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发(作者:屈安彤)
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的组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即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华北野战军),诞生于解放战
争我军转入战略反攻之际。
1948年11月1日,为适应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需要,以便更有力地推动全国解放的到
来,毛泽东、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
提出了整编全国军队的任务。将全军各部队按地名划分为四大野战军,即:西北野战军、中
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
其中,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习仲勋分别任副司令员和副
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华东野战军
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张云逸任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由林彪任司令员,罗荣
桓任政治委员,刘亚楼任参谋长。
但进入1949年1月,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相继胜利,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
军队损失殆尽,偌大的北中国实际已成为共产党的天下,蒋介石100余万残军纷纷退守长江
以南。这样,我各野战军的作战范围必将突破地域的界限,扫平南中国、从根本上推翻蒋家
王朝已是指日可待。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先前以地域命名的野战军番号已不合时宜。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
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
阎揆要任参谋长(王政柱、李夫克任副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张德生任副主任),下
辖第1、第2兵团共6个军;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
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段君毅任后勤部司令
员兼政委,下辖第3、第4、第5兵团共1O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
“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任
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副主任),下辖第7、第8、第
9、第1O兵团共16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及华东海军;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
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邓子恢任副政治委员,谭政任政治部主任(陶铸任
副主任),萧克任第一参谋长(赵尔陆任第二参谋长,聂鹤亭、陈光任副参谋长),下辖第12、
第13、第14、第15兵团共12个军,另加1个特种兵司令部、1个铁道兵司令部及两广纵队。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整编中,中央军委还将原华北军区的部队改编为“华北野战军”,
受毛泽东、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作为直属军委统帅的我军唯一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
下辖第18、第19、第20兵团共11个军。
这样,实际上就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形成了五大野战军,即“一野”、“二野”、
“三野”、“四野”和“华野”。不久(即1949年5月17日),中央军委又决定组织以徐向
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太原前线司令部和以徐向前为书记的党的总前委,统一指挥“华
野”各部队。
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的组建,是我军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第一野战军历经百战,是一支所向无敌的强师劲旅。它是由抗战时期贺龙、关向应等领
导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主力部队逐步发展而来的。一野组建后,在彭德怀、王震、杨得志、
许光达、贺炳炎、彭绍辉、郭鹏、余秋里、罗元发、郑维山等著名将领的指挥下,历经西北
春季战役、陕中战役、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兰州战役、河西走廊追歼战、宁夏战役和解
放新疆以及解放陕南、陇南等著名的大战、血战,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二野战军骁勇善战,是一支素以善打硬仗而著称、令敌闻风丧胆的英雄部队。其前身
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29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解放战争中,在刘伯承、陈赓、杨
勇、陈锡联、王近山、杜义德、周希汉、王秉璋、曾绍山、秦基伟等著名将领的统帅下,二
野各部纵横东西,历经渡江战役、两阳战役、成都战役、滇南战役和昌都战役等重大战役,
将中华大地搅得惊天动地。
第三野战军精悍强大,是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中编制最庞大的威猛之师。其前身是抗
