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二战德军单兵反坦克武器介绍

IT圈 admin 56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左冷)

当坦克于1916年出现在欧洲战场的时候,它注定将成为地面战场

的主角。尽管大英帝国第一次投入索姆河战场的坦克只有微不足道的42辆,但是它无以伦

比的火力和装甲防护已经让德国人感到恐惧。隆隆作响的坦克轧过德军的战壕,成为步兵最

大的敌人。稍后,德国也研制出自己的坦克。而为了对付这种可怕的怪物,各个国家都竞相

寻找打击坦克的手段。从此以后,坦克与反坦克兵器的博弈就成为战争史发展的主线之一。

德国在索姆河首次遭遇坦克之后,就对反坦克作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1917年11

月的康布雷(Cambrai)战役当中,尽管英军依靠坦克取得胜利,但是有100辆丧失作战

能力的坦克落入了德国人手里。其中30辆被修复,成为了德军装甲部队首批坦克之一。在

对这些战利品进行了匆忙的测试之后,德国人发现只要在弹壳中加入大量碳化钨,就可以击

穿英国坦克的装甲。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在英国增厚了坦克装甲之后,这一招就不灵了。后

来随着战事的进行,德国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展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反坦克战术。德军

方面要求步兵在面对坦克的时候要保持沉着,并且采取措施构筑反坦克壕。甚至还专门印发

了反坦克作战指导手册。

由于早期坦克技术上的不成熟,因此它们很容易被榴弹炮以及工兵的手榴弹摧毁。同时,

专门的反坦克兵器也出现在战场上。德军最早的反坦克兵器是位于奥伯恩多夫大名鼎鼎的毛

瑟工厂制造的,称为M1918式。这种13mm口径的单发步枪直到1918年才投入使用。

由于该枪过长,考虑到反应速度,德军还为其配置了专门的两脚架。其子弹的枪口初速超过

800米/秒,在220米的距离外能够击穿25毫米的装甲。尽管其效能不错,但是此时德国

战败已经成为定局,毛瑟反坦克枪也无力回天。

战败之后,德国军队被《凡尔赛和约》限制在10万人的规模上。协约国不允许德国拥

有任何重型武器,但是德国却在暗地里发展这些技术。由于被剥夺了研发进攻性武器的权利,

于是德国大力发展防御性武器。在这个时期,反坦克作战战术得到较大发展,而单兵反坦克

武器也小心翼翼地被研制出来。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武器,在未来的大战当中,德国步兵的反

坦克能力才被发挥到极致。下面,我们将对二战时期德军主要的单兵反坦克兵器作一番简要

介绍。

由于德国在一战时候就已经研制出了专用的反坦克步枪,因此二战时期,德国又继续发

展已经逐步成熟的反坦克步枪。其他国家也研制了大量的反坦克步枪。实际上,反坦克步枪

也只是利用了早期坦克防护薄弱、机动性很差的缺点,再加上早期反坦克

手段也比较少,因此也曾红火了一阵。德军在战争初期还将库存的

M1918式毛瑟反坦克步枪拿出来继续使用。但是由于装甲目标的装甲防护越来越完善,运

动速度也越来越快,反坦克步枪开始显得过时。因此在后期的作战当中,德军的反坦克步枪

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偶尔德军狙击手也会直接使用反坦克步枪来消灭敌军火炮防盾后的

炮手。德军在二战当中使用的反坦克步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Pz.B.39型反坦克步枪(Panzerbuchse 39):该枪由古斯特洛夫工厂(Gustloff Werks)

制造,只在战争早期使用。该枪口径为7.92mm,全长1.62m,重12.6kg,枪口初速为

1140m/秒,能够击穿25mm的装甲。

为了增强其效率,该枪在后膛两侧安装了两个弹药舱,里面各有10发子弹,一分钟之

内就能射出这10发子弹。该枪在1939到1940年间曾经被大量使用,其中入侵波兰期间,

有568枝Pz.B.39投入使用。但是在法国战役之前,Pz.B.39反坦克步枪就被认为已经过时

了。因此1941年之后对该枪的使用减少,当年11月就全部停产了。不过在德军入侵苏联

的时候,仍然有约25000枝Pz.B.39在使用当中。其总产量为39232枝。另外,部分退役

的Pz.B.39被德军作为枪榴弹发射器使用,并被赋予新的编号:Gr.B.39。改造过的枪榴弹

发射器可以穿透125mm的装甲。

Pz.B.40k型反坦克步枪(Panzerbuchse 40k):

