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汗虹颖)
8.《世说新语》两则
8-2陈太丘与友期
【题目解说】
陈太丘,汉朝人,字仲弓,原名叫做陈寔太丘县令。古代习惯将官员所任职的
地名附在姓氏后。“期”是约定的意思。标题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文章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朋友过了正
午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
方正在家门口玩耍。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君子。
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信还骂人,是无信无礼之人。朋友听后
觉得很惭愧,拉了拉元方,想表示歉意,陈元方不理他,头也不回地向门房走去。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
行, 川(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江州刺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
左将军、会稽内史等。文中指做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长,长官。古代常以地名称
其官长。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
义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他们)约定(在)正午(见
时分。 面)。
过中/不至, 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
过了正午(那个朋友)没有
来,
太丘/舍去,
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 陈太丘不再等候(他)就
离开 (先)走了,
去后/乃至。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陈太丘走后,朋友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 元方:陈纪,字元方,陈太丘的长子。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
时年:这年(那时)。当时。
门外/戏。 戏:玩耍,游戏。 正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
(
尊君
fǒu
/
)?
在不
”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你父亲在吗?”
不:不,通假字,通“否”,语气词,无意。
答曰:“待君/久/
不至,已去。”
已去:已经 离开。
元方说:“我父亲等了您很
久您还没有到,他已经先走
了。”
1 / 2
友人/便怒: 友人便发怒骂道:
“非人哉! 非:不是。 “不是人啊!
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与人/期行,相委/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
而去。” 向一方;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人自己先走了。 ”
元方/曰:“君/与家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
君/期/日中,
家君:家父,谦词,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正午,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日中/不至,则是/
则:就是
正午您还没到,就是不讲信
无信;
信:诚信,讲信用。
用;
对子/骂父,则是/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
无礼。”
礼:礼貌。
没有礼貌。”
友人/惭, 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朋友感到惭愧,
下车/引之,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下了车,想拉元方的手表示
歉意,
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家
门。
古今异义词
1.去 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
2.委 古意:丢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 今 意:照顾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懂礼貌
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
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
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
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lí),
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zhe),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
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
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
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汗虹颖)
8.《世说新语》两则
8-2陈太丘与友期
【题目解说】
陈太丘,汉朝人,字仲弓,原名叫做陈寔太丘县令。古代习惯将官员所任职的
地名附在姓氏后。“期”是约定的意思。标题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文章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朋友过了正
午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
方正在家门口玩耍。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君子。
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信还骂人,是无信无礼之人。朋友听后
觉得很惭愧,拉了拉元方,想表示歉意,陈元方不理他,头也不回地向门房走去。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
行, 川(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江州刺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
左将军、会稽内史等。文中指做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长,长官。古代常以地名称
其官长。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
义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他们)约定(在)正午(见
时分。 面)。
过中/不至, 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
过了正午(那个朋友)没有
来,
太丘/舍去,
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 陈太丘不再等候(他)就
离开 (先)走了,
去后/乃至。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陈太丘走后,朋友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 元方:陈纪,字元方,陈太丘的长子。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
时年:这年(那时)。当时。
门外/戏。 戏:玩耍,游戏。 正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
(
尊君
fǒu
/
)?
在不
”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你父亲在吗?”
不:不,通假字,通“否”,语气词,无意。
答曰:“待君/久/
不至,已去。”
已去:已经 离开。
元方说:“我父亲等了您很
久您还没有到,他已经先走
了。”
1 / 2
友人/便怒: 友人便发怒骂道:
“非人哉! 非:不是。 “不是人啊!
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与人/期行,相委/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
而去。” 向一方;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人自己先走了。 ”
元方/曰:“君/与家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
君/期/日中,
家君:家父,谦词,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正午,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日中/不至,则是/
则:就是
正午您还没到,就是不讲信
无信;
信:诚信,讲信用。
用;
对子/骂父,则是/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
无礼。”
礼:礼貌。
没有礼貌。”
友人/惭, 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朋友感到惭愧,
下车/引之,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下了车,想拉元方的手表示
歉意,
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家
门。
古今异义词
1.去 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
2.委 古意:丢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 今 意:照顾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懂礼貌
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
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
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
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lí),
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zhe),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
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
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
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