战时期的新四军和山东八路军。它在血与火中成长,在枪林弹雨中厉兵,涌现出了陈毅、粟
裕、皮定均、陈士榘、宋时轮、许世友、王建安、韦国清、成钧、陶勇等著名将帅,历经渡
江战役、上海战役、长山列岛战役、福州战役、舟山群岛战役和漳、厦、金战役等震撼世人
的大战,在与蒋家王牌军和锐师的较量中,进发出了排山倒海般的巨大威力。
第四野战军勇猛无敌,是一支兵力最强悍、武器最精良、战将最齐备的铁血雄师。它是
抗战胜利后,以奔赴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及东北抗日联军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解
放战争中,四野在林彪、罗荣桓、萧劲光、黄克诚、邓华、谭政、刘亚楼、李天佑、陈伯钧、
洪学智等一批被称为“猛将”、“怪才”的率领下,从零下40度严寒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
40摄氏度酷暑的海角天涯,先后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并在三大战役胜利后历
经安新战役、汉浔间渡江战役、宜沙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鄂西战役、广
西战役和海南岛战役等大规模的血战、硬仗,纵横驰骋于14个省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
了特殊功勋。
华北野战军是一支由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英勇之师。它是由抗战时期八路军晋
察冀军区部队主力和晋冀鲁豫部队一部,经编组改建而成的。与其他野战军一样,这支部队
同样人才辈出:聂荣臻、徐向前、罗瑞卿、萧克、杨成武、苏振华、耿飙、胡耀邦等一个个
声震中外的著名将帅,都曾在这支部队中战斗过。解放战争中,它历经大同、集宁战役和张
家口保卫战、保(定)南战役、正太战役、保北战役、解放石家庄、晋中战役等,锋芒所指,
所向无敌,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卓越贡献。
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编制建制时间不长。“一野”持续时间仅1年零5个月,于1950
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取消其番号,所属部队归西北军区管辖。“二野”持续时间
1年零1个月,于1950年2月,同率领第1兵团入川的西北军区机关一部合并,组成西南军
区。“三野”持续时间1年零7个月,于1950年8月取消番号,部队全部归华东军区领导。
“四野”持续时间1年零5个月,于1950年4月取消番号,部队归中南军区指挥。而“华野”
的番号、编制,更是经过了数度反复的调整、变化:1949年4月25日,太原城的硝烟尚未
散尽,第18、19兵团即接受新命令,调入一野,参加解放大西北的千里征战;11月,第18
兵团又调入二野参加大西南战役;1950年,为适应剿匪任务的需要,其第20兵团除部分转
入特种兵外,一部分转为地方军区或公安军;另外,第18兵团第61军,于1950年2月兼由
川北军区领导,1951年5月其181师又调归第60军;1952年7月,第61军番号正式取消。
其池各部归宿各异,也都有着相似的经历。
2024年9月27日发(作者:屈安彤)
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的组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即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华北野战军),诞生于解放战
争我军转入战略反攻之际。
1948年11月1日,为适应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需要,以便更有力地推动全国解放的到
来,毛泽东、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
提出了整编全国军队的任务。将全军各部队按地名划分为四大野战军,即:西北野战军、中
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
其中,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习仲勋分别任副司令员和副
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华东野战军
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张云逸任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由林彪任司令员,罗荣
桓任政治委员,刘亚楼任参谋长。
但进入1949年1月,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相继胜利,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
军队损失殆尽,偌大的北中国实际已成为共产党的天下,蒋介石100余万残军纷纷退守长江
以南。这样,我各野战军的作战范围必将突破地域的界限,扫平南中国、从根本上推翻蒋家
王朝已是指日可待。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先前以地域命名的野战军番号已不合时宜。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
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
阎揆要任参谋长(王政柱、李夫克任副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张德生任副主任),下
辖第1、第2兵团共6个军;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
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段君毅任后勤部司令
员兼政委,下辖第3、第4、第5兵团共1O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
“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任
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副主任),下辖第7、第8、第
