京・。e 争
∞∞ ∞吨0S[M】 年∞ 年 B奁∞ 6 o ̄,joop,, [2】∞。 勾 。 (。 圄【)・∞。∞。ofy)。:∞∞ :∞G
【3】G 0S・叵年∞3)。3 。o),): ∞ :叵 0S 3),)醴年:G ro0),): :啼 链3 3 G∞3∞叵 叵置G c、)。巨 :【D】.仰
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41。一:8e。一 一日年 )。。—,: 彗年:。 一: :[D】.缅甸仰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5]卞成林.民族心理与汉语称谓词系统[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6 ̄).
f6]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8(2).
[7】岳麻腊.缅甸语亲属称谓语义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5).
【8】李晨阳.缅甸:袈裟的国度『J1.世界知识,2oo8(12).
[9]汪大年.缅甸语汉语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O】钟智翔.试论小乘佛教对缅甸文化的核心作用fJ1.东南亚纵横,1997(2).
【11]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12】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以及出版社,2006.
【13】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Burmese Appellation
Wang
Dexi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Baoshan University,Baoshan,Yunnan,678000)
Abstract:Both Chinese and Burmese languages have developed a complex appellation system,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ve role in the society.However,the two systems are obvi-
ous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This paper compares the two appellation system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ulture on the appellation of the two languages
Keywords:Burmese appellation;Chinese appellation;comparison;soci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
(上接第25页)
Discovering the Change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through
Jane Austen’S Early and Later Works
Peng Lin
(Chinese of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4)
Abstract:Jane Austen is the importnta female writer who living in the end of 1 8 century.She
was writing for women.In her short life,she have wrote six works,which have shown her female
consciousness.But it can not be inored tghat there has a long time staging between her early
writing and later writing.After the early stage of the three books are compeled,Jane Austen has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eneounter in her life,the female consciousnessshe that she revealed in
the early and later works has obviously changed.Have a longtudinal attention of six works of
Jane Austen,can clearly see Jane Austenin’S understanding of women,Jane Auten written her
thought down,and made a successful explore in certain women groups,focus on personal value
and discusses its power for women.
,
Keywords:Jane Austen;Female Consciousness; Change;Women Value;Women’s Growth
一
32一
2024年8月26日发(作者:武懿)
缅汉称谓语对比初探
王德仙
