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元稹《早春寻李校书》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IT圈 admin 36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礼建树)

元稹《早春寻李校书》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早春寻李校书 元稹体裁:七律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梅含鸡舌兼红

气,江弄琼花散绿纹。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

是君。

注释:

①前解写“早春”。

此解虽写早春,然只其句是清朝晏起,已下二三四句,一路推窗看柳,巡檐嗅梅,出

门观江,便是渐渐行出高斋,闲闲漫寻江岸。一头虽是赏心寓目,一头已是随步访人也。

逐句细玩之。

②后解写“寻李校书”。

五六非又写“早春”,正是独取“尚小”、“才分”字,言一时春物,绝无足以缭乱

我心者。然那么今日之寻,乃是得得为君,而君不可不知也。

【注】缭乱:激发,撩动。

1.本诗写景生动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写景手法进展赏析,请写出两种。

2.作品抒发了诗人哪两种感情?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比喻:柳枝似裙子,梅花如鸡舌,江水像琼花,写出景物的美好的外形特征;

拟人:梅“含”鸡舌,江水“弄”潮,写出生机与活力;

动静结合:风、水、莺是动,柳枝、梅等是静;

远近结合:比方第一联是远景,第二联是近景;色彩词运用鲜明生动。

2.即将见到友人的欢悦之情,对早春景物的热爱之情。景物的生机勃勃和繁盛是诗人

产生喜悦之情的原因:因即将见到友人,所以心情特别愉快,眼前景物也特别宜人。(意

对即可)

元稹(779—831),是中唐政治改革家,文体创新家,中唐文坛的主盟者之一。

赏析:

《早春寻李校书》,是由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元稹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年早春

之际,诗人为寻友人李校书,晨起甚早,徒步江岸,见春色灿烂,万物生机,不竟大喜,

更为能见到李校书而快乐,欣然提笔而作此诗。全诗前三联写景,动景与静景交织出现,

款款春风是动景,柳枝却是静景;梅是静景,江流是动景;山莺是动景,芦笋却是静景,

动静结合,使春景别富生机。末联那么抒发了对于李校书的深深情意。

首句“款款春风淡淡云”,写天气,最富神气,妙处有三。“款款春风”写触觉,

“款款”二字特妙,它不但写出了春风速度的缓慢,更写出了春风的神情——和蔼,春风

的本色——“柔”。跟春风打一个照面,仿佛迎面飘来一位端庄秀美的新婚娇娘。“淡淡

云”写视觉,“淡淡”状云的浓度,“淡淡”二字亦妙,好似随手拈来,其实深见功力,

假设晴朗的天空无一丝云采,那还不够美,美就美在天上有云,那云却是淡淡的,衬拖在

蓝蓝的天空中,仿佛姑娘们肩上的纱巾,轻盈缥缈。第三妙是在一句之中用了两组叠字,

“款款”与“淡淡”,不但具有视觉美,更具有音韵美。元稹尊崇的大诗人杜甫曾游长安

城中的曲江,留下“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二首》之二)的美诗,

“款款”修饰“蜻蜓”,写出了蜻蜓的悠闲自由,无忧无虑。(当时杜甫正叹“酒债寻常

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元诗中的“款款”或来于此,但元稹却“青于蓝而胜于

蓝”了。

次句“柳枝低作翠笼裙”,春风抚育下的柳枝已长出细细的嫩叶,远远望去,一棵柳

树就是一条翠绿的笼裙。在微风下,柳枝轻扬,仿佛绿裙起了皱缬;曲江边上,尽是柳

树,树树柳枝在微风中轻扬,就恰如无数的舞女在尽情飞舞。

第三句“梅含鸡舌兼红气”,写嗅觉,“含鸡舌”的梅是早梅,说的是梅含苞欲放,

红色的花蕊已突破了花苞,就象鸡的红色的舌头。满树的红梅朵,在春天的早上,使轻雾

也染成了红色,空气中散发着梅的馥郁的芳香。

第四句“江弄琼花散绿纹”,“弄”者,戏弄也,生也。春水也似乎正快乐,欢跃的

水变戏法似地生出朵朵洁白的浪花,碧绿的江中泛动着阵阵波纹,那景致真是令人心旷神

怡。

第五句“带雾山莺啼尚小”,写褐绿色的小山莺在林间嬉飞,要不是“间关莺语花底

滑”的话,很难感觉到山莺的存在,山莺就象一朵朵飘动的绿雾,在林间浮动。

第六句“穿沙芦笋叶才分”,芦笋刚破土而出,才长出两三片嫩叶。一个“穿”,形

象地摹出了春的活力,破土的芦笋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力量,我们仿佛能听到芦笋拼命生长

时挤压泥土而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前三联突出了“早春”的风貌:新柳,春梅,小山莺,芦笋。