该枪由克力格霍夫工厂(Krieghoff)研制,口径7.92 mm,是一种半自动反坦克步枪。

该枪的早期型号利用了MG34机枪的枪托和两脚架来简化制造流程。为其特制的子弹可以

穿透25mm的装甲板。

MPz.B.41型反坦克步枪:该枪并非是土生土长的德国货。它是由著名的捷克斯洛伐克

武器制造厂(Ceskoslovenska Zbrojovka,简称CZ)研制的,口径也为7.92mm,其外

形颇为前卫。此反坦克步枪据说只装备了武装党卫军。

步兵可以利用枪榴弹来攻击手榴弹掷弹范围之外的装甲目标,而且精度比较高。比起反

坦克步枪而言,其威力更大。

德国采用的第一种反坦克枪榴弹是P40型枪榴弹(Schuss Granate P40)。这种枪榴

弹具有枪榴弹的突出特征:带有稳定翼,通过经过改装的Kar 98k步枪发射。改装措施一

般是在Kar 98k步枪枪口套上专门的套头发射器。它于1941年开始装备伞兵,但是并不成

功,因此1942年就停止使用了。除了钝头锥体弹头以外,还有一种有支架的弹头。

1943年,步枪上面的套头发射器被一种新的发射器取代。这种发射器尽管同样套在枪

口上,但是适用的枪型更多,包括Kar 98k步枪、StGw 44冲锋枪和FG 42伞兵步枪等,

而且能够发射更多型号的枪榴弹。此种发射器的口径为30mm,长25cm,重约0.75kg,

一直到1944年5月才停产

,一共生产了1450114部。

最先跟这种发射器配套使用的是GewPzGr.30型反坦克枪榴弹(Gewehr

Panzergranate 30)。但是这种枪榴弹也有许多不足,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射程很短,而且弹

药威力不够大,即使是在正面方向攻击装甲目标,它也只能对轻型装甲车辆造成威胁。

后来,一种装药量更大的反坦克枪榴弹取代了GewPzGr.30,这种枪榴弹的编号是

GewPzGr.40(Gewehr Panzergranate 40),又被称作大型反坦克枪榴弹(Gross

Gewehrpanzergranate)。

二者在外形上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弹头是柱形的,而后者是锥形,而且更大。

GewPzGr.40弹头的直径为39-45mm,重390g,长18.5cm,弹药容量为115g,理论上

可以击穿70mm的装甲,是当时德军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枪榴弹。

GewPzGr.30和GewPzGr.40一共生产了23808900枚,后来,党卫队武器研制部门又

发展了GewPzGr.46型枪榴弹,此型枪榴弹的装甲穿透力达到了90mm。其弹头直径为

46mm,长9.3cm,整个枪榴弹长10.2cm,弹药容量150g,重390g。另外,还有一款

GewPzGr.61型枪榴弹,其装甲穿透力达到了125mm。弹头直径为61mm,长13.6cm,

弹药容量200g,重520g。该型枪榴弹比起前几种枪榴弹无论是性能还是体积都有增长。

两种枪榴弹都由党卫队武器研制部门研发,是两种全新的枪榴弹。但是由于它们研制出来的

时间已经很晚了,德国的失败不可避免,因此只小批量生产了一段时间。

“铁拳”(Panerfaust)系统是二战时期德军最著名的单兵反坦克武器,也是其制式装

备。在整个战争期间,铁拳发展出了多种型号,一般按照射程命名。其中包括30m、60m、

100m、150m以及30km等。我们一般所说的铁拳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实际上应当是射程

为60m的那一种。这一类别的铁拳是整个铁拳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家族中最有效的一类。

铁拳的原理非常简单。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钢制火药管提供反坦克手雷的出膛

动力;插在火药管前的反坦克榴弹则近似于前文介绍的枪榴弹。发射的时候,步兵扣下火药

管外的发火针,启动冲击帽点燃管内的推进火药,使反坦克榴弹离开发射筒,弹簧尾翼随之

展开,使其稳定飞向目标爆炸。凹型的爆破部内含高爆炸药,其能贯穿200mm的装甲。

由于火药管是中空的,因此推进火药的气流可以从火药管后部冲出,使它完全没有后坐力。

铁拳的发射姿势比较特别。一般而言,发射者将其夹在右腋下,左手固定方向,弹头向

上,射出后利用抛物线攻击坦克顶部。这种类似于迫击炮的弹道方式非常有效,铁拳的扬名

更多的还是因为其独特的攻击方法。另外,铁拳也可以放在右肩上发射。

第一种铁拳型号是铁拳30型。它

是1943年为了缓解东线步兵所面临的苏联装甲部队压力而研制。

但是由于其射程太近,在面对防护和火力都不断提高的红军坦克的时候就显得越来越落后,

因此最终被铁拳60型取代。以后还有射程更远的型号,不过由于射程的提高也影响了精度,

100型、150型等都不如60型有效。总的说来,尽管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武器,但是在整个

