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发(作者:那绿兰)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写作能力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农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
【关键词】农村学生; 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最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头痛的莫过于写作课了。农村的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阅读面窄,一提到作文,他们就喊呀呀,提起笔来不知到要写什么。那么,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呢?
1 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从活动中激趣,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1.1 体会写作兴趣。 课堂上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补充。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尝试写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有华丽的辞藻、生动的语汇,只要做到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即可。让学生明白不一定非要大事件才能引发感受一个自然的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能引起人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切入点。当
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作文”,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久而久之,他们觉得写作并不可怕。随着实践内容的扩展,他们想说、想写的自然就更多了,作文的兴趣也随之增强。
1.2 培养观察的兴趣。 教师要有计划地训练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 身边的人、事、物, 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 使他们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观察一个人的表情,两个人的对话等。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及时启发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增强了学生发现、捕捉生活的能力,并及时记下来,写作的材料就源源不断。也可在教室里布置一个生物角, 种一些花草、养一些鱼、虾等, 引导学生去关心它们, 细心地照料它们, 捕捉一丝丝细小的变化, 不仅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 还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
1.3 培养想象的兴趣。 通过学生喜爱的童话来激起想象的兴趣。给学生一个词,让学生根据这个词构想出一个童话故事,例如“关于书的童话”、“关于洞穴的童话”等。这一个词犹如一块投入水中的石头,能在学生头脑中激起无数思维和遐想的浪花。在构想童话故事时,学生的创造性、想像能力将依据这个词像泉水般地涌现出来。
2 提供资源
2.1 推荐阅读,写读书笔记。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多开展读书活动,注重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读书与作文相结合。在课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模仿习作,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教师推荐学生阅读更广泛的课外优秀习作, 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方法, 从中不断探索、总结更广泛和更深层的写作技巧, 从而使自己的写作文技巧更加丰富。
2.2 组织活动,积累生活经验。 学生有生活不等于生活丰富。作为教师就应帮助学生去创造更加多彩的童年生活。教师可从学生实际出发,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
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 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 如 清扫街道、给花草树木浇水等; 带领学生看展览、郊游, 让学生在看中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活动,
亲身体验, 为写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写出的作文才有真实内容。
2.3 写作方法,加强技巧训练。 新课标指出: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资源,给小学生创设一个学习写作技巧的空间。老师要在讲解课文的时候,结合课文内容,让他们逐步了解别人的写作手法,例如比喻句,拟人句的写法,它们在语言表达上的好处。事件叙述过程中,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动词的恰当运用,对事件本身所起的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仿写等形式,进行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励学生
3.1 评改与评语。 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在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才能真正写好文章。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所以,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给予夸奖,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在给成绩时,不以一把尺子量全体,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
3.2 推荐学生作品。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篇习作中独特的闪光点,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放入作文园地里,或者打印成册,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倍增,调动了同学的写作积极性。
3.3 师生一起写。 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参与习作实践,教师写出“下水文”,做到与学生同写,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同时让学生评改教师“下水文”,做到与学生共评。“下水文”水平可能是高于学生,但这可以给学生一次跳起来摘桃子的机会。“下水文”在某方面可能也不如学生的作文,这也给学生一种鼓励,一种自信,让学
生感觉到自己只要努力是完全可以超过老师的,自己也有能力修改老师的作文。
3.4 抓住写作机会。教师一方面既要引导学生放眼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又要留意身边千姿百态的生活小舞台,其实生活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这无一不能成为写作的触发点,只要善于捕捉,就可成为写作素材。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作文教学的任务: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作文要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了解学生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客观的报道。如当学生丢失了心爱的铅笔盒,教给他写一篇充满感情的“寻物启示”。当学生而临困境而得到他人热情帮助时,鼓励他们制做抒写“谢意卡”,送给帮助过自己的人,以表达真诚的谢意。当自己做错了事,得罪了别人,伤害了友情时,建议他们制做抒写“歉意卡”,表达自己的愧疚,争取别人的谅解,鼓励他们直视自己的缺点,分析自己的不足。当学生对班级建设有许多新的良好建议时,教他们写建议书。当学生对干部、同学、老师有意见时,教他们写意见信……作文还可以与活动结合起来:新年快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编写小品的剧本,也可以设计贺年卡,编写新年祝词;运动会上,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写采访稿,写新闻报导;……这种多样、别致、有趣的训练形式,会使学生恍然大悟:噢,原来作文就是写自己的
生活,自己所经历的事呀,真有意思。
2024年3月4日发(作者:那绿兰)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写作能力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农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
【关键词】农村学生; 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最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头痛的莫过于写作课了。农村的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阅读面窄,一提到作文,他们就喊呀呀,提起笔来不知到要写什么。那么,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呢?
