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6日发(作者:虢梅红)
两院院士评出2002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等联合主办,宋健、路甬祥、徐匡迪等56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2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6日在京揭晓。
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是:
一、我国科学家率先绘制出水稻基因组精细图和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
中科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等单位完成的水稻基因组精细图,覆盖了籼稻97%的基因序列,其中97%的基因被精确地定位在染色体上;覆盖基因组94%染色体定位序列的单碱基准确性达99.99%,已达到国际公认的基因精细图标准。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等单位完成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为人类最终揭开水稻遗传奥秘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这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全系统参加试验,飞船在太空自主飞行和留轨飞行期间进行了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对地探测、综合精密定轨试验、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空间分离纯化实验、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等空间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三、我国发现首个世界级大气田 探明储量6000多亿立方米
科技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等5月22日宣布,经过两年多的勘探,在内蒙古伊克昭盟发现的苏里格大气田又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达到6025.27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储量6亿吨的特大油田,不仅是我国现在规模最大的天然气田,也是我国第一个世界级储量的大气田。苏里格气田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具有含气面积大、储量丰富、气层物质好、单井产量高等特点。
四、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
11月6日,长江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胜利合龙。全长3.7公里、渠宽350米的导流明渠,是为解决三峡二期工程期间通航和过流而开挖出来的一段“人造长江”。这次截流是世界水利水电工程中综合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次截流,其截流水力学指标高于三峡大江截流和葛洲坝大江截流。
五、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制成功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项目”2月7日正式通过专家组验收,标志着我国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方面取 1
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近百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开发成功的TD-SCDMA标准,是电信史上首次由我国提出并得到国际电信联盟接纳的国际标准。
六、我国已初步掌握当代CPU关键设计制造技术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首枚高性能通用微处理芯片——“龙芯”1号CPU,装载这颗“龙芯”的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服务器——“龙腾”也应运而生,这标志着我国已初步掌握当代CPU关键设计制造技术,也改变了我国信息产业的无“芯”历史。这枚芯片包含近400万个晶体管,实测定点与双精度浮点运算速度均超过每秒2亿次。
七、浙江农科院培育出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新品系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所运用基因工程新技术,首创了一种油菜含油量调控技术,成功地大幅度提高了油菜的含油量,他们培育的“超油1号”和“超油2号”两个油菜新品系,含油量提高25%以上,提高幅度是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最高的,其中“超油2号”的含油量高达52.82%,是目前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甘蓝型油菜。
八、“神光二号”巨型激光器研制成功
中科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制,建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神光二号”巨型激光器,成百台光学设备集成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内,当8束强激光通过空间立体排布的放大链聚集到一个小小的燃料靶球时,在十亿分之一秒的超短瞬间内可发射出相当于全球电网电力总和数倍的强大功率,引发聚变反应。这标志我国高功率激光科研和激光核聚变研究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九、北大医学部科学家初步揭开人类细胞衰老之谜
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组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已初步阐明人类细胞衰老的主导基因P16是人类细胞衰老遗传控制程序中的主要环节,揭示了P16基因在衰老过程中高表达的原因,从而初步揭开了人类细胞衰老之谜。这是我国学者在人类细胞衰老机理上取得的原创性贡献,它为科学界进一步阐明人类细胞衰老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十、联想推出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由联想集团推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达到目前公布的世界前500名超级计算机排行榜中的第24位的水平,前23位的计算机均为日本和美国制造。这标志着国内大型IT企业开始进入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研究开发,对我国高性能研发工作的产品化、工程化具有重要意义。
2
2002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是:
一、科学家首次大批量制造反物质并首次观察到反物质原子内部结构
在世界各地9个研究所、39名科学家的通力合作下,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已成功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受控条件下大批量制造反物质,这对准确比较物质与反物质的差别、解答宇宙构成等问题有重要意义。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朝弄清物质与反物质的差别、进而验证物理学基本理论迈出关键一步。
二、科学家破译老鼠基因组