战争期间,尤其是东线,铁拳还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的。那些获得过“击毁坦克臂章”的德

军官兵在击毁苏联坦克的时候用的基本上都是铁拳。

战争末期,由于这种武器非常易于操作,所以铁拳也成为了仓促编成的新兵部队和国民

冲锋队的首选反坦克武器。而对于经验丰富的武装党卫军反坦克小组,以铁拳配合反坦克火

箭筒(Panzerschreck)的精确伏击,更是成为让盟军装甲部队非常头疼的威胁。一般盟军

的坦克被击中以后,里面的装甲兵才知道铁拳小组的存在。

“铁拳”无坐力发射器

受巴祖卡火箭筒的影响,德国也于1943年研制出一种便携式无坐力炮,称为“铁拳”

式无坐力发射器。它堪称是步兵使用的最早的无坐力发射器,武器全重5~7千克,口径30

毫米,发射超口径破甲弹(弹径100~150毫米),有效射程30~250米,垂直破甲厚度

100~180毫米。其装备数量达几十万具。德军的“铁拳”也使盟军的坦克遭到不小的损失。

德国铁拳150式44毫米火箭筒

“铁拳”火箭筒的两种药罩(战斗部)

德国“铁拳”火箭筒

“铁拳”火箭筒的战斗部

尽管“巴祖卡”和“铁拳”等在反坦克作战中是“唱配角”的,但是它们在二战中的成

功应用,为二战后50~70年代轻型便携式反坦克武器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跟其他反坦克单兵装备不一样,反坦克手雷必须在步兵靠近装甲目标之后才能发挥作

用。因此它更适于在堑壕、坑道等地作战的步兵使用。这种反坦克兵器构造简单,无发射装

置,重量轻,携带和使用方便,造价低廉,因此德军在二战当中也大量使用。一般而言,反

坦克手雷都通过附着在装甲目标上面引爆,从而达到打击的目的。反坦克手雷有两种附着方

式:磁性和粘结。而德军在二战当中发展的反坦克手雷基本上都是磁性手雷。有趣的是,正

因为德国人对磁性手雷的浓厚兴趣,以至于他们认为盟军也发展出大量的磁性手雷,因此他

们在己方装甲车辆上面发展出了独特的防磁涂层(Zimmerit)。

德军在战争期间使用得最广泛的反坦克手雷是3千克型磁性空心手雷

(Hafthohlladung 3kg,简称Haft-HL3)。实际上这种磁性空心手雷还有其他的型号,重

量从2kg到10kg不等。但是只有3kg的被证明是最有效

的反坦克手雷,它可以穿透140mm的装甲。Haft-HL3直径约

15cm,总长27.5cm。当它被放置到装甲目标上面之后,还需要拉开引信,然后只有7秒

钟的引爆时间。如果是拉开引信投掷到装甲目标上的,那么引爆时间只有4.5秒。这种磁性

手雷对放置的方向有严格要求,放置之后必须是呈倒三角形的。在战争期间,总共有553900

枚Haft-HL3型手雷被生产出来。

德军另一种广泛使用的手雷是3型反坦克手雷(Panzerhandmine 3,简称Pz.H.M.3

型)。

这种手雷跟Haft-HL3型手雷有点相似。不过它是专门为伞兵研制的,因此体积更小,

更便于携带,而且还有专门的握带。此型手雷高约27cm,重约3.7kg,其中弹药为1.1kg,

底部为圆形,直径为14cm,不同于Haft-HL3型手雷的三角形底部。另外,在底部还有三

个钉子,以便固定在木质表面。德国人的文件宣称Pz.H.M.3手雷能够穿透130mm的装甲。

尔后,德国人又发展了Pz.H.M.4型手雷。与前者相比,4型手雷稍微大一点,引信也更长

一点。威力也更大,可以击穿150mm的装甲。

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左冷)

