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栗三)
宁夏医学杂志
2020
年
10
月第
42
卷第
10
期
Ningxia
Med
J
,
Oct.2020
,
Vol
42
,
・
879
・
Doi
:
10.
13621
/j.
1001
-
5949.
2020.
10.
0879
•论
著.
入院
D-
二聚体对直接
PCI
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张国山
,
丛广志
,
潘伟
,
贾绍斌
[
摘要
]
目的
研究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
D-
二聚体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主要不良心血
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
方法
对发病
24
h
内行直接
PCI
治疗的
442
例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
通过电子
病历记录和电话随访收集患者资料
,
366
例纳入研究
。
用
Gensini
评分计算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
多元线性回
归观察
D-
二聚体与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和
Cox
风险比例模型分析
D-
二聚体
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
结果
高
Gensini
评分患者
D-
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直
接
PCI
患者
,
入院
D-
二聚体水平与高
Gensini
呈正相关性
(
0
二
15.33
,
95%
CI
:
11.18-19
,
P
<0.05
)
;
平均随访
2.5
年
,
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98
例
;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
入院
D-
二聚体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无明显相关性
。
结论
入院
D-
二聚体水平与直接
PCI
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
,
但不是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
独立预测因子
。
[
关键词
]
急性心肌梗死
;
直接
PCI
;
D-
二聚体
;
Gensini
评分
[
中图分类号
]
R193.2
[
文献标识码
]
A
Predictive
value
of
D-Dimer
on
admission
on
severityofcoronaryarterydiseaseand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rimary
coronaryintervention
ZHANG
Guoshan
,
CONG
Guangzhi
,
PA
N
Wei
,
JIA
Shaobin.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
Yinchuan
750004
,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
JIA
Shaobin
,
:
*************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D-dimer
on
admission
on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arterydisease
and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
STEMI
)
undergoing
the
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
Methods
442
patients
with
STEMI
undergoing
the
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
,
366
were
retrospectively
enrolled
and
followed
up.
Gensini
score
were
calculated
to
evaluate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lesions.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
-dimer
and
the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and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dimer
and
the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Results
D
-dimer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patients
with
high
Gensini
score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D
-dimer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PCI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Gensini
scores
(
0
=
15.33
,
95%
CI
:
11.18-19
,
P<0.05
)
.There
were
98
patients
with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occurred
during
a
mean
follow-up
of
2.5
year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admission
D
-dimer
levels
and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Conclusion
Admission
D
-
dimer
level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PCI
,
butit
isnot
an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Key
words
]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Primary
PCI
;
D-dimer
;
Gensini
score
斑块破裂继发急性血栓形成是急性
ST
段抬高
型心肌梗死
(
STEMI
)
发生的主因
,
由此推测血清中
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⑶
。
与其它冠心病类型
不同
,
STEMI
发生后
,
血清
D-
二聚体浓度
24
h
内升
的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标志物可能与
STEMI
的发
病和预后密切相关
[
1
,
2
]
o
D-
二聚体
(
D-dimmer
)
是最
简单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
其浓度的增加反映体内
高最为明显
[
4
]
。
但是
D-
二聚体是否与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报道不一
。
既往研究
显示
D-
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密切相关
,
是缺
[J
]
.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
2009
,
193
(
3
)
:
764-771.
[14
]
FLICEK
K
T
,
HARA
A
K
,
SILVA
A
C
,
et
al.
Reducing
the
radiation
dose
for
CT
colonography
using
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
a
pilot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
2010
,
195(1
):
126-131.
[
基金项目
]
宁夏医科大学优势学科群项目
(
XY201704
)
[
作者单位
]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
宁夏银川
750004
[
作者简介
]
张国山
(
1975-
)
,男
,
宁夏籍
,
主治医师
,大学本科
,
主
要从事冠心病介入工作
。
[
通讯作者
]
贾绍斌
,
:
*************
[15
]
徐姝
,
侯阳
,
郭启勇
•
应用迭代重建技术的低剂量增强
CT
评
估肝脏肿瘤的可行性
[]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2011
,
27(8
)
:
1633-1636.
[收稿日期]
2020-06-16
[
责任编辑
]李
洁
・880・
宁夏医学杂志
2020
年
10
月第
42
卷第
10
期
Ningxia
Med
J
,
Oct.2020
,
Vol
42
,
血性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但是
也有研究显示
,
D-
二聚体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无
关
[
6
]
o
而且
,
既往研究并未明确研究人群是否进行抗
凝治疗
,
因为抗凝治疗影响体内
D-
二聚体水平切
。
所
以
,
本研究拟通过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观察
STEMI
患
者
D-
二聚体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
为
进一步认识
D-
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
用提供临床依据
。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人群: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
入选
2016
年
1
月
-
2016
年
12
月发病
24
h
内
,
就诊于我
院年龄
20
~
80
岁
、
发病
24
h
内诊断为急性
ST
段抬
高型心肌梗死且行直接
PCI
的患者
。
诊断标准依据
2015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发表
《
急性
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
8
]
。
入选标准:
①
突
发持续性胸痛
>
30
min
,
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
②
心
电图
2
个或
2
个以上相邻导联
ST
段抬高
,
肢体导
联
M
0.1
mV
,
胸前导联
M
0.2
mV
,
新发生或怀疑发
生的左束支传导阻滞;
③
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
超过正常值上限
2
倍
,
肌钙蛋白
T
或
I
阳性
。
1.2
排除标准
:
排除严重瓣膜病
,
仅进行球囊血管