来自英、美、德等国的上百位科学家12月5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联合宣布他们成功破译了老鼠的基因组。人类与老鼠共享着80%的遗传物质和99%的基因,因此了解老鼠非常有助于了解人类自身。新的基因组草图显示,老鼠的20对染色体上共有约25亿个碱基对,与人类23对染色体上的29亿个碱基对相当接近。DNA链上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空白”片断也非常相似。两个物种的基因数目大约都是3万个,其中绝大部分相同,只有几百个基因是某一物种独有的。
三、科学家观察到引力场中的量子效应
一个国际合作的研究小组在1月1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了他们对于地球重力场量子化的观测结果。他们让冷却到非常接近绝对零度的中子在重力场中运动,同时用一个探测器观测中子的下落。结果他们发现,中子的下落过程不是连续的,而是从一个位置“跳”到了另外一个位置,这一过程与理论的预测相符合,从而实际观测到了引力场的量子效应。
四、日美中科学家发现核反应堆中微子消失现象
12月6日,日、美、中三国的科学家同时宣布他们发现了核反应堆中微子消失的现象,这意味着反应堆产生的中微子发生了振荡,变成了另外一种没有被探测到的中微子,从而确认了太阳中微子发生了振荡,并确定中微子振荡的关键参数。这是首次在人工中微子源中发现中微子消失。
五、德科学家实现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可逆转换
德国慕尼黑大学和马普学会量子光学研究所的物理学家们在激光束构筑 3
的三维能量点阵中,通过改变激光能量,成功地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下铷原子气体的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这一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并获得高度评价,科学家认为该成果将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带来重大突破。
六、天文学家发现最远星系团
一个由法国、荷兰、德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位于智利北部巴拉那尔山的欧洲南方天文台,利用特大天文望远镜VLT发现了一个远在135亿光年的正在形成的星系团,这是迄今人类发现的最远的星系团。这一发现有助于人类了解星系团以及星系群等宇宙最初大型结构的形成方式。
七、德科学家在纳米层次上实现光能和机械能转换
德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单分子聚合物,在光照条件下可引起其纳米尺度的链式结构长度发生变化,即在纳米层次上实现将光能转化为机械能。科学家认为,这是人类首次在纳米层次上将光能转化成动能,使未来纳米机器找到简便可控的动力成为可能。
八、科学家研究证实遗传信息复制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法国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所科学家与日本同行最新合作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中留有无脊椎动物基因复制的痕迹,这表明人类等复杂动物基因组的某些部分是远古生物遗传信息复制的结果。法国科学家称,这是科学界首次用事实根据证明遗传信息复制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九、美科学家研制出原子级纳米晶体管
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家用单个原子或分子装配纳米机器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他们成功地将大小相当于单个分子的原子团结构置于相距仅1纳米的电极之间,由原子团“包裹”的单个过渡族金属原子传送电流,或者使电流中断,这一特性相当于晶体二极管。
十、德科学家使用高频激光打开“细胞之门”
德国科学家找到了一种转基因操作新方法。在实验中,科学家使用高频(脉冲间隔为千万亿分之一秒)、高强度、几近红外的激光脉冲,分别对两种实验动物的卵巢细胞和肾脏细胞进行“连珠炮”式的“轰击”,致使细胞膜上出现了一个孔径极小的孔,顺利地移植入目标物质。在此之后,细胞自身的生长帮助细胞膜上的这个小孔再度“关闭”,使细胞结构恢复正常。
4
2024年2月16日发(作者:虢梅红)
两院院士评出2002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等联合主办,宋健、路甬祥、徐匡迪等56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2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6日在京揭晓。
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是:
一、我国科学家率先绘制出水稻基因组精细图和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
中科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等单位完成的水稻基因组精细图,覆盖了籼稻97%的基因序列,其中97%的基因被精确地定位在染色体上;覆盖基因组94%染色体定位序列的单碱基准确性达99.99%,已达到国际公认的基因精细图标准。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等单位完成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为人类最终揭开水稻遗传奥秘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这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全系统参加试验,飞船在太空自主飞行和留轨飞行期间进行了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对地探测、综合精密定轨试验、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空间分离纯化实验、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等空间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三、我国发现首个世界级大气田 探明储量6000多亿立方米
科技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等5月22日宣布,经过两年多的勘探,在内蒙古伊克昭盟发现的苏里格大气田又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达到6025.27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储量6亿吨的特大油田,不仅是我国现在规模最大的天然气田,也是我国第一个世界级储量的大气田。苏里格气田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具有含气面积大、储量丰富、气层物质好、单井产量高等特点。
四、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
11月6日,长江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胜利合龙。全长3.7公里、渠宽350米的导流明渠,是为解决三峡二期工程期间通航和过流而开挖出来的一段“人造长江”。这次截流是世界水利水电工程中综合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次截流,其截流水力学指标高于三峡大江截流和葛洲坝大江截流。
五、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制成功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项目”2月7日正式通过专家组验收,标志着我国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方面取 1
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近百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开发成功的TD-SCDMA标准,是电信史上首次由我国提出并得到国际电信联盟接纳的国际标准。
