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8日发(作者:卜叶欣)
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内心”独白
新疆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 罗晓钟
一位浑身打满“华帝燃具”烙印的职业经理人——姚吉庆,无奈
地离开了华帝。我们已无意去深究老板和经理人在细枝末节上的恩恩
怨怨,谁是谁非,这既是伤害,也很无聊。树叶飘零了一地,谁能看
到它的生长?
正如姚吉庆说的:“所有的人,不论是爱我的还是弃我的,赞我的
还是骂我的,他们都是渡我到彼岸的筏,我将对他们永远怀着一颗感
激的心。”而在他的内心世界,我们触摸到了一位职业经理人原汁原味
的成长感悟和心路历程。
2002年3月的最后一天,也是姚吉庆任华帝集团总经理的最后一
天。他早早地来到办公室,把自己的私人物件打成一个包后,深吸了
一口气,走进董事长的办公室递交了辞职信。老板们形式上的挽留言
辞说完以后,他很礼貌地走了出去。
往常,姚吉庆每次看到厂房顶上那块硕大的“华帝燃具”广告牌,
总是觉得它无比的亲切和美丽。而今天,它却在他的视线里变得模糊
而遥远,这种感觉让他心痛;5年前老板们邀他加盟时一张张真诚的
脸孔依此浮现在眼前,这让他留念;想着3年前他少帅出征时许下的
“华帝将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的誓言,想着他亲自制订的华帝
未来5年发展计划虽具雏形却半途而废,都令他遗憾不已„„
罢了,罢了。姚吉庆自嘲着,职业经理人易主就像职业球员转会
一般的平常,这一切本不属于自己,赤裸裸地来了又去了。不过他的
怀里已揣着新鲜的“奶酪”——威莱数码(亚太)推广机构和威莱数码
(中山)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CEO的任命书。
加盟华帝
姚吉庆的妻子石行超是位能干而又贤惠的女性,姚吉庆与华帝集
团的“姻缘”也因她而起。
1994年,姚吉庆辞去山西一家大型军工企业质量处长的职务,南
下广州打工。先是在乐百氏集团企划部任职。妻子第二年也辞去了公
职,来到了丈夫身边。当时的华帝集团正处于超速发展期,人才奇缺,
正在大规模招人。姚吉庆就陪着妻子去应聘。当妻子笑容满面走出来
的时候,丈夫已与华帝的7位老板交上了朋友。
因为妻子这一层关系,在以后的日子里,姚吉庆与华帝老板们多
有接触。随着姚吉庆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操作手法也日渐成熟,到
1996年已成为中港合资高仕洁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华帝老板们渐渐
动了求才之心。先是通过石行超做丈夫的工作,然后三天两头邀姚吉
庆喝茶,请他担任集团市场总监。老板之一的黄启均当时对他说:你
是学火箭发射架专业的,让你做燃具简直是杀鸡用牛刀,但我相信你
能比我们做得更好。直到今日,姚吉庆仍然尊称他们为“华帝七贤”,
他们文化水平都不高,但能同心一意,各取所长,把企业做到4个多
亿的年销售额。单就这一点也是令人钦佩的。姚吉庆当时想:老板们
怀仁义之心,比较容易相处;华帝已是中国燃气灶具第一品牌,我所
要做的就是锦上添花;而且自己也想在营销方面作一些积淀。做职业
经理人,首先要完成对人生经验的积累,正视缺陷。当做到一定程度,
可不可以再否定自己一次,再学一些东西?从总经理下到部门经理,
这是一种牺牲,但我却得到营销经验的积累。有些事情可能过去没做
过,但在很短的时间内,比别人做得更好,这才是职业经理人的能力。
老板们的善良谦恭让他感动,良禽择木而栖。1997年8月,姚吉
庆正式加盟华帝集团,坦率地说,老板们请他的用意姚吉庆是清楚的。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超速发展之后,企业的人才储备和管理体系已然
跟不上节奏,各方面的问题也在逐渐凸显出来。企业需要向规范化管
理过度,为下一步的发展夯实基础。而这正是姚吉庆的强项。
在“华帝七贤”的大力支持下,姚吉庆锐意改革。1997年9月起,
他针对集团机构重叠、政出多门的问题,首先集团营销系统进行重组,
将市场部和销售部合并为营销部,改任营销部经理;并制定实施了一
整套规范运作程序,建立和执行全新的薪资体制和人员考核体系,形
成优胜劣汰奖罚严明的激励机制。主持并一次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
系认证。逐步实现由人治向法规化管理的过渡。制定36字营销方针:
整合营销传播、提升品牌形象、挺进大众商场、实施村镇计划、稳固