当坦克于1916年出现在欧洲战场的时候,它注定将成为地面战场

的主角。尽管大英帝国第一次投入索姆河战场的坦克只有微不足道的42辆,但是它无以伦

比的火力和装甲防护已经让德国人感到恐惧。隆隆作响的坦克轧过德军的战壕,成为步兵最

大的敌人。稍后,德国也研制出自己的坦克。而为了对付这种可怕的怪物,各个国家都竞相

寻找打击坦克的手段。从此以后,坦克与反坦克兵器的博弈就成为战争史发展的主线之一。

德国在索姆河首次遭遇坦克之后,就对反坦克作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1917年11

月的康布雷(Cambrai)战役当中,尽管英军依靠坦克取得胜利,但是有100辆丧失作战

能力的坦克落入了德国人手里。其中30辆被修复,成为了德军装甲部队首批坦克之一。在

对这些战利品进行了匆忙的测试之后,德国人发现只要在弹壳中加入大量碳化钨,就可以击

穿英国坦克的装甲。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在英国增厚了坦克装甲之后,这一招就不灵了。后

来随着战事的进行,德国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展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反坦克战术。德军

方面要求步兵在面对坦克的时候要保持沉着,并且采取措施构筑反坦克壕。甚至还专门印发

了反坦克作战指导手册。

由于早期坦克技术上的不成熟,因此它们很容易被榴弹炮以及工兵的手榴弹摧毁。同时,

专门的反坦克兵器也出现在战场上。德军最早的反坦克兵器是位于奥伯恩多夫大名鼎鼎的毛

瑟工厂制造的,称为M1918式。这种13mm口径的单发步枪直到1918年才投入使用。

由于该枪过长,考虑到反应速度,德军还为其配置了专门的两脚架。其子弹的枪口初速超过

800米/秒,在220米的距离外能够击穿25毫米的装甲。尽管其效能不错,但是此时德国

战败已经成为定局,毛瑟反坦克枪也无力回天。

战败之后,德国军队被《凡尔赛和约》限制在10万人的规模上。协约国不允许德国拥

有任何重型武器,但是德国却在暗地里发展这些技术。由于被剥夺了研发进攻性武器的权利,

于是德国大力发展防御性武器。在这个时期,反坦克作战战术得到较大发展,而单兵反坦克

武器也小心翼翼地被研制出来。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武器,在未来的大战当中,德国步兵的反

坦克能力才被发挥到极致。下面,我们将对二战时期德军主要的单兵反坦克兵器作一番简要

介绍。

由于德国在一战时候就已经研制出了专用的反坦克步枪,因此二战时期,德国又继续发

展已经逐步成熟的反坦克步枪。其他国家也研制了大量的反坦克步枪。实际上,反坦克步枪

也只是利用了早期坦克防护薄弱、机动性很差的缺点,再加上早期反坦克

手段也比较少,因此也曾红火了一阵。德军在战争初期还将库存的

M1918式毛瑟反坦克步枪拿出来继续使用。但是由于装甲目标的装甲防护越来越完善,运

动速度也越来越快,反坦克步枪开始显得过时。因此在后期的作战当中,德军的反坦克步枪

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偶尔德军狙击手也会直接使用反坦克步枪来消灭敌军火炮防盾后的

炮手。德军在二战当中使用的反坦克步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Pz.B.39型反坦克步枪(Panzerbuchse 39):该枪由古斯特洛夫工厂(Gustloff Werks)

制造,只在战争早期使用。该枪口径为7.92mm,全长1.62m,重12.6kg,枪口初速为

1140m/秒,能够击穿25mm的装甲。

为了增强其效率,该枪在后膛两侧安装了两个弹药舱,里面各有10发子弹,一分钟之

内就能射出这10发子弹。该枪在1939到1940年间曾经被大量使用,其中入侵波兰期间,

有568枝Pz.B.39投入使用。但是在法国战役之前,Pz.B.39反坦克步枪就被认为已经过时

了。因此1941年之后对该枪的使用减少,当年11月就全部停产了。不过在德军入侵苏联

的时候,仍然有约25000枝Pz.B.39在使用当中。其总产量为39232枝。另外,部分退役

的Pz.B.39被德军作为枪榴弹发射器使用,并被赋予新的编号:Gr.B.39。改造过的枪榴弹

发射器可以穿透125mm的装甲。

Pz.B.40k型反坦克步枪(Panzerbuchse 40k):