1 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从活动中激趣,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1.1 体会写作兴趣。 课堂上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补充。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尝试写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有华丽的辞藻、生动的语汇,只要做到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即可。让学生明白不一定非要大事件才能引发感受一个自然的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能引起人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切入点。当
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作文”,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久而久之,他们觉得写作并不可怕。随着实践内容的扩展,他们想说、想写的自然就更多了,作文的兴趣也随之增强。
1.2 培养观察的兴趣。 教师要有计划地训练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 身边的人、事、物, 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 使他们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观察一个人的表情,两个人的对话等。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及时启发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增强了学生发现、捕捉生活的能力,并及时记下来,写作的材料就源源不断。也可在教室里布置一个生物角, 种一些花草、养一些鱼、虾等, 引导学生去关心它们, 细心地照料它们, 捕捉一丝丝细小的变化, 不仅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 还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
1.3 培养想象的兴趣。 通过学生喜爱的童话来激起想象的兴趣。给学生一个词,让学生根据这个词构想出一个童话故事,例如“关于书的童话”、“关于洞穴的童话”等。这一个词犹如一块投入水中的石头,能在学生头脑中激起无数思维和遐想的浪花。在构想童话故事时,学生的创造性、想像能力将依据这个词像泉水般地涌现出来。
2 提供资源
2.1 推荐阅读,写读书笔记。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多开展读书活动,注重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读书与作文相结合。在课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模仿习作,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教师推荐学生阅读更广泛的课外优秀习作, 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方法, 从中不断探索、总结更广泛和更深层的写作技巧, 从而使自己的写作文技巧更加丰富。
2.2 组织活动,积累生活经验。 学生有生活不等于生活丰富。作为教师就应帮助学生去创造更加多彩的童年生活。教师可从学生实际出发,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
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 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 如 清扫街道、给花草树木浇水等; 带领学生看展览、郊游, 让学生在看中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活动,
亲身体验, 为写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写出的作文才有真实内容。
2.3 写作方法,加强技巧训练。 新课标指出: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资源,给小学生创设一个学习写作技巧的空间。老师要在讲解课文的时候,结合课文内容,让他们逐步了解别人的写作手法,例如比喻句,拟人句的写法,它们在语言表达上的好处。事件叙述过程中,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动词的恰当运用,对事件本身所起的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仿写等形式,进行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励学生
3.1 评改与评语。 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在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才能真正写好文章。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所以,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给予夸奖,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在给成绩时,不以一把尺子量全体,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
3.2 推荐学生作品。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篇习作中独特的闪光点,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放入作文园地里,或者打印成册,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倍增,调动了同学的写作积极性。
3.3 师生一起写。 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参与习作实践,教师写出“下水文”,做到与学生同写,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同时让学生评改教师“下水文”,做到与学生共评。“下水文”水平可能是高于学生,但这可以给学生一次跳起来摘桃子的机会。“下水文”在某方面可能也不如学生的作文,这也给学生一种鼓励,一种自信,让学
生感觉到自己只要努力是完全可以超过老师的,自己也有能力修改老师的作文。
3.4 抓住写作机会。教师一方面既要引导学生放眼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又要留意身边千姿百态的生活小舞台,其实生活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这无一不能成为写作的触发点,只要善于捕捉,就可成为写作素材。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作文教学的任务: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作文要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了解学生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客观的报道。如当学生丢失了心爱的铅笔盒,教给他写一篇充满感情的“寻物启示”。当学生而临困境而得到他人热情帮助时,鼓励他们制做抒写“谢意卡”,送给帮助过自己的人,以表达真诚的谢意。当自己做错了事,得罪了别人,伤害了友情时,建议他们制做抒写“歉意卡”,表达自己的愧疚,争取别人的谅解,鼓励他们直视自己的缺点,分析自己的不足。当学生对班级建设有许多新的良好建议时,教他们写建议书。当学生对干部、同学、老师有意见时,教他们写意见信……作文还可以与活动结合起来:新年快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编写小品的剧本,也可以设计贺年卡,编写新年祝词;运动会上,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写采访稿,写新闻报导;……这种多样、别致、有趣的训练形式,会使学生恍然大悟:噢,原来作文就是写自己的
生活,自己所经历的事呀,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