拓展网络、做实售后服务。1998年华帝集团总产值比1997年增长了
58%。在终端网络建设上,各地专卖店已达1000家,销售店发展到3000
家以上。取得如此斐然成绩,姚吉庆功不可没。
这两年,营销部一直是公司的先进单位,姚吉庆也被评为优秀管
理者而出任管理者代表。可以说,无论是经营业绩还是管理水平上,
他都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认同。
突如其来的任命
7位老板集体隐退的消息来得相当突然,在那天姚吉庆走进董事
总经理黄文枝的办公室之前,他丝毫不知。他压根也没想到这会成为
1999年中国企业大事记中的一节,他也没想到自己即将成为公众瞩目
的焦点人物。
那天与黄文枝的谈话细节,姚吉庆已记不太清了。但有一句话牢
牢地嵌在他的脑海里。黄总对他说:现在接力棒在你手中,就等你放
手一搏了。遇到这样的老板还有什么说的呢?当时姚吉庆连为华帝奋
斗终身、死而后已的心都有。
闻讯打来电话的职业经理人朋友都劝他慎重考虑:作为职业总经
理,在选择老板时最好能选择单一的老板,华帝有7个老板,所占股
份一样相同,关系难处;而且7个老板正值盛年,少有败绩,都很自
信,以后会不会再插手经营事务?是不是能充分放权?如果束手束脚,
事业做不好,自己的名声也砸了,职业经理人最看中这个,一旦牌子
砸了,谁还请你去?
但总经理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最高职位,既然有这
个机会,就没有退却的理由。10天以后,姚吉庆向黄文枝递交了一份
书面报告,要求再次召开董事会,讨论他所提出的明确界定董事会和
总经理职权范围等问题。后来董事会一致同意了他的方案。
两权分离让华帝受到了全社会空前的关注,连经济学泰斗吴敬琏
先生也是大加赞赏,这让姚吉庆诚惶诚恐又激情满怀,他是真的把华
帝当作自己的企业来打理。在个人利益上,他从没斤斤计较。工资待
遇老板说多少是多少,连总经理聘任合同都没签。姚吉庆是这样对老
板们说的:不定合同也好,如果签3年的合同,我很可能也就走急功
近利的捷径,就想这3年的事了,而不去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
姚吉庆开的车还是老板们创业时就有的那辆破桑塔纳。有一次,
记者去拜访他,半夜零点他才风风火火地赶到,手里拿着一个方向盘,
记者调侃道:老姚,半夜去偷车了吧?姚吉庆无奈地说:没法,我那
老爷车门锁不了了,只得把方向盘拆下来,免得被偷走。
在华帝,提到姚吉庆的妻子石行超,大家都说那是一个挺能干的
女人。但为了避嫌,便于姚吉庆开展工作,妻子毅然放弃了多年打拼
得来的集团人事行政部经理和《华帝世界报》总编辑职务,离职回家。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姚吉庆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他最
不能理解老板后来为什么弃用他的地方。
首先是华帝的品牌知名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姚吉庆主政期间,
推出了“与巨人同行”计划,通过与国际性的服务机构合作,如请麦
肯光明做广告设计,请罗兰?贝格作企业战略发展咨询,引入了SAP
的ERP全面重构企业流程,使华帝的形象更具市场效应。1999年初的
调查显示,华帝的知名度只有40%,而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
项调查显示,华帝的知名度达到了60%,品牌忠诚度高达82.3%。
其次是解决了企业的生产瓶颈问题。姚吉庆上任之初,说服董事
会将原计划用于建办公楼的资金改作生产基地建设投资。目前,华帝
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灶具生产基地,灶具年产能已达到600万台,可以
满足企业未来5年的生产需要。
三是技术开发速度明显加快。2000~2001年间就有50多个新品上
市。
四是企业规模稳步提升。自从海尔、美的等家电巨头1998年开始
进军燃具市场以来,竞争日益激烈,即使如此,这两年华帝年销售额
依然保持了每年15%以上的高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的10%上
升到17%,超额完成了董事会向姚吉庆下达的业绩指标。而且管理体
系已然规范、营销团队日臻成熟、人员素质全面提高、特许专营模式
成功推广,这些都是董事会不得不承认的业绩。
更可贵的是,为了更快壮大华帝实力,以期与100亿元级的美的
等大企业相抗衡。2000年初,姚吉庆就率先提出企业上市融资的设想,