该枪由克力格霍夫工厂(Krieghoff)研制,口径7.92 mm,是一种半自动反坦克步枪。

该枪的早期型号利用了MG34机枪的枪托和两脚架来简化制造流程。为其特制的子弹可以

穿透25mm的装甲板。

MPz.B.41型反坦克步枪:该枪并非是土生土长的德国货。它是由著名的捷克斯洛伐克

武器制造厂(Ceskoslovenska Zbrojovka,简称CZ)研制的,口径也为7.92mm,其外

形颇为前卫。此反坦克步枪据说只装备了武装党卫军。

步兵可以利用枪榴弹来攻击手榴弹掷弹范围之外的装甲目标,而且精度比较高。比起反

坦克步枪而言,其威力更大。

德国采用的第一种反坦克枪榴弹是P40型枪榴弹(Schuss Granate P40)。这种枪榴

弹具有枪榴弹的突出特征:带有稳定翼,通过经过改装的Kar 98k步枪发射。改装措施一

般是在Kar 98k步枪枪口套上专门的套头发射器。它于1941年开始装备伞兵,但是并不成

功,因此1942年就停止使用了。除了钝头锥体弹头以外,还有一种有支架的弹头。

1943年,步枪上面的套头发射器被一种新的发射器取代。这种发射器尽管同样套在枪

口上,但是适用的枪型更多,包括Kar 98k步枪、StGw 44冲锋枪和FG 42伞兵步枪等,

而且能够发射更多型号的枪榴弹。此种发射器的口径为30mm,长25cm,重约0.75kg,

一直到1944年5月才停产

,一共生产了1450114部。

最先跟这种发射器配套使用的是GewPzGr.30型反坦克枪榴弹(Gewehr

Panzergranate 30)。但是这种枪榴弹也有许多不足,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射程很短,而且弹

药威力不够大,即使是在正面方向攻击装甲目标,它也只能对轻型装甲车辆造成威胁。

后来,一种装药量更大的反坦克枪榴弹取代了GewPzGr.30,这种枪榴弹的编号是

GewPzGr.40(Gewehr Panzergranate 40),又被称作大型反坦克枪榴弹(Gross

Gewehrpanzergranate)。

二者在外形上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弹头是柱形的,而后者是锥形,而且更大。

GewPzGr.40弹头的直径为39-45mm,重390g,长18.5cm,弹药容量为115g,理论上

可以击穿70mm的装甲,是当时德军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枪榴弹。

GewPzGr.30和GewPzGr.40一共生产了23808900枚,后来,党卫队武器研制部门又

发展了GewPzGr.46型枪榴弹,此型枪榴弹的装甲穿透力达到了90mm。其弹头直径为

46mm,长9.3cm,整个枪榴弹长10.2cm,弹药容量150g,重390g。另外,还有一款

GewPzGr.61型枪榴弹,其装甲穿透力达到了125mm。弹头直径为61mm,长13.6cm,

弹药容量200g,重520g。该型枪榴弹比起前几种枪榴弹无论是性能还是体积都有增长。

两种枪榴弹都由党卫队武器研制部门研发,是两种全新的枪榴弹。但是由于它们研制出来的

时间已经很晚了,德国的失败不可避免,因此只小批量生产了一段时间。

“铁拳”(Panerfaust)系统是二战时期德军最著名的单兵反坦克武器,也是其制式装

备。在整个战争期间,铁拳发展出了多种型号,一般按照射程命名。其中包括30m、60m、

100m、150m以及30km等。我们一般所说的铁拳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实际上应当是射程

为60m的那一种。这一类别的铁拳是整个铁拳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家族中最有效的一类。

铁拳的原理非常简单。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钢制火药管提供反坦克手雷的出膛

动力;插在火药管前的反坦克榴弹则近似于前文介绍的枪榴弹。发射的时候,步兵扣下火药

管外的发火针,启动冲击帽点燃管内的推进火药,使反坦克榴弹离开发射筒,弹簧尾翼随之

展开,使其稳定飞向目标爆炸。凹型的爆破部内含高爆炸药,其能贯穿200mm的装甲。

由于火药管是中空的,因此推进火药的气流可以从火药管后部冲出,使它完全没有后坐力。

铁拳的发射姿势比较特别。一般而言,发射者将其夹在右腋下,左手固定方向,弹头向

上,射出后利用抛物线攻击坦克顶部。这种类似于迫击炮的弹道方式非常有效,铁拳的扬名

更多的还是因为其独特的攻击方法。另外,铁拳也可以放在右肩上发射。

第一种铁拳型号是铁拳30型。它

是1943年为了缓解东线步兵所面临的苏联装甲部队压力而研制。

但是由于其射程太近,在面对防护和火力都不断提高的红军坦克的时候就显得越来越落后,

因此最终被铁拳60型取代。以后还有射程更远的型号,不过由于射程的提高也影响了精度,

100型、150型等都不如60型有效。总的说来,尽管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武器,但是在整个