(保山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缅汉语都在各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庞大的称谓语系统,并在各自所属的社会中担
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虽是亲属语言,但两者的差异也很明显。主要从描写现代缅汉语口语中的称
谓语系统人手,对缅汉称谓语进行比较,揭示缅汉称谓语的不同,分析社会文化对缅汉称谓语的影响,以
对缅汉称谓语作初步的对比研究。
【关键词]缅语称谓语;汉语称谓语;对比;社会文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H4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4.issn.1674—9340.2016.06.007
【文章编号】1674—9340(2016)06-026-07
缅甸一中国是山水相连的邻国,边境上更是少数民族跨国而居,同属亚洲文化圈,共属汉藏
语系语言,亲属语言间的共性特征虽然很多,但差异也很明显。无论缅语,还是汉语,都在漫长的
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庞大的称谓语系统,社会文化在缅汉称谓语中都落下了深深的印迹。
称谓语既是语用现象,也是社会和文化现象。在社会交际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
仪作用。一般来说,习惯上将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大类型,但亲属称谓语和社
交称谓语不是截然分开的,实际上亲属称谓语常用于社会交际,而姓名或名在亲属之间和社交活
动中也都使用。文中为了对比的方便,也将缅汉称谓语按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大类型来进
行分类。
一
、
缅汉称谓语系统简介
(一)缅语称谓语系统简介
1、亲属称谓语
缅甸社会的结构体系以家庭为基础,自古强调核心家庭在社会中的基本作用,家庭成为缅甸
社会结构体系的最底层。它强调血缘关系,长幼有序、血亲不分父系还是母系都一视同仁。家庭中
各成员的所有权力、义务、责任主要由所处辈分和年龄的长幼来决定。缅语亲属称谓语不仅反映
了以血缘来确认亲属之间的远近,还在缅甸社会交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并成为缅语称谓语中最
稳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缅甸杜玛拉老师在 车 G O。oGo]一qqP:}(1977)中,将缅语亲属称谓语分为:直系、母
系、父系、同辈血亲和姻亲五部分。 对78个缅甸亲属称谓做了比较细致的解释,并指出部分亲
属称谓的语音变化及演变过程。这些亲属称谓除了形式上的某些取舍外,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是
缅语称谓语中最庞大且稳固的部分,基本上反映了缅语亲属称谓语的概貌。
直系、母系、父系、同辈血亲亲属称谓,都可面称,也可背称。主要为:∞ :/a.pho55/爷爷/外
公、∞ 。:/a.phwa55/奶奶/外婆、∞G。 .phe ̄/爸爸、∞G。/a.me 妈妈、∞同:/ba5 i55/大伯、 :Gc、):
/u le 5/叔叔/舅舅、一e3T/9.do 姑姑/姨妈、∞鑫0翠/a.ko 哥哥,∞占。/a. ̄a53/姐姐, 体 弟弟(男
用),G∞ /marl=/弟弟(女用), 。 i a53/妹妹、 :/toa55/儿子,∞8:/toz.mi 5/女儿, ̄/tu=/侄子/
收稿日期:2o15—09—16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缅汉称谓语文化及语用研究”(项目编号:201lY069)。
作者简介:王德仙(1979--),女,彝族,云南新平人,保山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缅甸语言文化,缅甸语教学。
王德仙:缅汉称谓语对比初探
外甥、 。/tu a53/侄女/外甥女、G :/mje5 ̄孙等。
姻亲亲属称谓,现今主要用来表亲属关系,较少用于面称,面对面交流时主要根据辈分和年
龄的长幼用血亲亲属称谓来称呼。主要为:G一 o8:/jau744kho.this5/公公/岳父,G一
o
/jau ̄44kho.ma53/婆婆/岳母、∞G3T .d3 伯母/婶婶/舅妈、 :Gc、):/u53e5 ̄姑父,姨父、。蚤:/mo.jiz/
(男用)嫂子/大姨子、GozocA./jarl55ma53/(女用)嫂子/弟妹/大姑子/小姑子、G∞)0S0/jau ̄ha53/(男
用)姐夫/妹夫/大舅子/小舅子、。 p/khe=ma53/(男用)弟妹/小姨子、a ̄/khe%'/(女用)大伯(从
儿称)/姐夫、。0- ̄/ma744/(女用)妹夫/小叔子(从儿称)、。 辜:/khi=brls5/丈夫,8;:。/mei55ma53/妻子、
G禽I:。/IChwe贷ma53/儿媳、 ̄/too.m£ 女婿等。
2、社交称谓语
社交称谓语一般是表示社会交际双方的关系,突显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亲疏关系及情感
的,它直接影响着交际的效果。缅语社交称谓语具体可从下面6种称谓来进行认识。
(1)僧尼俗称谓。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受佛教的影响,佛无处不在,因
此,与佛法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承者——僧侣、尼姑的交往成为缅甸社会日常交往中重要的一部