并完成了企业未来5年的发展战略设计。2001年华帝正式进入上市辅
导期。
然而正是这上市的步骤合上了姚吉庆在华帝舞台上演出的帷幕。
老板没有错,我也没有错
2001年的职业经理人阶层“天灾人祸”不断:陆华强兵变创维、
王志东被逐新浪、李洪峰泪别万和、王惟尊遭起诉、屈云波出走美国,
这次又轮到了姚吉庆。2001年11月28日,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
司成立大会召开。姚吉庆被安排坐在主席台下,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
强撑着参加完这个会的。
在12个小时前,姚吉庆才被告之自己被排除在股份公司总经理的
人选之外。由7位老板之一的黄启均出任股份公司总经理,保留姚吉
庆的集团公司总经理职务。但是集团的各项主营业务均已划拨给股份
公司,这些资产占原华帝集团的70%以上。虽然集团董事会光勉堂皇
地说:以你的能力,相信能为华帝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姚吉庆权
力的被架空已是勿庸置疑的事实。
在会上,他强打精神,保持着应有的风度,应付着蜂拥而来的各
路“神仙”,看着一张张好奇的脸,他突然发现自己很天真。
就在几天前,他还在憧憬着上市后企业的美好前程,盘算着上市
之路上可能出现的种种障碍,上市后资金的投向,哪些环节急需增强
实力,以及正在筹划中的太阳能热水器项目„„而今这些都与自己没
有丝毫的关系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虽然老
板们的理由是:华帝进入上市程序,根据“三分开”原则和遵循《公
司法》、《证券法》关于“控股股东高层管理人员不宜担任股份公司的
高层职务”的规定,作为集团总经理的姚吉庆不兼任股份公司总经理,
似乎也说得过去。但姚吉庆心里很清楚,这不过是托词而已。如果老
板们一如既往地信任他,完全可以免去他的集团公司总经理职务而改
任能够实际操盘的股份公司总经理。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经营业绩、自身能力或是平时的为人处世?
姚吉庆都一一地否定掉。他突然想起了一年前与另一著名职业经理人
屈云波的一次英雄惜英雄式的谈话。
屈云波说:“现在许多经理人夹在传统审美取向与快餐时尚价值中
间,忽左呼右地飞翔,轻松快乐地漫游,什么也不问、不想、不深究,
不负责任固而不沉重也不痛苦。你我都还没达到这种‘境界’。我到科
龙做营销副总不到1年(2000年3月上任),现在就已成为科龙最有争
议的人物,为什么?我首先说服董事会拿出5个亿来解决历年积压的
广告欠款和对经销商的返利政策兑现,这势必使科龙短期内利润下滑,
但却卸掉了包袱,排除了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定时炸弹。很多职业经
理人看重的只是在任期内的盈利情况,能讨主子欢心,自己也舒坦。
我就比较‘傻’了,我看你姚总也差不多。花那么多钱建生产基地,
那是短期内见不到效益的事。再比如每年几千万打广告,提升品牌形
象,短期利润肯定会摊薄,这肯定要影响你在任期内的赢利业绩,我
在科龙肯定呆不长,你呢?”
想到这段话,姚吉庆深深地叹了口气。他记得老板们前不久在肯
定他的业绩的时候,好像说过“如果在利润上能够有较大提高就更好
了”之类的话。现在想来,这其中似乎有些必然的联系。
企业管理通常情况下都宛如平常一段歌,像大多数寻常百姓过日
子一样,“华帝七贤”是在激烈的市场拼杀中成就了一番事业,在他们
眼里,平常就是软弱和迟缓。姚吉庆也明白,老板们对于他没能遏制
住“美的”在燃具市场的上升势头而多有微辞。“这能怪我吗?一个年
销售额6个亿的企业与上百亿的企业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况且
美的灶具从1998年的0份额到2001年的13%,挤占的只是杂牌的份
额,同一时期华帝也从10%上升到17%,差距是在缩小,毕竟我们还是
蝉联灶具销量第一了。我这不是提出用上市融资来壮大自身实力了
吗?实力不济就去短兵相接,后果难以设想。”
事实上,这种煞费苦心的人事安排还有更深意义的考虑。按照相
关法律规定,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为保证连续经营,股份公司主
要领导人应当保持稳定。股份公司总经理黄启均也坦率承认:“我们对
规定的理解是——总经理3年内不得有变。”毫无疑问,在这样一个特
别敏感的时期,新设立的股份公司经不起任何来自内部或者外部的折
腾。在这一时刻,必须将企业完全置于控股股东的掌控之下。显然,
这应是华帝老板复出的动因之一。
在留任集团总经理的最初两个月里,除了无奈,姚吉庆想得更多