成型术
、
心源性休克
、
严重肾功能不全
、
严重感染
、
住
院期间发生消化道或泌尿系岀血
、
随访期内进行外
科治疗
、入院前进行抗凝治疗(肝素
、
低分子肝素或
华法林)者
。
1.3
相关定义:
糖尿病
,
指空腹血糖超过
6.99
mmol/L
,
或随机血糖
>
11.1
mmol/L
,
或者糖耐量试验
2
h
血
糖
>
11.1
mmol/L
或糖化血红蛋白
(
HbAQ
M
6.5%
或
正在进行降糖药物治疗;体重指数
(
BMI
)
根据体重
(kg
)
/
身高
(m
)
2
计算
;
吸烟:指每天吸烟超过
1
支持
续
1
年以上;高血压是指收缩压
M
140
mmHg
和(或)
舒张压
M
90
mmHg
,
或者患者正在口服降压药
。
病理
性
Q
波定义为
:
①
Q
波宽度
M
0.04
s
;
②
Q
波振幅
>
同导联
R
波的
1/4
;
③
不该出现
Q
波的导联上出现
了
Q
波
。
1.4
实验室检测
:
本研究所有患者实验室检测均在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检测完成
。
患者
入院即刻空腹采血
,
收集在含
EDTA
抗凝管中
,
通过
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胆固醇
、
甘油三酯
、
高密度脂蛋
白
、
低密度脂蛋白
、
肌酐
、
血糖等检测
。
D-
二聚体通
过免疫比浊增强法定量测定
。
1.5
患者临床资料收集
:
使用我院电子病历系统
,
收集入选患者人口学资料
、
疾病史
、
就诊时心率
、
血
压
、
体重指数
,
实验室检测的胆固醇
、
甘油三酯
、
高
密度脂蛋白
、
低密度脂蛋白
、
肌酐
、
血糖
,
根据患者
的
PCI
手术记录采集病变血管支数
。
1.6
Gensini
评分:
将冠状动脉分成
14
段
,
当冠状动
脉狭窄为
0
%~
25%
时乘以
1
,
冠状动脉狭窄为
25%
~
49%
时乘以
2
,
冠状动脉狭窄为
50%
~
74%
时乘以
4
,
冠状动脉狭窄为
75%
~
89%
时乘以
8
,
冠状动脉狭窄
为
90%
~
99%
时乘以
16
,
冠状动脉狭窄为
100%
时乘
以
32
;
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不同节段确定权重系数,
左主干病变乘以
5
,
前降支近段乘以
2.5
,
回旋支近
段乘以
2.5
,
前降支中段乘以
1.5
,
右冠状动脉
、
前降
支远段
、
回旋支远段
、
左心室后侧支
、
钝缘支动脉
、
第
一对角支
、
心尖支乘以
1.0
,
第二对角支乘以
0.5
。
总
分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权重系数乘以各病变血
管的权重系数之和
。
1.7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通过住院记录和电话随
访收集患者岀院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本研究中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
,
再次血运重
建
,
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和心衰
。
2
组患者基
线资料比较
,
见表
1
。
表
1
2
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
指标
非高
GS
组
(
”
=275
)
高
GS
组
(
”
=91
)
P
值
年龄(岁
肥)
63.92
士
12.60
61.10
士
12.320.063
男性[
(%
)
]
207
(
75.27
)
73
(
80.22
)
0.335
高血压
[
(%)
]
162
(
58.91
)
55
(
60.44
)
0.797
吸烟
[
(%
)
]
97(35.2
)
54
(
59.3
)
0.001
糖尿病
[
(%)
]
91(33.0
)
34
(
30.7
)
0.456
BMI
(
kg/m
2
,X
+
s
)
25.21
士
3.72
25.72
士
3.71
0.258
心肌梗死病史
[
(%)]
38
(
13.82
)
6
(
6.59
)
0.066
心率
(
次
/min
,x
±s
)
76.65
士
17.46
77.05
士
18.52
0.849
收缩压
(
mmHg
,X
+
s
)
130.72
士
26.71
132.86
士
28.31
0.515
总胆固
醇
(
mmol/L
,
x
±s
)
5.60
士
1.24
5.70
士
0.94
0.461
甘油三
K
mmol/L
,
x
±s
)
1.06
士
0.921.17
士
0.69
0.315
高密度脂蛋白
(mmol/L
,
茁)
1.19
士
0.291.22
士
0.24
0.456
WBC
(
x
l0
9
化肥
)
10.01
士
3.67
10.51
士
3.44
0.248
血红蛋白
(g/L
肥)
142.05
士
18.03
143.65
士
15.06
0.448
血小板
(X
10
9
化肥)
229.45
士
56.72
230.04
士
56.28
0.931
血糖
(
mmmol/L
,
X
+
s
)
7.37
士
2.26
8.35
士
3.10
0.001
尿
酸
(
mmol/L
,
x
±s
)
341.66
士
76.28
316.66
士
64.50
0.005
Killip
分级
S
3
级
[
n
(
%
)
]
208
(
75.64
)
61
(
67.03
)
0.107
前璧心肌梗死
[
(%)]
136(
49.45
)
44
(
48.35
)
0.855
病理性
Q
波
[
(%)
]
124(
45.09
)
48
(
52.75
)
0.205
罪犯血管
[
(
%
)
]
0.008
前降支
144
(
52.36
)
38
(
41.76
)
回旋支
33
(
12.00
)
23
(
25.27
)
右冠脉
98
(
35.64
)
30
(
32.97
)
支架数目
[
(%)
]
0.075
1
支
180
(
65.45
)
59
(
64.84
)
2
支
88
(
32.00
)
25
(
27.47
)
宁夏医学杂志
2020
年
10
月第
42
卷第
10
期
Ningxia
Med
J
,
Oct.2020
,
Vol
42
,
・881
・
指标
非高
GS
组
(n=275
)
高
GS
组
(n=91
)
P
值
3
支
7
(
2.55
)
7
(
7.69
)
cTNI
(
X
±
s
)
15.30
士
12.93
17.29
士
11.93
0.197
D-
二聚体
(mg/L
,
X
+
s
)
0.94
士
0.80
1.16
士
0.74
0.027
Gensini
积分
(X
士
s
)
55.69
士
26.20112.54
士
5.99
0.001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
74(26.9
)
24
(
26.3
)
0.923
1.8
统计学方法
:
以
Gensini
评分四分位数间距
(
M
75%
)
为切点
,
将所有患者分为非高
GS
组
(
n
=275
)
和高
GS
组
(n=91
)
。
计量资料以
X
士
s
,
计数资料以百
分率表示
,
2
组间连续性变量以
t
检验比较,分类变
量以
X
2
分析进行比较
。
使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D-
二聚体水平与
Gensini
评分间的关系
,
以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以
D-
二聚体四分位数间距
(
M
75%
)
为切点
,
将其分为高
D-
二聚体组和低
D-
二聚体组
,
使用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和
Cox
风险
比例模型分析
D-
二聚体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
关系
。
所有分析通过
SPSS
20.0
软件进行
。
2
结果
2.1
患者基线资料
:
442
例患者中
366
例完成数据
分析和随访
。
其中非
GS
组患者
275
例
,
高
GS
组患
者91
例
。
2
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年龄
、
性别
、
体重指
数
、
疾病史和入院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高
GS
组患者吸烟率
、
血糖水平和
D-
二聚体水平高于非
GS
组患者
(P<0.05
),
高
GS
组尿酸水平低于非高GS
组
(
P
<0.05
)
;
2
组患者罪犯血管均以前降支为主
,
高
GS
组回旋支病变高于非高
GS
组
(P<0.05
)
。
2
组患
者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2.2
STEMI
患者
D-
二聚体与
Gensini
评分的相关
性
:
通过平滑曲线拟合发现
D-
二聚体水平与
Gensini
评分呈现正相关关系
(
r
2
=0.144
,
P<0.05
)
。
2.3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与
Gensini
积分相关的危
险因素:
本研究分别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
分析二者间的关系
,
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总胆
固醇水平
、
白细胞计数
、
血糖
、
尿酸和
D-
二聚体与
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性
(
P<0.05
)
;
多元线性回归分
析发现尿酸
(
0=-0.07
,
95%CI
:
-0.11
,
-0.02
,
P<0.05
)
和
D-
二聚体
(
0=15.33
,
95%CI
:
11.18-19
,
P<0.05
)
与
Gensini
评分独立相关
,
见表
2
。
表
2
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Gensini
相关因素
指标
单因素方差分析
(95%
CI
)
P
值
多因素方差分析
(95%
CI
)
P
值
年龄
-0.22
(
-0.49
,
0.06
)
0.12
-0.10
(
-0.38
,
0.18
)
0.485
0
男性
1.46
(
-6.67
,
9.59
)
0.72
1.32
(
-6.72
,
9.37
)
0.7474
高血压
-1.91
(
-8.93
,
5.10
)
0.59
-0.22
(
-6.95
,
6.52
)
0.950
0
指标
单因素方差分析
(95%
CI
)
P
值
多因素方差分析
(95%
CI
)
P
值
BMI
0.43
(
-0.50
,
1.35
)
0.36
0.33
(
-0.55
,
1.21
)
0.465
0
糖尿病
-1.29
(
-8.68
,
6.10
)
0.73
-3.53
(
-10.44
,
3.39
)
0.3181
心肌梗死病史
8.74
(
-1.82
,
19.30
)
0.10
5.60
(
-4.63
,
15.83
)
0.283
8
心率
0.02
(
-0.18
,
0.21
)
0.84
0.03
(
-0.16
,
0.23
)
0.730
0
收缩压
0.12
(
-0.00
,
0.25
)
0.05
0.06
(
-0.06
,
0.18
)
0.336
8
总胆固醇
3.36
(0.43
,
6.29
)
0.02
2.87
(
-0.14
,
5.89
)
0.062
7
柳三酯
1.54
(
-2.46
,
5.53
)
0.45
-0.06
(
-3.87
,
3.74
)
0.975
0
高密度脂蛋白
-3.95
(
-16.22
,
8.31
)
0.52
-0.37
(
-12.94
,
12.21
)
0.9546
白细胞计数
0.95
(
0.00
,
1.90
)
0.05
0.76
(
-0.18
,
1.69
)
0.1130
血红蛋白
0.17
(
-0.03
,
0.37
)
0.09
0.23
(
0.04
,
0.43
)
0.0198
血小板
0.02
(
-0.04
,
0.08
)
0.51