分,而对于僧侣、尼姑的称谓,以及僧尼对俗人的称谓也成为缅语中社交称谓的重要组成部分。
俗对僧:35甜,,te磊 a q∽辜:,ja.h ̄SS/僧人/和尚(背称①)、 辜: :/phorl
/phorlSSdrl=d ̄i
:Go’S :
年: 车:,pho讧 horl5 ̄僧人/和尚(40岁以上)、o :/po.zPS/, ̄.o :/uSSpo.ziS7(可缩
写为 :半 :/u贷zi 5/)年轻和尚(20岁一40岁)、∞ Go-yS/sho.ja 0 (可缩写为∞Ga’S/sh d0 )法
师/主持、G :o睾 ̄ ̄p ̄o-yS/lCarlSSthai=sha.ja笠do 主持(背称)、∞ : . i=pho.jaSS/老佛爷、
一 G∞,te 9.ne=/小沙弥/小和尚(20岁以下,背称)、0睾q /l【o i 小沙弥/小和尚(20岁以
下)、∞ ∞q。Go- ̄/sa丝 has sh0.j 3 讲经师(背称)等[21 ;
俗对尼:。Sc、) /toiZZla5 i 尼姑(背称)、∞‘T)G∞:/sh0.ja22le55/俗人对尼姑的称呼/尼姑之间
的称呼、∞ :/sho.ja笠 5/女主持、∞ ∞q。GCO:/sa ha 3sha.ja=le55/讲经师(背称)等;
僧尼对俗:3∽,d .g 31∞ /d a. ma53/男施主、3]∽。/do. a53/I3] 0’。。/d
ji 女施主,信徒可用于自称;
俗自称:O"30 Ga ,da.bji do=/(男)弟子、∞o Ga)S。/do.bjiS3d ̄=ma53/(女)弟子。
(2)人名称谓。缅甸人有名无姓,人名包括两部分:冠称和名字。冠称可表示性别、年龄、身份、地
位、权威等。可直接用“冠称+名”称呼相识或相熟的长辈、平辈、小辈和朋友,正式非正式场合均可
使用,但一般不用于称呼直亲亲属长辈,如:父母。冠称分为男性用冠称和女性用冠称,男性用冠称
有:芑:,u 砩/ko22,lG∞cⅢlau22 co ̄,Du22,Ic,IJa53/I辱:/phoSS/, ̄ /ko22ji IG∞ q ,m撕22ji ,现今使用最广
泛的是: :,u55^ /l【o G。。 ,m撕 ,使用原则为:对长辈、年长者、社会身份地位高者,用 :/u55/;
对同辈、同龄人,用 /k0 ;对晚辈、年幼者用Ge,z¥/marl=/,同时0翠/k022,・G∞5/ma讧 还可用于自
谦。女性用冠称有:G3T,d0 。/m 8/mi 臼0s,m£ 19i=/- / we=/,现今使用最广泛的是:G3T
/d3=/i。,ma53,口 ,使用原则为:对长辈、年长者、社会身份地位高者,用 ̄3T/do 22/;对同辈、同龄、晚
辈和年幼者,用。/ma53/,同吼/maS3/j ̄可以用于自谦。名字称谓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有一字名、二字
名、三字名、四字名、五字名等。以前名字主要以一字名、二字名为主,现在主要以三字名、四字名、
五字名为主,女性名字有时可达六字、七字。“冠称+名字”的称谓,男性如:
墨: 邑G∞ ,u55nlji marl=/,c ̄ 苣G∞ /l【o i53marl=/,G∞ :G /ma证笠mi55a讧 lai ;女性如G3T
G∞:/doZ ̄i笠e 。G∞:譬;零 /ma53e mrlZ2khai=/,。 /ma53i 等。
(3)泛化的亲属称谓。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在缅甸社会中十分普遍,据笔者2015年赴缅学
习期间,对仰光大学缅语系、历史系和人类学系师生,以及笔者住地周边人员的调查显示(调查以
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为主,辅以观察、文献和收听缅甸广播),缅语亲属称谓语中较稳定的泛化的
亲属称谓语主要为16个,其中6个:∞ :/o.phoS5/爷爷、∞ o:/o.phwa55/奶奶、∞∽/ba5 ba535,伯父、
5:G∞:/u551eSS/叔叔、∞G3T .d3 伯母(婶婶、阿姨、姑姑、舅妈)、∞G /o.me=/妈妈,是晚辈对长辈
的;其中5个:∞占 /o.ko=/哥哥、∞5。/o.maS3/姐姐、 Gc、):/iki=leSS/(男用)弟弟、 ̄eo&/marl=/(女用)
①指这一称谓语多用于背称。其他无特别说明的称谓语,主要为面称,也可背称。下文同。
一
27—
第35卷 保山学院学报2016 第6期
弟弟、 。 i a53/妹妹,是同辈问的;其余5个:∞O-*/toa55/儿子、∞8:/too.mi 5/女儿、 ̄/tuW侄子、
o2q/tu22mas3/侄女、G :/mie55/孙,是长辈对晚辈的。当然这些称谓语还有其他一些变体,如:竭: :
:
/pho55bo i 5/I:r) :/baSM ̄i 5/IG3TGc、):/d022le55/I 。Gc、): i丝ma53le 5/l3)。:G∞:/tea55le55/I :/pho 5/+
名等(泛化的具体表现和特点另有专文介绍,在此不做赘述)。泛化的亲属称谓,可用于称呼陌生
人或邻里,即可面称也可背称。
(4)社交通称。主要是用于一般的社会交往,但常常会被泛化的亲属称谓所代替。如:
∞q。/sha.ja 先生/老师/师傅、∞q。。/sho.i ma53/女老师、 ̄o ̄[0':3oo9:/sh0.ja=d6o.ma 5/师长/前
辈、 co5qI :/too.日£22 i /朋友、Gcr ̄-o8G∞:/kalr21e 5/男孩/小伙子、Gcr ̄-8 Gco:/kafi22rna531e 5/女该/
小姑娘、8毒:∞G∞:/mei go.1e55/女孩/姑娘、∞G∞:/kh0.1eW小孩等。
(5)职衔称谓。主要用于较为正式的社交场合,还可以在这类称谓后加名(名可带冠称也可不
带,不带冠称的使用要多)。
职业:G∞p :∞q。/ ̄afi sho.ia G∞ : ̄o ̄loo/Gaff sh0.ja笠ma55/老师(背称)、0∞:∞q。/k sh9.