的是去寻找新的项目,还没有萌生去意。然而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
是权衡哪些是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哪些是属于股份公司管的,结果
一盘算,除了几个配套厂的事务,已经没有自己施展拳脚的空间了。
他开始秘密地寻找自己新的“奶酪”。
从职业经理人到CEO
当姚吉庆被架空的传闻见诸报端之后,深圳、广州、珠海乃至内
地的一些企业主纷至沓来,请他加盟,令姚吉庆大感欣慰。一方面他
积极配合老板辟被架空的“谣”,一方面在寻找新的平台。
他设定了自己未来所服务企业的几个条件:一是该企业的项目具
备长期的持续增长性;二是产业足够大,能做大规模;三是竞争强度
不大,无寡头垄断局面;四是该项目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壁垒;五是非
劳动密集型产业;六是能够在该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华帝的权变也让姚吉庆学到了很多东西。把自己的事业融入企业
的事业中去,原来并不是职业经理人一厢情愿的事。这让他更深刻地
认识到CEO(首席执行官)与职业总经理在概念上的不同,CEO是职业总
经理的全部管理权加上老板50%的决策权,这个决策权就是话语权。
在华帝,经常是董事会决定了之后,临时通知他,没有给他任何申述
的余地。在被资本主宰了多年之后,他也渴望用知本去做一回资本的
主人。而这就需要一个很重要的要件——股份。如果不能在新的公司
占有股份,一切免谈。
按图索骥之下,一家美资背景的音响制造公司——美加科技进入
了姚吉庆的视线。它拥有成熟的美国音响制造核心技术,2001年又投
入巨资在广东中山建成亚洲最大音响制造基地和具顶端研发能力的音
响研发中心。其麾下的“爱浪”品牌短短两年就成为国内高端音响市
场的领导品牌,并斥巨资卖断日本著名音响品牌“山水”在中国的经
营权,实力不俗。为了抢占中端市场,该公司正拟推出新的品牌——
“威莱”,此番力请姚吉庆出山,正是为了“威莱”。
详尽的市场调查让姚吉庆十分满意:目前中国城市居民家庭音响
普及率不到30%,正在加速扩容,市场潜力巨大;行业集中度低,第
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仅10%;投资回报率高。更重要的是,在股权
问题上,美加科技没有丝毫的犹豫,谈判之后没多久,一份非常规范
的法律文件已摆在他的案前。
2002年3月31日,姚吉庆辞去华帝集团总经理职务,4月1日正
式就任威莱数码(亚太)推广机构和威莱数码(中山)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兼CEO。姚吉庆以部分现金和知本入股(基于对董事会的承诺,他没有
透露具体的份额),成为新公司的老板之一。
再次见到姚吉庆,新官上任的他看起来春风满面、踌躇满志。在
威莱,“姚吉庆”这三个字很管用,自己有了充分的话语权。董事会只
关注年度预算和新的投资方向,当然他必须对企业的业绩负责。
事实上,自从进了威莱,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得姚吉庆更加努力。
每一分钱支出他都要思考再三,因为这其中也有他的一部分;在市场
推广方面,他更是不遗余力,因为这是他的事业。上任没多久,威莱
音响的月销售额就突破了1000万元,这也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开局。
在经历了很多事后,姚吉庆意味深长地说:职业经理人不可能是活雷
锋,不可能一味讲求奉献,企业必须制度化。只有当职业经理人把自
己的命运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合作才能长久,企业的持续
发展才成为可能。
如今,唯一令他苦恼的,是那打在他身上的深深的华帝烙印。关
于姚吉庆的故事,人们对开头和结尾的关心远远甚于对过程的关注,
那些预言了结果的人们需要一个心理的偏向,同时证明自己是对的。
于是每次威莱开新闻发布会,记者关注得最多的并不是威莱,而是姚
吉庆与华帝老板的矛盾,每次姚吉庆都说合作得很好,没有矛盾。每
次都让那些欲爆猛料的记者们大失所望,然后锲而不舍地继续追问。
被逼得没法,姚吉庆就说:唇齿相依也有咬着嘴唇的时候,在日常管
理中,老板和经理人哪能一点分歧都没有?我不想过多提及老东家的
事,这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虽然出现变顾,但这
是双向的选择,难道说,我要在华帝呆一辈子,就能证明华帝的成功?