0.02
(
-0.04
,
0.08
)
0.443
6
血糖
2.20
(
0.85
,
3.55
)
0.001
1.14
(
-0.17
,
2.45
)
0.088
5
尿酸
-0.05
(
-0.10
,
-0.01
)
0.03
-0.07
(
-0.11
,
-0.02
)
0.003
3
Killip
分级
>
1
3.91
(
-3.89
,
11.71
)
0.32
6.82
(
-0.99
,
14.64
)
0.088
0
病理性
Q
波
3.91
(
-2.99
,
10.80
)
0.26
1.88
(
-4.69
,
8.46
)
0.5749
罪犯血管
前降支
00
回旋支
8.72
(
-1.34
,
18.77
)
0.09
6.20
(
-3.28
,
15.67
)
0.20
右冠状动脉
1.11
(
-6.48
,
8.70
)
0.77
3.11
(
-4.27
,
10.49
)
0.40
D-
二聚体
15.53
(
11.44
,
19.61
)
0.000
1
15.33
(
11.18
,
19.47
)
0.000
1
2.4
亚组分析
D-
二聚体与
Gensini
评分的相关性
:
为进一步验证
D-
二聚体与
Gensini
评分的相关性
,
通过不同亚组观察二者的关系
,结果显示在年龄
、
高
血压
、
糖尿病
、
不同
BMI
、
性别
、
罪犯血管
、
Killip
分
级
、
病理性
Q
波
、
心肌梗死病史和前壁心肌梗死各
亚组中
D-
二聚体与
Gensini
评分均有正相关
,
见表
3
。
表
3
分层分析
D-Dimer
与
Gensini
评分的关系
因素
n
(
95%CI
)
P
值
年龄(岁)
<65
198
13.54
(
8.06
,
19.01
)
<0.000
1
65
-
168
17.71
(
11.56
,
23.86
)
<0.000
1
高血压
否
149
15.92
(
9.46
,
22.39
)
<0.000
1
是
217
15.22
(
9.92
,
20.51
)
<0.000
1
糖尿病
否
249
14.43
(
9.36
,
19.50
)
<0.000
1
是
117
17.67
(
10.75
,
24.59
)
<0.000
1
BMI
亚组
(kg/m2
)
<
21.7
122
15.75
(
8.91
,
22.59
)
<0.000
1
21.7-
122
14.77
(
7.48
,
22.06
)
0.000
1
>
24.8
122
16.29
(
9.06
,
23.53
)
<0.000
1
性别
女
性
86
16.65
(
8.60
,
24.69
)
<0.000
1
男性
280
15.32
(
10.57
,
20.07
)
<0.000
1
罪犯血管
前降支
182
15.91
(
10.21
,
21.62
)
<0.000
1
回旋支
56
10.93
(
-1.64
,
23.50
)
<0.094
1
右冠脉
128
16.54
(
10.04
,
23.04
)
<0.000
1
・882
・
宁夏医学杂志
2020
年
10
月第
42
卷第
10
期
Ningxia
Med
J
,
Oct.2020
,
Vol
42
,
因素
n
(
95%CI
)
P
值
Killip
分级
>
1
否
269
16.59(12.01
,
21.16
)
<0.000
1
是
97
12.47
(3.63
,
21.32
)
<0.006
9
心肌梗死病史
是
44
15.66
(3.72
,
27.61
)
<0.014
2
否
322
15.65
(11.30
,
20.00
)
<0.000
1
病理性
Q
波
否
172
11.82
(5.42
,
18.22
)
<0.000
4
是
194
18.22
(12.96
,
23.48
)
<0.000
1
前壁心肌梗死
否
186
11.33
(5.54
,
17.11
)
<0.000
2
是
180
19.69
(13.96
,
25.41
)
<0.000
1
2.5
D-
二聚体与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生存
分析:
以
D-
二聚体四分位数间距
(M
75%
)
为切点将
其分为高
D-
二聚体组和低
D-
二聚体组
,
进行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
。
低
D-
二聚体组患者
281
例
,
高
D-
二聚体组患者
85例
,
在随访的
2.5
年内
,
2
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2.6
Cox
风险比例模型分析
D-
二聚体与主要不良
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
进一步通过
Cox
风险比例模型
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
、
性别
、
高血压
、
糖尿病
、
罪
犯血管
、
前壁病理性
Q
波
、
心肌梗死病史
、
Kilip
分级
、
支架数目
、
尿酸
、
血肌酐
、
血红蛋白
、
血小板
、
总胆固
醇
、
甘油三酯
、
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潜在
的混杂因素后
,
高
D-
二聚体并未增加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HR
:
0.86
(
0.50
,
1.47
)
;
进
一步调整
Gensini
评分后
,
高
D-
二聚体组患者随访
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无明显增加
,
HR
:
0.84
(
0.49
,
1.44
)
。
模型
I
:
年龄
、
性别
、
高血压
、
糖尿病
、
罪犯血管
、
前壁心肌梗死
、
病理性
Q
波
、
心肌梗死病史
、
Kilip
分
级
、
支架数目
、
尿酸
、
血肌酐
、
血红蛋白
、
血小板
、总
胆固醇
、
甘油三酯
、
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
;
模型
II
:
模型
I+D-
二聚体
。
3
讨论
为进一步明确
D-
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
本研究通过单中
心回顾性研究发现:
①
在调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
D-
二聚体水平与冠脉病变
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
②
通过亚组分析
,
在年龄
、
高血压
、
糖尿病
、
不同
BMI
、
性别
、
罪犯血管
、
Killip
分
级
、
病理性
Q波
、
心肌梗死病史和前壁心肌梗死各
亚组中
D-Dimmer
与
Gensini
评分均存在明显的正
相关关系
;
③
生存分析显示
,
入院高
D-
二聚体水平
并未增加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在调
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且调整了
Gensini
评分后
,
入院
高D-
二聚体与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无明
显相关性
。
D-
二聚体作为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一项诊断和预后评估指标
,
已被大量的研究和临
床实践所证实
。
虽然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实践中
常检测
D-
二聚体
,
但其主要目的是排除肺栓塞切
。
D-
二聚体在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
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近年来得到重视和研究
[
10
-
12
]
o
研究表明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D-
二聚体水平明显高
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
D-
二聚体不仅与血栓的活力
有关,也与血栓负荷有关
。
血栓形成是
STEMI
发病
的最主要原因
。
在
STEMI
的发生过程中
,
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破裂后使血液直接暴露于皮下胶原
,
组织
因子和其它促凝因子而启动
“
凝血瀑布
”,
最终形成
血栓和冠状动脉闭塞
。
阜外心血管医院近期的研究
显示
,
入院即刻
D-
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
变严重程度指数
Gensini
评分有关回,本研究结论与
其一致
。
但该研究并未观察
STEMI
这一特殊冠心病
类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
本研究观察到
D-
二
聚体水平与
STEMI
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正相关关
系,是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预测因
子,在不同条件的亚组中均存在
D-
二聚体与
Gensini
评分的正相关关系
。
本研究结果显示
,
D-
二聚体虽然与
STEMI
冠脉
病变严重程度因子有关,但与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血
管事件无明显相关性
。
一项对溶栓治疗的
314
例前
壁心肌梗死研究显示
,
入院
D-
二聚体是急性心肌梗
死再发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冋
。
另一项来自奥斯陆大学的对
987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
者回顾性研究显示
,
D-
二聚体增加了主要不良心血
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
15
]
,
但该研究回归模型中
未调整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
心梗部位和心梗病史等
因素
。
另一项对参加
HORIZONS-AMI
研究的
461
例
检测了
D-
二聚体水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显
示
,
在调整了心肌梗死病史等混杂因素后
,
D-
二聚
体与
STEMI
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无明显相
关性
[
16
]
,
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
另一对
200
例肺栓塞
患者的研究显示,
D-
二聚体与肺栓塞患者疾病的严
重程度有关
,
但不能预测肺栓塞患者预后⑹
。
根据以
上研究资料
,
D-
二聚体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屈
,
虽然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性
,
但不能用于血
栓疾病患者的预后判断
。
宁夏医学杂志
2020
年
10
月第
42
卷第
10
期
Ningxia
Med
J
,
Oct.2020
,
Vol
42
,
・
883
・
本研究只纳入行直接
PCI
的
STEMI
患者
,
确保
discriminating
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from
myocardial
了队列病例的均质性
,
并且排除了院前使用肝素患
者
,
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
①
作为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偏倚和未能考虑到
infarction
[
J
]
.