ia22/司机、∞Gq: q。,s ie sho.ja 作家(背称)、 ̄o ̄to-o ̄,/sho.i 讧22/,G3q0So∞/da讧 a 医生/大
夫、G G辱/ ̄e 。neZ ̄/律师(背称)等,面对面交流时,多使用 ̄oep/sho.ja ∞ 。/sha.ja丝ma53,来称呼;
职务:=oo, ̄/to0.m0.da 3/总统、 ∞∞/n .ga 3/主席/议长、 年 匣:/hr ̄fi笠 0u i 5/局
长、 ∞。oS匠:/t。豆 .ma i 5/大使、磷5。 『【:回:/tai 5hmu d 5/省长、 G∞叼 【6/pa mau 4kha
&ou ̄44/(可缩写为0] 【6/p 0u 4/)- ̄c'Qj3c : 6∞叩匠:/l ̄afi 0u ha.j i55/・e : 6∞叩。匣:
他aft ou ̄4sho.jaZ2ma i5s/校长(背称)等,较高级别的职务称谓用于称呼的几率要更高一些;
职称: G∽哩/pa恐mau 4kha53/教授、 oo-503G∞ /tweS5phe ̄44p mau 4kha 3/副教授、
∞。8∞/ka.thi弱gaS3/讲师、∞0SG∞.)0s∞。8∞/l£ halJ (a.thi gaS3/助理讲师、 : ∞q。/ni via sho.
j (大学)助教等,虽有职称划分称谓,但实际交际中使用最多的只有“。]G∞ /pa2mau?44kha53/
教授”一词,且多采用“oq e∞ ,pa挖mau ha53/+名”的方式来称呼;
军衔:阜oS 【6B:/bo=d ̄ou ̄*Utgiss/上将、ee ̄t,3/bo ou 少将、eeo3vlt- ̄:/bo=hmu i 5/
上校等,面对面交流时,一般称有肩花的军官为翠os :/bo i55/l阜oSec、):/boZ ̄le5S/,无肩花的军官
为 叩/sh3.ja ∞ Gc、):/sho.ja22le55/;
学位:G3] 一/d莉 ̄44taW博士,不单独使用,必须与名结合使用。
(6)人称代词称谓。缅语中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人称代词,这些人称代词可表示语言交际中的
话语关系,同时,还可表会话人之间的亲密和敬意等情感色彩。但在实际社交中,人称代词称谓常
被人名称谓(可带冠称或不带)、亲属称谓或其他称谓代替。
第一人称:C]/qa 唰年Ga 忙 .n3 0a1年。他a.ma53/・咧年6俺a.n0u 唰【6忙0u qo5/k0W我,
C],恻辜e。 ,唰年6,c ̄-[o ,啤o5+ ( :),吨(毫)我们,用于自称。[41'1。
第二人称:辱 /ni I。 :/mi55/I。 p:/kho.mja :/rki55/i ̄l / i IGo-yS/toWl:x ̄8/toi22/你(您),
辱 I。 :l。 p:l :I , ̄co-SI∞ + 你们,用于对称。
第三人称: ̄/touW・∞ :/d6i 5/(38:)他(她),/touW-∞ :/d6i55/(a8:)埙他(她)们,用于他称。
(二)汉语称谓语系统简介
1、亲属称谓语
家族的稳定与和谐,对中国传统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族在
社会中的基本作用。家族成员在家族中的地位、权力和义务,往往是通过家族成员的亲疏远近来
决定的。因而,使得汉语亲属称谓语细致而又繁杂,成为汉语中系统性最强、最庞大、最完善的一
个称谓语系统。
“《尔雅・释亲》部分,按血缘关系的不同分成宗族、母党、妻党、婚姻四个部分对中国古代的亲
属称谓作了比较细致的解释,基本上反映了古代汉语亲属称谓的概貌。其中共出现亲属称谓词
105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不同的地位(跟其他家族成员比较),在其中找到一个代表
他自己的亲属称谓词。这些亲属词基本保留至今,除了形式上的某些取舍外,没有发生多少根本
性的变化,是称谓语中最庞大稳固的部分。”[5 ̄46-50
一
28一
王德仙:缅汉称谓语对比初探
2、社交称谓语
人在生活中除了要面对亲属关系,还要面对工作关系、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各种社交关
系。因此,社交称谓根据社交关系大致上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人名称谓。汉语人名包括:姓和名两部分。可直接用姓名称呼相识或相熟的平辈、朋友之
间,多用于非正式场合。如:范冰冰、思涵、小琴、小刘、老张、李老等。
(2)泛化的亲属称谓。潘攀先生在《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1998)一文中指出:“现代汉语口语中
泛化较为定型的称谓词主要有16个:爷爷、奶奶、伯、叔、伯母、妈、娘、婶、姨、哥/兄、嫂、姐、兄弟、
弟、妹、姑娘等。这些泛化的亲属称谓词在社会交际中,因对象、场合、欲求等的不同,表现为众多的
变体。如:刘大爷、老奶奶、老伯、警察叔叔、大妈、阿姨、宋大姐、小兄弟、老弟、小妹妹等。”[6g,34-38
(3)社交通称。用于一般的社会交往,尤其是陌生人之间。如:同志、师傅、同学、老师、大夫、小
姐、老人家、小朋友等。
(4)职衔称谓。这类称谓还可以在称谓前加姓或姓名。如:老师、大夫、李医生、 主席、李