我依然很感谢华帝老板们对我的培养和支持。
尽管仍然载沉载浮渐行渐远,但是,心中的岸却越来越近。姚吉
庆说:如果我哪一天真的到了理想的彼岸,那么,所有的人,不论是
爱我的还是弃我的,赞我的还是骂我的,他们都是渡我到彼岸的筏,
我将对他们永远怀着一颗感激的心。
2024年10月8日发(作者:卜叶欣)
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内心”独白
新疆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 罗晓钟
一位浑身打满“华帝燃具”烙印的职业经理人——姚吉庆,无奈
地离开了华帝。我们已无意去深究老板和经理人在细枝末节上的恩恩
怨怨,谁是谁非,这既是伤害,也很无聊。树叶飘零了一地,谁能看
到它的生长?
正如姚吉庆说的:“所有的人,不论是爱我的还是弃我的,赞我的
还是骂我的,他们都是渡我到彼岸的筏,我将对他们永远怀着一颗感
激的心。”而在他的内心世界,我们触摸到了一位职业经理人原汁原味
的成长感悟和心路历程。
2002年3月的最后一天,也是姚吉庆任华帝集团总经理的最后一
天。他早早地来到办公室,把自己的私人物件打成一个包后,深吸了
一口气,走进董事长的办公室递交了辞职信。老板们形式上的挽留言
辞说完以后,他很礼貌地走了出去。
往常,姚吉庆每次看到厂房顶上那块硕大的“华帝燃具”广告牌,
总是觉得它无比的亲切和美丽。而今天,它却在他的视线里变得模糊
而遥远,这种感觉让他心痛;5年前老板们邀他加盟时一张张真诚的
脸孔依此浮现在眼前,这让他留念;想着3年前他少帅出征时许下的
“华帝将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的誓言,想着他亲自制订的华帝
未来5年发展计划虽具雏形却半途而废,都令他遗憾不已„„
罢了,罢了。姚吉庆自嘲着,职业经理人易主就像职业球员转会
一般的平常,这一切本不属于自己,赤裸裸地来了又去了。不过他的
怀里已揣着新鲜的“奶酪”——威莱数码(亚太)推广机构和威莱数码
(中山)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CEO的任命书。
加盟华帝
姚吉庆的妻子石行超是位能干而又贤惠的女性,姚吉庆与华帝集
团的“姻缘”也因她而起。
1994年,姚吉庆辞去山西一家大型军工企业质量处长的职务,南
下广州打工。先是在乐百氏集团企划部任职。妻子第二年也辞去了公
职,来到了丈夫身边。当时的华帝集团正处于超速发展期,人才奇缺,
正在大规模招人。姚吉庆就陪着妻子去应聘。当妻子笑容满面走出来
的时候,丈夫已与华帝的7位老板交上了朋友。
因为妻子这一层关系,在以后的日子里,姚吉庆与华帝老板们多
有接触。随着姚吉庆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操作手法也日渐成熟,到
1996年已成为中港合资高仕洁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华帝老板们渐渐
动了求才之心。先是通过石行超做丈夫的工作,然后三天两头邀姚吉
庆喝茶,请他担任集团市场总监。老板之一的黄启均当时对他说:你
是学火箭发射架专业的,让你做燃具简直是杀鸡用牛刀,但我相信你
能比我们做得更好。直到今日,姚吉庆仍然尊称他们为“华帝七贤”,
他们文化水平都不高,但能同心一意,各取所长,把企业做到4个多
亿的年销售额。单就这一点也是令人钦佩的。姚吉庆当时想:老板们
怀仁义之心,比较容易相处;华帝已是中国燃气灶具第一品牌,我所
要做的就是锦上添花;而且自己也想在营销方面作一些积淀。做职业
经理人,首先要完成对人生经验的积累,正视缺陷。当做到一定程度,
可不可以再否定自己一次,再学一些东西?从总经理下到部门经理,
这是一种牺牲,但我却得到营销经验的积累。有些事情可能过去没做
过,但在很短的时间内,比别人做得更好,这才是职业经理人的能力。
老板们的善良谦恭让他感动,良禽择木而栖。1997年8月,姚吉
庆正式加盟华帝集团,坦率地说,老板们请他的用意姚吉庆是清楚的。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超速发展之后,企业的人才储备和管理体系已然
跟不上节奏,各方面的问题也在逐渐凸显出来。企业需要向规范化管
理过度,为下一步的发展夯实基础。而这正是姚吉庆的强项。
在“华帝七贤”的大力支持下,姚吉庆锐意改革。1997年9月起,
他针对集团机构重叠、政出多门的问题,首先集团营销系统进行重组,
将市场部和销售部合并为营销部,改任营销部经理;并制定实施了一
整套规范运作程序,建立和执行全新的薪资体制和人员考核体系,形
成优胜劣汰奖罚严明的激励机制。主持并一次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
系认证。逐步实现由人治向法规化管理的过渡。制定36字营销方针:
整合营销传播、提升品牌形象、挺进大众商场、实施村镇计划、稳固
拓展网络、做实售后服务。1998年华帝集团总产值比1997年增长了
58%。在终端网络建设上,各地专卖店已达1000家,销售店发展到3000
家以上。取得如此斐然成绩,姚吉庆功不可没。
这两年,营销部一直是公司的先进单位,姚吉庆也被评为优秀管
理者而出任管理者代表。可以说,无论是经营业绩还是管理水平上,
他都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认同。
突如其来的任命
7位老板集体隐退的消息来得相当突然,在那天姚吉庆走进董事
总经理黄文枝的办公室之前,他丝毫不知。他压根也没想到这会成为
1999年中国企业大事记中的一节,他也没想到自己即将成为公众瞩目
的焦点人物。
那天与黄文枝的谈话细节,姚吉庆已记不太清了。但有一句话牢
牢地嵌在他的脑海里。黄总对他说:现在接力棒在你手中,就等你放
手一搏了。遇到这样的老板还有什么说的呢?当时姚吉庆连为华帝奋
斗终身、死而后已的心都有。
闻讯打来电话的职业经理人朋友都劝他慎重考虑:作为职业总经
理,在选择老板时最好能选择单一的老板,华帝有7个老板,所占股
份一样相同,关系难处;而且7个老板正值盛年,少有败绩,都很自
信,以后会不会再插手经营事务?是不是能充分放权?如果束手束脚,
事业做不好,自己的名声也砸了,职业经理人最看中这个,一旦牌子
砸了,谁还请你去?
但总经理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最高职位,既然有这
个机会,就没有退却的理由。10天以后,姚吉庆向黄文枝递交了一份
书面报告,要求再次召开董事会,讨论他所提出的明确界定董事会和
总经理职权范围等问题。后来董事会一致同意了他的方案。
两权分离让华帝受到了全社会空前的关注,连经济学泰斗吴敬琏
先生也是大加赞赏,这让姚吉庆诚惶诚恐又激情满怀,他是真的把华
帝当作自己的企业来打理。在个人利益上,他从没斤斤计较。工资待
遇老板说多少是多少,连总经理聘任合同都没签。姚吉庆是这样对老
板们说的:不定合同也好,如果签3年的合同,我很可能也就走急功
近利的捷径,就想这3年的事了,而不去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
姚吉庆开的车还是老板们创业时就有的那辆破桑塔纳。有一次,
记者去拜访他,半夜零点他才风风火火地赶到,手里拿着一个方向盘,
记者调侃道:老姚,半夜去偷车了吧?姚吉庆无奈地说:没法,我那
老爷车门锁不了了,只得把方向盘拆下来,免得被偷走。
在华帝,提到姚吉庆的妻子石行超,大家都说那是一个挺能干的
女人。但为了避嫌,便于姚吉庆开展工作,妻子毅然放弃了多年打拼
得来的集团人事行政部经理和《华帝世界报》总编辑职务,离职回家。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姚吉庆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他最
不能理解老板后来为什么弃用他的地方。
首先是华帝的品牌知名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姚吉庆主政期间,
推出了“与巨人同行”计划,通过与国际性的服务机构合作,如请麦
肯光明做广告设计,请罗兰?贝格作企业战略发展咨询,引入了SAP
的ERP全面重构企业流程,使华帝的形象更具市场效应。1999年初的
调查显示,华帝的知名度只有40%,而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
项调查显示,华帝的知名度达到了60%,品牌忠诚度高达82.3%。
其次是解决了企业的生产瓶颈问题。姚吉庆上任之初,说服董事
会将原计划用于建办公楼的资金改作生产基地建设投资。目前,华帝
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灶具生产基地,灶具年产能已达到600万台,可以
满足企业未来5年的生产需要。
三是技术开发速度明显加快。2000~2001年间就有50多个新品上
市。
四是企业规模稳步提升。自从海尔、美的等家电巨头1998年开始
进军燃具市场以来,竞争日益激烈,即使如此,这两年华帝年销售额
依然保持了每年15%以上的高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的10%上
升到17%,超额完成了董事会向姚吉庆下达的业绩指标。而且管理体
系已然规范、营销团队日臻成熟、人员素质全面提高、特许专营模式
成功推广,这些都是董事会不得不承认的业绩。
更可贵的是,为了更快壮大华帝实力,以期与100亿元级的美的
等大企业相抗衡。2000年初,姚吉庆就率先提出企业上市融资的设想,
并完成了企业未来5年的发展战略设计。2001年华帝正式进入上市辅
导期。
然而正是这上市的步骤合上了姚吉庆在华帝舞台上演出的帷幕。