Cardiology
,
2017
,
136
(
4
):
222-227.
[
10
]
REIHANI
H
,
SE
EHRI
SHAMLOO
A
,
KESHMIRI
A.
Diagnostic
value
of
D-dimer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
J
]
.
Cardiology
Research
,
的混杂因素;
②
本研究并未记录患者住院期间药物
使用情况;
③
本研究仅收集了患者入院即刻的
D-
二
聚体水平
。
未来需要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
,
进一步观
2018
,
9
(
1
):
17-21.
[
11
]
XIAO
J
,
XIE
D
L
,
CHENG
B
,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D-dimer
level
with
GRACE
risk
sco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察
D-
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
价值
。
[参考文献]
[
1
]
P
a
RAMO
J
A.
The
hemostatic
system
as
a
modulator
of
atheroscle
rosis
[
J
]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2011
,
365(3
)
:
278-279.
[2
]
LETTINO
M
L
atelet
and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for
sec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
J
]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
2016
,
9(
11
)
:
22176-22181.
[12
]
ZHANG
H
,
QIU
B
,
ZHANG
Y
,
et
al.
The
value
of
Pre-Infarction
angina
and
plasma
D-dimer
in
predicting
No-Reflow
afte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
[
s
J
]
.
Medical
Science
Monitor
,
2018
,
24
(
24
):
4528-4535.
[
13
]
GONG
,
YANG
S
H
,
LI
S
,
et
al.
lasma
D-dimer
as
a
useful
marker
predicts
severity
of
atherosclerotic
lesion
and
Short-Term
ondary
prevention
in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J
]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
2017
,
24
(Suppl
3
)
:
61-70.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J
]
.
Clin
Appl
[
3
]
ZHANG
L
,
LONG
Y
,
XIAO
H
,
et
al.
Use
of
D-dimer
in
oral
antico
agulation therapy
[Z
]
.2018.
[4
]
MA
R
A
,
RILEY
P
,
MARDOVINA
T
,
et
al.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Thromb
Hemost
,
2016
,
22
(
7
):
633-640.
[
14
]
DEM
FLE
C
E
,
KONTNY
F
,
ABILDGAARD
U.
redictive
value
of
coagulation
markers
concerning
clinical
outcome
90
days
after
of
fibrin
monomers
[J
]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
2018
,
118(11
)
:
1856-1866.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
J
]
.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
1999
,
81
(
5
):
701-704.
[5
]
ALKHALFAN
F
,
KERNEIS
M
,
NAFEE
T
,
et
al.
D-Dimer
levels
[
15
]
HANSEN
C
H
,
RITSCHEL
V
,
ANDERSEN
G
O
,
et
al.
Markers
of
thrombin
Gener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clinical
and
effect
of
rivaroxaban
on
those
levels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PacutePcoronaryPsyndrome
(
anPAtlasPACS-TIMIP46PtrialPsubstudy
)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
J
]
.
Clin
Appl
Thromb
Hemost
,
2018
,
24
(
7
):
1088-1094.
[
J
]
.ThePAmericanPJournalPofPCardiology
,
2018
,
122
(
9
)
:
1459-1464.
[6
]
CHRISTERSSON
C
,
OLDGREN
J
,
BYLOCK
A
,
et
al.
Early
de-
creasePinPcoagulationPactivityPafterPmyocardialPinfarctionPisPassociatedP
with
lower
risk
of
new
ischaemic
events
:
observations
from
the
ES
[
16
]
KIKKERT
W
J
,
CLAESSEN
B
E
,
STONE
G
W
,
et
al.
D-dimer
levels
predict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outcome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a
HORIZONS-AMI
biomarker
substudy
[
J
]
.
TEEM
Tria
[
l
J
]
.
European
Heart
Journal
,
2007
,
28
(
6
)
:
692-698.
[7
]
SPEISER
W
,
MALLEK
R
,
KOPPENSTEINER
R
,
et
al.
D-dimer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
,
2014
,
37
(
2
):
155-164.
[
17
]
GEISSENBERGER
F
,
SCHWARZ
F
,
ROBST
M
,
et
al.
D-dimer
predicts
disease
severity
but
not
Long-Term
prognosis
in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
Z
]
.2019
:
25.
and
TAT
measurement
in
patients
with
deep
venous
thrombosis
:
u
tility
in
diagnosis
and
judgement
of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effec-
tiveness
[
J
]
.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
1990
,
64
(
2
)
:
196-201.
[
18
]
JOHNSON
E
D
,
SCHELL
J
C
,
RODGERS
G
M.
The
D-dimer
assay
[
J
]
.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
2019
,
94
(
7
):
833-839.
[8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
和治疗指南
[J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5
,
5(43
):
132.
[收稿日期
]
2020-03-12
[责任编辑]
王凯荣
[
9
]
KIM
S
J
,
KIM
M
H
,
LEE
K
M
,
et al.
Troponin
I
and
D-Dimer
for
关于撰稿的要求
来稿应具先进性
、
科学性和逻辑性
。
来搞应做到数据可靠
、
论点明确
、
结构严谨
、
文字通顺
。
论著
、
实验研究
、
临床研究
、
调查研
究等一般不少于
6
000
字
(
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
)
,
经验交流不少于
4
000
字
,
综述
、
讲座等不少于
5
000
字
,
病例报告等一般不
超过
1
500
字
(
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
)
。
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栗三)
宁夏医学杂志
2020
年
10
月第
42
卷第
10
期
Ningxia
Med
J
,
Oct.2020
,
Vol
42
,
・
879
・
Doi
:
10.