克强总理、吴局长、主任、范科长、高教授、钟博士等。
(5)人称代词称谓。汉语语言交际中的话语关系主要就是靠人称代词来表达,情感色彩不强。
第一人称:我、我们,用于自称;
第二人称:你、你们、您(敬称),用于对称;
第三人称:他、她、他(她)们,用于他称。
二、缅汉称谓语对比
通过上述缅汉称谓语系统的简介,可以看出缅汉称谓语存在异同。总体来说,缅汉称谓系统
都比较庞大,都是各自语言中庞大而稳定的部分,但不同也很明显。缅汉称谓语的不同不仅表现
在亲属称谓语方面,在社交称谓语中,缅汉称谓语的不同更是突显。具体分析如下:
(一)总体区别
1、从数量上看,缅语亲属称谓语远没汉语亲属称谓语多。从上述缅汉亲属称谓系统的介绍可
以知道,缅语不足8O个,而汉语有105个,数量差很大。
2、从细致和严格程度看,虽然缅甸杜玛拉老师在 年 G I:。6Go]o-zoq ̄fz:》(1977)中,将缅
语亲属称谓语分为:直系、母系、父系、同辈血亲和姻亲五部分。【 但母系亲属只包括母亲的兄弟
姐妹和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父系亲属只包括父亲的兄弟姐妹和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同辈血亲
包括自己的同胞兄弟姐妹和堂表兄弟姐妹;姻亲亲属只包括自己配偶的父母、同胞兄弟姐妹的配
偶和子女的配偶。此外,缅语中还有部分亲属称谓语是父系母系乃至姻亲都可使用的称谓语,如:
∞ :/o.pho55/可表“爷爷”“外公”“叔公”“舅公”等(可包括17个义位)171'141-144>, :G∞:/u551e55/可表
“叔叔”“舅舅”“姨父”“姑父”、∞。3T/o.do 可表“伯母”“婶婶”“阿姨”“舅妈”等。可见,缅语亲属称
谓语的划分并不细致和严格,可简单概括为血亲亲属称谓和姻亲亲属称谓。虽然汉语亲属称谓也
可概括为血亲亲属称谓和姻亲亲属称谓,但是汉语对宗族、母党、妻党和婚姻各路亲属的划分细
致而严格,在称呼“叔叔”“舅舅”“姨父”“姑父”时是不会用“叔叔”一词来统称的。
3、从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来看,首先,缅语亲属称谓语除血亲亲属称谓语可直接称呼外,姻亲
亲属称谓语现今较少用于面称,而汉语亲属称谓语大部分可用于面称进行直接称呼。如:汉语中
“堂哥”“表哥”即可直呼也可背称,但缅语中的“∞50睾o6:
“
.ko22wrl gwe 5/(堂哥、表哥)”却不用
于面称,面称时要把表“堂”“表”意义的“o5: /wfi55gwe55/”一词去掉,直接用血亲亲属称谓
∞s0¥/o.ko=/(哥哥)”来称呼。其次,缅语部分亲属称谓语分陛别使用。如:称呼“哥哥的妻子”,汉
语里无论说话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使用“嫂子”一词来称呼,但在缅语里说话人如果是男性就使
用“。暑:/m0.j?5/”一词,如果是女性就使用“Gu 0So/jali ma53/”一词;称呼“自己的弟弟”,汉语里无
论说话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使用“弟弟”一词来称呼,但在缅语里说话人如果是男性必须使用
“ i22/”或“ Gc、):/rkiOeSS/”来称呼,如果是女性必须使用“Geo&/marl=/”“G ̄,o¥oco:Imafi=le 5/”来
称呼。再次,缅语亲属称谓语中从他称谓的使用现象比汉语少。如:一女性在称呼“自己丈夫的哥
哥”时虽然有表亲属关系的称谓词a弗/l【h£ 50 ,但缅语中毒磷/I(h£ 。 很少用于面称,而是直接
使用血亲亲属称谓“∞5 /o.ko (哥哥)”来称呼,这可视为缅语亲属称谓的从夫称谓,但在汉语
第35卷 保山学院学报2016 第6期
里没有专词来表这一亲属关系,除可使用从夫称谓“哥哥”称呼外,还可以使用从儿称谓“大伯”
“他(指自己孩子)+大伯”“(自己孩子)名+(他)大伯”等来称呼。
(二)细节差异
1、在社交称谓语中,缅汉最大的不同,就是缅语称谓系统比汉语称谓系统多出“僧尼俗称
谓”。中国也有佛教信仰,僧尼俗称谓在汉语中也有,但只限小范围内使用。缅甸则是一个高度虔
诚的佛教国家,85%以上的缅甸人信仰佛教,僧侣超过4O万。佛教徒人口基数如此之大,加之佛
教思想文化已深人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缅甸人的一生贯穿了佛教习俗。如出生、命名、出家、结
婚、殡葬等要迎请僧侣来做法事。”[8 ̄60-6 因此,僧尼俗称谓不仅表现了其在缅语称谓系统中的重
要性,同时,也成为缅语称谓语的特点之一。
2、人名使用方面,缅甸人和中国人都重视人名的使用,但却存在较大的差别。首先,缅甸人名
无姓,人名由“冠称+名字”构成,而中国人名重姓,人名由“姓+名”构成。但不论是缅甸人的“冠
称”,还是中国人的“姓”,都在各自的社会语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缅语里从人名的“冠称”可窥
视受话人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权威等,如当听到一个年长者称呼一个比自己年轻的女性为
“
G s舞&¥/dz ̄2Zi=khi ”时,就可知这位女性的身份、社会地位或权威肯定比较高,因为按照正