老板没有错,我也没有错
2001年的职业经理人阶层“天灾人祸”不断:陆华强兵变创维、
王志东被逐新浪、李洪峰泪别万和、王惟尊遭起诉、屈云波出走美国,
这次又轮到了姚吉庆。2001年11月28日,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
司成立大会召开。姚吉庆被安排坐在主席台下,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
强撑着参加完这个会的。
在12个小时前,姚吉庆才被告之自己被排除在股份公司总经理的
人选之外。由7位老板之一的黄启均出任股份公司总经理,保留姚吉
庆的集团公司总经理职务。但是集团的各项主营业务均已划拨给股份
公司,这些资产占原华帝集团的70%以上。虽然集团董事会光勉堂皇
地说:以你的能力,相信能为华帝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姚吉庆权
力的被架空已是勿庸置疑的事实。
在会上,他强打精神,保持着应有的风度,应付着蜂拥而来的各
路“神仙”,看着一张张好奇的脸,他突然发现自己很天真。
就在几天前,他还在憧憬着上市后企业的美好前程,盘算着上市
之路上可能出现的种种障碍,上市后资金的投向,哪些环节急需增强
实力,以及正在筹划中的太阳能热水器项目„„而今这些都与自己没
有丝毫的关系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虽然老
板们的理由是:华帝进入上市程序,根据“三分开”原则和遵循《公
司法》、《证券法》关于“控股股东高层管理人员不宜担任股份公司的
高层职务”的规定,作为集团总经理的姚吉庆不兼任股份公司总经理,
似乎也说得过去。但姚吉庆心里很清楚,这不过是托词而已。如果老
板们一如既往地信任他,完全可以免去他的集团公司总经理职务而改
任能够实际操盘的股份公司总经理。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经营业绩、自身能力或是平时的为人处世?
姚吉庆都一一地否定掉。他突然想起了一年前与另一著名职业经理人
屈云波的一次英雄惜英雄式的谈话。
屈云波说:“现在许多经理人夹在传统审美取向与快餐时尚价值中
间,忽左呼右地飞翔,轻松快乐地漫游,什么也不问、不想、不深究,
不负责任固而不沉重也不痛苦。你我都还没达到这种‘境界’。我到科
龙做营销副总不到1年(2000年3月上任),现在就已成为科龙最有争
议的人物,为什么?我首先说服董事会拿出5个亿来解决历年积压的
广告欠款和对经销商的返利政策兑现,这势必使科龙短期内利润下滑,
但却卸掉了包袱,排除了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定时炸弹。很多职业经
理人看重的只是在任期内的盈利情况,能讨主子欢心,自己也舒坦。
我就比较‘傻’了,我看你姚总也差不多。花那么多钱建生产基地,
那是短期内见不到效益的事。再比如每年几千万打广告,提升品牌形
象,短期利润肯定会摊薄,这肯定要影响你在任期内的赢利业绩,我
在科龙肯定呆不长,你呢?”
想到这段话,姚吉庆深深地叹了口气。他记得老板们前不久在肯
定他的业绩的时候,好像说过“如果在利润上能够有较大提高就更好
了”之类的话。现在想来,这其中似乎有些必然的联系。
企业管理通常情况下都宛如平常一段歌,像大多数寻常百姓过日
子一样,“华帝七贤”是在激烈的市场拼杀中成就了一番事业,在他们
眼里,平常就是软弱和迟缓。姚吉庆也明白,老板们对于他没能遏制
住“美的”在燃具市场的上升势头而多有微辞。“这能怪我吗?一个年
销售额6个亿的企业与上百亿的企业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况且
美的灶具从1998年的0份额到2001年的13%,挤占的只是杂牌的份
额,同一时期华帝也从10%上升到17%,差距是在缩小,毕竟我们还是
蝉联灶具销量第一了。我这不是提出用上市融资来壮大自身实力了
吗?实力不济就去短兵相接,后果难以设想。”
事实上,这种煞费苦心的人事安排还有更深意义的考虑。按照相
关法律规定,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为保证连续经营,股份公司主
要领导人应当保持稳定。股份公司总经理黄启均也坦率承认:“我们对
规定的理解是——总经理3年内不得有变。”毫无疑问,在这样一个特
别敏感的时期,新设立的股份公司经不起任何来自内部或者外部的折
腾。在这一时刻,必须将企业完全置于控股股东的掌控之下。显然,
这应是华帝老板复出的动因之一。
在留任集团总经理的最初两个月里,除了无奈,姚吉庆想得更多
的是去寻找新的项目,还没有萌生去意。然而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