13621
/j.
1001
-
5949.
2020.
10.
0879
•论
著.
入院
D-
二聚体对直接
PCI
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张国山
,
丛广志
,
潘伟
,
贾绍斌
[
摘要
]
目的
研究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
D-
二聚体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主要不良心血
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
方法
对发病
24
h
内行直接
PCI
治疗的
442
例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
通过电子
病历记录和电话随访收集患者资料
,
366
例纳入研究
。
用
Gensini
评分计算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
多元线性回
归观察
D-
二聚体与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和
Cox
风险比例模型分析
D-
二聚体
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
结果
高
Gensini
评分患者
D-
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直
接
PCI
患者
,
入院
D-
二聚体水平与高
Gensini
呈正相关性
(
0
二
15.33
,
95%
CI
:
11.18-19
,
P
<0.05
)
;
平均随访
2.5
年
,
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98
例
;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
入院
D-
二聚体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无明显相关性
。
结论
入院
D-
二聚体水平与直接
PCI
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
,
但不是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
独立预测因子
。
[
关键词
]
急性心肌梗死
;
直接
PCI
;
D-
二聚体
;
Gensini
评分
[
中图分类号
]
R193.2
[
文献标识码
]
A
Predictive
value
of
D-Dimer
on
admission
on
severityofcoronaryarterydiseaseand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rimary
coronaryintervention
ZHANG
Guoshan
,
CONG
Guangzhi
,
PA
N
Wei
,
JIA
Shaobin.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
Yinchuan
750004
,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
JIA
Shaobin
,
:
*************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D-dimer
on
admission
on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arterydisease
and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
STEMI
)
undergoing
the
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
Methods
442
patients
with
STEMI
undergoing
the
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
,
366
were
retrospectively
enrolled
and
followed
up.
Gensini
score
were
calculated
to
evaluate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lesions.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
-dimer
and
the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and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dimer
and
the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Results
D
-dimer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patients
with
high
Gensini
score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D
-dimer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PCI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Gensini
scores
(
0
=
15.33
,
95%
CI
:
11.18-19
,
P<0.05
)
.There
were
98
patients
with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occurred
during
a
mean
follow-up
of
2.5
year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admission
D
-dimer
levels
and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Conclusion
Admission
D
-
dimer
level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PCI
,
butit
isnot
an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Key
words
]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Primary
PCI
;
D-dimer
;
Gensini
score
斑块破裂继发急性血栓形成是急性
ST
段抬高
型心肌梗死
(
STEMI
)
发生的主因
,
由此推测血清中
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⑶
。
与其它冠心病类型
不同
,
STEMI
发生后
,
血清
D-
二聚体浓度
24
h
内升
的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标志物可能与
STEMI
的发
病和预后密切相关
[
1
,
2
]
o
D-
二聚体
(
D-dimmer
)
是最
简单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
其浓度的增加反映体内
高最为明显
[
4
]
。
但是
D-
二聚体是否与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报道不一
。
既往研究
显示
D-
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密切相关
,
是缺
[J
]
.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
2009
,
193
(
3
)
:
764-771.
[14
]
FLICEK
K
T
,
HARA
A
K
,
SILVA
A
C
,
et
al.
Reducing
the
radiation
dose
for
CT
colonography
using
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
a
pilot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
2010
,
195(1
):
126-131.
[
基金项目
]
宁夏医科大学优势学科群项目
(
XY201704
)
[
作者单位
]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
宁夏银川
750004
[
作者简介
]
张国山
(
1975-
)
,男
,
宁夏籍
,
主治医师
,大学本科
,
主
要从事冠心病介入工作
。
[
通讯作者
]
贾绍斌
,
:
*************
[15
]
徐姝
,
侯阳
,
郭启勇
•
应用迭代重建技术的低剂量增强
CT
评
估肝脏肿瘤的可行性
[]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2011
,
27(8
)
:
1633-1636.
[收稿日期]
2020-06-16
[
责任编辑
]李
洁
・880・
宁夏医学杂志
2020
年
10
月第
42
卷第
10
期
Ningxia
Med
J
,
Oct.2020
,
Vol
42
,
血性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但是
也有研究显示
,
D-
二聚体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无
关
[
6
]
o
而且
,
既往研究并未明确研究人群是否进行抗
凝治疗
,
因为抗凝治疗影响体内
D-
二聚体水平切
。
所
以
,
本研究拟通过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观察
STEMI
患
者
D-
二聚体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
为
进一步认识
D-
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
用提供临床依据
。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人群: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
入选
2016
年
1
月
-
2016
年
12
月发病
24
h
内
,
就诊于我
院年龄
20
~
80
岁
、
发病
24
h
内诊断为急性
ST
段抬
高型心肌梗死且行直接
PCI
的患者
。
诊断标准依据
2015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发表
《
急性
ST
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
8
]
。
入选标准:
①
突
发持续性胸痛
>
30
min
,
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
②
心
电图
2
个或
2
个以上相邻导联
ST
段抬高
,
肢体导
联
M
0.1
mV
,
胸前导联
M
0.2
mV
,
新发生或怀疑发
生的左束支传导阻滞;
③
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
超过正常值上限
2
倍
,
肌钙蛋白
T
或
I
阳性
。
1.2
排除标准
:
排除严重瓣膜病
,
仅进行球囊血管
成型术
、
心源性休克
、
严重肾功能不全
、
严重感染
、
住
院期间发生消化道或泌尿系岀血
、
随访期内进行外
科治疗
、入院前进行抗凝治疗(肝素
、
低分子肝素或
华法林)者