常的称呼习惯,年长者应该称呼这位年轻女性为“ 鑫舞。/mas i i khi ”。而汉语里,只从一个人
的“姓”“姓名”是无法判断出被称呼人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权威等信息的。其次,缅汉人名称
谓虽然可全名称呼,也可只称名,但缅语里的“冠称”不能单独使用,汉语里的“姓”却可单独使用。
缅语中的“冠称”不单独使用,必须和名连用,而汉语中的“姓”不仅可单独使用,还可与其他词缀
和称谓语构成如.,J、+姓、老+姓、大+姓、姓+亲属词、姓+职务、姓+通称等称呼形式,从这也
可看出汉语对姓的重视程度。
3、缅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程度远大于汉语亲属称谓语。从泛化范围看,虽然两种语言中泛化
较为定型的亲属称谓语主要都为16个,但缅语亲属称谓语中,长辈对晚辈、晚辈对长辈、年幼对
年长、年长对年幼都有泛化,而汉语亲属称谓语中,主要是晚辈对长辈、年幼对年长的泛化。不仅
如此,缅语里连∞G .me=/妈妈、a :/tea55/儿子、∞8:Aoa.miss/女儿都可泛化,并且∞。:,tea55/儿
子、∞8:/toz.mi55/女儿在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中运用非常广泛,使用频率很高。从泛化使用覆盖面
看,缅语泛化的亲属称谓词可用于绝大多数场合,包括很多正式场合,汉语中泛化的亲属称谓词的
使用有诸多条件的限制,一般f青况下只用于非正式场合。如:在学校,缅甸老师会称呼学生为a :
/tea55/儿子、∞8:/too.mi55/女儿,中国老师主要使用学生的姓名来称呼,而不会使用亲属称谓来称
呼;在一个文学宣讲现场,宣讲人会使用“匾GcpcrSc,zo匣 ∞叩 ・∞叩。 ・芑:靠・G3TG3To ・ :
.3)8: 。 : :。^c、 o1”(现场的老师们、叔叔阿姨们、儿子女儿们,大家好!)”这样的语句向现
场听众问好,而在中国,这样正式的场合一般不使用亲属称谓来向现场听众问好。
4、与汉语相比,缅语的社交通称也不少,但在实践交往中没有汉语使用广泛,缅语除
∞q。/sha.ja22/先生/老师/师傅、ao ̄t-z。/sh .j na53/两个词使用很广泛外,其他人们习惯看对方
年龄选用合适的泛化亲属称谓来称呼。
5、缅语职衔称谓的使用远没有汉语广泛。这里我们先来看汉语的情况,汉语社会称谓中的职
衔称谓很发达,不仅能直接用职业、职务等来称呼,还有如“高局长”“张处长”“宋总经理”“李科
长”,及其简称“高局”“张处”“宋总”“李科”等各种变体称谓随处可闻。缅语职衔称谓虽也算丰富,
但并非随处可闻,只在一些较正式的场合,如节目现场、会议现场、新闻报道中,使用“职业+职务
+名”“职业+职务 :--G3T+名”“职业/职务/头衔+名”“职业/职务/头衔弗..-e3T+名”
G3]0Sa)。+名”“职业+G3]0S。 +名”“职务+G。n0Sa +名”等来称呼;在非正式场合会直接使用
∞q。”“∞ ”“ ̄ocp+名”“∞ 。+名”“aocp+ ;+名”“ ̄ocrzo+G3T+名”等来称呼;在上下级的关
系中,主要使用“∞q)”“∞ 。”“量:+名”“G3T+名”来称呼上级(如果上级是女性,还会使用亲属称
谓“ ̄o ̄3T”“∞毒os”“ ”等来称呼),对其他同事会根据辈分、年龄采用“亲属称谓”或“亲属称谓+
名”的方式来称呼外,还可根据相互间的亲密程度和年龄情况使用“名”“ : ,G∞ ,G3T +名”来
称呼。总体来说,缅语里的“ ”“∞ 。”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称呼从事教育教学的人,还
可称呼医生、护士、上级、取名专家、占卜先生等,以及其他自己尊敬之人。
“
一
“
3O一
王德仙:缅汉称谓语对比初探
6、缅汉人称代词称谓都有完备的代词系统,但缅语人称代词称谓语比汉语人称代词称谓语
更为丰富。首先,缅语人称代词称谓比汉语数量多,这可从前面的介绍里看出。其次,缅语的人称
代词称谓除可表达语言交际中的话语关系外,还可表情感和礼貌。如第一人称代词中:ig是同龄
人间(相互间关系较亲密)、年长对年幼讲话时才使用,这时不存在礼貌已否,反之,则一般认为是
不礼貌的行为。“ I辜G ”“ I辜。”为不分年龄的自称形式,以表礼貌和对对方的尊重。第三,缅语
人称代词称谓在使用时强调说话人或受话人的性别,有些只可男用,有些只可女用,有些是男女
都可以。这里还以缅语第一人称代词为例,其中 1 Go 只能男性使用, I辜。只能女性使用,c]・
crdl ̄一,O・co&o ・0¥ 四个男女都可使用。而汉语里却没有这些限制,其中只有第二人称里有“您”表敬
称,但男女都可使用。第四,缅语人称代词虽然完备而丰富,但使用却不如汉语频繁,特别是相识
的人之间,往往会使用亲属称谓、人名称谓或其他称谓来代替人称代词称谓。如儿子出门上学前
向其母亲的道别话语:“G。G。I 3)。:G∞ : 。:Ga 。os(me笠me22t0a a豇55tew d3 m£ I妈妈,我
去上学了。”中,缅语是用亲属称谓语“3 :/tea 5/儿子”来代替第一称谓代词“我”,而汉语直接使
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来称呼。(对于缅语人称代词的使用感兴趣者可参看:曲永恩先生的《缅语中