最后一联“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诗人一大清早出门,一路上春光无

限,激起了他的春情,兴奋不已,但他心里清楚,自己清楚不是出来踏春,于是,诗人反

问自己,是什么撩乱自己的芳情呢?原来是自己的朋友李校书,是因寻李校书之故,诗人

才清早出门,才见一路好春色,从这一联,我们可以感知诗人和李校书的友情的深厚。诗

人一想到要和友人李校书见面,心情十分畅快,所以一路景物也显得那么宜人。

《早春寻李校书》写出了春的神、色、香、声、力。春的本色——“柔”;春的色彩

——白、翠、红、绿;春的气味——香(梅花有扑鼻清香);春的声音——间关莺语花

底滑;春的力量——芦笋穿沙而出。《早春寻李校书》一诗充满了色彩美,天是蓝的,云

是白的,柳是翠的,梅是红的,水花是白的,水是绿的,山莺是褐绿色的,笋是嫩绿色

的,五彩斑斓。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评元稹诗时说,“微之多深着色”,而且“色欲

其妍”,道出了元稹在诗歌中追求色彩美的旨趣。

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有四。

一是空间开阔。首联用的是远镜头,写高空的“淡淡”白云,第二联用的是特写镜

头,写地上的柳、梅,第五句又用一远镜头,写带雾的山莺,第六句用特写镜头,细写近

处的芦笋,远景近景的交织展现,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二是比喻传神。二、三、四句连用三个比喻,柳枝似笼裙,梅花似鸡舌,江水似琼

花,比喻精妙,让人遐思。

三是写出了春天给人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美妙的享受,或者说作者调用

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官能来赞美早春,全面而准确地写出了早春的特有风

物。这首诗表达出了元诗“意必尽言,言必尽兴”(陆时雍语)的特色。

四是动静结合。全诗前三联写景,动景与静景交织出现,款款春风是动景,柳枝却是

静景;梅是静景,江流是动景;山莺是动景,芦笋却是静景,动静结合,使春景别富生

机。

苏东坡评王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诗中有诗。”(《东坡志

林》)元稹这首《早春寻李校书》,难道不是一幅动人的画?它写景天上地下照应,远近

互取,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画意盎然,深蕴着诗人沉浸在春景中的怡悦之情,诗情画意

有机融为一体。

元稹好友白居易在《酬微之》中评元稹诗歌:“声声丽曲敲寒玉,句句妍辞缀色

丝,”元诗歌不仅音韵美,辞藻美,而且意境美。读罢全诗,我们的眼前总会浮现一幅优

美的早春图。

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礼建树)

元稹《早春寻李校书》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早春寻李校书 元稹体裁:七律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梅含鸡舌兼红

气,江弄琼花散绿纹。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

是君。

注释:

①前解写“早春”。

此解虽写早春,然只其句是清朝晏起,已下二三四句,一路推窗看柳,巡檐嗅梅,出

门观江,便是渐渐行出高斋,闲闲漫寻江岸。一头虽是赏心寓目,一头已是随步访人也。

逐句细玩之。

②后解写“寻李校书”。

五六非又写“早春”,正是独取“尚小”、“才分”字,言一时春物,绝无足以缭乱

我心者。然那么今日之寻,乃是得得为君,而君不可不知也。

【注】缭乱:激发,撩动。

1.本诗写景生动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写景手法进展赏析,请写出两种。

2.作品抒发了诗人哪两种感情?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比喻:柳枝似裙子,梅花如鸡舌,江水像琼花,写出景物的美好的外形特征;

拟人:梅“含”鸡舌,江水“弄”潮,写出生机与活力;

动静结合:风、水、莺是动,柳枝、梅等是静;

远近结合:比方第一联是远景,第二联是近景;色彩词运用鲜明生动。

2.即将见到友人的欢悦之情,对早春景物的热爱之情。景物的生机勃勃和繁盛是诗人

产生喜悦之情的原因:因即将见到友人,所以心情特别愉快,眼前景物也特别宜人。(意

对即可)

元稹(779—831),是中唐政治改革家,文体创新家,中唐文坛的主盟者之一。

赏析:

《早春寻李校书》,是由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元稹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年早春