。
1.3
相关定义:
糖尿病
,
指空腹血糖超过
6.99
mmol/L
,
或随机血糖
>
11.1
mmol/L
,
或者糖耐量试验
2
h
血
糖
>
11.1
mmol/L
或糖化血红蛋白
(
HbAQ
M
6.5%
或
正在进行降糖药物治疗;体重指数
(
BMI
)
根据体重
(kg
)
/
身高
(m
)
2
计算
;
吸烟:指每天吸烟超过
1
支持
续
1
年以上;高血压是指收缩压
M
140
mmHg
和(或)
舒张压
M
90
mmHg
,
或者患者正在口服降压药
。
病理
性
Q
波定义为
:
①
Q
波宽度
M
0.04
s
;
②
Q
波振幅
>
同导联
R
波的
1/4
;
③
不该出现
Q
波的导联上出现
了
Q
波
。
1.4
实验室检测
:
本研究所有患者实验室检测均在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检测完成
。
患者
入院即刻空腹采血
,
收集在含
EDTA
抗凝管中
,
通过
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胆固醇
、
甘油三酯
、
高密度脂蛋
白
、
低密度脂蛋白
、
肌酐
、
血糖等检测
。
D-
二聚体通
过免疫比浊增强法定量测定
。
1.5
患者临床资料收集
:
使用我院电子病历系统
,
收集入选患者人口学资料
、
疾病史
、
就诊时心率
、
血
压
、
体重指数
,
实验室检测的胆固醇
、
甘油三酯
、
高
密度脂蛋白
、
低密度脂蛋白
、
肌酐
、
血糖
,
根据患者
的
PCI
手术记录采集病变血管支数
。
1.6
Gensini
评分:
将冠状动脉分成
14
段
,
当冠状动
脉狭窄为
0
%~
25%
时乘以
1
,
冠状动脉狭窄为
25%
~
49%
时乘以
2
,
冠状动脉狭窄为
50%
~
74%
时乘以
4
,
冠状动脉狭窄为
75%
~
89%
时乘以
8
,
冠状动脉狭窄
为
90%
~
99%
时乘以
16
,
冠状动脉狭窄为
100%
时乘
以
32
;
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不同节段确定权重系数,
左主干病变乘以
5
,
前降支近段乘以
2.5
,
回旋支近
段乘以
2.5
,
前降支中段乘以
1.5
,
右冠状动脉
、
前降
支远段
、
回旋支远段
、
左心室后侧支
、
钝缘支动脉
、
第
一对角支
、
心尖支乘以
1.0
,
第二对角支乘以
0.5
。
总
分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权重系数乘以各病变血
管的权重系数之和
。
1.7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通过住院记录和电话随
访收集患者岀院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本研究中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
,
再次血运重
建
,
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和心衰
。
2
组患者基
线资料比较
,
见表
1
。
表
1
2
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
指标
非高
GS
组
(
”
=275
)
高
GS
组
(
”
=91
)
P
值
年龄(岁
肥)
63.92
士
12.60
61.10
士
12.320.063
男性[
(%
)
]
207
(
75.27
)
73
(
80.22
)
0.335
高血压
[
(%)
]
162
(
58.91
)
55
(
60.44
)
0.797
吸烟
[
(%
)
]
97(35.2
)
54
(
59.3
)
0.001
糖尿病
[
(%)
]
91(33.0
)
34
(
30.7
)
0.456
BMI
(
kg/m
2
,X
+
s
)
25.21
士
3.72
25.72
士
3.71
0.258
心肌梗死病史
[
(%)]
38
(
13.82
)
6
(
6.59
)
0.066
心率
(
次
/min
,x
±s
)
76.65
士
17.46
77.05
士
18.52
0.849
收缩压
(
mmHg
,X
+
s
)
130.72
士
26.71
132.86
士
28.31
0.515
总胆固
醇
(
mmol/L
,
x
±s
)
5.60
士
1.24
5.70
士
0.94
0.461
甘油三
K
mmol/L
,
x
±s
)
1.06
士
0.921.17
士
0.69
0.315
高密度脂蛋白
(mmol/L
,
茁)
1.19
士
0.291.22
士
0.24
0.456
WBC
(
x
l0
9
化肥
)
10.01
士
3.67
10.51
士
3.44
0.248
血红蛋白
(g/L
肥)
142.05
士
18.03
143.65
士
15.06
0.448
血小板
(X
10
9
化肥)
229.45
士
56.72
230.04
士
56.28
0.931
血糖
(
mmmol/L
,
X
+
s
)
7.37
士
2.26
8.35
士
3.10
0.001
尿
酸
(
mmol/L
,
x
±s
)
341.66
士
76.28
316.66
士
64.50
0.005
Killip
分级
S
3
级
[
n
(
%
)
]
208
(
75.64
)
61
(
67.03
)
0.107
前璧心肌梗死
[
(%)]
136(
49.45
)
44
(
48.35
)
0.855
病理性
Q
波
[
(%)
]
124(
45.09
)
48
(
52.75
)
0.205
罪犯血管
[
(
%
)
]
0.008
前降支
144
(
52.36
)
38
(
41.76
)
回旋支
33
(
12.00
)
23
(
25.27
)
右冠脉
98
(
35.64
)
30
(
32.97
)
支架数目
[
(%)
]
0.075
1
支
180
(
65.45
)
59
(
64.84
)
2
支
88
(
32.00
)
25
(
27.47
)
宁夏医学杂志
2020
年
10
月第
42
卷第
10
期
Ningxia
Med
J
,
Oct.2020
,
Vol
42
,
・881
・
指标
非高
GS
组
(n=275
)
高
GS
组
(n=91
)
P
值
3
支
7
(
2.55
)
7
(
7.69
)
cTNI
(
X
±
s
)
15.30
士
12.93
17.29
士
11.93
0.197
D-
二聚体
(mg/L
,
X
+
s
)
0.94
士
0.80
1.16
士
0.74
0.027
Gensini
积分
(X
士
s
)
55.69
士
26.20112.54
士
5.99
0.001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
74(26.9
)
24
(
26.3
)
0.923
1.8
统计学方法
:
以
Gensini
评分四分位数间距
(
M
75%
)
为切点
,
将所有患者分为非高
GS
组
(
n
=275
)
和高
GS
组
(n=91
)
。
计量资料以
X
士
s
,
计数资料以百
分率表示
,
2
组间连续性变量以
t
检验比较,分类变
量以
X
2
分析进行比较
。
使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D-
二聚体水平与
Gensini
评分间的关系
,
以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以
D-
二聚体四分位数间距
(
M
75%
)
为切点
,
将其分为高
D-
二聚体组和低
D-
二聚体组
,
使用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和
Cox
风险
比例模型分析
D-
二聚体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
关系
。
所有分析通过
SPSS
20.0
软件进行
。
2
结果
2.1
患者基线资料
:
442
例患者中
366
例完成数据
分析和随访
。
其中非
GS
组患者
275
例
,
高
GS
组患
者91
例
。
2
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年龄
、
性别
、
体重指
数
、
疾病史和入院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高
GS
组患者吸烟率
、
血糖水平和
D-
二聚体水平高于非
GS
组患者
(P<0.05
),
高
GS
组尿酸水平低于非高GS
组
(
P
<0.05
)
;
2
组患者罪犯血管均以前降支为主
,
高
GS
组回旋支病变高于非高
GS
组
(P<0.05
)
。
2
组患
者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2.2
STEMI
患者
D-
二聚体与
Gensini
评分的相关
性
:
通过平滑曲线拟合发现
D-
二聚体水平与
Gensini
评分呈现正相关关系
(
r
2
=0.144
,
P<0.05
)
。
2.3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与
Gensini
积分相关的危
险因素:
本研究分别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
分析二者间的关系
,
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总胆
固醇水平
、
白细胞计数
、
血糖
、
尿酸和
D-
二聚体与
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性
(
P<0.05
)
;
多元线性回归分
析发现尿酸
(
0=-0.07
,
95%CI
:
-0.11
,
-0.02
,
P<0.05
)
和
D-
二聚体
(
0=15.33
,
95%CI
:
11.18-19
,
P<0.05
)
与
Gensini
评分独立相关
,
见表
2
。
表
2
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Gensini
相关因素
指标
单因素方差分析
(95%
CI
)
P
值
多因素方差分析
(95%
CI
)
P
值
年龄
-0.22
(
-0.49
,
0.06
)
0.12
-0.10
(
-0.38
,
0.18
)
0.485
0
男性
1.46
(
-6.67
,
9.59
)
0.72
1.32
(
-6.72
,
9.37
)
0.7474
高血压
-1.91
(
-8.93
,
5.10
)
0.59
-0.22
(
-6.95
,
6.52
)
0.950
0
指标
单因素方差分析
(95%
CI
)
P
值
多因素方差分析
(95%
CI
)
P
值
BMI
0.43
(
-0.50
,
1.35
)
0.36
0.33
(
-0.55
,
1.21
)
0.465
0
糖尿病
-1.29
(
-8.68
,
6.10
)
0.73
-3.53
(
-10.44
,
3.39
)
0.3181
心肌梗死病史
8.74
(
-1.82
,
19.30
)
0.10
5.60
(
-4.63
,
15.83
)
0.283
8
心率
0.02
(
-0.18
,
0.21
)
0.84
0.03
(
-0.16
,
0.23
)
0.730
0
收缩压
0.12
(
-0.00
,
0.25
)
0.05
0.06
(
-0.06
,
0.18
)
0.336
8
总胆固醇
3.36
(0.43
,
6.29
)
0.02
2.87
(
-0.14
,
5.89
)
0.062
7
柳三酯
1.54
(
-2.46
,
5.53
)
0.45
-0.06
(
-3.87
,
3.74
)
0.975
0
高密度脂蛋白
-3.95
(
-16.22
,
8.31
)
0.52
-0.37
(
-12.94
,
12.21
)
0.9546
白细胞计数
0.95
(
0.00
,
1.90
)
0.05
0.76
(
-0.18
,
1.69
)
0.1130
血红蛋白
0.17
(
-0.03
,
0.37
)
0.09
0.23
(
0.04
,
0.43
)
0.0198
血小板
0.02
(
-0.04
,
0.08
)
0.51
0.02
(
-0.04
,
0.08
)
0.443
6
血糖
2.20
(
0.85
,