用称呼词替代人称代词的现象》①和周正老师的《缅语口语中单数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的代替》②
这两遍文章)
三、社会文化对缅汉称谓语的影响
缅甸一中国山水相连,民族同源。“缅族主要是由中国黄河流域的部分氐羌部族向西南方向
迁徙,抵达云南后,又与部分百越、百濮等部民族会合,进入缅甸,又与多种民族(包括缅甸原著民
族在内)组成的融合体。”[9]P4由于民族起源与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缅汉语言的称谓语
系统中均体现出庞大的亲属称谓语,并且亲属称谓语都能泛化来称呼无亲属关系的邻里,乃至陌
生人,都体现出对亲属关系的无比重视。
虽然缅中两国民族同源,但两国的主体文化却大相径庭。钟智翔先生在《试论小乘佛教对缅
甸文化的核心作用》(1997)中指出:“缅甸文化归根结蒂是一种佛教文化。它来源于缅人对骠孟文
化的吸收,骠孟文化的主体民族骠人和孟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10]P54--59佛教自印度传人缅甸的具
体时间学界虽存争议,但佛教在缅甸得以传播却是事实。“在公元以后的几个世纪中,上座部佛教
(俗称小乘佛教)在缅甸的传播取得明显进展。”【“ 圆特别是在10世纪之后,随着缅族的不断发
展,缅族在11世纪中叶(1044年)建立缅甸第一个统一王朝——蒲甘王朝,奉上座部佛教为国
教,尊佛教高僧为国师,佛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后经历朝历代的扶持和推崇,佛教思想文化
深入到缅甸社会各个阶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在中国大地上,自公元前206年汉朝取代秦朝,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儒家思想文化的封建国
家开始,儒家思想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旋律,但朝代的更替、政权的分散和历朝中央对西南边
疆的管制较为松散,儒家思想文化只在上层统治者中流行,并未能深入底层。中国直至元朝才将
云南设为一个省,中央对西南边疆的管制虽然逐步加强,但这时的缅甸由于佛教思想文化已深人
人心,佛教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儒家思想文化并没有对缅甸社会形成有力的影响。
因此,缅语的亲属称谓语没有汉语庞大、细致和严格,并保留了自己的独特文化——无姓氏
文化。同时,由于所受思想文化影响不同,缅语中的僧尼俗称谓已融人人们日常生活,深入骨髓,
成为缅语称谓语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人们对高尚之人的敬仰,如有学识、
有能力、有威望之人的敬仰,使“∞q。- ̄o ̄io。”这样的称谓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闻。而汉语因受儒
家思想文化影响,促使汉语中称谓语“官本位”的思想十分明显,几乎大大小小的官职都可用于直
接称呼;而“姓”的使用更显示出了宗族制度在汉语称谓语中的反映。正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在语言身上,记载着这个民族的生存历程,浸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语言成为反映民族文化
的窗口。”[12 ̄7“称谓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角色的称呼,它反映
着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3]PI鹅
①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东方语言文化论丛【G】.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0第19卷:1一l1.
②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东方语言文化论丛【G].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0第19卷:13-21
—
31—
第35卷
参考文献:
保山学院学报2016 第6期
【1】∞Gc、):・叵年 ∞e 。6Go]u P:[M】l 年・叵年∞∞Gc)8∞年∞京・。e 争
∞∞ ∞吨0S[M】 年∞ 年 B奁∞ 6 o ̄,joop,, [2】∞。 勾 。 (。 圄【)・∞。∞。ofy)。:∞∞ :∞G
【3】G 0S・叵年∞3)。3 。o),): ∞ :叵 0S 3),)醴年:G ro0),): :啼 链3 3 G∞3∞叵 叵置G c、)。巨 :【D】.仰
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41。一:8e。一 一日年 )。。—,: 彗年:。 一: :[D】.缅甸仰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5]卞成林.民族心理与汉语称谓词系统[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6 ̄).