是权衡哪些是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哪些是属于股份公司管的,结果
一盘算,除了几个配套厂的事务,已经没有自己施展拳脚的空间了。
他开始秘密地寻找自己新的“奶酪”。
从职业经理人到CEO
当姚吉庆被架空的传闻见诸报端之后,深圳、广州、珠海乃至内
地的一些企业主纷至沓来,请他加盟,令姚吉庆大感欣慰。一方面他
积极配合老板辟被架空的“谣”,一方面在寻找新的平台。
他设定了自己未来所服务企业的几个条件:一是该企业的项目具
备长期的持续增长性;二是产业足够大,能做大规模;三是竞争强度
不大,无寡头垄断局面;四是该项目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壁垒;五是非
劳动密集型产业;六是能够在该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华帝的权变也让姚吉庆学到了很多东西。把自己的事业融入企业
的事业中去,原来并不是职业经理人一厢情愿的事。这让他更深刻地
认识到CEO(首席执行官)与职业总经理在概念上的不同,CEO是职业总
经理的全部管理权加上老板50%的决策权,这个决策权就是话语权。
在华帝,经常是董事会决定了之后,临时通知他,没有给他任何申述
的余地。在被资本主宰了多年之后,他也渴望用知本去做一回资本的
主人。而这就需要一个很重要的要件——股份。如果不能在新的公司
占有股份,一切免谈。
按图索骥之下,一家美资背景的音响制造公司——美加科技进入
了姚吉庆的视线。它拥有成熟的美国音响制造核心技术,2001年又投
入巨资在广东中山建成亚洲最大音响制造基地和具顶端研发能力的音
响研发中心。其麾下的“爱浪”品牌短短两年就成为国内高端音响市
场的领导品牌,并斥巨资卖断日本著名音响品牌“山水”在中国的经
营权,实力不俗。为了抢占中端市场,该公司正拟推出新的品牌——
“威莱”,此番力请姚吉庆出山,正是为了“威莱”。
详尽的市场调查让姚吉庆十分满意:目前中国城市居民家庭音响
普及率不到30%,正在加速扩容,市场潜力巨大;行业集中度低,第
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仅10%;投资回报率高。更重要的是,在股权
问题上,美加科技没有丝毫的犹豫,谈判之后没多久,一份非常规范
的法律文件已摆在他的案前。
2002年3月31日,姚吉庆辞去华帝集团总经理职务,4月1日正
式就任威莱数码(亚太)推广机构和威莱数码(中山)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兼CEO。姚吉庆以部分现金和知本入股(基于对董事会的承诺,他没有
透露具体的份额),成为新公司的老板之一。
再次见到姚吉庆,新官上任的他看起来春风满面、踌躇满志。在
威莱,“姚吉庆”这三个字很管用,自己有了充分的话语权。董事会只
关注年度预算和新的投资方向,当然他必须对企业的业绩负责。
事实上,自从进了威莱,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得姚吉庆更加努力。
每一分钱支出他都要思考再三,因为这其中也有他的一部分;在市场
推广方面,他更是不遗余力,因为这是他的事业。上任没多久,威莱
音响的月销售额就突破了1000万元,这也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开局。
在经历了很多事后,姚吉庆意味深长地说:职业经理人不可能是活雷
锋,不可能一味讲求奉献,企业必须制度化。只有当职业经理人把自
己的命运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合作才能长久,企业的持续
发展才成为可能。
如今,唯一令他苦恼的,是那打在他身上的深深的华帝烙印。关
于姚吉庆的故事,人们对开头和结尾的关心远远甚于对过程的关注,
那些预言了结果的人们需要一个心理的偏向,同时证明自己是对的。
于是每次威莱开新闻发布会,记者关注得最多的并不是威莱,而是姚
吉庆与华帝老板的矛盾,每次姚吉庆都说合作得很好,没有矛盾。每
次都让那些欲爆猛料的记者们大失所望,然后锲而不舍地继续追问。
被逼得没法,姚吉庆就说:唇齿相依也有咬着嘴唇的时候,在日常管
理中,老板和经理人哪能一点分歧都没有?我不想过多提及老东家的
事,这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虽然出现变顾,但这
是双向的选择,难道说,我要在华帝呆一辈子,就能证明华帝的成功?
我依然很感谢华帝老板们对我的培养和支持。
尽管仍然载沉载浮渐行渐远,但是,心中的岸却越来越近。姚吉
庆说:如果我哪一天真的到了理想的彼岸,那么,所有的人,不论是
爱我的还是弃我的,赞我的还是骂我的,他们都是渡我到彼岸的筏,
我将对他们永远怀着一颗感激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