3.55
)
0.001
1.14
(
-0.17
,
2.45
)
0.088
5
尿酸
-0.05
(
-0.10
,
-0.01
)
0.03
-0.07
(
-0.11
,
-0.02
)
0.003
3
Killip
分级
>
1
3.91
(
-3.89
,
11.71
)
0.32
6.82
(
-0.99
,
14.64
)
0.088
0
病理性
Q
波
3.91
(
-2.99
,
10.80
)
0.26
1.88
(
-4.69
,
8.46
)
0.5749
罪犯血管
前降支
00
回旋支
8.72
(
-1.34
,
18.77
)
0.09
6.20
(
-3.28
,
15.67
)
0.20
右冠状动脉
1.11
(
-6.48
,
8.70
)
0.77
3.11
(
-4.27
,
10.49
)
0.40
D-
二聚体
15.53
(
11.44
,
19.61
)
0.000
1
15.33
(
11.18
,
19.47
)
0.000
1
2.4
亚组分析
D-
二聚体与
Gensini
评分的相关性
:
为进一步验证
D-
二聚体与
Gensini
评分的相关性
,
通过不同亚组观察二者的关系
,结果显示在年龄
、
高
血压
、
糖尿病
、
不同
BMI
、
性别
、
罪犯血管
、
Killip
分
级
、
病理性
Q
波
、
心肌梗死病史和前壁心肌梗死各
亚组中
D-
二聚体与
Gensini
评分均有正相关
,
见表
3
。
表
3
分层分析
D-Dimer
与
Gensini
评分的关系
因素
n
(
95%CI
)
P
值
年龄(岁)
<65
198
13.54
(
8.06
,
19.01
)
<0.000
1
65
-
168
17.71
(
11.56
,
23.86
)
<0.000
1
高血压
否
149
15.92
(
9.46
,
22.39
)
<0.000
1
是
217
15.22
(
9.92
,
20.51
)
<0.000
1
糖尿病
否
249
14.43
(
9.36
,
19.50
)
<0.000
1
是
117
17.67
(
10.75
,
24.59
)
<0.000
1
BMI
亚组
(kg/m2
)
<
21.7
122
15.75
(
8.91
,
22.59
)
<0.000
1
21.7-
122
14.77
(
7.48
,
22.06
)
0.000
1
>
24.8
122
16.29
(
9.06
,
23.53
)
<0.000
1
性别
女
性
86
16.65
(
8.60
,
24.69
)
<0.000
1
男性
280
15.32
(
10.57
,
20.07
)
<0.000
1
罪犯血管
前降支
182
15.91
(
10.21
,
21.62
)
<0.000
1
回旋支
56
10.93
(
-1.64
,
23.50
)
<0.094
1
右冠脉
128
16.54
(
10.04
,
23.04
)
<0.000
1
・882
・
宁夏医学杂志
2020
年
10
月第
42
卷第
10
期
Ningxia
Med
J
,
Oct.2020
,
Vol
42
,
因素
n
(
95%CI
)
P
值
Killip
分级
>
1
否
269
16.59(12.01
,
21.16
)
<0.000
1
是
97
12.47
(3.63
,
21.32
)
<0.006
9
心肌梗死病史
是
44
15.66
(3.72
,
27.61
)
<0.014
2
否
322
15.65
(11.30
,
20.00
)
<0.000
1
病理性
Q
波
否
172
11.82
(5.42
,
18.22
)
<0.000
4
是
194
18.22
(12.96
,
23.48
)
<0.000
1
前壁心肌梗死
否
186
11.33
(5.54
,
17.11
)
<0.000
2
是
180
19.69
(13.96
,
25.41
)
<0.000
1
2.5
D-
二聚体与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生存
分析:
以
D-
二聚体四分位数间距
(M
75%
)
为切点将
其分为高
D-
二聚体组和低
D-
二聚体组
,
进行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
。
低
D-
二聚体组患者
281
例
,
高
D-
二聚体组患者
85例
,
在随访的
2.5
年内
,
2
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2.6
Cox
风险比例模型分析
D-
二聚体与主要不良
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
进一步通过
Cox
风险比例模型
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
、
性别
、
高血压
、
糖尿病
、
罪
犯血管
、
前壁病理性
Q
波
、
心肌梗死病史
、
Kilip
分级
、
支架数目
、
尿酸
、
血肌酐
、
血红蛋白
、
血小板
、
总胆固
醇
、
甘油三酯
、
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潜在
的混杂因素后
,
高
D-
二聚体并未增加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HR
:
0.86
(
0.50
,
1.47
)
;
进
一步调整
Gensini
评分后
,
高
D-
二聚体组患者随访
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无明显增加
,
HR
:
0.84
(
0.49
,
1.44
)
。
模型
I
:
年龄
、
性别
、
高血压
、
糖尿病
、
罪犯血管
、
前壁心肌梗死
、
病理性
Q
波
、
心肌梗死病史
、
Kilip
分
级
、
支架数目
、
尿酸
、
血肌酐
、
血红蛋白
、
血小板
、总
胆固醇
、
甘油三酯
、
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
;
模型
II
:
模型
I+D-
二聚体
。
3
讨论
为进一步明确
D-
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
本研究通过单中
心回顾性研究发现:
①
在调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
D-
二聚体水平与冠脉病变
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
②
通过亚组分析
,
在年龄
、
高血压
、
糖尿病
、
不同
BMI
、
性别
、
罪犯血管
、
Killip
分
级
、
病理性
Q波
、
心肌梗死病史和前壁心肌梗死各
亚组中
D-Dimmer
与
Gensini
评分均存在明显的正
相关关系
;
③
生存分析显示
,
入院高
D-
二聚体水平
并未增加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在调
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且调整了
Gensini
评分后
,
入院
高D-
二聚体与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无明
显相关性
。
D-
二聚体作为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一项诊断和预后评估指标
,
已被大量的研究和临
床实践所证实
。
虽然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实践中
常检测
D-
二聚体
,
但其主要目的是排除肺栓塞切
。
D-
二聚体在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
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近年来得到重视和研究
[
10
-
12
]
o
研究表明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D-
二聚体水平明显高
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
D-
二聚体不仅与血栓的活力
有关,也与血栓负荷有关
。
血栓形成是
STEMI
发病
的最主要原因
。
在
STEMI
的发生过程中
,
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破裂后使血液直接暴露于皮下胶原
,
组织
因子和其它促凝因子而启动
“
凝血瀑布
”,
最终形成
血栓和冠状动脉闭塞
。
阜外心血管医院近期的研究
显示
,
入院即刻
D-
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
变严重程度指数
Gensini
评分有关回,本研究结论与
其一致
。
但该研究并未观察
STEMI
这一特殊冠心病
类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
本研究观察到
D-
二
聚体水平与
STEMI
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正相关关
系,是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预测因
子,在不同条件的亚组中均存在
D-
二聚体与
Gensini
评分的正相关关系
。
本研究结果显示
,
D-
二聚体虽然与
STEMI
冠脉
病变严重程度因子有关,但与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血
管事件无明显相关性
。
一项对溶栓治疗的
314
例前
壁心肌梗死研究显示
,
入院
D-
二聚体是急性心肌梗
死再发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冋
。
另一项来自奥斯陆大学的对
987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
者回顾性研究显示
,
D-
二聚体增加了主要不良心血
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
15
]
,
但该研究回归模型中
未调整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
心梗部位和心梗病史等
因素
。
另一项对参加
HORIZONS-AMI
研究的
461
例
检测了
D-
二聚体水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显
示
,
在调整了心肌梗死病史等混杂因素后
,
D-
二聚
体与
STEMI
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无明显相
关性
[
16
]
,
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
另一对
200
例肺栓塞
患者的研究显示,
D-
二聚体与肺栓塞患者疾病的严
重程度有关
,
但不能预测肺栓塞患者预后⑹
。
根据以
上研究资料
,
D-
二聚体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屈
,
虽然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性
,
但不能用于血
栓疾病患者的预后判断
。
宁夏医学杂志
2020
年
10
月第
42
卷第
10
期
Ningxia
Med
J
,
Oct.2020
,
Vol
42
,
・
883
・
本研究只纳入行直接
PCI
的
STEMI
患者
,
确保
discriminating
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from
myocardial
了队列病例的均质性
,
并且排除了院前使用肝素患
者
,
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
①
作为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偏倚和未能考虑到
infarction
[
J
]
.