f6]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8(2).
[7】岳麻腊.缅甸语亲属称谓语义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5).
【8】李晨阳.缅甸:袈裟的国度『J1.世界知识,2oo8(12).
[9]汪大年.缅甸语汉语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O】钟智翔.试论小乘佛教对缅甸文化的核心作用fJ1.东南亚纵横,1997(2).
【11]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12】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以及出版社,2006.
【13】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Burmese Appellation
Wang
Dexi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Baoshan University,Baoshan,Yunnan,678000)
Abstract:Both Chinese and Burmese languages have developed a complex appellation system,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ve role in the society.However,the two systems are obvi-
ous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This paper compares the two appellation system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ulture on the appellation of the two languages
Keywords:Burmese appellation;Chinese appellation;comparison;soci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
(上接第25页)
Discovering the Change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through
Jane Austen’S Early and Later Works
Peng Lin
(Chinese of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4)
Abstract:Jane Austen is the importnta female writer who living in the end of 1 8 century.She
was writing for women.In her short life,she have wrote six works,which have shown her female
consciousness.But it can not be inored tghat there has a long time staging between her early
writing and later writing.After the early stage of the three books are compeled,Jane Austen has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eneounter in her life,the female consciousnessshe that she revealed in
the early and later works has obviously changed.Have a longtudinal attention of six works of
Jane Austen,can clearly see Jane Austenin’S understanding of women,Jane Auten written her
thought down,and made a successful explore in certain women groups,focus on personal value
and discusses its power for women.
,
Keywords:Jane Austen;Female Consciousness; Change;Women Value;Women’s Growth
一
32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