战争期间,尤其是东线,铁拳还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的。那些获得过“击毁坦克臂章”的德

军官兵在击毁苏联坦克的时候用的基本上都是铁拳。

战争末期,由于这种武器非常易于操作,所以铁拳也成为了仓促编成的新兵部队和国民

冲锋队的首选反坦克武器。而对于经验丰富的武装党卫军反坦克小组,以铁拳配合反坦克火

箭筒(Panzerschreck)的精确伏击,更是成为让盟军装甲部队非常头疼的威胁。一般盟军

的坦克被击中以后,里面的装甲兵才知道铁拳小组的存在。

“铁拳”无坐力发射器

受巴祖卡火箭筒的影响,德国也于1943年研制出一种便携式无坐力炮,称为“铁拳”

式无坐力发射器。它堪称是步兵使用的最早的无坐力发射器,武器全重5~7千克,口径30

毫米,发射超口径破甲弹(弹径100~150毫米),有效射程30~250米,垂直破甲厚度

100~180毫米。其装备数量达几十万具。德军的“铁拳”也使盟军的坦克遭到不小的损失。

德国铁拳150式44毫米火箭筒

“铁拳”火箭筒的两种药罩(战斗部)

德国“铁拳”火箭筒

“铁拳”火箭筒的战斗部

尽管“巴祖卡”和“铁拳”等在反坦克作战中是“唱配角”的,但是它们在二战中的成

功应用,为二战后50~70年代轻型便携式反坦克武器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跟其他反坦克单兵装备不一样,反坦克手雷必须在步兵靠近装甲目标之后才能发挥作

用。因此它更适于在堑壕、坑道等地作战的步兵使用。这种反坦克兵器构造简单,无发射装

置,重量轻,携带和使用方便,造价低廉,因此德军在二战当中也大量使用。一般而言,反

坦克手雷都通过附着在装甲目标上面引爆,从而达到打击的目的。反坦克手雷有两种附着方

式:磁性和粘结。而德军在二战当中发展的反坦克手雷基本上都是磁性手雷。有趣的是,正

因为德国人对磁性手雷的浓厚兴趣,以至于他们认为盟军也发展出大量的磁性手雷,因此他

们在己方装甲车辆上面发展出了独特的防磁涂层(Zimmerit)。

德军在战争期间使用得最广泛的反坦克手雷是3千克型磁性空心手雷

(Hafthohlladung 3kg,简称Haft-HL3)。实际上这种磁性空心手雷还有其他的型号,重

量从2kg到10kg不等。但是只有3kg的被证明是最有效

的反坦克手雷,它可以穿透140mm的装甲。Haft-HL3直径约

15cm,总长27.5cm。当它被放置到装甲目标上面之后,还需要拉开引信,然后只有7秒

钟的引爆时间。如果是拉开引信投掷到装甲目标上的,那么引爆时间只有4.5秒。这种磁性

手雷对放置的方向有严格要求,放置之后必须是呈倒三角形的。在战争期间,总共有553900

枚Haft-HL3型手雷被生产出来。

德军另一种广泛使用的手雷是3型反坦克手雷(Panzerhandmine 3,简称Pz.H.M.3

型)。

这种手雷跟Haft-HL3型手雷有点相似。不过它是专门为伞兵研制的,因此体积更小,

更便于携带,而且还有专门的握带。此型手雷高约27cm,重约3.7kg,其中弹药为1.1kg,

底部为圆形,直径为14cm,不同于Haft-HL3型手雷的三角形底部。另外,在底部还有三

个钉子,以便固定在木质表面。德国人的文件宣称Pz.H.M.3手雷能够穿透130mm的装甲。

尔后,德国人又发展了Pz.H.M.4型手雷。与前者相比,4型手雷稍微大一点,引信也更长

一点。威力也更大,可以击穿150mm的装甲。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