9、第1O兵团共16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及华东海军;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
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邓子恢任副政治委员,谭政任政治部主任(陶铸任
副主任),萧克任第一参谋长(赵尔陆任第二参谋长,聂鹤亭、陈光任副参谋长),下辖第12、
第13、第14、第15兵团共12个军,另加1个特种兵司令部、1个铁道兵司令部及两广纵队。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整编中,中央军委还将原华北军区的部队改编为“华北野战军”,
受毛泽东、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作为直属军委统帅的我军唯一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
下辖第18、第19、第20兵团共11个军。
这样,实际上就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形成了五大野战军,即“一野”、“二野”、
“三野”、“四野”和“华野”。不久(即1949年5月17日),中央军委又决定组织以徐向
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太原前线司令部和以徐向前为书记的党的总前委,统一指挥“华
野”各部队。
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的组建,是我军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第一野战军历经百战,是一支所向无敌的强师劲旅。它是由抗战时期贺龙、关向应等领
导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主力部队逐步发展而来的。一野组建后,在彭德怀、王震、杨得志、
许光达、贺炳炎、彭绍辉、郭鹏、余秋里、罗元发、郑维山等著名将领的指挥下,历经西北
春季战役、陕中战役、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兰州战役、河西走廊追歼战、宁夏战役和解
放新疆以及解放陕南、陇南等著名的大战、血战,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二野战军骁勇善战,是一支素以善打硬仗而著称、令敌闻风丧胆的英雄部队。其前身
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29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解放战争中,在刘伯承、陈赓、杨
勇、陈锡联、王近山、杜义德、周希汉、王秉璋、曾绍山、秦基伟等著名将领的统帅下,二
野各部纵横东西,历经渡江战役、两阳战役、成都战役、滇南战役和昌都战役等重大战役,
将中华大地搅得惊天动地。
第三野战军精悍强大,是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中编制最庞大的威猛之师。其前身是抗
战时期的新四军和山东八路军。它在血与火中成长,在枪林弹雨中厉兵,涌现出了陈毅、粟
裕、皮定均、陈士榘、宋时轮、许世友、王建安、韦国清、成钧、陶勇等著名将帅,历经渡
江战役、上海战役、长山列岛战役、福州战役、舟山群岛战役和漳、厦、金战役等震撼世人
的大战,在与蒋家王牌军和锐师的较量中,进发出了排山倒海般的巨大威力。
第四野战军勇猛无敌,是一支兵力最强悍、武器最精良、战将最齐备的铁血雄师。它是
抗战胜利后,以奔赴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及东北抗日联军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解
放战争中,四野在林彪、罗荣桓、萧劲光、黄克诚、邓华、谭政、刘亚楼、李天佑、陈伯钧、
洪学智等一批被称为“猛将”、“怪才”的率领下,从零下40度严寒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
40摄氏度酷暑的海角天涯,先后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并在三大战役胜利后历
经安新战役、汉浔间渡江战役、宜沙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鄂西战役、广
西战役和海南岛战役等大规模的血战、硬仗,纵横驰骋于14个省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
了特殊功勋。
华北野战军是一支由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英勇之师。它是由抗战时期八路军晋
察冀军区部队主力和晋冀鲁豫部队一部,经编组改建而成的。与其他野战军一样,这支部队
同样人才辈出:聂荣臻、徐向前、罗瑞卿、萧克、杨成武、苏振华、耿飙、胡耀邦等一个个
声震中外的著名将帅,都曾在这支部队中战斗过。解放战争中,它历经大同、集宁战役和张
家口保卫战、保(定)南战役、正太战役、保北战役、解放石家庄、晋中战役等,锋芒所指,
所向无敌,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卓越贡献。
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编制建制时间不长。“一野”持续时间仅1年零5个月,于1950
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取消其番号,所属部队归西北军区管辖。“二野”持续时间
1年零1个月,于1950年2月,同率领第1兵团入川的西北军区机关一部合并,组成西南军
区。“三野”持续时间1年零7个月,于1950年8月取消番号,部队全部归华东军区领导。
“四野”持续时间1年零5个月,于1950年4月取消番号,部队归中南军区指挥。而“华野”
的番号、编制,更是经过了数度反复的调整、变化:1949年4月25日,太原城的硝烟尚未
散尽,第18、19兵团即接受新命令,调入一野,参加解放大西北的千里征战;11月,第18
兵团又调入二野参加大西南战役;1950年,为适应剿匪任务的需要,其第20兵团除部分转
入特种兵外,一部分转为地方军区或公安军;另外,第18兵团第61军,于1950年2月兼由
川北军区领导,1951年5月其181师又调归第60军;1952年7月,第61军番号正式取消。
其池各部归宿各异,也都有着相似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