之际,诗人为寻友人李校书,晨起甚早,徒步江岸,见春色灿烂,万物生机,不竟大喜,

更为能见到李校书而快乐,欣然提笔而作此诗。全诗前三联写景,动景与静景交织出现,

款款春风是动景,柳枝却是静景;梅是静景,江流是动景;山莺是动景,芦笋却是静景,

动静结合,使春景别富生机。末联那么抒发了对于李校书的深深情意。

首句“款款春风淡淡云”,写天气,最富神气,妙处有三。“款款春风”写触觉,

“款款”二字特妙,它不但写出了春风速度的缓慢,更写出了春风的神情——和蔼,春风

的本色——“柔”。跟春风打一个照面,仿佛迎面飘来一位端庄秀美的新婚娇娘。“淡淡

云”写视觉,“淡淡”状云的浓度,“淡淡”二字亦妙,好似随手拈来,其实深见功力,

假设晴朗的天空无一丝云采,那还不够美,美就美在天上有云,那云却是淡淡的,衬拖在

蓝蓝的天空中,仿佛姑娘们肩上的纱巾,轻盈缥缈。第三妙是在一句之中用了两组叠字,

“款款”与“淡淡”,不但具有视觉美,更具有音韵美。元稹尊崇的大诗人杜甫曾游长安

城中的曲江,留下“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二首》之二)的美诗,

“款款”修饰“蜻蜓”,写出了蜻蜓的悠闲自由,无忧无虑。(当时杜甫正叹“酒债寻常

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元诗中的“款款”或来于此,但元稹却“青于蓝而胜于

蓝”了。

次句“柳枝低作翠笼裙”,春风抚育下的柳枝已长出细细的嫩叶,远远望去,一棵柳

树就是一条翠绿的笼裙。在微风下,柳枝轻扬,仿佛绿裙起了皱缬;曲江边上,尽是柳

树,树树柳枝在微风中轻扬,就恰如无数的舞女在尽情飞舞。

第三句“梅含鸡舌兼红气”,写嗅觉,“含鸡舌”的梅是早梅,说的是梅含苞欲放,

红色的花蕊已突破了花苞,就象鸡的红色的舌头。满树的红梅朵,在春天的早上,使轻雾

也染成了红色,空气中散发着梅的馥郁的芳香。

第四句“江弄琼花散绿纹”,“弄”者,戏弄也,生也。春水也似乎正快乐,欢跃的

水变戏法似地生出朵朵洁白的浪花,碧绿的江中泛动着阵阵波纹,那景致真是令人心旷神

怡。

第五句“带雾山莺啼尚小”,写褐绿色的小山莺在林间嬉飞,要不是“间关莺语花底

滑”的话,很难感觉到山莺的存在,山莺就象一朵朵飘动的绿雾,在林间浮动。

第六句“穿沙芦笋叶才分”,芦笋刚破土而出,才长出两三片嫩叶。一个“穿”,形

象地摹出了春的活力,破土的芦笋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力量,我们仿佛能听到芦笋拼命生长

时挤压泥土而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前三联突出了“早春”的风貌:新柳,春梅,小山莺,芦笋。

最后一联“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诗人一大清早出门,一路上春光无

限,激起了他的春情,兴奋不已,但他心里清楚,自己清楚不是出来踏春,于是,诗人反

问自己,是什么撩乱自己的芳情呢?原来是自己的朋友李校书,是因寻李校书之故,诗人

才清早出门,才见一路好春色,从这一联,我们可以感知诗人和李校书的友情的深厚。诗

人一想到要和友人李校书见面,心情十分畅快,所以一路景物也显得那么宜人。

《早春寻李校书》写出了春的神、色、香、声、力。春的本色——“柔”;春的色彩

——白、翠、红、绿;春的气味——香(梅花有扑鼻清香);春的声音——间关莺语花

底滑;春的力量——芦笋穿沙而出。《早春寻李校书》一诗充满了色彩美,天是蓝的,云

是白的,柳是翠的,梅是红的,水花是白的,水是绿的,山莺是褐绿色的,笋是嫩绿色

的,五彩斑斓。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评元稹诗时说,“微之多深着色”,而且“色欲

其妍”,道出了元稹在诗歌中追求色彩美的旨趣。

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有四。

一是空间开阔。首联用的是远镜头,写高空的“淡淡”白云,第二联用的是特写镜

头,写地上的柳、梅,第五句又用一远镜头,写带雾的山莺,第六句用特写镜头,细写近

处的芦笋,远景近景的交织展现,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二是比喻传神。二、三、四句连用三个比喻,柳枝似笼裙,梅花似鸡舌,江水似琼

花,比喻精妙,让人遐思。

三是写出了春天给人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美妙的享受,或者说作者调用

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官能来赞美早春,全面而准确地写出了早春的特有风

物。这首诗表达出了元诗“意必尽言,言必尽兴”(陆时雍语)的特色。

四是动静结合。全诗前三联写景,动景与静景交织出现,款款春风是动景,柳枝却是

静景;梅是静景,江流是动景;山莺是动景,芦笋却是静景,动静结合,使春景别富生

机。

苏东坡评王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诗中有诗。”(《东坡志

林》)元稹这首《早春寻李校书》,难道不是一幅动人的画?它写景天上地下照应,远近

互取,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画意盎然,深蕴着诗人沉浸在春景中的怡悦之情,诗情画意

有机融为一体。

元稹好友白居易在《酬微之》中评元稹诗歌:“声声丽曲敲寒玉,句句妍辞缀色

丝,”元诗歌不仅音韵美,辞藻美,而且意境美。读罢全诗,我们的眼前总会浮现一幅优

美的早春图。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