六、我国已初步掌握当代CPU关键设计制造技术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首枚高性能通用微处理芯片——“龙芯”1号CPU,装载这颗“龙芯”的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服务器——“龙腾”也应运而生,这标志着我国已初步掌握当代CPU关键设计制造技术,也改变了我国信息产业的无“芯”历史。这枚芯片包含近400万个晶体管,实测定点与双精度浮点运算速度均超过每秒2亿次。
七、浙江农科院培育出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新品系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所运用基因工程新技术,首创了一种油菜含油量调控技术,成功地大幅度提高了油菜的含油量,他们培育的“超油1号”和“超油2号”两个油菜新品系,含油量提高25%以上,提高幅度是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最高的,其中“超油2号”的含油量高达52.82%,是目前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甘蓝型油菜。
八、“神光二号”巨型激光器研制成功
中科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制,建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神光二号”巨型激光器,成百台光学设备集成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内,当8束强激光通过空间立体排布的放大链聚集到一个小小的燃料靶球时,在十亿分之一秒的超短瞬间内可发射出相当于全球电网电力总和数倍的强大功率,引发聚变反应。这标志我国高功率激光科研和激光核聚变研究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九、北大医学部科学家初步揭开人类细胞衰老之谜
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组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已初步阐明人类细胞衰老的主导基因P16是人类细胞衰老遗传控制程序中的主要环节,揭示了P16基因在衰老过程中高表达的原因,从而初步揭开了人类细胞衰老之谜。这是我国学者在人类细胞衰老机理上取得的原创性贡献,它为科学界进一步阐明人类细胞衰老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十、联想推出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由联想集团推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达到目前公布的世界前500名超级计算机排行榜中的第24位的水平,前23位的计算机均为日本和美国制造。这标志着国内大型IT企业开始进入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研究开发,对我国高性能研发工作的产品化、工程化具有重要意义。
2
2002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是:
一、科学家首次大批量制造反物质并首次观察到反物质原子内部结构
在世界各地9个研究所、39名科学家的通力合作下,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已成功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受控条件下大批量制造反物质,这对准确比较物质与反物质的差别、解答宇宙构成等问题有重要意义。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朝弄清物质与反物质的差别、进而验证物理学基本理论迈出关键一步。
二、科学家破译老鼠基因组
来自英、美、德等国的上百位科学家12月5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联合宣布他们成功破译了老鼠的基因组。人类与老鼠共享着80%的遗传物质和99%的基因,因此了解老鼠非常有助于了解人类自身。新的基因组草图显示,老鼠的20对染色体上共有约25亿个碱基对,与人类23对染色体上的29亿个碱基对相当接近。DNA链上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空白”片断也非常相似。两个物种的基因数目大约都是3万个,其中绝大部分相同,只有几百个基因是某一物种独有的。
三、科学家观察到引力场中的量子效应
一个国际合作的研究小组在1月1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了他们对于地球重力场量子化的观测结果。他们让冷却到非常接近绝对零度的中子在重力场中运动,同时用一个探测器观测中子的下落。结果他们发现,中子的下落过程不是连续的,而是从一个位置“跳”到了另外一个位置,这一过程与理论的预测相符合,从而实际观测到了引力场的量子效应。
四、日美中科学家发现核反应堆中微子消失现象
12月6日,日、美、中三国的科学家同时宣布他们发现了核反应堆中微子消失的现象,这意味着反应堆产生的中微子发生了振荡,变成了另外一种没有被探测到的中微子,从而确认了太阳中微子发生了振荡,并确定中微子振荡的关键参数。这是首次在人工中微子源中发现中微子消失。
五、德科学家实现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可逆转换
德国慕尼黑大学和马普学会量子光学研究所的物理学家们在激光束构筑 3
的三维能量点阵中,通过改变激光能量,成功地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下铷原子气体的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这一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并获得高度评价,科学家认为该成果将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带来重大突破。
六、天文学家发现最远星系团
一个由法国、荷兰、德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位于智利北部巴拉那尔山的欧洲南方天文台,利用特大天文望远镜VLT发现了一个远在135亿光年的正在形成的星系团,这是迄今人类发现的最远的星系团。这一发现有助于人类了解星系团以及星系群等宇宙最初大型结构的形成方式。
七、德科学家在纳米层次上实现光能和机械能转换
德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单分子聚合物,在光照条件下可引起其纳米尺度的链式结构长度发生变化,即在纳米层次上实现将光能转化为机械能。科学家认为,这是人类首次在纳米层次上将光能转化成动能,使未来纳米机器找到简便可控的动力成为可能。
八、科学家研究证实遗传信息复制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法国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所科学家与日本同行最新合作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中留有无脊椎动物基因复制的痕迹,这表明人类等复杂动物基因组的某些部分是远古生物遗传信息复制的结果。法国科学家称,这是科学界首次用事实根据证明遗传信息复制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九、美科学家研制出原子级纳米晶体管
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家用单个原子或分子装配纳米机器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他们成功地将大小相当于单个分子的原子团结构置于相距仅1纳米的电极之间,由原子团“包裹”的单个过渡族金属原子传送电流,或者使电流中断,这一特性相当于晶体二极管。
十、德科学家使用高频激光打开“细胞之门”
德国科学家找到了一种转基因操作新方法。在实验中,科学家使用高频(脉冲间隔为千万亿分之一秒)、高强度、几近红外的激光脉冲,分别对两种实验动物的卵巢细胞和肾脏细胞进行“连珠炮”式的“轰击”,致使细胞膜上出现了一个孔径极小的孔,顺利地移植入目标物质。在此之后,细胞自身的生长帮助细胞膜上的这个小孔再度“关闭”,使细胞结构恢复正常。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