Cardiology
,
2017
,
136
(
4
):
222-227.
[
10
]
REIHANI
H
,
SE
EHRI
SHAMLOO
A
,
KESHMIRI
A.
Diagnostic
value
of
D-dimer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
J
]
.
Cardiology
Research
,
的混杂因素;
②
本研究并未记录患者住院期间药物
使用情况;
③
本研究仅收集了患者入院即刻的
D-
二
聚体水平
。
未来需要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
,
进一步观
2018
,
9
(
1
):
17-21.
[
11
]
XIAO
J
,
XIE
D
L
,
CHENG
B
,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D-dimer
level
with
GRACE
risk
sco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察
D-
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
价值
。
[参考文献]
[
1
]
P
a
RAMO
J
A.
The
hemostatic
system
as
a
modulator
of
atheroscle
rosis
[
J
]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2011
,
365(3
)
:
278-279.
[2
]
LETTINO
M
L
atelet
and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for
sec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
J
]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
2016
,
9(
11
)
:
22176-22181.
[12
]
ZHANG
H
,
QIU
B
,
ZHANG
Y
,
et
al.
The
value
of
Pre-Infarction
angina
and
plasma
D-dimer
in
predicting
No-Reflow
afte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
[
s
J
]
.
Medical
Science
Monitor
,
2018
,
24
(
24
):
4528-4535.
[
13
]
GONG
,
YANG
S
H
,
LI
S
,
et
al.
lasma
D-dimer
as
a
useful
marker
predicts
severity
of
atherosclerotic
lesion
and
Short-Term
ondary
prevention
in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J
]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
2017
,
24
(Suppl
3
)
:
61-70.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J
]
.
Clin
Appl
[
3
]
ZHANG
L
,
LONG
Y
,
XIAO
H
,
et
al.
Use
of
D-dimer
in
oral
antico
agulation therapy
[Z
]
.2018.
[4
]
MA
R
A
,
RILEY
P
,
MARDOVINA
T
,
et
al.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Thromb
Hemost
,
2016
,
22
(
7
):
633-640.
[
14
]
DEM
FLE
C
E
,
KONTNY
F
,
ABILDGAARD
U.
redictive
value
of
coagulation
markers
concerning
clinical
outcome
90
days
after
of
fibrin
monomers
[J
]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
2018
,
118(11
)
:
1856-1866.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
J
]
.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
1999
,
81
(
5
):
701-704.
[5
]
ALKHALFAN
F
,
KERNEIS
M
,
NAFEE
T
,
et
al.
D-Dimer
levels
[
15
]
HANSEN
C
H
,
RITSCHEL
V
,
ANDERSEN
G
O
,
et
al.
Markers
of
thrombin
Gener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clinical
and
effect
of
rivaroxaban
on
those
levels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PacutePcoronaryPsyndrome
(
anPAtlasPACS-TIMIP46PtrialPsubstudy
)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
J
]
.
Clin
Appl
Thromb
Hemost
,
2018
,
24
(
7
):
1088-1094.
[
J
]
.ThePAmericanPJournalPofPCardiology
,
2018
,
122
(
9
)
:
1459-1464.
[6
]
CHRISTERSSON
C
,
OLDGREN
J
,
BYLOCK
A
,
et
al.
Early
de-
creasePinPcoagulationPactivityPafterPmyocardialPinfarctionPisPassociatedP
with
lower
risk
of
new
ischaemic
events
:
observations
from
the
ES
[
16
]
KIKKERT
W
J
,
CLAESSEN
B
E
,
STONE
G
W
,
et
al.
D-dimer
levels
predict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outcome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a
HORIZONS-AMI
biomarker
substudy
[
J
]
.
TEEM
Tria
[
l
J
]
.
European
Heart
Journal
,
2007
,
28
(
6
)
:
692-698.
[7
]
SPEISER
W
,
MALLEK
R
,
KOPPENSTEINER
R
,
et
al.
D-dimer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
,
2014
,
37
(
2
):
155-164.
[
17
]
GEISSENBERGER
F
,
SCHWARZ
F
,
ROBST
M
,
et
al.
D-dimer
predicts
disease
severity
but
not
Long-Term
prognosis
in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
Z
]
.2019
:
25.
and
TAT
measurement
in
patients
with
deep
venous
thrombosis
:
u
tility
in
diagnosis
and
judgement
of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effec-
tiveness
[
J
]
.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
1990
,
64
(
2
)
:
196-201.
[
18
]
JOHNSON
E
D
,
SCHELL
J
C
,
RODGERS
G
M.
The
D-dimer
assay
[
J
]
.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
2019
,
94
(
7
):
833-839.
[8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
和治疗指南
[J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5
,
5(43
):
132.
[收稿日期
]
2020-03-12
[责任编辑]
王凯荣
[
9
]
KIM
S
J
,
KIM
M
H
,
LEE
K
M
,
et al.
Troponin
I
and
D-Dimer
for
关于撰稿的要求
来稿应具先进性
、
科学性和逻辑性
。
来搞应做到数据可靠
、
论点明确
、
结构严谨
、
文字通顺
。
论著
、
实验研究
、
临床研究
、
调查研
究等一般不少于
6
000
字
(
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
)
,
经验交流不少于
4
000
字
,
综述
、
讲座等不少于
5
000
字
,
病例报告等一般不
超过
1
500
字
(
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